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0410342A - Semiconducto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0342A
TW200410342A TW092119147A TW92119147A TW200410342A TW 200410342 A TW200410342 A TW 200410342A TW 092119147 A TW092119147 A TW 092119147A TW 92119147 A TW92119147 A TW 92119147A TW 200410342 A TW200410342 A TW 2004103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layer
layer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61322B (en
Inventor
Ichiro Hase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1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1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13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D30/01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ETs having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 channels or heterojunction gate electrodes, e.g. HEM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7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AIIIBV compounds
    • H01L21/28587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AIIIBV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ctional shape, e.g. T, inverted 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40FETs having zero-dimensional [0D], one-dimensional [1D] or two-dimensional [2D]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s
    • H10D30/47FETs having zero-dimensional [0D], one-dimensional [1D] or two-dimensional [2D]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s having 2D charge carrier gas channels, e.g. nanoribbon FETs or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
    • H10D30/471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 or high hole mobility transistors [HHMT]
    • H10D30/473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 or high hole mobility transistors [HHMT] having confinement of carriers by multiple heterojunctions, e.g. quantum well HEMT
    • H10D30/4732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 or high hole mobility transistors [HHMT] having confinement of carriers by multiple heterojunctions, e.g. quantum well HEMT using Group III-V semiconductor material
    • H10D30/4738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 or high hole mobility transistors [HHMT] having confinement of carriers by multiple heterojunctions, e.g. quantum well HEMT using Group III-V semiconductor material having multiple donor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Description

200410342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應用於功率放大器等中的半導體裝 置。 【先前技術】 對於移動體通訊用可攜式終端之發送用功率放大器之 最近的要求事項中,有低失真高效率動作與單一正電源動 作。在此,所謂高效率動作,係指提高以輸出功率pQUt及輸 入功率Pin之差與直流投入功率Pde之比來定義之功率附加 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以下稱為PAE)的動作之意 。由於PAE越大可攜式終端之消耗功率就越少,所以PAE 成為重要的性能指標。又,在最近利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分碼多重擴取系統)或 WCDMA(Wideband CDMA;寬頻式分碼多重擷取系統)等 數位無線通訊方式的可攜式終端中,由於對功率放大器之 失真亦課以嚴格的規格所以低失真化亦變成很重要。但是 ,失真與效率一般係處於折衷選擇(trade-off)之關係,且在 一定低失真條件下有必要增大PAE。此係低失真高效率動 作之意。 另一方面,單一正電源動作,係不需要在依習知空乏型 (Depletion Mode)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場效電晶體) 而構成功率放大器之情況所需的負電源產生電路、汲極開 關,並有助於終端之小型化、低成本化。 作為可滿足該等要求之功率放大器用裝置較為人所周
