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83271Y - 平板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83271Y CN2883271Y CN 200620005660 CN200620005660U CN2883271Y CN 2883271 Y CN2883271 Y CN 2883271Y CN 200620005660 CN200620005660 CN 200620005660 CN 200620005660 U CN200620005660 U CN 200620005660U CN 2883271 Y CN2883271 Y CN 288327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unit
- slide rail
- guide
- rail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平板搬运装置,包含有一支架单元、一搬运单元、一驱动单元、一第一导引单元,及一第二导引单元,该支架单元具有一第一立柱及一第二立柱,该第一、二立柱分别具有一相配合界定出一空间的内壁面,该搬运单元具有一导杆,及一可活动地穿设过该导杆的移动座,该驱动单元能驱使该移动座沿着该导杆纵向运动,本实用新型借由该第一、二导引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二立柱与该移动座之间,借此让该移动座沿着该导杆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二立柱上,其面向该第一、二立柱处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以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进而达到不致于形成偏移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状物件,例如玻璃基板、晶圆、LCD面板等产品,其存放于卡匣内时,是利用机械手臂等机构来进行搬运动作。
参阅图1、2,一般机械手臂1,包含有一底座11、一设于该底座11上的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一设于该底座11上的立柱12、二垂直间隔设于该立柱12上的套筒13(图中只显示其一)、一枢接于该二套筒13间且可被该驱动马达驱使而转动的螺杆14、一螺合并穿伸过该螺杆14且可沿着该螺杆14纵向运动的连接座15、一设于该连接座15上且用以移动平板状物件的工作手臂组(图中未示出),及二分别位于该螺杆14两侧以使该连接座15纵向运动时保持良好精度的导引组16。每一导引组16具有一设于该立柱12上的滑轨座161,及一设于该连接座15上且沿着该滑轨座161滑动的滑动件162。
当利用电脑化程式,控制该驱动马达提供动力驱使该螺杆14转动时,便可连动该连接座15沿着该螺杆14纵向运动,进而使得设于该连接座15上的工作手臂组处于不同高度,便于将平板状物件摆放于卡匣内不同高度的位置(图中未示)。
然而,此种设计方式因为是将该二套筒13、该螺杆14与该二滑轨座161都设置于该立柱12上,造成该连接座15只有面向该立柱12的一侧是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其余部分则缺少能够让该连接座15平稳地导引升降的结构。尤其当该连接座15承载过大重量(该工作手臂组与平板状物件的总重量)时,便会相对使得设于该立柱12上的该二导引组16产生较大的拉力,容易使该连接座15于纵向运动时产生左右摇晃而偏移,连带影响该工作手臂组的水平操作精度,其水平操作精度若是较差,便会让置放于该工作手臂组上的平板状物件于搬运过程中产生倾斜现象,进而不易稳定地定位,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便成为相关业者极欲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纵向运动时非常平稳,不致于形成偏移现象,具有良好纵向运动精度的平板搬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包含有一支架单元、一搬运单元、一驱动单元、一第一导引单元,及一第二导引单元。
该支架单元具有一第一立柱及一第二立柱,该第一、二立柱分别具有一相配合界定出一空间的内壁面。该搬运单元具有一固设于该支架单元的第一立柱内壁面上且伸置于该空间中的轴套组、一枢设于该轴套组上的导杆、一可活动地穿设过该导杆的移动座,及一设于该移动座上且用以搬运平板的工作手臂组。该驱动单元能驱动该搬运单元的导杆转动,以使该搬运单元的移动座沿着该导杆纵向运动。该第一导引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一立柱的内壁面与该移动座的周面间,该第二导引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二立柱的内壁面与该移动座的周面间,用以与该第一导引单元相配合,确保该搬运单元的移动座沿着该导杆精确地纵向运动而不致于形成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第一、二导引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二立柱与该移动座之间,借此让该移动座沿着该导杆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二立柱上,该移动座于面向该第一、二立柱处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以使该移动座具有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不致于形成偏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机械手臂的态样,其中,省略一驱动马达与一工作手臂组。
图2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1所示的一般机械手臂。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省略一驱动单元与一工作手臂组。
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7是一类似于图5的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支架单元3、一搬运单元4、一驱动单元5、一第一导引单元6,及一第二导引单元7。
该支架单元3具有一底座31、一设置于该底座31上的第一立柱32,及一与该第一立柱32互相垂直连接且同样设置于该底座31上的第二立柱33,该第一、二立柱32、33分别具有一相配合界定出一空间30的内壁面321、331。
该搬运单元4具有一固设于该支架单元3的第一立柱32内壁面321上且伸置于该空间30中的轴套组41、一枢设于该轴套组41上的导杆42、一可活动地穿设过该导杆42的移动座43,及一设于该移动座43上且用以搬运平板(如图3中假想线所示)的工作手臂组44。该轴套组41具有二垂直地间隔固设于该第一立柱32内壁面321上且伸置于该空间30中的轴套件411,该导杆42是枢接于该二轴套件411之间。该移动座43具有一活动柱431,及一设于该活动柱431上且可活动地穿设过该导杆42的连接件432(见图4)。至于该工作手臂组44的构造与元件间作动状况是为熟悉该项技艺人士能易于了解且也非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征,因此,不在此处予以赘述。
该驱动单元5是设置于该支架单元3的底座31上,能驱使该搬运单元4的导杆42转动,并带动设于该活动柱431上的连接件432升降,而使该活动柱431沿着该导杆42纵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5是为驱动马达,其驱使该导杆42转动的手段,可以利用皮带传动等方式。
该第一导引单元6具有一设于该第一立柱32内壁面321上的第一滑轨座61,及一设于该活动柱431上且沿着该第一滑轨座61滑动的第一滑动件62。该第二导引单元7具有一设于该第二立柱33内壁面331上的第二滑轨座71,及一设于该活动柱431上且沿着该第二滑轨座71滑动的第二滑动件72。
