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0652A - 紡紗延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紡紗延伸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00652A TW201400652A TW102122699A TW102122699A TW201400652A TW 201400652 A TW201400652 A TW 201400652A TW 102122699 A TW102122699 A TW 102122699A TW 102122699 A TW102122699 A TW 102122699A TW 201400652 A TW201400652 A TW 20140065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heating
- rollers
- contact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2074 melt spin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98 heat s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17 vit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4—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 D01D10/0436—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while in continuous move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可降低加熱輥加熱用的熱能,並可提升加熱效率之紡紗延伸裝置的提供。其解決手段為紡紗延伸裝置(2),具備:使紡紗機(4)所紡出的紗(Y)延伸用的導紗輥(18~21),及收容導紗輥(18~21)的保溫箱(22)。在保溫箱(22)內設有和捲繞在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熱源的接觸輥(14~17)。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具備接受從紡紗機所紡出的紗,並使其延伸用的加熱輥的紡紗延伸裝置。
紡紗捲繞機,具備包含接受從紡紗機所紡出的紗並延伸、熱固定用加熱輥的複數個輥的紡紗延伸裝置,及捲繞以紡紗延伸裝置所延伸的紗並形成卷裝的捲紗裝置等已為人所知。
專利文獻1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是將延伸前的紗預熱用的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成上下方向排列配置,並將延伸後的紗熱固定用的熱固定用的兩個加熱輥成上下方向排列配置。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和熱固定用的兩個加熱輥是成左右方向排列配置。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被加熱到相同溫度,且熱固定用的兩個加熱輥也被加熱到相同溫度,熱固定用的加熱輥的一方被加熱到比預熱用的加熱輥高的溫度。從紡紗機所紡出的紗是在各個加熱輥以360度以內的捲繞角度,從下方朝著上方的順序捲繞在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之後,從下方朝著上方的順序捲繞於熱固定用
的兩個加熱輥。上游的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是大致以相同的轉速旋轉,並且,下游的熱固定用的兩個加熱輥是以比上游的預熱用的兩個加熱輥的速度更快之大致相同的轉速旋轉。在該等加熱輥移動的紗,首先被預熱用的加熱輥加熱至玻璃化點以上的溫度為止。由於熱固定用的加熱輥進行的送紗速度較預熱用的加熱輥的速度快,會使得紗在預熱用的加熱輥和熱固定用的加熱輥之間延伸,將延伸後的紗藉著熱固定用的加熱輥加以熱固定。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1/009498號(Fig. 1)
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中,為了將紗充份加熱到預定溫度為止,必須確保加熱輥的紗的接觸長度,可以增加絡紗的加熱輥的支數,或加大加熱輥的直徑來因應。但是為使得多數加熱輥的加熱,或直徑大的加熱輥的加熱,會有必須增大熱能的問題。並且,由於紗非常地細,即使多數條的紗捲繞在加熱輥上,對於加熱輥的接觸部份仍非常小。因此,加熱輥表面的大部份不會為紗所覆蓋而露出,加熱輥大部份的熱不使用在紗的加熱以致浪費地釋放出,對熱能造成浪費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可減少紗加熱用的熱能,並可提升加熱效率的紡紗延伸裝置。
