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86102741A - 材料的沉积 - Google Patents

材料的沉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2741A
CN86102741A CN 86102741 CN86102741A CN86102741A CN 86102741 A CN86102741 A CN 86102741A CN 86102741 CN86102741 CN 86102741 CN 86102741 A CN86102741 A CN 86102741A CN 86102741 A CN86102741 A CN 86102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mentioned
substrate
gaseous mixtur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861027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尔丹·基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ronar Corp (us) New Jersey Baker's Basin Road Po Box 177 Princeton New
Chron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ronar Corp (us) New Jersey Baker's Basin Road Po Box 177 Princeton New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ronar Corp (us) New Jersey Baker's Basin Road Po Box 177 Princeton New filed Critical Chronar Corp (us) New Jersey Baker's Basin Road Po Box 177 Princeton New
Priority to CN 861027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6102741A/zh
Publication of CN86102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2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通过一真空系统用来连续地在材料上沉积的装置和方法。所提供的盒式载体用于双衬底和激励电极。减少系统的污染和所加涂层的混合掺杂。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材料的沉积,特别是涉及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层的沉积。
在多层器件的制造中,顺序排列的半导体层逐层堆积,其中每一层对于整体结构各起着特殊的作用。
在典型的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该结构是一种分层薄片,其中,含有一个本征材料的中间层,它被夹在“n”型材料和“p”型材料各自的外层之间。
在一个反应容器中,每一层都可以由一种适当的气体混合物沉积出来。反应可以各种方式进行。例如,非晶硅可以由含有稀释剂和添加剂(即“掺杂剂”)的低等级和高等级的硅烷气体混合物来形成的,而“掺杂剂”是根据欲制备的薄层的设定特性来选用的。
在任何情况下,各层必须按顺序形成。因而,反应容器首先可以用来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外层,即一个“n”型层或者一个“p”型层。然后,该容器被抽真空,在已形成的“n”型层或“p”型层上面,制备一个本征层,或“i”型层。
遗憾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交叉污染,在“i”型层中产生了一定量的不良掺杂。特别是,就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而言,当乙硼烷被用来作为形成P型层的气体掺杂剂时,乙硼烷不可能从该真空系统中被完全清除,从而,使明显剂量的硼进入“i”型层中。结果,使硼在“i”型层表面聚集,并延伸到“i”型层中达几百个埃。遍及整个“i”型层,还有一种不良的残余掺杂效应。其结果,使太阳能电池在激发光谱的某个部分上的灵敏度降低。于是导至电池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的减少,电池的兰色灵敏度会被明显地削弱。
通常,容器的长期运行可能会导致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沉积,可能含有粉末,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这种沉积会增加交叉污染,并产生讨厌的剥落,这种剥落会造成沉积薄膜中的针孔。
虽然用加强排气和冲洗或者用反掺杂的方法可以减少污染,但这些工艺成本高,耗时而且并不总是可靠。另外,反掺杂工艺对制备太阳能电池各层的质量有不良影响。
