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2535A - 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12535A TW201312535A TW100137789A TW100137789A TW201312535A TW 201312535 A TW201312535 A TW 201312535A TW 100137789 A TW100137789 A TW 100137789A TW 100137789 A TW100137789 A TW 100137789A TW 201312535 A TW201312535 A TW 20131253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data
- scan line
- pixel unit
- pix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其結構包括多個掃描線單元、多條資料線、以及一畫素陣列,其中該畫素陣列包含三個畫素單元,而該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分別由一行畫素構成,其分別透過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至該行畫素,該第二畫素單元由多行畫素構成,其分別透過每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兩行畫素;其再利用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依序開啟奇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該資料線充入資料信號至該畫素,再接續開啟偶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該資料線充入資料信號至該畫素,以使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成為單點反轉,而第二畫素單元成為雙點反轉。
Description
本案涉及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尤其是一種針對畫素陣列單點加雙點反轉方式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
液晶顯示器(LCD)具有低輻射、體積小及低耗能等優點,己逐漸取代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進而被廣泛地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平面電視,或行動電話等資訊產品上。而如何提高顯示品質和降低生產成本已經逐漸成為液晶顯示器發展的主要課題。
液晶顯示面板的畫素結構依據驅動模式的不同主要可分為單閘極(Single Gate)畫素結構與雙閘極(Dual Gate)畫素結構兩種。在相同的解析度下,相較于單閘極畫素結構,採用雙閘極畫素結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掃描線數目會增加一倍,而資料線數目則會縮減為二分之一,因此採用雙閘極畫素結構的液晶顯示面板使用較多的閘極驅動晶片與較少的源極驅動晶片。由於閘極驅動晶片的成本與耗電量均較源極驅動晶片低,因此採用雙閘極畫素結構設計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及耗電量。
一般的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參照第1圖所示。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源極驅動電路200、一時序控制器210、一閘極驅動電路220及一液晶顯示面板300。其中該液晶顯示面板300包括一水準方向設置且相互平行的掃描線單元G、一豎直方向設置且相互平行的資料線D’及一畫素陣列P,其中資料線D’共有m條,故第m條資料線D’即為D’m,掃描線單元G共有n個,故第n個掃描線單元G為Gn,且每個掃描線單元Gn包含一第一掃描線Gon及一第二掃描線Gsn,畫素陣列P包含多數個畫素Px。接上所述,其中該源極驅動電路200可產生資料信號SD’,其中該閘極驅動電路220可產生掃描信號SG,又該時序控制器210可產生驅動源極驅動電路200和閘極驅動電路220所需的控制信號,例如栓鎖脈衝信號TP和圖像資料信號DATA等。且該閘極驅動電路220可依據接收到的栓鎖脈衝信號TP依序輸出掃描信號SG至掃描線單元G,同時源極驅動電路200可依據接收到的圖像資料信號DATA分別輸出對應於圖像灰階值的資料信號SD’至資料線D’。因此,在如上所述電路的運作下,該液晶顯示面板300即可根據輸入的資料信號SD’控制每一個畫素Px的圖像顯示,從而將圖像顯示在液晶顯示面板300上。在液晶顯示面板300中,該畫素陣列P中的每個畫素Px具有一薄膜電晶體(TFT)512作為開關。
在液晶顯示面板中,每個畫素本身必須以極性反轉的方式來驅動,但就畫素陣列而言,在陣列中的相鄰畫素,卻不一定要以相同的極性來驅動。現在所使用的畫素陣列極性反轉方式有圖框反轉、欄反轉、列反轉及點反轉。而習知的單點反轉方式是指每個圖框中每個畫素與其四周的畫素的電壓極性都相反,雙點反轉方式是指沿豎直方向以單個畫素為單位反轉其電壓極性,沿水準方向以雙個畫素為單位反轉其電壓極性。例如在專利US20080068516A1中提及了雙點反轉方式。第1圖中的液晶顯示面板採用的是單點加雙點的極性反轉方式。具體而言,如第1圖所示,與奇數掃描線單元G1、G3、G5、...連接的畫素Px的極性依次為[+--++--...+],與偶數掃描線單元G2、G4、G6、...連接的畫素Px的極性依次為[-++--++...-]。此單點加雙點反轉方式搭配上述雙閘極畫素結構使得同一條資料線D’的左右兩側連接的畫素Px在同一個圖框中的電壓極性正負不同,由此會引起畫面顯示不均的問題,進而導致畫面顯示品質不理想。
