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86103604A - 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3604A
CN86103604A CN86103604.2A CN86103604A CN86103604A CN 86103604 A CN86103604 A CN 86103604A CN 86103604 A CN86103604 A CN 86103604A CN 86103604 A CN86103604 A CN 8610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ing
network
office
signal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36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6436B (zh
Inventor
增田徹
上條昭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469614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8610360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8610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3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06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6436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02Details
    • H04J1/14Arrangements providing for calling or supervisory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5Provisions for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6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using auxiliary connection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e.g. where the auxiliary connection is a signalling system number 7 lin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93Flexibl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间连接系统,在待进行互连的振铃网络之间构成一个本地振铃网络(它包括至少两个待互连的振铃网络的若干个入口局),通过本地振铃网络实现网络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网络间的连接系统,尤其是一种使用公共信道振铃系统互连许多振铃网络的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公共信道振铃系统是这样的系统,系统中的话路控制信号在振铃局之间通过一条信号线路发送和接收,该信号线路独立于话路并且由许多话路共同使用,依靠它实现对话通路的连接控制。在这个系统中,由信号线路组成的公共信道振铃网,是与由话路组成的电话网或由数据通信线路组成的数据通信网独立和分开的,电话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的连接控制是由这个公共信道信号网络完成的。这个振铃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近来被广泛使用。
例如,如图17所示,由多个电话局(01到04)组成的电话交换网络和由多个数据通讯局(05到08等)组成的数据通信网都通过单独的通信线路(即各自的话路和数据通信线路)相互连接,从而组成了通信系统。
一般来说,电话呼叫是通过拨各电话局的局号(如01,02,03或04)实现的;而数据呼叫是通过拨各数据通信局的局号(例如:05,06,07或08)实现的,从而分别实现发端和终端之间的互连。
电话局号码和数据通信局号码等是在原有的编号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各个通信网络确定的。因此,尽管通讯网络及其管理结构有变化,通过引入一种公共信道振铃系统(如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推荐的CCITT7号振铃系统),就可以高效率地传输大量的数据。
当采用这样的公共信道振铃系统时,就可以通过组成独立于电话交换网和数据通信网的公共信道振铃网,而后根据各自的编号制度,传输连接在振铃局1,1i,1j,2,2i或2j之间的目的局的信息,来完成呼叫。
在振铃网络根据单一管理结构构成的情况下,只要象电话交换或者数据通信那样传输包括终端振铃局地址(目的)信息在内的信息,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呼叫接通。
然而当振铃网络由许多分离的振铃网络构成时,就必须在分离的振铃网络之间实现网络间的连接。
