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5173A - 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35173A TW201435173A TW102108777A TW102108777A TW201435173A TW 201435173 A TW201435173 A TW 201435173A TW 102108777 A TW102108777 A TW 102108777A TW 102108777 A TW102108777 A TW 102108777A TW 201435173 A TW201435173 A TW 20143517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bar
- needle
- sewing machine
- switching device
- sew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2266 Needlestick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具有一針棒匣來容設複數針棒,且針棒匣上的針棒孔側面開設有縱向滑槽供針棒嵌合;而針棒匣一側設有一具管制軌道的針棒匣保持器,又管制軌道另與針棒相互嵌合,並設有一縱向開口,再以複數針棒中位於縱向開口處的對應針棒來卡合一針棒導桿,由針棒導桿配合縫紉機的曲柄連桿帶動進行上、下運動,最後以一驅動裝置帶動並定位針棒匣,使其中一針棒孔移動到一與縱向開口、針棒導桿呈現直線排列的縫製位置。如此選擇移動定位到縫製位置的針棒,將可受針棒導桿同步帶動上、下運動,而未移動到縫製位置的其他針棒,將受管制導軌限制無法上、下運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裝設於縫紉機車頭的針棒機構,特別是指一種在車頭縫紉基準點不變的情況下,可選擇變更為不同針棒,進行針棒切換的裝置。
請參閱第1圖所示,傳統線性多頭式縫紉機具有一機台10,並於機台10上延伸出一機器框架11,此機器框架11上設有複數個彼此區隔的縫紉頭12,而上述機台10的桌面上設有複數個平板13,上述平板13垂直於每一個對應的縫紉頭12,而旋梭(圖未視)設置於上述平板13下方,並可與各個縫紉頭12配合來完成縫紉操作,又上述機台10上表面另具有一支撐框架14以及一驅動裝置(圖未示),上述支撐框架14大致上呈現一矩形樣態,並用以支承待繡的布料,而上述驅動裝置與上述支撐框架14結合,使得上述支撐框架14可在水平面上的X軸向與Y軸向上,沿著上述機台10的上表面移動。其中,每一個縫紉頭12具有複數個線性排列的針棒15來提供不同種類的縫線,因此,可直接選擇針棒15來進行各種縫線的縫紉。
然而,此種多頭式縫紉機一般是每個縫紉頭12的針棒15採用直線排列,而且每個針棒15的落點位置固定,因此,位於平台移動布料的平板13的大小就必須要能夠涵蓋所有針棒15排列的寬度加上縫製工作面的寬度,其往往造成整個機台10上的支承框架11體積龐大,而且在實際縫紉上,一旦縫紉頭12上的針棒15數量較多,則導致驅動裝置的X
軸向運動行程必須加長設計,始能讓平台上布料的同一個點能夠分別送到兩位於最左及最右的針棒15位置縫製。
請參閱第2圖所示,為減少平台上驅動裝置的X軸向運動長度,遂發展出另外一種環狀多頭式縫紉機,此環狀多頭式縫紉機同樣具有一機台16,並由機台16延伸出一設有複數個間隔排列縫紉頭18的支撐架17,其中,與傳統線性多頭式縫紉機不同之處在於縫紉頭18上具有複數個環狀排列的針棒19來提供不同種類的縫線。雖然,將直線改成環狀排列方式設計確實可以減少X軸向的運動長度,但此種縫紉機的針棒落點同樣還是固定位置,一旦縫紉頭或縫紉頭上針棒數量較多時,仍會影響到X軸向運動行程的長度。
有鑑於傳統多頭式縫紉機仍有體積龐大以及驅動裝置的X軸向運動行程必須加長的缺點,實有必要改良設計出一款縫紉機的針棒切換機構來改善目前缺失。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縫紉機的針棒切換裝置,讓縫紉機車頭在縫紉基準點以及底部平台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可依據縫紉需要直接在切換裝置內變更為不同針棒進行縫紉,以達到快速且簡便地換針車縫之效果。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針棒切換裝置有防止針棒旋轉以及限制針棒軸向運動的設計,可讓移動定位到縫製位置的針棒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並確保其餘未移動到縫製位置的針棒將無法上、下的軸向運動。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針棒切換裝置中的針棒匣採用圓周、直線或弧曲等各種不同排列方式容納針棒,方便針棒切換裝置依據不同縫紉機型的車頭結構大小而採用最佳結構設計組裝,有效增加組裝上的方便性及應用上的廣泛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主要包含一針棒匣、一針
棒匣保持器、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的針棒、一針棒導桿以及一驅動裝置來共構出一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
