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2316A - 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 Google Patents
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02316A TW201402316A TW102120639A TW102120639A TW201402316A TW 201402316 A TW201402316 A TW 201402316A TW 102120639 A TW102120639 A TW 102120639A TW 102120639 A TW102120639 A TW 102120639A TW 201402316 A TW201402316 A TW 20140231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ray
- ray shielding
- metal
- film
- fine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614—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mprising particle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dyeing
- B32B17/10633—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7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polyes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8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ethylene vinylacet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4—Oxysalt, e.g. carbonate, sulfate, phosphate or nitrate p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5—Met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2—Weather resista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9/00—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6—Transparent parts other than made from inorganic glass, e.g. polycarbonate glaz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10—Tra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18—Aircraf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6—Heavy metal or aluminum or compound thereof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熱射線遮蔽特性優異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而發揮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本發明提供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於自板玻璃、塑膠、及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與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中選擇之2片疊層板間,介設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中間層而成者,且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為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相對於上述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含有選自上述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使用作為汽車等車輛用、建築用之窗材料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太陽光線大致被分為近紅外光(熱射線)、可見光、紫外光之3類。近紅外光(熱射線)係以熱能之形式於人體所感覺到之波長區域,成為夏季之室內之溫度上升之原因。又,研究指出紫外光會造成曬傷或皮膚癌等對人體之不良影響。藉由控制可見光之穿透率,可使窗玻璃等透明基材具有隱私保護功能。
近年來,為了遮蔽作為熱射線之近紅外線而賦予保溫及隔熱之性能,要求對玻璃、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透明基材賦予近紅外線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作為使用於汽車用等之安全玻璃,業界一直使用於相對向之複數片(例如2片)之板玻璃間夾持含有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之中間層而構成疊層玻璃者。並且,提出有藉由使該中間層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疊層玻璃,而阻斷入射至車內之太陽能,旨在減輕冷氣負載或人之熱暑感者。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於2片相對向之板玻璃間夾持含有由0.1μm以下之微細粒徑之氧化錫或氧化銦構成之熱射線遮蔽性金屬氧化物之軟質樹脂層的疊層玻璃。
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至少2片相對向之板玻璃之間夾持分散有Sn、Ti、Si、Zn、Zr、Fe、Al、Cr、Co、Ce、In、Ni、Ag、Cu、Pt、Mn、Ta、W、V、Mo之金屬、該金屬之氧化物、該金屬之氮化物、該金屬之硫化物、該金屬之Sb或F之摻雜物、或者該等之複合物之中間層的疊層玻璃。
又,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於相對向之透明板狀構件之間夾持由TiO2、ZrO2、SnO2、In2O3構成之微粒子、及由有機矽或有機矽化合物構成之玻璃成分的汽車用窗玻璃。
進而,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如下疊層玻璃:於至少2片相對向之透明玻璃板狀體之間設置由3層構成之中間層,且於該中間層之第2層中分散有Sn、Ti、Si、Zn、Zr、Fe、Al、Cr、Co、In、Ni、Ag、Cu、Pt、Mn、Ta、W、V、Mo之金屬、該金屬之氧化物、該金屬之氮化物、該金屬之硫化物、該金屬之Sb或F之摻雜物、或者該等之複合物,並將第1層及第3層之中間層設為樹脂層。
然而,於專利文獻1~4中所揭示之習知之疊層玻璃均存在要求較高之可見光穿透率時之熱射線遮蔽功能不充分之問題。
申請人於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於2片板玻璃間存在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中間層而成,且該中間層係藉由單獨含有六硼化物微粒子、或者含有六硼化物微粒子、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微粒子及/或ATO(Antimony Tin Oxide,氧化銻錫)微粒子、以及乙烯系樹脂之熱射線遮蔽膜所構成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或者上述中間層係由面向至少一板玻璃之內側之面上所形成的含有上述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及介設於上述2片板玻璃間之含有乙烯系樹脂之熱射線遮蔽膜所構成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
如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單獨應用六硼化物微粒子、或者應用六硼化物微粒子與ITO微粒子及/或ATO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之光學特性係於可見光區域具有極大穿透率並且於近紅外區域表現出較強吸收而具有極小穿透率。其結果,與專利文獻1~4中所記載之習知之疊層玻璃相比,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於可見光穿透率70%以上時之日射穿透率被改善至50%之程度。
另一方面,作為具有近紅外線區域之遮蔽功能之微粒子,除上述ITO微粒子、ATO微粒子或六硼化物微粒子以外,亦已知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申請人於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以將聚乙烯縮醛樹脂替代為紫外線硬化樹脂,並使該紫外線硬化樹脂中含有複合鎢化合物與六硼化物之熱射線遮蔽膜作為中間層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2175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8-25927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4-16004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10-29794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1-89202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10-202495號公報
然而,本發明者等人進行進一步之研究,結果發現以下
課題。
即,於專利文獻1~4中所記載之習知技術之疊層玻璃,如上所述,均於要求較高之可見光穿透率時之熱射線遮蔽功能不充分。進而,表示透明基材之模糊情況之霧度值,以車輛用窗材料必須設為1%以下、以建築用窗材料必須設為3%以下,相對於此,例如於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亦仍有改善之餘地。又,習知技術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等均於長期使用時之耐候性不足,研究發現可見光穿透率隨時間經過而降低(劣化)。
本發明係著眼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並且,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使用熱射線遮蔽特性優異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如下知識見解:將作為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與樹脂黏合劑進行混合,進而混合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藉此於可見光區域具有極大穿透率並且近紅外區域具有較強吸收,且霧度值較低,進而發揮出優異之耐候性。本發明係基於此種技術性知識見解而完成者。
即,本發明之第1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如下所述: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於自板玻璃、塑膠、及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
膠中選擇之2片疊層板間介設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中間層而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係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係Cs、Rb、K、Tl中之1種以上,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粒子直徑為1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進而,相對於上述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含有選自上述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
又,本發明之第2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如下所述: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於自板玻璃、塑膠、及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中選擇之疊層板、與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之疊層板之間介設中間層而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係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係Cs、Rb、K、Tl中之1種以上,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粒子直徑為1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複合
鎢氧化物微粒子,進而,相對於上述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含有選自上述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
又,本發明之第3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羧酸之金屬鹽之金屬係選自鈉、鉀、鎂、鈣、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又,本發明之第4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羧酸之金屬鹽之羧酸係選自乙酸、丁酸、丙酸、己酸、硬脂酸、2-乙基己酸中之至少1種。
又,本發明之第5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金屬之碳酸鹽、或者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之金屬係選自鈉、鉀、鎂、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又,本發明之第6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金屬之氫氧化物之金屬係選自鈉、鎂、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又,本發明之第7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塑膠係聚碳酸酯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片材或薄膜。
又,本發明之第8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具有中間膜,且該中間膜中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
又,本發明之第9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具有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且該中間膜之至少1層中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
又,本發明之第10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包含如下者:形成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至少一者之內側面上,且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以及與該熱射線遮蔽膜相互重疊之上述中間膜。
又,本發明之第11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係於積層有2層以上之上述中間膜之間積層有如下者:於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或兩面上形成有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或者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又,本發明之第12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係於上述中間膜之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
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
又,本發明之第13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包含如下者:上述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上述中間膜;以及依序積層有接著劑層、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及剝離層的積層體;且上述積層體之接著劑層接著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一疊層板之內側面上,上述積層體之剝離層與上述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接著。
又,本發明之第14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上述中間層包含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
又,本發明之第15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中間膜之樹脂為乙烯系樹脂。
又,本發明之第16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特徵在於:構成上述中間膜之乙烯系樹脂為聚乙烯縮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
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藉由含有以通式MYWOz表示之複合鎢氧化物、及具有其劣化防止功能之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
種以上,而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
1‧‧‧疊層板
2‧‧‧中間層
11‧‧‧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
12‧‧‧中間膜
13‧‧‧熱射線遮蔽膜
14‧‧‧樹脂薄膜
15‧‧‧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樹脂薄膜
16‧‧‧剝離層
17‧‧‧薄膜片材
18‧‧‧接著劑層
19‧‧‧轉印薄膜
20‧‧‧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疊層板
圖1表示(形態A-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2表示(形態A-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3表示(形態A-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4表示(形態A-4(甲))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5表示(形態A-4(乙))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6(A)至(C)表示(形態A-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之製造步驟中的剖面圖。
