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3823A -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 Google Patents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203823A TW201203823A TW99122687A TW99122687A TW201203823A TW 201203823 A TW201203823 A TW 201203823A TW 99122687 A TW99122687 A TW 99122687A TW 99122687 A TW99122687 A TW 99122687A TW 201203823 A TW201203823 A TW 20120382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auxiliary
- power
- circuit
- sour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82320 Panthera le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508 polar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20120382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源轉換器,特別是指具有雙輸入 電源之直流/直流電源轉換器。 【先前技術】 為了改善非再生能源容量的逐漸減少及溫室效應所反 映出來的問題,潔淨能源的利用成為重要的議題。潔淨能 源如燃料電池、太陽光電池、風力發電機等低污染性能源 ,配合電力電子及自動控制等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在分 散式發電裝置,如新世代電力化交通工具、不斷電系統、 獨立發電系統等。然而此些蓬勃發展之燃料電池、太陽能 光電以及小型風力發電機等新興能源,均具直流低電壓之 發電特性,並且由於潔淨能源發電特性導致輸出電壓並非 固定,易隨負載變化而浮動,或是其發電量易受自然環境 變化而有所限制。一般而言,潔淨能源皆無法直接應用於 一般電器產品,因此由電力電子領域所發展之直流/直流電 源轉換器為應用潔淨能源不可或缺之電力裝置。 傳統之一組潔淨能源發電裝置均配置一組電源轉換器 ,用以轉換不同發電特性之各式潔淨能源。習用系統架構 採用多組轉換器並聯於直流高壓匯流排,作為變流器前端 電源或直接應用電路裝置,而此系統結構具有體積大、電 路複雜及昂貴成本之缺失;而直流/直流電源轉換器之應用 以傳統昇壓式直流/直流電源轉換器最為廣泛,可藉由調整 開關之責任週期,控制輸出電壓昇壓比例,但其最為詬病 之缺點為開關切換為傳統硬性切換方式,以及輸出二極體 4/37 201203823 存在反向恢復電流問題’當功率半導體開關導通之暫雜期 間,二極體必須流過瞬間大電流以建立逆偏電壓,此電流 流經功率半導體開關,引起嚴重之切換損失與低轉換效率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係為了提供一種具有雙輸入電源同時轉 換、柔性切換以及低導通損失之電源轉換器,應用於潔淨
能源混合式電源供應系統,可有效提升整體轉換效率,並 可減小系統架設成本。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f共一種雙輸人電源轉換ϋ,此雙輸人電源轉換器包括一 弟-電源電路、—第二電源電路、—輔助電路、—輪 路,閉迴路控制器,其中,第一電源電路與第二電源 ^輔助電路分別與第—電源電路及第二電源電路泰 ㊉出電路與細電路麵接;閉迴路控制n分別與第一 電源電路、第二電源電路、輔助電路及輸出電_接。 mm所述的第一電源電路包括一第一電源開關及—第一 :雷、!:電源開關與-第-電源連接,且第-開關襄 將笛—I'”1關轉接’第—電源電路透過第—開關之切# 第-雷:源轉換為一第一電流源電能;第二電源電路座 :一::電路串接,第二電源電路包括-第二電源開, 二開關與』關:、第—電源開關與-第二電源連接’且* 關之切換將:電源開關耦接,第二電源電路透過第二ν 所过弟一電源轉換為一第二電流源電能; a的辅助電路包括—輔助開關、一第一輔助二相 5/37 201203823 ^ 第-辅助二極體、—輔助電容及—輔助電感,上 二1之間的連接關係為:辅助開關與第—開關連接; 二J助二極體與輔助開關連接;第二輔助二極體分別 ㈣輔助一極體及輔助開關連接;輔助電容分別與輔 幵關及第二開關連接;輔助電感與第—辅助二極體連 接0 其巾’第二輔助二極體用以箝制第—輔助二極體的 ^壓;輔助電容用以儲存第—電感電流及第二電感電流
電旎,輔助電感用以釋放輔助電容儲存的電能。 所逑的輸出f路用以接收伽錢縣的電能,以 輸出一輸出電壓。 所述的閉迴路控制器包括一控制電路及一驅動電 路’其中’控制電路與驅動電路麵接,控制電路用以將 雙輸入電轉換.H的—迴授訊號與—命令訊號作比較 ’並根據比較結果計算後,輸出_控制减;驅動電路 根據控制訊號輸出複數,_訊號,並輸出複數切換訊號 〇 所述的驅動電路將多個驅動訊號輸出至第一開關· 、第二開關及辅助開關,以調整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及 輔助開關之責任週期,以調整輸出電麗的昇壓比例,·且 驅動電路將多個切換訊號輸出至第―電源關及第二 電源開關’以控制第—電源開關及第二電源開關之切換 ’使雙輸人電源轉換n操作在單輸人電源單獨供電狀態 或雙輸入電源聯合供電狀態。 〜 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於: 第點.具雙輸入電源轉換機制,可允許不同電氣 6/37 201203823 特性之電源作為電源, 位,以提供負載所^纟可同時提升兩電源的電麗準 壓再並聯之架構,】j電力。簡化了傳統多組轉換器昇 輸入單獨供電以及^電源供應情況分為兩種狀態:單 同輸出負載及節省;^人電源同時供電狀態,可因應不 運用具有彈性。之目的作调整,使得潔淨能源的 第·一點·糟由塗—^ 方式連接,當雙輪入;路與第二電源電路以串聯 #電&能睥,電源轉換盗操作在雙輸入電源聯合 3狀‘,’導通損失可大幅 為低電壓高電流之潔、κ、β D± 对於便用狗入電源 ,並大幅提升轉換糾’可有效地減少導通損失 流界ΐ二ί:電源電路及第二電源電路之電流以直 j流’當應用於潔淨能源作為輸人電: 裝置的使用壽命。原裳置,延長潔淨能源 :藉由辅助電路在電能的儲存與釋放的過程 及第切換達成柔性切換,以及第-開關 及第一開關均具有導通零電㈣換的特性 開關切換損失並提升轉換效率。 田氐 關於本發明之技術手段的詳細說明,請相以下的實 也方式,並配合所附圖式一併參照。 、 f貧施方式】 種雙輸入電源轉 ’雙輸入電源轉 請參考第一圖,為本發明所提供的— 換器之一實施例之電路圖。如第一圖所示 7/37 201203823 換器1包括一第一電源電路10][、一第二電源電路1〇3、一 輔助電路105、一輸出電路〗07及一閉迴路控制器1〇9。其 連接關係為:第一電源電路1〇1與第二電源電路1〇3串接 ;輔助電路105分別與第一電源電路1〇1及第二電源電路 連接;輸出電路107與輔助電路1〇5連接;閉迴路控制 器109分別與第一電源電路1(H、第二電源電路1〇3、辅助 電路105及輸出電路1〇7耦接。 在本實施例令,第一電源電路101包括-第-電源開 ,spl、一第一電容Ci、一第一電感及一第一開關s】, '中’第一電源開M SpI的正端點與一第一電源%的正端 電容Ci的正端點與第一電源開關〜的負端 ..=,苐:電容Cl的負端點與第一電源V】的負端點連接 成魏V,、第—電源_^及第-電容C,形 =外’第-電感L]的正端點與第—電 接;第一開關S,的沒極與第一電感Li 2 =連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源電路1〇3包括^圈。 關Sp2、-第二電容c2、一第二電感 —電源開 負點連接,第二電容c 端點,接。上述之第二電源v2、第 一電容C2形成一電路迴圈 其中,第二電源開關Sp2的正端點盘_:一一第二開關k 端點連接;第二電容正端點與第:電源v2的正 負端點連接,第二雷宏Γ、沾4二/、 一電源開關sp2的 點與第二電源v2的負 電源開關sp2及第 此外,第二電感L2的正端點與第二電容C2的正端 8/37 201203823 點連接;第二開關的&源極與第二電容a的負端點連 接,第二開關S2的汲極連接第二電感L2的負端點及第一 開關s1的源極,也就是說,第二電源電路1〇3透過第二 開關S2連接第一開關s〗來與第一電源電路1〇1彼此串接 。上述之第二電感L2、第二電容Q及第二開關心形成 另一個電路迴圈。
