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7100350A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7100350A CN87100350A CN87100350.3A CN87100350A CN87100350A CN 87100350 A CN87100350 A CN 87100350A CN 87100350 A CN87100350 A CN 87100350A CN 87100350 A CN87100350 A CN 871003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highway
- railway
- dual
- guide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以载重汽车为主体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特别适合于铁路抢险救援使用。它对同一轴两充气轮胎车轮间的距离进行改造,并加装了前、后导轮装置、中心转盘装置、方向盘锁紧器、齿轮泵、储油箱、警报器、前灯、后灯、车钩和液压起重机。其前、后导轮装置、中心转盘装置和前、后充气轮胎装置上都相应地装有两个液压升降油缸,操作这些油缸的操纵台装在司机室内。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车辆的描述,特别是对铁路抢险救援用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的描述。
过去,特别是英国专利(2052406)所公开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它是由底盘、发动机、前后公路车轮、前后铁路车轮和第一、第二驱动装置组成,这种车在公路上运行时,公路车轮落上,车辆由公路车轮承重,在铁路上运行时,公路车轮升起不与轨道接触,车辆的重量由铁路车轮承担,车辆的运行性能也不理想,并且这种车从公路向铁路的操作,要求在平交道口、货场或生产场或利用斜面上进行,受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又如美国专利(4448132)所公开的是由一个带有公路车轮和铁路车轮的两用转向架装置和一对可提升的车轴装置组成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这种车主要是为了保证从铁路运行到公路使车辆的载重不变,适合于重载运输,且这种车操作不便、造价昂贵。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公路铁路两用车,具有运用灵活、可靠、操作方便、造价低、运行性能好,便于维修的特点。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它是以公开使用的载重汽车为主体,对同一轴上的充气轮胎车轮距离进行改装使其适应铁路标准轨距,并加装有前、后导轮装置、中心转盘装置、方向盘锁紧器、齿轮泵、储油箱、警报器、前灯、后灯、车钩和液压起重机,在前、后导轮装置、中心转盘装置和前、后充气轮胎装置上相应地装有两个液压升降油缸,以提升和落下这些装置,整个液压装置的操纵台设在司机室内,由司机控制。
本发明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能够充分选择地利用公路和铁路的 特点运行,对于铁路的抢险救援和铁路运输都有很好的作用。从抢险救援来说,它可不占用铁路线路或少占用铁路线路到达事故现场,与液压救援设备配套使用进行机车车辆的复救工作,并能运送物资和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降低事故性质,缩短救援时间,还可取代机车,将复救后的车辆牵引到附近车站;从运输方面来说,在电务、工务、线桥工程等部门运用该车,可以解决小型轨道车占用线路给运输生产带来的困难,此外,公铁两用车在车站、工厂、矿山还可以提高车辆的周转,车辆的及时编组、分解等,有专用线的工厂、企业、矿山、油田等可以及时的到货和运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再加上这种车在没有增加发动机的条件下进行改造设计的,制造来源丰富,很有推广使用价值。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是公路铁路两用车的总体图。
图2是公路铁路两用车底架以下的示意图。
图3是前导轮装置图。
图4是前(后)起落架的主视图。
图5是前(后)起落架的俯视图。
图6是导向轮与缓冲装置连接的剖面图。
图7是引导轮的压电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案是该公路铁路两用车辆是以解放CA150-2型载重汽车为主体,改变了前桥和后桥上充气轮胎车轮轮箍上接装车轮钢圈的法兰位置,使其向里缩进一定的距离,两轮距由原来的1800mm改到现在的1600mm,以满足车辆能在铁路准轨上行驶的要求,改装后的轮箍受力较好,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
影响。前导轮装置10位于前充气轮胎车轮11的前面,连接在汽车的前桥18上;后导轮装置15位于后充气轮胎车轮14的后面,连接在汽车的后桥17上。前(后)导轮装置10(15)是由两对引导轮19、四根导轮轴36、连接两对引导轮的横拉杆34、起落架20、两个橡胶缓冲器23组成。在前(后)导轮装置10(15)上装有两个液压升降油缸24和一个连接两个升降油缸24的连接杆32。升降油缸24通过支撑板25连接在车架26上。起落架20通过铰连轴29、压板30连接在汽车前桥18上。引导轮19采用带轮缘的车轮结构,符合铁道部有关车轮的技术规定。每个导轮轴36的轴端装有碳刷架48,两个碳刷49和两碳刷间装有弹簧47,使两个碳刷48压到引导轮19的内圈,碳刷49之间彼此用导线50连接,使得引导轮19串联接通。保证车辆在轨道上通过后,促使轨道电路短路,从而铁路信号设备能正常工作。参看图6,引导轮19与导轮轴36用两组向心圆锥推力轴承35连接,导轮轴36的另一端用螺母46连接在导轮座31上,导轮座31的中心用双列向心圆锥推力轴承38与橡胶缓冲器轴37连接。缓冲器由外套40、内立圆柱41和外套40与内立圆柱41之间的橡胶材料42组成,在缓冲器的外套40外装一套筒43再与起落架20用定位轴44和螺栓相连。
