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0812111A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2111A
TW200812111A TW096113828A TW96113828A TW200812111A TW 200812111 A TW200812111 A TW 200812111A TW 096113828 A TW096113828 A TW 096113828A TW 96113828 A TW96113828 A TW 96113828A TW 200812111 A TW200812111 A TW 2008121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light
type semiconductor
grow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3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tsuo Sakurai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12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21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 H10H20/01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 H10H20/013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Group III-V materials
    • H10H20/0133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Group III-V materials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nitrid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38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1/0254Nit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7Doping during depositing
    • H01L21/02573Conductivity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8121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以發光輸出高,而且驅動電壓低作爲特 徵之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ΙΠ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兀件係以將發光層挟持於其間 的形式而配置η型半導體層和p型半導體層之方式構成, 以從各別接觸而設置之負極及正極注入電洞及電子而在半 導體層內的Ρ Ν接合而再結合之情事而得到發光。此發光 的強度係因爲與再結合之電洞和電子的載體數成比例,所 以如流過更多的電流則發光元件的發光輸出係就因爲那樣 而變高。但是,實際上,因爲有由半導體層的體電阻( bulk resistor )及電極構成材料的阻抗之發熱,所以爲了 提高發光輸出而繼續增加施加電流之情事係不實用。 因此,在評估發光元件的特性上,比較供給了 一定電 流(稱爲額定電流)之情況之發光輸出與此時之順方向電 壓(設此爲驅動電壓V f )之情事爲佳。也就是,在額定電 流I f,以較低的驅動電壓V f而且發光輸出高係作爲發光 元件之良好的特性而成爲目標。 在構成發光元件之電極材料作爲一定之情況,驅動電 壓V f係相依於η型半導體層和ρ型半導體層之構成。特 別是因爲Ρ型半導體層係與電極材料的接觸區域廣大,爲 了下降驅動電壓V f,係將ρ型半導體層干預而產生的阻抗 -4- 200812111 份儘可能低地抑制成爲必要。 例如,可進行:以在p型半導體層與電極材料之間’ 更插入高濃度摻雜不純物之第2p型半導體層(P型接觸層 )’與電極材料之歐姆性變爲良好而變低驅動電壓Vf (例 如:參照日本特開平8-974 1號公報)。但是,驅動電壓 Vf之下降還不充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係鑑於上述的狀況,提供:發光輸出高 、而且驅動電壓低之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於第1圖表示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順方向之 電流-電壓特性圖。在此圖,在額定電流if之驅動電壓vf 係作爲合計了電流-電壓特性之理想特性(圖中的直線 a )與額定電流if之交點之電壓vG、與p型半導體層和電 極材料間的歐姆性質之電壓ve之物而表示。因而,爲了 下降在額定電流之驅動電壓Vf係變低電壓v〇和電壓vc 成爲必要。 電壓係ve係因爲相依於使用的電極材料種類,所以 由該選擇而實質上地決定。