其中,上述針棒匣具有複數個間隔排設的針棒孔,且上述每個針棒孔側面開設有至少一連通外部的縱向滑槽;而上述針棒匣保持器位於上述針棒匣一側,具有一管制導軌,且上述管制導軌另具有一縱向開口;又上述針棒分別容設於上述針棒匣的針棒孔內,並且嵌合於上述縱向滑槽與上述管制導軌中;再由上述針棒導桿卡合於上述複數個針棒中對應上述縱向開口位置的其中一針棒,並且配合縫紉機本身的曲柄連桿帶動進行上、下運動;最後,本發明驅動裝置用以帶動上述針棒匣並具有定位功能,使上述複數個針棒孔的其中一個可選擇性地移動到一配合上述縱向開口及上述針棒導桿形成直線排列的縫製位置。
如此即可讓選擇移動定位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受上述針棒導桿同步帶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其餘未移動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則受上述管制導軌限制無法上、下的軸向運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針棒匣保持器與針棒導桿位於上述針棒匣的相同側;其中上述針棒設有一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的第一凸部,而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以達到相互卡合並可同步運動之目的。除此之外,針棒亦可設有一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的凹部,而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凹部的凸部。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針棒匣保持器與針棒導桿位於上述針棒匣的相反側;其中上述針棒設有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以達到相互卡合並可同步運動之目的,而上述第二凸部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中。
於前述兩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凸部與第一凹
部的接觸卡合面皆互相設為一組對應的隆起與凹陷。而且本發明針棒匣上的複數針棒孔可採圓周、直線或是弧曲排列方式,並透過上述驅動裝置帶動分別進行旋轉、線性或擺動位移的其中一種方式,藉以改變上述複數個針棒孔與上述針棒導桿之間的相對位置。
此外,本發明驅動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驅動馬達以及一傳動單元,上述驅動馬達具有一驅動軸;而上述傳動單元一端組接於上述驅動軸,另一端則連接於上述針棒匣。於一可行實施例中,本發明傳動單元可設為齒輪組、皮帶組、導螺桿組、致動器、電機直接驅動或其他執行元件組成的傳動機構的其中一種。
除此之外,本發明管制導軌可設為一由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表面內凹形成一凹槽或一切槽,而上述針棒設有一對應上述凹槽或切槽的凸塊。當然亦可將上述管制導軌設為一由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表面凸出形成一環凸緣,而上述針棒設為一對應的缺口或是一抵頂於上述環凸緣上方的擋塊,使上述針棒受到上述管制導軌限制,無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
本發明之特點在於透過複數個位在針棒匣內的針棒選擇性地配合一固定位置的針棒導桿卡合,讓縫紉機車頭在縫紉基準點以及底部平台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可依據縫紉需要直接變更為不同縫線進行縫紉。
另外,本發明針棒匣與針棒匣保持器分別設有縱向滑槽以及管制導軌,可有效防止針棒旋轉並且限制針棒的軸向運動,如此即可讓選定的針棒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並確保其餘未選定的針棒將無法上、下的軸向運動。
再者,本發明針棒匣採用圓周、直線或弧曲等各種不同排列方式容納針棒,方便針棒切換裝置依據不同縫紉機型的車頭結構大小而採用最佳結構設計組裝,有效增加組
裝上的方便性及應用上的廣泛性。
(習知)
10‧‧‧機台
11‧‧‧機器框架
12‧‧‧縫紉頭
13‧‧‧平板
14‧‧‧支撐框架
15‧‧‧針棒
16‧‧‧機台
17‧‧‧支撐架
18‧‧‧縫紉頭
19‧‧‧針棒
(本發明)
20‧‧‧縫紉機
21‧‧‧車頭
22‧‧‧針棒機構
23‧‧‧曲柄連桿
30‧‧‧針棒切換裝置
31‧‧‧環狀針棒匣
311‧‧‧樞接部
312‧‧‧軸孔
313‧‧‧樞軸
314‧‧‧針棒孔
315‧‧‧縱向滑槽
32‧‧‧環狀針棒匣保持器
321‧‧‧管制導軌
321a‧‧‧凹槽
321b‧‧‧切槽
321c‧‧‧環凸緣
322‧‧‧縱向開口
323‧‧‧凸緣
324‧‧‧穿孔
33‧‧‧針棒
331‧‧‧縫紉機針
332‧‧‧第一凸部
333‧‧‧隆起
334‧‧‧凹部
335‧‧‧第二凸部
336‧‧‧缺口
337‧‧‧擋塊
34‧‧‧針棒導桿
341‧‧‧第一凹部
342‧‧‧連接部
344‧‧‧凸部
35‧‧‧驅動裝置
351‧‧‧驅動馬達
352‧‧‧驅動軸
36‧‧‧傳動單元
361‧‧‧齒輪組
362‧‧‧齒輪組
363‧‧‧齒輪
364‧‧‧齒條
37‧‧‧線型針棒匣
371‧‧‧針棒孔
372‧‧‧縱向滑槽
38‧‧‧線型針棒匣保持器
381‧‧‧管制導軌
382‧‧‧縱向開口