中心转盘装置13安装在车辆底架26的中央纵向板上。中心转盘装置13是由叠在一起的上、下转盘、两个液压升降油缸21、两个竖立导柱和导套组成。下转盘的底部还设有垫铁定位架。齿轮泵12安装在变速箱的取力窗口上,在其之间还有一个齿轮泵离合器,以连接和脱开齿轮泵。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齿轮泵离合器不进行
工作;在上下轨操作时,齿轮泵离合器工作,以把发动机传给变速箱的动力传递到齿轮泵,齿轮泵工作后,就可使附加的液压升降油缸进行工作。车辆的前桥18和后桥17上分别装有两个液压升降油缸,以便车辆作上下轨转换时,将车辆的前后充气轮胎车轮11、14升起,压紧叠板弹簧,使车辆的前桥18和后桥17保持平衡,这样可以降低中心转盘的起升高度;在上下轨转换做完后,液压升降油缸又可把充气轮胎车轮11、14降于路面或轨面,从而可进行车辆的运行,储油箱3安装在车体1上,其内有足够的液压油,供各附加液压油缸使用。警报器5安装在司机室4顶上,当抢险救援时,发出警报信号。前灯6安装在司机室4的顶前方,用于轨道夜间行车照明。液压起重机2安装在车体1上,用于吊挂液压救援设备及其它。车辆的尾端装有车钩缓冲装置22,此装置与铁路货车使用的车钩缓冲装置一样,以便与铁路车辆相连,当作牵引机车使用,可以把复救后的车辆牵引到附近车站。方向盘锁紧器8套装在汽车方向盘7的转轴上,锁紧器8是采用弹簧螺丝锁紧机构制成的,加装方向盘锁紧器8是为了保证车辆在轨道上行驶时,锁紧方向盘7;下轨后松开锁紧器8,车辆又可以象公路载重汽车一样的驾驶。所有附加的液压油缸系统和电气装置的电路均按传统的方式连接,在司机室4内装有一个附加油缸的液压操纵台9,由司机来控制各个液压油缸的动作,以升起或落下前、后导轮装置10、15,前、后充气轮胎车轮11、14和中心转盘装置13,便于车辆在公路和铁路之间转换。
下面描述车辆的运行。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时,车辆的重量加在汽车充气轮胎车轮11、14上,导轮装置10、15和中心转盘装置13均处于升起位,锁紧器8松开方向盘7,司机转动方向盘7车辆
就可运行。车辆从公路向铁路转换时,只要将车辆靠近铁路线,先让车辆的前充气轮胎车轮11横过轨道,然后,在下转盘底部的垫铁定位架上插入垫铁,对准轨道中心,置汽车变速杆于空档位,挂上齿轮泵离合器,开动发动机,使齿轮泵12进行工作,然后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中心转盘装置13的升降手柄,将中心转盘落下,此时车辆的重量就支承在转盘上。再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充气轮胎装置升降手柄,提起汽车充气轮胎车轮11、14,压紧叠板弹簧,使汽车的前桥18和后桥17保持平衡不动。然后再人工转动车体1,将车辆平行位于轨道上方,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充气轮胎升降手柄,将汽车充气轮胎车轮11、14落下,置于钢轨上,至此再操作司机室内液压操纵台的前、后导轮装置10、15的升降手柄,将前、后引导轮19落下压在钢轨上,再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中心转盘装置13的升降手柄,将中心转盘升起,然后,取下下转盘底部定位架上的垫铁,此时,车辆的重量由充气轮胎车轮11、14和前后引导轮19共同承担,调整方向盘7,将车辆的前、后充气轮胎车轮11、14成直线与轨道方向一致,驱动方向盘锁紧器8,松开方向盘7,摘下齿轮泵离合器,齿轮泵12就停止工作,置汽车变速杆于工作位,车辆即可在轨道上行驶。
车辆从铁路向公路转换时,先置汽车变速杆于空档位,挂上齿轮泵离合器,使齿轮泵12开始工作,在转盘底部定位架上插入垫铁,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中心转盘装置13的升降手柄,落下中心转盘装置13,此时,车辆支撑在中心转盘装置13上。操作司机室4内液压操纵台9的充气轮胎装置11、14的升降手柄,升起前、后充气轮胎装置11、14,将叠板弹簧压紧,使汽车的前桥
18和后桥17平衡不动,再操作司机室4内的前、后导轮装置10、15的升降手柄,将前、后导轮装置10、15提起。然后人工转动车体1,将车辆横于轨道上方,操作司机室4内的充气轮胎装置11、14的升降手柄,落下前、后充气轮胎装置11、14,使之接触地面,再操作司机室4内的液压操纵台9的中心转盘装置13的升降手柄,提起中心转盘装置13,取下下转盘底部定位架的垫铁,此时,车辆的重量支撑在汽车充气轮胎上,驱动方向盘锁紧器8,松开方向盘7,摘开齿轮泵离合器,此时齿轮泵停止工作,再置汽车变速杆于工作位,操作汽车方向盘7,车辆就可在公路上行驶。
Claims (7)
1、一种以载重汽车为主体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特别是铁路抢险救援用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它对原汽车同轴上的两充气轮胎车轮间的距离进行改装,还加装了前、后导轮装置10、15,中心转盘装置13、方向盘锁紧器8、齿轮泵12、储油箱3、警报器5、前灯6、后灯、车钩缓冲装置22和液压起重机2。其中在前、后导轮装置10、15、中心转盘装置13和前、后充气轮胎装置11、14上都相应地装有两个液压升降油缸,司机室内还有操作这些油缸的手柄液压操纵台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前导轮装置10位于前充气轮胎车轮11的前面,连接在车辆的前桥18上;后导轮装置15位于后充气轮胎车轮14的后面,连接在车辆的后桥17上;中心转盘装置13装在车辆底架26的中央纵向板上;方向盘锁紧器8套装在方向盘7的转轴上;齿轮泵12用一离合器连接在变速箱的取力窗口上;储油箱3和液压起重机2装在车体1上;前灯6装于司机室4的前顶方;警报器5装在司机室4顶上;车钩缓冲装置22装于车辆的尾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前(或后)导轮装置10(或15)是由两对带轮缘的引导轮19、四个导轮轴36、连接两对引导轮的横拉杆34、两个导轮座31、一个起落架20和两个橡胶缓冲器2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轮轴36的端部装有一个碳刷架48、两个碳刷49、和一个弹簧47。