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0400897A -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 Google Patents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0897A
TW200400897A TW092125467A TW92125467A TW200400897A TW 200400897 A TW200400897 A TW 200400897A TW 092125467 A TW092125467 A TW 092125467A TW 92125467 A TW92125467 A TW 92125467A TW 200400897 A TW200400897 A TW 2004008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rotating member
item
rotating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5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o Tetsuka
Takanori Kanehisa
Koshi Tabe
Tetsuya Hino
Etsuyoshi Watarai
Shahana Satosh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190,4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86875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0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08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6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auxiliary shift assis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37Occupant propelled vehicle
    • Y10T74/20043Transmission controlled by flexible c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74Rotatable rod, shaft, or po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Description

200400897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腳踏車的變速器, —種用於辅助腳踏車變速 〇明確來說,是關於 【先前技術】 、°艾速刼作的裝置。 •已^發f出多種元件,以辅助降低腳踏車變速器 而用的力氧,像是換鏈器及内輪較變逮器別^所 助換鏈器變速操作的此類元件之範 =於辅 5,358,451號。其中所發表 I於吴國專利第 ,传使用在持用於輔助-後換鏈器操作的元件 你使用在持續不斷運動中 什 的質量,同時辦力…因而增加了動件 二二 成件過早的磨耗。其中所發表用以 輔助前換鏈器操作的元件,σ X表用以 而古士夕 、應兩個前鏈輪之用。麸 2有终夕的腳踏車具有兩個以上的前鍵輪。因此要、 有-種能供兩個以上前鏈輪使用的輔助元件。 -要 同時^ 經發展出許多換擒控制元件’用以控制腳踏車變 '态的知作。廷種換擋控制元件,通常採用槓 圓筒轉把的形式,對於每—齒輪要旋轉到不同的位^有 些換擒控制元件,使用在電力操作的變速器上,具有按鈕 的形式’是由騎士來按邀。一旋轉到各不同位置的槓桿, 需要騎士用手扳到各個齒輪的不同位置,才可操作,而這 在高級騎術表演過程中,很可能引生注意力的分散。旋轉 握把不致產生這種位置多變的問題’但是,轉把必須用手 抓住才能操作’因此需要有相當大的工作量。按鈕具有反 直觀性的缺點,落定位置較為費事。
O:\87\87905.DOC 200400897 【發明内容】 α本發明是有關於—㈣於腳踏車變速ϋ中輔助速度變更 刼作之裝置之各項特色。和早先技藝的元件—樣,該裝置 了供應兩個前鏈輪使用’但該裝置也可供應兩個以上的前 鏈輪的使用。# _ w、费Μ 之用以置還詖供-換擋控制元件,可在有直觀 性的情況下輕難作。 百直觀 就本發明的一特多央 _ ° 種利用來自旋轉件之動力來 :::變速器操作的辅助裝置,包括:-安裝單几 可移動到至少—中性位置 ^件 置;及-聯結到崎單元…置、或到—減播位 逮件可移動到至少—m ,、甲。亥輸出變 旋㈣合件,可:輸出位置及一第二輸出位置。- 移動_ %轉嚙合位置及—旋轉脫嚙位置 移動,而-傳動機構,可把來 :之間 送到該輸出變速件。—切換隸讀t件的動作,傳 ^ , 刀換機構,當該輸入轡i亲杜B 士 ^ 擋位置和減播位置中至,卜_ “ ㉟入變逮件疋在增 ’ 位置的時候,可膝# ά* ►· 移動到旋轉嚙合位置。 了將紅轉嚙合件 就本發明的另一牲ώ卡二 來輔μ 寺色來說,一種利用來自旋轉件之# + 來辅助一腳踏車變 得件之動力 元.m ㈣的辅助裝置,包括:-安Ρ 件可在至少-第—輪出位置及牛^讀入變速 一聯結到該安裝單 立置之間移動:及 早疋的輸出變速件,复 在至少一第—輪出位 /、 ^輸出變速件可 轉嚙合件,可在 —第二輪出位置之間移動。一旋 合位置及-旋轉脫嚙位置之間移
O:\87\87905.DOC 200400897 #動機構,可將來自該 幻該輸出變逮件。一切換 #的動作,傳送 位置和減擋位置中至少一位置時田錢入變速件是在增措 旋轉。齒合位置,當該輸出變速件是^旋^合件移動到 到第二輪出位置時,可將 讀出位置移動 J肝邊万疋轉嚙合件移 仲並阻止該旋轉啼合件回轉到該旋轉喷合位:’:鳴位 ::入變逮件移動離開該輸出位置為止 二到 多的好虚,務θ—^士 符色具有許 疋”、、茜騎士將該輪入變速件 ,就可操縱該裝置產生速度變更。 叫原本位置 本發明的另—特色,可使用在非利 車變速器操作的情 纟輔助腳踏 -安梦I - 甲腳踏車控制元件,包括·· 早兀;一聯結到該安裝單元的輸出變速侔“ 門蔣叙. 第一輪出位置及-第二輪出位置之 = 動’-位置維持機構,包括—在位置維持位置及位置 ▲立置之間移動的位置維持件,其中該位置維持 將該輪出變速件维持在兮笛 之一位署 持在5亥第一輪出位置和第二輪出位置中 之位置,而其中該位置釋放位置,可讓兮 向該第—鈐屮你罢η 1㈣輸出變速件朝 I第輪出位置及第二輸出位置中之另—位置移動一 聯結到安裴單元的釋放控 置和第二釋放驅動位置之間二::一釋放驅動位 動’及—釋放控制機構包括 一,其當該釋放驅動件自第一釋放驅動位置移動到 第-釋放驅動位置時,自第—釋放件位置移動到第二釋放 件位置。其中釋放控制機構,在該釋放件朝向第二釋放件 位置移動時’將該位置維持件移動到該位置釋放位置,並
O:\87\87905.DOC 200400897 在釋放件繼續朝命笛__碟_ # μ & _ 杜 、勹第一釋放件位置移動時,讓該位置維持 件回到位置維持位置。 ^ 以枷本么明的另—特色來說,設置—種換擋控制元件,用 :制-聯結到腳踏車變速器的變速控制件。該 二騎士用手操控的引動組件,其中該引動組件可移動到 —引動組件中性位署、5|丨__ & 一引動件增擋位置、及到—引 動!件減擋位置。一盆__抱感 壓、,且件,將該引動組件偏壓向 〜β擋位置與該減擋位置中一 置而一中性定位組件 件、:組件安置在—中性位置。-變速控制件聯結組 牛,係配置成可將該變速控制件聯結 :速控制件,在引動組件移動到引動組件中性位置= 二=控制件中性位置;在引動組件移動到引動組件 a G位置時,移動到一轡 U控制件增擋位置;以及在引動 ,、且件移動到引動組件減擋 擋位置。 移動到―_控制件減 —本U尚有關於可提昇此—類裝置操作的各項特色 新創特色中’係關於一種供輔助裝置用的 :置:用來自-旋轉件的動力來辅助-聊踏車變速器之: ==置包括一在—旋㈣合位置和-旋轉脫』 置之間移動的旋轉嚙合件;_ μ — ^ . 叹疋機構,其將該旋轉嚙合 件叹疋到該旋轉嚙合位置; _ 企圖將該旋轉㈣推入… 其當設定機構 合件遭遇阻止其位置中、而該旋轉嗔 止其在於該㈣嚙合位置的外力時 該設定機構和該旋㈣合件之間所傳輸的動力。
O:\87\87905 DOC -10- 括一供腳踏車元件用的旋轉控制裝置,包 偏壓上輛旋轉的旋轉件;其中該旋轉件具有:-愒Μ聯結部分· — ^ 部分之間…聯結在該基準件和偏壓聯結 在,塗機構,其中該偏壓機構具有》偏壓向量, 厂 ==壓該旋轉件;及,向量移動件,其將偏 旋轉件的偏塵聯結部分移動,以致該偏壓向 於第—方向。方向鳩’該“方向不同 【實施方式】 圖1為一腳踏車10之侧視圖,該腳踏車1〇納入一根據本發 明之辅助機構14 ’用以協助腳踏車變速器之變速操作。腳 踏車10可以是任何型式的腳踏車,而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 ,腳踏車10具有—典型的車架18,包括一上管22、—前管 24、及一自前管24向下延伸的下管26、一自上管22向下延 伸的座官30、一配置在該下管26和座管30會合處的底托架 32、一自上管22向後下延伸的座支撐34、及一自底牦架32 向後延伸的鏈支撐38。一叉狀件42係成可旋轉支承在該前 管24中’而一前輪46係可旋轉支承在該又件42的下端。又 狀件42及前輪46的旋轉方向,是由把手50用眾所周知的方 式來控制。一具有多個同軸安裝的自由輪鏈輪(未圖示)的後 輪54,係成可旋轉支承在座支撐34和鏈支撐38的會合處, 及一支持多個前(鏈環)鏈輪62的前踏板總成58,係成可旋轉 支承在底托架32内《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有三個前鏈輪 62係與踏板總成58同軸並成一體旋轉。