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8627A - 織入鏈帶 - Google Patents
織入鏈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28627A TW201328627A TW102104972A TW102104972A TW201328627A TW 201328627 A TW201328627 A TW 201328627A TW 102104972 A TW102104972 A TW 102104972A TW 102104972 A TW102104972 A TW 102104972A TW 201328627 A TW201328627 A TW 20132862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warp
- woven
- main body
- cloth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44B19/343—Knitted stringer ta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 A44B19/56—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while knitting the stringer tap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織入鏈帶(10)係於包含布主體部(11a)、以及形成於該布主體部(11a)之第1側緣之鏈齒安裝部(11b)的經編鏈布(11)之上述鏈齒安裝部(11b)中,於織成上述鏈布(11)之同時織入並固定線圈狀或者鋸齒狀之連續鏈齒排(12)。又,於上述布主體部(11a)中,至少包含經編紗(20)、遍及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第1緯向插入紗(21)、以及遍及包含上述布主體部(11a)之最外緣之經圈(W13)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的第2緯向插入紗(22)。再者,於上述鏈布(11)之最外緣之上述經圈(W13)上,每隔一個緯圈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且上述第1緯向插入紗(21)與上述第2緯向插入紗(22)係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使用此種織入鏈帶(10),可提高鏈布(11)之伸縮性及柔軟性,且具有優異之外觀品質,更且,當將其安裝至接附產品上時,可防止鏈布(11)向後翹曲或鏈布(11)之布面形成波紋狀之皺褶。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織成鏈布之同時在該鏈布上織入並固定連續鏈齒排之織入鏈帶,本發明特別係關於一種可提高鏈布之伸縮性及柔軟性、並且具有優異之外觀品質之織入鏈帶。
於日本專利特開2008-93210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具有鏈布彎曲之形態的彎曲拉鏈作為安裝於皮包或衣服等之開口部之拉鏈。此處,關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拉鏈,一面參照圖7一面進行簡單說明。
專利文獻1之拉鏈包含:編織而成之左右一對鏈布40;未圖示之線圈狀之連續鏈齒排,其係於各鏈布40之編成後,沿著該鏈布40之對向側緣而縫上;以及未圖示之滑件,其沿著連續鏈齒排而滑動。又,於專利文獻1中,為以彎曲之形態保持拉鏈,而於左右之鏈布40之外側側緣(與對向側緣為相反側之側緣)之部位上固著有未圖示之帶狀的伸縮性構件。
進而,為容易將布彎曲,如圖7所示,專利文獻1之鏈布40包含由複數條織紗編織而成之經編布。該鏈布40遍及配置於最靠近對向側緣側之第1經圈W1至第4經圈W4而形成鏈齒安裝部40a,並且遍及第5經圈W5至第14經圈W14而形成布主體部40b,又,配置於該布主體部40b之最外側之第14經圈W14形成鏈布40之邊部。
於該情形時,鏈齒安裝部40a之地組織係藉由0-1/1-0編組織之編鏈
紗41、1-0/1-2編組織之經編紗42、4-4/0-0編組織之第1緯向插入紗43、0-0/3-3編組織之第2緯向插入紗44、以及0-0/1-1編組織之經向插入紗45編織而成。此時,布主體部40b與邊部之地組織係藉由經編紗42、以及第1緯向插入紗43編織而成。
進而,於形成邊部之第14經圈W14處,在編織鏈布40時,除了編織出上述編組織之外,還編織出0-1/1-0編組織之臨時編鏈紗46。該臨時編鏈紗46為水溶性紗,可藉由在編織出鏈布40之後將其浸漬於水中而溶解。臨時編鏈紗46溶解而消失後之邊部係形成為臨時編鏈紗46之織圈消失、而經編紗42之織圈殘留之形態,即形成並非每個緯圈上均存在織紗、於經圈方向(鏈布40之長度方向)上相鄰之織圈間具有較寬之間隙的地組織。
藉此,邊部(第14經圈W14)成為紗線數少於鏈布40之其他部分的最稀疏之地組織。因此,於使鏈布40變形成彎曲形態之情形時,可容易地擴大、或者縮小邊部之織圈間的間隙,故可提高鏈布40之伸縮性及柔軟性。
專利文獻1之拉鏈如上述所述,其鏈布40之伸縮性及柔軟性優異,並且於該鏈布40上固著有伸縮性構件,因此可維持鏈布40彎曲之形態,並且可防止鏈布40之布面產生波紋狀之皺褶或隆起部。
