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405167A -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5167A
TW201405167A TW101125657A TW101125657A TW201405167A TW 201405167 A TW201405167 A TW 201405167A TW 101125657 A TW101125657 A TW 101125657A TW 101125657 A TW101125657 A TW 101125657A TW 201405167 A TW201405167 A TW 2014051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ircuit board
lens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ao-Wen Lee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5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0516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5167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包括光源模組與變焦模組。光源模組包括多數個半導體發光單元。變焦模組配置在光源模組的一側。變焦模組包括電路板及多數個液態透鏡設置在電路板之第一表面上。液態透鏡各包括第一液體與第二液體。第一液體與第二液體之間具有液體介面。液態透鏡與半導體發光單元係分別一對一設置在電路板的相反兩側。液態透鏡係藉由電路板施加電壓而改變液體介面的曲率。依據不同電壓產生不同的液體介面的曲率。從半導體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係穿過電路板後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並依據液體介面的曲率,可改變每一光線射出後的角度。

Description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發光裝置,特別係有關於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發光裝置在日常生活上係非常普遍的使用,尤其是可改變照明範圍的發光裝置,例如舞台燈、展示燈、車燈、警示燈或集魚燈等等。一般改變照明範圍的方式通常是以複數個透鏡組合來達成光學變焦的方式,透過調整透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產生不同的照明範圍,但這種利用透鏡組進行光學變焦的方式,需要較大的容置空間供機構元件及透鏡組相互移動,不易作微小化或薄型化的設計。此外,由於機構元件及透鏡組在發光裝置上配置完成後,通常只能透過光學變焦的方式改變發光裝置出光面的照明範圍,不易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照明方向的角度,對於有變換照明角度需求的發光裝置,例如主動式轉向車燈,需要更多的可轉動機構元件、控制器及馬達,利用馬達驅動可轉動機構元件使透鏡組轉動而改變角度,這些增加的元件使的整個照明裝置需要更大的容置空間,如此一來,同時具有改變照明範圍及照明角度的光學裝置更不容易作微小化或薄型化的設計。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變焦式發光裝置,能依使用需求任意變換照明範圍或照明角度的發光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包括光源模組與變焦模組。光源模組包括多數個半導體發光單元。變焦模組配置在光源模組的一側。變焦模組包括電路板及多數個液態透鏡設置在電路板之第一表面上。液態透鏡各包括第一液體與第二液體。第一液體與第二液體之間具有液體介面。液態透鏡與半導體發光單元係分別一對一設置在電路板的相反兩側。液態透鏡係藉由電路板施加電壓而改變液體介面的曲率。依據不同電壓產生不同的液體介面的曲率。從半導體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係穿過電路板後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並依據液體介面的曲率,可改變每一光線射出後的角度。
第一實施例
第1A圖繪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包括光源模組102與變焦模組104。變焦模組104係配置在光源模組102的一側。舉例來說,光源模組102與變焦模組104之間的空間106可為空氣或其它不同折射率的流體。
請參照第1A圖,光源模組102包括多數個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可設置在板型散熱器110的第一表面112上,以快速、有效率地排除從半導體發光單元108散出的熱能,而提高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的使用壽命。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可包括發光二極體(LED)、雷 射二極體(L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可以陣列的方式排列。
請參照第1A圖,變焦模組104包括電路板114及多數個液態透鏡116。電路板114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18與第二表面120。電路板114的基底可包括矽、印刷電路板(PCB)材料、玻璃、陶瓷、或環氧樹脂FR5或FR4。液態透鏡116可以陣列的方式設置在電路板114的第一表面118上。可使用一般的液態透鏡116。
請參考第1B圖至第1D圖,其繪示根據實施例在不同偏壓下之液態透鏡116的情況,舉例來說,液態透鏡116可包括第一液體122與第二液體124,分別具有絕緣性與導電性。第一液體122及第二液體124之間具有液體介面123。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分別設置在液態透鏡116的相對側。根據施加在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不同的電壓大小,可改變液體介面123的曲率,並依據液體介面123不同的曲率,可改變每一光線射出後的角度。
變焦模組104可包括固態透明材料層130,配置在電路板114的第一表面118上。舉例來說,固態透明材料層130的基材可選自由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三醋酸纖維素、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及聚氨酯所構成之群組,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例如玻璃。