、其中,第一開關S及第二開關S2可分別為功率半 導體開關。第-電源V]及第二電源v2可為二次電池、超 電容、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直流風力發電或交流風 力發電機經整流之直流電源其中一種,且第一電源兄 與第二電源V2可為相同或相異的直流電源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丨的特 點在於,具有兩個電源電路分職用於不同的潔淨能源 ,並分別將兩種潔淨能源轉換為穩定的一第一電流電能 及第一電/;IL源電能,且可彈性地切離第一電源或第二 電源。然而,本發明之第一電源電路101及第二電源電 路103所包含的元件及其連接_不限於上述所描述, 本領域的相關技術人員應可以根據本實施例作修飾而 得到相同的功效。 外在本貫施例中,輔助電路1()5包括—輔助開關&、 1-輔助二極體Dal、—第二輔助二極體%、一輔助 電容Ca及-輔助電感La,其中,輔助開關^的源極與 第-開關SM没極連接;第—輔助二極體%的陽極與 輔助開關&的源極連接;第二輔助二極體Da2的陽極與 第-輔助—極體Dal的陰極連接,第二輔助二極體^ 的陰極與輔助開關Sa⑽極連接;輔助電ICJ正端點 9/37 201203823 與輔助開關sa的汲極連接,輔助電容ca的負端點與第二 開關s2的源極連接;輔助電感La的正端點與第一輔助二 極體Dal的陰極連接。 上述之輔助電路105主要的特點在於,分別與第一 電源電路101及第二電源電路103連接,藉由輔助開關 S a的切換來儲存或釋放第一電流源電能及第二電流源電 能,以保護第一開關S】及第二開關S2。因此,本發明之 輔助電路105所包含的元件及其連接關係僅為一舉例而 已,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作修飾而 得到相同的功效。 在本實施例中,輸出電路107包括一輸出電容CD 其中,輸出電容C。的正端點與辅助電感La的負端點連 接,輸出電容C。的負端點與輔助電容Ca的負端點連接 ;輸出電路107用以將一輸出電壓輸出至一輸出負載R〇 ,其中,輸出負載R〇與輸出電容C。並聯。 在本實施例中,閉迴路控制器109包括一控制電路 1091及一驅動電路1093,其中,控制電路1091與驅動 電路1093耦接。控制電路1091接收來自第一電源電路 101、第二電源電路103或輔助電路105的一迴授訊號 Sf,並且,控制電路1091還接收與迴授訊號Sf相對應的 一命令訊號Se,命令訊號Se為迴授訊號Sf的額定訊號。 由驅動電路1093輸出可調整第一開關S!、第二開關S2 及輔助開關Sa之責任週期的第一開關驅動訊號T!、第二 開關驅動訊號T2及輔助開關驅動訊號Ta,並且,驅動電 路1093還輸出可觸發第一電源開關Spl&第二電源開關 SP2之第一電源開關切換訊號Tpl及第二電源開關切換訊 10/37 201203823 藉此,閉迴路控制器109與第一電源電路101、 電源電路103、輔助電路105及輸出電路1()7形成 一閉迴路控制機制。 為了清楚地說明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的操作 原理及相對應的功能,請參考第二圖,並配合料第一圖 ’第二圖為第-_雙輸人電源轉換器i之等效電路圖, 第二圖上並標示了第一圖中各元件定義之電壓及電流方向 ’並省略了閉迴路控制器1〇9。 如,二圖所示’雙輸人電源轉換器r之假設條件為:⑴ -電容Q、第二電容c2、_電容Q及輸出電容c。夠 〇,可等效為固定電壓源。其中,輔助電容Ca上的跨壓為 (:=SVa,:輸出電容C。上的跨壓為輸罐V。 ,⑺第-開關S】、第二開關、、獅開關Sa、 極體Da丨及第二獅二極體Da2均為理想元件,可 元件導通時的_ ; (3)第一電源開關^及第二;源: SP2於導通模式下可被忽略。 ’、《關 以下將說明雙輸入電源轉換器i,所包含的各 作原理。第-電源電路101透過第一電源開關S ^之操 ,將第-電源V】轉換為-第-電感電流iL1,換 電能形式呈現;第二電源電路103透過第二鬥/心源 的切換,將第二電源、V2轉換為一第二電感電=關、 電流源電能形式呈現。辅助電路105藉由輔助1^以 儲存第-電感電流iu之電能及第二電感電流i 4, ,辅助電感La用以釋放輔助電容Ca儲存的=電能 $電路H)7,在電能儲存與釋放的過程中,透過二^出 a之切換達成柔性切換及高效率電能轉換之 1 J,而第 11/37 201203823
|7机跳\馮預設的一額定第一電感 一額定第二電感電流i’L2(未標示)或一 電流(未標示)、一 額定輸出電壓V’0(未標示)。 由驅動電路1093根據控制訊號&的大小輸出第一 開關驅動訊號η至第—開關Si,輸出第二開_動訊號 T2至第二開關S2’以及輸出輔助開關驅動訊號^至辅助 開關S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關驅動訊號τ】、第二開 關驅動訊號丁2及輔助開關驅動訊號Ta之責任週期的大 小大致跟隨著控制訊號Sd的大小而改變,且輔助開關驅 動訊號Ta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τ】之互補訊號及第二開關 驅動訊號T2之互補訊號兩者之加總,也就是說,若控制訊 號sd越大’第一開關驅動訊號Τι及第二開關驅動訊號 丁2的責任週期越大’而輔助開關驅動訊號Ta的責任週期 則越小;反之’若控制訊號Sd越小,第一開關驅動訊號 T1及第二開關驅動訊號τ2的責任週期越小,而輔助開關 驅動訊號Ta的責任週期則越大。藉此,來調整雙輸入電 源轉換器Γ的昇壓比例大小,即可以控制第一電感電流 12/37 201203823 iu、第二電感電流及輸出 電路亦可間接控制第一電源輸出功°率、’驅動 功率,達成閉迴路控制機制。 一電源輪出 此外,驅動電路1093還輸出第 號TP1至第一電源開關s 電源開關切換訊 訊號V至第二電源開關\2,===關切換
Spl及第二電源開關&之切換,使 電源開關 操作在單輸入電源單獨供電轉換器Γ 電狀態。 电狀心次又輪入電源聯合供 下:s雙換器Γ的操作原理大致如 I丰斟姑 1截且苐一開關S2導通時,第一带甙 、窃·助電容Ca、辅助電感“及輸出電容C 二!曰 共月匕里給輪出負載R。,在此期間將輔助開關s 4、甬^提 導通特性,之後第1感’電=通連= ,谷電壓Va_併對輸 輔 負載R。。 上扠仏月匕里給輪出 雷咸Π當第—開關Sl導通且第二開關S2截止時,第-並容Ca'輔助電仏及輸_ μ π π 輪出負載R。,在此期間將輔助開關&導$, 給輪出併對輸出電容C。充電,並提供能量 時序方式電感電流^及第二電感電流“分 巧對輪出電路107供電。 源vH’當第—開關S1及第二難1 S2轉通時’第一電 ,而辅助分別對第一電感^第充電 电从電流iLa以續流方式對輸出電路107之輪出電 13/37 201203823
容c0充電,並提供能量給輸出負載R 漸減至零。 、載R。而輔助電感電流iLa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將可依 實際負載種類及能源提供狀態而操作在單輸入電源單獨供 電狀態或雙輸入電源聯合供電狀態。以下將 述兩個狀態下,不同的時序内的操作模式。 孑,,也描 請參考第三A圖,為本發明的雙輸入電源轉換器操作 在第-電源單獨供電狀態下之不同模式的電路示意圖:並 ^寺^考第三B圖,為對照第三A圖之電路電璧電流時序 波形圖。 如第三A圖所示,當第二電源%發生故 管理為了因應不同的輸出負駐。或節省能源之目的L周 節第二電源V2不輸出功率時,可將第二電 ,以完成第二電源v2切離之曰的,廿姑够 p2m 2刀雖之目的,並使第二開關82持續導 通。此時’雙輸人電轉鋪丨,可操作在第―電源單 供電狀態。 首先,定義開關切換週期Ts、第一開關責任週期山、輔 助開關責任週期da、非連續導诵媒六主 時間責任週期dd。導侃貝任週期^以及死區 一、 模式 1 [t〇 〜tl]: 當時間t=to ’輔助電感電流iLa回復至零,此時,第一 開關Si為導通狀態’輔助開關Sa域止 V】對第一電感L]充電。 乐€ ^' 二、 模式〜t2]: 當時間t=tl ’將第—開關s】截止第一開關電壓 升至輔助電容電壓Va,此昧M c 此時,輔助開關sa仍為截止狀態。 14/37 201203823 第一電感電流iL1續流並流經輔助開關Sa的寄生二極體,並 對輔助電容Ca充電。此時,輔助開關電流isa為負,而輔助 電感跨壓vLa為Va-V。,輔助電感電流iu由零開始線性上升 ,第一辅助二極體Dal並隨之導通。 三、模式3[t2〜t3]: 當時間t = t2,輔助開關電流iSa仍為負。此時,將輔助 開關Sa零電壓導通,輔助開關Sa導通後可提供輔助開關電 流iSa正方向路徑。當辅助電感電流iLa線性上升至大於第一
