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4432A - 滑步運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滑步運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04432A TW201404432A TW101126657A TW101126657A TW201404432A TW 201404432 A TW201404432 A TW 201404432A TW 101126657 A TW101126657 A TW 101126657A TW 101126657 A TW101126657 A TW 101126657A TW 201404432 A TW201404432 A TW 20140443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s
- feet
- user
- sliding
- ped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371 to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978 Athletic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滑步運動方法,係在具有兩個踏板的運動機構上操作使用,該運動方法包含使用者雙腳先分別踩踏於各踏板上;使用者雙腳再一前一後地往返施力於各踏板;藉此,使得受外力作用的各踏板可在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以弧形軌跡往復移動,使用者將因雙腳概呈劈腿姿勢而有助於筋絡之舒展。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健身運動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使用運動機構以進行滑步運動的方法。
人們經常使用各種健身器材以進行肌力與體能的訓練,又,各式健身器材的操作方式多以仿效運動姿勢而設計,例如一種踏步機,即是提供兩個踏板供使用者雙腳以原地踏步方式操作使用;又如一種橢圓運動機,其利用飛輪傳動結構促使兩個踏板以橢圓軌跡移動,藉此使得使用者得以仿效走路的跨步方式而為操作使用;再如一種滑步機,提供使用者雙腳在垂直平面上往復移動;以及另有一種劈腿機,提供兩個可在一直線方向上分開或靠攏的踏板,供使用者雙腳踩踏以進行劈叉動作。前述健身器材即是提供使用者可在室內進行仿效戶外運動而廣受喜愛,也因此,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並不斷地被創新與改良。
誠如上述,不同的健身器材因操作運動方式不同,可針對不同肢體部位之肌力帶來鍛鍊效果,在此基礎下,適時地改變運動方式,並配合操作適當的器械,當能使得特定肢體部位再收健身效果。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滑步運動方法,使用者的雙腳是在一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沿著弧形軌跡移動,可收滑步運動效果。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滑步運動方法,係在一具有兩個踏板的運動機構上操作使用,該運動方法包含步驟a)使用者雙腳分別踩踏於各踏板上;步驟b)使用者雙腳一前一後地往返施力於各踏板;藉此,使得受外力作用的各踏板係在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以弧形軌跡往復移動。
另,本發明再提供一種滑步運動方法,同樣在具有兩個踏板的運動機構上操作使用,該運動方法包含步驟a)使用者雙腳分別踩踏於各踏板上;步驟b)使用者雙腳同時,且往返地朝同一方向施力於各踏板,在雙腳移動過程中,使用者的重心位置改變;藉此,使得受外力作用的各踏板係在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以弧形軌跡往復移動。
藉此,使用者雙腳以沿著實質上在水平面上的弧形軌跡而為滑步之方式來達到鍛鍊目的。
本發明之滑步運動方法目的在於提供另一種運動模式以供使用者健身選擇,亦即使用者雙腳是在實質上為水平的面上滑動。較佳者,該滑步運動方法配合一運動機構更能發揮運動
效果,而該運動機構是具有兩個可移動的踏板。
請配合圖1與圖2,其揭示一種適合本發明滑步運動使用的運動機構100,該運動機構100包括有一基架10、一手扶架20、二旋轉件30與二踏板40。其中,基架10穩定地放置於地面(板)上,手扶架20與基架10連結,各旋轉件30呈桿狀,且一端軸樞於基架10上,使得樞接於旋轉件30另一端並可自轉的踏板40可在近乎水平的面上依著弧形軌跡移動,特別的是,因各旋轉件30軸樞的一端係位在該基架10的兩側邊緣處,使得該二踏板40的移動軌跡係呈圖3所示之對稱的內凹曲線L1與L2(圖3假想線所表示)。
該基架10的兩側更分別設置有止擋點10a,10b,供各旋轉件30之桿身抵靠以避免過度旋轉,藉此定義各弧形軌跡分別具有一端點a1(a2)與一端點b1(b2)以及一中心點c1(c2),亦即,中心點c1與中心點c2之間的距離,係小於同一側端點a1(b1)與端點a2(b2)之間的距離。
請再參圖1與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基架10提供旋轉件30樞接的支撐軸(圖未示)是以略偏離垂直方向而傾斜設置,因此,在各旋轉件30平擺過程中,將使得各踏板40在移動至端點a1(b1)或端點a2(b2)時的高度,呈略高於踏板40移動至中心點c1(c2)時的高度。在圖4中,是以定義一延伸線L3通過一該端點a1與一該中心點c1,且延伸線L3與一水平線L4的夾角介於10~20度角之間為例來說明踏板40的高度變