85721.DOC 200410342 知者有 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異質接面雙 極性電晶體)·。但是,在HBT中,雖然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 特性而必須提高電流密度,但是亦會發生因發熱而限制功 率放大器特性之提高,或為了確保可靠度而需要高度散熱 之設計等的問題。因此,依HFET(Hetero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異質接面場效電晶體)進行之單一正電源 動作亦受到注目。在此,HFET,係HEMT(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或 HIGFET(Heterostructure Insulated-Gate FET;異質結構絕 緣閘場效電晶體)等利用異質接面的FET之總稱。在HFET 中亦可實現高性能開關,且產生可使功率放大器與開關一 體化的優點。 然而,為了利用HFET來實現單一正電源動作,且不需要 負電源產生電路、汲極開關,就有必要實現全增強型 (Enhancement mode)之HFET。在此,所謂全增強,係指在 截止時之汲極漏電流十分小,即,將閘極與源極間之電壓 保持於0的狀態下,直接對源極與汲極間施加電壓的情況, 由於流至源極與汲極間之電流十分小,所以可不需要丨及才系 開關之位準的增強型動作之意,一般而言需要〇 · 5 V左右以 上之高臨限電壓Vth。 在利用具有習知凹陷閘極(recess gate)構造之肖特基接 面閘極型HFET來實現該種增強型之HFET的情況,會造成 問題者在於,第一、因表面空乏化之影響而增大源極電阻 、導通電阻RQn,第二、Vth變高的結果,會縮小閘極與源
85721.DOC 200410342 極間之順向電流上升電壓vf與vth之差,結果,要獲得低失 真高效率特性變得非常困難。 作為容易實現全增強型動作的HFET,例如有如已揭示於 曰本專利特願平10-258989號公報中的JPHEMT(Junction Pseudomorphic HEMT)構造。 圖7係顯示該種習知型JPHEMT之一構成例。該半導體裝 置,例如係在半絕緣性之單晶GaAs構成的基板1之一面上 ,例如介以意圖不添加雜質之u-GaAs(U-係表示意圖不添加 雜質者,以下相同)構成的緩衝層2,依次層疊鋁(A1)組成 比20%左右之AlGaAs構成的第二障壁層3、錮(In)組成比 20%左右之InGaAs構成的通道層4及A1組成比20%左右之 AlGaAs構成的第一障壁層5。 第一障壁層5,係具有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質的區域5a、 意圖不添加雜質的區域5b、及包含高濃度之p型雜質且對應 閘極9而設的p型導電區域5c。第二障壁層3,係具有添加高 濃度之η型雜質的區域3a、及意圖不添加雜質的區域3b。p 型導電區域5c,一般係依鋅(Zn)之擴散而形成。 在與第一障壁層5之基板1相反侧之面上形成有絕緣膜6 。在該絕緣膜6上設有複數個開口,且在該等開口之第一障 壁層5上形成有源極電極7、汲極電極8、及閘極9。在源極 電極7、汲極電極8之下部,例如存在有依該等電極與基底 之半導體層的合金化所產生的低電阻層10,且汲極電極8 與第一障壁層5形成η型之歐姆接觸。又,閘極9係與第一障 壁層5形成ρ型之歐姆接觸。通道層4,係成為源極電極7與
85721.DOC 200410342 沒極電極8間之電流通路。另外,雖然在圖7中未顯示,但 是亦有在源極電極7或沒極電極8與第一障壁層5之間介有 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質的蓋層之情況。 在如圖7所示之JPHEMT構造中,由於使用ρη接面閘極, 所以可獲得内建(built-in)電壓,且與通常的肖特基閘極型 HFET相較,可將更高的電壓施加在閘極上。換句話說,可 提高閘極與源極間之順向上升電壓Vf。以下,Vf係定義為 閘極與源極間之順向電流顯示指定值的電壓者。 更且,在上述JPHEMT中,由於係成為包含高濃度之p型 雜質的p型導電區域5c埋入第一障壁層5内的形式,所以即 使在Vth為正的增強型中亦有不易因表面空乏化而產生源 極電阻之增大的良好情況。 如此,圖7所示的JPHEMT,雖然為了進行增強型動作而 具有非常有利的構造,但是有為了實現前面所述之全增強 型動作而還不夠充分之處。亦即,圖7之JPHEMT,係Vf為 1.2V左右,且大於通常的肖特基型HFET或JFET之值,雖然 只要使之進行增強型動作就沒有問題,但是當變成全增強 型動作時,就需要0·5 V左右以上的Vth,且當進而考慮製造 不均時,即使是更高的Vth亦必須獲得滿足的特性。但是, 如此當Vth變大時,即使是ρη接面閘極由於亦會縮小Vth與 Vf之差,所以低失真條件下的PAE特性就會惡化起來。 本發明,係有鑑於該種問題點而開發完成者,其目的在 於提供一種可進行全增強型動作,且低失真高效率特性優 的半導體裝置以作為功率電晶體。
85721.DOC 200410342 【發明内容】 亦即,本發明⑴’係在具有源極電極、沒極電極、設於 :原極電極與汲極電極之間的閘極、^成為源極電柄虚沒 二電=電流通路之半導體所構成的通道層之半導體裝 :中、,:特徵為包含有··第一障壁層,由具有對應間極而 辰度之卩型雜質之p型導電區域的半導體所構成,·第 ^壁層,隔著通道層而設於第—障壁層之相反側,且由 '子規和力小於通道層之半導體所構成;及第三障壁声, 通道層之間,且由電子親和力小於:道 層<丰導所構成;其中當第一 、其能帶隙為Egl,第:障辟芦、*…子親和力為X1 隙一就:立下::層…親和力一 x1-X3^〇.5x(Eg3-Eg1) ...⑴。 在本發明⑴中,藉由將對第 係的層滿足上述式⑴之關 於與閑極順向^在之ΓΛ壁/與通道層之間,即可使對 Π包机足上升電壓Vf相關 度0h變大,且提高仏藉此,可容易進行全增強 且=:放大!時不需要負電源產生電路或二 σ 。放大杂小型化、低價格化。又,可在不备太 :::::::編,結果,可提高—二 半二:二:障壁層11與第三障壁層12之 ㈣中之至少:用其使用包含鎵㈣、銘㈧)及銦 為111族元素,且包含砷(As)及磷(ρ)中