電感電流iu後,輔助開關電流iLa為正’此時,辅助電容電 墨Va的能量釋放至輔助電感La及輸出電壓v。。模式2至模 式3期間(t=tpt3)之時間可表示為(dd+da)Ts,在此期間内, 輔助電感跨壓vLa為Va-V。,而第一電感跨壓vugv,-V。 因此’輔助電感電流iLa及第一電感電流iu可分別表示為式 ⑴及(2)。 lLa(t) = (V a-V〇)(t-t ] )/La ⑴ iL](t) = (Iu(2) 其中,Ili代表第一電感電流iL1的平均值,代表第 電感電流1L1的漣波。當時間t=t3時,辅助電感電流k 在此區間内的區域最大值可表示為式P)。 3 iLafe) = (V a-V 〇)(dd+da)Ts/La (3) 根據第一電感跨壓VL1,AiL1可改寫成式(4)。 Δίίΐ = (Va-V])(dd+da)Ts/Li (4) 四、模式4[t3〜t4]: 當時間t==t3時,將輔助開關sa截止,而第一開關Si 仍為截止狀態。由於輔助電感電流iLa需要續流,且輔助電 感電流iu大於第一電感電流iL1,因此,第一開關電壓v 15/37 201203823 先降至零,之後,第一開關Si的寄生二極體導通,以承受 輔助電感電流iLa減去第一電感電流iL1之差,而第一輔助二 極體電流iDal則等於輔助電感電流iu。輔助電感匕開始對 輸出電壓V。供電,此時,輔助電感跨壓vLa為-V。,辅助電 感電流iu由區域最大值開始線性下降。 五、模式5[t4〜y : 虽時間t=tt時,在第一開關s〗的寄生二極體導通情況 下將第一開關零電墨導通。此時,第一電源V】對第一 電=Ll充電’第一開關電流iS1由負漸增為正,而輔助電感 電流1La由繼續對輸出電壓V。供電。模式4至模式5期間(t b L)之時間可表示為(dd+ddcm)Ts,此期間内辅助電感跨壓
La^_。第電感跨壓vli為’因此,輔助電感電流iLa 玎表示為式(5)。 lLa(t) - t(Va-V〇)(dd+da)Ts.V〇(t.t3)]/La 六、換式6[t5〜t6]: 二〇帶t"t5時’輔助電感電流iu降至零,將條件iLa(t5) 如式L。式(5)可得到辅助電容電壓Va與輸出電壓V。的關係 由於V°)(dd+da)==V〇Wd+ddcm) (6) 減小至二電感La對輪*電壓V。供電之辅助電感電〉' 電壓^_^〜伽二極體Dal存在逆向回復電流,由1 未標示助電感^第一輔助二極體Da】的寄生1 七、模式7[t6〜t7]: 當日夺門 ,之後,二:6時’第—輔助二極體Dal建立起逆偏, 電感電流iLa需要續流’透過第二輔助二; 16/37 201203823
Da2釋放至輔助電容匕,完成一個第— 態的週期。 电原%早獨供電狀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輔助二極體%提供—較 失的路徑,減少流經輔助開關心的寄生二極體的雷、、☆通損 保護輔助開關\。避免非理想之功率半導體 以 容與線路㈣電⑽振造成高電壓突波 哥生電 半導體元件之功效。 适枚保遭功率 依據伏秒平衡(Volt-Second Balance)理論,在第〜“ %單獨供電狀態的週_,第—電感跨壓%之平二電源、 其關係式可表示為式(7a)及(7b)。 :、令’ [V, (d!+dd) +(V, -Va)(da+dd)] Ts = 〇 (7a)
Va= V]/ (da+dd) (7b) 根據式(6)及式(7b),並假設死區時間責任週期廿/ ,第一開關責任週期d,與輔助開關責任週期屯之和小 1,則式(6)及式(7b)可分別表示為式(8a)及(8b)。、以為 V〇=Va (1-dO /(1+ ddcm-d!) (8a)
VfWd, (8b) 考慮輸出電容c。於所有開關切換週期内的平均電流為 零,以維持輸出電壓V。的穩定,且輸出電容c〇之平均電流 等於輔助電感La上之平均電流,並假設模式7區間内由第 一輔助二極體Da〗所造成之逆向回復電流很小並可忽略,則 此電流平衡之關係式可表示為式(9)。 (l-di)(l-di+ddcm)(Va-V0)Ts/2La=V0/R0 ⑼ 由式(8)及(9)可得到非連續電流模式責任週期及輸 出電壓V。分別為式(l〇a)及(l〇b)。 17/37 201203823 d.‘ 〇‘5(l-
(10a) K=2VJ-
(10b) 同理,當第一電源V發生 同輸出負載K與節能之目的,欲^時,或電源管理因應不 率時,可將第-電關_s 電源V1不輸出功 離之目的,並使第—開^ ’I完成第—電源%切 轉換器Γ可操作在第二電V:、::通,此時’雙輸入電源 電源V2早獨供電狀態。 第一電源v2單獨供電的操 供電狀態的操作模式相同m㈣ 係式+ 由上賴論可推得電塵關 ^dcm ~ ^·5(ΐ -^2) ΛΤΙΙΙΖΖΖΓ j Krs(i-dJ η=2Κ2Α (1-^2; ι+ /ΰΓ~~~ L V κτχι-α2γ -1) (Π a) (Hb) 其中’d2表示第二開關責任週期,由以上 „H_2以及輔助開 ^目之的貝剛dl、⑷a,她__式之能源 接著,請參考第四A圖,為本發明的雙輸入電源轉換 f操作在雙輸人電源聯合供電狀態下之不關式的電路示 意圖,並同時參考第四關’為對照第四A圖之電路電堡 電流時序波形圖。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A圖及第四B圖是建構在第一電 感電流iL1大於第二電感電流條件下。首先,定義第一 18/37 201203823 段輔助開關責任週期dal、第二段辅助開關責任週期屯,第 二非=續電流模式責任週期^及第二段非連續電流模 :貝壬週,ddcm2,以及開關切換週期I、第—開關責任週期 ^第一開關責任週期d2、辅助開關責任週期“及死區時 間貝任週期dd。 &此外’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在雙輸入電源聯合供電狀 悲下穩定操作之條件為第1 任職φ與第二開關責 任週期由之和需大於1,即_必,此作法是為了避免當 第-開關s,及第二開關s2皆截止時,第—電感電流l及第二 電感電流iL2串聯之路徑產生。 一、 模式1 [t〇〜: 當時間t=t〇時,輔助電感電流iLa回復至零,此時,第 -開關S1及第二開關s2皆為導通狀態,而輔助開關^為 截止狀態。第一電源v]及第二電源%分別對第—電 及苐二電感L2充電。 芯 二、 模式 : 當時間t = t】時’將第二開關S2截止,第二開關電壓 士升至輔助電容電壓Va,此時獅關Sa仍械止狀態。 第二電感電流iu續流並流經第一電源電路1〇1及輔助開關 Sa的寄生二極體’腳助電容Q充電。此時,輔助開二電 流iSa為負,而輔助電感跨壓VLa為Va_V。,輔助電感 由零開始線性上升,第—輔助二極體%並隨之導通。 三、 模式3[t2〜t3]: 當時間t=t2時,輔助開關電流isa仍為負,此時 助開關Sa零電壓導通,輔助開關Sa導通後可提供輔助 電流isa正方向路#。當輔助電感電流、線性上升至大於第 19/37 201203823 電感電流iL2B寺,輔助開關電流isa為正,此時,將輔 容電壓va能量釋放至輔助電感La及輪出電壓v。。模式2 至模式3期間㈣⑷之時間可表示為(da+da2)Ts,在^ 間内,輔助電感跨壓vLa為Va-V。,第二電感跨壓為V2_v ,因此’輔助f感電流iLa及第二電感電流^可表示為a 及式(13)。 iu(t) = (Va-V0)(t-t】)/La (12) iL2(t) = (Ιί2+0·5Δ iL2)+(VrVa)(t_tl)/L2 (13) 其中,當Iu代表第二電感電流iu的平均值,Δίί2代表 第二電感電流iL2的漣波。料間t = t3時,輔助電感電流^ 在此區間内的區域最大值可表示為式(14)。 iLa(t3) = (Va-V0)(dd+da2)Ts/La (14) 根據第二電感跨壓Vu,AiL2可改寫成式(15)。
AiL2 = (Va-V2)(dd+da2)Ts/L2 (15) 此外’模式2至模式3期間(t=ti〜t3),第一開關電流、 可表示為iu-iu,由於第一電感電流iu大於第二電感電流 k,第一開關電流isi為正;由於開關導通損失正比於流經 其電流的平方,本發明將第一開關Si與第二開關心串聯此 特性有助於大幅降低導通損失。 四、模式4[t3〜t4]: 冨時間t—t;3時,將輔助開關心截止,由於輔助電感電 流iLa需要續流,且輔助電感電流iu大於第二電感電流iL2 ,因此,第二開關電壓vs2先降至零,之後,第二開關S2 的寄生二極體導通,輔助電感電流iu由區域最大值開始線 性下降。 五、模式5[t4〜t5]: 20/37 201203823 當時間叫時,在第 下,將第二開關&零電壓導通/ 2日:广生〜極體導通情况 負漸增為正。模式4至模式5 # ^第〜開關電流匕2由 (dd+d“)Ts,此期間内‘電^ 時間可表示為 電感電流iLa可表示為式(16)。 。為-乂。,因此,輔助 -06) 〆、、換式 6[t5 〜t6] : (16) 當時間t=t5時,輔助電