为消除这种不良沉积,对于容器必须进行周期性冲洗。就某些容器的形状来说,这样清洗操作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典型的容器仅仅提供一个衬底表面,它或者是阴极,或者是阳极,在它上面可以沉积出高质量的,苻合器件要求的非晶硅。由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表面积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系统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实际上不可能在两者表面同时形成符合器件要求的沉积。该沉积系统的另一个常见的缺点是,衬底两端的沉积厚度常常不均匀,并且衬底周围的厚度也常常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厚度的变化是很大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材料的沉积,特别是按顺序的多层材料的沉积。亦即是促进构成太阳能电池的非晶硅层的沉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硅的效应提高,并在薄层的形成过程中,限制薄层之间的交叉污染。其中一个类似的目的是为了制备多层结构的非晶硅的层状结构。另一个相应目的是限制多层结构中本征层的不良掺杂,特别是对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而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相应目的是削弱在形成某一层时所使用的气体掺杂剂对其邻接层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i”型层而言。还有另一个相应目的是特别克服在多层结构中不良性的转移掺杂,这种掺杂会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光谱灵敬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清除清洗容器的必要性。还有另一个目的是消除由于聚集的沉积物的剥落而产生的薄膜不均匀性和“针孔”。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限制对排气和清洗的需要,以减少在多层结构形成期间所造成的交叉污染。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为避免对薄层的反掺杂的需要,以克服由于有害掺杂剂的误入而产生的有害效应。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是在某个规定式样的容器中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即增加表面面积,这取决于每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符合器件要求的沉积数量。相应的目的是同时在阴极和阳极衬底上获得符合器件要求的沉积量。
另一方面,还要减少容器壁的漏气,使整个衬底上有较均匀的温度分布,在整个衬底上获得厚度和其它特性都适当均匀的材料沉积。
还有其它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个系统,它可以被用来进行化学汽相沉积和辉光放电沉积;采用能使电极上产生均匀沉积的加热对称表面的方法,可在活动衬底的较大的百分比面积上获得垂直方向的沉积,而没有横向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相应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和装置,该装置由一个或多个盒式载体组成,每个载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衬底,该装置被用来获得特定的材料沉积物,该沉积物是来源于被引入到盒式载体中的一种指定的气体混合物。
每一个盒式载体包含有侧壁,该侧壁是相互分离的,并且又被端壁相互连结。衬底被放置在该载体中,至少与一个侧壁相靠,气体混合物被引入到该载体中,在衬底上产生设定的材料沉积物。该载体又被放置在一个总体的反应容器中,该容器被抽真空,并且根据载体中发生的反应,从外部加热载体。
由于反应是在载体中进行的,所以可免去对容器的周期性清洗。另外,在选择反应容器的几何形式样时,只需考虑如何促进所设定的反应,而无需考虑便于清洗的结构特点。
此外,由于容器上没有沉积物,并且沉积物只密封在盒式载体的内表面和衬底上,这就至少消除了容器中的一种交叉污染源以及不良的剥落现象。由于清除了容器中的沉积物,薄膜的不均匀性以及由堆集状沉积物的剥落所造成的“针孔”也随之而消除了。
再则,采用与容器相配合的活动盒式载体可以允许表面面积增加,该表面面积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设定薄膜的沉积数量有关。为此目的,盒式载体包含有一个内部的阴极或其它的供电部件,该供电部件被一个或多个将在其上制备沉积物的衬底所覆盖。就等离子体沉积或者类似等离子体沉积而言,一个类似的衬底被靠放在辅助的导电构件,即阳极上,结果,两个衬底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供电场即取代了,例如一个阴极和一个衬底之间的电场,或一个衬底和一个阳极之间的电场。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装有盒式载体的容器可以被划分为许多区段。在每个分段进行预定的沉积。按照这种方式,装有衬底的每一个盒式载体移动着逐次通过容器的各个连续区段。这种方式也允许一个盒式载体与另一个盒式载体相互连结,以至在盒式载体通过该容器移动期间,每一个盒式载体占据一个区段,当盒式载体的联结体每前进一个分段距离时,每个载体就进入下一个区段。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每一盒式载体被延长,沿着它的长边方向容纳一个或多个衬底,盒式载体的宽度(它的延长边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它的长度和高度。该载体在它的侧壁之间的区域中含有一个电极,侧壁形成了一个相对于该电极的等电位外壳,侧壁极为平整和平行,衬底被安放在每个侧壁旁边,以接收来源于气体混合物的沉积,该气体混合物是被引入到容器内并且进入密封的盒式载体内部。电极也最好有相对方向的平整表面,它平行于侧壁,并夹在另一对衬底之间,以接收来自气体混合物的沉积。特别是,该电极起着二等分载体的作用,被等分的载体对形成沉积物的气体混合物有独立的进口和出口。