碳刷49之间彼此用导线50连接,使所有引导轮19都串联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橡胶缓冲器23是由外套40、内立圆柱41、和外套40与内立圆柱41之间的橡胶材料42组成,在外套40外装有套筒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方向盘锁紧器8是采用弹簧螺丝锁紧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同轴上两充气轮胎车轮间的距离改造是和铁路标准轨距相适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87100350.3A CN1003638B (zh) | 1987-01-20 | 1987-01-20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87100350.3A CN1003638B (zh) | 1987-01-20 | 1987-01-20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7100350A true CN87100350A (zh) | 1987-07-15 |
CN1003638B CN1003638B (zh) | 1989-03-22 |
Family
ID=481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7100350.3A Expired CN1003638B (zh) | 1987-01-20 | 1987-01-20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638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9881B (zh) * | 2007-07-27 | 2010-08-11 | 焦澍峥 | 充气式高空救援车 |
CN101973193A (zh) * | 2010-11-03 | 2011-02-16 | 谢晓山 | 一种行驶高轨铁道和公路的两用车及道路配套系统 |
CN102529911A (zh) * | 2012-02-24 | 2012-07-04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牵引车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9130736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可以快速上下道的公铁两用车辆 |
CN111016559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采用公铁两用车进行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方法 |
CN114013227A (zh) * | 2021-12-29 | 2022-02-08 | 郑州铁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牵引机车 |
CN114454801A (zh) * | 2021-12-24 | 2022-05-10 |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
CN115010018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 |
CN115010017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重机移位方法 |
-
1987
- 1987-01-20 CN CN87100350.3A patent/CN1003638B/zh not_active Expir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9881B (zh) * | 2007-07-27 | 2010-08-11 | 焦澍峥 | 充气式高空救援车 |
CN101973193A (zh) * | 2010-11-03 | 2011-02-16 | 谢晓山 | 一种行驶高轨铁道和公路的两用车及道路配套系统 |
CN101973193B (zh) * | 2010-11-03 | 2012-07-04 | 谢晓山 | 一种行驶高轨铁道和公路的两用车及道路配套系统 |
CN102529911A (zh) * | 2012-02-24 | 2012-07-04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牵引车 |
CN103264625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公铁两用牵引车 |
CN109130736B (zh) * | 2017-06-28 | 2024-04-16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可以快速上下道的公铁两用车辆 |
CN109130736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可以快速上下道的公铁两用车辆 |
CN111016559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采用公铁两用车进行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方法 |
CN111016559B (zh) * | 2019-12-30 | 2021-02-23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采用公铁两用车进行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方法 |