二〇帶入式(16)可得到輔助電電壓' 將條件iu⑹ 係如式(17)。 電£ Va與輪出電壓V。的關 (va-v0)(dd+da2)=v0(dd+ddcm2) 由於輔助電感W輸出電龄。供電 ^ 减小至零,第-輔助二極體%存在逆向回復電 J壓、經輔樣La對第—辅助二極體%的‘生電= 七、 模式7[t6〜t7]:
Dal建立起逆偏電壓 透過第二輔助二極體 當時間t=t6時,第一輔助二極體 ,之後,輔助電感電流iLa需要續流, Da2釋放至輔助電容Ca。 八、 模式8 [t7〜t8]: $時間t=t7時,輔助電感電流iu回復至零,此時,雔 輸入電源轉換器1'的操作狀態與模式1相同。 又 九、模式9[t8〜t9]: 當時間叫時,將第-開關§1截止,此時,辅助開關 a仍為戴止狀態,第-電感電流iu讀流並流經第二電源電 路103及輔助開關Sa的寄生二極體,並對輔助電容G充電 201203823 。此時,輔助開關電流isa為負,而輔助電感跨壓vLa為Va-V。 ,輔助電感電流iLa由零開始線性上升,第一輔助二極體Dal 並隨之導通。 十、模式10[t9〜tl〇]: 當時間t=〖9時’輔助開關電流isa仍為負’此時’將辅 助開關83零電壓導通’辅助開關Sa導通後可提供輔助開關 電流iSa正方向路徑。當輔助電感電流iu線性上升至大於第 一電感電流iu時,輔助開關電流iSa為正,此時,將辅助電 容電壓Va能量釋放至輔助電感La及輸出電壓V。。模式9 至模式10期間(t = ts〜t! 〇 )之時間可表示為(da+da! )TS,在此期 間内,辅助電感跨壓▽〔,為Va_v。,第一電感跨壓為VrVa ,因此,輔助電感電流iLa及第一電感電流iL1可表示為式(18) 及式(19)。 iLa(t) = (Va-V〇)(t-t8)/La (18) iLi(t) = (IL1+0.5A iu)+(Vi_Va)(t_t8)/Ll (19) 當時間t=t1()時,輔助電感電流iu在此區間内的區域 最大值可表示為式(2〇)。 ^&(110) = (Va-V0)(dd+da])Ts/La (2〇) 根據第一電感跨壓Vu,可改寫成式(21)。 ^Li==(Va-V1)(dd+dal)Ts/L] (21) 十一、模式 ll[t1()〜tu]: .當時間t=t1()時,將辅助開關&截止,由於輔助電感電 流1U需要續流’且辅助電感電流iu大於第-電感電流iL1 ’因此’第一開關電壓vsl紐至零,之後,第-開關Sl 的寄生二極體導通’輔助電感電流iu由區域最大值開始線 性下降。 22/37 201203823 十二、模式12[tn〜tl2]: 當時間t=tn,在第一開關Si的寄生二極體導通情況下 ’將第一開關S1零電卿通,此時,第-開關電流is,由負 漸增為正。模式11至模式12期間之時間可表示 為(dd+ddcml)Ts ’此期間内輔助電感跨壓、為_v。,因此,輔 • 助電感電流iu可表示為式(22)。 lLa(t) — [(^a-V0)((Jd+^ai ^ g_ γ 〇(t-t] 〇)]/La ^2) 十二、核式 13[ti2 〜t13]: # 當時間t=tl2時,輔助電感電流iu降至零,將條件iu(ti2) 〇 f入式(22)T传到辅助電容電壓va與輸出電壓γ的關 係如式(23)。 ° (Va-V〇)(dd+dal) = v〇(dd+ddcml) (23) .由於辅助電感La對輸出電壓V。供電之辅助電感電流匕 減小至零,第一輔助二極體Dai存在逆向回復電流,由輸出 電屢V。經輔助電感La對第一輔助二極體Dal的寄生電容充 電。 φ 十四、模式: 當時間t=tn時,第—輔助二極體Dai建立起逆偏電壓 ,之後,輔助電感電流iLa需要續流,透過第二輔助二極體
Du釋放至辅助電容Ca’完成一個雙輸入電源聯合供電狀態 的週期。 依據伏秒平衡(Volt-Second Balance)理論,第一開關St 與第二開關S2的切換週期内,第一電感跨壓Vli及第二電感 跨壓vu之平均為零’其關係式可表示為式(24a)、(24b)、(24c) 及(24d)。 (24a) [Vi (d】+dd) +0Λ -Va)(dal+dd)] Ts=0 23/37 201203823
Va=V1/(dal+dd) (24b) [V2 (d2+dd)+(V2 .va)(da2+dd)] Ts=〇 (24c)
Va=V1/(da2+dd) (24d) 主根據式(I7)、式⑺)、式⑽)及式(施),並假設死區時 門二任週期4很小’第—開關責任週期&與第—段輔助開 關貝任週期daI之和近似為丨,^第二開關責任週期山與第 二段輔助開關責任週期心之和近似為1,則式(23)、式(17) 、式(24b)及(24d)可分财示為式(25&)、式⑽)、式(25c) 及式(25d)。 (25a) (25b) (25c)
Vo^V^l-dO/O+dde^-d,) V〇 =Va(l-d2)/(H-ddcm2-d2)
V a (25d) 切換週期内的平均電流為 =V2/(l-d2) 關 考慮輸出電容C。於所有l __ n 零,以維持輸出電壓V。的穩定,且輸出電容c〇之平均電分 ^於輔助電感La上之平均電流,並假設模式7及模式[ 區間内由第-輔助二極體Dal所造成之逆向回復電流很巧 並可忽略,則此電流平衡之關係式可表示為式(26)。 [(l-d2)(l-d2+dcm2)](Va.V〇)Ts/2La=V〇/R〇 (2 由式(25)及(26)可得到第一段非連續電流模式責任週其 ddcml、第二段非連續電流模式責任週期—及輪出電壓v 分別為式(27a)、式(27b)及(27c)。 土 hm\ ^dcml = 〇·5(1 — ί/2) 1 +
84 RJsdx ~84~KT.A (27a) (27b) 24/37 201203823 (27c) 其中簡化責任週期4可表示為(1_di)2 + (1_d2)2。此外, =-開關責㈣期dl與第二„責任· d2由式㈣可推 得為式(28)。 V,/(l-d1) = V2/(l-d2) (28)
I。由式(27a)至式(27e)可得知本發明之雙輸人電源轉換器 1’操作在雙輸人電源聯合供電狀騎,可藉由控制第一開關 Si、第二開關&以及輔助開關&之責任週期T]、A及Ta ’達成高效率昇壓形式之能源轉換目的。並JL,根據第一3 電源V,及第二電源v2之電壓比例,存在一組較佳的第一 開關貝任週期山與第二開關責任週期4之組合。 為進一步驗證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丨,的功效, 以下將呈現實際實施的結果。
Wx 請蒼考第五圖’為本發明之雙輸人電源轉換器之一實 靶例之數值模擬波形響應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源% 才木用uov 流電源’且第—電源Vi仿效太陽能電池的輸 出電壓,而第二電源V2則採用ι6〇ν直流電源,且第二電 源V2仿效風力發電經整流後的輸出電壓;輸出電壓V。則 為360V高壓直流匯流排電壓。 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丨’中所包含的元件規格則根據電路 推導而適當地選用,其規格如表丨所示。 25/37 201203823 之元件規格 ____號
參數 D D C L 1 800uH 2 800uH 1 IRFP460 2 IRFP460 a IRFP460 al MUR8100 a2 MUR8100 'a 47uF a 35uH 47uF 元件 第一電感 第二電感 第一開關 第二開關 輔助開關 第一輔助二極體 第二輔助二極體 辅助電容 輔助電感 輸出電容 又.鄉轉換益丨’在第一電源V丨單獨供 變=、下’輸出貞載R。的功㈣2卿時之數值模擬波形 警應圖。 —φΪ中’第五圖之⑻表示第—開關驅動訊號τ]、輔助1 谷電壓Va、輸出電壓φ ... 猫-货W 第一電感電流U五圖之(a ..,·不第-電感電流1Ll連續,㈣—電源 輸出電壓V。則控制並穩定於36GV。 1不k油。 第五圖之(b)顯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T1、輔助開關驅重 訊號V第-開關電壓Vsl及第—開關電流1由第五圖戈 (b)可觀制,第-開關軸喊7]及輔助開關驅動訊號]: 具互補特性並給予短暫之死區時間,以避免兩開關&、& 同時導通致使輔助電容Ca短路情形發生。由第五圖之(b)可 明顯觀察出第一開關Si導通時,第一開關電流isi為負,第 26/37 201203823 一開關Sl財魏切換之特性 高電源轉換效率。 ’可有效降低切換損失並提 五圖之(e)表示第—開_動訊號Tl、輔助開關驅動 、輔助開關電壓Vsa及輔助開關電流^。由第五圖之 二’輔助開關Sa導通時,輔助開關電流isa為負,輔 助開關sa亦具零電壓切換之特性。