本发明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是每个盒式载体中的等离子屏蔽设施。该屏蔽的目的是确保沉积的边缘有恒定的沉积厚度。没有这种等离子屏蔽,在中心电极(阴极)周围边缘附近常会出现剧烈放电,导致在衬底边缘附近产生较厚的沉积。本发明中,屏蔽层接地并设置在距离电极周围边缘约1/8英吋处,即比放电暗区厚度的1或2倍小。在这些条件下,屏蔽层与电极之间没有放电现象发生;因此,强烈的边缘放电(以及边缘沉积物的增加)被抑制了。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多个活动载体的容器,其中每个载体至少含有一个衬底。对于具有四边形横截面的盒式载体而言,每个容器含有四个衬底。活动的容器被移向多个逐次排列的部位,在那里预定的气体混合物在一个指定的位置上被引进该容器中。在每一个位置上,形成了一种有设定特性的沉积层。因而,在该处进入容器的气体混合物含有P型掺杂剂,所形成的是P型沉积层。相反,在该处气体混合物含有n型掺杂剂,则就形成了n型沉积层。若气体混合物中没有掺杂剂,则在那里就形成一个“i”型层或称本征层。按照本发明可以制造出来一种通用的光电池是PIN器件,该器件出现在作为分别与“P”型层和“n”型层相邻接的本征层的衬底上。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在不同的区段所产生的沉积物是由电气方式,热分解方式或者其它方式,其中包括化合方式所形成的。在一个实例中,沉积物是由电学方式并且在热分解方式的辅助下形成的,其中热分解方式是通过在容器到达充入气体混合物的区段之前,就已预热的方式来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种方式,容器的各个区域是用一个阀门联锁装置,或者一个气帘装置,或者一个组合装置将其互相隔离,气帘装置部分地依据气体混合物的流体动力学原理(该气体混合物是被用来制备设定的沉积物的),在连续区段间采用弹性密封装置而有效地加以补充。当盒式载体处在各区段时该弹性密封垫有效地密封了盒式载体或容器,并与交界区的隔片相搭接。
按照本发明另外一种方式,注入到容器中,进而注入到每个盒式载体中的气体混合物或许是携带一种适当的掺杂剂,以形成一种“p”型沉积物或者一种“n”型沉积物;或许是不携带任何掺杂剂。以形成一种本征型或“i”型沉积物。该气体混合物要求至少含有一种硅烷或锗烷而沉积物是非晶硅或非晶锗。
在研究了与附图有关的几种图介实例之后,本发明的其它方式就显而易见了。其中:
图1是一个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单列载体的稳态端视图;
图2是一个按照图1所设计的装有单列载体的复合容器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对于采用如图1所示的多载体成批作业的单个容器的示意图;
图4是一个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复合容器沉积系统的局部透视图;
图5A是一个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图4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采用“气帘”隔离;
图5B是一个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图4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采用阀门联锁隔离;
图6是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5A和5B系统中盒式容器或载体的局部剖切透视图;
图7A是在图5A的无阀门或“气帘”系统中装有弹性密封的盒式载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7B是在图7A的无阀门或“气帘”系统中的弹性密封装置的平面图;
参照附图,图1描述了一个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成批作业的单个载体,并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的载体10包括一个设置在内部中心的电极10-a,它可以是一个阴极,也可以为一个阳极,该电极设置在互相对着的衬底10-b和10-c之间。载体10-n的侧壁构成一对相同的电极10-d和10-e。当中心电极10-a为阳极时,侧面电极10-d和10-e为阴极。每个侧面电极10-d和10-e都带有衬底10-f和10-g。可以采用标准连接来为中心电极10-a加电。应该注意到,载体10的侧板是可拆卸的,以便按照设计的要求允许进入盒体内部,方便地安装园辊。关于这一点,以下再作特别地说明。
在图1载体10的特殊使用中,来源于一种气体混合物的设定物质的沉积将会在衬底上形成,气体的入口在载体的上部,出口在载体的底部。中心电极10-a采用常用的绝缘材料使其与盒体10的其余部分绝缘,例如用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电极可以由任何金属材料制成,在其上发生沉积的衬底在此作为例证来说是玻璃。如图2所示,图1中的专用载体10可以在一个专用的容器装置中的成批作业中使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图2的排列被描绘成“六个小盒”(“Sixpack”),因为采用了20-1至20-6六个容器,每个容器分别包括专用的载体10-1至10-6。
另一方面,利用图3所示的单个容器20-S可以对图1的载体10进行批量处理,图3中容器20-S内包含了多个(以六个为例)专用盒式载体10-1至10-6。
气体成分以及盒式载体10的供电将在以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局部透视图图4以及图5A示出了一个多个区段(multizone)沉积系统10的对应示意图,该系统是由多元盒式载体制成,通常设计成图4所示的20-n形式。在系统10中,提供了一个加长的壳体H,它被分为多个富有特色的不同的区段。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作用不同的15个区段。