第1發明相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具備:使紡紗機所紡出的紗延伸用的加熱輥,及收容上述加熱輥的保溫箱,其特徵為:在上述保溫箱內設有和捲繞在上述加熱輥之前的紗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對該等構件進行加熱用的專用熱源的接觸構件。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在保溫箱內設有和捲繞在加熱輥之前的紗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對該等構件進行加熱用的專用熱源的接觸構件,所以可藉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將保溫箱內的空氣加熱,藉著加熱後的空氣,將接觸構件加熱到與加熱後之空氣大致相同的溫度。並且,藉此加熱後的接觸構件,將進入到加熱輥之前的紗加熱。因此,藉著加熱輥可減少將紗加熱至所需溫度為止的所需熱能,縮短加熱輥的紗的接觸長度,所以和以往的紡紗延伸裝置比較,可縮小加熱輥的直徑,並減少支數。並且,由於可縮小加熱輥的直徑,並減少支數,而可減少將加熱輥加熱至所需溫度為止所需的熱能。又,可將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利用在接觸構件的加熱使延伸前的紗加熱,可有效利用從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提升加熱效率。再者,「穩定運轉」意味著加熱輥成為預定的溫度,紡紗延伸裝置在紗可延伸的狀態動作。
第2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1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不具有熱源。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接觸構件不具有熱源,所以接觸構件的構造單純。
第3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1或第2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是被配置在位於上述加熱輥的上方。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接觸構件被配置在位於加熱輥的上方,藉著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使加熱後的空氣上升,升高保溫箱內上方的溫度,藉更高溫度的空氣將加熱構件加熱,可更為有效利用從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更提升加熱效率。
第4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1~第3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中,在上述保溫箱內收容加熱溫度不同的上述加熱輥,從加熱溫度低的上述加熱輥到加熱溫度高的上述加熱輥的順序捲繞紗。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在一個保溫箱內收容加熱溫度不同的加熱輥,將從下游側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利用於上游側加熱溫度低的紗的加熱,可進行熱的有效利用,提升加熱效率。
第5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4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是被配置在位於加熱溫度高的上述加熱輥的上方。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接觸構件被配置在位於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的上方,藉著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由於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的上方溫度尤其較高,所以可藉著更高溫度的空氣將接觸構件加熱,可更為有效利用從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更提升加熱效率。
第6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1~第5發明有關其中之一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是以金屬所形成。
本發明中,藉著使接觸構件以熱傳導率佳的金屬,可使得紗接觸面的溫度更為均勻。此外,使接觸構件的壁厚盡可能地薄,而可減小構件的熱容量,縮短達到預定溫度為止的時間。
第7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1~第6發明有關其中之一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為滾子。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接觸構件是滾子,可減小紗接觸於接觸構件的損傷。
第8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7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中,上述接觸構件為內部成空洞的圓筒狀的滾子。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接觸構件是內部成空洞的圓筒狀的滾子,所以接觸構件的熱容量小,可使接觸構件的溫度容易上升。