化,較佳者,該夾角以15度角為佳。
上述運動機構100僅為適合本發明滑步運動方法的一個實施例而已,不該以此為限制。使用者於操作時,是以雙腳約與肩同寬的方式各別踩踏於各該踏板40上,且雙手握於該手扶架20,藉此以平穩地站立並完成準備姿勢。
接著,使用者雙腳一前一後地往返施力於各踏板40以進行操作使用,如圖5及圖6所示即是。其中,圖5顯示使用者先以左腳往前而右腳往後的方式使用該運動機構100,在使用者的左腳到達端點a1,右腳到達端點b2的過程中,使用者雙腳之間的步距與步寬將同步逐漸加大,而在使用者雙腳朝中心點c1,c2收攏時,步寬逐漸縮小,於此同時,受惠於踏板40的高度變化,使得使用者得以輕鬆省力的方式收攏雙腳;在圖6中則顯示使用者的左腳隨著移動的踏板40切換至端點b1、右腳切換至端點a2的位置,同樣地,使用者雙腳之間的步距與步寬再次同步逐漸加大。
在上述中,使用者是以左、右腳朝相反方向且朝外的滑步方式進行健身操作,亦即就單腳的動作來看,使用者是以近似溜冰由內而外的滑步動作來操作使用,而在左、右腳各到達相反位置的端點時,使用者的雙腳概呈劈腿姿勢而有助於筋絡之舒展。同時,因各踏板40是可自轉,故雙腳將隨著踏板40的轉動而適度扭轉以避免不適,在圖5與圖6中顯示雙腳腳尖皆為朝相同方向。如此反覆操作即可收健身效果,且在操作過程
中儘量維持重心不變可降低運動傷害,再者,使用者於健身過程中,可配合滑步動作而適度的扭轉腰部,以使滑步動作更為順暢。必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之滑步運動方法是以使用者雙腳在實質上為水平的面上循弧形軌跡滑動而為之,與已知滑步機提供使用者雙腳在垂直平面上往復移動的運動方式不同,當然可對不同肢體部位產生健身效果。
由於本發明的滑步運動方法是在實質上為水平的面上進行,且雙腳循著弧形軌跡往返移動而為健身,在此基礎下,使用者亦可在雙腳踩踏於踏板40,且雙手確實握於手扶架20時,改以雙腳朝同一方向同時施力於各踏板40,並透過重心位置的改變,使得踏板40可在圖7及圖8所示的弧形軌跡之同一側的兩個端點a1、a2或兩個端點b1、b2之間往返移動,該運動方式有助於鍛鍊腰力,但須注意的是,在該運動方式中,使用者腰部應儘量不扭轉以避免運動傷害。前述因運動姿勢改變,使用者雙腳的腳尖朝向亦將有變化,其中在圖7中,雙腳腳尖各為朝外,在圖8中,雙腳腳尖則呈朝內。前述運動方式亦可透過上述運動機構100而獲得實現。
誠如上述,用以實現本發明滑步運動方法的器材不以圖1所示具有旋轉件30的運動機構100為限,在圖9中,所揭露的運動機構200是將兩個踏板50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在一對應滑槽60中,且各滑槽60係沿著如圖3所示的弧形軌跡而設置,該運動機構200省去旋轉件30的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00、200‧‧‧運動機構
10‧‧‧基架
10a、10b‧‧‧止擋點
20‧‧‧手扶架
30‧‧‧旋轉件
40‧‧‧踏板
50‧‧‧踏板
60‧‧‧滑槽
L1、L2‧‧‧內凹曲線
L3‧‧‧延伸線
L4‧‧‧水平線
a1、a2、b1、b2‧‧‧端點
c1、c2‧‧‧中心點
圖1為一立體圖,說明用以實現本發明滑步運動方法的一種運動機構;圖2為本發明滑步運動方法的操作流程圖;圖3為圖1之俯視圖,說明踏板移動的弧形軌跡;圖4為圖1之側視圖,說明踏板在移動中的升降變化;圖5類同圖3,說明使用者雙腳朝前後相反方向滑移;圖6類同圖5,說明使用者改變雙腳的滑移方向;圖7類同圖3,說明使用者雙腳皆朝前方滑移;圖8類同圖7,說明使用者雙腳皆朝後方滑移;圖9為一平面圖,說明用以實現本發明滑步運動方法的另一種運動機構。
Claims (13)
- 一種滑步運動方法,係在一具有兩個踏板的運動機構上操作使用,該運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使用者雙腳分別踩踏於各踏板上;b)使用者雙腳一前一後地往返施力於各踏板;藉此,使得受外力作用的各踏板係在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以弧形軌跡往復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該二踏板之弧形軌跡係呈對稱的內凹曲線且各定義有二端點與一中心點,該二弧形軌跡的中心點之間距離係小於該二弧形軌跡同一側端點之間的距離,使得步驟b)的使用者之雙腳在朝前後相反方向的端點分開時,步距與步寬同步逐漸加大,在雙腳朝中心點收攏時,步寬逐漸縮小。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各踏板移動至弧形軌跡的兩端點時,踏板所處高度高於踏板移動至弧形軌跡之中心點的高度,使得步驟b)的使用者之雙腳可輕易地自分開狀態往收攏狀態移動。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定義有一延伸線通過弧形軌跡的一該端點與一該中心點,且該延伸線與一水平線的夾角介於10~20度角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各踏板係可自轉,使得步驟b)的使用者之雙腳腳尖朝相同方向。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該運動機構具有一手扶架,步驟a)之使用者雙手握於該手扶架,且雙腳以約與肩同寬的方式站立於各踏板上。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步驟b)的使用者腰部隨同雙腳的前後相反方向分開而扭轉。