鏈條66與該多個前 O:\87\87905.DOC • 11 - 200400897 鏈輪62之一者嚙合,同時與安裝在後輪“的多個自由輪鏈 輪之一 ^合…前換鏈器70將鏈條66從—前鏈輪62搬移 到另一前鏈輪,而一後換鏈器74將鏈條66從—自由輪鏈輪 62搬移到另—自由輪鏈輪。該兩樣操作都是大家所周知的 。在这個具體實施例令,前換鍵器7〇是由拉緊及鬆放一聯 結到辅助機構14的輸出控制鋼絲78加以控制,而輔助機構 14是由連接到—安裝在把手5〇左邊的換擋控制元件μ的鮑 登式控制索82之内鋼絲80來控制;後換鏈器74係由一波頓 式控制索86以傳統方式控制。 圖2為把手5〇的左邊視圖,較為詳細地顯示該換擋控制元 件84 ’而圖3係換擋控制元件84之一分解視圖。在這個具體 實施例中,換擋控制元件84係配置在固定握把92和一傳統 支持制動槓桿98的制動槓桿支架94之間》換擋控制元件84 包括.一基底件102、一夾緊帶106、一形成彈篑n〇的偏壓 組件、—中介件114、一引動組件118、及一護圈122。基底 件102包括一管狀部分ι26和一凸緣部分13〇 ^管狀部分126 包圍著把手50,而凸緣部分130則從管狀部分126的内侧端 徑向朝外擴展出。夾緊帶部分106具有一鎖定凸起134及安 裝耳138及142,而其結構適可裝配入一製作在凸緣部分13〇 的内周邊表面上帶有一鎖定槽的環狀凹陷(未圖示)中。一螺 針144 ’穿過一在凸緣部分13〇上的開孔148,並穿過安裝耳 138及142 ’然後旋擰進一配置在凸緣部分13〇上另一開孔 153中的螺帽152内,將安裝耳丨38及i42彼此相向勒緊,從 而勒緊夾緊帶106並將基底件1〇2緊固在把手50上。一傳統
O.\87\87905.DOC -12- 2〇〇4〇〇897 、^走!可5周整控制索聯結器i 56,設置在凸緣部分13〇上 从傳統方式接納該控制索Μ的外套管S1。直徑上相對立 1 ”有接合點160a及160b的兩凹處160(在圖3中只能見到 、個),製作在管狀部分126和凸緣部分別的會合處,而一 成為彈簧孔的基底件偏_合組件164,製作在凸緣部分 130上。—彈簧110的端頭168係配裝入一彈簧孔164中。 八中介件114是以可旋轉方 <,支承在基底#1G2的管狀部 刀126上,致使彈簧11〇係處置在中介件ιΐ4和基底部分 ^凸緣部分U0之間。兩個在直徑上相對立的並各形成兩接 «點172a及172b的凸起或止動子172(在圖3中只能看到一 個)’從中介件Π4的内側端軸向延伸出,而兩個在直徑上 對立的並各形成兩接合點188&及188b的凸起或止動子丨88 ,從中介件丨14的外側周邊表面184徑向朝外延伸出。彈簧 的—端頭192係配裝入一製作在兩止動子188中之一者 的彈簧孔194(其作用如中介件偏壓組件)中,用以在順時針 方向偏壓中介件114。結果,止動子m的接合點ma與接 合點16〇a(其作用如同基底件止動子)啣接,以限制中介件 114相對基底件1〇2的旋轉。 引動組件118是由中介件114以可旋轉方式支承,中介件 114,如前述,是由基底件102的管狀部分126支承。如是, 引動組件ι18包圍著中介件114、基底件1〇2的管狀部分126 、及把手50作同轴旋轉。引動組件118包括:一管狀件2〇〇 ;第一及第二指形凸起或槓桿204及2〇8,從管狀件2〇〇徑向 朝外延伸出;一變速控制件聯結組件,成為一開孔212形狀
O:\87\87905.DOC -13- 200400897 ,用以接納一附連在内鋼絲80端頭上的索端珠(未圖示),因 此,内鋼絲80可與引動組件114成一體移動;及兩個在直徑 上相對立並形成接合點216a及216b的凹處216。在組合完成 ’心夺中"件止動子188疋配裝在相對應的凹處216的兩 接合點216a和216b之間,所以接合點21以和2161?作用如同 弓丨動件止動子。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控制索82的内鋼絲 是在緊張狀態下,這是因為有配置在輔助裝置14内的偏 壓組件的緣故。如是,引動組件118是在逆時針方向上受到 偏壓,以致中介件止動子188的接合點188&與接合點以以啣 接,限制引動組件118相對中介件114及基底件1〇2的旋轉。 護圈122是圍繞基底件102的管狀件126的外側端配裝。護 圈122包括四個均勻製作在側面224上的凹處22〇,準備與四 個從基底件102的管狀部分126的外側端徑向朝外延伸出的 鎖定耳片228相嚙合。如此,護圈122在軸向上將引動組件 118及中介件ι14固定在基底件1〇2上的原位上。 圖4(A)-4(C)以簡要圖解說換擋控制元件84的操作。圖4(a) 顯示在引動組件中性位置上的引動組件丨18。在這個位置上 ’彈簧Π0在順時針方向上(在圖4(A)中朝向右方)偏壓中介 件114,以致止動子172的接合點1723接觸到在基底件ι〇2上 的凹處160的接合點i6〇a,而一在輔助機構14中的偏壓組件 (彈簧),用參考數碼23 2標示的,在逆時針方向上偏壓引動 組件118,以致凹處216的接合點216a接觸到中介件止動子 188的接合點188a。如此,接合點i60a、172a、188a及216a (以及彈簧110和232多少也會)作用如同中性位置組件。因為 O:\87\87905.DOC -14- 200400897 内鋼絲80是直接聯結到引動組件川的,在此—時刻,内鋼 絲8 0同樣是在變速控制件中性位置。 在反對辅助機構14中的該偏壓組件232的偏壓力量下,將 引動組件11 8從圖4(A)中所示位置順時針旋轉,會導致引動 組件118上的接合點2l6b,與中介件止動子188上的接合點 獅接觸,如在圖4(B)中所示。此時中介件ιΐ4仍然料不 動在114(B)中,引動組件118是在引動組件減撞位置,而 内鋼絲80則被拉進變速控制件的減擋位置中。 將引動組件U8從圖4⑷所示位置逆日寺針旋轉,會導致中 介件114’在反抗彈簧11G的偏壓力下,作逆時針旋轉(在圖 ()中朝向左方)’因為接合點2丨6a接觸到中介件的止動子 购’而彈簧11()終於聯結在引動組件ιΐ8和基底件如之間 。結果’引動組件m是在_引動組件增擋位置上,而内鋼 絲80則被釋放進入變速控制件增擋位置中。 圖5為輔助機構14的較詳細視圖。如在以中所示,辅助 機構14是安裝在底托架32上’而其包括—輸入單元⑽、一 定位單元254及-旋轉喃合單元258連同—罩蓋如。在這個 具體實施例中,辅助機構14是與—曲柄臂⑽聯合使用,曲 柄臂266包括一轉軸安裝突面27〇,具有多個曲柄臂娜4 ’後者與多個製成在轉軸282端頭上的轉軸栓槽咖,成不 可轉動式之嗔合,轉軸282則是以眾所周知的方式支承在底 托架32中。—驅動凸緣286,從轉軸安裝突面270徑向朝外 =出’並支持-雙在直徑上相對立並形成驅動件㈣的旋 轉件。兩驅動件290具有圓管的形狀,從驅動凸緣惠的侧
Ο.Λ8 7\87905.DOC 15. 200400897 面294上垂直伸出。
圖6為輸入單元250的一特別具體實施例的分解視圖。輸 入單元250包括··一輸入單元安裝件298; 一鋼絲聯結件 ;彈簧232 ;及一輸入連桿306。輪入單元安裝件298具有: 一供内鋼絲80用的導引管道310; 一中央轉軸孔314厂通過 該孔接納定位單元254的轉軸318(圖1〇);及—雙在直秤上相 對立的開孔3 2 2 (在圖6中只能見到一個開孔)。鋼絲聯結件 3〇2包括:一鋼絲捲繞槽326,供作捲起或鬆捲内鋼絲之 用,一傳統的並成為螺釘334形狀的鋼絲聯結器33〇 ; 一鋼 絲保持器338和-螺帽342’用於將内鋼絲8Q固定到鋼絲聯 結件302;及-轉轴開孔346,用以接納定位單元254的轉轴 318。輸入連桿306的功用,是在將鋼絲聯結件3〇2的旋轉位 置傳達到定位單元254。輸入連桿3〇6包括:一轉軸安裝部 分350,含有一轉轴接納開孔352;聯結耳片35七一徑向伸 展部分358;及-軸向伸展聯結部分⑽。聯結耳片W係從 轉軸安裝部分350軸向延伸出,通過在輸入單元安裝件298 上的開孔322,然後進入在鋼絲聯結件3〇2上對應的間孔(未 圖示)中,以致鋼絲聯結件302和輸入連桿3〇6如同一個單元
而旋轉。因此’鋼絲聯結件繼和輸入連桿鳩,都將取得 對應於換擋控似件州丨動組件118位置的中性、加速、及 減擒位置。彈簧232具有-安裝到鋼絲聯結件3〇2上的端頭 233,和另-安裝到輸入單元安裝件挪的端頭W,因此, 鋼絲聯結件302和輸入連桿3〇6,都是在料針(繞捲鋼絲) 方向上受到偏壓。
O:\87\87905 DOC -16- 200400897 圖為:助機構14的斜視圖’是在旋㈣合單元US的罩 9=:d時;圖8為輔助機構14的後剖視圖;而圖 '及9丄:明旋㈣合單元258的操作情形。如在圖7、8 370(圖7) 旋㈣合單元258包括:―底托架安裝件 :叫含有-用以經由通過接納轉軸加的開孔Μ; — 轴向伸展的邊壁378· — η ±Λ ,™輪板382,含有一附屬於邊壁378 的方控制凸輪槽口 386;及—開孔彻,用以支持—下㈣由如
中^ |件394的第—端頭部分391(圖21),在這個實施例 、干丙形狀,具有一弧形的旋轉嚙合表面398,備作盥 曲柄臂266上的兩驅動件29〇喃合。旋轉唾合件刊 端
=392(圖川’是藉-…㈣一可繞㈣: 用疋轉方式,連接到—定位單元界面板術和-支持板406(作 用如同動力傳輸件)之間,因而形成—旋轉喃合連桿。一凸 輪從動件414 ’係設置在該旋轉喃合物4的第-端頭部分 和第二端頭部分之間,而更明碎地說,係與樞轴4Π)成緊鄰 關係。凸輪從動件414與由凸輪槽σ3δ6所形成的控制凸輪 表合一㈣(圖8)’在逆時針方向上,偏慶定 位^界面板4〇2和支持板偏。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定 位單元界面板402、支持板406、凸輪從動件414和控制凸輪 表面418,可看作是—設定機構4()7,將旋轉喷合件州設定 到一旋轉嚙合位置’並將旋轉嚙合件394,再設定回一旋轉 脫嚙位置。當然’可以組合出許多種的結構來產生一適當 的設定機構。而且,雖然現在是凸輪從動件414設在旋轉: 合件394上’但凸輪從動件可設在槽口挪所在地點,而控