第9發明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第7或第8發明的紡紗延伸裝置中,紗是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捲繞於上述接觸構件。
根據本發明時,由於紗是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捲繞於接觸構件,可增長接觸構件的紗的接觸長度,可以長的接觸長度將紗加熱。
根據本發明,由於在保溫箱內設有和捲繞在加熱輥之前的紗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對該等構件進行加熱用的專用熱源的接觸構件,所以可藉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將保溫箱內的空氣加熱,藉著加熱後的空氣,將接觸構件加熱到與加熱後之空氣大致相同的溫度。並且,藉此加熱後的接觸構件,將進入到加熱輥之前的紗加熱。因此,藉著加熱輥可減少將紗加熱至所需溫度為止的熱能,可縮短加熱輥的紗的接觸長度,因此和習知的紡紗延伸裝置比較,可減小加熱輥的直徑,或可減少條數。並且,由於可減小加熱輥的直徑,或可減少條數,而可減少將加熱輥加熱至加熱溫度為止所需的熱能。又,可將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利用在接觸構件的加熱使延伸前的紗加熱,可有效利用從加熱輥所釋放出的熱,提升加熱效率。
1‧‧‧紡紗捲繞機
2‧‧‧紡紗延伸裝置
3‧‧‧捲紗裝置
4‧‧‧紡紗機
14~17‧‧‧接觸輥(接觸構件)
18、19‧‧‧導紗輥(加熱溫度低的加熱輥)
20、21‧‧‧導紗輥(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
22‧‧‧保溫箱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有關紡紗捲繞機的構成的前視圖。
第2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有關紡紗捲繞機的側視圖。
第3圖是表示一變形例的紡紗捲繞機的構成的前視圖。
第4圖是表示另外變形例的紡紗捲繞機的構成的前視圖。
第5圖是表示接觸板的其他構成例的圖。
第6圖是表示紗複數次捲繞於導紗輥之構成中的接觸輥的構成例的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說明。
第1圖是表示具備本發明實施形態相關紡紗延伸裝置的紡紗捲繞機的構成的前視圖,第2圖為紡紗捲繞機的側視圖。紡紗捲繞機1是如第1圖及第2圖表示,具備紡紗延伸裝置2及捲紗裝置3,以紡紗延伸裝置2使得從位在上方的紡紗機4所紡出連續供應的複數條紗Y延伸並送入捲紗裝置3,以此捲紗裝置3捲繞複數條紗Y。紗Y為延伸用之預熱所需的聚酯纖維。
紡紗延伸裝置2具備使得從紡紗機4所紡出的紗Y延伸用的導紗輥18~21等。對此詳細如後述。
捲紗裝置3是配置在紡紗機4的下方,將以紡紗延伸裝置2所延伸的複數條的紗Y分別捲繞在複數個
筒管B形成複數個卷裝P。捲紗裝置3具備導輥5、6;複數個支點導件7;及兩個捲繞單元8。
導輥5、6是藉著未圖示的馬達所驅動的驅動輥,該等的軸向被設置成和左右方向平行。導輥6是被配置在比導輥5後方且較上方。從紡紗延伸裝置2所送來的複數條的紗Y是藉著導輥5、6送到下方的複數個支點導件7。
複數個支點導件7是在導輥6的下方,並在複數個橫動導紗器12的上方,沿著捲軸方向配置在裝設於複數個橫動導紗器12與筒管架11的複數個筒管B的正上方。
捲繞單元8,具有:主體框9;可旋轉地設置在主體框9的圓板狀的轉台10;懸臂式支撐於轉台10,捲繞軸成水平延伸,將複數個筒管B沿著捲繞軸的軸向串聯安裝的兩個筒管架11;進行紗Y的往返動程的橫動導紗器12;及相對於主體框9可上下方向移動,並可對於裝設在筒管架11的筒管B接觸分離的接觸輥13等。
捲繞單元8,筒管架11藉著未圖示的馬達的驅動而旋轉,使裝設在該筒管架11的複數個筒管B旋轉,將複數條的紗Y捲繞在旋轉的複數個筒管B。此時,捲繞於筒管B的紗Y藉著分別配置在複數個筒管B上方的橫動導紗器12,以支點導件7為支點朝筒管B的軸向進行往返動程。
並且,以支點導件7為支點為橫動導紗器12
所往返動程的紗Y被捲繞在筒管B而形成卷裝P。此時,接觸輥13在被捲繞於筒管B時,與卷裝P的外圍面接觸,一邊賦予預定的接觸壓一邊旋轉,整列卷裝P的形狀。並且,裝設在筒管架11的複數個卷裝P成滿捲時以未圖示的推桿向前方推出而從筒管架11卸下。
接著,針對紡紗延伸裝置2說明。紡紗延伸裝置2,具備:後述的接觸輥14~17(接觸構件);使得紡紗機4所紡出的紗Y延伸用的導紗輥18~21(加熱輥);收容接觸輥14~17及導紗輥18~21的保溫箱22;及將紗Y送入捲紗裝置3的導輥23、24,配置在紡紗機4的下方。再者,第1圖中,圖示可顯示保溫箱22的內部。
導紗輥18~21是以未圖示的框懸臂式支撐的未圖示之馬達所旋轉的驅動輥,內部具有加熱器。導紗輥18~21是例如在鐵的表面施以鍍鉻所形成。導紗輥18、19(加熱溫度低的加熱輥)是將延伸前的紗Y預熱至玻璃化點以上的溫度用的預熱用的導紗輥,紗Y為聚酯纖維的場合,設定為80~100℃的溫度。再者,玻璃化點會因為高分子的種類有所不同。導紗輥20、21(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為延伸後之紗Y熱固定用的熱固定用的導紗輥,紗Y為聚酯纖維的場合,設定為120~150℃的溫度。如上述,導紗輥20、21比導紗輥18、19的加熱溫度高。
導紗輥18~21各個的軸心為彼此平行,例如直徑在220~300mm的範圍內,形成相同的直徑。導紗輥