与本发明相应的网络间连接系统可以使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或者各家厂商独立研制的这种公共信道振铃网很容易地互连起来。
以往,各地区、各国家及各厂商已研制出了不同的振铃网络,这些振铃网络常常有不同的网络结构和管理结构。
为了互连这些不同的公共信道振铃网络,人们已经提出过两种网络间的连接系统。在一种系统中,所有不同的振铃网络被综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包含所有不同振铃网的振铃网络。(见图14)。在另一种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从振铃网络众多振铃局中选出的振铃局,被指定为入口局,这个入口局具有两个功能,它既属于别的要互连的振铃网络,又属于它本身所在的振铃网络。这两个网络间的互连是通过这个入口局来完成的(见图15,图16)。
在实现前一种为了重新结合而综合振铃网的系统时,必须以不同的方法综合振铃局编号制度和网络控制程序。然而一般说来,这样的综合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正象上面描述的那样,每个振铃网络都有原来的不同的网络结构或不同的管理结构。而且,即使这种结合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形下每个振铃网络中的每个振铃局都必须备有要连接的别的振铃网络的振铃网络控制信息以及本振铃网络内的振铃网络控制信息。结果,由于这种信息量往往很大,使得需保存在每个振铃局内的振铃网络控制信息太多。
因此,要求实现这样的综合,在每个振铃局必须对振铃网络控制信息进行大量的修正工作,花的时间也很长。特别是因为在要综合的振铃网络的所有振铃局都必须进行上述工作,所以花的时间特别长。此外,由于在修正期间通讯服务必须中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从而引起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如果在综合以后必须修改被综合的振铃网络中的一个振铃网络的结构,那么所有被综合的振铃网络中的所有振铃网络控制信息也必须修改,因此,维护工作量也特别大。
在实现入口局具有双重功能的后一种系统时,和上面那个系统相比,这样的系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必须给具有双重功能的入口局提供要互连的两个振铃网络的网络控制信息。当需要修正另一个振铃网络的网络结构时,也必须完成相应的大量修改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间的连接系统,这种系统无须大量的修改工作就能非常容易地实现振铃网络间的互连。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提供一种使使用公共信道振铃系统的许多振铃网络互连的网络间的连接系统,其中,每个振铃网络由一个或多个振铃局构成;每个通讯网络至少挑选该网络中的一个振铃网中的振铃局作为入口局;在许多振铃网络之间由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局和要互连的另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局构成了一个或几个本地振铃网络。许多振铃网络间的连接是通过这些互相连接的振铃网络间形成的本地振铃网络实现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通过许多交换机来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一个起始交换机把信号的目的地加到作为入口局的一个交换机上,并传输该信号;汇接局交换机判断该信号的目的地,并变换成下一步要传送的信号目的地,然后将信号发送给下一个交换机,这样,入口交换机依次改变信号的目的地,最终把信号发送到终端交换机。
现在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网络间连接系统。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实现网络间连接系统的一个通讯系统;
图2是一方框图,示出了图1中的振铃局的一个例子;
图3是图2中的主存贮器的等效的功能方块图;
图4示出了一个在图1的振铃局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信号单元;
图5表示出了图3中的信号线路路由转换表的细节;
图6~图8示出了图3中振铃网属性管理数据的各种转换表;
图9示出了信号途径表;
图10~图12显示振铃局实现的信号发送和接收程序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对本发明所作的一种改进;
图14~图16分别示出了有关技术的几个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图17是一幅解释振铃网络背景的附图。
现在,照图1到图13解释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1.系统结构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实现网络间连接的振铃网络。图1中,振铃网络A和振铃网络B是两个互相连接的网络,这些振铃网络分别具有不同的振铃网络结构和管理结构。但这二个网络使 用一个公共信道振铃系统,振铃网A和B都包括许多振铃局。为简单起见,图1中只画出了振铃网络A的振铃局1,1i,1j和振铃网络B的振铃局2,2i和2j。