爲此,爲了使用廣範圍之電極 材料所以不變低ve、而變低電壓v〇之情事爲必要。如用 電流-電壓特性的圖,在一定電流下變低電壓v〇係繼續變 大爲理想線之直線A的傾斜。 在表示發光元件的理想特性上,經常利用以下的式( 1 ) 〇 200812111 I = I〇(EXP(qV/n-kT)-l) (1) 此式係表示在第1圖的順方向之電流-電壓特性圖之 直線A之式,直線A的傾斜係成爲式中的q / n · k T。此 η係在此式被稱爲η値,而在變低電壓V 〇係情事係變爲將 變大直線Α的傾斜,也就是變小η値作爲目標。 本發明者係發現:在使m族氮化物半導體的ρ型半導 體層成長時’若以該成長速度成爲8〜20nm/分般的成長 條件進行,則可得結晶性優良的p型ffl族氮化物半導體層 ,上述η値爲2以下般地變得非常小之情事,而完成了本 發明。 也就是,本發明係提供下述之發明。 (1 )於基板上使由ΠΙ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將η 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及ρ型半導體層以此順序成長之後, 從於該η型半導體層及ρ型半導體層各別形成負極及正極 之情事所構成之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以該Ρ型半導體層的成長速度爲8〜20nm/分作爲其特徵 之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2 )如上述1項所記載的製造方法,在使ρ型半導 體層成長時的成長裝置內壓力爲1〇〜50kPa。 (3 )藉由記載於上述1或2項的製造方法而製造之 ΠΙ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4 )於基板上由孤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η型半 導體層、發光層及Ρ型半導體層以此順序層積,正極及負 極各別接於Ρ型半導體層及η型半導體層而設置之發光元 -6 - 200812111 件;以下述式(1 )表示的發光元件的電流—電壓曲線的n 値爲2以下作爲其特徵之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I = I〇(EXP(qV/n-kT) -1) ( 1 ) (5 )由記載於上述第3或第4項之皿族氮化物半導 體發光元件所構成之燈。 (6 )安裝記載於上述第5項之燈的電子機器。 (7 )安裝記載於上述第6項的電子機器之機械裝置 〇 如藉由將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速度控制在8〜20nm/ 分作爲要點之本發明,則可得結晶性優良之p型瓜族氮化 物半導體層,其結果,可得驅動電壓低而且發光輸出高的, 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在p型m族氮化物半導體層,p型半 導體層的成長速度作爲8〜2 Onm/分作爲其特徵之瓜族氮 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 於以下敘述發明的詳細的內容。 第2圖爲表示有關本發明之,具備了 p型半導體層之 皿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剖面之模式圖。在本圖,7 爲正極,由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7 a和銲墊層7 b構成。 5爲p型半導體層,此係由p型覆蓋層5 a和p型接觸層 5 b所構成。1爲基板、2爲緩衝層、3爲n型半導體層、4 爲發光層及6爲負極。 -7- 200812111 在本案發明,於基板〗係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由:藍 寶石單結晶(A1203 ; A面、C面、Μ面、R面)、尖晶石 單結晶(MgAl204 ) 、ΖηΟ單結晶、LiA102單結晶、 L i G a Ο2單結晶、M g Ο單結晶或G a2 Ο3單結晶等的氧化物 單結晶基板、以及Si單結晶、SiC單結晶、GaAs單結晶 、A1N單結晶、GaN單結晶或是ZrB2等的硼化物單結晶 等的非氧化物單結晶基板選擇之一般周知的基板材料。而 且,基板的面方位係不特別限定,其off angle亦可任意 地選擇。 作爲構成緩衝層、η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及p型半導 體層之ffl族氮化物半導體,係以一般式AMriyGaiiyN ( 0 SxSl、〇Sy$l、〇S χ + y ^ 1 )表示之各種組成的半導體 爲一般周知。在構成於本發明之緩衝層、η型半導體層、 發光層及Ρ型半導體層之瓜族氮化物半導體,亦可無任何 限制地使用以一般式 AlxInyGa卜x.yN ( 0 $ X S 1、0 g y $ 1 、〇‘ χ + y s 1 )表示之各種組成的半導體。 作爲成長這些m族氮化物半導體的方法,係有:有機 金屬氣相成長法(M0CVD法)、分子束磊晶成長法( MBE )、氫化物氣相成長法(HVPE )等。理想爲組成控 制爲容易,具備量產性之Μ 0 CVD法爲適宜,但未必要限 定於同法。 