請同時參照第2圖,第2圖為先前技術中掃描線開啟順序及資料線輸出信號的波形圖。其中定義反轉週期t為資料線D’每輸出一次正信號及一次負信號的時間和,而每一反轉週期t包含一第一時間段t1和一第二時間段t2。對第1圖、第2圖中的先前技術而言,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開啟掃描時,各資料線D’輸出資料信號的時間稱為初始第一時間段t1’;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及第2個掃描線單元G2中的第一掃描線Go2開啟掃描時,資料線D’輸出資料信號的時間為第二時間段t2,其為初始第一時間段t1’的兩倍;第2個掃描線單元G2中的第二掃描線Gs2及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開啟掃描時,資料線D’輸出資料信號的時間為第一時間段t1,其同樣為初始第一時間段t1’的兩倍;以此類推,後續所有時間段[t2-t1-t2...]均為初始第一時間段t1’的兩倍。由此初始第一時間段t1’輸出的資料信號與其後續的時間段[t2-t1-t2...]輸出的資料信號會產生不對稱的情況,使得畫面顯示品質不理想。同時在面板成本的要求下,考慮到耗電量的因素,基於上述的畫素單點加雙點反轉結構使得同一條資料線左右兩側連接的畫素極性相反,因此資料線輸出信號的正負反轉頻率較大,無法達到更加省電的目的。另外,在專利US6750835B2中提及採用掃描線選擇開啟的驅動方式而為達到省電的目的,但是,在上述前案的架構下,採用該掃描線開啟的方式省電受到了限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案提供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其結構包括多個掃描線單元、多條資料線及一畫素陣列。掃描線單元包括第一掃描線及第二掃描線。資料線與掃描線單元互相垂直。畫素陣列包含第一畫素單元、第二畫素單元、第三畫素單元,其中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各包含一行畫素且分別電性連接一條資料線,第二畫素單元包含多行畫素且以兩行畫素為一組電性連接同一條資料線。
在本案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為第一行畫素,第二畫素單元為第二行至倒數第二行畫素,第三畫素單元為倒數第一行畫素。具體而言,第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一行第一畫素單元,倒數第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一行第三畫素單元,且於第二條資料線至倒數第二條資料線中的每一條資料線的左右兩側各電性連接一行第二畫素單元。同時設置第一行與第二行畫素之極性相反,倒數第一行與倒數第二行畫素之極性相反,以達到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單點反轉的效果。位於第二條資料線至倒數第二條資料線中,設置於每一資料線兩側的左右畫素之極性相同,以達到第二畫素單元雙點反轉的效果。
同時基於上述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結構的驅動方法如下:首先依序開啟奇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資料線輸出資料信號至畫素,其中奇數條資料線輸出信號為正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信號為負極性;再接續開啟偶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資料線輸出資料信號至畫素,其中奇數條資料線輸出信號為負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信號為正極性;以使該第一畫素單元及該第三畫素單元是為單點反轉,該第二畫素單元是為雙點反轉。
在本案之一實施例中,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構成多個掃描線組,同時偶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組成多個掃描線組,然後按照掃描線組的順序迴圈開啟。同時定義資料線每輸入一次正信號及一次負信號的時間和為一反轉週期,且反轉週期包含一第一時間段和一第二時間段,在第一時間段內奇數條資料線輸出正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負極性,在第二時間段內,奇數條資料線輸出負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正極性。
在本案之一實施例中,每兩條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掃描線組,每兩條偶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掃描線組。
在本案另一實施例中,每三條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掃描線組,每三條偶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掃描線組。
結合以上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結構及其驅動方法,本發明解決了液晶顯示面板中各資料線因為初始第一時間段與其後續時間段輸出的資料信號不對稱及由每一資料線左右兩側電性連接的畫素極性不同而造成的畫面顯示不良的問題,並同時通過將所有的掃描線單元中的奇數掃描線單元與偶數掃描線單元分成多個掃描線組,改變掃描線開啟順序來降低資料線輸出信號的反轉頻率,以達到更加省電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案作進一步說明,其中相同的元件採用相同的標號。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雙閘極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源極驅動電路200、一時序控制器210、一閘極驅動電路220及一液晶顯示面板100。其中該液晶顯示面板100包括一水準方向設置且相互平行的掃描線單元G、一豎直方向設置且相互平行的資料線D及一畫素陣列P,其中在本案中的資料線D共有m+1條,故第m+1條資料線D即為Dm+1,掃描線單元G共有n個,故第n個掃描線單元G為Gn,該畫素陣列P包含多數個畫素Px,該些畫素Px設置在該掃描線單元G與該平行資料線D交叉形成的區域,且該些畫素Px分別電性連接至對應的掃描線單元G及資料線D。接上所述,其中該源極驅動電路200可產生資料信號SD,其中該閘極驅動電路220可產生掃描信號SG,又該時序控制器210可產生驅動源極驅動電路200和閘極驅動電路220所需的控制信號,例如栓鎖脈衝信號TP和圖像資料信號DATA等。且該閘極驅動電路220可依據接收到的栓鎖脈衝信號TP依序輸出掃描信號SG至掃描線單元G,同時源極驅動電路200可依據接收到的圖像資料信號DATA分別輸出對應於圖像灰階值的資料信號SD至資料線D。因此,在如上所述電路的運作下,該液晶顯示面板100即可根據輸入的資料信號SD控制每一個畫素Px的圖像顯示,從而將圖像顯示在液晶顯示面板100上。