O:\87\87905.DOC -17- 200400897 制凸輪可設在旋轉嚙合件394上。 圖9⑷顯示旋轉喃合件394在旋轉脫喷位置,此時,兩驅 動件290隨曲柄臂266旋轉,對於辅助機構14不產生任何效 果。一般來講,當把換撞控制元件84的引動組件ii8,旋轉 到增擋位置或是減擋位置之時’此時定位單元界面板卿 支持板406作逆時雌轉,如在圖9(b)中所示。這就引起旋 轉喷合件394,因為凸輪從動件414的扣留在凸輪槽口挪中 ’而繞樞軸4⑽順時針旋轉到圖9(b)中所示的旋轉唾合位 置。在這個位置1,旋轉喷合表面398是處在兩驅動件29〇 :運動途徑中’所以,兩驅動件29〇中之—者,將接觸到旋 轉喷合表面398,如在圖^ , 在圖(Β)中所不,並引起旋轉喻合件394 I在順時針方向反抗彈簧42〇的偏壓力之下,轉動定位單元 接面板402和支持板傷,如圖9(c)中所示。當曲柄臂施繼 ^疋轉’該已喊合的驅動件29〇將與旋轉喷合件州脫離响 旋㈣合件394將如圖9⑼中所示作逆時針枢轉,回到 =轉㈣位置,而彈簧將引起定位單元界面板術和支 持板406作逆時針樞轉,回到圖9(A)中所示的位置。 二 1。輪單元254内部組件的—放大剖視圖,而圖“㈧ ”、:立早疋254的—些内部組件的側面視圖。如在圖_示 疋包括··—基底板彻,支持_掣子軸47〇的一 -轉軸L出:,逮件,形成旋轉件454’以可旋轉方式支承在 ,並具有一鋼絲捲繞槽455,用以捲起及鬆捲
輸出控制鋼絲78到多個輸出 A 刑m直,偏壓組件,形成彈簧 ,以在鋼絲鬆捲方向上偏遷該旋轉件454,· 一定位件
〇:\87\87905 DOC -18- 200400897 ,形成定位棘輪458,與旋轉件4M聯結作整合旋轉;一中 介板_,支持擎子軸470的另一端;—位置維持件,形成 —定位掣子474,由掣子軸谓支承,以便在位置維持位置 和位置釋放位置之間旋轉,並有定位齒仍及⑺(圖叫八)) ;-枢軸477,安裝在定位齒475上;一凸輪從動件,成一 凸輪輥子478形狀由樞軸477支承;及—掣子彈簧•連接 在定位掣子474和基底板45()之間,用以將掣子㈣偏壓向位 置維持位置(圖16(A)中的逆時針方向)。 定位單元254尚包括—释放板486可旋轉支承在轉轴爪 上’並具有-枢軸490支持—成凸輪板例形狀的凸輪件; 一傳動件498,可旋轉支承在轉軸318上;—掣子軸5〇2,裝 設在傳動件498上;-傳動掣子5G6,可枢轉支承在擎子轴 502上;-彈簧5〇9,用以在圖16⑷中逆時針方向偏壓傳動 掣子506;另-掣子轴51(),裝設在傳動件例上;—模式變 更掣子514,可枢轉支承掣子軸51〇上;一輸入變速件,形 成一控制板518,可旋轉支承在轉軸318上;一基底板a]二 -掣子軸526,裝設在基底板522上,並支持—形成驅動控 制掣子530的切斷驅動控制件;如圖10(A)所示之一彈簧m ,以逆時針方向偏壓驅動控制掣子53〇; 一掣子軸幻彳(圖 16(A))女裝至基底板5 22及支撐一形式為驅動控制掣子Mg 之開啟驅動控制件;一彈簧539,用在圖16(A)中逆時針方 向上偏壓驅動控制掣子538; 一彈簧扣件541 ; _彈簧499, 連接在彈簧扣件541和傳動件498之間,用在圖16(八)中順時 針方向偏壓傳動件498;及一止動螺帽542,用於阻止轉軸
O:\87\87905.DOC -19- 200400897 8上各組件在軸向上的移動。基底板㈣,基底板M2和轉 軸3 1 8,作用如各種組件之安裝單元。 、圖11為傳動件498的側視圖。傳動件包括:一基底部 分550、—擎子安裝耳554及一傳動臂558。基底部分55〇包 括 開孔562,用以經由通過接納—轉轴3 18 ; 一徑向朝 二伸出並形成-接合點別的凸起⑽,用以接觸驅動控制 掣子530 ;及-徑向朝外伸出並形成-接合點578的凸起574 ,用以接觸驅動控制掣子538。掣子安裝耳…包括一開孔 5 82,用以安裝掣子軸5 10(其支持模 傳動臂558同樣包括一開孔586,用 傳動掣子506者)。傳動臂558還包括 式變更掣子514者),而 以安裝掣子軸502(其支 一用以接觸驅動控制掣
子538的接合點588,和一沿軸向延伸的旋轉嚙合單元界面 板590;後者藉助螺釘594附接到定位單元界面板4〇2,如在 圖8及圖1〇中所示。
圖12為控制板518之一特別具體實施例之側視圖。控制板 518包括一形成基底部分598的輸入控制件、一槓桿臂部分 6〇2和一輸入單元界面板6〇4。單元界面板6〇4包括一開孔 605’用以接納輸入連桿3〇6的聯結部分362(圖6)。基底部分 598包括形成徑向擴展的驅動控制凸輪表面或凸部6〇6、61〇 、6 14及618的輸入控制件。驅動控制凸輪凸部6〇6包括一上 表面606a和兩斜坡面60613及6〇6(:。同樣地,凸輪凸部61〇包 括一上表面610a和兩斜坡面61卟及61〇();凸輪凸部614包括 一上表面614a和一斜坡面614b ’以及一從上表面614a延伸 到凸輪凸部618的上表面618&的過渡表面614c。凸輪凸部
ΟΛ87X87905 DOC -20- 200400897 618尚包括一從上表面6 18a延伸到基底部分598外週表面 598a的過渡表面618b。從以下的說明將可瞭解,凸輪凸部 606、610、614及618、驅動控制掣子538、及帶有凸起578 的傳動件498,構成一切換機構,用以控制旋轉嚙合件394 在於旋轉嚙合位置和旋轉脫嚙位置之間的活動。 圖13為中介板466之一特別具體實施例的側視圖。令介板 466包括一基底部分630、一掣子聯結臂634、—減速控制板 63 8、及一從減速控制板63 8延伸出的掣子聯結部分642。掣 子聯結臂634包括一開孔646,用以接納一緊固件(未圖示) ,藉以將總成附著到殼體,而掣子聯結部分642包括開孔65〇 ,供附接掣子軸470(其支持定位掣子474者)用。減速控制板 638界定一凹處M6,具有一掣子控制表面66〇,擔任以下所 述方式之工作。 圖14為定位棘輪458之側視圖。定位棘輪458包括一大體 為圓%狀的本體670 ’具有—内側週邊表面672,製作有多 個凹入柽槽674,以與製成在旋轉件454上對應的凸出栓槽 成不可相對疑轉的嚙合,以致定位棘輪45 8和旋轉件454 同單元作旋轉。一外週邊表面678形成三個定位齒682 。86及690和兩個驅動齒694、698,後兩驅動齒分別界定 動表面694a和698a。以這樣的結構,可將旋轉件454設定 ,一個位置上,供用於三個前鏈輪Μ。這樣的鏈輪,通常 ]直彳二鏈輪、—中直徑鏈輪、和一大直徑鏈輪所組 成。 為傳動拏子506之透視圖。傳動掣子506包括:-基
Ο \87\8?9〇5 D〇C -21 - 200400897 底部分5 0 6 a ’附有一用拉“也丨 ’用乂接納掣子軸5〇2的開孔506b; —減 速控制表面麻,詩與中介板偏的擎子控制表面66〇以 後述方式接觸;-定位棘輪驅動表面5〇6d; 一釋放板驅動 表面506e,·及兩模式變更掣子接觸表面5〇6^〇5〇6g。 圖叫AHE)為解說定位單元254在加速方向上操作的視 圖’在圖16(A)中’定位單元254是在前換鏈器…和小直徑 前鏈輪對齊的位置上,而這是想要將前換鏈器卿動到中 直徑前鏈輪上。在圖16⑷中所示的位置上,驅動控制擎子 530的大端,疋由凸輪凸部6〇6的上表面的如 動控制一尖端,是由凸輪凸州。的斜坡二 支撐,致使驅動控制掣子538接觸到在傳動件498上的接合 點578而將傳動件498保留在一「切斷」的位置上。因此, 驅動控制掣子538和凸輪凸部61〇,構成一大抵將傳動件498 維持在該切斷位置的驅動控制機構。傳動掣子5〇6則停靠在 疋位棘輪458驅動齒694的上表面上。 騎士此時將引動組件118(圖3中)逆時針旋轉到增擋位置 ,以使内鋼絲80為引動組件118所釋放。這樣導致鋼絲聯結 件302在圖6中作順時針旋轉,而這個動作透過輸入連桿3〇6 傳輸到控制板518,將控制板518順時針旋轉到圖16(B)所示 的增擋位置。控制板5 1 8的順時針旋轉,導致驅動控制掣子 530沿凸輪凸部606的斜坡面606c下滑,並逆時針旋轉到圖 16(B)中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時,驅動控制掣子538沿凸輪 凸部614的斜坡面614b上滑,直到驅動控制掣子538和在傳 動件498接合點578脫離嚙合為止,並停靠在凸輪凸部614的
O:\87\87905.DOC -22- 200400897 上表面㈣上。因為驅動控制掣子538不再接觸接合點578 丄傳動件498順時針旋轉,直到驅動控制f子538接觸到接 。點588為止,而傳動件498則在於如圖16(B)中所示的「接 k」位置上。傳動掣子5〇6,此時不再為定位棘輪咐上的 驅動齒694所保持,而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並停歇在定位 棘輪458的外週邊表面仍上。傳動件在順時針方向上的 旋轉,傳輪到在旋㈣合單元258中的定位單元界面板· 矛支持板406,致使旋轉喃合件394繞樞軸旋轉到圖9⑻中 所示的位置。 、當^曲柄臂266上的驅動件29(),與旋轉嗔合件綱唾合, 並將疋位單元界面板4〇2和支持板4〇6樞轉到圖9(c)中所示 的位置時’將該動作傳輸到傳動件498。傳動掣子5〇6的定 位棘輪驅動表面5〇6d,與在定位棘輪458上的驅動齒694喃 合,並旋轉定位棘輪458和旋構件454,將輸—制鋼絲Μ 捲起。在該一時段中,定位齒682緊壓著定位掣子474的掣 :齒475,將定位掣子474順時針旋轉,直到掣子齒仍離開 定位齒682為止。錢,定位掣子逆時針旋轉,致使擎 子齒475落位在圖丨6(C)令所示的定位齒682和686之間。 當在曲柄臂266上的驅動件29〇脫離與旋轉嚙合件394的 嚙合時,定位單元界面板402和支持板4〇6旋轉回到圖9(A) 中所示的位置,而且將這個動作傳輸到傳動件。傳動擎 子506脫離與定位棘輪458上的驅動齒的4的嚙合而定位,而 棘輪458和旋轉件454’順應彈簧456的偏壓力在順時針方向 上旋轉,直到定位齒682緊抵到掣子齒。在這一時刻,