85721.DOC 200410342 之至少一個作為V族元素的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之各種組 合者。例如可在第一障壁層上使用GaAs或A1組成比50%以 上之AlGaAs或InGaP。又,在第三障壁層12上除了 InGaP 或A1組成比50%以上之AlGaAs,亦可使用AlInGaP或 Gain A sP等4元化合物。又,可在通道層使用InGa As或GaAs 。然後,第三障壁層之厚度,為了獲得對應增強型動作之 所期望臨限電壓Vth,較佳者為20 nm以下。又,尤其是在 依P型雜質之擴散而形成第一障壁層内之p型導電區域的情 況,從擴散控制性之觀點來看較佳者係儘量使p型雜質不侵 入第三障壁層内。為了保持該特性,較佳者係在第一障壁 層内之第三障壁層附近部分,存在有例如5 nm以上厚度的 半導體層,而該半導體層只含有p型導電區域中之最大雜質 濃度的十分之一以下的雜質。 本發明(2),係在上述本發明(1)之半導體裝置中,在第三 障壁層與通道層之間,具備有由電子親和力小於通道層之 半導體所構成的第四障壁層。 在本發明(2)中,即使在與第一障壁層間具有式(1)之關係 的第三障壁層與通道層無法形成良好介面的情況,藉由在 第四障壁層上使用能與通道層形成良好介面之半導體材料 ,即可迴避該問題。 在本發明(2)之構成中,作為第四障壁層之半導體材料, 例如可使用AlGaAs或GaAs。又,從Vth之關係中,較佳者 係形成第四障壁層與第三障壁層之厚度和為20 nm以下。 本發明(3),係在上述本發明(1)之半導體裝置中,在第一 85721.DOC -10- 200410342 障壁層與閘極之間,具備有其能帶隙小於第一障壁層,且 具有添加高濃度之p型雜質之p型導電區域的半導體所構成 的第五障壁層。 在本發明(3)中,可減少閘極金屬與閘極金屬相接之半導 體之 '肖特基障壁的高度,且可減低歐姆接觸電阻。 在本發明(3)中,作為第五障壁層之半導體材料,例如可 使用GaAs 〇 本發明(4),係在上述本發明(1)之半導體裝置中,在第一 障壁層與第三障壁層之間,具備有由Zn之擴散速度慢於第 _ 一障壁層之半導體所構成的第六障壁層。 - 在本發明(4)中,在依Zn之擴散而形成第一障壁層之p型 導電區域的情況,可利用第六障壁層阻止添加於第一障壁 層内的Zn之擴散,且容易控制Zn擴散。 在本發明(4)之構成中,作為第六障壁層之半導體材料, 例如可使用GaAs或AlGaAs。又,從Vth之關係中,較佳者 係形成第六障壁層與第三障壁層之厚度和為25 nm以下。 【實施方式】 φ 以下,係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為了解決圖7所示之習知型JPHEMT之課題,首先就閘極 漏電流之機制進行要因分析。圖8係沿著圖7之^軸的能帶 圖,且顯示未施加電壓至閘極的狀態。Ec為導電帶之底部 的能量,Εν為價電帶之頂端的能量,Ef為費米能階,0 e 為對電子之障壁高度,0 h為對電洞之障壁高度。圖8係根 85721.DOC -11 - 200410342 據對某特定參數之計算結果者,雖然對不同的參數會成為 不同的能帶圖’但是在抓住以下定性之傾向時即已足夠。 首先,從該圖中,可知0 e大致等於第一障壁層5之能帶 隙Egi(0e〜Egi)。另一方面’ 0h係十分小於Egi。其主要 原因,在於AlGaAs層(第一障壁層5)與InGaAs層(通道層4) 之導電帶端能量差AEc相當大,且變成0 hSEgi- ^Ec之 故。如前面在圖7所說明般,在Ai組成比2〇%左右、In組成 比20%左右之情況,會變成36〇meV左右。Egl,由於 係為1.7eV左右,所以結果0e大約變成17^,而0h大約 受成1 · 3 e V。換句治說,由於變成0 h < 0 e,所以可明白閘 極之順向電流會支配電洞注入。因而,為了要提高閘極順 向之上升電壓Vf,首先必須加大0h。 作為加大0 h用之一個方法,可考慮增加第一障壁層之 A1、、且成比並加大旎τ隙。然而,例如在將A〗組成比從π% 左右加大至30〜40%左右的情況,電子親和力變小的部分, 一般會使源極接觸電阻變高。又,在增大八丨組成的情況, 由於Zn之擴散速度會變快,所以在擴散之控制性方面亦會 產生問題。 因此作為不會產生上述問題下可加大的構成,可考 慮圖1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圖2係、沿著圖以"由的能帶圖 人圖7圖8之差井,係在於在包含p型導電區域ilc之半 導體所構成的第-障壁層u與通道層4之間,插人半導體構 成的第三障壁層12,如圖2所示,該第三障壁層以能帶隙 係大於第一障壁層! i 且價電帶端能量差△以13大於第一
85721.DOC -12- 200410342 障壁層11與第三障壁層12之導電帶端能量差ΔΕ(^。因而 ,變大的結果,雖然Vf亦可變大,但是因第三障壁層 12之電子親和力並無法如此地變小,且第一與第三障壁層 12之導電帶端能量差△ Eci3亦無法變得如此大,故可防止 源極之歐姆接觸電阻增大。又,在該構造中,由於可形成p 型導電區域1 lc之Zn的擴散層不到達第三障壁層12之構造 ,所以Zn之擴散速度不會造成問題。 如上所述,第一障壁層U與第三障壁層12之關係,係當 第一障壁層1一1之電子親和力為Xl、其能帶隙為Egi,第三障 壁層12之電子親和力為X3、其能帶隙為Eg3之情況,就以下 式表示。 xi- x3^ 0.5 X(Eg3- EgO ··· (i) 以下,係根據圖1舉具體例詳細說明本發明半導體裝置 之第一實施形態。圖1所示之半導體裝置,例如係在半絕緣 性之單晶GaAs構成的基板1之一面上,例如介以意圖不添 加雜質之u-GaAs、u-AlGaAs或是該等多層膜所構成的緩衝 層2 ’依次層·璺A1組成比2 0 %左右之A1G a A s構成的第二障壁 層3、In組成比20%左右之InGaAs構成的通道層4、InGaP構 成的弟二卩单壁層12及A1組成比20%左右之AlGaAs構成的第 一障壁層11。 另外,在此,雖係在第一障壁層11上使用A1組成比為20% 左右的AlGaAs,在第三障壁層12上使用InGaP,但是作為 滿足如式(1)之關係的材料組合,可考慮在第一障壁層11與 第三障壁層12上,包含Ga、Al、In中之至少一個作為in族 85721.DOC -13- 200410342 元素’包含As、P中之至少一個作為v族元素的m_v族化合 物半導體的各種組合。例如可在第一障壁層丨丨上使用GaAs 或A1組成比5 0%以下之AlGaAs或InGaP。又,在第三障壁 層12除了使用InGaP或A1組成比為50%以上之AlGaAs,亦 可使用AlInGaP或GalnAsP等4元化合物。在A1組成比為5〇% 以上之AlGaAs中,由於對導電帶之χ能帶的電子親和力會 邊大’所以各易滿足式(1)之關係。又,在通道層上,除了 InGaAs以外亦可使用GaAs。 第一障壁層11,係包含高濃度之p型雜質且具有對應閘極 9而設的p型導電區域Uc,而除此以外的區域’係成為低雜 質濃度區域lib。在此,可使用仏作為p型雜質,且可依以 之擴散而形成P型導電區域11c。又,第一障壁層11之厚度 係形成100 nm。雖與比此厚或薄無關,但是因若太厚就難 以減低源極接觸電阻,而太薄則難以控制Zn擴散,故較佳 者為70〜100 nm左右。其中,p型導電區域Uc之厚度,在依