圖7表示(形態B-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
本發明係本發明者等人著眼於習知技術所存在之下述課題而完成者。
即,習知技術之疊層玻璃等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均於要求較高之可見光穿透率時之熱射線遮蔽功能不充分。進而,業界要求表示透明基材之模糊情況之霧度值,以車輛用窗材料為1%以下、以建築用窗材料為3%以下,相對於此,例如於專利文獻5中所記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亦仍有改善之餘地。又,研究發現習知技術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等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均於長期使用時之耐候性不足,隨時間經過而可見光穿透率降低(劣化)、近紅外線吸收功能下降、色調發生變化、霧度值增加。
進而,本發明者等人著眼於下述課題。
即,業界對使用於各種窗材料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玻璃等除光學特性以外,亦要求機械特性。具體而言,對安全玻璃等疊層玻璃等要求針對貫通之耐性。習知,為了對疊層玻璃等賦予貫通耐性,中間層一直使用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但是,研究發現若於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中含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則光學特性會降低。因此,作為次善之策,例如於專利文獻6中所記載般,揭示有將聚乙烯縮醛樹脂替代為紫外線硬化樹脂,並使紫外線硬化樹脂含有複合鎢化合物與六硼化物的熱射線遮蔽膜。然而,就安全玻璃等之機械強度充足之觀點而言,認為作為中間層用之樹脂,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
本發明係著眼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並且,所欲解決之課題係提供一種使用熱射線遮蔽特性之優異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進而,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即便於使用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作為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中之中間膜之主成分之情形時,亦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具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與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
以下,針對於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依序對1.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2.金屬鹽、3.添加有金屬鹽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製造方法、4.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熱射線遮
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形態例、6.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及7.總結進行詳細說明。
一般而言,已知含有自由電子之材料藉由電漿振動而對存在於波長200nm至2600nm之太陽光線之區域周圍之電磁波顯示出反射吸收應答。若將此種物質之粉末設為小於光之波長之微粒子,則降低可見光區域(波長380nm至780nm)之幾何學散射,可獲得可見光區域之透明性。
一般而言,由於三氧化鎢(WO3)中不存在有效之自由電子,故而WO3於近紅外線區域之吸收反射特性較少,無效作為紅外線遮蔽材料。另一方面,具有氧缺陷之三氧化鎢、或於三氧化鎢中添加有Na等陽性元素即所謂鎢青銅(tungsten bronze)為導電性材料,且為具有自由電子之材料。進而,根據對該等材料之單晶等進行分析之結果亦提示出自由電子對紅外線區域之光之應答。
本發明者等發現該鎢與氧之組成範圍在特定範圍內時,成為作為近紅外線遮蔽材料之尤其有效者。具體而言,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係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於將上述複合鎢氧化物之微粒子應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情形時,有效地發揮作為熱射線吸收成分之功能。
作為以上述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例如可舉出如M元素含有Cs、Rb、K、Tl中之1種以上的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較佳為添加
元素M之添加量較佳為0.1以上且0.5以下,進而較佳為0.33附近。其原因在於:由六方晶之結晶構造理論上算出之值為0.33,以該值前後之添加量可獲得較佳之光學特性。作為典型例,可舉出:Cs0.33WO3、Rb0.33WO3、K0.33WO3、Tl0.33WO3等,只要Y、Z為限制在上述範圍內者,則可獲得有用之熱射線吸收特性。
進而,若考慮到設計性,則要求在保持透明性之狀態下進行對近紅外線之效率良好之遮蔽。由於本發明之含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熱射線吸收成分會大量吸收近紅外線區域、尤其是波長900~2200nm附近之光,故而該穿透色調大多成為藍色系至綠色系者。
於該微粒子之粒徑小於800nm之情形時,可不遮蔽光而在保持可見光區域之透明性之狀態下效率良好地遮蔽近紅外線。尤其是於重視可見光區域之透明性之情形時,粒徑可為200nm以下,較佳為100nm以下。其原因在於:若微粒子之粒徑較大,則因幾何學散射或繞射散射而使波長400~780nm之可見光區域之光發生散射,成為如模糊玻璃般,無法獲得鮮明之透明性。若粒徑成為200nm以下,則上述散射減少,成為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或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區域。尤其是若粒徑減小至瑞利散射區域,則散射光與分散粒徑之6次方成反比地減小,故而隨著粒徑之減小而散射減少,透明性提高。進而,若粒徑成為100nm以下,則散射光變得非常少而較佳。就避免光之散射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粒徑較小,若粒徑為1nm以上,則易於工業上製造。
又,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每單位重量之熱射線吸收能力非常高,與ITO或ATO相比,以四~十分之一左右之使用量發揮出該效果。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所含之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量較
理想是每單位面積為0.2g/m2~2.5g/m2。若含量為0.2g/m2以上,則可獲得所期待之熱射線遮蔽特性。又,若含量為2.5g/m2以下,則無損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透明性或樹脂之物性而較佳。
於本發明中,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係以提高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耐候性、抑制經時性光學特性之變化為目的而添加。
根據本發明者等人之知識見解,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任一者、或者該等之混合物具有抑制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經時劣化之效果。關於該經時劣化抑制之具體機制雖尚未闡明,但利用添加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所獲之具體效果係於規定長時間使用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情形時,可抑制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初期與規定長時間使用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降低(劣化)。另一方面,於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均未添加至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之情形時,確認出與初期相比,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於規定長時間使用後,可見光穿透率降低(劣化)。
根據本發明者等人之研究結果,藉由使用鋰、鈉、鉀、銣、銫等鹼金屬,鎂、鈣、鍶、鋇等鹼土類金屬,錳、鐵、鈷、鎳、銅、鋅、鈰等過渡金屬作為構成該羧酸之金屬鹽之金屬,確認出可見光穿透率之劣化抑制之效果。其中,若於羧酸之情形時使用鈉、鉀、
鎂、鈣、錳、銫、鋰、銣,則針對可見光穿透率之劣化抑制得知顯著之效果。具體而言,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進而,亦確認出藉由將使用上述金屬、尤其是鈉、鉀、鎂、鈣、錳、銫、鋰、銣之羧酸之金屬鹽添加至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而抑制使用該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霧度值增加之劣化抑制之效果。
又,該羧酸之金屬鹽所使用之羧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乙酸、丁酸、戊酸、丙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珠光子酸、硬脂酸、2-乙基己酸,另外可舉出通常已知之高級脂肪酸。
藉由使用鋰、鈉、鉀、銣、銫等鹼金屬,鎂、鈣、鍶等鹼土類金屬,錳、鈷、鎳、銅、鋅等過渡金屬作為構成該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之金屬,確認出可見光穿透率之劣化抑制之效果。
其中,於使用鈉、鉀、鎂、錳、銫、鋰、銣之情形時,針對可見光穿透率之劣化抑制得知顯著之效果。具體而言,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
進而,亦確認出藉由將使用上述金屬、尤其是鈉、鉀、鎂、錳、銫、鋰、銣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添加至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而抑制使用該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霧度值增加之劣化抑制之效果。
藉由使用鋰、鈉、鉀、銣、銫等鹼金屬,鎂、鈣、總、鋇等鹼土類金屬,錳、鐵、鈷、鎳、銅、鋅、鈰等過渡金屬作為構成該金屬之氫氧化物之金屬,確認出可見光穿透率之劣化抑制之效果。
其中,於使用鈉、鎂、錳、銫、鋰、銣之情形時,針對可見光穿
透率之劣化抑制得知顯著之效果。具體而言,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
進而,亦確認出藉由將使用上述金屬、尤其是鈉、鎂、錳、銫、鋰、銣之氫氧化物添加至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而抑制使用該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霧度值增加之劣化抑制之效果。
選自該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添加量較佳為相對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為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之範圍,更佳為3重量份以上且50重量份以下之範圍。其原因在於:若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添加量在上述範圍內,則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耐候性提高效果,並且不會對所獲得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物性造成不良影響。
可將規定量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規定量之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適宜之有機溶劑、以及規定量之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進行混合,並使用介質攪拌研磨機、超音波均質機等進行分散處理,而製造添加有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分散液。
亦可自添加有選自該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分散液中去除上述有機溶劑,而製造添加有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中之1種以上之具有熱射線
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分散粉末。
再者,於以下所記載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說明中,有時將「添加有金屬鹽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僅記載為「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
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於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間介設中間層,且上述中間層或塑膠中之至少一者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的疊層構造體。針對於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依序對i.疊層板、ii.使構成疊層板之塑膠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方法、iii.中間層進行說明。
疊層板係自其兩側夾持中間層之板,使用於可見光區域為透明之板玻璃、板狀之塑膠。此時,所謂選自板玻璃、板狀之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係指包括板玻璃與板玻璃之情形、板玻璃與塑膠之情形、塑膠與塑膠之情形之各構成者。
於疊層板中使用塑膠之情形時,該塑膠之材質係根據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用途進行適宜選擇,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用途進行選擇。例如於汽車等輸送機器中使用之情形時,就確保該輸送機器之駕駛人或搭乘人之透視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等透明樹脂,此外亦可使用聚醯胺樹脂、氯乙烯樹脂、烯烴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氟樹脂等。
作為疊層板之形態例,有直接使用板玻璃或上述塑膠的
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A」)、及使上述塑膠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使用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B」)。
以下,於形態B中,對使構成疊層板之塑膠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方法進行說明。
於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混練於塑膠中時,將上述塑膠加熱至熔點附近之溫度(200~300℃前後)並混合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並且,將塑膠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混合物進行顆粒化,並可利用所需方式而形成為薄膜或片狀等。例如可藉由擠出成形法、充氣成形法、溶液流延法、鑄造法等形成。此時之薄膜或板等之厚度只要根據使用目的進行適宜選定即可。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相對於上述塑膠之添加量可根據薄膜或片材之厚度、或者所需之光學特性、機械特性加以改變,通常較佳為相對於樹脂為50重量%以下。
作為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中間層之形態例,有由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1」)。又,有由2層以上之中間膜構成,且使至少其中之1層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2」)。又,有於至少一板玻璃或塑膠之內側面上形成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且於該熱
射線遮蔽膜上重疊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3」)。又,有由在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或兩面上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或者內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4」)。又,有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一面上形成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5」)。又,有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層係使依序積層有接著劑層、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剝離層的積層體之上述接著劑層接著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一內側面上,進而包含與上述積層體相互重疊於上述積層體之上述剝離層側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6」)。進而,有中間層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的形態(於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其記作「形態7」)。
再者,於上述「形態3~7」中,亦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置換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
作為構成中間膜之材料,就光學特性、力學性質、材料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合成樹脂,進而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進而,就相同之觀點而言,於乙烯系樹脂中較佳亦為聚乙烯縮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