再者,由於伸縮性構件會發生彈性變形,故於對鏈布40施加長度方向上之拉伸力時,上述伸縮性構件可對應於鏈布40之變形而伸長,其後於解除拉伸力時會彈性恢復至原本之縮長形態。因此,例如將專利文獻1之拉鏈縫製於物品上時,即便是將鏈布40以相對於物品變形而彎曲之形態進行縫製之情形,布面上亦幾乎不會產生波紋狀之皺褶或隆起部,可維持平坦之狀態。
又,作為與織成鏈布40之後藉由縫製而安裝連續鏈齒排之如專利文獻1之拉鏈不同者,例如已知有於織成鏈布之同時於該鏈布之鏈齒安
裝部中織入連續鏈齒排,藉此進行固定之織入拉鏈。此種織入拉鏈於其構造上之柔軟性優異,故可特別適用於柔軟之衣物類(特別是貼身衣物類)等。
關於此種織入拉鏈,例如於日本專利第3396335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揭示:於配置於鏈布之鏈齒安裝部而固定連續鏈齒排之複數條固定用編鏈紗中,使連續鏈齒排之嚙合頭部側之固定用編鏈紗形成為較其他固定用編鏈紗更粗。藉此,可穩定且牢固地將連續鏈齒排安裝於鏈布之鏈齒安裝部,並且即便於連續鏈齒排之嚙合狀態下作用較強之力,亦可防止連續鏈齒排發生脫鏈。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932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396335號公報
關於織入拉鏈,為改善連續鏈齒排對鏈布之鏈齒安裝部的安裝等,如上述專利文獻2所述,先前以來對鏈布之鏈齒安裝部進行了其編組織之改良等。然而實際情況為,織入拉鏈中,關於鏈布之鏈齒安裝部以外之布部分,迄今為止尚未作出積極之改良。
另一方面,近年來,織入拉鏈之用途擴大至柔軟衣物類等,隨之而對織入拉鏈自身要求更高之伸縮性及柔軟性。
又,將織入拉鏈安裝至例如衣物類等之接附產品時,存在於該接附產品之彎曲部位安裝織入拉鏈之情形。此時,於為進行接附產品之設計等而增大接附產品之彎曲部位的曲率之情形時等,若於該彎曲部位安裝織入拉鏈,則存在織入拉鏈之鏈布以相對於連續鏈齒排豎起之方式而向後翹曲、或者鏈布之布面產生波紋狀之皺褶,導致所獲得之接附產品之外觀下降的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課題研製而成者,其具體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織入鏈帶,其可提高鏈布之伸縮性及柔軟性,且具有優異之外觀品質,進而,於安裝至接附產品上時,可防止鏈布向後翹曲或鏈布之布面上形成皺褶。
為達成上述目的,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織入鏈帶之最主要的特徵在於,其基本構成係於包含布主體部、及形成於該布主體部之第1側緣之鏈齒安裝部的經編鏈布之上述鏈齒安裝部中,於織成上述鏈布之同時織入並固定線圈狀或者鋸齒狀之連續鏈齒排,並且於上述布主體部中,包含形成織圈且連結相鄰緯圈之織紗,於上述布主體部中至少配置有:經編紗,其作為上述織紗而配置於該布主體部之整體;第1緯向插入紗,其遍及上述布主體部之相鄰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以及第2緯向插入紗,其遍及包含配置於上述布主體部之最靠近第2側緣側的最外緣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於最外緣之上述經圈上,每隔一個緯圈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且上述第1緯向插入紗與上述第2緯向插入紗係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
於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較好的是於上述鏈齒安裝部中,配置形成該鏈齒安裝部之地組織的地編鏈紗、以及遍及包含配置於該鏈齒安裝部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第3緯向插入紗,且上述地編鏈紗中之一部分係作為固定上述連續鏈齒排之固定用編鏈紗而使用。
此時,較好的是於配置於上述鏈齒安裝部之最靠近布對向側緣側之經圈、及與該經圈鄰接之經圈中,配置以鋸齒狀行進並且於緯圈之間與上述第3緯向插入紗交叉、從而使上述地編鏈紗之位置穩定的第4緯向插入紗。又,較好的是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係使用較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更硬之紗線。
進而,於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較好的是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
構成紗線係使用長絲數較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之紗線更多的複絲紗。或者,較好的是將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的長絲整體之剖面積設定成小於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之紗線的長絲整體之剖面積。
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係於經編鏈布之布主體部中包含形成織圈且將相鄰緯圈連結之織紗。又,該布主體部中至少包含:經編紗,其作為織紗而配置於該布主體部之整體;第1緯向插入紗,其遍及該布主體部之相鄰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以及第2緯向插入紗,其遍及包含該布主體部之最外緣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