請再參考第4圖,第4圖為第3圖中的液晶顯示面板100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每個掃描線單元Gn包含一第一掃描線Gon及一第二掃描線Gsn,即第1個掃描線單元G1包含第一掃描線Go1及第二掃描線Gs1,第2個掃描線單元G2包含第一掃描線Go2及第二掃描線Gs2,以此類推,第n個掃描線單元Gn包含第一掃描線Gon及第二掃描線Gsn,且每個掃描線單元Gn對應電性連接畫素陣列P。此外,該畫素陣列P共分三組畫素單元,分別為第一畫素單元110、第二畫素單元120、第三畫素單元130,首先定義該一畫素單元110包括第一行畫素Px,其是為該畫素陣列P的第一行畫素Px,而第一畫素單元110包含的第一行畫素Px皆電性連接該第一條資料線D1,且依續電性連接到每個掃描線單元G中的第一掃描線線Go1、Go2、...Gon。接著定義第二畫素單元120包括第2行畫素Px至倒數第2行(即第2m-1行)畫素Px(其中不包括第一行及最後一行畫素Px),其中第二畫素單元120又包括一奇數行畫素121及一偶數行畫素122。接續上述,其中該第二畫素單元120中的奇數行畫素121分別電性連接第2條資料線D2至第m條資料線Dm,並其都分別位於該些資料線D的左側,且同時分別電性連接到每個掃描線單元G中的第二掃描線Gs1、Gs2、...、Gsn;該第二畫素單元120中的偶數列畫素122分別電性連接該第2條資料線D2至第m條資料線Dm,並其都分別位於該些資料線的右側,且同時分別電性連接到每個掃描線單元G中的該第一掃描線Go1、Go2、...、Gon。最後定義第三畫素單元130包括第2m行畫素Px,其是為該畫素陣列P的最後一行畫素Px,其電性連接第m+1條資料線Dm+1,及分別電性連接到每個掃描線單元G中的第二掃描線Gs1、Gs2、...、Gsn。換而言之,在此液晶顯示面板100的結構下,第一條資料線D1電性連接該第一畫素單元110,即為該畫素陣列P中的第一行畫素Px,第m+1條資料線Dm+1電性連接該第三畫素單元130,即為該畫素陣列P中的最後一行畫素Px,中間的資料線D2~Dm中的每一條資料線的左側分別電性連接第二畫素單元120的奇數行畫素121,右側分別電性連接第二畫素單元120的偶數行畫素122。
接續第4圖所示,以下描述本案中液晶顯示裝置的反轉方式,習知的點反轉方式為單點反轉方式,即是指每個畫素與其四周的畫素的電壓極性都相反;雙點反轉方式是指沿豎直方向以單個畫素為單位反轉其電壓極性,沿水準方向以雙個畫素為單位反轉其電壓極性。本案是採用上述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結構搭配單點加雙點反轉方式,即本案中第一行與第二行畫素Px的極性相反,倒數第一行與倒數第二行畫素(即第2m-1行)Px的極性相反,以達到與第一條資料線D1電性連接的第一畫素單元110及與最後第一條資料線Dm+1電性連接的第三畫素單元130單點反轉的方式,設置於該第二條資料線D2至該倒數第二條資料線Dm中的每一資料線D兩側的左右畫素Px之極性相同,以達到第二畫素單元120雙點反轉的方式。具體而言,如第4圖中所示,與奇數掃描線單元G1、G3、G5、...連接的畫素Px的極性依次為[+--++--++...+],與偶數掃描線單元G2、G4、G6、...連接的畫素Px的極性依次為[-++--++--...-]。如此,上述的驅動架構搭配上述的單點加雙點反轉方式,保持了第二畫素單元120分別位於資料線D2~Dm中的同一條資料線D左右兩側的奇數行畫素121及偶數行畫素122的電壓極性相同。
請再參照第5圖,在此先說明反轉週期T為資料線D每輸入一次正信號及一次負信號的時間和,而每一反轉週期T包含一第一時間段T1和一第二時間段T2,其中T1或T2是為半個反轉週期T/2。在圖中顯示的第一時間段T1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同為第一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同為第二極性;在第二時間段T2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反轉為第二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反轉為第一極性,且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為正負相反的兩種不同極性。
下面具體說明本案的第一實施例,請參照第5圖。將其中兩奇數個掃描線單元(例如:第1個掃描線單元G1與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作為一個掃描線組,同時將其中兩偶數個掃描線單元(例如:第2個掃描線單元G2與第4個掃描線單元G4)作為一個掃描線組。如第5圖所示,首先將其中第1個掃描線單元G1與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作為第1個掃描線組S1;第2個掃描線單元G2與第4個掃描線單元G4作為第2個掃描線組S2;第5個掃描線單元G5與第7個掃描線單元G7作為第3個掃描線組S3;依此類推,將剩餘的掃描線單元G6、G8、G9、...Gn依照上述規則進行分組。接著依照該些掃描線組S1、S2、S3、...的順序依次開啟各掃描線進行掃描。具體而言,如圖所示,首先開啟第1個掃描線組S1之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同時每一資料線D對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上連接的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接著開啟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同時每一資料線D對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上連接的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然後再開啟該第1個掃描線組S1中的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接著開啟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其次再順序開啟該第2個掃描線組S2、第3個掃描線組S3,依上述方法接續驅動後續的掃描線組S4、S5、S6...,並充入相應的資料信號。然其中每個奇數掃描線組S1、S3、S5...開啟的第一時間段T1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一極性,圖中為正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與該第一極性相反,圖中為負極性。再其中每個偶數掃描線組S2、S4、S6...開啟的第二時間段T2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二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是兩種正負相反的極性。另外,每一第一時間段T1與每一第二時間段T2的長度相等,均為半個反轉週期T/2。
綜上所述,相對第2圖中習知的初始第一時間段t1’與後續的時間段[t2-t1-t2...]不對稱而造成的資料線D的左右兩側極性不同引起的顯示視覺效果不均的問題,本案的驅動方法保證了資料線D在所有時間段[T1-T2-T1-T2...]上都是對稱的,由此改善了液晶面板的顯示視覺效果不均問題。並且搭配將掃描線單元G進行分組後再依序開啟掃描線組S1、S2、S3、...,使得資料線D輸出信號的反轉頻率1/T降低,即兩兩掃描線單元分為一組,使得資料線D輸出信號的反轉頻率1/T降低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即在資料線D上的耗電量節省了一半。