以下,一邊參照圖1~圖7,一邊對以使用乙烯系樹脂作為中間膜之情形為例,並且組合有上述疊層板之形態A、B、及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中間層之形態1~7之各形態例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的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圖1~圖7係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示意性剖面圖。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該疊層構造體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係由分散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
可舉出如下方法:於乙烯系樹脂中添加塑化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之添加液,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將該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之片材,將該中間膜之片材夾持於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間並貼合,藉此製成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再者,上述說明中,雖對塑化劑中分散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利用於乙烯系樹脂中添加使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分散於適宜之溶劑中而非塑化劑中而成之分散液,並以另外添加塑化劑的方法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藉此,可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進而,因該方法易於製造熱射線遮蔽
用疊層構造體,而可製造生產成本低價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圖1中表示該(形態A-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2片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該中間層2係藉由分散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中間膜12而構成。
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係由分散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1)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該(形態B-1)可製造具有與(形態A-1)同樣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進而,(形態B-1)亦因易於製造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而可製造生產成本低價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該疊層構造體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具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且係藉由至少其中之1層分散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
可舉出如下方法:於乙烯系樹脂中添加塑化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
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之添加液,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將該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之片材,使該中間膜之片材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其他中間膜之片材積層、或者介設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層中間膜之片材間,將其夾持於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間並貼合,藉此製成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再者,與(形態1)相同,亦可利用於乙烯系樹脂中添加使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分散於適宜之溶劑中而非分散於塑化劑中而成之分散液,並以另外添加塑化劑之方法,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藉此,可以低價之生產成本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根據該方法,可提高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與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接著性,因此,適度提高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強度而較佳。
又,例如亦可設為下述方式:製作藉由濺鍍法等而於至少單面上形成有Al膜或Ag膜等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使該PET薄膜介設於上述中間膜間而構成中間層,或者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片材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藉由該等薄膜之介設或添加劑之添加而可實施UV(ultraviolet,紫外線)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圖2中表示(形態A-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如圖2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2片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該中間層2係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夾持分散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中間膜而構成。
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具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且係藉由至少其中之1層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而構成。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2)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藉此,可以低價之生產成本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根據該方法,與(形態A-2)相同,亦因可提高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與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接著性,而適度提高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強度而較佳。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包含形成於至少一板玻璃或塑膠之內側面上之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及重疊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
可舉出如下方法: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之添加液中調配適宜之黏合劑成分(矽酸鹽等無
機黏合劑或丙烯酸系、乙烯系、胺基甲酸乙酯系之有機黏合劑等),製備塗佈液。使用該製備之塗佈液,於位於至少一板玻璃或塑膠之內側之面上形成熱射線遮蔽膜。繼而,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之片材,將該中間膜之片材夾持於形成有上述熱射線遮蔽膜之至少一板玻璃或塑膠之內面側與未形成熱射線遮蔽膜之另一板玻璃或塑膠間並貼合,藉此製成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圖3中表示該(形態A-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如圖3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熱射線遮蔽膜13之疊層板1、及未形成熱射線遮蔽膜13之疊層板1夾持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中間層2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及形成於疊層板上之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熱射線遮蔽膜13而構成。
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包含形成於至少一板玻璃或塑膠之內側面上之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及重疊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
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3)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包含形成有於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或兩面上所形成之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或者內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
對(甲)中間層包含:形成有於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上所形成之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情形進行說明。
例如,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塗佈液、或上述添加液中調配適宜之黏合劑成分(矽酸鹽等無機黏合劑或丙烯酸系、乙烯系、胺基甲酸乙酯系之有機黏合劑等),製備塗佈液,使用該塗佈液,於樹脂薄膜之單面上形成熱射線遮蔽膜。此處,所使用之樹脂薄膜只要透明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醯亞胺、芳香族聚醯胺、聚苯硫醚、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醚酮、聚醚碸等。於該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上形成熱射線遮蔽膜時,為了提高與樹脂黏合劑之黏結性,亦可對樹脂薄膜表面預先實施利用電
暈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底塗層塗佈處理等的表面處理。繼而,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之片材。較佳為使用2片該中間膜之片材,將上述單面上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樹脂薄膜基板配置於該中間膜之片材之間而設為中間層。其原因在於:藉由採取該構成,可避免於上述單面上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樹脂薄膜基板與疊層板之間產生有關接著性之問題。此處,當然亦可使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中之1層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或具有UV截止、色調調整等效果之適宜之添加劑。
對(乙)中間層包含:於薄膜基板之內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情形進行說明。
於薄膜基板之內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可利用以下方法製作。可舉出如下方法:將樹脂於其熔點附近之溫度(200~300℃前後)下進行加熱,並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進行混合。進而,將該樹脂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混合物顆粒化,並以規定之方式形成薄膜或板等。例如可藉由擠出成形法、充氣成形法、溶液流延法、鑄造法等形成。此時之薄膜或板等之厚度只要根據使用目的進行適宜選定即可。添加至該樹脂中之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量可根據基材之厚度或所需之光學特性、機械特性加以改變,但通常相對於樹脂較佳為50重量%以下。繼而,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之片材。將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樹脂薄膜配置於該2片中間膜之片材之間,設為中間層。將該中間層夾持
於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間並貼合,藉此製成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此處,當然亦可使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中之1層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
進而,視需要可於該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中隨意且容易地添加具有UV截止、色調調整等效果之適宜之添加劑,獲得具有多功能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片材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圖4中表示該(形態A-4(甲))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如圖4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2片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該中間層2係於樹脂薄膜14上形成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熱射線遮蔽膜13,並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夾持該樹脂薄膜與熱射線遮蔽膜之積層體而構成。
圖5中表示該(形態A-4(乙))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圖。如圖5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2片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該中間層2係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夾持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樹脂薄膜15而構成。
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包含形成有於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上所形成之含有具有
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或者中間層包含於薄膜基板之內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及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4)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片材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係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一面上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
可舉出如下方法: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之添加液中,調配適宜之黏合劑成分(例如矽酸鹽等無機黏合劑、或者丙烯酸系、乙烯系、胺基甲酸乙酯系之有機黏合劑等),製備塗佈液。將該塗佈液塗佈於使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之中間膜片材之一面上,形成熱射線遮蔽膜。繼而,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中間膜夾持於選自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間並貼合,藉此製成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根據該方法,將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膜
形成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片材之表面上,故而可於該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中視需要進一步添加填料等添加物,可實現熱射線遮蔽特性之提高。藉此,可以低價之生產成本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係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可將具有不含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5)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根據該方法,亦將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膜形成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之片材之表面上,故而可於該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中視需要進一步添加填料等添加物,可實現熱射線遮蔽特性之提高。藉此,可以低價之生產成本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板玻璃或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疊層板,且中間層係將依序積層有接著劑層、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