振铃局1和2是从有关振铃网络A和B的振铃局中随意选出的入口局。在入口局1和2之间设有信号线路L。入口局1、2和信号线路L构成一个本地振铃网C。因此,入口局1既属于振铃网络A又属于振铃网络C,而入口局2既属于振铃网络B又属于振铃网络C,从而,入口局1备有振铃网络A和C两个网络的控制数据,作为传送信号的网络控制信息,而入口局2则备有振铃网络B和C的控制数据。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振铃局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图2中,31是中央控制器单元(CC),32是一数字交换组件(DSM),33a和33b是公共信道振铃设备(CSE),34是一个主存贮器(MM),35是信号接收机和分配器,36a至36j是数字终端(DT)。
主存贮器34除了存贮管理数据之外还存贮各种控制程序,如用于控制内振铃网络和不同振铃网络之间的互连控制的公共信道控制程序。这些程序的执行是在中央控制器单元CC31的控制下实现的。其他信号传输网信号单元的传送和接收是由公共信道振铃设备CSE33a和33b实现。每个振铃网络通过设置在数据终端DT36c至36j之间的PCM(脉冲编码调制)线路与其他振铃网络相互连结。至少有一个PCM线路的时间间隙信道被用作公共信道信号线路。
CSE32a、33b和DT36c至36j中的时隙(信道)通过DSM32的交换操作相互连接。存贮在MM34中的连接话路A和信号线路B等的控制信息,在CC31的控制之下通过SRD35传输给DSM32。DSM32使用这个信息完成交换操作。
图3中示出了存贮在MM34中的公共信道信号控制程序和管理数据的简要例子。控制程序CP可由其等效的功能块来表示。在每个振铃局实现的各种功能可按功能可按功能等级L2、L3和L4来表示。等级L2表示信号线路控制功能部分,等级L3表示信号转换功能部分,等级L4则表示用户功能部分。
MM34中的控制程序功能块与这些功能部分相对应。也就是,这些功能包括一个属于等级L2的公共信道振铃设备控制部分41,一个属于等级L3的信号转换部分42和一个属于等级L4的用户部分43等。公共信道振铃设备控制部分41包括信号接收控制部分和信号发送控制部分。信号转换部分42包括信号接收处理部分和信号发送处理部分。用户部分43的功能,例如进行呼叫处理控制是通过分析信号中的信息来实现的。控制数据部分44包括信号线路路由转换表、执行部分和振铃网络的属性管理数据等。
在自己的和其他振铃网络之间被发送和接收的信号单元的格式如图4如示。图4中,L2H是等级2的标头,它是在等级2上为转送上述信号单元而进行顺序控制和错误控制的码段。UI是用户识别码,它是一种识别电话用户部分或数据用户部分的识别码。DPC是终局码,OPC是始局码,UDATA是用户数据,举例来说该数据包括电话呼叫终端号、电话呼叫始端号、话路号以及电话用户的号码。CK是信号单元传输误差检查标志,在传输信号单元时检查误码。
图3的控制数据中的信号线路路由转换表的详细结构示于图5中。图6至图8表示出了振铃网络属性管理数据的详细结构的几个例子。图5示出了信号线路路由号码转换表。当有信号输入时,上述转换表使用图2中的信号终端C的号码为索引寻找振铃网络属性。
图6示出了一个信号线路路由-振铃网络属性转换表。以信号线路路由号码作为索引,可使用该表查找振铃网络属性等。图6中。NID是振铃网络识别码,NAT是振铃网络属性码,SSPC是自身局码。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是一种用于区分振铃网络的指示,如区分出图1中的振铃网络是A、B、C还是D。振铃网络属性码NAT是指出振铃网络结构的一种指示,如指示出网络是点到点系统振铃网络(如网络C),还是实现路由处理的振铃网络(如振铃网络A和B)。
注意:路由选择是这样的一种处理,借助它,基于每个振铃局管理的路由表来检查到直接振铃局的信号路由的存在和可用性(如图9所示)。这个路由表包括振铃线路路由的每个编码的信息,这个信息与按信号线路路由在振铃网络内将信号传送到振铃局或从它接收信号的振铃局有关。通过这个信息就可以管理通向目标振铃局的信号路由是否存在、通向振铃局的可能性的状态、信号路由的适用性的状态等等。图9示出振铃局编码分别为a和b的两振铃局的路由数据的表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7示出用户数据-振铃网络识别码转换表。把信号单元中的用户数据UDATA作为索引,可使用该表查找网络识别码。上述表的内容是振铃网络识别码NID,目的局码DPC,始发局码OPC。图8则示出一个振铃网络识别码-信号线路路由转换表。这个转换表可从振铃网络识别码查找出振铃网络属性码NAT和信号线路路由号LSN等等。
系统的工作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2解释上述构成振铃网络中网络间连接的操作。
假定信号要从一个振铃网络A中的任意一个振铃局1i传送到另一振铃网络B中的一个振铃局2j中去(见图1),并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条话路(图中未画出),那么将振铃局1i的信号,经振铃网络A中的振铃局1j和入口局1、本地振铃网络C、振铃网络B中的入口局2和振铃局2j,才能传送至振铃局2i。
图1的中间部分示出了在信号传送时信号通过的每个振铃局所完成信号传送的操作过程的功能等级。图1中的下面部分示出了每个振铃网络中的信号单元的示意图。
首先,当有从振铃网络A中振铃局1i的用户向振铃网络B中振铃局2i的用户呼叫时,振铃局1i通过级别L4中的用户部分分析用户数据的内容。如果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呼叫起始信号是通向振铃网络B的,那么把这个信号送给振铃网络A的入口局1。在传送信号时,如有必要,上述信号要经振铃局1j传送入口局1。因为振铃局1i和1j内的控制操作和下面将要描述的入口局内的操作基本相同,所以这里不再详细解释这一操作。