依據上述方法,具體說明本案的第二實施例,請同時參照第3圖和第6圖。將其中三奇數個掃描線單元(例如:第1個掃描線單元G1、第3個掃描線單元G3與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作為一個掃描線組,同時將其中三偶數條掃描線單元(例如:第2個掃描線單元G2、第4個掃描線單元G4與第6個掃描線單元G6)作為一個掃描線組。如第6圖所示,首先將其中第1個掃描線單元G1、第3個掃描線單元G3與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作為第1個掃描線組S1;第2個掃描線單元G2、第4個掃描線單元G4與第6個掃描線單元G6作為第2個掃描線組S2;第7個掃描線單元G7、第9個掃描線單元G9與第11個掃描線單元G11作為第3個掃描線組S3;依此類推,將剩餘的掃描線單元G8、G10、...Gn依照上述規則進行分組。接著依照該些掃描線組S1、S2、S3、...的順序依次開啟各掃描線進行掃描。如圖所示,首先開啟第1個掃描線組S1之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同時每一資料線D對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上連接的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一掃描線Go1,接著開啟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同時每一資料線D對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上連接的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1個掃描線單元G1中的第二掃描線Gs1;然後再開啟該第1個掃描線組S1中的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一掃描線Go3,接著開啟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3個掃描線單元G3中的第二掃描線Gs3;其次再開啟該第1個掃描線組S1中的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一掃描線Go5,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一掃描線Go5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一掃描線Go5,接著開啟該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二掃描線Gs5,同時各資料線D對該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二掃描線Gs5上連接的畫素Px充入資料信號,待資料信號充入完成後,關閉該第5個掃描線單元G5中的第二掃描線Gs5;其次再順序開啟該第2個掃描線組S2、第3個掃描線組S3,依上述方法接續驅動後續的掃描線組S4、S5、S6...,並充入相應的資料信號。然其中每個奇數掃描線組S1、S3、S5...開啟的第一時間段T1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一極性,圖中為正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與該第一極性相反,圖中為負極性。再其中每個偶數掃描線組S2、S4、S6...開啟的第二時間段T2內所有的奇數條資料線D1、D3、D5、...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二極性,而所有的偶數條資料線D2、D4、D6、...輸出的資料信號為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是兩種正負相反的極性。另外,每一第一時間段T1與每一第二時間段T2的長度相等,均為半個反轉週期T/2。
綜上所述,相對前案第2圖的初始第一時間段t1’與後續的時間段[t2-t1-t2...]不對稱而引起顯示視覺效果不均的問題,本案的驅動方法保證了資料線D在所有時間段[T1-T2-T1-T2...]上都是對稱的,由此改善了液晶面板的顯示視覺效果不均問題。並且搭配將掃描線單元Gn進行分組後再依序開啟掃描線組S1、S2、S3、...,使得資料線D輸出信號的反轉頻率1/T降低,即三個掃描線單元分為一組,使得資料線D輸出信號的反轉頻率1/T降低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即在資料線D上的耗電量節省了三分之二。
此驅動結構搭配此單點加雙點反轉方式改進了中間資料線D左右兩側連接的畫素Px所儲存的電壓極性不同的問題,同時每一第一時間段T1與每一第二時間段T2相等改善了資料線的輸出信號在初始第一時間段t1’與其後續時間段[t2-t1-t2...]不對稱的問題,因此改進了顯示品質。同時搭配將掃描線單元G中奇數個掃描線單元G1、G3、G5、...與偶數個掃描線單元G2、G4、G6、...分組後作為多個掃描線組S1、S2、S3、...,再依該些掃描線組S1、S2、S3、...的順序依次進行掃描,可降低資料線D的反轉頻率1/T,達到更加省電的目的。
雖然本案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權利要求書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200...源極驅動電路
210...時序控制器
220...閘極驅動電路
100、300...液晶顯示面板
512...薄膜電晶體
G、G1~Gn...掃描線單元
Go1~Gon...第一掃描線
Gs1~Gsn...第二掃描線
S1、S2、S3......掃描線組
D’、D、D’1~D’m、D1~Dm+1...資料線
P...畫素陣列
Px...畫素
110...第一畫素單元
120...第二畫素單元
121...第二畫素單元120中的奇數行畫素
122...第二畫素單元120中的偶數行畫素
130...第三畫素單元
第1圖是先前技術中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第1圖中掃描線之開啟順序及資料線輸出信號的波形圖。
第3圖是本案中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結構示意圖。
第4圖是第3圖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是本案中掃描線開啟順序及資料線輸出信號的波形圖。
第6圖是本案中另一種掃描線開啟順序及資料線輸出信號的波形圖。
D1~Dm+1...資料線
G1~Gn...掃描線單元
110...第一畫素單元
120...第二畫素單元