18是配置在保溫箱22內的左方且在下方,導紗輥19是配置在導紗輥18的上方且偏向右方的位置。導紗輥20是配置在導紗輥19的下方且偏向右方的位置。導紗輥21是配置在導紗輥20的上方且偏向右方的位置。亦即,導紗輥18~21是從左方向右方依導紗輥18、19、20、21的順序,從下方向上方依導紗輥18、20、19、21的順序配置。導紗輥18~21上,分別以360度以內的捲繞角度,依照預熱輥用的導紗輥18、19、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的順序,亦即,根據導紗輥18、19、20、21的順序捲繞紗Y。將導紗輥21所導出的紗Y送入至導輥23。
保溫箱22是收容接觸輥14~17及導紗輥18~21的隔熱材所成大致長方形體形狀的箱。藉著保溫箱22使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不致洩漏於外部。保溫箱22的內部是藉著從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熱的對流,與下方比較上方的溫度變得較高,例如上方的溫度是上升到大約90℃為止。並在保溫箱22的內部設有間隔加熱溫度不同的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與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的壁25,可防止加熱溫度不同的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與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之彼此加熱溫度的影響。
在保溫箱22的上面設有開縫26,通過該開縫26,使紡紗機4所紡出的紗Y從上方進入到保溫箱22的內部。並在保溫箱22右側的側面設有開縫27,通過該開縫27,將紗Y從保溫箱22的內部導出至外部。
導輥23是從保溫箱22的下部偏向右方的位置配置在保溫箱22的外部。導輥24是從保溫箱22的上部偏向右方的位置配置在保溫箱22的外部。導輥24是位在比導輥23更上方且右方的位置。從導紗輥21所送來的紗Y是藉導輥23送到導輥24,並藉著導輥24送至導輥5。再者,導輥23、24可以是從動輥也可以是驅動輥,但是驅動輥時,紗Y的導紗道的變更變得容易。
紡紗延伸裝置2中,複數條的紗Y是藉著與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的接觸被預熱至玻璃化點以上的溫度為止,藉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的旋轉驅動,送到下游的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在此,上游的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是以大致相同的轉速旋轉,並且下游的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也是以大致相同的轉速旋轉。又,下游的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是以較上游的預熱用的導紗輥18、19快的轉速旋轉。因此與上述上游的導紗輥18、19比較,由於下游的導紗輥20、21的喂紗速度較快,所以會使得複數條的紗Y在導紗輥18、19與導紗輥20、21之間延伸。延伸後的複數條紗Y藉著與熱固定用導紗輥20、21的接觸而熱固定,並藉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的旋轉驅動,送至導輥23、24。並且,從導輥23、24將複數條的紗Y送至捲紗裝置3。
如上述,為使紗Y延伸有進行玻璃化點以上的溫度為止之預熱的必要。並且,在以往的紡紗延伸裝置中,從紡紗機所紡出的紗在移至預熱用的導紗輥之前,由
於不為積極地加熱,在預熱用的導紗輥中,為進行玻璃化點以上溫度為止的預加熱,必須有大量的熱能。因此,本發明是在保溫箱22內,與捲繞於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接觸,並設置穩定運轉時不使用熱源的的接觸輥14~17,藉著保溫箱22內的空氣所加熱的接觸輥14~17,將移至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加熱。以下,針對接觸輥14~17加以詳述。
接觸輥14~17是以未圖示的框懸臂式支撐的金屬所形成的滾子,設置在保溫箱22內的導紗輥18~21的上方。接觸輥14~17為軸心彼此平行,上下彼此不同,即呈鋸齒狀配置。在此,接觸輥14~17雖是以保溫箱22內的空氣加熱,但為將紗Y加熱,以熱傳導率高,並且熱容量小,可以使溫度均勻且容易上升為佳。並且,為了減小熱容量,以減小接觸輥14~17的體積或每單位體積小的熱容量即可。本實施形態中,接觸輥14~17使用熱傳導率高,且每單位體積的熱容量小的金屬的鋁。又,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接觸輥14~17的體積較小,接觸輥14~17被進行薄壁加工,內部為空洞成圓筒狀。圓筒狀部份的接觸輥14~17的厚度為了減小體積,以儘可能形成薄壁為佳。又,接觸輥14~17的直徑是例如在70~150mm的範圍內所有的皆相同,較導紗輥18~21的直徑小。
又,接觸輥14~17在穩定運轉時加熱不使用熱源。在此,「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熱源」是意味著不僅接觸輥14~17不具備熱源,即使接觸輥14~17具備熱源,
但以專用使接觸輥14~17加熱用的熱源不使用於穩定運轉。此外,不僅是不使用內部之加熱器等的熱源,也包含不使用從外部僅將接觸輥14~17加熱用的熱源的概念。再者,接觸輥14~17可以是從動輥也可以是驅動輥。在此,「穩定運轉」意味著導紗輥18~21成為預定的溫度,以紡紗延伸裝置2使得紗Y可延伸的狀態,即紡紗捲繞機1在可生產紗Y的狀態動作。