在將M0CVD法作爲上述半導體層的成長方法而採用 的情況,係作爲ΙΠ族的Ga原料,以有機金屬材料之三甲 基鎵(TMGa )或三乙基鎵(TEGa )爲主,同樣地作爲ΙΠ 200812111 族的A1的原料,以三甲基鋁(TMAl )或三乙基鋁(TEAl )爲主而使用。另外關於爲發光層的構成材料之I η係作 爲其原料使用三甲基銦(ΤΜΙ )或三乙基銦(ΤΕΙ )。作爲 V族的Ν源,使用氨(Ν Η 3 )或聯胺(Ν 2 Η 4 )等。 作爲η型半導體層的摻雜物材料,使用s i或G e。作 爲Si原料使用單砂院(SiH4)或二砂院(Si2H6),作爲 Ge原料使用鍺烷(Germane )或有機鍺化合物。在?型半 導體層,作爲摻雜物使用Mg。作爲此原料,例如使用雙 環戊一稀錶 B i s ( c y c 1 〇 p e η t a d i e n y 1 ) m ag n e s i u m ( C p 2 M g ) 或雙乙基環戊二燃鍾 Bis ( ethylcy clopentadienyl ) magnesium ( (EtCp) 2 M g ) 0 接著,敘述關於作爲成長法採用了 一般之MO CVD法 的各半導體層。 (緩衝層) Φ 作爲緩衝層,係已知開示於日本專利3 0260 8 7號公報 等之低溫緩衝層或開示於日本專利2003 -243 302號公報等 之高溫緩衝層,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這些緩衝層。 供給於成長的基板1係可由前期記載中選擇,但在此 ' 係敘述關於使用了藍寶石基板之情況。在將同基板配置於 已設置在溫度及壓力的控制爲可能之反應空間之附Sic膜 的石墨(graphite )製治具(承受器)上之狀態,於此場 所與氫載體氣體(carrier gas )、氮載體氣體、一起送入 NH3氣體和TMA1。附SiC膜石墨(graphite )製治具係藉 200812111 由來自RF線圈之誘導加熱而加熱至必要的溫度,在基板 上係形成A1N緩衝層。作爲溫度,於使A1N的低溫緩衝 成長係控制在從500°C至700 °C的溫度,爲了之後的結晶 化提昇至11〇〇 °C前後的溫度。在使高溫A1N緩衝層成長 的情況,係可不2段的加熱,而可一下子在1 〇 〇 〇 °c至 1 200 °C的溫度下。而且,在使用前述記載中的A1N單結晶 基板、G aN單結晶基板的情況,未必需要使緩衝層成長, 而於上述基板上使後述的η型半導體層直接成長。 (η型半導體層) 作爲η型半導體層係各種組成及構造之物係一般周知 ,在本案發明亦包含這些一般周知之物,亦可使用任何的 組成及構造之物。通常,η型半導體層係由:由未摻雜 GaN層所構成的基材層、含有Si或Ge等的11型摻雜物, 設置負極之η型接觸層以及具有比發光層大的能隙能量之 η型覆蓋(clad )層所構成。η型接觸層係可兼爲η型覆蓋 層及/或基材層。 接著緩衝層的形成之後,於緩衝層上使由未摻雜GaN 層所構成的基材層成長。溫度係作爲1 000〜1 200 °C,將壓 力控制下的原料、NH3氣體和TMGa與載體氣體一起送到 緩衝層上。TMGa的供給量係藉由與同時流動的NH3的比 例而被限制,但作爲成長速度而控制在1 // m /小時〜3 μ m /小時之間係對抑制轉位等的結晶缺陷之產生爲有效。關 於成長壓力係在確保上述的成長速度之上,20〜60kPa ( -10- 200812111 200〜600mbar )的區域爲最合適。 , 接著未摻雜GaN層的成長後,使n型接觸層成長。該 成長條件係與未摻雜GaN層的成長條件相同。摻雜物係與 載體氣體一起供給,但該供給濃度係以與T M G a供給量的 比例進行控制。本發明係藉由將後述的p型半導體層以特 定的成長速度形成,應該變低發光元件的驅動電壓,但驅 動電壓係因爲因η型接觸層的摻雜物濃度亦當然受到影響 ,所以適合ρ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條件同時決定η型接觸層 的摻雜物濃度。作爲摻雜物的供給條件,係在令M / Ga 比(M = Si或Ge )作爲1 ·0χ1 0·3〜6·0χ1 0·3的範圍,成爲可 變低驅動電壓。 未摻雜GaN層及含有摻雜物的η型半導體層之膜厚, 係個別作爲1〜4 // m爲理想,但未必限定於此範圍。作爲 用以抑制來自基板及緩衝層的結晶缺陷之向上層的傳播之 手段,亦可使未摻雜GaN層及/或含有摻雜物的η型半導 體層之膜厚增加,但藉由厚膜化,因爲誘發晶圓本身的彎 曲所以不太是上策。在本發明,在前述的範圍內設定個別 層的膜厚爲理想。 (發光層) 作爲發光層係各種組成及構造之物係一般周知,在本 案發明亦包含這些一般周知之物,亦可使用任何的組成及 構造之物。 例如多重量子井構造的發光層係一邊使成爲阻障層之 -11 - 200812111 η型GaN層與成爲井層之GalnN層交互地層積、一 。載體氣體係選擇使用N2或H2。NH3和TEGa或 係與此載體氣體一起供給。