請參照第1A圖,固態透明材料層130具有多數個透明材料結構132,配置成對應半導體發光單元108與液態 透鏡116。於此實施例中,固態透明材料層130的透明材料結構132係為矩形凹口結構,且其凹口係朝向液態透鏡116,用以容置液態透鏡116。透明材料結構132(矩形凹口結構)之凹口的輪廓、尺寸可以近似於液態透鏡116,因此固態透明材料層130可以設計成具有薄的結構,幫助小型化、薄型化可變焦式發光裝置。於實施例中,透明材料結構132可與液態透鏡116盡量貼合,以減少兩者之間額外的介質,例如空氣或其他流體。舉例來說,透明材料結構132(矩形凹口結構)之凹口的底表面與液態透鏡116之間具有第一距離S1,其可趨近於零。固態透明材料層130亦可用作保護液態透鏡116,例如提供防水、防塵或防撞擊等結構上的保護。
於實施例中,電路板114係為透明電路板,例如可具有玻璃基板,如此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發出的光線能夠穿過電路板114後直接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116。
液態透鏡116係藉由電路板114對第一透鏡電極端126、第二透鏡電極端128施加電壓而改變液態透鏡116內第一液體122及第二液體124之間的液體介面123的曲率,依據不同電壓對液體介面123產生不同的曲率。依據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不同的曲率,可改變從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發出且穿過電路板114的光線,在穿過液態透鏡116後的射出角度。於實施例中,液態透鏡116係與半導體發光單元108係一對一地對應設置。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可藉由電路板114分別控制各個液態透鏡116,以任意控制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整體出光效果,例 如聚光、散光的程度、色調、亮度、照明範圍、照明角度及照明品質等等,而能廣泛地應用在的各種發光裝置中,例如舞台燈、展示燈、車燈、警示燈或集魚燈等等。
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電路板114與液態透鏡116的俯視示意圖,其中液態透鏡116設置在電路板114的第一表面118上。電路板114包括多數個電極線路134,其可電性連接至驅動電路或控制電路(未顯示)。電極線路134中的一對係各別耦接至液態透鏡116的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第1A圖至第1D圖)不同的曲率係獨立地藉由該些電極線路134提供不同的偏壓予以控制。液態透鏡116並不限於第2圖中所示的矩陣式排列,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同心圓式或橢圓式等等的其他方式排列。
第3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電路板114與液態透鏡116的俯視示意圖。電路板114包括對應液態透鏡116的多數個電路單元136,其中電路單元136可電性連接至驅動電路或控制電路(未顯示)。電路單元136各包括第一掃描線G1、第二掃描線G2、第一資料線D1、第二資料線D2、第一電晶體138、第二電晶體140、第一電容142與第二電容144。第一電晶體138具有第一閘極、第一源極與第一汲極。第二電晶體140具有第二閘極、第二源極與第二汲極。第一電容142具有相對的第一電容電極端與第二電容電極端。第二電容144具有相對的第三電容電極端與第四電容電極端。第一電晶體138的第 一閘極係耦接至第一掃描線。第一電晶體138的第一源極耦接至第一資料線D1。第一電容142的第一電容電極端耦接在液態透鏡116的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一電晶體138的第一汲極之間。第一電容142的第二電容電極端係耦接至公共電極146。舉例來說,公共電極146可為接地。第二電晶體140的第二閘極耦接至第二掃描線G2。第二電晶體140的第二源極係耦接至第二資料線D2。第二電容144的第三電容電極端耦接在液態透鏡116的第二透鏡電極端128與第二電晶體140的第二汲極之間。第二電容144的第四電容電極端係耦接至公共電極148。舉例來說,公共電極148可為接地。在實施例中,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第1A圖至第1D圖)不同的曲率係獨立地藉由對應之電路單元136的第一掃描線G1的掃描訊號、第一資料線D1的資料訊號、第二掃描線G2的掃描訊號與第二資料線D2的資料訊號所造成不同的偏壓予以控制。液態透鏡116並不限於第3圖中所示的矩陣式排列,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同心圓式或橢圓式等等的其他方式排列。
於實施例中,第2圖或第3圖所示的電路可以電性連接至微處理器(未顯示)。微處理器可具有調控器(dimmer)。微處理器可預先儲存多個動作指令下,例如光擴散、集中、偏左、偏右、偏上、偏下、聚焦2.5米、聚焦2米等等,各個液態透鏡116的電壓值變換方式,一但使用者選定特定動作指令後,微處理器就直接讀出相關的電壓數據,實施到各液態透鏡116的相關電路。
第4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半導體發光單元108與板型散熱器110的俯視圖。板型散熱器110之第一表面112上設置有電極線150,其電性連接至半導體發光單元108以提供電源。板型散熱器110上並不限於第4圖所示之電極線150配置,也可使用其他的電路設計電性連接至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半導體發光單元108並不限於第4圖中所示的矩陣式排列,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同心圓式或橢圓式等等的其他方式排列。
第二實施例
第5圖繪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固態透明材料層230之透明材料結構232係具有透鏡結構,例如凸透鏡結構或凹透鏡結構。於此實施例中,透明材料結構232係為球面凹透鏡結構。於其他實施例中,固態透明材料層230之透明材料結構232係為凸透鏡結構(未顯示),例如係為球面凸透鏡。從液態透鏡116射出的光線係射入具有透鏡結構的透明材料結構232,然後經由透明材料結構232的折射作用後射出。使用具有光學設計之透鏡結構的透明材料結構232可改變從液態透鏡116射出之光線的射出效果,而改變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出光效果,例如消弭像差等等。於實施例中,透明材料結構232可與液態透鏡116盡量貼合,以減少兩者之間額外的介質,例如空氣。
第三實施例