進而,於布主體部之最外緣之經圈上,每隔一個緯圈而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且上述第1緯向插入紗與上述第2緯向插入紗係於經圈方向(布長度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再者,所謂織紗,係指於鏈布之至少一個經圈上形成織圈且將相鄰緯圈連結之紗。
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於編組織中在布主體部之最外緣之經圈上每隔一個緯圈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換言之,交替地配置藉由經編紗而形成織圈之緯圈與不含織圈之緯圈,藉此可容易地擴大、縮小其最外緣之經圈之織圈的間隔。藉此,可使鏈布容易地彎曲,特別是可使鏈布相對於其布面而於水平方向上容易地彎曲。因此,可大幅提高織入鏈帶之伸縮性及柔軟性。
因此,本發明之織入鏈帶可容易地安裝至例如衣物類等之接附產品之彎曲部位,又,於安裝至該彎曲部位時,可防止鏈布以相對於連續鏈齒排豎起之方式而向後翹曲,又,亦可防止鏈布之布面形成波紋狀之皺褶。因此,即便將本發明之織入鏈帶安裝至接附產品上,亦可防止接附產品之外觀下降。
另一方面,上述專利文獻1係於編織出鏈布之後縫上連續鏈齒排者,故與如本發明般之織入鏈帶無關,但於該專利文獻1之鏈布中,為提高布之伸縮性及柔軟性,而於布主體部之最外緣之經圈上交替地配置藉由經編紗而形成織圈之緯圈與不含織圈之緯圈。進而,於該最外緣之經圈上,於形成有織圈之緯圈上緯向插入有緯向插入紗。因此,於專利文獻1之鏈布中,最外緣之經圈之相鄰織圈間可形成較寬之間隙。
然而,如上述專利文獻1般於最外緣之經圈上在各織圈間形成較寬之間隙時,存在如下問題:與通常之鏈布(即於最外緣之經圈上在各緯圈上形成有織圈之鏈布)相比,鏈布之布外緣之外觀有參差不齊感,故會導致產品之外觀品質下降。進而,於該情形時,亦存在於鏈布之外緣部引起強度下降、容易發生綻線之問題。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係於布主體部之最外緣之經圈上,將第1緯向插入紗與第2緯向插入紗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即,本發明中,於最外緣之經圈上之藉由經編紗而形成織圈之緯圈上,將第1緯向插入紗或者第2緯向插入紗以折回之方式緯向插入,又,於該經圈上,亦於不含織圈之緯圈上將第2緯向插入紗或者第1緯向插入紗以折回之方式緯向插入。
因此,於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不會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鏈布般布外緣之外觀給人以參差不齊感,而是可見布外緣筆直之狀態,因此可提高織入鏈帶之外觀品質。進而,於本發明中,第2緯向插入紗係遍及包含最外緣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故可提高布外緣部之強度,從而可防止布外緣部發生綻線。
於此種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於鏈齒安裝部中配置形成該鏈齒安裝部之地組織的地編鏈紗、以及遍及包含該鏈齒安裝部之至少一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的第3緯向插入紗,且上述地編鏈
紗中之一部分係作為固定上述連續鏈齒排之固定用編鏈紗而使用。藉此,可於織成鏈布之同時將連續鏈齒排牢固地織入並固定於鏈齒安裝部,並且可使鏈齒安裝部之地組織穩定。
此時,於配置於上述鏈齒安裝部之最靠近布對向側緣側之經圈、及與該經圈鄰接之經圈上,配置以鋸齒狀行進並且於緯圈之間與上述第3緯向插入紗交叉、從而使上述地編鏈紗之位置穩定的第4緯向插入紗,藉此固定用編鏈紗之位置穩定,可將連續鏈齒排確實地固定於特定之位置上。
又,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係使用較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更硬的紗線,藉此可使連續鏈齒排之固定更為穩定。另一方面,由於構成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較固定用編鏈紗更柔軟,故可進而提高布主體部之柔軟性。
進而,於本發明之織入鏈帶中,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係使用長絲數較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之紗線更多的複絲紗,或者將構成上述布主體部之各構成紗線的所有長絲之剖面積設定成較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之紗線的所有長絲之剖面積更小,藉此可更有效地提高布主體部之柔軟性。
1‧‧‧拉鏈
5‧‧‧滑件
10‧‧‧織入鏈帶
11‧‧‧鏈布
11a‧‧‧布主體部
11b‧‧‧鏈齒安裝部
12‧‧‧連續鏈齒排
12a‧‧‧嚙合頭部
13‧‧‧上止擋
14‧‧‧下止擋
20‧‧‧經編紗
21‧‧‧第1緯向插入紗
22‧‧‧第2緯向插入紗
23‧‧‧第3緯向插入紗