本實施形態中,接觸輥14~17不具有熱源。因此,在穩定運轉時,接觸輥14~17不會被熱源所加熱。在此,「不具有熱源」是不僅內部不具備加熱器等的熱源,也包含不使用從外部僅將接觸輥14~17加熱用的熱源的概念。例如,也意味著在外部不具有接觸輥14~17感應加熱用的熱源。
在接觸輥14~17,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本實施形態為9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捲繞角度),從右向左的順序,即接觸輥14、15、16、17的順序捲繞紗Y。在接觸輥14,來自紡紗機4的紗Y從上方進入,從接觸輥17是將紗Y向下方導出,送至導紗輥18~21。亦即,接觸輥14~17接觸於捲繞在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
如上述,保溫箱22內,使得藉導紗輥18~21釋放出的熱所加熱的空氣上升,保溫箱22內使上方的溫度升高。並且,接觸輥14~17藉著高溫度的空氣,加熱到與高溫度的空氣大致相同的溫度。接觸該等接觸輥14~17
的紗Y,藉著加熱後的接觸輥14~17加熱,並送至導紗輥18~21。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2,具備:使得從紡紗機4所紡出的紗Y延伸用的導紗輥18~21,及收容導紗輥18~21的保溫箱22,保溫箱22內設有與捲繞於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熱源的接觸輥14~17。
根據以上所構成本實施形態有關的紡紗延伸裝置2時,由於在保溫箱22內設有與捲繞於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熱源的接觸輥14~17,所以可藉著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將保溫箱22內的空氣加熱,將保溫箱22內的接觸輥14~17藉著加熱後的空氣,加熱至與加熱後空氣大致相同的溫度。並且,藉此加熱後的接觸輥14~17,將進入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加熱。因此,藉著導紗輥18~21可減少將紗Y加熱至所需溫度為止的所需熱能,縮短導紗輥18~21的紗Y的接觸長度,所以和以往的紡紗延伸裝置比較,可縮小導紗輥18~21的直徑,並減少支數。並且,由於可縮小導紗輥18~21的尺寸,並減少支數,而可減少將導紗輥18~21加熱至所需溫度為止所需的熱能。又,可將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利用在接觸輥14~17的加熱使延伸前的紗Y加熱,可有效利用從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提升加熱效率。
又,接觸輥14~17不具有熱源。因此,接觸
輥14~17的構造單純。
並且,由於接觸輥14~17是被配置在位於導紗輥18~21的上方,所以可藉著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使加熱後的空氣上升,升高保溫箱22內上方的溫度,藉更高溫度的空氣將接觸輥14~17加熱,可更有效利用從導紗輥18~21所釋放出的熱,更為提升加熱效率。
並在保溫箱22內收容加熱溫度不同的複數個導紗輥18~21,從加熱溫度低的導紗輥18、19到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0、21的順序捲繞紗Y。如上述,由於在一個保溫箱22內收納著加熱溫度不同的導紗輥18、19與導紗輥20、21,將從下游側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0、21所釋放出的熱利用於上游側加熱溫度低的導紗輥18、19的紗Y加熱,可進行熱的有效利用,提升加熱效率。
又,接觸輥14~17是以金屬所形成,熱傳導率高。並且,本實施形態是進行薄壁加工,內部為空洞成圓筒狀,所以接觸輥14~17的熱容量小。因此,可以使熱傳導率高,且熱容量小的接觸輥14~17的溫度均勻且容易地上升。
又,由於接觸輥14~17是滾子,對接觸於接觸輥14~17的紗Y的損傷小。
並且,接觸輥14~17是內部為空洞的圓筒狀的滾子,所以接觸輥14~17的熱容量小,可使接觸輥14~17的溫度容易上升。
又,在接觸輥14~17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
捲繞著紗,所以接觸輥14~17的紗Y的接觸長度變長,可以長的接觸長度將紗Y加熱。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已作說明,但是本發明可運用的形態不僅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如以下的例示,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加以適當變更。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預備加熱用的導紗輥18、19與熱固定用的導紗輥20、21的加熱溫度不同,雖分別設同數量(兩個),但個數可以不同。第3圖是表示一變形例的紡紗捲繞機的構成的前視圖。在此,導紗輥28為預備加熱用的導紗輥(加熱溫度低的加熱輥),導紗輥29~31為熱固定用的導紗輥(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導紗輥28與導紗輥29~31被以壁25所間隔。並且,接觸輥14~17被設置在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9~31的上方。此時,藉著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9~31所釋放出的熱,由於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9~31的上方溫度尤其高,可藉著更高溫度的空氣,將接觸輥14~17加熱,可更有效地利用從加熱溫度高的導紗輥29~31所釋放出的熱,進一步提升加熱效率。再者,導紗輥的直徑、個數可根據紗的加熱溫度、捲繞角度等適當變更。
