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013284A - Array substrate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 - Google Patents

Array substrate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3284A
TW201013284A TW098124181A TW98124181A TW201013284A TW 201013284 A TW201013284 A TW 201013284A TW 098124181 A TW098124181 A TW 098124181A TW 98124181 A TW98124181 A TW 98124181A TW 201013284 A TW201013284 A TW 2010132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electrode
film transistor
signal line
arr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4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0539B (zh
Inventor
Hiromitsu Ishii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13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3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5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3Storage capaci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ixe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41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0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aperture rat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01328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恰當地被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 裝置之可高開口率化及高精細化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先前技術】 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例如日本專利公開2004-341185 號公報所揭露,其被構成爲具備:薄膜電晶體,其具有複 數條掃描線及信號線、畫素電極、在掃描線和信號線之各 〇 交點附近被設置成與掃描線連接的閘極電極、被設置成與 信號線連接的汲極電極、以及被設置成與畫素電極連接的 源極電極;補助電容線,其藉由與畫素電極重疊的部分來 形成補助電容部;對向電極;以及液晶,其被設置在各畫 素電極和該對向電極之間。 在此液晶顯示裝置中,薄膜電晶體之與畫素電極連接 的源極電極和與信號線連接的汲極電極的配對被沿著掃描 線的排列方向設置。 ® 此外,源極電極係被形成爲與沿著掃描線而平行延伸 的台座部成爲一體,而台座部和畫素電極係經由在此台座 部上之絕緣層所設置的接觸孔而相連接,藉此畫素電極與 源極電極相連接。 在這種液晶顯示裝置中,在掃描線以及信號線上隔著 第1絕緣膜而設置補助電容部,並藉由此補助電容部來覆 蓋掃描線以及信號線。在此補助電容部上隔著第2絕緣膜 來形成畫素電極。藉此’可重叠配置掃描線、信號線及薄 -4- .201013284 膜電晶體和畫素電極而將畫素電極的間隔窄化至其加工極 限爲止,實現了高開口率化。 另一方面,在日本專利公開2002-098993號公報中, 揭露了具備所謂三角(delta)排列之畫素電極的液晶顯示裝 置。在此液晶顯示裝置中,當將交互錯開而配置之相同顏 色的畫素電極連接於信號線時,以薄膜電晶體之閘極電 極、汲極電極及源極電極的配置方向作爲行方向,使汲極 電極從信號線朝向列方向突出,所以在源極電極附近形成 Φ 例如L字狀的溝槽。此L字狀的溝槽係在形成含有汲極電 極的信號線及源極電極的時候,由於光阻膜的存在而深達 某個程度,將此光阻膜作爲遮罩而蝕刻金屬膜的時候,蝕 刻液容易滯留於上述L字狀的溝槽內。因此會有發生加工 不良之虞,視情況甚至在包含汲極電極之信號線及源極電 極之間會有發生短路的情況。 因此,在日本專利公開2002-098993號公報的液晶顯 示裝置中,將信號線之側緣原封不動利用來作爲汲極電 ® 極,同時,相對於汲極電極,在掃描線的方向上配置源極 電極,並排除前述L字狀之溝槽。 藉此,在形成汲極電極、與該汲極電極連接之信號線 以及源極電極的時候,將光阻膜作爲遮罩來蝕刻金屬膜的 時候,蝕刻液不會滯留,能夠迴避加工不良、汲極電極和 源極電極之間的短路。 【發明内容】 [本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201013284 然而,在日本專利公開2004-34 1 1 85號公報所示的液 晶顯示裝置中,進一步進行髙精細化時,劃分畫素之掃描 線及信號線的間距狹小化至例如低於20μπι之程度時,在 鄰接的信號線之間,在掃描線的方向上直線狀配置薄膜電 晶體的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將變得困難。 於是,考慮到如第7圖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1的構成。 