O:\87\87905.DOC -23- 200400897 也換鍵器70按靈I $ — 牧而要和中直徑的前鏈輪對齊。 然而’假定在此時刻,騎士乃 中性位置。此日4松心 引動組件118轉回到 制擎8仍然在增撞位置,同時驅動控 琶上二 凸部614的上表面㈣上。在這個位 置上’驅動控制掣子538將不能和接合肋㈣合以阻止傳 動件梢的旋轉。因此,傳動件498不是回轉_16⑷中所 不的切斷位置,卻是繼續旋轉到圖16⑻中所示的接通位置 ’旋膨件394將回到圖9⑻中所示的旋轉喃合位置,而 發生另-次的換撞。這樣的操作在某些應用中也許是需要 的,而且是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内。然而,在這個具體實施 例中,驅動控”子53G就是設置來阻止這種重覆換撞的發 生。更明碟地說’驅動子53()’如前面所述,已經逆時針方: 轉過,現在是在和傳動件498上的接合點57〇接觸的位置上 ,而且暫時阻止傳動件498更進的旋轉,致使傳動件498是 處在圖16(D)中所示的位置上。如此,驅動控制掣子和 凸輪凸部606構成一驅動控制機構,其可在傳動機構將來自 旋轉嚙合件3 94的動作、傳輸到旋轉件454之後,禁止傳動 件498旋轉回到接通位置。 當騎士把引動組件11 8扳回到中性位置時,控制板5〗8同 樣旋轉回到圖16(E)中所示的中性位置。在該一時間,驅動 控制掣子5 3 0沿凸輪凸部6 〇 6的斜坡面6 0 6 c上滑,並作順時 針旋轉’直到控制掣子530脫離與傳動件498上接合點570的 喃合’而驅動控制掣子53〇的尖端’則停靠在凸輪凸部6〇6 的上表面606a上。而且,驅動控制掣子53 8沿凸輪凸部6 14 -24-
O:\87\87905 DOC Ό Η· 1 200400897 的斜坡面614b下滑而作逆時針旋轉,以致驅動控制掣子別 接觸到傳動件498上的接合點578,如在_⑻中所示。傳 動件498此時是在於切斷位置,如原來在圖16(A)中所示, 但同時定位棘輪458和旋轉件454是在要將前換鏈器7〇對齊 中直k刖鏈輪的位置上。從中直徑前鏈輪到大直經前鍵輪 的換擋操作是一樣的》 圖17(AHE)為解說定位單元254在減速方向上操作的視 圖。有些組件以透明圖表示,以便瞭解在減速操作令扮演 重要角色組件的操作。假定旋轉件454是在於使前換鏈器 對齊中直徑前鏈輪的位置(圖16⑻中所示的相同位置)上, 而且想要把換鍵器7G移到小直捏前鏈輪上。因此,在圖1 Μ) 中所示的位置,驅動控制擎子53〇的尖端,再次由凸輪凸部 6〇6的上表面606a所支持,而驅動控制掣子幻8的尖端,是 由凸輪凸部610的斜坡面61〇c所支持,致使驅動控制掣子 =8接觸到在傳動件498上的接合點π。傳動掣子鳩則停 罪在定位棘輪458上的驅動齒698的上表面上。凸輪板的#, 其具有圓角的且延長的等腰三角形的總體形狀,包括一軸 向伸展的定位耳片495,緊抵著釋放板486的側邊表面487, 以維持凸輪板494在圖Π(Α)中所示的位置上。 騎士此時順時針旋轉引動組件118(圖3中)到減擋位置,以 致内鋼絲80被引動組件118拉動。這樣導致鋼絲聯結件逝 圖中作逆時針方向的旋轉,而這一動作透過輸入連桿 傳輸到控制板5 i 8,使控制板5 i 8作如圖^ 7⑻中所示的 '•夺十的旋轉。控制板5 j 8的逆時針旋轉,引起驅動控制掣
O:\87\87905.DOC •25· 200400897 子53 〇 /〇凸輪凸部606的斜坡面606b下滑而作逆時針旋轉。 在這同時’驅動控制掣子538沿凸輪凸部61〇的斜坡面61〇〇 上α而作順時針旋轉,直到驅動控制掣子538與傳動件 上的接合點578脫離嚙合才停止,並停靠在凸輪凸部61〇的 上表面6l〇a上。因為驅動控制掣子538不再接觸接合點578 ,傳動件498順時針旋轉,直到驅動控制掣子538接觸到接 。點588才停止,而傳動件498則在於如圖i7(b)中所示的接 通位置上。此時,傳動掣子5〇6,因凸輪凸部618的過渡表 面618b,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而模式變更掣子514則順時 針杈轉,與傳動掣子5〇6上的模式變更掣子接觸表面%訐嚙 合,暫時將傳動掣子5〇6保持在圖17(B)中所示的位置上。 傳動件498的動作,傳輸到在旋轉嚙合單元乃8中的定位單 元界面板402和支持板406,致使旋轉嚙合件394繞樞軸旋轉 到圖9(B)中所示的位置。 當曲柄臂266上的驅動件290嚙合旋轉嚙合件394,並將定 位單界面板4〇2和支持板4〇6枢轉到圖9(匸)中所示的位置 時,該動作再次被傳輸到傳動件料8,但此次,傳動掣子5〇6 的釋放板驅動表面506e,與釋放板486 (其現時是在一第一 释放件位置)上的接合點487嚙合,而釋放板486則逆時針旋 轉如在,7(C)中所示。因此’在這個模式中,傳動物 作用如一供釋放板486使用的釋放驅動件。當釋放板々Μ旋 轉之際,凸輪板494的底面496,與附著在定位掣子474上的 凸輪輥子478接觸,並引起定位掣子474在順時針方向上旋 轉。當掣子齒475的尖端離開定位齒682的尖端時,定位棘
、OA87\879〇5.D〇C -26- 200400897 =8和旋轉件454,在順應彈簧祝的 方向的㈣’直到定一抵晴子齒二^^^ 以阻止定位棘輪4 5 §和热M + 俾 -釋心“ 的非控制下的旋轉。 板4:= 續逆時針旋轉到-第, 板楊活動關的末端)時,凸 (:放 角隅或凸輪凸部497, ^ 幻達凸板494的圓 f 497,如此導致凸輪板494在逆 旋轉,如在圖17((^所示 向上 位棘於458# m 车子齒476移離定位齒686,讓定 位棘輪458和㈣件4M得以繼績在順時針方向上 =轉件454定置在前換鏈器70對齊該小直徑前鏈輪的位 如果运個系統的操作县 ^疋㈣心的系統’使用一定位 I子和疋位棘輪來控制換擒操作的話,掣子齒Μ將仍保持 與定位㈣㈣合,直到釋放板偏反轉方向(即,順時針旋 轉)以完成換擋的操作。這對於根據本發明所建構的換措控 制機構來說,是不必要的,因為旋轉凸輪板494可讓定位掣 子474立刻完㈣擋操作,縱使釋放板彻是還在逆時針方 向旋轉的時候。目此,釋放板彻和凸輪板例可認作是釋 放機構’其當釋放板486移動到第二釋放件位置時,將定位 挲子474推動到位置釋放位置,並當釋放板彻繼續移動到 第二釋放件位置時,讓掣子47句轉到位置保持位置。 該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另—有益的特色,是在於縱使傳動 件498是在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時候,仍可允許釋放板伽倒 逆旋轉方向的這種方法。根據該較佳具體實施例,當傳動
O:\87\8790S.DOC •27- 200400897 件498是落位於圖n(c)& 18(A)中所示的位置上時,傳動掣 子506的減速控制表面5〇6c開始和中介板466的掣子控制表 面660接觸,如圖18(A)中所示。傳動件498更進的旋轉,導 致傳動掣子5〇6逆時針旋轉,如圖17(D)和圖18(B)中所示, 此逆時針旋轉’隨後引起傳動掣子506與釋放板486脫離嚙 δ 模式隻更掣子514也與傳動华子506的模式變更掣子的 接觸表面506f脫離响合,並停靠在模式變更掣子接觸表面 上。因而,可允許釋放板486立刻回到圖17(D)中所示 的位置,縱使傳動件498仍然是在圖17(D)中所示的逆時針 方向位置上。 當曲柄臂266上的驅動件290和旋轉嚙合件394脫離嚙合 時,定位單元界面板4〇2和支持板4〇6再次旋轉回到圖9(A) 中所示的位置,並將這個動作傳輸到傳動件498。再一次, 假定騎士尚未將引動組件118轉回到中性位置。在這樣的情 況下,控制板518仍舊在減擋位置,同時驅動控制掣子538 知Λ在凸輪凸部610的上表面61〇&上,但驅動控制掣子Μ。 則在傳動件498上接觸接合點570,致使傳動件498是在於圖 1 7(E)中所示的暫停位置上。 當騎士將引動組件118轉回到中性位置時,控制板518同 樣順時針旋轉回到圖17(F)中所示的中性位置。此時,驅動 控制掣子530沿凸輪凸部606的斜坡面⑼牝上滑,並作順時 針=轉直到控制掣子53〇和傳動件498上的接合點57〇脫離 嚙合才停止,而驅動控制掣子53〇的尖端,則停靠在凸輪凸 部606的上表面60以上。在同時,驅動擎子趵8在凸輪Z部
O:\87\87905.DOC -28- 200400897 610之斜坡面61 〇 e向下潘,曰w括卩左力丄+ / _ 卜 且以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驅動 掣子538的尖端接觸到在傳動件例上的接合點⑺,如圖 17(F)中所不。傳動件此時在於圖i7(A)中起初所示的切 ,位置上’但定位棘輪458和旋轉件454則在於要將前換鍵 器70對齊該小直徑前鏈輪的位置上。 從大直徑前鏈輪到中直徑前鏈輪的換擋操作是相同的。 然而,若是這種情況,定位棘輪458將會初始定位在使擎子 齒475緊抵著定位齒686的位置。 1 *疋位掣子474回應來自凸 輪板例的屋力作順時針旋轉時,擎子齒仍離開定位齒_ ’而定位料458作逆時針婦,直到定位齒_接觸到寧 子齒476。當定位掣子齒474在凸輪板_的凸輪凸部術抵 達凸輪輥子478的同時作逆時針旋轉時,掣子齒〇5進入在 於兩定位㈣2和686之間的空間,而掣子齒化則釋放定位 齒690,㈣定位棘輪458和旋轉件…順時針旋轉,直到定 位齒繼接觸到掣子齒475停止,如此,將定位棘458和旋轉 件454保持在圖1 7(A)所示的位置上。 儘管在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是分別操作的驅動老 制掣子 530和 538,圖 19(Α、;σ 1 士 〜 、 ® (Α)和19(Β)中所示的具體實施例, 卻展示-個單獨的帶有兩掣子齒7〇4和7〇8的驅動控制掣弓 。當傳動件498是在如圖19⑷中所示的原本位置上時 掣子齒7〇4接觸到在傳動件498上的接合點578。春傳動利 桃正在順時針旋轉到切斷位置中,而控制板料二未旋祠 到中性位置時,料齒彻接觸到在傳動件例上的接合.點 5 70,如圖1 9(B)所示。