- 一種滑步運動方法,係在一具有兩個踏板的運動機構上操作使用,該運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使用者雙腳分別踩踏於各踏板上;b)使用者雙腳同時,且往返地朝同一方向施力於各踏板,在雙腳移動過程中,使用者的重心位置改變;藉此,使得受外力作用的各踏板係在實質上為水平的方向上以弧形軌跡往復移動。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該二踏板之弧形軌跡係呈對稱的內凹曲線且各定義有二端點與一中心點,該二弧形軌跡的中心點之間距離係小於該二弧形軌跡同一側端點之間的距離,使得步驟b)的使用者之雙腳在朝同一側端點移動時,步寬逐漸加大,在雙腳朝中心點收攏時,步寬逐漸縮小。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各踏板移動至弧形軌跡的兩端點時,踏板所處高度高於踏板移動至弧形軌跡之中心點的高度,使得步驟b)的使用者之雙腳可輕易地自分開狀態往收攏狀態移動。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定義有一延伸 線通過弧形軌跡的一該端點與一該中心點,且該延伸線與一水平線的夾角介於10~20度角之間。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各踏板係可自轉,使得步驟b)之使用者的雙腳腳尖適當地改變朝向。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步運動方法,其中該運動機構具有一手扶架,步驟a)之使用者雙手握於該手扶架,且雙腳以約與肩同寬的方式站立於各踏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6657A TW201404432A (zh) | 2012-07-24 | 2012-07-24 | 滑步運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6657A TW201404432A (zh) | 2012-07-24 | 2012-07-24 | 滑步運動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4432A true TW201404432A (zh) | 2014-02-01 |
Family
ID=5054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6657A TW201404432A (zh) | 2012-07-24 | 2012-07-24 | 滑步運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40443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594A (zh) * | 2016-10-18 | 2017-04-19 | 李佳熙 |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行走装置 |
-
2012
- 2012-07-24 TW TW101126657A patent/TW201404432A/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594A (zh) * | 2016-10-18 | 2017-04-19 | 李佳熙 |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的模拟行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431586A (zh) | 橢圓機 | |
US9162105B2 (en) | Fitness apparatus | |
TW200934553A (en) | Standing-position type passive exercise machine | |
CN103533992A (zh) | 改进的运动器械 | |
JP3189590U (ja) | フィットネス機器 | |
WO2014146130A3 (en) | Exercise machine | |
CN101134132A (zh) | 腿部往复运动器材 | |
CN101168088B (zh) | 腿部运动器材 | |
TWI738110B (zh) | 符合人因工程之橢圓機 | |
CN206621711U (zh) | 划船及蹬腿复合的训练机 | |
TW201404432A (zh) | 滑步運動方法 | |
JP2019000648A (ja) | ストレッチ効果を有する歩行運動機器の改良構造 | |
KR101711208B1 (ko) | 허리트위스트가 가능한 물구나무서기 운동기구용 등받이 | |
CN202070075U (zh) | 多功能坐式椭圆轨道健身机 | |
RU2528632C1 (ru) | Способ 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ой гимнастики "ход" | |
TWI640341B (zh) | 橢圓機 | |
CN101254335B (zh) | 运动器材 | |
KR101933180B1 (ko) | 전신운동기구 | |
CN207412608U (zh) | 椭圆机 | |
CN115501541B (zh) | 一种基于vr设备的健美操训练设备 | |
KR101552878B1 (ko) | 허리스트레칭이 가능한 물구나무서기 운동기구용 등받이 | |
TWI838819B (zh) |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 |
CN106390390B (zh) | 一种模拟爬山健身器 | |
CN201469985U (zh) | 可伸展手、足部的肌肉训练器 | |
TWM454857U (zh) | 橢圓軌道機之可擴大運動行程軌跡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