图4中的第一个区段10-1是“装载”区段,它表示在那里第一个盒式载体20-1准备进入一个可移动的盒式载体系统。在装载位置10-1处,载体20-1被引进该系统并用机械泵11-1获得真空,机械泵11-1与一个机械增压器12-1相连结。泵11-1和增压器12-1都通过一个阀门13-1起作用。另外,在装载区段10-1的仓室H的上表面提供了一个通气阀门14-1。
一旦装载区段10-1中获得了设定的真空度,盒式载体20-1穿过一个区段间隔阀门15-a被移至预热区段10-2。在预热区段10-2四周,围绕壳体H的加热线圈C对盒式载体提供设定的初始加热。
按照图4的简要说明,各个盒式载体20-1至20-n是相互联结并分别占据10-1至10-n的每个区段。我们将会理解,图4和图5A中的系统10是“活动的”,以至当盒式载体20-1沿着壳体H的主轴移动时,它占据着依次排列的不同区段。换句话说,在装载部位10-1被装入壳体的第一个盒式载体20-1随后将移动通过整个系统,占据区段10-2,等等,直至工艺完成。
用以推动互相联结的盒式载体20-1至20-n,使其通过壳体H,以在不同的控制条件下提供合格的材料沉积的推进机械可以多种方式控制,这一点将会得到正确评价。一种内部传输装置可被设立。另外,采用铁路列车车厢的挂接方式可以将每个盒式载体与下一个盒式载体联结。确实,从20-1至20-n的各个盒式载体可以被认为相当于一列火车车厢通过一个隧道式样的壳体,隧道的每一个部位或站,相当于一个工艺区段,该工艺区域完成一个特定的工序。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运行工艺的简要细节描述示于图5A。再叙述如下,第一区段10-1是一个“装载”区段,它表示第一个盒式载体在那里被引入到系统中。如前所讨论的那样,被引入装载区段的盒式载体,随后进入第一个预热区10-2。在第一个预热阶段之后,盒式载体进入第二个预热区段10-3。然后,依次进入第三个预热区段10-4。区段10-4也含有一个通气口14-4,以消除由于前面区段的加热作用而在壳体H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气体膨胀。正如图5A中所标明的那样,最后的预热区段是10-5。在图5A的情况,为了在指定的温度下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提供了四个预热区段。如果企图使盒式载体从较低的初始温度直接加热至设定的产生热分解加速沉积的温度,就不可能实现均匀加热的目的。
载体预热以后,它进入“P”型层区段10-6,该区段有一个气体入口14-6,以引进含有“P”型掺杂剂的混合气体,在机械泵11-6和机械增压器12-6的联合作用下,通过阀门13-6使该气体混合物进入区段10-6中的载体20-6。另外,如以下更完整的说明,机械泵11-6和机械增压器12-6通过另一个阀门13-a,在“P”型区段10-6和下一个本征层区段10-7之间设置一个气帘隔离。该气帘是采用一种隋性的气体混合物,通过气体入口14-a提供的。
一旦“P”型层在区段10-6中形成,此时标号为20-7的载体进入了第一个“i”型层区段10-7。由于“i”型层所需要的沉积时间要比“P”型层长得多,所以沉积要分五步完成,例如,从区段10-7至区段10-11。这种方式对于增加该系统的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制取“i”型层沉积物时,制取该沉积物的气体混合物是通过总的气体入口14-I供给的,然后通过附属的阀门14-7至14-11进入各个区段。同样,出口是经过阀门13-7至13-11,总出口阀门是13-I。再则,机械泵11-10和机械增压器12-10联结运转。就泵11-1和11-6而言,它们的工作能力大约为60立方英吋/秒(cfm)。对比之下,泵11-0的工作能力为150cfm。与此相似,机械增压器12-10的工作能力为900立方英吋/秒,而同类的增压器12-1和12-6是200立方英吋/秒。
当载体完全通过“i”区段后,此时标称为20-12的载体进入第一个“n”型层区段10-12,在此之前,它已经通过了最后一个“i”型层区段10-11和该“n”型层区段10-12之间的气帘。用于该气帘的气体是在机械增压器12-12的作用下由入口14-b输入并由阀门13-b输出。增压器12-12是与机械泵11-12联结运转的。增压器12-12和泵11-12的工作能力是与“P”型层区段10-6中增压器12-6和11-6一样的。
在“n”型层区段10-12中,携带有适当“n”型掺杂剂的气体是通过入口14-12和出口13-12供给的。为“i”型层区段10-11和“n”型层区段10-12之间提供气帘的同一的机械增压器12-12和机械泵11-12被用来向“n”型层区段提供掺杂剂气体。
形成“n”型层以后,接下来在10-13和10-14两个区段被冷却。冷却的速率和程度是可调的,以便为盒式载体20-13和20-14中所制备的沉积物提供需要的特性。经过10-14区段的冷却之后,该载体通过一个输出阀门15-b进入卸载区段10-15卸载区段10-15是装载区段10-1的输出对称体。
值得一提的是,预热可以由任何一个“p”,“i”或“n”层区段加热补充。一般来说系统10,提供了一种用热分解促进材料沉积的技术,该工艺伴随着与一种或多种其它的沉积技术,例如辉光放电,无声放电等等一起使用。
图5B简要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际实用中的一种阀门联锁装置。除了“p”型层区段10-6与第一个“i”型层区段10-7之间被一个冲洗区段10-F1分隔开之外,对于各盒式载体和各区段的安排与图5A是相同的。同样,“i”型层区段的最后部分10-11与“n”型层区段10-12之间被第二个冲洗区段10-F2分隔开。
第一个冲洗区段10-F1被设置在相对应的阀门15-b和15-c之间。阀门15-b和15-c都与阀门15-a类似,阀门15-a安插在初始装载区段10-1和第一即预热区段10-2之间。此外,冲洗气体是通过入口阀门14-a供气,并采用一个机械增压器12-a和机械泵11-a从10-F1区段中抽气。
i型层区段10-11与最后一层区段10-12之间也有类似的隔离。它是由隔离阀门15-d和15-e之间插入第二个冲洗区段10-F2而形成的。冲洗气体的流动是在一个机械增压器12-b和机械泵11-b的联结运转的控制之下,通过阀门14-b流入的。