39‧‧‧弧曲針棒匣
391‧‧‧針棒孔
392‧‧‧縱向滑槽
第1圖為傳統針棒線性排列多頭式縫紉機的立體圖;第2圖為傳統針棒環狀排列多頭式縫紉機的立體圖;第3圖為本發明針棒切換裝置安裝於縫紉機車頭位置之示意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環狀針棒切換裝置的立體圖;第5圖為第4圖的分解圖;第6圖為第4圖的局部剖開視圖;第7圖為第6圖針棒與針棒導桿卡合的放大圖;第8圖為針棒與針棒導桿卡合另一實施例的放大圖;第9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驅動換針的示意圖;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進行縫紉的示意圖;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管制導軌設計為切槽的斷面圖;第12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環狀針棒切換裝置的立體圖;第13圖為第12圖的側視圖;第14圖為第12圖去除環狀針棒匣的立體圖;第15圖為第14圖的剖視圖;第16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管制導軌設計為切槽的斷面圖;第17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管制導軌設計為環凸緣的立體示意圖;第18圖為本發明針棒對應第17圖環凸緣設計為擋塊的放大示意圖;第19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線型針棒切換裝置的立體
圖;第20圖為第19圖的分解圖;第21圖為第19圖的斷面圖;第22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驅動換針的示意圖;第23圖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線型針棒切換裝置的立體圖;第24圖為第23圖去除線型針棒匣保持器的立體圖;第25圖為正視第23圖針棒及針棒導桿卡接的示意圖;第26圖為本發明第三種弧曲針棒匣實施例的立體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第3圖所示,本發明主要是安裝在縫紉機20車頭21部位的針棒機構22上,特別是與針棒機構22中的曲柄連桿23相互組接,使得縫製位置上的針棒33能夠透過具有定位功能的驅動裝置35進行更換縫紉機針手段。
請參閱第4圖至第6圖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一環狀針棒匣31、一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331的針棒33、一針棒導桿34以及一驅動裝置35來共構出一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30。
本發明環狀針棒匣31內側朝向中央延伸有一樞接部311,且上述樞接部311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軸心位置形成一軸孔312,供一樞軸313穿設樞接,而上述環狀針棒匣31周圍位置設有複數個間隔排設的針棒孔314,又複數個針棒孔314之間呈現圓周排列狀態,另外每一個針棒孔314朝向上述環狀針棒匣31外表面開設有一平行於軸心且連通外部的縱向滑槽315,上述縱向滑槽315由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中央區段延伸至最底部,方便後續針棒33由底部向上
穿設於其中。
本發明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套設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外側,並於內側面設有一管制導軌321圍繞於每一個縱向滑槽315的最頂端外圍,而上述管制導軌321上另設有一連通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內、外側的縱向開口322,且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另於上述縱向開口322的頂部及底部分別凸設一具有穿孔324的凸緣323。
本發明複數個針棒33每一個分別容設在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其中一針棒孔314內,且每一個針棒33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凸部332,上述第一凸部332穿設於上述縱向滑槽315以及上述管制導軌321的縱向開口322中嵌合,其中,位於上述縱向開口322處的針棒33第一凸部332將外露於一局部長度。
於圖式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針棒導桿34位於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的縱向開口322外側,並且穿設於上述凸緣323的穿孔324中,表面具有一第一凹部341,以配合一將上述第一凸部332局部長度外露的針棒33進行卡合,達到同步運動的目的;而在上述第一凹部341相對面設有一連接部342,藉以配合上述曲柄連桿23的帶動進行上、下運動。
