TW201513154A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13154A TW201513154A TW102135117A TW102135117A TW201513154A TW 201513154 A TW201513154 A TW 201513154A TW 102135117 A TW102135117 A TW 102135117A TW 102135117 A TW102135117 A TW 102135117A TW 201513154 A TW201513154 A TW 20151315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ection
- bottom plate
- side wall
- button cap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32—Operating force
- H01H2227/034—Regul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按鍵帽、用以連接底板以及按鍵帽之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一彈性元件。當按鍵結構組裝完成,且按鍵帽未被觸壓時,彈性元件提供一往上之第一彈性力,且剪刀式連接元件呈現一彎曲狀態,而提供一往下之第二彈性力。因此,使用者僅需以微小之力量觸壓按鍵帽,即可觸發按鍵結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尤其係關於應用於鍵盤裝置上之按鍵結構。
電腦已被廣泛使用並且充斥於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或是娛樂方面,電腦皆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日益進化,電腦週邊裝置亦隨之發展,其中輸入裝置是使用者與電腦連接的重要橋樑,尤其是輸入裝置中的鍵盤裝置更顯重要,因此鍵盤製造商因應各種使用需求而推出符合各種使用需求之鍵盤裝置。
鍵盤裝置係由複數按鍵結構所組成,其按鍵結構請同時參閱圖1以及圖2,圖1係為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爆炸示意圖,而圖2係為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側視示意圖。習知按鍵結構1包括一按鍵帽11、一剪刀式連接元件12、一彈性橡膠13、一薄膜開關電路14以及一底板15。按鍵帽
11用以供使用者觸壓,且與剪刀式連接元件12連接,按鍵帽11包括一第一固定結構111以及一第二固定結構112,第一固定結構111設置於按鍵帽11之一下表面113上且位於按鍵帽11之第一側,而第二固定結構112設置於按鍵帽11之下表面113上且位於按鍵帽11之第二側。底板15包括一第三固定結構151以及一第四固定結構152,第三固定結構151設置於底板15上且位於底板15之第一側,而第四固定結構152設置於底板15上且位於底板15之第二側。其中,第一固定結構111以及第三固定結構151係為封閉式卡勾,而第二固定結構112以及第四固定結構152則為開放式卡勾。
剪刀式連接元件12包括一內框架121以及一外框架122,內框架121之第一端連接於按鍵帽11之第一固定結構111,且內框架12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15之第四固定結構152,而外框架122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15之第三固定結構151,且外框架122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15之按鍵帽11之第二固定結構112,藉此,剪刀式連接元件12得以連接於按鍵帽11以及底板15。其中內框架121具有一內框架軸1211,而外框架122具有一外框架孔1221,藉由內框架軸1211穿過外框架孔1221而連接內框架121以及外框架122並且藉此使內框架121進行相對於外框架122之轉動。薄膜開關電路14設置於底板15上,而彈性橡膠13則設置於按鍵帽11與薄膜開關電路14之間,用以當按鍵帽11被觸壓時,彈性橡膠13被按鍵帽11推抵而變形,且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4而產生按鍵訊號。按鍵結構1之各元件組裝完成之情況,如圖2所示。
接下來說明習知按鍵結構1之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2以及圖3,圖3係為習知按鍵結構被觸壓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2顯示出按鍵結構1未被觸壓之狀態,此時,按鍵結構1之按鍵帽11位於一第一高度H1,且內框架121與外框架122呈現交叉狀態,而外框架122之第二端位
於第二固定結構112中之一第一位置P1。當按鍵結構1被觸壓時,按鍵帽11受到一下壓力,使彈性橡膠13被擠壓而呈現壓縮狀態,同時,剪刀式連接元件12之內框架121以及外框架122因應按鍵帽11之移動而以內框架軸1211以及外框架孔1221為軸進行轉動,使內框架121與外框架122變更為疊合狀態,以觸壓底板15上之薄膜開關電路14而產生訊號。此時,按鍵結構1之按鍵帽11位於一第二高度H2,且外框架122之第二端移動至第二固定結構112中之一第二位置P2,如圖3所示。其中,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之間的距離即為按鍵結構1之行程。
當按鍵帽11不再被觸壓時,按鍵帽11因彈性橡膠13由壓縮狀態回復所產生之彈性力而被向上抵頂,內框架121以及外框架122隨著按鍵帽11之牽引而轉動,使按鍵帽11移動至第一高度H1之位置,且而外框架122之第二端亦回到第二固定結構112中之第一位置P1。
然而,隨著使用者使用電腦之時間變長,使用者長時間反覆觸壓按鍵會造成使用者之手指疲勞,以對使用者之手指造成傷害。因此,需要一種較省力之按鍵結構。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較省力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按鍵帽、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一彈性元件。該按鍵帽位於該底板之上方,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板移動。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且