並且,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接觸構件的接觸輥14~17雖是滾子,但是也可使用平板狀的板以取代此作為接觸構件。如第4圖表示,也可以在保溫箱22內,將平板狀板的接觸板32設置在導紗輥18~21的上方,與捲繞在導紗輥18~21之前的紗Y接觸。又如第5圖表示,
也可設置複數平板狀板的接觸板33~36,構成藉著導輥37~39變更紗Y的導紗道,配置在加熱溫度高的熱固定用的導紗輥40、41附近。接觸板33~36是與捲繞在導紗輥40、41之前的紗Y接觸。亦即,接觸板33~36被設置在導紗輥40、41的導紗道的上游。此一構成的場合,藉著複數接觸板33~36,可確保紗Y對接觸板33~36的接觸長度。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雖是以360度以內的捲繞角度將紗Y捲繞在導紗輥18~21所構成的紡紗延伸裝置2,但也可以是將紗複數次捲繞於導紗輥(加熱輥)所構成的紡紗延伸裝置。第6圖是將紗複數次捲繞於導紗輥的構成中,設置接觸輥的例的圖。如圖示,在保溫箱42內收容著導紗輥43及分離輥44。導紗輥43是在內部具備加熱器的加熱輥。分離輥44為驅動輥。紗Y是在導紗輥43與分離輥44之間,彼此不重疊地以預定的各間距偏位捲繞複數次。旋轉驅動導紗輥43及分離輥44移動複數條紗Y,將紗Y加熱。在此,接觸輥45~48被設置在保溫箱22內的上方,在接觸輥45~48捲繞著捲繞於導紗輥43之前的紗Y。亦即,接觸輥45~48是與捲繞於導紗輥43之前的紗Y接觸。
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接觸輥14~17雖是以金屬所形成,但例如也可以陶瓷等的非金屬所形成。又,例如也可在硬質塑膠的表面施以金屬電鍍,僅表面以金屬形成,使表面的溫度上升容易。並且,接觸輥14~17
的內部雖是成空洞,但也可形成非空洞。
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接觸輥14~17雖是配置使其位在導紗輥18~21(保溫箱22內)的上方,但也可以不在導紗輥18~21(保溫箱22內)的上方。例如,加熱輥的導紗輥的配置上,導紗輥(保溫箱內)下方的溫度十分高的場合,也可配置使其位於導紗輥(保溫箱內)的下方。如上述,接觸輥是以配置在保溫箱內之溫度高的位置為佳。
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接觸輥14~17雖然在內部、外部不具備熱源,但也可不將具有熱源的接觸輥14~17的熱源使用於穩定運轉時,可獲得同樣的效果。另外,例如也可以僅在停機後的冷開機時使用熱源將接觸輥14~17加熱,並在導紗輥18~21的溫度達到穩定狀態之後,切斷接觸輥14~17的熱源的電源,恰如作為不具有熱源的滾子使用。再者,導紗輥18~21的溫度從停機後的冷開機時至到達穩定狀態(預定的溫度)為止,並非穩定運轉時。導紗輥18~21的溫度到達穩定狀態(預定的溫度),藉導紗輥18~21使得紗Y為可延伸的狀態是穩定運轉時。以上的裝置與使用方法,在停機後的啟動時可以短時間到達穩定狀態,可立即開始紗條的生產,所以可消除停機後之啟動時的浪費。又,例如,也可以根據所生產紗條的種類,決定是否使用接觸輥14~17的熱源。亦即,紗條的纖度粗的場合使用接觸輥14~17的熱源,與紗的預備加熱用導紗輥18、19同樣地使用接觸輥14~17,紗條
的纖度比較細的場合,可不使用接觸輥14~17的熱源。由於如上述的使用方法,能夠擴展可生產紗條的纖度範圍的同時,並可進行本發明特徵之加熱輥熱效率的改善。
另外,接觸輥14~17的直徑或個數等,根據所需的紗的加熱程度可適當變更。
1‧‧‧紡紗捲繞機
2‧‧‧紡紗延伸裝置
3‧‧‧捲紗裝置
4‧‧‧紡紗機
5‧‧‧導輥
6‧‧‧導輥
7‧‧‧支點導件
8‧‧‧捲繞單元
9‧‧‧主體框
10‧‧‧轉台
11‧‧‧筒管架
12‧‧‧橫動導紗器
13‧‧‧接觸輥
14~17‧‧‧接觸輥(接觸構件)
18、19‧‧‧導紗輥(加熱溫度低的加熱輥)
20、21‧‧‧導紗輥(加熱溫度高的加熱輥)
22‧‧‧保溫箱
23‧‧‧導輥
24‧‧‧導輥
25‧‧‧壁
26‧‧‧開縫
27‧‧‧開縫
B‧‧‧筒管
P‧‧‧卷裝
Y‧‧‧紗
Claims (11)
- 一種紡紗延伸裝置,具備:使紡紗機所紡出的紗延伸用的加熱輥,及收容上述加熱輥的保溫箱的紡紗延伸裝置,其特徵為:在上述保溫箱內設有和捲繞在上述加熱輥之前的紗接觸,並在穩定運轉時不使用該等構件加熱用的專用熱源的接觸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不具有熱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是被配置在位於上述加熱輥的上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是被配置在位於上述加熱輥的上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在上述保溫箱內收容加熱溫度不同的複數個上述加熱輥,從加熱溫度低的上述加熱輥到加熱溫度高的上述加熱輥的順序捲繞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是被配置在位於加熱溫度高的上述加熱輥的上