請參閱第7圖所示,為使上述針棒33第一凸部332與上述針棒導桿34第一凹部341能夠穩固卡接,本發明第一凸部332將兩接觸面設為一帶有導引斜面的隆起333,而能與上述第一凹部341的上、下接觸面更加順利地卡合。
然而,前述針棒33與針棒導桿34之間的嵌合方式僅為其中一種實施樣態,並非加以限制,請參閱第8圖所示,亦即上述針棒33與上述針棒導桿34上的第一凸部332以及第一凹部341可以互相交換,將上述針棒33改設為一類似上述第一凹部341的凹部334,而上述針棒導桿34改設為
一類似上述第一凸部332的凸部344,或者是兩者之間另設為其他各種不同樣態的卡合結構。
請再參閱第5圖及第6圖,本發明驅動裝置35包含一驅動馬達351以及一傳動單元36,上述驅動馬達351為一具有定位功能的步進馬達,並且具有一驅動軸352透過上述傳動單元36來帶動上述環狀針棒匣31;而上述傳動單元36設為一由三個齒輪構成的齒輪組361,上述齒輪組361一端樞接於上述驅動軸352,另一端則囓合上述環狀針棒匣31頂部齒輪,藉以帶動上述環狀針棒匣31進行旋轉位移,改變上述環狀針棒匣31中的每一個針棒孔314與上述針棒導桿34之間的相對位置。
請參閱第9圖及第10圖所示,當上述驅動馬達351帶動上述齒輪組361與上述環狀針棒匣31旋轉位移,即可讓複數個針棒孔314中的任何一個針棒33選擇性地移動到一配合上述縱向開口322及上述針棒導桿34形成直線排列的縫製位置,而選擇移動定位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33,將卡接於上述針棒導桿34,並受上述針棒導桿34同步帶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其餘未移動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33,則受到上述管制導軌321限制,無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
請參閱第11圖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管制導軌321除了可設計為一具有上、下側抵頂效果的凹槽321a,以對應上述針棒33第一凸部332所形成的凸塊之外,亦可設計為一切槽321b樣態,並由上述切槽321b下側抵頂上述第一凸部332形成支撐端,上側則形成一開放端,藉由針棒33本身的重量,保持其上、下位置。
請參閱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同樣包含一環狀針棒匣31、一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331的針棒33、一針棒導桿34以及一驅動裝置35(圖未示),其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
差異處在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與針棒導桿34位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相同側,而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與針棒導桿34位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相反側。
由於上述環狀針棒保持器32、針棒導桿34與環狀針棒匣31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改變,因此,部分的構件將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有所不同,相同的構件在此不加以贅述,而有改變的構件分別是上述環狀針棒匣31、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以及針棒33。
請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其中改變部分為:上述環狀針棒匣31的每一個針棒孔314是分別朝向兩相對的外側面(內側面與外側面)各自開設有一縱向滑槽315(圖未示);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則是套設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內部,並於外側面設有一管制導軌321圍繞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內側的每一個縱向滑槽315;而每一個針棒33則是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凸部332以及一第二凸部335,上述第一凸部332穿過上述環狀針棒匣31外側的縱向滑槽315,與上述針棒導桿34相互卡接,另外,上述第二凸部335則穿於上述環狀針棒匣31內側的縱向滑槽315,並且嵌合於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的管制導軌321上,由其中一個位於上述縱向開口322的針棒33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
請參閱第16圖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環狀針棒保持器32同樣可以設為一由上而下形成的切槽321b(類似第11圖結構),使上述切槽321b底側抵頂於上述第二凸部335底部支撐,同樣藉由針棒33本身的重量,保持其上、下位置。