之熱射線遮蔽膜、剝離層的積層體之上述接著劑層接著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一內側面上,進而包含與上述積層體相互重疊於上述積層體之上述剝離層側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或者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即,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包含「一疊層板/接著劑層/含有具有熱射線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剝離層/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另一疊層板」之構造)。使用圖6(A)~(C)對該步驟進行說明。圖6(A)~(C)表示(形態A-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之製造步驟中的剖面圖。
可舉出如下方法:首先,如圖6(A)所示,於薄膜片材17(例如可舉出: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醯亞胺、氟等合成樹脂薄膜,紙,賽璐凡(cellophane)等)之一面上形成剝離層16(例如蠟、丙烯酸系樹脂、以聚乙烯縮丁醛為代表之聚乙烯縮醛等),於該剝離層16上形成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熱射線遮蔽膜13,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形成接著劑層18(例如可舉出:以聚乙烯縮丁醛為代表之聚乙烯縮醛、聚氯乙烯、氯乙烯-乙烯共聚合體、氯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聚偏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聚醯胺、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合體等),製成積層體,獲得轉印薄膜19。
於加壓下將該轉印薄膜19之接著劑層18接著於一板玻璃或塑膠之疊層板1之內側面上後,自上述轉印薄膜剝離薄膜片材17。如此,藉由剝離層16之效果而僅將薄膜片材17自積層體剝離。將該狀態示於圖6(B)。
於該薄膜片材17之剝離後,介隔上述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於加壓下與另一板玻璃或塑膠之疊層板1之內側面接著,藉此,製成圖6(C)所示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其結果,所獲得之(形態A-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如圖6(C)所示般,利用該2片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並且,該中間層2係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剝離層16、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熱射線遮蔽膜13、接著劑層18而構成。
根據該方法,可易於製造膜厚較薄之熱射線遮蔽膜,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剝離層或接著劑層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係將依序積層有接著劑層、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剝離層的積層體之上述接著劑層接著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一內側面上,進而包含與上述積層體相互重疊於上述積層體之上述剝離層側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或者積層有2層以上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的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即,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包含「一疊層板/接著劑層/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熱射線遮蔽膜/剝離層/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
另一疊層板」之構造),其可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2片板玻璃、塑膠中之至少1片替代為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除此以外,利用與(形態A-6)相同之方式進行製造。
根據該方法,亦可易於製造膜厚較薄之熱射線遮蔽膜,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剝離層或接著劑層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例如以下述方式製造如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至少一疊層板,且中間層係藉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例如含有乙烯系樹脂之中間膜而構成。將塑化劑添加至乙烯系樹脂中,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將該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獲得中間膜用片材。只要使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塑膠作為該中間薄膜片材之至少一疊層板,另一疊層板使用玻璃板、塑膠即可。
藉由該方法,可製造具有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且霧度值較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進而,該方法易於製造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且可製造生產成本低價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進而,藉由於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及/或另一疊層板之塑膠中添加適宜之添加劑,而可實施UV截止、色調調整等功能之附加。
圖7中表示該(形態B-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一例的剖面
圖。如圖7所示,該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係利用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11之疊層板20、及不含該微粒子之疊層板1夾持中間層2。該中間層2係藉由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12形成。
關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方法,依序對i.應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中之添加液或塗佈液、ii.使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塑化劑、iii.使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中間膜用片材、iv.中間膜用片材之形成方法、v.其他添加劑、及vi.應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中之添加液或塗佈液之製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上述微粒子分散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之方法,只要為可將微粒子均勻地分散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之方法則為任意。例如可舉出:珠磨機分散、球磨機分散、混砂機分散、超音波分散等方法,藉由將上述微粒子均勻分散於塑化劑或適宜之溶劑中,而製備應用於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中之上述添加液或塗佈液。
作為分散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上述微粒子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形成熱射線遮蔽膜之條件及於製備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時所調配之乙烯系樹脂等進行適宜選擇。例如可使用:水;或乙醇、丙醇、丁醇、異丙醇、異丁醇、二丙酮醇等醇類;甲醚、乙醚、
丙醚等醚類;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酮、環己酮、異丁基酮等酮類等各種有機溶劑。又,視需要亦可添加酸或鹼而調整pH。進而,為了進一步提高上述塗佈液中之微粒子之分散穩定性,亦可添加各種界面活性劑、偶合劑等。
作為使用於本發明之以乙烯系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塑化劑,可舉出:一元醇與有機酸酯之化合物的塑化劑、或多元醇有機酸酯化合物等酯系的塑化劑、有機磷酸系塑化劑等磷酸系的塑化劑。較佳為於室溫下均為液狀。尤佳為由多元醇與脂肪酸所合成之酯化合物的塑化劑。
由多元醇與脂肪酸所合成之酯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藉由三乙二醇、四伸乙甘醇、三伸丙二醇等二醇與丁酸、異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正壬酸)、癸酸等一元有機酸之反應所獲得之二醇系酯化合物。又,亦可舉出四伸乙甘醇、三伸丙二醇與上述一元有機酸之酯化合物等。
其中,較適宜為三乙二醇二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等三乙二醇之脂肪酸酯。三乙二醇之脂肪酸酯可良好地具備平衡與聚乙烯縮醛之相溶性或耐寒性等各種性質,加工性、經濟性亦優異。
於塑化劑之選擇時注意水解性。就該觀點而言,較佳為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四伸乙甘醇二-2-乙基己酸酯。
作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中間膜用片材所使用之乙烯系樹脂,例如可舉出:以聚乙烯縮丁醛為代表之聚乙烯縮醛、聚氯乙烯、氯乙烯-乙烯共聚合體、氯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氯乙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合體、聚偏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聚乙烯縮醛-聚乙烯縮丁醛混合物等。就與玻璃或塑膠之接著性、透明性、安全性等觀點而言,尤佳為以聚乙烯縮丁醛為代表之聚乙烯縮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
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或者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片材之形成方法可使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使用砑光輥法、擠出法、鑄造法、充氣法等。尤其是於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與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前者之中間膜用片材中,上述乙烯系樹脂組成物例如係將塑化劑中分散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而成之添加液添加至乙烯系樹脂中並進行混練,使上述微粒子均勻地分散而成者,可將以此種方式所製備之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再者,於將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成形為片狀時,視需要亦可調配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遮蔽材料等。
又,為了控制片材之貫通性,而亦可調配接著力調整劑。該接著力調整劑並無特別限定,可適宜地使用鹼金屬鹽及/或鹼土
類金屬鹽。構成該金屬鹽之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辛酸、己酸、丁酸、乙酸、甲酸等羧酸;或鹽酸、硝酸等無機酸。鹼金屬鹽及/或鹼土類金屬鹽中,較佳為碳數2~16之羧酸鎂鹽、碳數2~16之羧酸鉀鹽。
作為該碳數2~16之有機酸之羧酸鎂鹽、鉀鹽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適宜地使用乙酸鎂、乙酸鉀、丙酸鎂、丙酸鉀、2-乙基丁酸鎂、2-乙基丁酸鉀、2-乙基己酸鎂、2-乙基己酸鉀等。
該等接著力調整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再者,於使用鈉、鉀、鎂、鈣、鈰之羧酸鹽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情形時,可兼具原本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作用、及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之耐候性提高之作用。
又,本發明之疊層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只要為採取上述疊層構造體之構成之方法,則並無限定。
亦可於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中視需要進一步調配通常之添加劑。例如,視需要亦可添加用以賦予任意色調之偶氮系染料、花青系染料、喹啉系、苝系染料、碳黑等通常利用於熱塑性樹脂之著色中之染料、顏料。
又,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亦可添加受阻酚系、磷系等穩定劑、脫模劑、羥基二苯基酮系、水楊酸系、(HALS(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受阻胺光穩定劑)系、三唑系、三系等有機紫外線;氧化鋅、氧化鈦、氧化鈰等無機紫外線吸收劑。
進而,作為添加劑,可使用偶合劑、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穩
定劑、抗氧化劑等。
針對應用於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製造中之添加液或塗佈液中所使用之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係含有溶劑與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且該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分散於該溶劑中之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將該微粒子分散於溶劑中之方法只要為可均勻分散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使用珠磨機、球磨機、混砂機、塗料振盪器、超音波均質機等之粉碎、分散處理方法。藉由使用該等器材之分散處理,與微粒子於溶劑中之分散之同時亦利用微粒子彼此之碰撞等進行微粒子化,可使粒子更微粒子化並分散(即,進行粉碎、分散處理)。
又,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可設為含有無機黏合劑或/及樹脂黏合劑之構成。無機黏合劑或樹脂黏合劑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該無機黏合劑,可舉出:矽、鋯、鈦、或鋁之金屬烷氧化物或該等之部分水解縮聚物或有機矽氮烷,又,作為該樹脂黏合劑,可利用丙烯酸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環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等。又,於上述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中,將微粒子分散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根據塗佈-混練條件、塗佈-混練環境、進而含有無機黏合劑或樹脂黏合劑時之黏合劑進行適宜選擇即可。
作為該溶劑,例如可使用:水;或乙醇、丙醇、丁醇、異丙醇、異丁醇、二丙酮醇等醇類;甲醚、乙醚、丙醚等醚類;酯類;丙酮、
甲基乙基酮、二乙基酮、環己酮、異丁基酮等酮類等各種有機溶劑。或者視需要亦可添加酸或鹼而調整pH。進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分散液中之微粒子之分散穩定性,當然亦可添加各種界面活性劑、偶合劑等。
又,將微粒子直接分散於樹脂黏合劑中而成者塗佈於介質表面後,無需蒸發溶劑,故而於環境上於工業上亦較佳。
作為於基體表面之塗佈方法,只要可進行均勻地塗佈,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棒式塗佈法、凹版塗佈法、噴塗法、浸塗法、淋塗法、旋轉塗佈法、輥塗法、網版印刷法、刮刀塗佈法等。與利用濺鍍法、蒸鍍法、離子電鍍法及化學氣相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等乾式法或噴霧法進行製作之情形相比,藉由該等塗佈方法所形成之含有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及紫外線吸收性氧化物微粒子之層,即便不使用光之干涉效果亦可效率良好地吸收尤其是紫外區域及近紅外區域之光,同時穿透可見光區域之光。
作為上述介質或基體所使用之樹脂,例如可根據目的選擇紫外線硬化樹脂、熱硬化樹脂、電子束硬化樹脂、常溫硬化樹脂、熱塑性樹脂等。
又,於上述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中含有矽、鋯、鈦、或鋁之金屬烷氧化物及其水解聚合物作為無機黏合劑之情形時,藉由將分散液之塗佈後之基材加熱溫度設為100℃以上,而可使塗膜中所含之烷氧化物或其水解聚合物之聚合反應大致完成。藉由使聚合反應大致完成,可避免膜中殘留水或有機溶劑而成為加熱後之膜之可見光穿透率降低之原因,因此,上述加熱溫度較佳為100℃以上,進而較佳為分散液中之溶劑之沸點以上。
於熱射線遮蔽體形成用分散液不含樹脂黏合劑或無機
黏合劑之情形時,於透明基材上所獲得之被膜成為僅沈積有上述鎢氧化物之微粒子的膜構造。並且,該被膜在該狀態下亦顯示出熱射線遮蔽特性。然而,亦可於該膜上進而塗佈含有矽、鋯、鈦、或鋁之金屬烷氧化物或該等之部分水解縮聚物等無機黏合劑、或樹脂黏合劑之塗佈液而形成被膜,製成多層膜。藉由採取該構成,上述塗佈液成分會填埋第1層之鎢氧化物之微粒子所沈積之間隙而成膜,故而膜之霧度降低,可見光穿透率提高,又,微粒子對基材之黏結性提高。
以上,如詳細說明般,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藉由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而具有太陽光中之近紅外線之吸收能力,可利用簡便之方法低成本地製造。並且,藉由含有以通式MYWOz所表示之複合鎢氧化物、及作為其劣化防止劑之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即便於長時間使用之情形時,亦可抑制隨時間經過而可見光穿透率降低(劣化)、近紅外線吸收功能降低、色調變化、霧度值增加,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牲與優異之耐候性。
進而,於使用聚乙烯縮醛樹脂等乙烯系樹脂作為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中之中間膜之主成分之情形時,亦發揮出優異之光學特性與優異之耐候性。
其結果,本發明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可使用於汽車之嵌入玻璃、側玻璃及後玻璃、鐵道車輛之擋板玻璃或窗玻璃、及室內門玻璃等車輛用之窗材料、大廈等建築物之窗玻璃及室內門玻璃等、室內