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是以金屬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為滾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上述接觸構件為內部成空洞的圓筒狀的滾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在上述接觸構件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捲繞著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記載的紡紗延伸裝置,其中,在上述接觸構件以90度以上的捲繞角度捲繞著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43821 | 2012-06-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0652A true TW201400652A (zh) | 2014-01-01 |
TWI567256B TWI567256B (zh) | 2017-01-21 |
Family
ID=48700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2699A TWI567256B (zh) | 2012-06-27 | 2013-06-26 | Spinning stretch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79708B1 (zh) |
JP (1) | JP6258610B2 (zh) |
CN (1) | CN103510169B (zh) |
TW (1) | TWI5672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8766B2 (ja) * | 2012-11-22 | 2016-08-10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巻取設備 |
CN104233482B (zh) * | 2013-06-18 | 2018-02-06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纺丝拉伸装置 |
CN106471166B (zh) * | 2014-06-07 | 2019-06-04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一种用于抽出和牵伸多根新纺纤维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6000841A1 (de) * | 2014-07-03 | 2016-01-0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risch gesponnener fäden |
DE102014012145A1 (de) * | 2014-08-14 | 2016-03-03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äden |
DE102015115799A1 (de) * | 2014-09-24 | 2016-03-24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risch gesponnener Fäden |
JP6385790B2 (ja) * | 2014-10-21 | 2018-09-05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延伸装置 |
JP6446292B2 (ja) * | 2015-03-06 | 2018-12-26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延伸装置 |
JP6532707B2 (ja) * | 2015-03-06 | 2019-06-1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紡糸延伸装置 |
JP6668163B2 (ja) * | 2015-05-25 | 2020-03-18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加熱装置 |
CN105862151B (zh) * | 2016-05-27 | 2017-11-21 | 浙江显昱纤维织染制衣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机的加热结构 |
CN110997991A (zh) * | 2017-08-01 | 2020-04-10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制造合成纱线的装置 |
CN111165071B (zh) * | 2017-10-17 | 2023-03-21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辊以及纺丝拉伸装置 |
WO2019163311A1 (ja) * | 2018-02-23 | 2019-08-29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加熱ローラ及び紡糸延伸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10994A (en) * | 1960-02-23 | 1962-11-21 | Kurashiki Rayon Kk | Method of heat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