第6圖繪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固態透明材料層330之透明材料結構332係為非球面凹透鏡結構。於其他實施例中,舉例來說,固態透明材料層330之透明材料結構332係為非球面凸透鏡結構(未顯示)。
第四實施例
第7圖繪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電路板414具有多數個穿孔452。液態透鏡116係一對一設置在穿孔452位置,舉例來說,液態透鏡116的底表面156與電路板414的第一表面118實質上為共平面,以使從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發出的光線穿過電路板414的穿孔452後直接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116。由於光線可穿過電路板414的穿孔452,此例的電路板414並不限於使用透明的基底,而也可使用一般的非透明的電路板。於一實施例中,舉例來說,第4圖中所示的電極線路134中的一對可穿過第7圖中所示的電路板414之穿孔452而電性連接至液態透鏡116的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以控制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不同的曲率。
第五實施例
第8圖繪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五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部分的液態透鏡116係嵌埋在電路板414部分的穿孔452中。換句話 說,液態透鏡116的底表面156係介於電路板414的第一表面418與第二表面420之間。由於部分的液態透鏡116係嵌埋在電路板414部分的穿孔452中,因此,跟第7圖所示之第四實施例中的固態透明材料層130相比,此例之固態透明材料層530的厚度可以設計的更薄。於一實施例中,舉例來說,第4圖中所示的電極線路134中的一對可穿過第8圖中所示的電路板414之穿孔452而電性連接至液態透鏡116的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以控制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不同的曲率。
第六實施例
第9圖繪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六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部分的液態透鏡116係嵌埋在電路板414的整個穿孔452中。於一實施例中,液態透鏡116的底表面156與電路板414的第二表面420實質上為共平面。跟第8圖所示之第五實施例中的固態透明材料層530相比,此例之固態透明材料層630的厚度可以設計的更薄。
第七實施例
第10圖繪示根據第七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七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整個液態透鏡116係嵌埋在電路板414的整個穿孔452中,跟第9圖所示之第六實施例中的固態透明材料層630相比,此例之固態透明材料層730的厚度可以設計的更薄,舉例來 說,固態透明材料層730係為一平板結構,蓋在液態透鏡116與電路板414的第一表面418上。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更進一步將固態透明材料層730連同液態透鏡116,一併嵌埋在電路板414的整個穿孔452中。
由第四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可知,透過液態透鏡116在電路板414的第一表面418(第7圖所示的第四實施例)的位置或嵌埋在整個穿孔452(第8圖至第10圖所示的第五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中的不同設計中,可讓固態透明材料層130、530、630、730的厚度變得更薄,對於發光裝置的微小化或薄型化設計更有幫助。
第八實施例
第11圖繪示根據第八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八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固態透明材料層830係配置電路板814相對於第一表面818的第二表面820上。固態透明材料層830的透明材料結構832係為矩形凹口結構,且其凹口係朝向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因此,從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發出的光線係穿過固態透明材料層830對應的透明材料結構832(矩形凹口結構)後射入電路板814,再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116作用後射出可變焦式發光裝置。於實施例中,透明材料結構832可與半導體發光單元108與板型散熱器110液係盡量貼合,以減少彼此之間額外的空間854,其中光源模組102與變焦模組804之間的空間854可能為空氣或其它不同折射率的流 體。舉例來說,透明材料結構832(矩形凹口結構)之凹口的底表面與半導體發光單元108具有一第二距離S2,其可趨近於零。
第九實施例
第12圖繪示根據第九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第九實施例與第八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電路板914具有多數個穿孔952。液態透鏡116係一對一設置在穿孔952位置,以使從半導體發光單元108發出的光線穿過固態透明材料層130,並穿過電路板914的穿孔952後射入對應的液態透鏡116。由於光線可穿過電路板116的穿孔952,此例的電路板914並不限於使用透明的基底,而也可使用一般的非透明的電路板。於一實施例中,舉例來說,第4圖中所示的電極線路134中的一對可穿過第12圖所示之電路板914的穿孔952而電性連接至液態透鏡116的第一透鏡電極端126與第二透鏡電極端128,以控制液態透鏡116之液體介面123不同的曲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光源模組
104、804‧‧‧變焦模組
106‧‧‧空間
108‧‧‧半導體發光單元
110‧‧‧板型散熱器
112‧‧‧第一表面
114、414、814、914‧‧‧電路板
116‧‧‧液態透鏡
118、418、818‧‧‧第一表面
120、420、820‧‧‧第二表面
122‧‧‧第一液體
123‧‧‧液體介面
124‧‧‧第二液體
126‧‧‧第一透鏡電極端
128‧‧‧第二透鏡電極端
130、230、330、530、630、730、830‧‧‧固態透明材料層
132、232、332、832‧‧‧透明材料結構
134‧‧‧電極線路
136‧‧‧電路單元
138‧‧‧第一電晶體
140‧‧‧第二電晶體
142‧‧‧第一電容