CN114454801A (zh) * | 2021-12-24 | 2022-05-10 |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
CN114454801B (zh) * | 2021-12-24 | 2023-07-14 |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
CN114013227A (zh) * | 2021-12-29 | 2022-02-08 | 郑州铁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公铁两用牵引机车 |
CN115010018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 |
CN115010017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重机移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638B (zh) | 1989-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582350B2 (en) | Rail wagon | |
US5826517A (en) | Bogie coupling system for convertible railway-railroad vehicle | |
US2036535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goods | |
US3701323A (en) |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vehicle | |
CN101549696B (zh) | 一种小型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安全巡检车 | |
US4773336A (en) | Railroad bogie for removably supporting coupled semi-trailers | |
US2263578A (en) | Combined highway-railroad freight vehicle | |
US5375532A (en) | Convertible railway-roadway vehicle and method of use | |
CN87100350A (zh)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
WO1999026807A1 (en) |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ail transit by motor vehicles | |
US2010969A (en) | Semitrailer | |
US3399633A (en) |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tractor | |
US3286654A (en) |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vehicle | |
WO2004026600A1 (en) | A vehicle adapted for different driving modes, and a method of driving such vehicles | |
US2007008963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modal conversion of transport vehicles; rail-to-highway and highway-to-rail | |
CN1104162A (zh) | 铁路货车 | |
US3356042A (en) |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vehicle | |
CN87200483U (zh) |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 |
CN209833270U (zh) | 一种三驱动模式的公铁两用车 | |
GB2183567A (en) | Two-purpose vehicle for travelling on roads and railroads | |
EP0784555B1 (en) |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goods train | |
CN211004392U (zh) | 一种适用于市域车辆检修的平衡悬臂式辅助拆装车 | |
CN218316112U (zh) | 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用连挂装置 | |
CN218287347U (zh) | 一种公铁两用运输车 | |
RU2171191C2 (ru) | Система сцепления тележки для преобразуем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шоссей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I01 |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Li Xiangjia False: (missing the inventor) Number: 32 Page: 8 Volume: 3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RR | Gazette correction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FROM: (LEAKAGE REGISTER INVENTOR) TO: LI XIANGJIA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