亦即,液晶顯示裝置1係具備:複數條掃描線2,其被配 置成沿著列方向;複數條信號線3,其被配置成沿著行方 ® 向;複數個薄膜電晶體4,其被配置在由掃描線2及信號 線3所劃分之每個區域;畫素電極5’其經由接觸孔而被 連接於各薄膜電晶體4的源極電極4a;以及補助電容電極 6,其隔著絕緣膜(未圖示)而被設置在畫素電極5和掃描線 2及信號線3之間。 在此情況下,爲了因應鄰接之信號線3間的狹小間 距,薄膜電晶體4之源極電極4a及汲極電極4b被沿著信 號線3之方向配置’而且薄膜電晶體4的閘極電極4c係由 ® 掃描線2之一部分所構成。另外’在信號線3當中與掃描 線2交叉的部位,信號線3之線寬變寬’且被延伸設置直 到閘極電極4c上並構成平面視點爲L字狀的連接部3a° 且作爲在此連接部3a當中從信號線3與掃描線2之長邊方 向平行地突出之部分的尖端部,上述汲極電極4b被形成爲 與信號線3成爲一體。 因爲藉由此L字狀的連接部3a來形成三方被包圍的凹 部區域4g,所以與前述日本專利公開2002-098993號公報 .201013284 相同,在形成信號線3、汲極電極4b的時候,形成包含連 接部3a及汲極電極4b的凹部區域4g時之蝕刻液或蝕刻後 的洗淨液會滯留於此凹部區域4g ’視情況會有洗淨後依然 殘留而發生加工不良、乾燥不良等之虞。 不過,在此液晶顯示裝置1中,因爲由掃描線2之一 部分構成閘極電極4c’信號線間之間距狹窄,所以爲了迴 避這種凹部區域 4g,便難以採用如同曰本專利公開 2002-098993號公報的構成。 ❹ 另外,雖然因應狹小間距而將各信號線3支線寬窄化 至例如3μιη程度,但是因爲在與掃描線2交叉之處附近在 列方向上配設了掃描線2,所以產生隆起,且因爲越過掃 描線2而形成信號線3,所以會擴大沿著信號線3之長邊 方向的連接部3a的部分之寬度來防止所謂的段落切斷。因 此,信號線3的狹小化受到限制。 此外,雖已知有反過來配置汲極電極和源極電極,並 將源極電極連接於信號線的同時,汲極電極被連接於畫素 ® 電極之構成的液晶顯示裝置,但在這種構成的液晶顯示裝 置中也有同樣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因應高開口 率化及高精細化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藉由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其具有: 複數條掃描線;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掃描線;複 數條信號線,其被設置在前述絕緣膜上,且具有隔著前述 201013284 絕緣膜而與前述各掃描線交叉的交叉部;複數個薄膜電晶 體,其分別具有半導體層、閘極絕緣膜、與前述掃描線連 接的閘極電極、汲極電極以及源極電極;複數個中繼電極, 其分別具有第1叠合部、第2疊合部及連接部分,且電氣 連接前述信號線和前述汲極電極,而第1叠合部係被設置 在前述信號線之至少前述交叉部上且具有與前述信號線之 前述交叉部的長度相同或者更長的長度,第2疊合部係被 形成在前述汲極電極上,且連接部分將前述第1叠合部和 e 前述第2叠合部連接;以及畫素電極,其被連接於前述各 薄膜電晶體的前述源極電極。 另外,藉由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具有:掃描線;下部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掃描 線;信號線,其被設置在前述下部絕緣膜上,且具有隔著 前述下部絕緣膜而與前述掃描線交叉的交叉部;畫素電 極,其被配設爲鄰接於前述掃描線和前述信號線;薄膜電 晶體,其具有半導體層、閘極絕緣膜、以及與前述掃描線 w 連接的閘極電極、汲極電極以及源極電極;中繼電極,其 具有第1疊合部且電氣連接前述信號線和前述汲極電極, 而第1疊合部係被設置在前述信號線之至少前述交叉部上 且具有與前述信號線之前述交叉部的長度相同或者更長的 長度;台座部,其具有形成於前述源極電極的叠合部、以 及與前述信號線之延伸方向平行且從前述疊合部延伸出去 的本體部;上部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薄膜電晶體, 且具有露出前述台座部的前述本體部之一部分的開口部; 201013284 以及畫素電極,其被設置在前述上部絕緣膜上,且經由前 述開口部而與前述台座部之前述本體部相連接。 [發明的效果] 藉由本發明的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連接於信號線的 汲極電極係與信號線分離。信號線和汲極電極雖具有藉由 中繼電極而連接的構造,但中繼電極係被形成於與信號線 及汲極電極相異之層。因此,形成信號線和汲極電極時, 因爲凹部區域不存在,所以能抑制因蝕刻液之滯留所引起 © 的加工不良等的發生。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各 圖中,相同或者對應的構件則使用相同的符號。 第1A圖係表示被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作爲本發 明之一實施型態的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之構成的示意平面 圖,第1B圖係第1A圖之IB-IB線截面圖,第1C圖係第 1A圖之Ic—Ic線截面圖。 ® 如第1A圖、第1B圖所示,實施形態的薄膜電晶體陣 列基板10具備:透明基板11,其由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所 組成;掃描線1 2,其被形成爲在透明基板1 1上於列方向 上延伸且被配設成相互平行並列;絕緣膜21,其被形成爲 覆蓋掃描線12;信號線13,其被配設成在透明基板11上 於行方向上延伸且相互平行並列;薄膜電晶體14,其等分 別被配設在各掃瞄線12與各信號線13所劃分之每個區域 中各掃瞄線12與各信號線13之各交點附近;各畫素電極 201013284 15,其等分別和掃瞄線12與信號線13鄰接,亦即其等被 配設在各掃瞄線12與各信號線13所劃分之每個區域中, 並與薄膜電晶體14連接:以及補助電容電極16,其被配 置在掃瞄線12及信號線13與畫素電極15之間。在此,絕 緣膜21係包含後述的閘極絕緣膜。 雖省略了圖示,若要使用此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10來 構成液晶顯示裝置,只要在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10上設置 空間而配置具有對向電極的對向基板,並在各畫素電極和 ® 對向電極之間注入液晶即可。 