O:\87\87905 DOC •29- 200400897 二Lt 體T1中’是使"凸輪板494來控制 控制定心 474,圖2。卻展示—以凸輪環μ • μ子474的操作的具體實施例。在這個具體實施例 裒750是相對定位棘輪458成同軸並可旋轉安穿。 括多個沿周邊設置的凸輪齒754和多個沿周邊 :&輪驅動齒758。—凸輪驅動掣子762,係透過—枢 6成可樞轉安裝到—釋放板術’並在逆時針方向上受 :彈簧770的偏壓。當釋放板,在減速操作中作逆時針= 人時’凸輪I區動掣子762和多個凸輪驅動齒758中之—者嚙 :並延時針旋轉凸輪環75〇。多個凸輪齒754中之一者緊 廢凸輪輕子478’並以較佳具體實施财相同的方式,引起 定位擎子474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當凸輪齒754通過凸輪 輥切叫掣子474即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以完成減 速才呆作。當釋放板486,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時,凸輪驅動擎 子762即和對應的凸輪驅動齒758脫離嚙合。 圖21展不一情勢,其令該驅動件290可能阻礙輔助機構14 的正當操作,特別是在圓17(A)-17(F)中所示的減速方向上 。假定騎士大約在驅動件29〇是在旋轉嚙合件394鄰近的同 時’操縱換擋控制元件84將前換鏈器7〇變到慢擋。這種情 勢下,驅動件290可以接觸到旋轉嚙合件394的侧邊,如在 圖21中所示。假定為了要使模式變更掣子514接觸到傳動擎 子506並將傳動掣子5〇6設定在適當的位置以備後續的減 速操作,傳動件498必須從圖17(八)中所示的位置,旋轉2〇。 到圖Π⑻巾所Μ位置,於是驅動件290很有可能會阻礙
O:\87\87905.DOC .30- 200400897 傳動件498作適當數量的移動。代之,傳件498可能作一較 少數量(例如’如在圖21中所示的12。)的移動,而模式變更 擎子514不會移動到恰當的位置。其結果,傳動掣子506將 會在圖16(B)中所示的增擋位置,而輔助機構14將引起前換 鏈器70加速,這是違背騎士減速操作的意向。 圖22顯示-省力單元13〇〇的具體實施例,當設定機構術 企圖把旋㈣合件394移動進旋㈣合位置上,而該旋㈣ 合件394遭遇一阻止其在於該旋轉嚙合位置的外力時,該省 力單元13GG可以節省在設定機構4〇7(圖9(a))和旋轉喝合件 394之間所傳輸的動力。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省力單元 测包括-省力元件(譬如,—省力凸輪職)和—偏壓機構 1308。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省力凸輪13〇4具有一叉狀的 省力槓桿,具有一第一端頭部分1312和—第二端頭部分 1316的形狀。第一端頭部分1312是藉助一樞軸132〇成可旋 轉安裝在凸輪板382上,因此產生一省力連桿。第二端頭部 分13 16具有一偏壓嗜合凸起1324、和一含有一省力凸輪表 面1332的省力凸輪凸起1328 ^偏壓嚙合凸起1324與偏壓機 構1308嚙合,在這具體實施例中,偏壓機構13〇8形成—彈 簧1336。彈簧1336是配置在一製作在凸輪板382上的開孔 1338中,其中彈簧1336的上部分與偏壓嚙合凸起1324嚙合 ,而彈簧1336的下部分則與一形成在開孔1338底部的接合 點1339嚙合。彈簧1336將省力凸輪1304的第二端頭部分 1 3 1 6偏壓向一正常位置,該正常位置隨後在換擋操作中, 將旋轉嚙合件394偏壓到旋轉嚙合位置。 -31 -
O:\87\87905.DOC ···% ' Λ
U 200400897 如在圖22中所示,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的凸輪從動件4i4 ,接觸到省力凸輪U32。-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的設定機 構術·,因而包括定位單元界面板4〇2、支持板傷、凸輪從 動414、和省力凸輪表面1332。在正f操作下,定位單元界 面板402成圖16(aH6⑻或17(A)_17(F)中所*的方式轉動 ,導致凸輪從動件4!4沿省力凸輪表面1332移動,以彈簧 1336朝上偏壓省力凸輪凸起1328。後者再引起旋轉嚙合件 394圍繞凸輪從動件414旋轉’進入圖22令所示的旋轉嚙合 位置,致使旋轉嚙合表面398接觸到驅動件29〇。因為省力 凸輪表面1332的功用是相同於第—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凸 輪表面418,省力凸輪譲可認作是—含有_控制凸輪表面 1332,的控制凸輪刪,。—般來說,省力凸輪刪應當配置 在控制凸輪1304,的緊鄰,以使省力凸輪13〇4能行使省力的 功能(下面說明)。在這個具體實施例中,省力凸輪蘭和控 制凸輪1304’是同-件。在其它的凸輪從動件414具有較大活 動範圍的具體實施例中,控制凸輪13〇4,可包括一製作在槽 口 386底部的表面134〇;或可包括一分立的表面,配置在省 力凸輪1304的鄰近。 圖23顯示該省力單元13〇〇在有作用的狀態下。一般來說 ,當設定機構407,企圖把旋㈣合件394移動進旋轉喃合位 置上,而該旋轉嚙合件394遭遇一阻止其在於旋轉嚙合位置 的外力時’省力單元1300可節省在設定機構4〇7,和旋轉喃合 件394之間所傳輸的動力。更明確地說,如果驅動件㈣, 在大約設定機構407,企圖把旋轉嚙合件394移動進入旋轉嚙
O:\87\87905 DOC
-32- 200400897 合位置的同時’接觸到旋轉嚙合件394的㈣,於是省力凸 輪1316從圖22中所示的正常位置,繞樞軸⑴_轉到圖” 中所示的省力位置。在省力位置上,彈募⑽是在受壓縮 的狀態’而來自設定機構術的動力,予以儲存,同時旋轉 嚙合件394已可移離旋轉嚙合位置,這是避免干擾到驅動件 290所必要的。其後,彈簧1336膨脹,使凸輪從動件向上移 動’而旋轉嘴合件圍繞凸輪從動件414旋轉。其結果,傳動 件498移動進入激活模式變更掣子514所必要的2〇。的位置 ’而該變速操作(特別是減速操作)’在下—個職件29㈣ 合旋轉嚙合件394的旋轉嚙合表面398時,可繼續進行。 有許多種方法可用來確保傳動掣子5 〇 6移動到正確的位 置,準備作加速或減速操作。圖24顯# 一個也能行使此一 功能的掣子辅助裝置14〇〇的具體實施例。在這個具體實施 例中,一傳動掣子5061包括一伸長部分14〇4,從基底5〇以 向後延伸,其中基底506a圍繞一旋轉軸R0T旋轉。伸長部 为14〇4包括一彈簧安裝孔丨4〇8,用以接納一圈狀彈簧1412 的第一端頭1410。圈狀彈簧1412的第二端頭1416是插入在 傳動件498上的開孔1420中,其中傳動件498在這個具體實 施例中,作用如一基準件。一基準軸REF從旋轉軸R〇T經過 伸長部分1404和彈簧安裝孔14〇8延伸。在這個具體實施例 中’沒有其它連到傳動件498或傳動掣子506,的彈簧1412的 附著點。彈簧1412包括一偏壓中心CB(圖25(A)),並提供伸 長部分1404—少許朝上的偏壓,伸長部分14〇4接著產生一 對於傳動掣子506'的逆時針方向的偏壓。在這個具體實施例
O:\S7\87905.DOC -33- 200400897 輔助機構14即以圖16(A)-1 6(E) _ 中,當需要加速操作時 所示的同一方式操作。 掣子辅助裝置1400,道t , 辅助機構14以少許不同於圖 7(A)-1 7(F)中所示的減速摔 铖忭术刼作。掣子輔助裝置!400 在而要減速操作時的操作, T參考圖25(A)-25(D)獲得瞭解 。在圖25⑷中,掣子辅助^彻是在和圖2钟所示相同 楚置上在k個位置上,偏虔中心cb和圈狀彈菁⑷2的 端頭1416(以開孔⑽代表)係處在基準軸REF的下側 :而一偏壓向量BV則指向基準軸卿的上側,從而對傳動 拏子506把加逆時針方向的偏壓。當控制板川是在如 1·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上旋轉,以執行減速操作,控制 板518的過渡表面618b,導致傳動掣子5⑽圍繞旋轉軸而 作順時針旋轉,如在圖25(B)中所示。其結果,圈狀彈菁⑷2 和偏壓中心CB,圍繞開孔142()作順時針旋轉,而樞轉基準 軸Ref繞旋轉轴R0T旋轉到開孔丨42〇。開孔丨42〇和偏壓=心 CB都仍落位於樞轉基準軸娜的下方,所以,㈣向量μ 仍指向樞轉基準軸REF的上方,並提供傳動掣子5〇6, 一更加 輕微的反時針方向的偏壓。 葛開孔1 420進行到基準軸ref的上方如圖25(C)中所示, 該偏壓向量BV相對基準軸REF變換方向,而此時指向基準 轴REF的下側。在這個形態下,彈簧1412對傳動掣子5〇6, 施加一順時針方向的偏壓。傳動掣子506,更進的旋轉,導致 偏壓中心CB動到樞轉基準軸REF的上方,因此,把傳動擎 子506放置在一穩疋位置(相似於圖17(b)中所示的位置)以 O:\87\87905.DOC -34- 200400897 確保有-正當的減速操作,縱使是兩驅動件29时有一個沒 有正確地嚙合旋轉嚙合件394的時候。當旋轉嗤合件外斗^ 旋轉件29«合時,減速操作即如圖17(c)_i7(f)中所示繼續 進行。 、 如在上面提過,縱使是在傳動件498仍在逆時針方向上旋 轉,仍然:允許釋放板486倒逆旋轉方向。更明確地說,當傳 動件498是以圖17(〇和圖18⑷中所示的位置時,傳^ 子506,的減速控制表面5〇6c(相似於傳構掣子5〇6所展示的 減速控制表面)開始接觸中介板466的掣子控制表面66〇,如 在圖18⑷中所示。傳動件498更進的旋轉,引起傳動擎子 5〇6’作逆時針旋轉,如在_⑼和18⑻中所示(在圖⑽ 圖25(Α)-25(〇中圍繞旋轉轴R〇T)。這個行動接著引起傳動 掣子5〇6’與釋放板486脫離嗤合。因而,釋放板彻可以立刻 回轉到圖17(D)中所示的位置,縱使在傳動件498還在圖 1 7(D) _所示的逆時針方向位置上。 當傳動掣子506,嗤合中介板466的掣子控制板66〇,並圍 繞旋轉軸ROT逆時針旋轉時,彈簧1412的第二端““和偏 壓中心CB返回到基準軸卿的下方。結果,偏壓向量卿相 對基準軸REF變換方向,致使偏壓向量評再次指向基準轴 REF的上側,並把傳動掣子506,送回到圖25(A)中所示的穩 疋位置掣子輔助裝置1400因而提供一穩定偏壓機構給與 傳動掣子506’,而且在有些應用中,模式變更掣子514可以 完全取消。 雖然以上是本發明的各種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卻還是有