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底板上下移動。該彈性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穿過該剪刀式連接元件,用以與按鍵帽接觸且提供一彈性力至該按鍵帽;其中當該按鍵帽未被觸壓時,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係呈現一彎曲狀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按鍵帽、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以及一彈性元件,而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二框架。該按鍵帽位於該底板之上方,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板移動。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且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底板上下移動。該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側壁,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按鍵帽,而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二框架可轉動連接於該第一框架且與該第一框架之間具有一旋轉點,使該第二框架以該旋轉點為軸而相對於該第一框架轉動,該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側壁,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底板,而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按鍵帽。該彈性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穿過該剪刀式連接元件,用以與按鍵帽接觸且提供一彈性力至該按鍵帽;其中該第一側壁之該第一端之厚度小於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端之厚度,且該第二側壁之該第一端之厚度大於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端之厚度。
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之剪刀式連接元件係採用第一區段以及第四區段具有較小之厚度,而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具有較大之厚度,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可呈現彎曲狀態,且提供一往下之第二彈性力。故使用者可施加較小之推抵力予按鍵帽,使得往下之第二彈性力以及推抵力可輕易大於往上之第一彈性力,按鍵帽即可往下移動而使彈性元件觸發開關電路板。因此,本發明按鍵結構可供使用者以較小之力量而操作之,以具有可省力之功效。
1、2、3‧‧‧按鍵結構
11、21、32‧‧‧按鍵帽
12、22、32‧‧‧剪刀式連接元件
13‧‧‧彈性橡膠
14‧‧‧薄膜開關電路
15、20、30‧‧‧底板
23、33‧‧‧彈性元件
24、34‧‧‧開關電路板
101、201、301‧‧‧第三固定結構
102、202、302‧‧‧第四固定結構
111、211、311‧‧‧第一固定結構
112、212、312‧‧‧第二固定結構
121‧‧‧內框架
122‧‧‧內框架
213‧‧‧按鍵帽之下表面
221、321‧‧‧第一框架
222、322‧‧‧第二框架
223、323‧‧‧旋轉點
1211‧‧‧內框架軸
1221‧‧‧外框架孔
2211、3211‧‧‧第一側壁
2212‧‧‧連接軸
2213、3214‧‧‧第一區段
2214、3215‧‧‧第二區段
2221、3221‧‧‧第二側壁
2222‧‧‧連接孔
2223、3224‧‧‧第三區段
2224、3225‧‧‧第四區段
3212‧‧‧第一凸部
3213‧‧‧第一容納槽
3222‧‧‧第二凸部
3223‧‧‧第二容納槽
C‧‧‧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之接觸位置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F1‧‧‧第一彈性力
F2‧‧‧第二彈性力
F3‧‧‧推抵力
H1、H3‧‧‧第一高度
H2、H4‧‧‧第二高度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T4‧‧‧第四厚度
圖1係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2係習知按鍵結構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係習知按鍵結構被觸壓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觸壓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鑒於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解決習知技術問題之按鍵結構。複數按鍵結構形成一鍵盤裝置,本發明僅就單一按鍵結構說明。請同時參閱圖4以及圖5,圖4係為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而圖5係為本發明具有剪刀
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2包括一底板20、一按鍵帽21、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2、一彈性元件23以及一開關電路板24。底板20連接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底板20包括一第三固定結構201以及一第四固定結構202,第三固定結構201設置於底板20上且位於底板20之第一側(圖5中之左側),而第四固定結構202設置於底板20上且位於底板20之第二側(圖5中之右側)。按鍵帽21位於底板20之上方,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底板20移動,按鍵帽21包括一第一固定結構211以及一第二固定結構212,第一固定結構211設置於按鍵帽21之一下表面213上且位於按鍵帽21之第一側(圖5中之左側),而第二固定結構212設置於按鍵帽21之下表面213上且位於按鍵帽21之第二側(圖5中之右側)。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固定結構211以及第二固定結構212係與按鍵帽21一體成型,而第三固定結構201以及第四固定結構202則與底板20一體成型,且第一固定結構211以及第三固定結構201皆為封閉式卡勾,而第二固定結構212以及第四固定結構202則為開放式卡勾,但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固定結構、第二固定結構、第三固定結構以及第四固定結構皆可採用為開放式卡勾或封閉式卡勾。
剪刀式連接元件22位於底板20以及按鍵帽21之間,用以連接底板20以及按鍵帽21且使按鍵帽21相對於底板20上下移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2包括一第一框架221以及一第二框架222,且第二框架222係以可轉動方式連接於第一框架221,而第二框架222與第一框架221之間具有一旋轉點223,使第二框架222以旋轉點223為軸而相對於第一框架221轉動。第一框架221包括一第一側壁2211以及一連接軸2212,第一側壁2211之第一端係連接於按鍵帽211之第一固定結構211,且第一側壁221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底板20之第四固定結構202。連接軸2212設置於第一側