130...第三畫素單元
Claims (15)
- 一種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掃描線單元,每一個掃描線單元包含有一第一掃描線及一第二掃描線;多條平行資料線,其與該些掃描線單元互相垂直;一畫素陣列,其包含三個畫素單元,為第一畫素單元、第二畫素單元與第三畫素單元,其中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各包含一行畫素,第二畫素單元包含多行畫素;其中,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分別電性連接一條資料線,且第二畫素單元中的畫素兩列為一組電性連接同一條資料線。
-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畫素單元為第一行畫素,該第二畫素單元為第二行至倒數第二行畫素,該第三畫素單元為倒數第一行畫素。
-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一行該第一畫素單元,該倒數第一條資料線電性連接一行該第三畫素單元,且於該第二條資料線至該倒數第二條資料線中的每一條資料線的左右兩側各電性連接一行該第二畫素單元。
-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行與第二行畫素之極性相反,倒數第一行與倒數第二行畫素之極性相反,以達到第一畫素單元及第三畫素單元單點反轉的效果。
-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位於該第二條資料線至該倒數第二條數據線中,設置於每一資料線兩側的左右畫素之極性相同,以達到第二畫素單元雙點反轉的效果。
- 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首先依序開啟奇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該資料線充入資料信號至該畫素,其中奇數條資料線輸入信號為正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入信號為負極性;再接續開啟偶數條掃描線單元,並同時透過該資料線充入資料信號至該畫素,其中奇數條資料線輸入信號為負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入信號為正極性;以使該第一畫素單元及該第三畫素單元是為單點反轉,該第二畫素單元是為雙點反轉。
-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多個掃描線組所構成。
-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掃描線組為每兩條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
-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掃描線組為每三條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一組。
-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偶數條的掃描線單元為多個掃描線組所構成。
-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掃描線組為每兩條偶數條掃描線單元為一組。
-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掃描線組為每三條偶數條掃描線單元為一組。
- 如權利要求7或10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奇數條的掃描線單元之多個掃描線組與偶數條的掃描線單元之多個掃描線組迴圈開啟。
-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些資料線每輸入一次正信號及一次負信號的時間和為一反轉週期,且反轉週期包含一第一時間段和一第二時間段。
-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在該反轉週期的第一時間段內,奇數條資料線輸出正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負極性;同時在該反轉週期的第二時間段內,奇數條資料線輸出負極性,偶數條資料線輸出正極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736675A CN102338958A (zh) | 2011-09-15 | 2011-09-15 | 双闸极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结构及驱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2535A true TW201312535A (zh) | 2013-03-16 |
TWI450261B TWI450261B (zh) | 2014-08-21 |
Family
ID=4551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37789A TWI450261B (zh) | 2011-09-15 | 2011-10-18 | 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38958A (zh) |
TW (1) | TWI45026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921B (zh) * | 2014-10-29 | 2016-09-01 |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US12027096B2 (en) | 2022-01-07 | 2024-07-02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4460B (zh) * | 2012-05-22 | 2016-08-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TWI483238B (zh) * | 2012-12-07 | 2015-05-01 | Au Optronics Corp | 畫素驅動電路與畫素矩陣 |
CN104599657B (zh) * | 2015-03-04 | 2018-03-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栅像素结构的驱动电路、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6292096B (zh) * | 2016-10-13 | 2019-08-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e-mux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CN110444142B (zh) * | 2019-07-26 | 2024-04-12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一种画素排列结构和面板 |
