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7101962A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7101962A CN87101962A CN 87101962 CN87101962A CN87101962A CN 87101962 A CN87101962 A CN 87101962A CN 87101962 CN87101962 CN 87101962 CN 87101962 A CN87101962 A CN 87101962A CN 87101962 A CN87101962 A CN 871019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insulation
- insulation material
- described composite
- silicate heat
- silic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Ceramic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含镁、铝、钙、铁、钠等元素的硅酸盐原料复合加工制成的保温隔热新材料,该材料用一种轻体非金属矿石为原料,渗入其它隔热材料、辅助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本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能好,导热系数低,因而保温效果显著。既适用于一般设备,又特别适用其它材料难于保温的异形管道和闸、阀门及球体、旋转体。无灰尘,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不伤害人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一种含镁、铝、钙、铁、钠等元素的硅酸盐原料复合加工制成的保温隔热新材料。
特别是该材料用一种国内尚未开发利用的轻体非金属矿石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隔热材料、辅助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广泛适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交通、造船、汽车、建筑、轻工、国防等工作部门的一切设备的保温隔热。
该产品经涂敷使用或者经浇注干燥成型后成为一种静电型的固体基质联结的封闭口孔网状结构,比已有的隔热材料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现有的传统无机化合物隔热材料,如硅藻土、石棉制品、蛭石、玻纤、膨胀珍珠岩,一般都单一使用,没有配方,无法协同以增强效能。因此,用材料体积大,导热系数高,加上施工工序复杂,需捆扎加固,费时费料,现有产品硅酸铝纤维、微孔硅酸钙、石棉碳酸镁保温粉;膨润土珍珠岩等,加工时粉尘严重,使用日久也易粉化脱落。
现将各种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比较如下:
参考专利文献:
国内:申请号 85104544 86103427 85200171
国外:日本 特公昭 59~222486
美国 申请号 85~738820
欧洲 专利局 84902977
本发明的任务为了克服以上各种隔热材料的缺点,提供一种比现有材料,应用工艺简单,节能效果好,隔热性强,投资少不腐蚀设备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各种隔热材料的性能,进行合理的配比组合。本发明主要利用一种尚未开发的天然特种非金属矿石,经测定含:
二氧化硅 60.02% 三氧化二铝 12.65%
氧化钙 4.07% 三氧化二铁 0.47%
氧化镁 3.96% 三氧化硫 1.44%
又渗入一定比例的石棉纤维、硅酸铝纤维、珍珠岩等隔热材料,混合一定量的OT(重庆朝阳化工厂生产的)、831(重庆双碑耐火材料厂生产的)、聚乙烯醇作粘接剂。
按产品每吨计:
含特种非金属矿石 5~50kg
石棉 30~100kg
硅酸铝 5~20kg
珍珠岩 5~30kg
硅藻土 5~50kg
膨润土 5~50kg
OT 10~30kg
硅酸钠 5~30kg
聚乙烯醇 1~10kg
831高温粘合剂 1~10kg
开水 360~380kg
冷水 360~380kg
本发明产品的湿法工艺流程示意图见说明书附图。
本发明的隔热材料,能耐800℃高温,导热系数为0.031千卡/米、时、度;容重110kg/m3,液态时容重900~1000kg/m3,PH值<8,耐水、耐油、耐酸碱,性能好。在常温下,浸泡480小时不溶解、不变形、不开裂、不燃烧、粘结强度0.25kg/cm2,无毒性、无粉尘、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不伤害人体,在一般条件下使用本产品无需捆扎加固。质地松软有一定弹性,封闭性能好,使用及保温层的2/3表面部分可重复再生使用,本发明的产品用途广,适用于一切热设备如管道、炉窑、顶壁、屋面等表层的保温隔热,特别对一般隔热材料无法施工的异形管道和闸、阀门及球体、旋转体等都可以使用,并且应用时工艺简单,还有易于探伤,准确发现保温层内设备故障部位的特点,并能在热设备运转时,可保生产的连续正常进行和检修顺序的进行。并且节能效果明显,节约能源,成倍地降低热损耗,经检测证明,其保温效果在600℃恒温情况下,用材厚度10mm时表面温度为93℃用材厚度17mm时,表面温度为81℃,用材厚度44mm时,表面温度为57℃,其经济厚度为石棉、珍珠岩等传统产品的五分之一,是微孔硅酸钙的四分之一,硅酸铝纤维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以一吨产品计算)
将特种非金属软质矿石30kg手选除杂,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
将硅酸铝纤维10kg和石棉60kg用开棉机开棉松解除杂。
将聚乙烯醇5kg加水高温搅拌使溶解成胶状约75kg。
原材料经以上处理后,将松解的石棉、硅酸铝纤维加OT10kg,用开水390kg浸泡24小时之后,开始制浆。
先将浸泡的石棉、硅酸铝纤维、OT及开水倒入搅拌机,再加冷水 80kg,搅拌30分钟,然后再加入OT10kg,软质矿石粉末30kg,聚乙烯醇胶液75kg、硅藻土5kg、膨润土5kg、硅酸钠溶液5kg、珍珠岩10kg搅拌30分钟测浆液的PH值为8.5则加重庆市双碑耐火材料厂生产的831(高温粘合剂)调节至PH值75时即成涂料产品。
将该产品用于磷肥厂热交换器、热转化器。
原用矿渣棉、蛭石砖,保温层厚度700mm,保温后表面温度35℃。
涂用本产品,保温层厚度35mm,保温后表面温度34℃。
某化工厂有蒸汽阀约400余个,经该厂生技处工程师计算,每个阀门每年在无法保温的情况下,热损失达500余元,如应用该产品保温隔热(需材料和施工费50元),可节约能源费450余元。全厂可节约能源450元×400=180000元。
Claims (8)