壁2211之中央處上且由第一側壁2211往外延伸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二框架222包括一第二側壁2221以及一連接孔2222,第二側壁2221之第一端連接於底板20之第三固定結構201,且第二側壁2221之第二端則連接於按鍵帽21之第二固定結構212。連接孔2222設置於第二側壁2221之中央處上,當第一框架221與第二框架222連接且轉動時,連接軸2212穿過連接孔2222,且連接軸2212於連接孔2222中轉動,其中旋轉點223係由連接軸2212以及連接孔2222所共同構成。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框架221以及第二框架222皆以聚氧化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所製成。
第一框架221中,第一側壁2211係由一第一區段2213以及一第二區段2214所構成,第一區段2213係由第一框架221之第一端至第一側壁2211之中央處之區段,且第一區段2213具有一第一厚度T1,而第二區段2214係由第一框架221之第二端至第一側壁2211之中央處之區段,且第二區段2214具有一第二厚度T2,而第一厚度T1小於第二厚度T2。另一方面,第二框架222中,第二側壁2221係由一第三區段2223以及一第四區段2224所構成,第三區段2223係由第二框架222之第一端至第二側壁2221之中央處之區段,且第三區段2222具有一第四厚度T4,而第四區段2224係由第二框架222之第二端至第二側壁2221之中央處之區段,且第四區段2224具有一第三厚度T3,其中第三厚度T3小於第四厚度T4。也就是說,剪刀式連接元件22中接近於按鍵帽21之區段的厚度小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中接近於底板20之區段的厚度。
彈性元件23位於底板20以及按鍵帽21之間且穿過剪刀式連接元件22,用以與按鍵帽21接觸且提供一彈性力至按鍵帽21。開關電路板24設置於底板20上且位於彈性元件23之下方,用以被彈性元件23
觸發而產生一按鍵訊號。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彈性元件23係為一彈性橡膠,而開關電路板24係為由上線路板、間隔板以及一下線路板所構成之薄膜開關電路。
圖5中顯示出底板20、按鍵帽21、剪刀式連接元件22、彈性元件23以及開關電路板24之結合情形,且按鍵結構2未被觸壓,此時,剪刀式連接元件22係呈現一彎曲狀態,且按鍵帽21位於一第一高度H3。由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呈現彎曲狀態,使得彎曲的第二區段2214與彎曲的第三區段2223之長度總和等於處於觸壓狀態的第一框架221之第二端至處於觸壓狀態的第二框架222之第一端之間之一距離D(請參照圖6)。剪刀式連接元件22呈現彎曲狀態之原因在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中接近於按鍵帽21之區段的第一厚度T1及第三厚度T3分別小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中接近於底板20之區段的第二厚度T2及第四厚度T4。因應剪刀式連接元件22之不同厚度的結構,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2與底板20以及按鍵帽21結合之後可產生一往底板20方向(亦即圖5中之下方)之第二彈性力F2。當按鍵結構2未被觸壓時,彈性元件23提供一往按鍵帽21方向(亦即圖5中之上方)之第一彈性力F1,且剪刀式連接元件22之第二彈性力F2小於第一彈性力F1,使按鍵帽21位於第一高度H3。
於按鍵結構2未被觸壓時,剪刀式連接元件22已提供往底板方向之第二彈性力F2,故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21時,使用者僅需施加一微小的推抵力F3於按鍵帽21上,使推抵力F3加上第二彈性力F2可大於彈性元件23所提供之第一彈性力F1,此時,按鍵帽21相對於底板20移動至一第二高度H4,且剪刀式連接元件22因應按鍵帽21之移動而轉動,使彈性元件23被壓縮且觸發開關電路板24而產生按鍵訊號,如圖6所示。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21時,施加於按鍵帽21上之推抵力F3消失,使
得往上之第一彈性力F1大於往下之第二彈性力F2,且彈性元件23推抵按鍵帽21移動至第一高度H3,如圖5所示。因此,使用者僅需施加微小的推抵力F3於按鍵帽21,即可觸發開關電路板24而產生按鍵訊號,以具有省力之功效。
需特別說明的有二,第一,於按鍵帽21被觸壓而移動之過程中,按鍵帽21之移動係藉由剪刀式連接元件32之變形而發生,同時,第一框架211之第二端於第四固定結構202中固定不移動,而第二框架221之第二端則於第二固定結構212中些微地往第二固定結構212之開口側(亦即圖5之右側)移動,其移動幅度不如習知技術般由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而剪刀式連接元件22可變形之原因在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係採用不同厚度之結構,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2具有可彎曲之撓性,而得以變形。另一方面,由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採用具有較高剛性之材料所製成,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2具有可彎曲但不斷裂之剛性。
第二,雖然剪刀式連接元件22具有可彎曲之特性,但第一區段2213與第三區段2223之間的一第一夾角A1等於第二區段2214與第四區段2224之間的一第二夾角A2,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2仍維持均衡的外型。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21時,由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被設計為均衡外型而不晃動,故剪刀式連接元件22可提供一順暢平穩的觸壓手感予使用者。另一方面,亦由於剪刀式連接元件22具有可彎曲之特性,使得第一區段2213與第四區段2224之間的一第三夾角(未顯示於圖中)小於第二區段2214與第三區段2223之間的一第四夾角(未顯示於圖中)。至於習知剪刀式連接元件中,對應於第三夾角以及第四夾角之該二夾角係互相相同,而與本發明剪刀式連接元件22之結構不同。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7,其為