展示用展示櫃及展示窗等建築用之窗材料之各種用途。
以下,藉由實施例與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
於本實施例中,可見光穿透率、日射穿透率係使用日立製作所製造之分光光度計,藉由波長200~2500nm之光之穿透率進行測定,並依據JIS R 3106而算出。再者,該日射穿透率係表示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之熱射線遮蔽特性之指標。
膜之霧度值係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造之HM-150,進行基於JIS K 7105之測定。
於長時間使用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時之光學特性變化之評價係藉由利用紫外線照射裝置(岩崎電氣(股)製造之SUV-W131),對各實施例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以100mW/cm2照射紫外線2小時,將其設為加速試驗,測定該加速試驗前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率及霧度值之變化而進行。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乙酸錳2重量份、4-甲基-2-戊酮6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1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乙酸錳之分散液(A1液)。
將該A1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
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又,表1中表示針對下述實施例2~15所獲得之結果,表2中表示針對下述實施例16~30所獲得之結果,表3中表示針對下述實施例31~38、比較例1~4所獲得之結果。
將Rb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乙酸錳2重量份、4-甲基-2-戊酮6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1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Rb0.33WO3微粒子與乙酸錳之分散液(B1液)。
將該B1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
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將K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乙酸錳1重量份、4-甲基-2-戊酮69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1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K0.33WO3微粒子與乙酸錳之分散液(C1液)。
將該C1液與熱塑性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20℃下煅燒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將Tl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乙酸錳0.6重量份、4-甲基-2-戊酮69.4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1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Tl0.33WO3微粒子與乙酸錳之分散液(D1液)。
將該D1液與硬塗用紫外線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70℃下乾燥2分鐘而蒸發溶劑後,利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硬化,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硬脂酸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2-乙基己酸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2-乙基己酸鈰,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鎂,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鈣,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0.2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1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2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替代為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5之光學特牲示於表1。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1。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乙酸錳2重量份、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以下簡稱為塑化劑a)6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1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乙酸錳之分散液(P1液)。
於混合有塑化劑a30重量份、及聚乙烯縮丁醛樹脂70重量份之組成物中,添加規定量之P1液而將該組成物中之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設為0.15重量%。使用雙軸擠出機,於200℃將該組成物進行混練,自T字模擠出並利用砑光輥法製成厚度0.7mm之片材,獲得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
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所獲得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1),獲得實施例1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聚乙烯縮丁醛樹脂替代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2片無機玻璃中之1片替代為聚碳酸酯板,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中製作之A1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無機玻璃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
繼而,使未形成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與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上述無機玻璃以上述熱射線遮蔽膜成為內側之方式相對向,於該等無機玻璃間配置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3),獲得實施例1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夾持於實施例19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之熱射線遮蔽膜側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之間,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3),獲得實施例2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6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夾持於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2片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之間,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2),獲得實施例2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中製作之A1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碳酸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2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中製作之A1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2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利用作為疊層板之實施例22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夾持實施例17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1),獲得實施例2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中製作之A1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於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中間膜之塗佈膜側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5),獲得實施例2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5設為試樣,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對其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將實施例1中製作之A1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於聚酯薄膜片材之一面上形成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剝離層,使用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塗佈於該剝離層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形成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接著劑層,製成積層體,獲得轉印薄膜26。
將該轉印薄膜26之接著劑層利用公知之方法接著於一無機玻璃之
疊層板之內側面上,並自上述轉印薄膜剝離聚酯薄膜片材。於片材經剝離之剝離層面上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並與另一無機玻璃之疊層板之內側面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6),獲得實施例2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鈉三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2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2-乙基己酸鈉,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2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鉀,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2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2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2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鋅二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2。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2。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銅(II)一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鐵(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總半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銫,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鋰二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銣,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鈷(II)四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作為羧酸之金屬鹽,將乙酸錳替代為乙酸鋇,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3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未添加乙酸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α 1液)。
將A1液替代為α 1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3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3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0.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乙酸錳4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3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γ1液)。
將P1液替代為γ1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然而,由於羧酸之金屬鹽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構造體41之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之密接性不充分,導致產生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被輕易地剝離之問題。
因此,未實施加速試驗。
未添加乙酸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4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λ 1液)。
將P1液替代為λ 1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3。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3。
由表1~3之結果得知,於實施例1~38中,藉由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適量之羧酸之金屬鹽,可獲得具有較高之可見光穿透性、及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霧度值較低且透明亦優異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38。
其中,添加有適量之鈉、鉀、鎂、鈣、錳、鋅、銫、鋰、銣之羧酸鹽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又,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霧度值之增加止於0.3%以下之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1、2、4未添加羧酸之金屬鹽、或者添加量過少,故而加速試驗中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增大。又,由於比較例3之羧酸之金屬鹽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會有損與作為疊層構造體之重要物性的無機玻璃之密接性。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碳酸鈉2重量份、4-甲基-2-戊酮5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碳酸鈉之分散液(A2液)。
將該A2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
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3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將Rb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碳酸鈉2重量份、4-甲基-2-戊酮5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Rb0.33WO3微粒子與碳酸鈉之分散液(B2液)。
將該B2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4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將K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碳酸鈉4重量份、4-甲基-2-戊酮56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K0.33WO3微粒子與碳酸鈉之分散液(C2液)。
將該C2液與熱塑性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20℃下煅燒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4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將Tl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碳酸鈉0.6重量
份、4-甲基-2-戊酮59.4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Tl0.33WO3微粒子與碳酸鈉之分散液(D2液)。