GalnN層的成長係再加上供給TMI。總之取一 成長時間,一邊斷續地供給In之程序。在GalnN 長係因爲於載體氣體中存在H2而In濃度的控制變 ,在此層’作爲載體氣體使用H2不是上策。阻障層 GaN層)和井層(GalnN層)之膜厚係選擇發光輸 得最高之條件。在決定了最適膜厚之上,適宜選擇 原料供給量和成長時間。向阻障層之摻雜物量亦成 發光元件的驅動電壓之高低的條件,而該濃度係對 型半導體層的成長條件而選擇。作爲摻雜物爲Si或 哪一個都可以。 成長溫度係在7 0 0 °C至1 0 0 0 °C之間爲理想,但 定於此範圍。但是,在井層的成長係在高的溫度爲 以將ϊη帶進成長膜中,實質上形成井層爲困難。 成長溫度係在不太變高的範圍內選擇。在本發明係 層的成長溫度作爲70(TC至1 000°C的範圍,但即使 障層和井層的成長溫度亦不是障礙。成長壓力係一 成長速度的平衡、一邊設定。在本發明係成長β 10kPa ( 200 mbar )至 60kPa ( 600 mba〇 之間爲理 未必限定於此範圍。 爲井層和阻障層的數,哪一方都是3層至7層 ,但未必限定於此範圍。發光層係最後使阻障層成 邊形成 TMGa 邊控制 層的成 得困難 (η型 出爲變 m族的 爲左右 應於P 丨Ge的 未必限 變得難 於是, 就發光 改變阻 邊取與 壓力係 想,但 爲合適 長成爲 -12- 200812111 結束(最終阻障層)。此阻障層係防止由井層的載體之溢 流、同時在繼續的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完成防止來自最 終阻障層之In的脫離的任務。 (P型半導體層) P型半導體層亦各種組成及構造之物係一般周知,在 本案發明亦包含這些一般周知之物,亦可使用任何的組成 及構造之物。p型半導體層,通常由:於其上形成正極之 P型接觸層和能隙能量比發光層大的p型覆蓋層形成。P 型接觸層亦可兼爲p型覆蓋層。 在本發明,成長速度被控制在8〜20nm/分之p型半 導體層,係於其上形成正極之p型接觸層。p型覆蓋層的 成長速度未必需要在此範圍。 控制了成長速度的P型接觸層之Mg摻雜物的濃度係 不特別限制,但爲了確保良好的結晶性,係Mg摻雜物的 濃度爲0.9x1 02G〜2x1 02G原子/ cm3爲理想。於p型接觸層 中,係與Mg摻雜物一起,氫原子爲ΙχΙΟ18〜1x1 〇21原子/ cm3左右的濃度存在著亦佳。 在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首先直接接於發光層的最終 阻障層上而將p型覆蓋層,於其上使成長速度被控制在 8〜2 0nm/分之p型接觸層層積。於p型覆蓋層係使用GaN 或GaAIN爲理想。另外’ p型覆蓋層係使組成或晶格常數 相異之層交互地層積亦佳,使層的厚度和爲摻雜物之M g 的濃度變化亦佳。 -13- 200812111 於有關本發明之成長速度控制在8〜20nm/分之p型 接觸層係使用GaAIN爲理想。其成長係如以下般地進行。 將TMGa、TMA1及爲摻雜物之Cp2Mg、與載體氣體(氫 或氮、或是兩者的混合氣體)及NH3氣體一起送到上述的 P型覆蓋層上。 此時的成長溫度係980〜11 00°C的範圍爲最佳。若爲比 98 0 °C低的溫度,則形成結晶性低的磊晶(epitaxial )層, 因結晶缺陷起因而招致驅動電壓的上昇。另外在比1 10 01 高的溫度,係在位於下層之發光層之中,井層在p型半導 體層成長過程被置於高溫度的環境下,有受到熱損傷的可 能性。此情況係在作爲發光元件的時點之強度下降,或是 有帶來在耐性試驗下之強度劣化的危險。 關於成長壓力,無特別限制,但理想爲 50kPa ( 5 0 0mbar )以下爲佳。作爲此理由,係因爲若在此壓力下 進行成長,則可將p型半導體層中的面內方向之A1濃度 變得均勻,在讓按照必要而使GaAIN的A1組成變化之p 型半導體層成長的情況,控制爲容易。在比此壓力高的條 件,係已供給之TMA1與NH3的反應變得顯著,在到達於 成長途中之基板前,TMA1被消耗,變得難以得到作爲目 的之A1組成。關於作爲摻雜物而送入之Mg亦可謂同樣之 情事。也就是,若爲5 0 k P a ( 5 0 0 m b a r )以下的成長條件 ’則P型半導體層中的2次元方向(成長基板的面內方向 )之Mg濃度分布變爲均勻(成長基板的面內均勻性)。 亦已知:藉由使用之載體氣體流量而GaAIN接觸層中 -14- 200812111 的面內方向之A1組成、Mg濃度之分布係進行變化。但是 5發現:比起載體氣體條件,由成長壓力的條件而接觸層 中的A1組成、Mg的面內均勻性被大幅地左右。因而作爲 在 50kPa ( 500 mbar)以下 10kpa ( 1〇〇 mbar)以上的成長 壓力爲合適。 p型半導體層的成長速度係主要相依於爲原料之 TMGa之供給量。如每單位時間的TMGa供給量變多,則 可於那些短時間內得到目的之膜厚。如摻雜物原料亦同樣 地變多供給量則爲佳。但是,變快了成長速度之p型半導 體層係容易導入結晶缺陷,即使以必要濃度含有摻雜物, 起因於結晶缺陷而施體能階(donor level )增加,結果上 驅動電壓V f變得不下降。反之,若過度抑制成長速度, 則至達到目的膜厚之成長時間變長,有變大在成長期間中 之朝向發光層之熱損傷的疑慮。本發明者係進行:硏討每 單位時間之TMGa的供給量,將p型半導體的成長速度限 定於某範圍,而且改變符合於此之摻雜物的供給量條件。 然後,了解:作爲滿足驅動電壓Vf變低及無向發光層的 熱損傷之 P型接觸層的成長條件,係其成長速度爲 8〜2 0 n m /分爲理想。 而且,成長速度的決定,係藉由晶圓剖面之電子顯微 鏡(TEM )觀察而計測p型接觸層的膜厚,以成長時間反 除而求出。因而,作成改變了幾個條件之觀察用樣本,以 事前先調查成長速度與每單位時間的TMGa的供給量之關 係而可事先決定成爲必要之成長條件。 -15- 200812111 P型接觸層的成長之後,與停止基板加熱一起送入n2 氣體,將反應空間內進行潔淨、同時冷卻晶個,冷卻至可 取出至成長裝置外之前。而且,在本方法係確認在此時點 ,p型半導體層變成作爲目的之P型。因而,在此之後用 ^ 以活性化的熱處理係不必要。 、. 接著,說明關於設置於η型接觸層及p型接觸層上之 負極及正極。 (負極) 作爲負極係各種組成及構造之物係一般周知,在本案 發明亦包含這些一般周知之物,亦可使用任何的組成及構 造之物。該製造方法亦各種製法爲一般周知,可使用那些 一般周知的方法。 