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按鍵結構3包括一底板30、一按鍵帽31、一剪刀式連接元件32、一彈性元件33以及一開關電路板34,底板30包括一第三固定結構301以及一第四固定結構302,按鍵帽31包括一第一固定結構311以及一第二固定結構312,而剪刀式連接元件32包括一第一框架321、一第二框架322以及一旋轉點323。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3之結構係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2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於本較佳實施例之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3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不同之處有二,第一,第一框架331以及第二框架332之結構,第二,第一固定結構311、第二固定結構312、第三固定結構301以及第四固定結構302之結構。
關於第一點,第一框架321包括一第一側壁3211、一第一凸部3212以及一第一容納槽3213,第一凸部3212係設置於第一側壁3211上且由第一側壁3211往外延伸而形成。第二框架322包括一第二側壁3221、一第二凸部3222以及一第二容納槽3223,而,第二凸部3222設置於第二側壁3221上且由第二側壁3221往外延伸而形成。第一容納槽3213設置於第一側壁3211上,用以收納第二凸部3222於其中,而第二容納槽3223設置於第二側壁3221上,用以容納第一凸部3212於其中。當第一框架321與第二框架322連接且轉動時,第一凸部3212伸入第二容納槽3223,且第二凸部3222伸入第一容納槽3213,使第一凸部3212以及第二凸部3222分別於第二容納槽3223以及第一容納槽3213中移動。也就是說,旋轉點323係由第一凸部3212以及第二凸部3222所共同構成。
剪刀式連接元件32中,第一側壁3211之一第一區段3214係由第一框架3211之第一端至第一凸部3212與第二凸部3222之一接觸位
置C之區段,第一側壁3211之一第二區段3215係由第一框架3211之第二端至第一凸部3212與第二凸部3222之接觸位置C之區段。第二側壁3221之一第三區段3224係由第二框架322之第一端至第一凸部3212與第二凸部3222之接觸位置C之區段,第二側壁3221之一第四區段3225係由第二框架322之第二端至第一凸部3212與第二凸部3222之接觸位置C之區段。其中,第一區段3214具有一第一厚度T1,第二區段3215具有一第二厚度T2,第三區段3224具有一第四厚度T4,而第四區段3225具有一第三厚度T3,且第一厚度T1小於第二厚度T2,而第三厚度T3小於第四厚度T4。
關於第二點,第一固定結構311、第二固定結構312以及第三固定結構301皆採用封閉式卡勾,而第四固定結構302則採用開放式卡勾,以便於組裝剪刀式連接元件32、按鍵帽31以及底板30。需特別說明的是,於按鍵帽31被觸壓之過程中,由於第四固定結構302採用開放式卡勾,第一框架311之第二端會些微地往第四固定結構302之開口側(亦即圖7之右側)移動,其移動幅度相當小而可視為第一框架311之第二端未移動。本較佳實施例中,僅有第四固定結構302採用開放式卡勾之設計,與前述具有二開放式卡勾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相比,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帽31移動之行程稍微減少。因此,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可根據使用者之需求而採用開放式卡勾、封閉式卡勾或者兩種混合使用,以可調整按鍵帽移動之行程,而可提供不同需求的觸壓手感。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之剪刀式連接元件係採用第一區段以及第四區段具有較小之厚度,而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具有較大之厚度,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可呈現彎曲狀態,且提供一往下之第二彈性力。與習知技術相比,習知技術之剪刀式連接元件無法提供往下之力量,故使用者觸壓習知按鍵結構時,必須施加大於彈性
元件之彈性力的推抵力。由於本發明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可提供往下之第二彈性力,使用者可施加較小之推抵力予按鍵帽,使得往下之力量(亦即第二彈性力加上推抵力)可輕易大於往上之力量(亦即第一彈性力),按鍵帽即可往下移動而使彈性元件觸發開關電路板。因此,本發明按鍵結構可供使用者以較小之力量而操作之,以具有可省力之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按鍵結構
20‧‧‧底板
21‧‧‧按鍵帽
22‧‧‧剪刀式連接元件
23‧‧‧彈性元件
24‧‧‧開關電路板
201‧‧‧第三固定結構
202‧‧‧第四固定結構
211‧‧‧第一固定結構
212‧‧‧第二固定結構
213‧‧‧按鍵帽之下表面
221‧‧‧第一框架
222‧‧‧第二框架
223‧‧‧旋轉點
2211‧‧‧第一側壁
2212‧‧‧連接軸
2213‧‧‧第一區段
2214‧‧‧第二區段
2221‧‧‧第二側壁
2222‧‧‧連接孔
2223‧‧‧第三區段
2224‧‧‧第四區段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F1‧‧‧第一彈性力
F2‧‧‧第二彈性力
H3‧‧‧第一高度
Claims (13)
- 一種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按鍵帽,位於該底板之上方,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板移動;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且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底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穿過該剪刀式連接元件,用以與按鍵帽接觸且提供一彈性力至該按鍵帽;其中當該按鍵帽未被觸壓時,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係呈現一彎曲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側壁,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按鍵帽,而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底板;其中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一區段之厚度小於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區段之厚度,且該第一區段接近於該第一側壁之該第一端,而該第二區段接近於該第一側壁之該第二端;以及一第二框架,可轉動連接於該第一框架且與該第一框架之間具有一旋轉點,使該第二框架以該旋轉點為軸而相對於該第一框架轉動,該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