24‧‧‧第4緯向插入紗
25‧‧‧臨時編鏈紗
26‧‧‧加強用編鏈紗
27‧‧‧地編鏈紗
27a‧‧‧固定用編鏈紗
W1~W13‧‧‧第1經圈~第13經圈
圖1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織入鏈帶構成之拉鏈的正面圖;圖2係表示溶解該織入鏈帶中之加強用編鏈紗前的鏈布之編組織的組織圖;圖3係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溶解該織入鏈帶之布主體部中之加強用編鏈紗前的編組織之示意圖;圖4係該織入鏈帶所使用之各構成織紗之編組織圖;圖5係表示溶解該織入鏈帶中之加強用編鏈紗後的鏈布之編組織的組織圖;
圖6係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溶解該織入鏈帶之布主體部中之加強用編鏈紗後的編組織之示意圖;及圖7係表示先前之拉鏈中的鏈布之編組織之組織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不受以下將說明之實施形態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實現同樣的作用效果,則可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以下之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鏈帶之連續鏈齒排係藉由將單絲成形為線圈狀而形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藉由將單絲成形為鋸齒狀而形成。
圖1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織入鏈帶構成之拉鏈的正面圖。又,圖2及圖3表示溶解織入鏈帶中之加強用編鏈紗前的鏈布之編組織,圖5及圖6表示溶解加強用編鏈紗後的鏈布之編組織。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指織入鏈帶之鏈布之長度方向,所謂左右方向係指鏈布之布寬方向,所謂表裏方向係指與鏈布之布面正交之方向。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拉鏈1包含:左右一對之織入鏈帶10,其織入並固定有連續鏈齒排12;以及滑件5,其沿著左右之連續鏈齒排12而滑動,使該連續鏈齒排12嚙合‧分離。於該情形時,作為上述滑件5,可使用與先前以來普遍使用之滑件相同者。
左右一對之上述織入鏈帶10分別包含編織而成之鏈布11、以及於織成鏈布11之同時織入並固定於該鏈布11上之連續鏈齒排12。
上述連續鏈齒排12係藉由如下方式而形成:利用衝壓以特定之間隔擠壓聚醯胺或聚酯等之合成樹脂製單絲,藉此形成嚙合頭部12a,然後將其捲繞成線圈狀。該連續鏈齒排12係以嚙合頭部12a自鏈布11之布對向側緣突出之方式於織成鏈布11之同時織入並固定。
又,於各連續鏈齒排12之前端(上端)分別固定有上止擋13,且於連續鏈齒排12之後端(下端)固定有一個下止擋14。藉此防止滑件5自連續鏈齒排12之前端及後端脫落。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固定包含插銷及筒銷之開具來代替上述下止擋14。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鏈布11包含布主體部11a、以及形成於該布主體部11a之一側緣(第1側緣)且織入有連續鏈齒排12的鏈齒安裝部11b。如圖2所示,該鏈布11包含由複數條織紗及複數條緯向插入紗編織而成之經編布。
又,鏈布11將配置於左右之鏈布11之最靠近布對向側緣側(內側)之經圈作為第1經圈W1,並遍及該第1經圈W1至第3經圈W3而形成鏈齒安裝部11b,遍及除此之外之第4經圈W4至第13經圈W13而形成布主體部11a。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該布主體部11a之最靠近另一側緣(第2側緣)側的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形成邊部。
又,鏈布11於編織時係以具有圖2及圖3所示之編組織之方式來編織。
若加以具體說明,則布主體部11a之編組織係使用如下之紗而構成:經編紗20(1-2/1-0),其配置於第4經圈W4至第13經圈W13之區域;第1緯向插入紗21(4-4/0-0),其配置於布主體部11a之區域,且遍及四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第2緯向插入紗22(0-0/3-3),其遍及第11經圈W11至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之三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水溶性之臨時編鏈紗25(0-1/1-0),其僅配置於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以及加強用編鏈紗26(0-1/1-0),其配置於第4經圈W4至第6經圈W6上。
於該情形時,第2緯向插入紗22係相對於第1緯向插入紗21將行進位置偏移一個緯圈而進行配置,以使第1緯向插入紗21與第2緯向插入紗22交替地緯向插入至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因此,第1緯向插入紗21與第2緯向插入紗22係以於緯圈之間交叉之方式而配置。