於向η型接觸層上的負極形成面的製作係可利用一般 周知的光蝕刻技術及一般的鈾刻技術。藉由這些技術,從 ® 從晶圓的最上層挖至η型接觸層的位置,可使預定形成負 極的區域之η型接觸層露出。作爲負極材料,係除了作爲 接於η型接觸層的接觸金屬之Al、Ti、Ni、Au之外,可 利用Cr、W、V等的金屬材料。爲了使向^型接觸層的密 ^ 接性提高’將接觸金屬作爲由上述金屬複數選擇之多層構 造亦佳。而且,最表面若爲Au則接合性變爲良好。 (正極) 被設置於p型接觸層上的正極,亦可知各種組成及構 -16- 200812111 造之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在本案發明亦包含這 周知之物,亦可使用任何的組成及構造之物。該製 亦各種製法爲一般周知,可使用那些一般周知的方、) 在本發明係,在將光透過性的ΙΤΟ使用於正極 情況,因爲驅動電壓的下降效果大所以爲理想。作 的組成係作爲50% S Ιη<1 00%及〇%<Sn $ 50%爲理 此範圍內可滿足低的膜阻抗和高的光透過率。I η爲 Sn爲1 0%係特別理想。於ΙΤΟ係作爲不純物而含 、皿族、IV族或V族的元素亦佳。另外,代替 ITO 使用SnO、ZnO或InO等。 ΙΤΟ膜的膜厚係50〜500nm爲最佳。如爲50nm 則ΙΤΟ膜本身的膜阻抗變高,驅動電壓變高。另外 比5 0 0nm厚則向上面的發光之取出效率變低,發光 變高。 關於ITO膜的成膜方法,係可使用一般周知的 鍍法或濺鍍法。於真空蒸鍍係於加熱方法有阻抗加 或電子束加熱方式等,但於金屬以外的材料之蒸鍍 子束加熱方式爲合適。另外,亦可使用:將成爲原 合物作爲液狀,將此塗佈於表面之後藉由適當處理 氧化物膜的方法。 在蒸鍍法係由條件而ITO膜的結晶性受到影響 適切地選擇條件則無該限制。而且在室溫作成ITO 況,係用以透明化的熱處理成爲必要。 在藉由濺鍍法的製膜,係因爲被置於電漿的高 些一般 造方法 去。 材料的 Μ ITO 想。在 90%、 有Π族 ,亦可 以下, 反之若 輸出不 真空蒸 熱方式 ,係電 料之化 而作爲 ,但如 膜的情 會 b i 51 -17- 200812111 境下,所以P型接觸層表面容易受到因電漿之損傷,因而 在接觸阻抗變高的傾向,但在設法於製膜條件而可變小向 P型接觸層表面之影響。 通常,在形成了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之後,於該一 部分表面製作構成銲墊部之銲墊層。與銲墊層合倂而構成 正極。作爲銲墊層的材料,已知各種構造之物,在本發明 ,亦可不特別限制這些一般周知之物而使用。在使用於負 極材料之Al、Ti、Ni、Au之外,Cr、W、V亦可無任何限 制而使用。然而,運用與已使用之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 之密接性良好的材料爲最佳。厚度係有:如對於接合時的 應力而不向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帶來損傷般之充分地變 厚之必要另外,最表層係與接合球(bonding ball)之密 接性優良的材料,例如作爲Αιι爲最佳。 本發明的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係例如可藉由 該業界周知的手段而設置透明蓋體而作爲燈。另外,亦可 組合具有本發明的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和螢光 體之蓋體而製作白色的燈。 另外,由本發明的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而製作 的燈係因爲驅動電壓低、發光輸出高,所以安裝藉由此技 術而製作的燈之攜帶式電話、顯示器、面板類等的電子機 器、或安裝了該電子機器之汽車、電腦、遊戲機等的機械 裝置類,係成爲可以低電力驅動,可實現高的特性。特別 是,在攜帶式電話、遊戲機、玩具、汽車零件等之由電池 驅動之機器類,發揮省電力的效果。 -18- 200812111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 發明並非僅被限定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 在反應爐的承受器上設置藍寶石基板,將爐內壓力控 制在20kPa ( 2 00 mbar )、基板溫度控制在1 1 〇〇 °c,將 TMA1和NH3與H2載體氣體一起送到基板上,形成A1N 緩衝層。此成長時間作爲1 〇分。 之後,將壓力作爲 40kPa ( 400 mbar )、溫度作爲 1 03 0 °C而供給TMGa和NH3而於A1N緩衝層上,3小時成 長由未摻雜GaN所構成之基材層。接著,一邊維持壓力和 溫度、一邊作爲η型摻雜物而供給四甲基鍺,1小時成長 η型GaN層。四甲基鍺的供給量係以η型GaN層的載體濃 度成爲4.0x1 018cnT3的方式調整。由此而形成n型接觸層 〇 之後,壓力係作爲 40kpa ( 400 mbar )、溫度作爲 7 5 0°C而將載體氣體從H2轉換至N2,一邊供給TEGa和 NH3、作爲摻雜物供給SiH4、一邊將阻障層成長7分鐘, 之後更供給TMIn而使井層5分鐘成長。交互地5次反覆 此阻障層和井層的成長,於最後成長最終的阻障層而作爲 發光層。摻雜物的SiH4的量係以阻障層及井層中的Si濃 度成爲2.0x1 017原子/ cm3的方式調整。 •19- 200812111 之後,將壓力作爲 20kPa ( 200 mbar )、溫度作爲 l〇〇〇°C而再次將載體氣體轉換爲H2,供給TMGa和TMA1 ’作爲摻雜物而送入Cp2Mg而3分鐘成長由Gao^AlusN 所構成之P型覆蓋層。 之後,一邊維持壓力和溫度、一邊進行由 GaonAUnN所構成的p型接觸層之成長。作爲此條件以 成長速度成爲8nm/分的方式固定TMGa供給量。成長時 間作爲15分。p型接觸層中的Mg濃度係以成爲1x1 Ο”原 子/ cm3的方式,調整Cp2Mg的供給量。 之後,停止向誘導線圈的電力投入,停止加熱而將載 體氣體轉換至N2,與潔淨爐內一起,將得到的m族氮化 物半導體層積物冷卻至取出到爐外的溫度。 使取出至爐外的m族氮化物半導體層積物之η型接觸 層的一部分藉由光蝕刻和乾蝕刻而露出,於其上製作了由 c r和T i的金屬層所構成的負極。另外,於Ρ型接觸層上 係藉由蒸鍍法而製作厚度3 5 0nm的ITO 1(In:Sn = 9:l ),於其上製作以Ti、An、A1及Au之順序層積的銲墊層 ,作爲正極。之後,在進行硏磨基板裏面和切割之後,分 割爲各發光元件。 於得到的發光元件流過20mA的電流而使其發光、同 時測定驅動電壓Vf和發光輸出,結果爲3.2V和9mW。另 外,將電流-電壓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表示於第3圖。由 此圖使用上述(1 )式而求出的η値爲1 .8。而且,將這些 的結果與其他的實施例及比較例匯集而表示於下述的表1 -20· 200812111 (實施例2 ) 將P型接觸層的成長條件,除了將成長速度作爲 2 Onm /分、成長時間作爲6分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 作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將得到的發光元件與實施例〗進行相同的評估,結果 驅動電壓爲3.2V、發光輸出爲9mW。另外,將電流-電壓 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表示於第4圖。由此圖使用上述(1 )式而求出的η値爲2.0。 (比較例1 ) 將Ρ型接觸層的成長條件,除了將成長速度作爲7nm /分、成長時間作爲1 7.2分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 作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 將得到的發光元件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的評估,結果 驅動電壓爲3.3V、發光輸出爲8mW。另外,將電流-電壓 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表示於第5圖。由此圖使用上述(1 )式而求出的η値爲2.6。 (比較例2 ) 將ρ型接觸層的成長條件,除了將成長速度作爲 2 1 nm /分、成長時間作爲5.7分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 製作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21 - 200812111 將得到的發光元件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的評估,結果 驅動電壓爲3.4V、發光輸出爲8m W。另外,將電流-電壓 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表示於第6圖。由此圖使用上述(1 )式而求出的η値爲3.1。 表1 接觸層的成長速度V (單位nm/分) 成長時間 分 驅動電壓Vf (施加20mA) V 發光輸出 mW(20mA) η値 實施例1 8 15 3.2 9 1.8 實施例2 20 6 3.2 9 2 比較例1 7 17.2 3.3 8 2.6 比較例2 21 5.7 3.4 8 3.1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係因爲具有良好的發 光輸出、驅動電壓下降,所以其產業上的利用價値非常大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說明發光元件的順方向的電流-電壓特性之 圖。 ^ 第2圖爲表示本發明的瓜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之 剖面之模式圖。 第3圖爲表示在實施例1可得到之發光元件的電流一 電壓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之圖。 第4圖爲表示在實施例2可得到之發光元件的電流一 -22- 200812111 電壓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之圖。 第5圖爲表示在比較例1可得到之發光元件的電流一 電壓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之圖。 第6圖爲表示在比較例2可得到之發光元件的電流-•電壓特性曲線的測定結果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_ 1 :基板 2 :緩衝層 3 : η型半導體層 4 :發光層 5b : ρ型接觸層 5a : p型覆蓋層 5 : ρ型半導體層 6 :負極 • h :光透過性或反射性正極 7b :銲墊層 7 :正極 -23-