O:\87\87905.DOC •35- 200400897 許多的修改可ri i念田 ·τ 木用’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舉 例來說,各不同組件的大小、形狀、或定向’可按需要加 以變更U顯示直接連接的或相互接觸的兩組件,可使 者之門”有中間結構存在。一元件的功能可由兩元件來 執行,反之亦鈇。„ g4 ,,, …、 具體貫施例的結構和功能,可改用在 另—具體貫施例中。ήί· 士 aa /s 斤有的偏點不一定要在同一時間出現 在」寺別的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個特異於早先技藝的特色 早獨地或與其它特色組合,包括由該等特色所包含的在 結構上和/或功能上的概念在内,也應當認為是申請人的另 篇说明書。因Λ,本發明的範圍,不應受所發佈的特定結 構或關於-特定結構或特色的明顯初始聚焦所限制。 【圖式簡單說明】 μ ^為—腳踏車的特別具體實施例之側視圖,該腳踏車納 V柜據本七明的裝置,用以辅助在一腳踏車變速器 變速操作; β π 圖2為換擋控制元件之一較明細視圖; 圖3為圖2中所示換擒控制元件之一分解視圖; ® () 4(C)為簡要視圖,顯示該換擋控制元件之操作; 圖5為圖1中所示輔助機構之一較接近之視圖; ’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輸人單元之—特別具體實 一分解視圖; < 圖7為輔助機構之一視圖,顯示一旋轉唾合單元 體實施例; 心将別具 圖8為邊輔助機構之一後剖視圖;
Ο \87\87905 DOC • 36 - 200400897 圖9(A)-9(D)圖例說明該旋轉嚙合件之操作 圖1〇為圖8中所示定位單元内部組件之放大剖視圖· 圖U為-根據本發明之傳動件之— _ 視圖; 、體貫知例之侧 圖12為-根據本發明之輪入變速件之 之側視圖; ’八體貫施例 圖B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中間板之一 視圖; 體實轭例之側 特別具體實施例 圖14為一根據本發明之定位件之 視圖; 〜穴通I篼例之侧 圖1 5為一根據本發明之傳動掣 側視圖; 子之一特別具體實施例 之 向上的操作之視 圖16(AHE)為解說該辅助機構在加速方 圖; 圖養F)為解說該辅助機構在減速方向上的操作之視 圖, 圖U(A)及18(B)時為解說在—減㈣作過程巾該傳動擎 子與S亥中間板協同合作情形;
圖19(A)及19(B)為一根撼太& RS 根據本發明之驅動控制機構另一且 體實施例之視圖; 〃 圖2 0為一根據本發明之羅姑她姓。 之釋放機構另—具體實施例之側視 圖; 圖㈣示該旋轉件阻礙該旋㈣合件之正常操作之 勢;
O:\S7\8790S.DOC •37· 200400897 圖22顯示一供該旋轉嚙合件使用 下的具體實施例; 之省力單元在空轉狀態 圖23顯示該省力單元在已起動 圖24顯示一掣子辅助裝置之— 圖25(A)-25(D)為解說圖24中所 要圖。 的狀態下; 具體實施例;及 示掣子輔助裝置操作之 簡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0 腳踏車 14 輔助機構 18 車架 22 上管(或頂管) 24 前管(或車頭管) 26 下管 30 座管 32 底托架 34 座支撐(或立又) 38 鏈支撐(或平又) 42 叉狀件(或前又;) 46 前輪
O\87\87905.DOC -38-

Claims (1)

  1. 200400897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種腳踏車元件用旋轉控制裝置,包括·· 一旋轉件,其圍繞一旋轉軸轉,其中該旋轉件具 一偏壓聯結部分; —基準件; -偏壓機構’聯結在該基準件和該旋轉件的偏壓聯 結部分之間’其中該偏壓機構具有一偏壓向量,在— 第一方向上偏壓該旋轉件旋轉;及 一偏Μ向量移動機構,其將偏壓向量相對該旋 的偏壓聯結部分移動,以致該偏壓向量將該旋轉 壓在一不同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旋轉。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第 相反於該第一方向。 —〇疋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裝置,其中該旋㈣ ;枢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應聯接部分, :中^㈣向量移動機構推動該㈣向量,致使 壓向®從指向該樞轉基準I ^ t幵丞平釉的第一側變 轉基準軸的第二側。 向― 4. 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項之 一彈簧。 置八中s亥偏壓機構為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一含有第—其中該偏壓機構為 …! 端的圈狀彈簧,其第-端係聯* 部分。 第一係紅到該旋轉件的偏廢聯結 O:\87\87905.DOC 200400897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枢轉基準軸自該旋轉轴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其中該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當該 圈狀彈簧的第-端係處置在該樞轉基準軸的第一側 時該方疋轉件文偏麼在第—方向上旋轉;及直中+# 圈狀彈簧的第—端係處置在該樞轉 的: 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㈣基準軸從㈣轉軸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其中該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該圈 狀彈簧具有—偏壓中心;其中當該偏屢中心係處置在 該樞轉基準軸的第一侧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一方 向上旋轉;及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置在該樞轉基準 軸的第二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8.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裝置,其中該偏壓向量移 動機構為一轉動該旋轉件的旋轉機構。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為一 掣子。 1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帛9項之裝置,其中該掣子具有一 掣子齒;且其中該偏壓聯結部分係與該掣子齒間隔開。 U.=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樞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且其中該偏壓向量移動機構推動該偏壓向量,致使該 偏壓向量從指向該樞轉基準軸的第一側變更到指向該 Q-qrj 〇:\87\87905.D〇C ^^UU897 樞轉基準轴的第二側。 2.=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裝置,其中該掣子的偏壓 "*,、'°部分為—自該旋轉軸延伸出的伸長部分。 -彈^專利關第11項之裝置,其中該㈣機構為 彈簧。 H根據申請專利 11圍弟13員之表置,其中該偏壓機構為 —-Wr 有第一〜和第二端的圈狀彈簧,其中第一端係聯 、…亥基準件而該第二端係聯結到該掣 部分。 土 15.::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裝置,其中㈣子的偏壓 ^、·、。邛分為—自該旋轉軸延伸出的伸長部分。 16·根料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裝置,其中該圈狀彈寄的 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當該圈狀彈簧的第—端 係處置在該基準軸的第一側時,該旋轉件受偏虔在該 第'方向上旋轉,·及其中當該圈狀彈菁的第一端係處 置在D亥基準軸的第二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該第二 方向上旋轉。 1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是 相反於該第一方向。 18·: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拖轉基準軸自該旋轉軸延伸出通過該偏壓聯結部 分;其中該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一偏壓向量;其中 該圈狀彈簧具有-偏壓中心;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 置該樞轉基準軸的第一側時,該旋轉件受偏麼在第— O:\87\87905.DOC Λί-'νΓ 方向上旋轉;及苴中去 軸的第二側時,行^偏£中心係處置該柩轉基準 9·根據申1二轉件爾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根據申明專利範圍第ί8項 相反於該第—方向。 Ί亥第一方向是 ).