再者,為編織鏈布11,基本上必須於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配置編鏈紗,因此在進行織入鏈帶10之編織時將水溶性之臨時編鏈紗25織入至第13經圈W13上。再者,若將該臨時編鏈紗25配置於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則雖可牢固地形成鏈布11,但鏈布11之伸縮性及柔軟性會下降。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下所述,藉由在編織出織入鏈帶10之後溶解臨時編鏈紗25,而自編組織中除去臨時編鏈紗25。
另一方面,鏈齒安裝部11b之編組織係使用如下之紗而構成:地編鏈紗27(0-1/1-0),其配置於第1經圈W1至第3經圈W3上;第3緯向插入紗23(3-3/0-0),其配置於第1經圈W1至第5經圈W5之區域,且遍及包含第1經圈W1至第3經圈W3之三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以及第4緯向插入紗24(0-0/2-2),其於第1及第2經圈W1、W2上以鋸齒狀行進並且於緯圈之間與第3緯向插入紗23交叉。又,配置於第1經圈W1至第3經圈W3上之地編鏈紗27中,配置於第2經圈W2與第3經圈W3上之地編鏈紗27係作為固定連續鏈齒排12之固定用編鏈紗27a而使用。
於本實施形態中,臨時編鏈紗25係使用包含聚乙烯醇之水溶性之複絲紗,其他織紗及緯向插入紗係使用尼龍或者聚酯系之複絲紗。再者,於本發明中,各紗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亦可使用包含其他材質之紗。
進而,於該情形時,配置於布主體部11a之經編紗20、第1緯向插入紗21、第2緯向插入紗22、及加強用編鏈紗26係使用較配置於鏈齒安裝部11b之固定用編鏈紗27a更柔軟之複絲紗(換言之,固定用編鏈紗27a係使用較配置於布主體部11a之經編紗20、第1緯向插入紗21、第2緯向插入紗22、及加強用編鏈紗26更硬之複絲紗)。
例如,於以具有相同細度之紗線進行比較之情形時,經編紗20、第1緯向插入紗21、第2緯向插入紗22、及加強用編鏈紗26係使用每單位剖面積之長絲數較鏈齒安裝部11b之固定用編鏈紗27a更多的複絲
紗。或者,經編紗20、第1緯向插入紗21、第2緯向插入紗22、及加強用編鏈紗26亦可使用所有長絲之剖面積較固定用編鏈紗27a更小之複絲紗。
作為具體之一例,當鏈齒安裝部11b之固定用編鏈紗27a使用細度為167德士以上、330德士以下且長絲數為40根以上、小於120根之複絲紗時,布主體部11a之經編紗20、第1緯向插入紗21、及加強用編鏈紗26係分別使用細度為84德士以上、167德士以下且長絲數為120根以上、160根以下之複絲紗。
再者,當對長絲之根數進行計數時,對鏈帶之每條構成紗線將複絲紗分開,並藉由例如電子顯微鏡來放大其圓切狀剖面。藉此,可對每條構成紗線進行長絲根數之計數。又,於測量長絲之剖面積時,亦同樣可藉由放大複絲紗之圓切狀剖面來進行其測量。
又,第2緯向插入紗22係使用細度為167德士以上、330德士以下且長絲數為120根以上、160根以下之複絲紗。藉此,可藉由固定用編鏈紗27a將連續鏈齒排12牢固地固定於鏈齒安裝部11b,並且可形成柔軟之布主體部11a。
並且,對以如上所述之編組織而編織成之織入鏈帶10於編織之後實施熱定型,固定其形態。進而,其後將所得之織入鏈帶10浸漬於水中,由此溶解並除去配置於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的水溶性之臨時編鏈紗25。藉此,可獲得具有如圖5及圖6所示之編組織之織入鏈帶10。
於如此所獲得之本實施形態之織入鏈帶10中,於布主體部11a之整體配置有經編紗20以及第1緯向插入紗21,且於布主體部11a之第7經圈W7至第13經圈W13之區域中,不存在形成於同一經圈上連結相鄰緯圈之織圈的組織。另一方面,加強用編鏈紗26僅配置於布主體部11a之鏈齒安裝部11b側之第4經圈W4至第6經圈W6上。因此,與例如於布主體部整體配置編鏈紗之情形相比,可提高鏈布11之布主體部11a之伸縮性
及柔軟性,可柔軟地構成該布主體部11a。
而且,於布主體部11a之第7經圈W7至第13經圈W13之區域中,不存在相對於一個織圈而形成兩個以上之針圈之情形,因此可獲得該區域之鏈布11之厚度,且亦可獲得可使其布面形成為比較平整之狀態的效果。
進而,該織入鏈帶10中,於成為布主體部11a之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每隔一個緯圈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換言之,每隔一個緯圈而配置形成有經編紗20之一端側(第13經圈W13側)之緯圈。特別在以鏈布之編組織圖來觀察時,於第13經圈W13上係交替地配置有藉由經編紗20而形成織圈之緯圈與不含織圈之緯圈。
再者,如圖6所示,配置於第13經圈W13上之經編紗20之一端側(第13經圈W13側)、以及該經編紗20之另一端側(第12經圈W12側),係於第2緯向插入紗22之上側通過。又,於配置於第13經圈W13上之經編紗20中,配置於第13經圈W13與鄰接於該第13經圈W13之第12經圈W12之間的緯向搖動之紗部分係於第2緯向插入紗22之下側通過。
藉由如上所述般於第13經圈W13上每隔一個緯圈而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例如當鏈布11受到外力作用時等,可容易地擴大、縮小藉由經編紗20所形成之織圈之間隔,從而可進一步提高鏈布11之布主體部11a的伸縮性及柔軟性。因此,例如可使鏈布11相對於其布面而於水平方向上以所需之曲率容易地彎曲。