如第1A圖所示,在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10中,藉由 一對掃描線12及一對信號線13,沿著信號線13之長邊方 向而劃分出細長的區域,此區域對應一個畫素份量,這種 構成係以矩陣狀而被配置在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10上。 掃描線12係由已層積於透明基板11上之A卜Cr等的 第一導電膜所形成。 信號線13係由以下所組成:非晶矽膜13A,其已層積 ® 在SiN等之第一絕緣膜21上;歐姆接觸層13B,其由已形 成於此非晶矽膜13A上之n +非晶矽所組成;以及A卜Cr 等的第二導電膜部分13C’其已形成於此歐姆接觸層13B 上。在本實施形態中’信號線13具有於各掃描線12交叉 的交叉部13D’此交叉部13D的寬度係被形成爲和信號線 13之其他部分實質相同。關於信號線13之交叉部13E>的 述 詳 中 明 說 的 法 4 方 1 造體 製晶 劲 賃 後膜 在薄 係各 度 寬 有 具 極 Igml 獨 極 閘
多 由 於 接 連 其 C -10- 201013284 晶矽膜所組成之半導體層22a、閘極絕緣膜21和掃描線 12;汲極電極14b,其連接於信號線13;源極電極14a, 其連接於畫素電極15;汲極側的歐姆接觸層24a以及源極 側的歐姆接觸層24b,其分別由n+非晶矽所組成。在本實 施形態中,汲極電極14b和源極電極14a係在沿著信號線 13的方向上被配置成直線狀。汲極電極14b係隔著中繼電 極17而連接於信號線13。中繼電極17係被配置成疊合於 汲極電極14b及信號線13上,在汲極電極14b與信號線 G 13之間,設置在作爲第一絕緣膜的閘極絕緣膜21上。此 外,各薄膜電晶體14的閘極電極14c係由掃描線12之一 部分所形成。 畫素電極15係由ITO所構成,並經由接觸孔19而連 接於與薄膜電晶體14之源極電極14a連接的台座部18。 畫素電極15係如第1A圖所示,在平面圖中,被設置 成遍及位於一個畫素周緣的上下之掃描線12及左右之信 號線13之間的整個區域。 ® 補助電容電極16係由Al、Cr等所構成,並形成爲位 於沿著一個畫素之周緣。具體而言,補助電容電極16在平 面視角上形成爲框狀,從上方覆蓋上下的掃描線12和左右 的信號線13以及薄膜電晶體14,此外其內周緣16a係以 一部分重疊於畫素電極15之周緣部的方式被形成於畫素 電極15之外側緣15a的內側。 中繼電極17係由以下而被形成爲一體:第1疊合部 17a,其跨過信號線13之掃描線12的區域’亦即重疊於交 -11- 201013284 叉部13D;延伸部17b’其從此第1昼合部17a之—端沿著 掃描線12的長邊方向而延伸;以及第2疊合部17c,其從 延伸部17b之尖端,與第1疊合部i7a平行地延伸並重叠 於薄膜電晶體14的汲極電極14b。 藉此,中繼電極17係以第1重疊部17a和延伸部17b 和第2疊合部17c來劃分被三方包圍的區域17d。 第1叠合部17a係在上述交叉部丨3D中,沿著信號線 13之長邊方向而擴大。具體而言,第1叠合部17a係如第 Ο 1C圖所示’具有覆蓋與掃描線12之寬度方向的兩側邊 12b、12c對應的絕緣膜21之隆起部13E、13F的長度,第 1疊合部17a係跨過交叉部13D而將信號線13越過掃描線 12之全體區域覆蓋。此第1叠合部17a較佳爲在沿著信號 線13之長邊方向且比交叉部13D之區域還要寬的區域中與 信號線13重疊,並被形成爲比掃描線12之線寬還要長。 關於第1叠合部17a的寬度,將在後述製造方法之說明中 詳述。 ® 第2疊合部17c係被形成爲將在汲極電極14b之寬度 方向,亦即在第1A圖中之掃描線12的長邊方向上的兩側 端面覆蓋。此外,在第1B圖中,則表示了汲極電極14b 之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面14d被第2叠合部17c所覆蓋的狀 態。 另外,這些第1疊合部17a、延伸部17b以及第2疊 合部17c係由彼此爲一體之一個導電層所構成,作爲與信 號線13不同形體的導電層,較佳係被形成爲藉由透明電極 -12- 201013284 膜而重疊在信號線13及薄膜電晶體14的汲極電極14b上。 此外,在圖示的情況下,第2疊合部17c雖被形成爲 覆蓋薄膜電晶體14的汲極電極14b全體,但並非侷限於 此,也可以形成爲部分覆蓋汲極電極14b。 台座部18係由以下構成爲一體:第3叠合部18a,其 重疊於薄膜電晶體14的源極電極14a;寬度狹窄的連接部 18b,其從該第3疊合部18a突出於與第2疊合部相反之 側;以及本體部18c,其與該連接部18b連成一體且在左 Φ 右的信號線13之間的區域中被配置在閘極絕緣膜21上, 並沿著信號線13之方向而延伸出去。 台座部18係由與信號線13不同形體的導電層所構 成。具體而言,台座部18係由和中繼電極17相同的導電 性材料所形成,較佳爲藉由透明電極膜所形成。 第3疊合部18a係被形成爲覆蓋在源極電極14a之寬 度方向,亦即在第1A圖中之掃描線12的長邊方向上之兩 側端面。此外,在第1B圖中則表示了與源極電極14a之前 ® 行方向,亦即與寬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的一側端面1^被 第3叠合部l8a所覆蓋的狀態。在台座部18當中,第3疊 合部18a係被形成爲重疊在薄膜電晶體14之源極電極14a 上。 台座部18係如第1圖所示,本體部18c之寬度W1被 設定成比第3疊合部18a之寬度W2還要寬。 此外,在圖示的情況下,第3疊合部18a雖被形成爲 覆蓋薄膜電晶體14的源極電極14a全體,但並非侷限於 -13- 201013284 此,也可以形成爲部分覆蓋源極電極14a。 爲了連接台座部18和畫素電極15,在台座部18之中 央上方貫通分別以SiN等所構成之第二絕緣膜25及第三絕 緣膜26來形成接觸孔19,在形成畫素電極15的時候,畫 素電極15之一部分會形成在接觸孔19之內壁以及因接觸 孔19而露出之台座部18的一部分表面。藉此,畫素電極 15係電氣地連接於台座部18。 接著,從第2圖至第6圖表示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Ο 之製造方法的各步驟。 