Zn擴散而進行p型雜質之添加的情況,雖然難以正確做出 疋我,但是若將低雜質濃度區域Ub之雜質濃度設為p型導 電區域11c中所含之p型雜質之最大濃度的十分之一以下的 話,在此則為9〇nm左右。該情況,在第三障壁層㈣㈣ 導電區域Uc之間存在有10 nm左右之低雜質濃度區域… 。、由於該低雜質濃度區域llb與第三障壁層12之厚度和決定 為vth,所以雖然必須按照所期望之Vth來適當地調整p型導 電區域Uc之厚度,但是較佳者係將低雜質濃度區域之 厚度設在5 nm以上。
85721.DOC -14- 200410342 第二障壁層12,係包含有例如添加高濃度之矽(Si)構成 之η型雜質的·η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2a、及意圖不添加雜 吳之低雜質濃度區域12b。在此,將n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 域12a之厚度設在4 nm,將存在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 12a與第一障壁層丨丨之間的低雜質濃度區域12b之厚度設在 3 nm,將存在於n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仏與通道層*之間 的低雜質濃度區域12b之厚度設在3 nm,將第三障壁層12 之厚度合計設在10 nm。第三障壁層12,雖然至少可稍微加 厚或減薄,但是在加太厚的情況,為了獲得對應增強型動 作之所期望的Vth,產生亦將p型導電區域製作在第三障壁 層12内的必要,且由於有難以控制擴散的可能性,所以較 佳者為20nm左右以下。11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2a之厚度 可獲得所期望值以作為n型雜質之薄片濃度,且在不伴隨 重現性等製造上之困難的範圍内較佳者係儘量少。因而, 較佳者為數nm以下,亦可為丨原子層。此係因在源極與汲 極間之通道層中,由於可使遷移率與載子濃度之積最大化 斤乂 了減低源極電阻,且在閘極區域中,不會使遷移率劣 化,而亦可抑制載子流至障壁層的並行傳導。在通道層4 側 <低雜質濃度區域12b的厚度較佳者為2 nm以上。此係為 了抑制通道層4之電子遷移率的劣化。 、11型雖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2a之薄片雜質濃度,在此係設 為2 X 1 〇個/cm 。當太少時則由於源極電阻會變高,所以 較佳者為IX 1012個/cm-2台。 第一卩早壁層3,亦包含有例如添加高濃度之&構成之^型
85721.DOC -15- 200410342 雜質的η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3a、及意圖不添加雜質之低 雜質濃度區域3b。η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3a之薄片雜質濃 度,在此係設為1X1012個/cnT2。 通道層4之膜厚,雖相對於In組成比20%左右之inGaAs 設為1 5 nm左右,但是在將膜厚設在臨界膜厚以下的條件下 ’ In組成比、膜厚係可自由改變的。 關於絕緣膜6、源極電極7、沒極電極8、閘極9,係形成 與圖7所示之構成同樣。在絕緣膜6上例如可使用gi3N4。在 源極電極7、汲極電極8、閘極9上,例如可使用Ti/pt/Au。 在具有上述JPHEMT構造之第一實施形態中,除了圖7所 示之習知型JPHEMT之優點,由於可更提高又?,所以容易 進行全增強動作,且在構成功率放大器時不需要負電源產 生電路或汲極開關,且可使功率放大器小型化、低價格化 。又,可提高Vf之結果,可提高在一定低失真條件下的功 率附加效率。 另外,第一實施形態係本發明之基本型,其可在第三障 壁層與通道層之間、第一障壁層與閘極9之間、第一障壁層 與第三障壁層之間,插入其他的層,且亦可藉此而附:; 的效果。 例如,在第一實施形態中,雖然在第三障壁層12上具4 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質的n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心十, :有依使用於第三障壁層12之㈣的_,而無法添力^ ,辰度^型雜質的情況、或不易在第三障壁層⑽通道層 I間形成艮好介面的情況。該種的情況,當在第三障壁3
85721.DOC -16- 200410342 與通道滑4之間插入第四障壁層時則情況佳。圖3係顧 第三障壁層上添加高濃度之n型雜質的情況(第二實施形能 );圖4係顯示在第四障壁層上添加高濃度“型雜質的^ (第三實施形態)。在第三障壁層上不易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 質的情沉’就需要以如圖4所示之方式進行,在只有第三产 壁層與通道層4之介面會造成問題的情況,亦 之其中一個形態。 口 4 (第二實施形態) «圖3’說明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二實施形態。在
本實施形態中,血第一眚说职Μ α I /、弟Λ她形怨相較,在第三障壁層13盥 通运層間,設有意圖不添加雜質的第四障壁層14。 第三障壁層13,係與第_實施形態之第三障壁Η同樣, 使用與第—障壁層11滿足式⑴之關係、的材料,且包含有例 如添加局濃度之&構成之㈣雜質心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 域"a、及意圖不添加雜質之低雜質濃度區域【扑。 弟四P早壁層14’係採用可與通道層4形成良好介面的材 料’且可使用意圖不添加雜質,例如A1組成比為鳩左右 或/、、下勺AlGaAs或GaAs。該情況,當n型雜質高濃度添 加區域m太離開通道層辦,在源極與問極間之通道層* έι減y載子/辰度並提咼源極電阻,而在閘極區域上,由 於會發生容易產生載子流至障壁層之並行傳導等的問題,所 以第四i層14之厚度較佳者為5麵左右或其以下。