CN110992878A (zh) | 2019-11-28 | 2020-04-10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55632B (en) * | 2006-09-26 | 2012-01-01 | Au Optronics Corp | The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rgbw co |
US8330700B2 (en) * | 2007-03-29 | 2012-12-11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of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
CN101221337A (zh) * | 2008-01-28 | 2008-07-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
TWI390314B (zh) * | 2008-12-11 | 2013-03-21 | Au Optronics Corp | 畫素陣列及其驅動方法 |
CN101866086B (zh) * | 2010-06-08 | 2011-11-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
-
2011
- 2011-09-15 CN CN2011102736675A patent/CN10233895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10-18 TW TW100137789A patent/TWI450261B/zh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921B (zh) * | 2014-10-29 | 2016-09-01 |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US9818326B2 (en) | 2014-10-29 | 2017-11-14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Display dr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
US12027096B2 (en) | 2022-01-07 | 2024-07-02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50261B (zh) | 2014-08-21 |
CN102338958A (zh) | 201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1184B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TWI414865B (zh) | 具多點反轉之液晶顯示器 | |
TWI450261B (zh) | 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結構及驅動方法 | |
US20180053478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7065366B (zh) |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 |
US2011012205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double data lines | |
TWI406258B (zh) | 雙閘極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
WO2015010382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和方法、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14035545A (ja) | 画素ユニット、画素構造、表示装置及び画素駆動方法 | |
TWI469117B (zh) | 雙閘極液晶顯示面板驅動方法 | |
US1019900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4123923A (zh) | 液晶显示器显示驱动电路及其显示驱动方法 | |
US10942405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775088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CN10733136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JP5805795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
CN105093599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1620831A (zh) | 多栅极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机制 | |
CN101110203A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相关的驱动方法 | |
CN106652952A (zh) | 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对其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方法 | |
CN102176094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阵列基板 | |
US2016017897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4730793B (zh) |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1763834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137689A (zh) | 用于改善水平亮暗线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