將該D2液與硬塗用紫外線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70℃下乾燥2分鐘而蒸發溶劑後,利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硬化,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4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鋰,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銣,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4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作為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氫氧化鎂,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0.2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1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4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2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5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替代為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5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4。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4。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碳酸鈉2重量份、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以下簡稱為塑化劑a)58重量份、微粒
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碳酸鈉之分散液(E2液)。
於混合有塑化劑a30重量份、及聚乙烯縮丁醛樹脂70重量份之組成物中,添加規定量之E2液,而將該組成物中之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設為0.15重量%。使用雙軸擠出機,於200℃將該組成物進行混練,自T字模擠出並利用砑光輥法製成厚度0.7mm之片材,獲得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
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所獲得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1),獲得實施例5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聚乙烯縮丁醛樹脂替代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2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5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2片無機玻璃中之1片替代為聚碳酸酯板,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3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5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39中製作之A2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無機玻璃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
繼而,使未形成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與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上述無機玻璃以上述熱射線遮蔽膜成為內側之方式相對向,於該等無機玻璃間配置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3),獲得實施例5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5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5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夾持於實施例55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之熱射線遮蔽膜側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之間,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獲得實施例5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53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夾持於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2片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之間,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2),獲得實施例5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39中製作之A2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碳酸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5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39中製作之A2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5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利用作為疊層板之實施例58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夾持實施例53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1),獲得實施例6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39中製作之A2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於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中間膜之塗佈膜側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5),獲得實施例6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將實施例39中製作之A2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於聚酯薄膜片材之一面上形成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剝離層,使用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塗佈於該剝離層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形成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接著劑層,製成積層體,獲得轉印薄膜24。
將該轉印薄膜24之接著劑層利用公知之方法接著於一無機玻璃之疊層板之內側面上,並自上述轉印薄膜剝離聚酯薄膜片材。於片材經剝離之剝離層面上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與另一無機玻璃之疊層板之內側面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6),獲得實施例6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銫,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5。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5。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鉀,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鈣,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6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6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鎳,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鈷,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銅(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6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作為金屬之碳酸鹽,將碳酸鈉替代為碳酸鋅,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未添加碳酸鈉,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5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K2液)。
將A2液替代為K2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0.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39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
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碳酸鈉4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3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7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L2液)。
將實施例53中使用之分散液替代為L2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3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然而,由於金屬之碳酸鹽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構造體77之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之密接性不充分,導致產生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被輕易地剝離之問題。
因此,未實施加速試驗。
未添加碳酸鈉,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2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8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M2液)。
將E2液替代為M2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52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6。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6。
由表4~6之結果得知,於實施例39~70中,藉由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適量之金屬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可獲得具有較高之可見光穿透性、及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霧度值較低且透明性亦優異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3~74。
其中,於添加有適量之鈉、鉀、鎂、錳、銫、鋰、銣之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之實施例39~6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3~68中,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
又,於實施例39~6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43~68中,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霧度值之增加止於0.5%以下之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5、6、8未添加金屬碳酸鹽或碳酸氫氧化物、或者添加量過少,故而加速試驗中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增大。又,由於比較例7之碳酸鹽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會有損與作為疊層構造體之重要物性的無機玻璃之密接性。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氫氧化銣n水合物2重量份、4-甲基-2-戊酮5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氫氧化銣n水合物之分散液(A3液)。
然而,該氫氧化銣n水合物含有氫氧化銣70質量%。於下述實施
例、比較例中亦相同。
將該A3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7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7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將Rb0.33WO3微粒子(比表面20m2/g)20重量份、氫氧化銣n水合物2重量份、4-甲基-2-戊酮5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Rb0.33WO3微粒子與氫氧化銣n水合物之分散液(B3液)。
將該B3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
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7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將K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氫氧化銣n水合物4重量份、4-甲基-2-戊酮56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K0.33WO3微粒子與氫氧化銣n水合物之分散液(C3液)。
將該C3液與熱塑性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於120℃下煅燒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具有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7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
果示於表7。
將Tl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氫氧化銣n水合物0.6重量份、4-甲基-2-戊酮59.4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Tl0.33WO3微粒子與氫氧化銣n水合物之分散液(D3液)。
將該D3液與硬塗用紫外線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上並成膜,將該膜於70℃下乾燥2分鐘而蒸發溶劑後,利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硬化,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配置於2片不含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間,將其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4),獲得實施例7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鎂,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5之熱射線遮蔽用
疊層構造體8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銫一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鈉一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鋰二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8之熱射
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錳(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7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7。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7。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
銣n水合物0.2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8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8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1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2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替代為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氫氧化銣n水合物2重量份、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以下簡稱為塑化劑a)58重量份、微粒子分散用分散劑20重量份進行混合,並利用介質攪拌研磨機進行分散處理,製作平均分散粒徑80nm之Cs0.33WO3微粒子與氫氧化銣n水合物之分散液(E3液)。
於混合有塑化劑a30重量份、及聚乙烯縮丁醛樹脂70重量份之組成物中添加規定量之E3液,而將該組成物中之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設為0.15重量%。使用雙軸擠出機,於200℃下將該組成物進行混練,自T字模擠出並利用砑光輥法製成厚度0.7mm之片材,獲得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
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所獲得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1),獲得實施例8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3之光學特性示於
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作為乙烯系樹脂,將聚乙烯縮丁醛樹脂替代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5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2片無機玻璃中之1片替代為聚碳酸酯板,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6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8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實施例71中製作之A3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