又, 第三障壁層13與第四障壁層14之厚度和,較佳者為2〇 _以 下有關上述以外的部分,係形成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85721.DOC -17- 200410342 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即使在第三障壁層13與 通道層4之間不易形成良好介面的情況,亦可藉由設置第四 障壁層14,來解除該問題。 (第三實施形態) 根據圖4,說明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三實施形態。在 該實施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相較,在第三障壁層15上 不具有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質的區域,在該第三障壁層1 5 與通道層4之間,設置具有η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6a的第 四障壁層1 6。 第三障壁層15,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三障壁層12同樣 ,雖採用與第一障壁層11滿足式(1)之關係的材料,但是在 此並未意圖添加η型雜質。 另一方面,在第四障壁層16上,與第二實施形態之情況 同樣,採用可與通道層4形成良好介面的材料,例如雖可採 用Α1組成比為20%左右或其以下之AlGaAs或GaAs,但是亦 可由例如添加高濃度之Si的η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6a、 及意圖不添加雜質的低雜質濃度區域16b所構成。關於η型 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16a之厚度、η型雜質之薄片濃度、通 道層4側之低雜質濃度區域16b之厚度,雖適用與第一實施 形態之第三障壁層12同樣的說明,但是第三障壁層15與第 四障壁層16之和較佳者為20 nm左右以下。有關上述以外的 部分,係形成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如上所述,在第三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第四障壁層16 ,只要第三障壁層15,係與第一障壁層11滿足式(1)之關係的 85721.DOC -18 - 半導體材料的 ^ A即使在與通道層4之間不易形成良好介 面的材料,或m 0 71 、•加咼濃度之η型雜質的材料亦可適用。 (弟四實施形態) ΛΑ Α在罘一實施形態中,會有第一障壁層11與閘極9之間 姆接觸造成問題的情形。在該種情況,如圖5所示,只 要在閘極9側設置由電子親和力與能帶隙之和小於第一障 壁層17之半導體所構成的第五障壁層18即可。 、,據圖5 ’說明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四實施形態。在 4只她形您'中’與第一實施形態相較,第一障壁層U係變 更成第Ρ章壁層17與第五障壁層18之二層構成,且在第一 障土層17與閘極9之間,設有由電子親和力肖能帶隙之和小 於第F早壁層17之半導體所構成的第五障壁層丨8。 作為第五障壁層1 8,例如可採用GaAs,且與第一障壁層 Η同樣,具有對應閘極9添加高濃度之p型雜質(在此為冗… 的P型導電區域18a,除此以外的區域係成為意圖不添加p 型雜質的低雜質濃度區域18b。作為第五障壁層丨8之厚度例 如可开;#成50’nm左右。其他的邵分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如上所述,在第四實施形態中,藉由在閘極與第一障壁 層之間’設置電子親和力與能帶隙之和小於第一障壁層的 第五障壁層,即可減少閘極金屬與閘極金屬相接之半導體 之間的肖特基障壁高度,且可謀求歐姆接觸電阻之減低。 (弟五實施形態) 根據圖6,說明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五實施形態。在 該實施形態中’與第一貫施形態相較,係將提高Zn擴散之 85721.DOC -19- 200410342 控制性用的第一障壁層Π變更成第六障壁層19與第一障壁 層20之一層構成,且在第一障壁層2〇與第三障壁層之間 ,設置由Ζη之擴散速度慢於第一障壁層2〇之半導體所構成 的第六障壁層19。 在孩構成中,例如可在第一障壁層2〇上使用八丨⑸心或 InGaP,在第六障壁層19上使用。另外,從 提高vth之目的來看,第六障壁層19與第三障壁層12之厚度 和較佳者係為25 nm左右以下。又,第六障壁層之厚度較佳 者為5 nm左右以上,俾使Zn不會突穿第六障壁層19。其他 邵分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如上所述,在第五實施形態中,在依〜之擴散而形成對 應閘極9而設之第一障壁層2〇的p型導電區域紙的情況,可 利用第六障壁㈣來阻止添加於第—障壁層2(^zn的擴 散,且可容易控制以擴散層的厚度。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並未被限Μ上述實施形態,其 可考慮混合上述實施形態之各種的構成。例如,第四至第 六障壁層,亦可只存在有其中之-個,或存在有其中之二 個,或存在全部。 、、如上所述,,若依據本發明⑴,則藉由在第—障壁層與通 U間汉置具有式⑴之關係的第三障壁層,即可有效 提高閑極順向之上升電壓Vf,可進行全增強型動作,且實 現低失真咼效率特性優的功率雷曰贿 ^ ^ ^ j刀手兒日日體。結果,使用該電晶 隨所構成的功率放士哭+、人t ^ Λ 抑由於不^要負電源電路或汲極開關 ’所以可成為小型、俏栌姓 〇 ^ 土低仏格,且低失真高效率特性方面亦