首先,在第2A圖、第2B圖所示之第一步驟中,在透 明基板11上形成第一導電膜,藉由圖案化遮罩來對該第一 導電膜進行加工,形成包含閘極電極14c的掃描線12。此 外,藉由掃描線12之一部分來構成閘極電極14c。在第1A 圖、第2A圖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區域12a來表示閘極電 極1 4c的區域。 然後,從這些掃描線12以及閘極電極14c上,依序形 ® 成由SiN等所構成之閘極絕緣膜21、由非晶矽膜等所構成 之半導體層22、由SiN等所構成之用以形成通道保護膜的 絕緣膜以後,在絕緣膜上設置圖案畫用之遮罩,藉由蝕刻 而形成蝕刻阻擋層23。 接著,在第3A圖、第3B圖中所示的第二步驟中,在 蝕刻阻擋層23及半導體層22的上面,依序形成用於歐姆 接觸的n +非晶矽層24及第二導電膜,在此第二導電膜上 設置用於圖案化的遮罩,藉由蝕刻第二導電膜來形成信號 -14- 201013284 線13的第二導電膜部分13C、源極電極14a以及汲極電極 14b»另外,以信號線13的第二導電膜部分13C、源極電 極14a以及汲極電極14b作爲遮罩,蝕刻n +非晶矽層24 以及半導體層22來形成歐姆接觸層13B、汲極側的歐姆接 觸層24a、源極側的歐姆接觸層24b、以及作爲活性層之由 非晶矽膜所組成的半導體層22a。在此,信號線13係被形 成爲已層積非晶矽膜13A、歐姆接觸層13B以及第二導電 膜部分13C的層積構造,另外,遍及包含與掃描線12交叉 Ο 之交叉部13D的全長都是以相同的線寬所形成。 薄膜電晶體14的汲極電極14b係從信號線13分離, 且被形成爲作爲汲極電極1 4b所必要之最小尺寸。同樣 地,薄膜電晶體14的源極電極14a被形成爲作爲源極電極 所必要之最小尺寸。 藉此,在此時間點,汲極電極14b尙未藉由中繼電極 17而被連接至信號線13。換言之,藉由蝕刻來對汲極電極 14b和信號線13之第二導電層部分13C進行圖案化之加工 ® 就是形成在與信號線13平行之方向上貫通汲極電極14b和 第二導電層部分13C之溝槽槽的加工,而非形成具有與信 號線13正交之方向的導電層之凹部區域I4g的加工。同樣 地’使非晶矽膜13A和汲極側之歐姆接觸層24a分離的加 工以及使非晶矽膜13A和半導體層22a分離的加工也是形 成在與信號線13平行之方向上貫通之溝槽槽的加工,而非 形成具有與信號線13正交之方向的導電層的凹部區域14g 之加工。因此,蝕刻液和蝕刻後之洗淨液就不會因爲與信 -15- 201013284 號線13正交之方向的導電層而無法在與信號線13平行之 方向上流動。亦即,因爲不會發生蝕刻液之滯留' 蝕刻後 的洗淨液之滯留和乾燥不良,所以不會發生加工不良。 爾後,在第4A圖、第4B圖中所示的第三步驟中,從 信號線13、源極電極14a、汲極電極14b上方,遍及整個 表面而形成第三導電膜,在這第三導電膜上設置用於圖案 化的遮罩,藉由蝕刻來形成中繼電極17以及台座部18。 藉此,汲極電極14b係隔著中繼電極17而連接於信號 β 線13,同時源極電極14a係連接於台座部18。 此時,中繼電極17以及台座部18能夠取得與汲極電 極14b及源極電極14a的良好歐姆接觸。 此外,因中繼電極17之第1疊合部17a藉由叠合在信 號線13之交叉部13a上,而發揮作爲信號線13之襯底的 功能。藉此,不會在跨過與掃描線12交叉之交叉部13a的 區域中使信號線13之線寬變寬,能夠排除信號線13之所 謂段落切斷的影響。 ® 在此,敘述關於在信號線〗3之交叉部13D中的中繼電 極17之第1疊合部17a的寬度。在交叉部13D之第1叠合 部17a的寬度就是沿著列方向(掃描線12之延伸方向)的長 度。基本上,交叉部D之信號線13的寬度和中繼電極17 之第1叠合部17a的寬度亦可相同。不過,於在具有隆起 的層上形成配線的情況下,利用在使光阻曝光時的高度偏 差而形成的配線方面,隆起之上面側的寬度會變得比在隆 起之下面形成的寬度還要小。例如,在閘極電極14c之厚 -16- 201013284 度爲180 〇A的情況下,隆起之上面側會縮小Ιμηι左右。因 此,在將信號線13之寬度設爲3 μιη的時候,在隆起的上 面,將信號線之寬度設計成4μιη左右。換言之,信號線13 之交叉部的寬度係被設計成加上了圖案形成時對應隆起而 縮小的份量。這情況在中繼電極17之第1叠合部17a方面 也相同,但因爲中繼電極17之第1疊合部17a並非具有將 信號傳送至前段及後段的功能,所以信號線13之交叉部以 外的部分之寬度即使在上述情況作爲3μπι也無妨。 〇 在此,構成中繼電極17以及台座部18的第三導電膜 係在此蝕刻時,必須不影響信號線13、薄膜電晶體14的 源極電極14a以及汲極電極14b。 滿足這種條件的第二導電膜以及第三導電膜之組合雖 經過各種考量,但作爲第三導電膜,較佳爲使用ITO等之 透明導電膜。這是因爲ITO等的透明導電膜係由於比較薄 的膜厚會呈現良好的隆起被覆性能,所以特別是中繼電極 17之第1叠合部17a適合作爲信號線13之襯底,同時不 ® 會使薄膜電晶體14的立體形狀產生大幅變化,較少有擾亂 配置於其上的液晶胞元之液晶配向之虞。 另外,因爲台座部18是由與信號線13不同的步驟所 形成,所以能夠將台座部1 8之一側緣與信號線1 3之間的 間隔d(參照第4A圖)形成爲比以相同製程來形成台座部18 和信號線13時還要狹小。針對此情況而詳述時,現狀的曝 光機之解析度係2.5〜3.0 μιη左右。因此,在以相同製程來 形成台座部18和信號線13時,在用以形成光阻遮罩的曝 -17- 201013284 光步驟中’必須將台座部1 8之一側緣與信號線1 3之間的 間隔d設爲2.5〜3·0μιη,在台座部18之兩側,則必須有 5·0〜6_0μιη的空間。不過,在本案的發明中,形成信號線 13之後’形成台座部18。換言之,在形成台座部is的步 驟中’將與鄰接之台座部18的間隔設爲2·5〜3_0μπι以上 即可。因爲在台座部18之間介入有信號線13,所以可確 保曝光機之解析度以上的間隔。 因此’台座部18和信號線13之間的間隔d僅藉由對 ® 位裝置之對位精度來決定。不過,因爲對位裝置的對位精 度是Ιμπι以下,所以在台座部18之兩側可設爲2μηι以下 的間隔。如同這般,藉由本案的發明,能夠縮小台座部18 和信號線1 3的間隔,換句話說,能夠縮小信號線1 3的間 距。因此,對於既定面積的顯示面板,能夠排列多數的信 號線,可進一步顯示高精細的畫像》 接著,在第5圖所示之第四步驟中,從中繼電極17、 台座部18上方,遍及整個表面而形成第二絕緣膜25以及 ® 第四導電膜,在此第四導電膜上設置用以圖案畫的遮罩, 藉由蝕刻來形成補助電容電極16。 