因此,根據該織入鏈帶10,即便於安裝至例如衣物類等之接附產品的彎曲部位之情形時,亦可根據該彎曲部位之形狀而容易地進行安裝。而且,於該彎曲部位安裝有織入鏈帶10時,可防止鏈布11以相對於連續鏈齒排12豎起之方式向後翹曲,亦可防止鏈布11之布面產生波紋狀之皺褶。藉此,可防止安裝有織入鏈帶10之接附產品之外觀下降,從而可提供外觀品質優異之接附產品。
又,於該織入鏈帶10中,於布主體部11a之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第1緯向插入紗21與第2緯向插入紗22係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即,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最外緣之第13經圈W13上在藉由經編紗20而形成織圈之緯圈上,將第2緯向插入紗22以折回之方式緯向插入,又,於該第13經圈W13上在不含織圈之緯圈上,將第1緯向插入紗21以折回之方式緯向插入。
藉此,鏈布11之布外緣之外觀不太會有參差不齊感,可對該布外緣賦予筆直感,看上去美觀。因此,可提高該織入鏈帶10之外觀品質。進而,藉由緯向插入該第2緯向插入紗22,可提高鏈布11之外緣部之強度,從而可防止鏈布11之外緣部發生綻線。
進而,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織入鏈帶10中,鏈齒安裝部11b係藉由地編鏈紗27、第3緯向插入紗23、以及第4緯向插入紗24而形成,並且連續鏈齒排12係藉由配置於第2經圈W2及第3經圈W3上之地編鏈紗27而固定。因此,當編織鏈布11時,可將連續鏈齒排12穩定地織入至鏈齒安裝部11b,並且可牢固地固定該連續鏈齒排12。
特別係於該鏈齒安裝部11b中,於第2經圈W2上,第3緯向插入紗23及第4緯向插入紗24係緯向插入至相同緯圈上,因此於編織成之織入鏈帶10中,可防止配置於第2經圈W2上之固定用編鏈紗27a之位置在緯圈方向上偏移,可將該固定用編鏈紗27a穩定地保持於特定之位置上。其結果為,連續鏈齒排12之相對於鏈齒安裝部11b之固定位置亦穩定,於使用該織入鏈帶10來構成拉鏈1時,可穩定地獲得滑件5之所需的滑動性。
進而,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織入鏈帶10中,於布主體部11a之第4經圈W4至第6經圈W6之區域中配置有加強用編鏈紗26。當如圖1般構成拉鏈1時,配置有該加強用編鏈紗26之區域成為可能與滑件5之未圖示之左右側導板部接觸之區域。因此,藉由在該第4經圈W4至第6經圈
W6之區域中織入加強用編鏈紗26,可提高該區域之強度,即便反覆滑動滑件5亦可有效地防止產生鏈布11被磨破等之不良狀況。
再者,於本發明中,關於織入鏈帶10之編組織,只要係於布主體部11a中至少包含經編紗20、以鋸齒狀配置於布主體部11a中之第1緯向插入紗21、以及遍及包含最外緣之經圈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第2緯向插入紗22,則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於布主體部11a或鏈齒安裝部11b中配置其他織紗或經向插入紗等。
進而,第1緯向插入紗21亦可並非如上述般以遍及四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方式配置,例如亦可以遍及兩個或三個經圈、或者遍及五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方式進行配置。又,同樣地,關於第2緯向插入紗22,亦可以遍及包含最外緣之經圈的兩個經圈或者四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之方式進行配置。
10‧‧‧織入鏈帶
11‧‧‧鏈布
11a‧‧‧布主體部
11b‧‧‧鏈齒安裝部
12‧‧‧連續鏈齒排
12a‧‧‧嚙合頭部
20‧‧‧經編紗
21‧‧‧第1緯向插入紗
22‧‧‧第2緯向插入紗
23‧‧‧第3緯向插入紗
24‧‧‧第4緯向插入紗
26‧‧‧加強用編鏈紗
27‧‧‧地編鏈紗
27a‧‧‧固定用編鏈紗
W1~W13‧‧‧第1經圈~第13經圈
Claims (5)
- 一種織入鏈帶,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包含布主體部(11a)、以及形成於該布主體部(11a)之第1側緣之鏈齒安裝部(11b)的經編鏈布(11)之上述鏈齒安裝部(11b)中,於織成上述鏈布(11)之同時織入並固定線圈狀或者鋸齒狀之連續鏈齒排(12)而成的織入鏈帶(10),並且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1b)中,配置有形成該鏈齒安裝部(11b)之地組織的地編鏈紗(27)、以及遍及包含配置於該鏈齒安裝部(11b)之經圈的三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的第3緯向插入紗(23);上述地編鏈紗(27)中之一部分係作為固定上述連續鏈齒排(12)之固定用編鏈紗(27a)而使用;上述固定用編鏈紗(27a)係用於與配置於上述鏈齒安裝部(11b)中最靠近布對向側緣側之第1經圈(W1)鄰接之第2經圈(W2),及與第2經圈(W2)鄰接之第3經圈(W3);配置有遍及上述第1經圈(W1)及上述第2經圈(W2)而以鋸齒狀行進,並且於緯圈之間與上述第3緯向插入紗(23)交叉之第4緯向插入紗(24);上述第2經圈(W2)及上述第3經圈(W3)之間僅行進有第3緯向插入紗(23);上述鏈齒安裝部(11b)係由形成上述第1經圈(W1)之地編鏈紗(27)、形成上述第2經圈(W2)及上述第3經圈(W3)之固定用編鏈紗(27a)、上述第3緯向插入紗(23)、及上述第4緯向插入紗(24)所形成。