US3469384A (en) * | 1967-08-08 | 1969-09-30 | Leesona Corp | Yarn heater |
DE2204397A1 (de) * | 1972-01-31 | 1973-08-09 | Barmag Barmer Maschf | Schmelzspinn- und streckverfahren |
JPS5161117U (zh) * | 1974-11-06 | 1976-05-14 | ||
SU1432105A1 (ru) * | 1986-07-09 | 1988-10-23 |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инт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пл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лимерной нити |
CN2051638U (zh) * | 1989-04-20 | 1990-01-24 | 王政宽 | 涤纶重工业用丝生产设备 |
JP2000136433A (ja) * | 1998-10-28 | 2000-05-16 | Toray Ind Inc |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直接紡糸延伸方法 |
TWI496965B (zh) * | 2008-05-23 | 2015-08-21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用以熔紡、拉伸及捲取一多絲線以形成一fdy絲之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裝置 |
CN102471936B (zh) * | 2009-07-24 | 2014-10-29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
CN102373525B (zh) * | 2010-08-06 | 2015-10-07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丝线加热装置 |
JP5645594B2 (ja) * | 2010-10-21 | 2014-12-24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条加熱装置 |
-
2013
- 2013-06-18 JP JP2013127449A patent/JP62586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6-25 CN CN201310255087.2A patent/CN10351016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6-26 TW TW102122699A patent/TWI567256B/zh active
- 2013-06-26 EP EP13173778.5A patent/EP2679708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79708A1 (en) | 2014-01-01 |
CN103510169A (zh) | 2014-01-15 |
JP6258610B2 (ja) | 2018-01-10 |
TWI567256B (zh) | 2017-01-21 |
JP2014029049A (ja) | 2014-02-13 |
CN103510169B (zh) | 2017-08-29 |
EP2679708B1 (en) | 2017-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67256B (zh) | Spinning stretching device | |
TWI567255B (zh) | Spinning stretching device | |
JP5937945B2 (ja) | 紡糸延伸装置 | |
TWI576477B (zh) | 紡紗拉伸裝置 | |
JP5669385B2 (ja) | 紡糸巻取設備 | |
JP5968766B2 (ja) | 紡糸巻取設備 | |
JP2011047074A (ja) | 仮撚加工機 | |
EP2505538A2 (en) | Spinning winder | |
JP6530259B2 (ja) |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 |
TWI599685B (zh) | 紡紗拉伸裝置 | |
CN103911713B (zh) | 纺丝拉伸装置 | |
TW201413076A (zh) |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 |
JP6385790B2 (ja) | 紡糸延伸装置 | |
JP5738321B2 (ja) | 多数の合成糸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ための装置 | |
JP6133637B2 (ja) | 紡糸延伸装置 | |
JP6484425B2 (ja) | 紡糸延伸方法 | |
CN104805551B (zh) | 一种拉伸定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