此補助電容電極16係被形成爲從上方覆蓋掃描線12 以及信號線13,並且避免覆蓋在接下來之第五步驟中形成 的接觸孔19之區域。此外,在圖示的情況下,雖然補助電 容電極16也覆蓋了薄膜電晶體14之上方,但也可以切除 薄膜電晶體14的上方區域。 爾後,在第6圖所示之第五步驟中’從補助電容電極 -18 - 201013284 16之上,遍及整體表面來形成第三絕緣膜26,在第三絕緣 膜26上設置用以形成圖案的遮罩,藉由蝕刻來形成貫通第 三絕緣膜26及第二絕緣膜25的接觸孔19。 在最後的第六步驟中,從第三絕緣膜26之上,遍及整 個表面而形成膜狀之ITO等的畫素電極材料,在該畫素電 極材料上設置用以圖案化之遮罩,藉由蝕刻來形成畫素電 極1 5。 此時,因爲畫素電極材料係在接觸孔19之內壁以及於 〇 接觸孔19的底部露出的台座部18之本體部18c的表面上 形成爲膜狀,畫素電極15係經由接觸孔19而與台座部18 連接,進一步與薄膜電晶體14之源極電極14a連接。藉此, 形成第1A圖所示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專利請求之範 圍所記載的發明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這些也必須被包含 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則是不言而喻。 例如,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薄膜電晶體1 4的源極電 ® 極14a係從台座部18經由接觸孔19而連接於畫素電極 15,汲極電極14b則連接於信號線13,但亦可與此相反, 源極電極14a係連接於信號線13,汲極電極14b則連接於 畫素電極1 5。 本發明的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也可以是在畫素電極和 掃描線及信號線之間,分別隔著絕緣膜而不具備框狀之補 助電容電極16的構成。另外,本發明的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並非侷限於液晶顯示裝置,也適用於有機EL等之其他的 -19- 201013284 顯示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表示被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1個畫素份 量的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之構成例的示意平面圖,第1B圖 係IB-IB線切斷截面圖,第1C圖係IC—IC線切斷截面圖。 第2A圖係表示由第1A〜1C圖所示之薄膜電晶體陣列 基板的製造工程之第一步驟的示意平面圖,第2B圖係ΠΒ —ΠΒ線切斷截面圖。 Φ 第3Α圖係表示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的製造工程之第 二步驟的示意平面圖,第3Β圖係mB — mB線切斷截面圖。 第4A圖係表示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的製造工程之第 三步驟的示意平面圖,第4B圖係IVB—IVB線切斷截面圖。 第5A圖係表示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的製造工程之第 四步驟的示意平面圖,第5B圖係VB — VB線切斷截面圖。 第6A圖係表示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的製造工程之第 五步驟的示意平面圖,第6B圖係VIB-VIB線切斷截面圖。 ® 第7圖係模式地表示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之1個畫素 份量之構造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薄 膜 電 晶體陣列基板 11 透 明 基 板 12 掃 描 線 12a 閘 極 電 極 13 信 號 線 -20- 201013284 參 1 3 A 非晶矽膜 1 3B 歐姆接觸層 1 3C 第二導電膜 1 3D 交叉部 14 薄膜電晶體 14a 源極電極 14b 汲極電極 14c 閘極電極 14d, 1 4e 端面 15 畫素電極 15a 外側緣 16 補助電容電極 16a 內周緣 17 中繼電極 17a 第1疊合部 17b 延伸部 17c 第2疊合部 1 7d 區域 18 台座部 18a 第3疊合部 18b 連接部 18c 本體部 19 接觸孔 2 1 第一絕緣膜 -21- 201013284 22 非 晶 矽 膜 22a 半 導 體 層 23 触 刻 阻 擋 層 24 歐 姆 接 觸 層 25 第 二 絕 緣 膜 26 第 二 絕 緣 膜
-22-

Claims (1)

  1. 20101328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其特徵爲具有: 複數條掃描線; 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掃描線; 複數條信號線,其被設置在前述絕緣膜上,且具有 隔著前述絕緣膜而與前述各掃描線交叉的交叉部; 複數個薄膜電晶體,其分別具有半導體層、閘極絕 緣膜、與前述掃描線連接的閘極電極、汲極電極以及源 極電極; 複數個中繼電極,其分別具有被設置在前述信號線 之至少前述交叉部上且長度與前述信號線之前述交叉 部的相同或者更長的第1疊合部、被形成在前述汲極電 極上的第2疊合部、及連接前述第1叠合部和前述第2 疊合部的連接部分,並連接前述信號線和前述汲極電極 電氣;以及 畫素電極,其被連接於前述各薄膜電晶體的前述源 〇 極電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中繼電極之第1鲞合部的寬度與位於前述交叉 部之前述信號線的寬度相同或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中繼電極之前述第1疊合部的長度比前述掃描 線的寬度還要長。