:。第五圖之⑷表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I、輔助開關驅動 訊號V第-辅助二極體跨壓VDa]及第一辅助二極體電流 iDal由於第辅助二極體Du與輔助電感串聯,第五圖 之(d)中顯示㈣—獅二鋪糕&丨波形於上升及下降 均呈線性曲線,並有效解決傳統昇㈣路輸红極體反向 恢復電流突波狀況發生。 …第五圖之⑷表示第-開關驅動訊號[、輔助開關驅動 成號Ta、第二輔助二極體跨壓VDa2&第二辅助二極體電流 lDa2° $ 一輔助一極體Da2作為箝制第一輔助二極體跨壓π t 之用,將第一輔助二極體跨壓vDal箝制於輔助電容電壓
請參考第六圖,為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在第一 電源V!及第二電源V2聯合供電狀態下,輸出負载R的功 率為5kW時之數值模擬波形響應圖。 ° 其中,第六圖之(a)表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I、第一開 關驅動訊號A、輔助開關驅動訊號Ta以及輸出電壓γ。由 第六圖之⑻可知,第一開關驅動tfim,及第二開關驅動訊 號丁2與輔助開關驅動訊號Ta之間分別互補,並給予短暫之 死區時間,避免第一開關S!、第二開關S2及輔助開關s 同時導通,致使輔助電容匕短路情形發生;輪出電壓; 27/37 201203823 控制並穩定於360V。 第’、圖之(b)表不第-開關驅動訊號Τι、第__開關電壓 %、第-電感電流iu及第-開關電流‘。由第六圖之⑼ 可明顯觀察出,第-開關S丨導通時第―開關電流一為負, 第-開關S,具零電壓切換之特性,可有效降低切換損失並 提高效率;且於第二開關S2導通時,第一開關電流isi降為 iLi-k’可郷低導通損失’進_步提升電雜換效率。 第/、圖之(c)表示第二開關驅動訊號τ2、第二開關電壓 vs'、第一電感電流及第二開關電流^。由第六圖之⑷ 稍察出’第二開關^導通時及第二開關電流^為負,第 一開關S2亦具零電壓切換之特性;且於第-開關S,導通時 第一,關電、流ls2降為iL2_iu,此時,第二開關電流^為 、’但遠小於原第二電感電流L,可再降低導通損失。 第/、圖之(d)表示辅助開關驅動訊號Ta、輔助開關電壓 =、輔助電容電壓^及輔助開關電流iSa。由第六圖之⑷ 可知’辅助_ Sa導通賴關關電流iSa為貞,辅助開關 Sa亦具零電壓切換之特性。 =。第圖之(e)表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T]、第二開關驅動 ^號a第一辅助二極體跨壓^〇31及第一輔助二極體電流 lDal。由於第一輔助二極體Dal與輔助電感La串聯,第六圖 之⑷顯不出第—輔助二極體電流iDa!波形於上升及下降均 呈線性曲線。 ^。第六圖之(Q表示第一開關驅動訊號τ〗、第二開關驅動 .Ί第一輔助二極體跨壓VDa2及第二輔助二極體電流 lDa2。第二輔助二極體作為箝制第一輔助二極體跨壓 之用將第一輔助二極體電壓VDal箝制於輔助電容電壓、 28/37 201203823 最後,請參考第七圖,為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 之一實施例之電路模擬之電源轉換效率圖。如第七圖之(勾 所示,表示雙輸入電源轉換器1,在第一電源%單獨供電^ 態下之電源轉換效率,模擬條件為:第一電源%為'2〇v =及輸出電壓V。為36GV。由第七圖之⑻可知,此操作狀 態下最高轉換效率可高於95.6%。 如第七圖之(b)所示,表示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丨,在第一 電源V!及第二電源V2聯合供電狀態之電源轉換效率,模 _件為:第一電源Vl為120V以及第二電源%為ΐ6〇ν ’輪出電壓V。為360V,此操作狀態下最高轉換效率可古 96.2%。 问、 根據第七圖之模擬數據,可驗證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 轉換益具有南電源轉換效率之特性。 ,、
綜合上述,已揭露了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之技 術手段及相對應的功效。本發明利用兩個具有不同電壓的 電源互相串接,並轉換為穩定之直流電源後輸出,並可彈 性地選擇將雙輸入電源轉換器操作在單電源單獨供電狀態 或雙輪入電源聯合供電狀態。當雙輸入電源轉換器操作= ,輸入電源聯合供電狀態時,可有效地減少導通損失並大 幅提升轉換效率。並藉由輔助電路,將所有開關具有零電 壓導通的特性,以達成柔性切換之目的。此外,雙輸二電 源轉換H的電感f流連續,可有效濾除電流漣波, 害潔淨能源裝置。 、 处、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 月b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 29/37 201203823 範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單的等效變倾料,皆仍 【圖式簡單說明】 器之一實施例之電 第一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 路圖; ' 第二圖 效電路圖; :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 器之一實施例之等 第三A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操作 源早獨供電狀態下之-實_之操作模式電路示意圖; :壓電流時序 第二B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電 波形圖; ' ° 第四A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操作在雙輸入 電源聯合供電狀態下之—實施例之操作模式電路示意圖; 、第四B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電壓電流時序 波形圖; 第五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之一實施例之數 值模擬波形響應圖; 人第^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在雙輸入電源聯 合供電狀態下之一實施例之數值模擬波形響應圖;及 第七圖:本發明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之一實施例之電 路模擬之電源轉換效率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P:雙輸入電源轉換器 101 :第一電源電路 30/37 201203823 v,:第一電源 spl:第一電源開關 Q :第一電容 L!:第一電感 S,:第一開關
Tpl :第一電源開關切換訊號 T!:第一開關驅動訊號 103 :第二電源電路 V2 :第二電源 Sp2 :第二電源開關 C2 :第二電容 L2 ·第二電感 s2:第二開關 τρ2:第二電源開關切換訊號 τ2:第二開關驅動訊號 105 :輔助電路
Dal :第一輔助二極體 Da2 :第二輔助二極體 Sa :輔助開關 Ca :輔助電容 La :輔助電感 Ta :輔助開關驅動訊號 107 :輸出電路 C。:輸出電容 R〇 :輸出負載 109 :閉迴路控制器 31/37 201203823 1091 :控制電路 1093 :驅動電路 Sc :命令訊號 sf:迴授訊號 sd:控制訊號 va:輔助電容電壓 V。:輸出電壓 iu .第一電感電流 .第二電感電流 Vu :第一電感跨壓 Vu :第二電感跨壓 isl :第一開關電流 is2 ·第二開關電流 VS1 :第一開關電壓 VS2 ·第二開關電壓 VSa :輔助開關電壓 iSa :輔助開關電流 iDal :第一輔助二極體電流 vDa丨:第一輔助二極體跨壓 iDa2 :第二輔助二極體電流 VDa2 :第二輔助二極體跨壓 VU:輔助電感跨壓 32/37 201203823 iu :輔助電感電流
Ts :開關切換週期 山:第一開關責任週期 dd ·死區時間責任週期 da :輔助開關責任週期 ddcm :非連續導通模式責任週期 △iu :第一電感電流漣波 dal :第一段輔助開關責任週期 du :第二段輔助開關責任週期 ddcml :第一段非連續導通模式責任週期 ddcm2 :第二段非連續導通模式責任週期 △iu :第一電感電流漣波 △iu :第二電感電流漣波
33/37
Claims (1)