佈於無機玻璃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
繼而,使未形成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與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上述無機玻璃以上述熱射線遮蔽膜成為內側之方式相對向,於該等無機玻璃間配置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3),獲得實施例8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夾持於實施例88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無機玻璃之熱射線遮蔽膜側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ET)之間,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3),獲得實施例8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實施例85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夾持於不含
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2片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之間,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2),獲得實施例9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8。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8。
將實施例71中製作之A3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碳酸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9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9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9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將實施例71中製作之A3液以Cs0.33WO3微粒子之濃度成為0.07
重量%之方式添加混合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中,利用雙軸擠出機將該混合物進行混練,由T字模擠出,製成厚度2mm之片材,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將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設為一疊層板,並於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之間夾持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作為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7),獲得實施例9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利用作為疊層板之實施例91中製作之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與作為另一疊層板之無機玻璃夾持實施例86中製作之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B-1),獲得實施例9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將實施例71中製作之A3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
-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使用棒式塗佈機,將該塗佈液塗佈於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形成有熱射線遮蔽膜之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於形成有該熱射線遮蔽膜之中間膜之塗佈膜側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片材,進而利用2片相對向之無機玻璃夾持,並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5),獲得實施例9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將實施例71中製作之A3液與熱硬化樹脂(固形份100%)及4-甲基-2-戊酮進行充分混合,製成塗佈液。於聚酯薄膜片材之一面上形成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剝離層,使用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塗佈於該剝離層上並成膜。將該膜於130℃下加熱硬化30分鐘,獲得熱射線遮蔽膜。於該熱射線遮蔽膜上形成不含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片材作為接著劑層,製成積層體,獲得轉印薄膜25。
將該轉印薄膜25之接著劑層利用公知之方法接著於一無機玻璃之疊層板之內側面上,自上述轉印薄膜剝離聚酯薄膜片材。於片材經剝離之剝離層面上配置不含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用聚乙烯縮丁醛
片材,並與另一無機玻璃之疊層板之內側面利用公知之方法貼合而一體化(形態A-6),獲得實施例9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鉀,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96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鈣,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97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5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鍶八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98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6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銅(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9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鎳(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8。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8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8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鋇八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09。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9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09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鋅,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0。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0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0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鈷,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3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1。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1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1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氫氧化鈰(IV),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4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2。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2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2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作為金屬之氫氧化物,將氫氧化銣n水合物替代為氧化氫氧化鐵(III),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實施例10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3。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3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3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未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9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K3液)。
將A3液替代為K3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9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4。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4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4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0.1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71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10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5。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5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5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相對於Cs0.33WO3微粒子(比表面積20m2/g)20重量份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40重量份,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6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1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L3液)。
將實施例86中使用之分散液替代為L3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6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11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6。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6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然而,由於金屬之氫氧化物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構造體116之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之密接性不充分,導致產生無機玻璃與含有熱射線遮蔽微粒子之中間膜被輕易地剝離之問題。
因此,未實施加速試驗。
未添加氫氧化銣n水合物,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5相同之方
式製作比較例12之熱射線遮蔽分散液(以下簡稱為M3液)。
將E3液替代為M3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85相同之方式獲得比較例12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117。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7之光學特性示於表9。
將所製作之構造體117設為試樣,對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2小時後之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與霧度值之變化進行測定。將該結果示於表9。
由表7~9之結果得知,於實施例71~105中,藉由於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精確量之金屬之氫氧化物,可獲得具有較高之可見光穿透性、及較高之熱射線遮蔽特性,霧度值較低且透明性亦優異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9~113。
其中,於添加有適量之鈉、鎂、錳、銫、鋰、銣之氫氧化物之實施例71~9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9~103中,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相對於初期之可見光穿透率,將該變化率抑制為一半以下之顯著效果。
又,於該實施例71~95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79~103中,於照射紫外線2小時之加速試驗中,得知霧度值之增加止於0.3%以下之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9、10、12未添加金屬之氫氧化物、或者添加量過少,故而加速試驗中可見光穿透率之變化增大。又,由於比較例11之金屬之氫氧化物之添加量過多,故而會有損與作為疊層構造體之重要物性的與無機玻璃之密接性。
1‧‧‧疊層板
2‧‧‧中間層
11‧‧‧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
12‧‧‧中間膜
Claims (16)
- 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於自:板玻璃、塑膠、及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中選擇之2片疊層板間介設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中間層而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係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為Cs、Rb、K、Tl中之1種以上,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粒子直徑為1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進而,相對於上述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含有上述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
- 一種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係於自板玻璃、塑膠、及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中選擇之疊層板、與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 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的塑膠之疊層板之間介設中間層而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係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為Cs、Rb、K、Tl中之1種以上,且具有六方晶之結晶構造,粒子直徑為1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進而,相對於上述複合鎢氧化物微粒子100重量份,含有上述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1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羧酸之金屬鹽之金屬係選自鈉、鉀、鎂、鈣、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羧酸之金屬鹽之羧酸係選自乙酸、丁酸、丙酸、己酸、硬脂酸、2-乙基己酸中之至少1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金屬之碳酸鹽、或者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之金屬係選自鈉、鉀、鎂、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金屬之氫氧化物之金屬係選自鈉、鎂、錳、銫、鋰、銣中之至少1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塑膠為聚碳酸酯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片材或薄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具有中間膜,且該中間膜中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具有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且該中間膜之至少1層中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包含:形成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2片疊層板之至少一者之內側面上,且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以及與該熱射線遮蔽膜相互重疊之上述中間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係於積層有2層以上之上述中間膜之間積層有:於樹脂薄膜基板之單面或兩面上形成有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或者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 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薄膜基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係於上述中間膜之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含有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包含:上述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上述中間膜;以及依序積層有接著劑層、含有上述具有熱射線遮蔽功能之微粒子、及選自羧酸之金屬鹽、金屬之碳酸鹽、金屬之碳酸氫氧化物、金屬之氫氧化物中之1種以上之熱射線遮蔽膜、及剝離層之積層體;且上述積層體之接著劑層接著於選自上述板玻璃、塑膠中之一疊層板之內側面上,上述積層體之剝離層與上述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接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上述中間層具有中間膜、或積層有2層以上之中間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4項中任一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中間膜之樹脂為乙烯系樹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其中,構成上述中間膜之乙烯系樹脂為聚乙烯縮丁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31559 | 2012-06-11 | ||