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23- 201013284 其中前述第2疊合部具有覆蓋前述汲極電極之在寬度方 向上的兩側端面的部分。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進一步具有具備重疊於前述源極電極上的第3疊合 部和沿著前述信號線之方向而延伸的本體部的台座 部,而前述畫素電極係中間隔著前述台座部地連接於前 述源極電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 其中前述中繼電極以及前述台座部係由相同的材料所 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中繼電極以及前述台座部係由透明電極膜所 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第3疊合部具有覆蓋前述源極電極之寬度方向 上的兩側端面的部分。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本體部之寬度係被形成爲比前述第3疊合部還 要寬。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本體部係被形成在前述閘極絕緣膜上。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進一步具有:被設置在前述畫素電極和前述信號線 之間的其他絕緣膜;以及在前述畫素電極之外周部內側 -24- 201013284 具有內周緣的框狀之補助電容電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進一步具有台座部,其具有重疊於前述源極電 極上的第3疊合部和沿著前述信號線之方向而延伸的本 體部,而前述畫素電極係隔著前述台座部而連接於前述 源極電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前述中繼電極以及前述台座部係由透明電極膜 〇 所構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其中前述本體部之寬度係被形成爲比前述第3叠合部還 要寬。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前述本體部係被形成在前述閘極絕緣膜上。 16.—種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其特徵爲具有: 掃描線; ® 下部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掃描線; 信號線,其被設置在前述下部絕緣膜上,且具有隔 著前述下部絕緣膜而與前述掃描線交叉的交叉部; 畫素電極,其被配設爲與前述掃描線和前述信號線 鄰接; 薄膜電晶體,其具有半導體層、閘極絕緣膜、以及 與前述掃描線連接的閘極電極、汲極電極以及源極電 極; -25- 201013284 中繼電極,其具有第1疊合部且連接前述信號線和 前述汲極電極電氣,而第1疊合部係被設置在前述信號 線之至少前述交叉部上且具有與前述信號線之前述交 叉部的長度相同或者更長的長度; 台座部,其具有形成於前述源極電極的曼合部、以 及與前述信號線之延伸方向平行且從前述疊合部延伸 出去的本體部; 上部絕緣膜,其被形成爲覆蓋前述薄膜電晶體,且 G 具有將前述台座部的前述本體部之一部分露出的開口 部;以及 畫素電極,其被設置在前述上部絕緣膜上,且經由 前述開口部而與前述台座部之前述本體部相連接。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前述畫素電極之與前述信號線之延伸方向平 行的邊長係比與前述掃描線之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 邊長還要長。 ®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前述台座部之前述本體部和前述信號線的間 隔係Ιμιη以下。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板,其中,前述薄膜電晶體的前述汲極電極、前述源極 電極以及前述台座部係與前述信號線之延出方向平 行,且被排列成大致一直線狀。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記載之薄膜電晶體陣列基 -26- 201013284 ' 板,其中,前述信號線係具有複數個導電層的積層構 造,前述台座部係單層的導電層。
    -27-
TW098124181A 2008-07-19 2009-07-17 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TWI400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7981A JP4661913B2 (ja) 2008-07-19 2008-07-19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3284A true TW201013284A (en) 2010-04-01
TWI400539B TWI400539B (zh) 2013-07-01

Family

ID=4152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4181A TWI400539B (zh) 2008-07-19 2009-07-17 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79175B2 (zh)
JP (1) JP4661913B2 (zh)
KR (1) KR101039154B1 (zh)
CN (1) CN101630685B (zh)
TW (1) TWI4005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646B (zh) * 2015-04-30 2017-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8421B2 (ja) * 2010-06-21 2014-02-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5615605B2 (ja) * 2010-07-05 2014-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Ffsモード液晶装置