- 20120382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包括: -第-電源電路’包括-第一電源開關及 ,該第-電源開關與-第—電源連接,且:關 開關與該第一電源開關耦接,該第一 弟一 過該第-開關之切換將該第一電源轉換為::透 電流源電能; 、 第一 一第二電源電路,與該第-電源電路串接,該第二雷 源電路包括-第二電源開關及—第^ 二電源開關與一第二電源遠拔 B —^關,该第 該第二電源開_接,該第二電;=開關與 二開關之切換將該第二電、二透= 電能; 電流源 /輔助電路,包括: 〆輔助開關’該辅助開關的第 第一端耦接; Λ弟開關 /第一輔助二極體,該第一辅助 與該輔助開關的第二端連接·— 11的第一端 一第=助=極體,該第二輔助二極體的第 與該第-輔助二極體的第 極 助二極體的第-媳^第一輔 ,該第二輔開關的第-端連接 的跨壓極體用以籍制該第一輔助二 辅助電谷’該輔助電容的第 的第-端連接,該輔助電、::助開 開關的第二端連&, 、第一糕與該第 連接5亥輔助電容用以儲存該 34/37 201203823 :電流源電缺該第二電流源電能.及 二極體的第二端連第-輔助 輔助電容_的^以釋放該 流源電能; 免-源電此及該第二電 該^^路透1該輔助開關的切換將該第—電流 "、u ^第二電流源電能儲存 1出電路,與該輔助電路連接,該輸^接 源電能;及 “源電肊及該第二電流 -1 迴路控制器,與該第—電源電路、該第 路、該辅助電路及該輸出電路 :電, 制器用以根據L 〃閉迴路控 第-開關、兮笛 命令訊號來控制該 為零電愿切換,★亥閉迪^:· 辅助開關 源開關及該第二:門:制器並控制該第-電 电,原開關的切換,以控制該第一 %源及該第二電源供電或切離。 之雙輪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該第一電源及該第二電源可八 、燃料電池 '太陽能電池、、直二風:二:池、超電容 電機經整叙直流電源其巾之_:風料€歧流風力發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 ,該第-電源電路更包m入:源,器’其中 關舆該第-開關之間,且^_=介於該第_電源開 雷片人 °亥弟—電源電路更包括一第二. ^於該第二電源開關與該第二開關之間,該第一電 35/37 201203823 感及該第二電感分別濾除該第一電源及該第二電源之電 流漣波,並儲存該第一電源及該第二電源之能量。 4·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该第一電源電路更包括一第一電容並聯於該第一電源 且該第二電源電路更包括一第二電容並聯於該第二電源 ,該第一電容感及該第二電容分別濾除該第一電源及該 第二電源之電壓漣波,並儲存該第一電源及該第二電源 之能量。 5.如申睛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該閉迴路控制器包括: 一控制電路,將該迴授訊號與該命令訊號作準位比較 ,並根據比較結果輸出一控制訊號;及 一驅動電路,根據該控制訊號輸出複數驅動訊號至該 第一開關、該第二開關及該輔助開關,且該驅動 電路輸出複數切換訊號至該第一電源開關及該第 二電源開關。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邊迴授訊號取自該第一電源電路、該第二電源電路或 该輸出電路,該命令訊號為與該迴授訊號相對應的一額 定電流或一額定電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該些驅動訊號包括一第一開關驅動訊號、一第二開關 驅動訊號及一輔助開關驅動訊號,該輔助開關驅動訊號 為該第一開關驅動訊號之互補訊號與該第二開關驅動訊 號之互補訊號兩者之加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雙輸入電源轉換器,其中 36/37 201203823 ,當該控制訊號越大,該第一開關驅動訊號及該第二開 關驅動訊號之責任週㈣大,而該伽開關驅動訊號之 貝任週期則越小’當該控制訊號越小,該第一開關驅動 訊號及該帛二關,1_職之責任職越小,而該輔助 開關驅動訊號之責任週期則越大。 9.如申料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輸人電源轉換器,其中 ’該些切換訊號包括-第—電源開關切換訊號及一第二Ϊ源開_換訊號,分則以控制該第-電源開關及該 第一電源開關之切換。 !〇·如=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雙輸人電源轉換器,其中 肋::弟-輔助二極體建立起逆偏電壓時,於流 電流續流期間,該第二輔助二極體提 、車乂低¥通4貝失之路徑,读讲姑哲_ 該辅助電感電流至該輔助電容^ —極版釋放 的寄生二極體之電流 ^少流經關助開關37/37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2687A TW201203823A (en) | 2010-07-09 | 2010-07-09 |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
US12/968,165 US8836165B2 (en) | 2010-07-09 | 2010-12-14 | Dual-source converter with auxiliary circuit and controll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2687A TW201203823A (en) | 2010-07-09 | 2010-07-09 |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3823A true TW201203823A (en) | 2012-01-16 |
Family
ID=4543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22687A TW201203823A (en) | 2010-07-09 | 2010-07-09 |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36165B2 (zh) |
TW (1) | TW201203823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4103B (zh) * | 2013-03-11 | 2015-10-11 | Univ Yuan Ze | 混合式電力轉換系統 |
CN112242704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压维持电路 |
TWI820758B (zh) * | 2022-06-17 | 2023-11-0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輸入電源轉換器、雙輸入三相電源轉換器及其操作方法 |
TWI820741B (zh) * | 2022-06-09 | 2023-11-0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輸入之電源切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US12100991B2 (en) | 2022-06-09 | 2024-09-24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Dual-input power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61116B1 (ko) * | 2012-11-19 | 2019-03-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원제어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US9680305B2 (en) * | 2013-03-14 | 2017-06-13 | Hiq Solar, Inc. | Implementation of fire safety shutdown for solar panels with high reliability |