图6是一个盒式载体10-n的透视图。载体10-n包括有一个设置在内部中心的电极10-a,该电极既可为阳极,也可为阴极,它被设置在背靠着的衬底10-b和10-c。载体10-n的侧壁构成了一对相同的电极10-d和10-e。当中心电极为阳极时,侧电极10-d和10-e为阴极。每个侧电极10-d和10-e都带有衬底10-f和10-g。为了向中心电极10-a供电,在载体10-n的上部设置了一个导电柱16-1,并使其与一个适当的电源16-3的接线端16-2保持滚动接触或滑动接触。在图6的特定情况下,中心电极10-a是一个阳极,电源16-3在16-4处被接地。衬底10-c和10-f之间的区域产生一种无声放电,这种放电,同样也在衬底10-b和10-g之间的区域发生。一种引进的气体混合物通过载体上部表面17-1的窄缝17-a和17-b进入该盒式载体10-n。该气体混合物流经各个无声放电区之后,从载体的底部17-2的出口窄缝17-c和17-d中被排出。移动载体10-n使其通过各个容器是方便可行的,例如,采用图6中所见到的那种园辊17-3。
使各个容器之间相互密封的工艺,例如图7A中的容器10-6与下一个依次排列的容器10-7之间的密封工艺是采用安装在每个载体上的密封装置18-1和18-2。在图7A中的特例中,容器10-6是表示载有第二个盒式载体20-2,20-2紧跟着上一个容器10-7中的前列载体20-1。载体通过容器的移动方向由箭头A指出。弹性装置18-1是装在每个载体的前表面。辅助的弹性密封装置18-2是在每个载体的尾部表面。以载体20-2为例当它的前导部分达到容器的末端时,密封装置18-1的易弯曲边缘18-a与相对应的密封装置19-a搭接,密封装置19-a向该容器10-6的器壁方向弹起。同样,当载体被放置在它的一个容器之中央位置时,例如,容器10-7中,尾部密封装置18-2搭接在对应的密封装置19-b上,此时,密封装置19-b向被联结的容器方向弹起。设置与载体相联的园辊17-3,以便移动载体,使其通过系统中依次排列的区段或容器。
如前所述,连续的载体可以按标准方式互相联结(在图7A和7B中未表示)。由于每个盒式载体,例如20-1和20-2,由与主轴相垂直的一个矩形纵剖面表示,所以图7B所表示的府视剖面图需要对各个前导密封和尾部密封18-1和18-2的尺寸作相应的修正。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已在附图和说明书中被陈述过了,应该知道,上述的详细说明仅仅是示意性的,各部件的各种变化,以及那些已示出和叙述过的等效组件的替换,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按照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陈述的那样去制作。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材料沉积的盒式载体,其特征包括;
多个侧壁,它含有一个隔离的区间,
多个端壁,它与所述的侧壁相联结,
一个衬底,它位于所述的载体中,靠在一个上述的侧壁上,
一种装置,它用于将气体混合物引入到上述的区间,以允许来源于气体混合物的沉积物沉积到上述的衬底上。
一种装置,它用于从所述的区间中排出所述的气体混合物。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区间包含有垂直设置的电极,所述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电极形成一个等电位外壳。
3、按照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壁是平整的和平行的,每个侧壁旁设置了一个衬底,以接受来源于上述气体混合物的沉积。
4、按照权利要求2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有两个相对的平整的表面,该表面与上述的侧壁平行,侧壁上靠有衬底,以用于接受来源于上述气体混合物的沉积。
5、按照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气体混合物至少含有一种硅烷和/或锗烷,并且,上述的沉积物是非晶硅和/或非晶锗。
6、按照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特点在于,上述的容器是具有相对平行侧面的四面体。
7、按照权利要求2的载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起着二等分上述载体的作用。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载体,其特征在于,被等分的载体具有上述气体混合物的独立的进口和出口。
9、按照权利要求1的载体,该载体是活动的,以便可以逐次通过不同的容器。
10、在衬底上沉积材料的方法,其特点包括步骤(a)提供一种盒式载体,它至少包含一个上述的衬底;以及(b)将上述载体移动到多个连续位置上,在那里,指定的气体混合物引入到上述的容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还包括在上述载体中提供一个电极,以及在选定的一个上述位置上对所述电极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还包括在选定的一个上述位置上对所述载体预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还包括在选定的一个上述位置上对所述载体的冷却。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提供了多个活动载体,它们被处于其间的气帘相互隔离;由于在上述的不同位置上引入的气体混合物是不同的,所以气帘限制了上述载体中衬底的交叉污染。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提供了多个活动载体,它们之间是用处于其间的阀门联锁相互隔离的;由于上述各不同位置所引入的气体混合物是不同的,所以阀门联锁限制了上述载体中衬底的交叉污染。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一个位于相邻接的阀门联锁之间的冲洗区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还包括一个位于上述各位置之间的冲洗区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一个位于上述位置之间的隔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与上述隔板相搭接的弹性密封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密封装置是安装在上述的载体上。