85721.DOC -20- 200410342 優者。 若依據本發明(2),則藉由在第三障壁層與通道層之間設 置第四障壁層,則可無須考慮與通道層之介面下選擇第三 障壁層之材料。 若依據本發明(3),則藉由在第一障壁層與閘極之間,設 置能帶隙小於第一障壁層的第五障壁層,即可謀求歐姆接 觸電阻之減低。 若依據本發明(4),則藉由第一障壁層與第三障壁層之間 ,設置Zn之擴散速度慢於第一障壁層的第六障壁層,即可 提高形成p型導電區域之Zn擴散的控制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2係沿著圖1之7?軸的能帶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二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三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四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半導體裝置之第五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7係顯示作為先前技術之半導體裝置之習知型 JPHEMT的剖面圖。 圖8係沿著圖7之軸的能帶圖。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 基板 2 緩衝層 3 第二障壁層 85721.DOC -21 - 200410342 3a、5a、12a、13a、16a n型雜質高濃度添加區域 3b、5b、lib、12b、13b、16b、18b 低雜質濃度區域 4 通道層 5、11、17、20 第一障壁層 5c、11c、18a、20c p型導電區域 6 絕緣層 7 源極電極 8 汲極電極 9 閘極 10 低電阻層 12、13、15 第三障壁層 14、16 第四障壁層 18 第五障壁層 19 第六障壁層 85721.DOC 22-

Claims (1)

  1. 200410342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係具有源極電極、汲極電極、設於 源極電極與汲極電極之間的閘極、及由成為源極電極與 汲極電極間之電流通路之半導體所構成的通道層者,其 特徵為包含有: 第一障壁層,由具有對應上述閘極而添加高濃度之P 型雜質之P型導電區域的半導體所構成; 第二障壁層,隔著上述通道層而設於上述第一障壁層 之相反側,且由電子親和力小於上述通道層之半導體所 g 構成;及 第三障壁層,設於上述第一障壁層與上述通道層之間 ,且由電子親和力小於上述通道層之半導體所構成;其 中 當上述第一障壁層之電子親和力為Xi、其能帶隙為Egl ,上述第三障壁層之電子親和力為x3、其能帶隙為Eg3 時,就成立下式 xi-x3^〇.5X(Eg3-Egi) …⑴。 籲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第 三障壁層之半導體係由包含鎵(Ga)、鋁(A1)及錮(In)中之 至少一個作為III族元素,且包含坤(As)及磷(P)中之至少 一個作為V族元素的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所構成。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第 三障壁層之半導體係InGaP或AlGalnP或InGaAsP。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第 85721.DOC 200410342 二障壁層之半導體係A1組成比50%以上之AlGaAs或 AlGaAsP或 AlGalnAs。 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三障壁 層之厚度為20 nm以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第 一障壁層之半導體係A1GaAs或GaA^ InGaP。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在上述第三 Ρ早壁層與上述通道層之間,具備有由電子親和力小於上 述通道層之半導體所構成的第四障壁層。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第 四障壁層之半導體係A1GaAs或GaAs。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三障壁 層與上述第四障壁層之厚度和為2〇 nm以下。 1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在上述第一 層與上述閘極之間,具備有其能帶隙小於上述第一 P早壁層,且具有添加高濃度之P型雜質之p型導電區域的 半導體所構成的第五障壁層。 ' U·: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 弟五障壁層之半導體為GaAs。 12·: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添加於上述 弟一障壁層中的P型雜質為鋅(Zn)。 a: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在上述第一 亡述第三障壁層之間’具備有由zn之擴散速度 弟障壁層之半導體所構成的第六障壁層。 85721.DOC 200410342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 第六障壁·層之半導體係GaAs或AlGaAs。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三 障壁層與上述第六障壁層之厚度和為25 nm以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在與上述第 三障壁層相接之閘極側半導體層中,存在有5 nm以上之 厚度的半導體層,而該半導體層只含有上述第一障壁層 中所含之p型雜質之最大濃度的十分之一以下的雜質。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於上述第一 障壁層、第三障壁層、第四障壁層及第六障壁層中之至 少一個層中添加高濃度之η型雜質。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形成上述通 道層之半導體係InGaAs或GaAs。 85721.DOC
TW092119147A 2002-07-19 2003-07-14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26132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0597A JP2004055788A (ja) 2002-07-19 2002-07-19 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0342A true TW200410342A (en) 2004-06-16
TWI261322B TWI261322B (en) 2006-09-01

Family