当振铃局1i中产生的信号只通过振铃局1j而被入口局1接收时,入口局1将根据图10至图12所示的流程图中的程序对接收到的信号加以处理。图10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图3中42(即等级L3)的信号接收处理部分的程序,图11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图3中43(即等级L4)的用户部分的程序,图12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图3中42(即等级L3)的信号传输处理部分的程序。
概括地说,入口局1中的操作是这样的:振铃网络A中的振铃局1i和入口局1之间的话路被建立起来之后,就要求把信号传送给振铃网络C的入口局2,入口局1在确认“向入口局2传输该信号是可能的”之后就传送那个信号。下面对这个操作进行详细解释。
在入口局1中,图2中接收到的信号通过DT36a至36j中的一个和DSM32送到CSE33a或33b的一个信号终端,CC31使用MM34中的数据执行图10中所示的控制程序。也就是说,把信号输入CSE33a或33b的那个信号终端号和接收到的信号的内容在接收处理中存贮起来。同时,使用图5中的信号线路路由号码转换表把信号终端号转换成信号线路路由号码(步骤S1),此外,使用图6中的信号线路路由-振铃网络属性码转换表,就可从信号线路路由号获得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振铃网络属性码NAT和自身局码SSPC(步骤S2)。
接下去,把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目的局码DPC和自身局码SSPC加以比较(步骤S3),这样可以鉴别出收到的信号是否是通向本局的(步骤S4)。当收到的信号是通向本局的,上面两个号码就会相符;当收到的信号不是通向本局的,上面的两个号码就不相符。当号码不相符,接收局只是把信号再传送给别的振铃局,以等级L3完成与振铃网络属性码NAP有关的转送操作,而不执行等级L4的操作。这个操操和振铃局1j中的操作相对应。
一旦判定收到的信号是通向本局时,就对收到的信号完成等级L4的处理。然而在这个处理之前,从步骤S2获得的振铃网络属性码NID在接收处理中存贮起来,作为用户部分的后续信息被存贮在接收执行部分中(步骤S5)。在这之后,要判断收到的信号是不是从用户来的用户信号(步骤S6)。一旦判定该信号不是用户信号,例如是一个网络控制信号,就执行网络管理等,而不执行级别L4的操作(步骤S8)。
一旦判定上述收到的信号是用户信号,则由图11中的用户部分43执行级别L4的网络间的连接操作。用户部分43对收到信号中的用户数据(如一个电话号码),加以分析,并使用图7中所示的用户数据-振铃网络识别码转换表,从用户数据获得待建话路的振铃网络的振铃网络识别码NID,始发局码OPC、目的局码等等(步骤S11)。在本例中,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指示的是振铃网络C;始发局码OPC指示着振铃局10,这也是与振铃网络C相关的入口局1的编码;目的局码DPC指示的是振铃局20,这是与振铃网络C相关的入口局2的编码。
接着,根据信号始发局(这里为振铃网络A)的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收到的信号中的始发局码OPC(这里,振铃局是1c)和收到的信号中的用户数据UDATA等,在信号始发局1i和入口局1之间建立起一条话路。
以后,包含始发局码OPC、目的局码DPC(从分析结果所得)以及收到信号中的用户数据的信号单元被重新编辑并存贮在传输处理存贮器中,在显示S11步骤所得到的网络识别码NID后,要求传输信号传输处理部分的信号(步骤13)。也就是说,编辑的信号单元包括:指示振铃局10的始发局码OPC,指示属于网络C的振铃局20的目的局码DPC。
在图3中的信号传送处理部分42中,为了实现信号传送处理,需使用振铃网络识别码-信号路由转换表继用户部分43之后借助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此处是振铃网络C)可以得到振铃网络属性码NAT和信号线路路由号码LSN。(步骤S21)。接着,振铃网络属性码NAT使得程序产生分支。在这个例子中,振铃网络属性码NAT是点到点型的振铃网络C,故程序执行到步骤S23,在这一步中,要选择在步骤S21中获得的信号线路路由号LSN内的信号线路,并要求对公共通道振铃设备控制程序执行传输控制操作。另一方面,当通讯网络属性码是需要进行路由操作的网络A或B时,程序就执行步骤S24,在这一步骤中根据振铃网络属性码执行选路操作,并要求对公共通道振铃设备控制程序进行传输控制操作。
根据上面描述的操作,在振铃局1i中产生的信号0抵达振铃网络A的入口局1,从而建立话路,然后在振铃网络C中把信号从入口局1(10)局入口局2(20)传送。
在入口局2中重复和入口局1中相同的操作。也就是说,用户部分43在分析用户数据后确认收到的信号是通向振铃网络B之后,则在入口局1(10)和入口局2(20)之间建立话路,然后要求信号传送处理部分42把信号传送给振铃网络B中的振铃局2i。在这种情况下,振铃网络识别码NID是振铃网络B,始发局码OPC是振铃局2,目的局码OPC是振铃局2i。然后,在入口局2时包含上述信息的信号单元进行重新编辑,并把它传送到目的振铃局2i。以后的连接控制程序与先有技术中的连接控制程序相同,故这里就不述了。
上面描述了从振铃网络A到振铃网络B之间的网络间连接。从振铃网络B到振铃网络A的网络间连接显然与前面的完全一样。很清楚,每个振铃网络内各振铃局之间的连接并不总是要求通过中继局1j和2j的。