CN 86102741 1986-03-17 1986-03-17 材料的沉积 Pending CN86102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2741 CN86102741A (zh) 1986-03-17 1986-03-17 材料的沉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2741 CN86102741A (zh) 1986-03-17 1986-03-17 材料的沉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2741A true CN86102741A (zh) 1987-10-07

Family

ID=480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6102741 Pending CN86102741A (zh) 1986-03-17 1986-03-17 材料的沉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61027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4870A (zh) * 2011-07-07 2014-04-30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连续地涂覆基板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4870A (zh) * 2011-07-07 2014-04-30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连续地涂覆基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64870B (zh) * 2011-07-07 2016-05-18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连续地涂覆基板的方法和设备
US9399818B2 (en) 2011-07-07 2016-07-2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coating substrat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6830A (en)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US5378639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hin-film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device
EP4191688A1 (en) Coa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solar cell, module,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2286730B (zh) 薄膜蒸镀装置
US20090133628A1 (en) Vacuum device for continuous processing of substrates
CN104342637A (zh) 一种原子层沉积设备
CA2649520A1 (en) Plasma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olar cells
CN102312221A (zh) 一种采用均匀进气系统的原子层沉积装置
DE112009002717T5 (de) Elektrodenschaltung, Schichterzeugungsvorrichtung, Elektrodeneinheit und Schichterzeugungsverfahren
CN1784767A (zh) 薄膜形成装置的基板输送装置
CN1650416A (zh) 基板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1245448A (zh) 单室等离子箱制作薄膜硅光电转换器件的方法
JPS6015918A (ja) 外部隔離モジユ−ル
CN86102741A (zh) 材料的沉积
CN105900215A (zh) 原子层沉积装置及方法
CN1253707A (zh) 用于处理板形材料、尤其是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和设备
CN1479683A (zh) 用于制造类金刚石薄膜涂敷的塑料容器的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18478A (zh) 一种制备异质结电池薄膜的pecvd设备
CN1408030A (zh) 中空体涂层机
CN102181923A (zh) 气相外延装置和气相外延方法
CN102534556A (zh) 一种常压多腔原子层沉积设备
CN219470193U (zh) 一种箱式可扩展堆栈pecvd系统
JPS6230882A (ja) 電気絶縁体を基材に堆積するための連続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S58181714A (ja) a−si感光体ドラム作成装置
JPS632441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