JP2012053372A (ja) * 2010-09-03 2012-03-15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081108B (zh) * 2010-09-09 2016-08-03 夏普株式会社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101685716B1 (ko) * 2010-09-21 2016-12-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이올레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장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2042824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9436334B2 (en) * 2012-03-26 2016-09-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substrate with floating electrode pattern
CN103365005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结构、阵列基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显示面板
JP6127425B2 (ja) * 2012-09-26 2017-05-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構造体、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140110838A1 (en) * 2012-10-22 2014-04-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CN104062815A (zh) * 2013-03-21 2014-09-24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TWI548924B (zh) * 2013-06-04 2016-09-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WO2015083639A1 (ja) * 2013-12-02 2015-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CN103943564B (zh) * 2014-02-24 2017-02-0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04865761B (zh) * 2014-02-25 2018-06-0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429688B2 (en) * 2014-12-25 2019-10-01 Japan Display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408898B1 (ko) * 2015-06-19 2022-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JP6605146B2 (ja) * 2016-07-28 2019-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KR102596126B1 (ko) * 2016-10-19 2023-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181776B2 (ja) * 2018-12-05 2022-12-0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3805392A (zh) * 2020-06-12 2021-12-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3703235A (zh) * 2021-07-30 2021-11-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1721A (ja) * 1989-09-04 1991-04-17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JPH09113931A (ja) * 1995-10-16 1997-05-02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622934B2 (ja) * 1996-07-31 2005-02-23 エルジー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ルシー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82520A (ja) * 1997-04-03 1998-10-23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413955B (en) * 1997-10-18 2000-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JP4112672B2 (ja) * 1998-04-08 2008-07-02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09704B1 (ko) * 