側壁,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底板,而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按鍵帽;其中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三區段之厚度大於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區段之厚度,且該第三區段接近於該第二側壁之該第一端,而該第四區段接近於該第二側壁之該第二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旋轉點係由該第一框架之一連接軸以及該第二框架之一連接孔所構成,該連接軸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之一中央處上且由該第一側壁往外延伸而形成,而該連接孔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上之一中央處上,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連接且轉動時,該連接軸穿過該連接孔,且該連接軸於該連接孔中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被固定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時,該第二區段與該第三區段之長度總和等於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之間之距離;其中該第一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該第二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該第三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二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而該第四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旋轉點係由該第一框架之一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二框架之一第二凸部所構成,該第一框架更包括一第一容納槽,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一容納槽皆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上,而該第一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第二凸部,該第二框架更包括一第二容納槽,該第二凸部以及該第二容納槽皆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上,而該第二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第一凸部,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連接且轉動時,該第一凸部伸入該第二容納槽,且該第二凸部伸入該第一容 納槽,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二凸部分別於該第二容納槽以及該第一容納槽中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被固定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時,該第二區段與該第三區段之長度總和等於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之間之距離;其中該第一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一接觸位置之區段,該第二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該第三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而該第四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按鍵帽更包括:一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按鍵帽之一第一側,用以與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連接;以及一第二固定結構,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該表面上且位於該按鍵帽之一第二側,用以與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連接;而該底板包括:一第三固定結構,設置於該底板上且位於該底板之一第一側,用以與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連接;以及一第四固定結構,設置於該底板上且位於該底板之一第二側,用以與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連接。
- 一種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按鍵帽,位於該底板之上方,用以被觸壓而相對於該底板移動;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且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底板上下移動,該剪刀式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側壁,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按鍵帽,而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底板;以及一第二框架,可轉動連接於該第一框架且與該第一框架之間具有一旋轉點,使該第二框架以該旋轉點為軸而相對於該第一框架轉動,該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側壁,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一端連接於該底板,而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端連接於該按鍵帽;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穿過該剪刀式連接元件,用以與按鍵帽接觸且提供一彈性力至該按鍵帽;其中該第一側壁之該第一端之厚度小於該第一側壁之一第二端之厚度,且該第二側壁之該第一端之厚度大於該第二側壁之一第二端之厚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旋轉點係由該第一框架之一連接軸以及該第二框架之一連接孔所構成,該連接軸