FR3043284B1 (fr) * | 2015-10-29 | 2023-06-23 | Ifp Energies Now | Systeme de conversion d'une puissance electrique continue en puissance electrique alternative avec module recuperateur d'energie |
US10405384B2 (en) | 2017-08-21 | 2019-09-03 |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 Driving circuit using buck converter capable of generating sufficient voltage to power a LED circuit and associated auxiliary circuitry in a normal mode of operation, and insufficient to power the LED circuit but sufficient to power the associated auxiliary circuitry in an off mode of operation |
US10444295B2 (en) * | 2017-12-20 | 2019-10-15 | National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attery balance management circu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3030B1 (fr) * | 1993-11-24 | 1996-01-12 | Merlin Gerin | Alimentation sans coupure à neutre traversant, comportant un hacheur-élévateur double. |
DE19614816C1 (de) * | 1996-04-15 | 1997-06-19 | Braun Ag | Elektronisches Schaltnetzteil und dessen Verwendung |
EP1171946B1 (en) * | 1999-03-23 | 2006-08-30 |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 High frequency switch-mode dc powered computer system |
US6545450B1 (en) * | 1999-07-02 | 2003-04-08 |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 Multiple power converter system using combining transformers |
US20020087862A1 (en) * | 2000-01-07 | 2002-07-04 | Sandeep Jain | Trusted intermediary |
US6329726B1 (en) * | 2000-03-03 | 2001-12-11 | Broadband Telcom Power, Inc. |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from a plurality of power sources |
TW497326B (en) * | 2000-10-23 | 2002-08-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Zero-voltage and zero-current boosting-type converter |
DK174494B1 (da) * | 2001-01-26 | 2003-04-22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Denm | Kombineret AC-DC til DC konverter |
US6512352B2 (en) * | 2001-06-07 | 2003-01-2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ctive clamp step-down converter with power switch voltage clamping function |
US6650560B2 (en) * | 2001-12-03 | 2003-11-18 | Mobility Electronics, Inc. | Dual input AC and DC power supply having a programmable DC output utilizing single-loop optical feedback |
US6833635B2 (en) * | 2002-07-08 | 2004-12-21 |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 Dual input DC-to-DC power converter |
FR2852463B1 (fr) * | 2003-03-11 | 2005-05-06 | Convertisseur tension/tension | |
TWI228859B (en) * | 2003-09-30 | 2005-03-01 | Nat Univ Chung Cheng | An integrating dc-to-dc electric energy converter with dual inputs of high and low voltage sources |
US6969979B2 (en) * | 2004-03-09 | 2005-11-2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ultiple mode switching regulator having an automatic sensor circuit for power reduction |
JP4467581B2 (ja) * | 2004-10-29 | 2010-05-2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制御回路、そ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
WO2007029438A1 (ja) * | 2005-09-01 | 2007-03-15 |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Saitama University | 非接触給電装置 |
US7705489B2 (en) * | 2006-09-08 | 2010-04-27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
TW200919902A (en) * | 2007-10-23 | 2009-05-01 |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 Dual-power loop auto-switch circuit system |
US8665188B2 (en) * | 2008-02-04 | 2014-03-04 |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Laser diode / LED drive circuit |
US8039993B2 (en) * | 2008-04-24 | 2011-10-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igh-voltage bus discharge with logarithmic self-protection |
US8261102B2 (en) * | 2008-04-28 | 2012-09-04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apable of saving power and optimiz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power supplies for providing power with back-up or redundancy to plural loads |