JP2012252591 | 2012-11-16 | ||
JP2013070667A JP5939188B2 (ja) | 2013-03-28 | 2013-03-28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JP2013070668A JP5939402B2 (ja) | 2013-03-28 | 2013-03-28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JP2013094673A JP5939403B2 (ja) | 2012-06-11 | 2013-04-26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2316A true TW201402316A (zh) | 2014-01-16 |
TWI576238B TWI576238B (zh) | 2017-04-01 |
Family
ID=5262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0639A TWI576238B (zh) | 2012-06-11 | 2013-06-10 | 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84423B2 (zh) |
EP (1) | EP2860163B1 (zh) |
KR (1) | KR102109705B1 (zh) |
CN (1) | CN104487397B (zh) |
TW (1) | TWI576238B (zh) |
WO (1) | WO201318735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7932B (zh) * | 2018-04-13 | 2019-05-01 | 億高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式隔熱結構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71923A1 (en) * | 2013-02-01 | 2015-12-24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Heat conductive sheet and structure |
MX2017003207A (es) * | 2014-09-11 | 2017-06-06 |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 Capa intermedia para vidrio laminado, vidrio laminado y metodo para instalar vidrio laminado. |
JP6673353B2 (ja) * | 2015-06-30 | 2020-03-25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熱線遮蔽膜、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自動車、建造物 |
JP6487605B2 (ja) * | 2015-11-19 | 2019-03-20 | コエルクス・エッセ・エッレ・エッレCoeLux S.r.l. | 太陽−空模倣照明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層状パネル構造 |
WO2017170598A1 (ja) * | 2016-04-01 | 2017-10-05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赤外線吸収材料、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液、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体、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体合わせ透明基材、赤外線吸収透明基材 |
CN109562993B (zh) * | 2016-08-05 | 2022-04-15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EP3532294B1 (en) | 2016-10-25 | 2022-03-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Jett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esium tungste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a zwitterionic stabilizer |
US10759112B2 (en) * | 2016-10-25 | 2020-09-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
US10759916B2 (en) | 2017-02-23 | 2020-09-01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Lamp cover |
FR3064545B1 (fr) * | 2017-03-30 | 2019-04-05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Vitrage comprenant au moins un cordon profile pour la liaison entre deux vitres. |
FR3064546B1 (fr) * | 2017-03-30 | 2019-04-05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Vitrage comprenant un seul cordon profile pour la liaison entre deux vitres. |
JP7361341B2 (ja) | 2018-12-18 | 2023-10-16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赤外線吸収粒子の製造方法、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赤外線吸収粒子 |
CN113540277B (zh) * | 2021-08-04 | 2022-08-12 | 周丽 | 一种可智能调节的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56366A (en) * | 1946-07-26 | 1948-12-14 | Du Pont | Plasticized polyvinyl acetal compositions |
US3434915A (en) * | 1965-11-17 | 1969-03-25 | Du Pont | Glass laminate |
US5480587A (en) * | 1988-12-21 | 1996-01-02 |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 Materials for use as fire retardant additives |
JP3102496B2 (ja) | 1990-10-24 | 2000-10-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
JP3154645B2 (ja) | 1995-01-23 | 2001-04-09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合せガラス |
JPH08217500A (ja) | 1995-02-14 | 1996-08-27 |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 合わせガラス |
JP3301591B2 (ja) | 1997-04-28 | 2002-07-15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
DE19916506C1 (de) * | 1999-04-13 | 2000-07-13 | Flachglas Ag | Brandschutzglas |
JP2001089202A (ja) | 1999-05-17 | 2001-04-03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日射遮蔽合わせガラス |
MXPA04010864A (es) * | 2002-05-03 | 2005-01-25 | Du Pont | Estructura compuesta intercapas para laminar cristal con propiedades de difusion controladas a transmision elevada y proceso para fabricarla. |
BRPI0406534B1 (pt) * | 2004-03-16 | 2016-04-05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 estrutura laminada para proteção contra radiação solar |
EP1977885A1 (en) * | 2007-04-05 | 2008-10-08 | Kuraray Europe GmbH | Interlayer films for laminated glazing containing silica with specific refractive index |
JP5449659B2 (ja) * | 2007-09-04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近赤外線遮蔽体、これを用いた積層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
US20100220388A1 (en) * | 2007-06-08 | 2010-09-02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Near-infrared shielding material, lamin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filter for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
US8216683B2 (en) * | 2007-08-03 | 2012-07-10 | Solutia Inc. | Interlayers comprising stabilized tungsten oxide agents |
JP4942578B2 (ja) | 2007-08-03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積層体 |
JP2010202495A (ja) | 2009-02-09 | 2010-09-16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熱線遮蔽合わせ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481066B2 (en) * | 2009-07-16 | 2013-07-09 |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Scaffold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in mammals |
JP2011063493A (ja) * | 2009-09-18 | 2011-03-31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体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
JP5615610B2 (ja) * | 2010-07-12 | 2014-10-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
JP5344261B2 (ja) * | 2011-04-14 | 2013-11-20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熱線遮蔽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
-
2013
- 2013-06-10 WO PCT/JP2013/065932 patent/WO20131873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6-10 TW TW102120639A patent/TWI576238B/zh active
- 2013-06-10 US US14/407,328 patent/US103844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6-10 KR KR1020147036816A patent/KR102109705B1/ko active Active
- 2013-06-10 CN CN201380030834.0A patent/CN104487397B/zh active Active
- 2013-06-10 EP EP13803907.8A patent/EP2860163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7932B (zh) * | 2018-04-13 | 2019-05-01 | 億高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式隔熱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87350A1 (ja) | 2013-12-19 |
TWI576238B (zh) | 2017-04-01 |
KR20150022930A (ko) | 2015-03-04 |
US20150158274A1 (en) | 2015-06-11 |
EP2860163A4 (en) | 2016-01-27 |
EP2860163B1 (en) | 2022-01-19 |
EP2860163A1 (en) | 2015-04-15 |
CN104487397B (zh) | 2018-10-09 |
KR102109705B1 (ko) | 2020-05-12 |
US10384423B2 (en) | 2019-08-20 |
CN104487397A (zh) | 201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76238B (zh) | 熱射線遮蔽用疊層構造體 | |
JP3985193B2 (ja) | 日射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
US11215742B2 (en) | Heat-ray shielding film, heat-ray shielding transparent laminated base material, and automobile mounted with the heat-ray shielding transparent laminated base material as window material, and building using the heat-ray shielding transparent laminated base material as window material | |
US10933613B2 (en) | Heat-ray shielding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heat-ray shield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 |
EP3318610B1 (en) | Heat-ray shielding film, heat-ray shield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automobile, building, dispersion, mixed composition, dispersion production method, dispersion solution, and dispersion solution production method | |
CN105307996B (zh) | 热线屏蔽膜、热线屏蔽夹层透明基材、热线屏蔽树脂片材、汽车及建筑物 | |
JP5305050B2 (ja) | 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当該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を用いた熱線遮蔽膜および当該熱線遮蔽膜を用いた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 |
TW201439140A (zh) | 熱射線遮蔽膜,熱射線遮蔽疊層透明基材,汽車及建造物 | |
JP6136819B2 (ja)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
JP6123991B2 (ja)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
WO2016021336A1 (ja) | 熱線遮蔽膜、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自動車、建造物 | |
JP6142945B2 (ja) | 中間層を構成する熱線遮蔽膜、および、中間層を構成する熱線遮蔽膜の製造に用いる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液および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粉 | |
JP6187634B2 (ja) | 耐候性を備えた熱線遮蔽膜、耐候性を備えた熱線遮蔽シートまたはフィルム、それらを製造する為の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液、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粉 | |
JP5939188B2 (ja)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
JP5939402B2 (ja) | 熱線遮蔽用合わせ構造体 | |
JP6201127B2 (ja) | 耐候性を備えた熱線遮蔽膜、耐候性を備えた熱線遮蔽シートまたはフィルム、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液、および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粉 | |
JP2012062230A (ja) | 分散液、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
JP7532834B2 (ja) | 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