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之一中央處上且由該第一側壁往外延伸而形成,而該連接孔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上之一中央處上,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連接且轉動時,該連接軸穿過該連接孔,且該連接軸於該連接孔中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被固定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該按鍵帽未被觸壓時,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之該第一側壁以及該第二側壁係呈現一彎曲狀態,且該第二區段與該第三區段之長度總和等於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之間之距離;其中該第一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該第二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該第三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二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而該第四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側壁之該中央處之區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旋轉點係由該第一框架之一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二框架之一第二凸部所構成,該第一框架更包括一第一容納槽,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一容納槽皆設置於該第一側壁上,而該第一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第二凸部,該第二框架更包括一第二容納槽,該第二凸部以及該第二容納槽皆設置於該第二側壁上,而該第二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第一凸部,當該第一框架與該第二框架連接且轉動時,該第一凸部伸入該第二容納槽,且該第二凸部伸入該第一容納槽,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二凸部分別於該第二容納槽以及該第一容納槽中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剪刀式連接元件被固定於該底板以及該按鍵帽之間,且該按鍵帽未被觸壓時,該剪刀式連接元件之該第一側壁以及該第二側壁係呈現一彎曲 狀態,且該第二區段與該第三區段之長度總和等於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之間之距離;其中該第一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一接觸位置之區段,該第二區段係該第一框架中由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該第三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而該第四區段係該第二框架中由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之該接觸位置之區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按鍵帽更包括:一第一固定結構,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按鍵帽之一第一側,用以與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一端連接;以及一第二固定結構,設置於該按鍵帽之一該表面上且位於該按鍵帽之一第二側,用以與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二端連接;而該底板包括:一第三固定結構,設置於該底板上且位於該底板之一第一側,用以與該第二框架之該第一端連接;以及一第四固定結構,設置於該底板上且位於該底板之一第二側,用以與該第一框架之該第二端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35117A TWI505306B (zh) | 2013-09-27 | 2013-09-27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US14/076,470 US9214293B2 (en) | 2013-09-27 | 2013-11-11 |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35117A TWI505306B (zh) | 2013-09-27 | 2013-09-27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3154A true TW201513154A (zh) | 2015-04-01 |
TWI505306B TWI505306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5273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5117A TWI505306B (zh) | 2013-09-27 | 2013-09-27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4293B2 (zh) |
TW (1) | TWI50530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4923B (zh) * | 2015-12-02 | 2017-01-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608329B (zh) * | 2015-07-16 | 2017-12-1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輸入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
TWI634576B (zh) * | 2016-12-27 | 2018-09-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680384B (zh) * | 2018-05-18 | 2019-12-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39920B2 (en) | 2016-03-03 | 2018-04-1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Keyset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backlight |