144‧‧‧第二電容
146‧‧‧公共電極
148‧‧‧公共電極
150‧‧‧電極線
452、952‧‧‧穿孑L
854‧‧‧空間
156‧‧‧底表面
D1‧‧‧第一資料線
D2‧‧‧第二資料線
G1‧‧‧第一掃描線
G2‧‧‧第二掃描線
S1‧‧‧第一距離
S2‧‧‧第二距離
第1A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1B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液態透鏡的操作情況。
第1C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液態透鏡的操作情況。
第1D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液態透鏡的操作情況。
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電路板與液態透鏡的俯視示意圖
第3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電路板與液態透鏡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半導體發光單元與板型散熱器的俯視圖。
第5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6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7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8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9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10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11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第1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102‧‧‧光源模組
104‧‧‧變焦模組
106‧‧‧空間
108‧‧‧半導體發光單元
110‧‧‧板型散熱器
112‧‧‧第一表面
114‧‧‧電路板
116‧‧‧液態透鏡
118‧‧‧第一表面
120‧‧‧第二表面
122‧‧‧第一液體
123‧‧‧液體介面
124‧‧‧第二液體
126‧‧‧第一透鏡電極端
128‧‧‧第二透鏡電極端
130‧‧‧固態透明材料層
132‧‧‧透明材料結構
S1‧‧‧第一距離

Claims (11)

  1. 一種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包括:一光源模組,包括多數個半導體發光單元;以及一變焦模組,配置在該光源模組的一側,該變焦模組包括一電路板及多數個液態透鏡設置在該電路板之一第一表面上,該些液態透鏡各包括一第一液體與一第二液體,該第一液體與該第二液體之間具有一液體介面,該些液態透鏡與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係分別一對一設置在該電路板的相反兩側,該些液態透鏡係藉由該電路板施加電壓而改變該些液體介面的曲率,依據不同電壓產生不同的該液體介面的曲率,從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係穿過該電路板後射入對應的該些液態透鏡,並依據該液體介面的曲率,可改變每一光線射出後的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變焦模組更包括一固態透明材料層,配置在該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或配置該電路板相對於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固態透明材料層的基材係選自由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三醋酸纖維素、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及聚氨酯所構成之群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固態透明材料層具有多數個透明材料結構,配置成對應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與該些液態透鏡,其中該些 透明材料結構包括矩形凹口結構、凹透鏡結構或凸透鏡結構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些透明材料結構係為矩形凹口結構並配置在該電路板朝向該些液態透鏡的該第一表面上,該些矩形凹口結構的凹口係朝向該些液態透鏡,且該些矩形凹口結構的底表面與該些液態透鏡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些透明材料結構係為矩形凹口結構並配置在該電路板的該第二表面上,該些矩形凹口結構的凹口係朝向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且該些矩形凹口結構的底表面與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電路板係為具有多數個電極線路的透明電路板,以使從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穿過該電路板後射入對應的該些液態透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電路板具有多數個穿孔與多數個電極線路,且該些穿孔各具有該些電極線路中的一對可施加電壓,其中該些液態透鏡一對一設置在該些穿孔位置且電連接該些電極線路,以使從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穿過該電路板的該些穿孔後射入對應的該些液態透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光源模組更包括一板型散熱器,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係設置在該板型散熱器之一第一表面上,且提供電 