另外,於前揭各種不同實施樣態中,皆將上述環狀針棒保持器32的管制導軌321內凹來配合上述針棒33第一凸部332或第二凸部335的其中一個凸塊,然而,此僅用
為方便舉例說明之用,並非加以限制上述管制導軌321與針棒33之間的嵌和結構。請參閱第17圖所示,亦即本發明管制導軌321亦可由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表面凸出形成一環凸緣321c,而上述針棒33則可另外設為一缺口336或是一抵頂於上述環凸緣321c上方的擋塊337(如第18圖所示)等各種不同狀態的卡合結構,以對應上述環凸緣321c定位。
由前揭兩較佳實施例可知,無論上述環狀針棒匣保持器32與針棒導桿34相對於針棒匣31的相對位置為何,且無論上述針棒33與上述針棒導桿34、環狀針棒保持器32三者之間採用何種結構嵌合,皆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技術揭露中。
此外,請參閱第19圖所示,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一線型針棒匣37、線型針棒匣保持器38、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331的針棒33、一針棒導桿34以及一驅動裝置35來共構出一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30。
請參閱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本發明線型針棒匣37具有複數個呈現直線間隔排列的針棒孔371,且每一個針棒孔371分別朝向兩相對的外側面各自開設有一縱向滑槽372(即單一針棒孔371具有兩縱向滑槽372),上述縱向滑槽372位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的中央區段。
本發明線型針棒匣保持器38位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一側,且相鄰側面設有一管制導軌381含蓋於每一個縱向滑槽372外側,而上述管制導軌381上另設有一縱向延伸的縱向開口382。
本發明複數個針棒33每一個分別容設在上述線型針棒匣37的其中一針棒孔371內,且每一個針棒33表面形成一組位於相對端的第一凸部332以及一第二凸部335,上述第一凸部332個別穿設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一側的縱向滑槽372,而上述第二凸部335則穿設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
另一側的縱向滑槽372以及上述管制導軌381的縱向開口382中嵌合。
本發明針棒導桿34位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另一側,與上述線型針棒匣保持器38相對,且表面具有一第一凹部341配合一位於上述縱向開口382位置的針棒33進行卡合,達到同步運動的目的;而上述第一凹部341相對面同樣設有一連接部342,藉以配合上述曲柄連桿23的帶動進行上、下運動。
除此之外,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第一凸部332與第二凸部335之間的接觸面設計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此外,前揭針棒33與針棒導桿34之間的嵌合方式亦同樣僅方便舉例說明之用,其他各種不同樣態的卡合結構皆應含括於本發明中。
如圖所示,於圖式實施例中,本發明驅動裝置35包含一驅動馬達351以及一齒輪組362,上述驅動馬達351同樣為一具有定位功能的步進馬達,並且具有一驅動軸352;而上述齒輪組362一端具有一齒輪363樞接於上述驅動軸352,並於另一端設有一配合上述線型針棒匣37固定的齒條364,藉以帶動上述線型針棒匣37進行直線位移。
請參閱第22圖所示,當上述驅動馬達351帶動上述齒輪組362與上述線型針棒匣37直線位移時,同樣會讓複數個針棒孔371中的任何一個針棒33選擇性地移動到一配合上述縱向開口382及上述針棒導桿34形成直線排列的縫製位置,並受上述針棒導桿34同步帶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
再者,請參閱第23圖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同樣包含一線型針棒匣37、線型針棒匣保持器38、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331的針棒33、一針棒導桿34以及一驅動裝置35,其中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異處在於同樣在於上
述線型針棒匣37、線型針棒保持器38與針棒導桿34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改變。