- 如請求項1之織入鏈帶,其中上述固定用編鏈紗(27a)係使用較構成上述布主體部(11a)之各構成紗線更硬之紗線。
- 如請求項1之織入鏈帶,其中構成上述布主體部(11a)之各構成紗線係使用長絲數較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27a)之紗線更多的複絲紗。
- 如請求項1之織入鏈帶,其中構成上述布主體部(11a)之各構成紗線的長絲整體之剖面積係設定成小於構成上述固定用編鏈紗(27a)之紗線的長絲整體之剖面積。
- 如請求項1之織入鏈帶,其中於上述布主體部(11a)中包含形成織圈且連結於相鄰緯圈之織紗,於上述布主體部(11a)中至少配置有:經編紗(20),其作為上述織紗而配置於該布主體部(11a)整體;第1緯向插入紗(21),其遍及上述布主體部(11a)之相鄰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以及第2緯向插入紗(22),其遍及包含配置於上述布主體部(11a)之最靠近第2側緣側的最外緣之經圈(W13)的兩個以上之經圈而以鋸齒狀行進;於最外緣之上述經圈(W13)上,每隔一個緯圈配置不含織紗之緯圈,且上述第1緯向插入紗(21)與上述第2緯向插入紗(22)係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地緯向插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62691 WO2011007411A1 (ja) | 2009-07-13 | 2009-07-13 |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8627A true TW201328627A (zh) | 2013-07-16 |
TWI482601B TWI482601B (zh) | 2015-05-01 |
Family
ID=4344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04972A TWI482601B (zh) | 2009-07-13 | 2009-11-30 | Woven into the chain |
TW098140831A TWI403284B (zh) | 2009-07-13 | 2009-11-30 | Woven into the chain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40831A TWI403284B (zh) | 2009-07-13 | 2009-11-30 | Woven into the chain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95294B (zh) |
TW (2) | TWI482601B (zh) |
WO (1) | WO20110074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898359T3 (es) | 2011-07-19 | 2022-03-07 | Ykk Corp | Banda de cierre teijida por urdimbre |
WO2018011866A1 (ja) * | 2016-07-11 | 2018-01-18 | 株式会社ゴタリオ |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取付構造 |
CN109222345A (zh) * | 2018-11-01 | 2019-01-18 | 江苏驰马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异形拉链 |
JP7306819B2 (ja) | 2018-12-12 | 2023-07-11 | Ykk株式会社 |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CN118177462A (zh) * | 2019-09-29 | 2024-06-14 | 福建省创越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拉链带 |
WO2021074992A1 (ja) * | 2019-10-16 | 2021-04-22 | Ykk株式会社 |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
JP2022030892A (ja) * | 2020-08-07 | 2022-02-18 | Ykk株式会社 |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カバー部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4883B2 (ja) * | 1989-05-12 | 1995-05-17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熱接着ストリンガーテープ |
JP3439574B2 (ja) * | 1995-06-22 | 2003-08-25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経編テープ |