源給該些半導體發光單元的電極線係設置在該板型散熱器的該第一表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些液態透鏡各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透鏡電極端與一第二透鏡電極端,該電路板包括多數個電極線路,該些電極線路中的一對係各別耦接至該第一透鏡電極端與該第二透鏡電極端,該些液態透鏡之該些液體介面不同的曲率係獨立地藉由該些電極線路提供不同的偏壓予以控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變焦式發光裝置,其中該些液態透鏡各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透鏡電極端與一第二透鏡電極端,該電路板包括對應該些液態透鏡的多數個電路單元,該些電路單元各包括:一第一掃描線;一第一資料線;一第一電晶體,具有一第一閘極、一第一源極與一第一汲極,其中該第一閘極耦接至該第一掃描線,該第一源極耦接至該第一資料線;一第一電容,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電容電極端與一第二電容電極端,其中該第一電容電極端耦接在該第一透鏡電極端與該第一汲極之間,該第二電容電極耦接至一公共電極;一第二掃描線;一第二資料線;一第二電晶體,具有一第二閘極、一第二源極與一第二汲極,其中該第二閘極耦接至該第二掃描線,該第二源 極耦接至該第二資料線;以及一第二電容,具有相對的一第三電容電極端與一第四電容電極端,其中該第三電容電極端耦接在該第二透鏡電極端與該第二汲極之間,該第四電容電極端耦接至該公共電極,該些液態透鏡之該些液體介面不同的曲率係獨立地藉由對應的該第一掃描線的掃描訊號、該第一資料線的資料訊號、該第二掃描線的掃描訊號與該第二資料線的資料訊號所造成不同的偏壓予以控制。
TW101125657A 2012-07-17 2012-07-17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TW201405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5657A TW201405167A (zh) 2012-07-17 2012-07-17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5657A TW201405167A (zh) 2012-07-17 2012-07-17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167A true TW201405167A (zh) 2014-02-01

Family

ID=5054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657A TW201405167A (zh) 2012-07-17 2012-07-17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051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285B (zh) * 2018-03-28 2019-01-01 合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車燈結構
TWI881415B (zh) * 2023-08-02 2025-04-21 希映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切換至近光和遠光照射功能的遠光照明設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285B (zh) * 2018-03-28 2019-01-01 合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車燈結構
TWI881415B (zh) * 2023-08-02 2025-04-21 希映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切換至近光和遠光照射功能的遠光照明設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6746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6226930B (zh) 一种菲涅尔透镜装置
KR102744718B1 (ko) Tir-기반 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용 컬러 필터 어레이
US10948773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a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ing concave and convex lens structure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00246176A1 (en) Fresnel led lens and led assembly thereof
TW200622407A (en) Liquid crystal diffractive lens element and optical head device
WO2006071497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modules and alignment mechanism for aligning axes of associated lenses for directing and focusing emitted light
ATE481600T1 (de) Led-anzeigevorrichtung
TW201631331A (zh) 光學膜結構與顯示器結構
KR20200090175A (ko) 반사-방출 하이브리드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US9323039B2 (en) Particle manipul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090225400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KR101419031B1 (ko) 발광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명장치
US11076076B2 (en) Lens module
US20140049945A1 (en) Lighting device capable of changing light patterns
CN101881413A (zh) 照明装置
TW201405167A (zh) 可變焦式發光裝置
CN102809103A (zh) 可变焦式发光装置
JP2013073715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10998428B (zh) 基于tir的图像显示器中取决于形状的凸形突起
TW201437735A (zh) 相機模組
CN106051508A (zh) 定向发光装置
US20090129095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US20220075230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617332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