請參閱第24圖及第25圖所示,其中改變部分為:上述線型針棒匣37的每一個針棒孔371皆朝向上述針棒導桿34側開設有單一縱向滑槽372;上述線型針棒保持器38介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與上述針棒導桿34之間,並於上述線型針棒匣37相鄰側面設有一管制導軌381含蓋於每一個縱向滑槽372外側,上述管制導軌381另設有一縱向延伸的縱向開口382;而上述針棒33設有一第一凸部332穿設於上述縱向滑槽372以及上述管制導軌381的縱向開口382中嵌合。其他未述及部分則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除此之外,本發明針棒匣除了可採環狀或線型設計,當然亦可依據需要設計為其他造型,請參閱第26圖所示,本發明亦可設計一弧曲針棒匣39,並且在上述弧曲針棒匣39上設有複數個弧曲間隔排列的針棒孔391,且每個針棒孔391側面設有一縱向滑槽392,並裝設有一針棒33,而上述弧曲針棒匣39將透過上述驅動裝置35的帶動進行擺動位移,藉以改變上述複數個針棒孔391與上述針棒導桿34之間的相對位置。
最後,本發明驅動裝置35中的傳動單元36除了可採前述四個實施例的齒輪組361及齒輪組362,亦可採用其他如皮帶組、導螺桿組、致動器、電機直接驅動或其他執行元件等不同形式,但皆可確實達到動力傳輸及定位效果的傳動機構設計。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發明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23‧‧‧曲柄連桿
31‧‧‧環狀針棒匣
311‧‧‧樞接部
312‧‧‧軸孔
314‧‧‧針棒孔
315‧‧‧縱向滑槽
32‧‧‧環狀針棒匣保持器
321‧‧‧管制導軌
321a‧‧‧凹槽
323‧‧‧凸緣
324‧‧‧穿孔
33‧‧‧針棒
331‧‧‧縫紉機針
332‧‧‧第一凸部
34‧‧‧針棒導桿
341‧‧‧第一凹部
342‧‧‧連接部
36‧‧‧傳動單元
361‧‧‧齒輪組
Claims (11)
- 一種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包含:一針棒匣,具有複數個間隔排設的針棒孔,且上述每個針棒孔側面開設有至少一連通外部的縱向滑槽;一針棒匣保持器,位於上述針棒匣一側,具有一管制導軌,且上述管制導軌另具有一縱向開口;複數個帶有縫紉機針的針棒,分別容設於上述針棒匣的針棒孔內,並且嵌合於上述縱向滑槽與上述管制導軌中;一針棒導桿,卡合於上述複數個針棒中對應上述縱向開口位置的其中一針棒,並且配合縫紉機本身的曲柄連桿帶動進行上、下運動;以及一驅動裝置,用以帶動上述針棒匣並具有定位功能,使上述複數個針棒孔的其中一個可選擇性地移動到一配合上述縱向開口及上述針棒導桿形成直線排列的縫製位置;其中,選擇移動定位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將可受上述針棒導桿同步帶動進行上、下的軸向運動,其餘未移動到上述縫製位置的針棒,則受上述管制導軌限制無法上、下的軸向運動。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與上述針棒導桿位於上述針棒匣的相同側。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設有一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的第一凸部,而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以達到相互 卡合並可同步運動之目的。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設有一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的凹部,而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凹部的凸部,以達到相互卡合並可同步運動之目的。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與上述針棒導桿位於上述針棒匣的相反側。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設有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上述針棒導桿設有一對應上述第一凸部的第一凹部,以達到相互卡合並可同步運動之目的,而上述第二凸部嵌合於上述管制導軌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管制導軌設為一由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表面內凹形成一凹槽或一切槽,而上述針棒設有一對應上述凹槽或切槽的凸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管制導軌設為一由上述針棒匣保持器表面凸出形成一環凸緣,而上述針棒設為一對應的缺口或是一抵頂於上述環凸緣上方的擋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匣的複數個針棒孔是以圓周排列,並透過上述驅動裝置帶動進行旋轉位移,以改變上述複數個針棒孔與上述針棒導桿之間的相對位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匣的複數個針棒孔是以直線排列,並透過上述驅動 裝置帶動進行線性位移,以改變上述複數個針棒孔與上述針棒導桿之間的相對位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其中上述針棒匣的複數個針棒孔是以弧曲排列,並透過上述驅動裝置帶動進行擺動位移,以改變上述複數個針棒孔與上述針棒導桿之間的相對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08777A TWI522510B (zh) | 2013-03-13 | 2013-03-13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switch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08777A TWI522510B (zh) | 2013-03-13 | 2013-03-13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switch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35173A true TW201435173A (zh) | 2014-09-16 |