JP3587673B2 (ja) * | 1997-12-26 | 2004-11-10 | Ykk株式会社 |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JP3707982B2 (ja) * | 2000-03-08 | 2005-10-19 | Ykk株式会社 | 経編組織からな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
JP2002360315A (ja) * | 2001-06-07 | 2002-12-17 | Ykk Corp |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JP4387124B2 (ja) * | 2003-05-30 | 2009-12-16 | Yk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
EP1632144B1 (en) * | 2003-06-02 | 2009-12-30 | YKK Corporation | Braiding/weaving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
JP4703510B2 (ja) * | 2006-08-11 | 2011-06-15 | Ykk株式会社 |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2009
- 2009-07-13 CN CN200980158754.7A patent/CN102395294B/zh active Active
- 2009-07-13 WO PCT/JP2009/062691 patent/WO201100741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1-30 TW TW102104972A patent/TWI482601B/zh active
- 2009-11-30 TW TW098140831A patent/TWI40328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03284B (zh) | 2013-08-01 |
TWI482601B (zh) | 2015-05-01 |
TW201102016A (en) | 2011-01-16 |
CN102395294B (zh) | 2014-08-13 |
CN102395294A (zh) | 2012-03-28 |
WO2011007411A1 (ja) | 2011-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87124B2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 |
TWI436746B (zh) | Zipper fabric with fabric | |
TWI482601B (zh) | Woven into the chain | |
TWI389652B (zh) | Invisible zipper with the chain | |
CN100551291C (zh) | 针织、机织的隐形拉链 | |
CN105007774B (zh) | 无拉链带的牙链带及带拉链的物品 | |
JP4731378B2 (ja) |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 |
TWI292700B (en) | Knitted-in slide fastener | |
JP3552947B2 (ja) |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CN103124506B (zh) | 具有织物制的带的拉链牙链 | |
CN109475207B (zh) | 编织拉链链牙带 | |
TWI473579B (zh) | Woven into the chain | |
TWI411409B (zh) |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 |
TWI410225B (zh) |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tape | |
CN103082590B (zh) | 编织拉链牙链带 | |
TWI400046B (zh) | Woven into the zipper | |
CN101938924B (zh) | 编织拉链用拉链牙链带 | |
JP7191499B2 (ja) |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 |
CN112654272B (zh) |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 |
US20240074548A1 (en) | Fastener stri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stener stringer | |
TWI576063B (zh) | Chains without zipper chain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 |
TWM508937U (zh) | 針織經編隱形拉鍊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