一種腳踏車變逮操作元件,包括·· —輪出變速件,其在至少一 輪出位置之間移動; 輪出位置和-第二 一輸出位置 二輸出位置 曰槽機構,其將該輸出變 移動到該第二輪出位置; 以第 一減檔機構,其將該輸出變 移動到該第-輪出位置;及 第 一換檔控制機構 中之—者;及 其操作戎增檔機構和該減檔機構 其中該換檔控制機構包括: 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一旋轉件,其繞一旋轉軸旋轉, 一偏壓聯結部分; 一基準件; 堅機構’聯、结在該基準件和該旋轉件的偏壓聯 結部分之間中該偏壓機構具有偏 轉件偏壓在第-方向上_;及 將心疋 偏壓向里移動機構,其將該偏壓向量相對該旋轉 件的聯結部分移動,致使該偏壓向量將該旋轉件偏壓 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旋轉。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裝置,其令該第二方向是 相反於該第一方向。 根據申睛專利範圍第2G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樞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其中該偏壓向量移動機構推動該偏壓向i,致使該偏 壓向®從指向該樞轉基準軸的第一側變更到指向該樞 轉基準軸的第二側。 柜據申明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裝置,其中該偏壓機構為 —彈簧。 根據申明專利圍第23項之裝置,其中該偏壓機構為 ^有第端和第二端的圈狀彈簧’其第—端係聯結 § 土準件而a玄第二端係聯結到該旋轉件的偏壓聯結 部分。 25._f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樞轉基準軸自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其中該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當該 圈狀彈簧的第一端係處置在該枢轉基準軸的第一側 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方向上旋轉,及其中當該 圈狀彈簧#第一端係處置在該樞轉基準車由的第二侧 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26.二射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樞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其中该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該圈 狀彈簧具有一偏壓中心;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置在 4樞轉基準軸的第—側時,該旋轉件受㈣在第一方 O:\87\87905.DOC 々疋,及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置在該樞轉基準 軸的第二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2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項之袅置,其中該偏壓向量移 動機構為-轉動該旋轉件的旋轉機構。 28.,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裝置,其中該基準件包括 驅動件’用於從該腳踏車之—變速旋轉件,傳送動 力到該輸出變速件。 Α㈣t請專利_第2()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 一掣子。 3 0.根據申請專利給图银m κ e*圍第29項之裝置,其中該掣子且一 掣子齿,0甘丄 ^ /、t該偏壓聯結部分係與該掣子齒間隔開。 31·^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1柩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轴延伸通過該偏壓聯接部分: ::中該偏壓向量移動機構推動該偏壓向量,致使該偏 堅向里從指向該樞轉基準軸的第—側變更到指向該拖 轉基準軸的第二側。 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裝置,其中該擎子的偏麼 葬、,Ό邛分為—自該旋轉軸延伸出的伸長部分。 Μ.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裝置,其中該偏 一彈簧。 再苟 3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一人 粑固第31項之裝置,其中該偏壓機構為 一含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圈狀彈簧,其中第一端 結到該基進彳iβ ^ w 土丰件而该第二端係聯結到該掣子的偏壓聯結 部分。 O:\87\87905.DOC 200400897 A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裝置,其 聯結部分為-自該旋轉軸延伸出的伸長部分。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裝置,其中該圏狀彈菁的 弟:端產生繼向量;其中當該圈狀彈黃的第一端 =置在該基準軸的第一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該 ;方向上旋轉;及其中當該圈狀彈簧的第一端係處 在該基準軸的第二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該第二 方向上旋轉。 37.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是 相反於该第一方向。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裝置,其中該基準件包括 一驅動件,用於從該腳踏車之—變速旋轉件傳送動力 到該輸出變速件。 39. ㈣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具有 一樞轉基準軸從該旋轉軸延伸通過該偏聯接部分; 其中該圈狀彈簧的第二端產生該偏壓向量;其中該圈 狀彈餐具有一偏壓中心;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置在 該柩轉基準軸的第一側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方 向上旋轉;及其中當該偏壓中心係處置在該樞轉基準 轴的第二侧時,該旋轉件受偏壓在第二方向上旋轉。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帛39項之裝置,以該第二方向是 相反於該第一方向。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項之裝置,其中該基準件包括 一驅動件,用於從該腳踏車之一變速旋轉件,傳送動 力到該輸出變速件。 、 Λ , Λ O:\87\87905.DOC ϋ'^ο2
TW092125467A 2002-07-05 2003-07-04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W2004008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190,461 US6868752B2 (en) 2002-07-05 2002-07-05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10/372,582 US7090602B2 (en) 2002-07-05 2003-02-20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0897A true TW200400897A (en) 2004-01-16

Family

ID=2972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5467A TW200400897A (en) 2002-07-05 2003-07-04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W092118367A TWI248901B (en) 2002-07-05 2003-07-04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8367A TWI248901B (en) 2002-07-05 2003-07-04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090602B2 (zh)
EP (2) EP1378435B1 (zh)
JP (1) JP2004034981A (zh)
CN (3) CN100473580C (zh)
TW (2) TW2004008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69749B2 (en) * 2002-07-05 2011-12-06 Shimano, Inc.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FR2878499B1 (fr) * 2004-12-01 2007-02-16 Salomon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 pour un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par chaine et pignons