TWI522510B TWI522510B (zh) | 2016-02-21 |
Family
ID=5194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08777A TWI522510B (zh) | 2013-03-13 | 2013-03-13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switch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251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9392B (zh) * | 2015-05-25 | 2018-07-11 | 車樂美縫衣機股份有限公司 | Sewing machine with needle bar rotating device |
TWI756014B (zh) * | 2021-01-06 | 2022-02-21 | 啟翔股份有限公司 | 切換針棒縫紉機 |
-
2013
- 2013-03-13 TW TW102108777A patent/TWI52251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9392B (zh) * | 2015-05-25 | 2018-07-11 | 車樂美縫衣機股份有限公司 | Sewing machine with needle bar rotating device |
TWI756014B (zh) * | 2021-01-06 | 2022-02-21 | 啟翔股份有限公司 | 切換針棒縫紉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22510B (zh) | 2016-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11063B (zh) | 柱型縫紉機的切線裝置 | |
EP2806059A1 (en) | Thread routing mechanism for needle-switchable type sewing machine | |
TWI522510B (zh)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switching device | |
US20140352591A1 (en) | Sewing dir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ewing machine | |
JP2006122436A (ja) | 刺繍ミシン | |
CN101646819A (zh) | 缝纫机的穿线装置 | |
US8919268B2 (en)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changing device | |
TWI756014B (zh) | 切換針棒縫紉機 | |
JPH0134634B2 (zh) | ||
TWM456378U (zh) | 縫紉機針棒切換裝置 | |
TWI769654B (zh) | 切換挑線桿縫紉機 | |
CN203113067U (zh) | 缝纫机针棒切换装置 | |
US20190048503A1 (en) | Sewing machine threading device | |
CN110129975A (zh) | 一种电脑横机中的动态二段度目控制机构 | |
JP7603525B2 (ja) | 上飾り機構及びミシン | |
US20060249063A1 (en) | Device for operating several functions of a sewing machine | |
CN104047128B (zh) | 缝纫机针棒切换装置 | |
JP5501584B2 (ja) | ミシン | |
JP2008054994A (ja) | 多頭ミシン | |
JP5518233B1 (ja) | ミシンの針棒切換え装置 | |
KR101393250B1 (ko) | 재봉기의 바늘대 변경 장치 | |
EP2787109B1 (en) | Sewing machine needle bar changing device | |
RU253079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мены игловодителей в швейной машине | |
JP7657091B2 (ja) |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るミシン | |
CN114753066B (zh) | 切换挑线杆缝纫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