ID=30767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9147A TWI261322B (en) 2002-07-19 2003-07-14 Semiconductor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20165A1 (zh)
JP (1) JP2004055788A (zh)
CN (1) CN1669131A (zh)
GB (1) GB2406970B (zh)
TW (1) TWI261322B (zh)
WO (1) WO20040104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9159B2 (en) 2010-12-03 2015-03-03 Fujitsu Limit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7137B2 (ja) * 2004-05-31 2012-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半導体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
EP2312634B1 (en) 2005-09-07 2019-12-25 Cree, Inc. Transistors with fluorine treatment
JP2007194588A (ja) 2005-12-20 2007-08-02 Sony Corp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この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並びに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335586A (ja) * 2006-06-14 2007-12-27 Son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506397A (ja) * 2006-10-04 2010-02-25 セレックス システミ インテグラティ エッセ. ピ. ア. 単一電圧供給型シュードモルフィック高電子移動度トランジスタ(phemt)パワー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JP5552230B2 (ja) * 2006-11-20 2014-07-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573080B1 (en) * 2008-06-20 2009-08-11 Visual Photonics Epitaxy Co., Ltd. Transient suppress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0056250A (ja) * 2008-08-27 2010-03-11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14567B (zh) * 2009-04-08 2015-12-21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 逆擴散抑制結構
KR102065115B1 (ko) * 2010-11-05 2020-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모드를 갖는 고 전자 이동도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3048212A (ja) * 2011-07-28 2013-03-07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074179A (ja) * 2011-09-28 2013-04-22 Fujitsu Ltd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0315B2 (ja) * 2012-02-16 2016-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608085B2 (en) * 2012-10-01 2017-03-28 Cree, Inc. Predisposed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US9425276B2 (en) * 2013-01-21 2016-08-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US9231094B2 (en) 2013-05-21 2016-01-05 Globalfoundries Inc. Elemental semiconductor material contact for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US9276077B2 (en) * 2013-05-21 2016-03-01 Globalfoundries Inc. Contact metallurgy for self-aligned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TWI643337B (zh) * 2017-10-17 2018-12-01 全新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能隙漸變的電洞阻隔層之異質接面雙極性電晶體結構