US8016705B2 (en) * 2007-04-19 2011-09-13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10207772B2 (en) * 2011-01-28 2019-02-19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327792B2 (en) * 2011-01-28 2016-05-03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651138B2 (en) 2011-09-30 2017-05-16 Mtd Products Inc. Speed control assembly for a self-propelled walk-behind lawn mower
US9836076B2 (en) * 2013-01-31 2017-12-05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JP201419606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操作装置
US9216794B2 (en) * 2013-05-23 2015-12-22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8535A1 (de) * 1984-10-20 1986-04-24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Schalt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fahrraeder
US5020387A (en) * 1985-03-07 1991-06-04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td. Lever shif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US4872368A (en) * 1988-07-28 1989-10-10 Orscheln Co. Push-to-release cable operating apparatus
US5217094A (en) * 1991-08-09 1993-06-08 Atwood Industries, Inc. Self-adjusting, push-to-release parking brake control
FR2687977B1 (fr) * 1992-02-27 1994-04-22 Bg Innovation Dispositifs permettant les changements de vitesses sur bicyclettes.
JP2594960Y2 (ja) * 1993-01-29 1999-05-24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操作装置のチェック機構
DE69515826T2 (de) * 1994-12-20 2000-11-02 Shimano Inc., Sakai Steue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gangschaltung mit einer Federeinrichtung
JP3086180B2 (ja) * 1996-09-24 2000-09-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装置
US5829313A (en) * 1997-01-13 1998-11-03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shifting mechanism having indexing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variety of chain sprocket sets
TW358450U (en) * 1998-02-25 1999-05-11 Ind Res Technology Inst Electric derailleur for bike
US6443032B1 (en) * 1999-11-30 2002-09-03 Shimano, Inc.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860171B1 (en) * 1999-12-29 2005-03-01 Shimano, Inc. Driv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assist mechanism
US6629903B1 (en) * 2000-04-17 2003-10-0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6607457B2 (en) * 2001-10-03 2003-08-19 Shimano, Inc.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24959B2 (en) 2006-04-11
CN1562693A (zh) 2005-01-12
TW200404703A (en) 2004-04-01
CN100335348C (zh) 2007-09-05
US20040005949A1 (en) 2004-01-08
EP1378435A2 (en) 2004-01-07
EP1394034A2 (en) 2004-03-03
TWI248901B (en) 2006-02-11
CN100564150C (zh) 2009-12-02
EP1394034B1 (en) 2013-06-26
EP1378435B1 (en) 2010-01-20
JP2004034981A (ja) 2004-02-05
US7090602B2 (en) 2006-08-15
US20040025620A1 (en) 2004-02-12
CN100473580C (zh) 2009-04-01
EP1394034A3 (en) 2007-09-05
EP1378435A3 (en) 2007-04-04
CN1488547A (zh) 2004-04-14
CN1654271A (zh) 2005-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40878B1 (en) Apparatus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443032B1 (en)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8069749B2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20020139218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200301743A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868752B2 (en)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W200400897A (en)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7146874B2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848336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biased to a neutral position
JP2007001561A (ja)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6640938B2 (en) Shift assist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TWI724652B (zh) 自行車變速裝置
TWI240693B (en) Shift assist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EP1378437B1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JP2004034980A (ja) 自転車用変速機のシフト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用変速機のシフト制御装置用インジケータ装置
TWI274700B (en) Bicycle shifter
TW200415068A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JP2004249970A (ja) 自転車装置用回転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変速機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