Claims (1)

  1. 20081211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in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係 於基板上使由m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η型半導體層 、發光層及Ρ型半導體層以此順序成長之後,從於該η型 半導體層及Ρ型半導體層各別形成負極及正極之情事所構 成之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 該ρ型半導體層的成長速度爲8〜20nm /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製造方法,其中 ,在使P型半導體層成長時的成長裝置內壓力爲1〇〜5 OkPa 〇 3 · —種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徵爲:藉 由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而製造。 4 · 一種皿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係於基板上由 m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η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及ρ 型半導體層以此順序層積,正極及負極各別接於ρ型半導 體層及!!型半導體層而設置之發光元件,其特徵爲:以下 述式(1 )表示的發光元件的電流-電壓曲線的η値爲2以 下; I = I〇 ( EXP ( qV/ η · kT ) -1 ) (1)。 5. —種燈,其特徵爲:由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3 或第4項之m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所構成。 6.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爲:安裝有記載於申請專 利範圍第5項之燈。 7. 一種機械裝置,其特徵爲:安裝有記載於申請專 -24- 200812111 利範圍第6項之電子機器。
    -25
TW096113828A 2006-04-19 2007-04-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TW20081211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5791A JP2007288052A (ja) 2006-04-19 2006-04-19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2111A true TW200812111A (en) 2008-03-01

Family

ID=3862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3828A TW200812111A (en) 2006-04-19 2007-04-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88052A (zh)
TW (1) TW200812111A (zh)
WO (1) WO20071232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2781B2 (ja) 2007-11-0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周波数安定化レーザ装置及びレーザ周波数安定化方法
JP2011009502A (ja) * 2009-06-26 2011-01-13 Showa Denko Kk 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ランプ、電子機器及び機械装置
WO2012140844A1 (ja) * 2011-04-12 2012-10-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49486B2 (ja) 2020-04-21 2022-10-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176B2 (ja) * 1996-02-23 2006-08-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光半導体装置