如上所述,当中继局1j和2j只被指定为振铃局而不是话路控制局时,就依次按1i经1(10)和2(20)到2i的方式建立话路。包含振铃局1i、1j和1的振铃网络A和包含振铃局2i、2j和2的振铃网络B,通过由分别属于振铃网络A和B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入口局1和2而新构成有振铃网络C,互相连接起来。结果,对振铃网络A中的每个振铃局而言,在振铃网络A和B间的网络间连接方式只需保持用来判断“产生的呼叫是不是通向网络B”的数据和“将该信号传送至入口局1”的控制数据就足够了。而入口局1只保持振铃网络A中的振铃局之间的连接数据和与振铃网络C中入口局2连接的数据就足够了,因此,振铃网络B的连接数据是不必要的。
结果,待连接的振铃网络之间的分离能够实现,同时由于本地振铃网络C减轻了待连接的振铃网络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具体连接程序和网络管理程序(如最新更改的程序)上的差异,还减少了必须连接的两个振铃网络的接点数目,从而使得网络设计(如网络编码设计)可以在各个网络独立地进行。这样,对一个振铃网络的网络结构所作的修改不会对另一个振铃网络产生影响。此外,进行网络间连接的每个振铃局保持的数据是有限的,数据量也很少,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用于信号传送的可变数据(如用于路由状态变量的管理或监督数据)的管理是不必要的。
从图9中可以看出,每个振铃局只要保持少量数据便足够了。图14所示的所有振铃局被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振铃网络的方式中,很容易看出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个振铃局保存的数据量太大了。而在另一方面,在图15或16所示的系统中,只要入口局除了保持它自身振铃网络内的每个振铃局的数据之外再存有其他振铃网络中的每个振铃局的数据就足够了。然而对入口局而言,需保存的数据量也很庞大。为了应付其他振铃网络中振铃局的增加和振铃局码的修改,一个复杂的修改程序同样是必需的。
与此相反,在按上述本发明的网络间连接系统中,振铃网络A中的振铃局只要象先有技术那样只保存振铃网络A中的振铃局的数据就足够了;振铃网络B中的振铃局也只要象先有技术那样只保存振铃网络B中的振铃局的数据就足够了。此外入口局除了保存自身振铃网络(网络A或B)数据外只需保存新构成的振铃网络C中的数据就足够了。因此,和先有技术中的系统相比较,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需保存的数据量可大大降低,各个振铃局受其他振铃网络的修改产生的影响也很小。
改进的说明
在实现本发明时能允许作出各种改进。举个例子来说,如图13所示,振铃网络A的入口局1不仅能包括在本地振铃网络C(该网络C包括网络B的入口局20中,而且还能包括在一个新的本地振铃网络E中(这个网络E包括另一个振铃网络D的入口局3)。这也就是说,本系统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入口局1具有三重功能:既属于振铃网络A、又属于振铃网络C、又属于网络E,这样就有可能实现振铃网络A、B、D三个网络之间的连接。当然,入口局1还可以属于许多其它振铃网络,入口局2和3也可以分别属于许多振铃网络。此外,入口站1和振铃网络B之间建立的本地振铃网络并不限于上面说到的那个本地振铃网络C,也可能在入口局1和振铃网络B中的一个新的入口局2′之间建立起一个本地振铃网络C′。因此,随着待连接的振铃网络的量的增加,本发明获得的“减少数据量”和“防止振铃网络结构的修改对别的振铃网络产生影响”这两个效果就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在本发明中,为实现网络间连接,每个振铃网络中的振铃局不必保存待连接的其它振铃网络中所有振铃局的网络控制数据,这样使得实现振铃网络间互连的工作量并不大,从而能很容易地实现网络间的连接。由于在振铃网络之间设置了本地振铃网络,每个振铃网络与其他振铃网络无关,这样就能防止某个振铃网络的网络结构的更改对其他振铃网络产生的影响,使得在建立网络间连接后在每个振铃网络对网络结构的修改而带来的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可以对单个网络实现网络设计(如局码设计),从而能增加每个振铃网络的设计自由度。

Claims (6)

1、一种使用公共通道振铃系统在许多振铃网络之间实现网络间连接的网络间连接系统,其中,
·每个上述振铃网络由一个或多个振铃局构成;
·振铃网络中上述一个或多个振铃局中至少有一个被每个网络选为入口局;
·由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局和待互连的另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站在上述的许多振铃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或多个本地通讯网络;
·上述的大量振铃网络之间的互连通过待互连的振铃网络之间构成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本地振铃网络实现。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络间连接系统,其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本地振铃网络由点到点系统构成。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的网络间连接系统,其中信息从一个振铃网络传到另一个振铃网络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的:某个振铃网络中的一个始发站为了传送信息把该信息的目的地设定为上述振铃网络中的入口局;上述振铃网络中的入口局为了通过包括两个入口局的上述本地振铃网络传送上述信息,把上述信息的目的地设定为上述的另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局;上述另一个振铃网络的入口局为了传送该信息把上述信息的目的地设定为终端局。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的网络间连接装置,其中上述信息的目的地的更改是通过在信号单元中的用户数据的基础上改变信号单元中的始发局码和目的局码来实现的。