本实施例借由该第一、二立柱32、33两者概呈直角设置,该第一、二滑轨座61、71则分别设于该第一、二立柱32、33的内壁面321、331上,而可沿着该第一、二滑轨座61、71滑动的该第一、二滑动件62、72则是间隔设于该移动座43的活动柱431上,借此设计,便可使该移动座43的活动柱431于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二立柱32、33上,让该活动柱431于面向该第一、二立柱32、33处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以使该活动柱431沿着该导杆42纵向运动时能够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不致于形成偏移现象,具有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连带使得设于该活动柱431上的工作手臂组44于作动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水平精度,而不会产生纵向的偏移。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只在于:该支架单元3的第二立柱33是与该第一立柱32间隔平行,该第一、二滑动件62、72则是分别设于该移动座43的活动柱431上,且位于该活动柱431的径线的两端处。
借由上述的设计,使得该活动柱431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二立柱32、33上,使其径线两端都能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进而使该活动柱431同样都能达到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与平衡稳定状态,而不易形成偏移。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2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只在于:该支架单元3的第一立柱32具有两个互相垂直连接的立架322,以概呈L形的态样连结,当然也可以将该二立架322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也就是该第一立柱32整体概呈L形,而此种实施方式为熟悉该项技艺人士易于了解,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该支架单元3的第二立柱33则与其中一立架322间隔平行,并且与另一立架322互相垂直连接,三者相配合界定出该空间30,该第一滑轨座61是设于与该第二立柱33平行的立架322上且伸置于该空间30中,该轴套组41的该二轴套件411则设于与该第二立柱33垂直的另一立架322上且同样伸置于该空间30中,该第一、二滑动件62、72则分别设于该移动座43的活动柱431上,且位于该活动柱431的径线的两端处。
借由上述的设计,可使本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相同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并且因为负载该活动柱431重量的该二轴套件411与该导杆42是独立地设于其中一立架322上,即使因为负载过重而令该立架322轻微地变形,也不会影响到位于另一立架322与第二立柱33上的该第一、二滑轨座61、71的垂直精度,连带令该活动柱431有效保持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与平衡稳定状态。
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2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只在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还包含有一第三导引单元8,该支架单元3还具有一与该第一立柱32相间隔的第三立柱34,且该第一、二、三立柱32~34相配合界定出该空间30,该第三导引单元8具有一设于该第三立柱34上且伸置于该空间30中的第三滑轨座81,及一设于该移动座43的活动柱431上且沿着该第三滑轨座81滑动的第三滑动件82。
借由上述的设计,可令本实施例中的该活动柱431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第二、第三立柱32、33、34上,同样都能达到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与平衡稳定状态,而不易形成偏移。
本实施例揭露出该第三导引单元8与该第三立柱34的结构,而实际实施时,当然也可以不只设置单一的第三导引单元8与第三立柱34,可视实际需求而设置多个第三导引单元8与第三立柱34,以令该活动柱431纵向运动时,达到更为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与平衡稳定状态,而此种设计方式,为熟悉该项技艺人士易于了解,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平板搬运装置2,利用该第一、二滑轨座61、71分别设于该第一、二立柱32、33的内壁面321、331上,该第一、二滑动件62、72则是间隔设于该活动柱431上,借此设计,便可以让该活动柱431于纵向运动时所产生的拉力平均作用于该第一、二立柱32、33上,使该活动柱431面向该第一、二立柱32、33处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导引升降效果,而能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不致于形成偏移现象,且具有良好的纵向运动精度,连带使得设于该活动柱431上的工作手臂组44于作动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水平精度,而不会产生纵向的偏移,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
Claims (9)
1.一种平板搬运装置,包含有一支架单元、一搬运单元、一驱动单元、一第一导引单元,及一第二导引单元,所述搬运单元具有一固设于所述支架单元上的轴套组、一枢设于所述轴套组上的导杆、一可活动地穿设过所述导杆的移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上且用以搬运平板的工作手臂组,所述驱动单元能驱动所述搬运单元的导杆转动,以使所述搬运单元的移动座沿着所述导杆纵向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单元具有一第一立柱及一第二立柱,所述第一、二立柱分别具有一相配合界定出一空间的内壁面,所述搬运单元的轴套组是固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壁面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内壁面与所述移动座的周面间,所述第二导引单元则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内壁面与所述移动座的周面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单元的移动座具有一活动柱,及一设于所述活动柱上且可活动地穿设过所述导杆的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二立柱是与所述第一立柱互相垂直,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的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座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内壁面上的第二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二立柱是与所述第一立柱间隔平行,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内壁面上的第一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的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