JP4166885B2 (ja) * 1998-05-18 2008-10-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23179A (ja) * 2001-07-06 2003-01-24 Ricoh Co Ltd p型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609917B2 (ja) * 2002-04-18 2011-01-1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窒化アルミニウムガリウム層の製造方法、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4214337A (ja) * 2002-12-27 2004-07-29 Nichia Chem Ind Ltd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23262A1 (ja) 2007-11-01
JP2007288052A (ja) 200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3279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燈
CN101438429B (zh) Ⅲ族氮化物化合物半导体叠层结构体
US801278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amp
TWI377703B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2306691B (zh) 一种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方法
US20090194784A1 (en) Group-iii nitrid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group-iii nitrid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amp
TW200840096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ayer,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amp thereof
JP5072397B2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30123A (zh) Ⅲ族氮化物系半导体发光元件
KR20090074092A (ko) Ⅲ족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ⅲ족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및 램프
US20100301358A1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Optical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US20090127581A1 (en) Nitride-based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4091873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08218740A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329312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積層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201232824A (en) Transparent thin film,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TWI252599B (en) N-type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ayered structure
TW20081211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TWI360234B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
JP2008226868A (ja) Iii族窒化物化合物半導体積層構造体
TWI315106B (en) Gallium nitride-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1246942B (zh) 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制作方法及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
JP2007109713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105738B2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積層物の製造方法
JP2011096902A (ja) ZnO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