5、一种通过许多交换器来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始发交换机把上述大量交换机中一个交换机(作为中继局)设为上述信号的目的地,并传输该信号;
·作为中继局的交换机决定並改变下一个待传送的信号的目标地,并将该信号送到下一个交换机;
·就这样,每个中继交换机依次改变上述信号的目的地,最终将它传送到终端交换机。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上述的中继交换机是使许多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入口交换机。
CN86103604A 1985-05-31 1986-05-30 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Expired CN1006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0116807A JPS61276465A (ja) 1985-05-31 1985-05-31 信号網間接続方式
JP116807/85 1985-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3604A true CN86103604A (zh) 1986-12-03
CN1006436B CN1006436B (zh) 1990-01-10

Family

ID=14696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6103604A Expired CN1006436B (zh) 1985-05-31 1986-05-30 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0203614B1 (zh)
JP (1) JPS61276465A (zh)
KR (1) KR900001156B1 (zh)
CN (1) CN1006436B (zh)
CA (1) CA1287152C (zh)
DE (1) DE3678867D1 (zh)
HK (1) HK46792A (zh)
SG (1) SG45592G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6138A (ja) * 1992-02-20 1993-09-10 Nec Corp 電子交換機
WO1993025025A1 (en) * 1992-06-03 1993-12-09 Marine-Air Systems Limi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5563939A (en) * 1993-12-09 1996-10-08 At&T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5768361A (en) * 1995-12-29 1998-06-16 Mci Corporation Flexible enhanced signaling subsystem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
DE19603474C2 (de) * 1996-01-31 1999-05-2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Konvertieren von unterschiedliche Formate aufweisenden Nachrichten i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US5852660A (en) * 1996-04-10 1998-12-22 Ericsson Inc. Network protocol conversion module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838782A (en) * 1996-05-24 1998-11-17 Ericsson, Inc. System for converting a routing addres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59806566D1 (de) * 1998-04-22 2003-01-16 Siemens Ag Signalisierungseinrichtung in einem signalisierungssystem
FI982443A0 (fi) * 1998-11-10 1998-11-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urvallisuus telekommunikaatioverkoissa