US20090278408A1 (en) * | 2008-05-06 | 2009-11-12 | Cioffi Alfonso J | Integrated dc power system with one or more fuel cells |
JP5251455B2 (ja) * | 2008-11-27 | 2013-07-31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回路、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ES2394435T3 (es) * | 2010-01-08 | 2013-01-31 | 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 | Unidad y sistema de acondicionamiento de energía aléctrica |
KR101675846B1 (ko) * | 2010-06-16 | 2016-11-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Dc-dc 부스트 컨버터 회로 및 그 구동 방법 |
JP2012005249A (ja) * | 2010-06-17 | 2012-01-05 | Sanken Electric Co Ltd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
KR101664971B1 (ko) * | 2010-08-18 | 2016-10-11 | 핀식스 코포레이션 | 초고주파 스위칭 셀 기반 전력 컨버터 |
US8503204B2 (en) * | 2011-08-05 | 2013-08-06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
CN103571825B (zh) * | 2012-08-09 | 2016-03-16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用于生物样本处理之组合物及使用其之核酸扩增方法 |
-
2010
- 2010-07-09 TW TW99122687A patent/TW201203823A/zh unknown
- 2010-12-14 US US12/968,165 patent/US883616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4103B (zh) * | 2013-03-11 | 2015-10-11 | Univ Yuan Ze | 混合式電力轉換系統 |
CN112242704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压维持电路 |
CN112242704B (zh) * | 2019-07-16 | 2023-09-29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压维持电路 |
TWI820741B (zh) * | 2022-06-09 | 2023-11-0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輸入之電源切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US12100991B2 (en) | 2022-06-09 | 2024-09-24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Dual-input power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TWI820758B (zh) * | 2022-06-17 | 2023-11-01 |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輸入電源轉換器、雙輸入三相電源轉換器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836165B2 (en) | 2014-09-16 |
US20120007433A1 (en) | 2012-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203823A (en) | A power converter with two input power sources | |
JP488076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Rosas-Caro et al. | Novel DC-DC multilevel boost converter | |
CA2965488C (en) | Multi-mode energy router | |
TWI390827B (zh) | 具中性點之雙向直流/直流電壓轉換裝置及應用該電壓轉換裝置的不斷電系統 | |
CN108173441A (zh) | 串联同时供电正激直流斩波型单级多输入高频环节逆变器 | |
JP5468816B2 (ja) |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システム | |
TW200822518A (en) | Three-level AC generating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2008199808A (ja) |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 |
CN207269198U (zh) | 一种基于电容串并联结构的高增益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 |
CN107565811A (zh) | 基于开关电容网络的高增益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及调制方法 | |
JP525492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104348375A (zh) | 电源装置和其运转方法 | |
CN103004078B (zh) | 功率调节器 | |
Liao et al. |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conversion ratio | |
KR20170084960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충방전 장치 | |
CN115347788B (zh) | 一种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电路 | |
CN204290428U (zh) | 一种集成电机驱动和电池充电功能模块 | |
CN104716680A (zh) | 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离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847091U (zh) |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TW201101669A (en) | DC/AC converter device of solar cell | |
JP5931346B2 (ja) | 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 | |
KR20140042092A (ko) | 태양광 에너지 저장장치 및 그 운용방법 | |
Cai et al. | Topology simpl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witch multiplexing technique to deliver DC-DC-AC converters for microgrid applications | |
Pan et al. | A novel high step-up ratio inverter for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