2000-05-12 2007-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2098993A (ja) 2000-09-25 2002-04-05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170196C (zh) * 2001-06-04 2004-10-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CN1240117C (zh) * 2001-09-20 2006-02-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平面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JP2003215634A (ja) * 2002-01-21 2003-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液晶表示装置
JP4102925B2 (ja) 2003-05-15 2008-06-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687259B2 (ja) 2005-06-10 2011-05-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023465B2 (ja) * 2005-10-20 2012-09-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パネル
KR101277218B1 (ko) * 2006-06-29 2013-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제조방법 및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646B (zh) * 2015-04-30 2017-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2939A1 (en) 2010-01-21
KR20100009620A (ko) 2010-01-28
JP2010026269A (ja) 2010-02-04
JP4661913B2 (ja) 2011-03-30
TWI400539B (zh) 2013-07-01
US8379175B2 (en) 2013-02-19
CN101630685A (zh) 2010-01-20
CN101630685B (zh) 2013-02-13
KR101039154B1 (ko) 201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3284A (en) Array substrate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
JP4885968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323945B (en) Thin-film transistor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403849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02151699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18970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79075A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US874332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herein each side of a metal pattern and a semiconductor pattern facing an etched space is contacted by an insulating layer
US8610858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094639A1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257454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KR2012007893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5250228A (ja) 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
WO2017012166A1 (zh) 面板及面板制备方法
JP200927110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58533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H11218782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58036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16511B2 (ja) 表示装置
JP7207168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9556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34253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4670263B2 (ja) 表示装置
JPH11261097A (ja) フォトセンサ素子
JP534649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