US6760343B1 (en) * 1999-05-20 2004-07-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virtual SS7 link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700589B2 (ja) * 2001-02-16 2005-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交換機間制御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交換機間制御信号伝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6849A (ja) * 1982-03-27 1983-10-03 Iryo Joho Syst Kaihatsu Center ネツトワ−ク・ノ−ド間のル−ト設定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1287152C (en) 1991-07-30
EP0203614A3 (en) 1988-06-22
DE3678867D1 (de) 1991-05-29
KR900001156B1 (ko) 1990-02-27
CN1006436B (zh) 1990-01-10
EP0203614A2 (en) 1986-12-03
KR860009564A (ko) 1986-12-23
JPS61276465A (ja) 1986-12-06
SG45592G (en) 1992-06-12
EP0203614B1 (en) 1991-04-24
HK46792A (en) 1992-07-03
JPH0332946B2 (zh) 1991-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2550A (en) Inter-network connection system
US4313036A (en) Distributed CBX system employing packet network
EP04251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al-time switching of high bandwidth transmission channels
US5289536A (en) Least cost rou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transfer capability of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US5587999A (en) D channel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D channel packet communication
US6724752B1 (en) IP telecommunications
CN1277375C (zh) 一种光网络中永久连接和交换连接之间的转换方法
CN101365020B (zh) 将电话呼叫转为互联网呼叫的方法、调制解调器及服务器
KR910004806B1 (ko) 공통선 신호방식 중계기의 신호링크 할당과 루팅방법
CN1105468C (zh) 在多速率网络上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86103604A (zh) 网络间的连接系统
JP3913471B2 (ja) 通信接続確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327712B2 (en) Selection system, its selection method for voice channels, and switchboard for use therein
US7489677B2 (en) Exchange equipment
CN1097968C (zh) 确定传输时延的程序
CN1838673A (zh) 用于在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用数据连接的方法
CN100348008C (zh) 在VoIP网关中进行呼叫处理和链路测试的方法
EP151959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gateways
JPH11122365A (ja) 共通線信号方式における信号リンク選択方法及びそれを適用した交換機
US20040008668A1 (en)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data over several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 associated units and associated program
US20110228762A1 (en) Telephone System, Telephone Exchange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Used in Telephone Exchange Apparatus
CN1239637A (zh) 用于交织数据和信令信息的装置
CN1231073C (zh) 在交换网系统中与用户信道无关地传输信息信号的方法
CN1589061A (zh) 基于No.7信令系统在信令链路上传送消息的方法
KR100278025B1 (ko) 가입자 종류에 따른 국간신호루트 분리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