CN111276538B (zh) * 2018-12-04 2023-03-14 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644128B1 (en) * 2019-01-07 2020-05-05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reduced channel resistance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22109974A1 (en) * 2020-11-27 2022-06-02 Innoscience (suzhou) Semiconductor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7640000B1 (ja) 2024-03-28 2025-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142B2 (ja) * 1985-04-05 1994-03-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S63128759A (ja) * 1986-11-19 1988-06-01 Fujitsu Ltd 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H0810701B2 (ja) * 1986-11-22 1996-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2541228B2 (ja) * 1987-07-31 1996-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高電子移動度トランジスタ
JPH01117070A (ja) * 1987-10-30 1989-05-09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
US6365925B2 (en) * 1997-09-12 2002-04-02 Son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507285B2 (ja) * 1998-09-18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08753A (ja) * 1999-01-19 2000-07-28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631103B2 (ja) * 1999-05-19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49095A (ja) * 1999-06-04 2000-12-15 Sony Corp 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力増幅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3716906B2 (ja) * 2000-03-06 2005-1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9159B2 (en) 2010-12-03 2015-03-03 Fujitsu Limit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1322B (en) 2006-09-01
JP2004055788A (ja) 2004-02-19
GB2406970B (en) 2005-12-07
GB2406970A (en) 2005-04-13
CN1669131A (zh) 2005-09-14
US20060220165A1 (en) 2006-10-05
GB0501132D0 (en) 2005-02-23
WO2004010488A1 (ja) 200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10342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EP2747145B1 (e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US2020022741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57565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10013604A1 (en)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280494A (zh) 常关型场控沟道GaN异质结二极管
CN101320733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134575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42884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27532A (ja) 積層チャネル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008258261A (ja) 半導体装置
US8299499B2 (e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JP2014110345A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US2010005201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7027594A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661556B2 (ja) 電界効果型半導体装置
JPS6359272B2 (zh)
WO2000065663A1 (en) Heterostructur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EP0283878A1 (e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W468229B (en) High barrier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structure
CN117690963B (zh) 一种GaN-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50022012A (ko) 반도체 장치
JP2695832B2 (ja) ヘテロ接合型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004158772A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834172B2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