座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内壁面上的第二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立柱具有两个互相垂直连接的立架,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二立柱则与其中一立架间隔平行,并且与另一立架互相垂直连接,三者相配合界定出所述空间,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与所述第二立柱平行的立架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第一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的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座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第二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所述轴套组则设于与所述第二立柱垂直的立架上且同样伸置于所述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搬运装置还包含有一第三导引单元,所述支架单元还具有一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间隔的第三立柱,且所述第一、二、三立柱相配合界定出所述空间,所述第三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所述第三立柱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第三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的活动柱上且沿着所述第三滑轨座滑动的第三滑动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搬运装置还包含有多个第三导引单元,所述支架单元还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间隔的第三立柱,且所述第一、二、三立柱相配合界定出所述空间,每一第三导引单元具有一设于相对应的第三立柱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第三滑轨座,及一设于所述移动座的活动柱上且沿着相对应的第三滑轨座滑动的第三滑动件。
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单元还具有一可供所述第一、二立柱与所述驱动单元设置的底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单元的轴套组具有二垂直地间隔固设于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立柱内壁面上且伸置于所述空间中的轴套件,所述导杆是枢接于所述二轴套件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05660 CN2883271Y (zh) | 2006-02-10 | 2006-02-10 | 平板搬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05660 CN2883271Y (zh) | 2006-02-10 | 2006-02-10 | 平板搬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83271Y true CN2883271Y (zh) | 2007-03-28 |
Family
ID=3795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0056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83271Y (zh) | 2006-02-10 | 2006-02-10 | 平板搬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83271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31107A (zh) * | 2011-12-06 | 2012-05-02 |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 硫化机装胎机械手装置 |
CN103029988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机械手以及基板搬送装置 |
CN103803285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搬运装置 |
-
2006
- 2006-02-10 CN CN 200620005660 patent/CN288327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9988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机械手以及基板搬送装置 |
CN102431107A (zh) * | 2011-12-06 | 2012-05-02 | 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 硫化机装胎机械手装置 |
CN103803285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搬运装置 |
CN103803285B (zh) * | 2012-11-08 | 2016-01-13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搬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79914B2 (ja) | 電子部品移送装置及び方法 | |
JP4156421B2 (ja) | アーム式ロボット | |
CN211254381U (zh) | 一种具有攀梯机构的三轴夹取搬运机器人 | |
CN214358864U (zh) | 移送顶升装置及同步传送装置 | |
CN208249842U (zh) | 一种货物运输装置 | |
CN105538717A (zh) | 一种基于极坐标的圆截面物体3d打印方法和3d打印机 | |
CN204977749U (zh) | 一种全自动玻璃面板印刷机 | |
CN2883271Y (zh) | 平板搬运装置 | |
JP2004195592A (ja) | アーム式ロボット | |
CN212049385U (zh) | 一种龙门架式翻转机构 | |
CN216375249U (zh) | 一种纸滑托盘自动分配装置 | |
CN115741635A (zh) | 一种双臂机械同步提升的xyz三轴重载桁架机器人 | |
TWM298774U (en) | Plate transportation device | |
CN2608460Y (zh) | 液晶基板的运输承载装置 | |
CN210709588U (zh) | 移送装置 | |
CN117428409A (zh) | 一种电池箱体焊接工装 | |
CN114813692B (zh) | 一种oled屏在线荧光显微镜检查机 | |
CN214068103U (zh) | 一种用于实验教学的机电控制实验平台 | |
CN104875907B (zh) | 狭窄空间重型设备运送安装六自由度气浮车 | |
CN112958980B (zh) | 用于自动化焊接的车身侧围和底板夹具总成 | |
CN212475236U (zh) | 一种搬运薄板的装置 | |
CN205343827U (zh) | 一种基于极坐标的圆截面物体3d打印机 | |
CN207016045U (zh) | 一种物料搬运流水线 | |
CN114890153A (zh) | 叠托盘装置 | |
CN222906539U (zh) | 一种立体式建筑构件堆放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1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