1、一种含有镁、铝、钙、铁、钠等元素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用含铝、镁硅酸盐轻质矿石为主要原料,渗入了硅酸铝、石棉、珍珠岩等保温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含铝镁硅酸盐轻质矿石的重量百分比为0.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石棉的重量百分比为3-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硅酸铝、珍珠岩的重量百分比各为0.5-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粘接剂OT、硅酸钠的重量百分比各为0.5-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粘接剂831、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各为0.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用填充料硅藻土、膨润土的重量百分比各为0.5-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其主要成分轻质矿石、石棉、硅酸铝、珍珠岩的最佳配比为3∶6∶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87101962 CN87101962A (zh) | 1987-03-13 | 1987-03-13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87101962 CN87101962A (zh) | 1987-03-13 | 1987-03-13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7101962A true CN87101962A (zh) | 1988-03-30 |
Family
ID=481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87101962 Pending CN87101962A (zh) | 1987-03-13 | 1987-03-13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87101962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649C (zh) * | 1997-11-12 | 2000-12-20 | 徐虎林 | (有机硅)墙体隔热保温复合材料及生产方法 |
CN1059647C (zh) * | 1997-11-12 | 2000-12-20 | 徐虎林 | 屋面隔热保温复合材料及生产方法 |
CN1076329C (zh) * | 1997-03-28 | 2001-12-19 | 大庆油田管理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 浮石泡沫玻璃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1987
- 1987-03-13 CN CN 87101962 patent/CN8710196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29C (zh) * | 1997-03-28 | 2001-12-19 | 大庆油田管理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 浮石泡沫玻璃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9649C (zh) * | 1997-11-12 | 2000-12-20 | 徐虎林 | (有机硅)墙体隔热保温复合材料及生产方法 |
CN1059647C (zh) * | 1997-11-12 | 2000-12-20 | 徐虎林 | 屋面隔热保温复合材料及生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5666B (zh) |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纳米复合炉管 | |
CN108328993A (zh) | 一种节能混凝土保温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26781A (zh) | 一种钢渣复混肥及制备方法 | |
CN1071705A (zh) | 防止钢锭和钢坯表面高温氧化涂料 | |
CN1007242B (zh) | 复合硅酸盐隔热保温涂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87101962A (zh) | 复合硅酸盐保温隔热材料及制法 | |
CN113173725B (zh) | 一种高效混凝土膨胀抗裂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Wei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new silicate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and analysis of heat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 |
CN110629021A (zh) | 一种用于转炉固体粉尘废弃物常温固结球团的粘结剂 | |
CN107935553A (zh) | 一种耐高温环保型管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6839A (zh) | 复合隔热保温涂料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9987897A (zh) | 一种气凝胶防火涂料 | |
CN1080939A (zh) | 一种复合隔热保温涂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1555145B (zh) | 一种高强度、耐磨、耐火浇注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602058A (zh) | 高强度轻量砌块及其生产方法 | |
CN1284836C (zh) | 空心硅硅藻土复合建筑保温涂料 | |
CN112979264A (zh) | 一种太阳能相变储能控温板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24750A (zh) | 无毒复合保温涂料 | |
CN1037613C (zh) | 热辐射节能的涂料 | |
CN1113259A (zh) | 速干(稀土)复合防水保温涂料 | |
CN1033316C (zh) | 无机复合绝热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 |
CN1104390C (zh) | 隔热防水砂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01362A (zh) | 一种炉窑专用隔热耐火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 | |
CN208349841U (zh) | 一种复合型加热器保护砖 | |
CN1740240A (zh) | 耐高温复合保温喷涂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