CN106783328B (zh) * | 2017-03-15 | 2019-01-25 |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键盘按键的剪刀结构 |
CN106683932B (zh) * | 2017-03-15 | 2019-01-01 |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按键结构 |
TW201837943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TWI680480B (zh) * | 2017-11-28 | 2019-12-21 |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 按鍵模組 |
TW201926387A (zh) * | 2017-12-01 | 2019-07-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結構 |
JP6708691B2 (ja) * | 2018-04-06 | 2020-06-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押しボタン装置、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TWI677892B (zh) * | 2019-03-08 | 2019-11-2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CN113764218B (zh) * | 2020-06-01 | 2024-01-12 |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化字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8372A (en) * | 1991-11-19 | 1994-01-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Keyboard having connecting parts with downward open recesses |
US7385149B2 (en) * | 2005-11-29 | 2008-06-10 | Zippy Technology Corp. | Pushbutton mechanism for keyboards |
JP5003286B2 (ja) * | 2007-05-28 | 2012-08-15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CN101789323B (zh) * | 2009-04-21 | 2012-12-12 | 袁建平 | 一种键盘按键及其组装方法 |
TWI416563B (zh) * | 2011-02-18 | 2013-11-2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
2013
- 2013-09-27 TW TW102135117A patent/TWI50530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1-11 US US14/076,470 patent/US92142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8329B (zh) * | 2015-07-16 | 2017-12-1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輸入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
US9958907B2 (en) | 2015-07-16 | 2018-05-0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Touch pad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TWI564923B (zh) * | 2015-12-02 | 2017-01-0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634576B (zh) * | 2016-12-27 | 2018-09-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TWI680384B (zh) * | 2018-05-18 | 2019-12-2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鍵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90568A1 (en) | 2015-04-02 |
TWI505306B (zh) | 2015-10-21 |
US9214293B2 (en) | 2015-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5306B (zh) | 具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按鍵結構 | |
TWI420349B (zh) | 可改變按鍵觸壓力量之滑鼠裝置 | |
TW201508792A (zh) | 按鍵結構 | |
TWI691983B (zh) | 鍵盤 | |
TWI592969B (zh) | 按鍵結構 | |
TW201740412A (zh) | 按鍵 | |
CN103137367B (zh) | 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键盘结构 | |
TWI564922B (zh) | 按鍵連接模組 | |
TWI564923B (zh) | 按鍵結構 | |
CN104425162A (zh) | 按键结构 | |
CN108346539A (zh) |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键盘 | |
TWI624849B (zh) | 鍵盤 | |
TWI609396B (zh) | 按鍵結構 | |
TWI615872B (zh) | 按鍵結構 | |
CN110890246A (zh) | 按键装置 | |
TWI669730B (zh) | 鍵盤 | |
CN104517768B (zh) | 具有剪刀式连接元件的按键结构 | |
TWI606478B (zh) | 按鍵結構 | |
TW201643917A (zh) | 鍵盤模組以及按鍵 | |
TW201743360A (zh) | 按鍵結構 | |
TWI584325B (zh) | 鍵盤裝置及其剪刀式連接元件 | |
TWM408715U (en) |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 |
TW201901722A (zh) | 鍵盤 | |
TWI682413B (zh) | 按鍵結構 | |
CN108807056A (zh) | 按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