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860604Y -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0604Y
CN2860604Y CN 200520119149 CN200520119149U CN2860604Y CN 2860604 Y CN2860604 Y CN 2860604Y CN 200520119149 CN200520119149 CN 200520119149 CN 200520119149 U CN200520119149 U CN 200520119149U CN 2860604 Y CN2860604 Y CN 28606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wind
flue
introducer
sec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191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宗林
郝德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lue Sk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DARONG JIE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ONG JIE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DARONG JIE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05201191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6060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06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06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脱氮的装置,包括带有进烟口和排烟口的烟道,在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有新风引入段和掺混段,新风引入段与掺混段之间留有适当距离;其中,新风引入段能够根据空气引射原理将外界新风引入烟道内,掺混段将烟道内的烟气与引入的新风充分混合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另外增加任何动力设施,设备改造费用低,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在除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烟气中原有的有害物质——可燃物的能量,同时防止了这种有害物质直接向外排放而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脱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锅炉的燃烧过程中,燃烧的生成物中会产生NOx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对自然环境产生危害作用。目前,对于NOx排放控制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烟气中去除NOx和改进燃烧技术以减少NOx的产生。
从烟气中去除NOx主要有三种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再燃烧技术。其中,(1)SCR技术是加入氨为还原剂,使一氧化氮(NO)通过铂、钯、钛等贵金属为组份的催化剂层,与氨反应生成N2而得到去除,反应的温度一般为300-400℃,脱氮率可达85%-90%,欧洲和日本已采用SCR技术进行对NOx的控制。(2)SNCR技术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美国Exxon公司的Thermal的NOx工艺,在燃烧的尾部过程中加入氨(NH3),反应温度为870-1200℃,用于燃油和燃煤电站锅炉可达40%-60%脱氮率;第二种是美国燃烧技术公司(NFT)的NOxOut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加入尿素,反应温度为900-1000℃,尿素溶液可直接喷入锅炉炉膛,若同时喷入石灰水还可以进行脱硫,该技术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得到商业应用,脱氮率达35%-70%;第三种是Emcoter公司的二级的NOx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加入尿素和甲醇,该系统的第一台发应装置安装于KVA Basel城市的垃圾焚烧炉上,获得65%-85%的脱氮率。(3)再燃烧技术是在烟道的特定部位通入适量的再燃气体,以保持烟气的温度并发生化学反应,有利于烟气中NOx的分解。
采用以上方法,采用的设备结构复杂、设备投资大,在除氮过程中,还需要在烟气中加入其它辅助物质,除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脱氮的装置,包括带有进烟口和排烟口的烟道,在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有新风引入段和掺混段,新风引入段与掺混段之间留有适当距离;其中,新风引入段能够根据空气引射原理将外界新风引入烟道内,掺混段将烟道内的烟气与引入的新风充分混合均匀。
进一步,所述掺混段设置有连接体和若干螺旋叶片,该连接体固定安装在烟道的轴线上,螺旋叶片设置在柱状体与烟道内壁之间,在烟道的截面上螺旋叶片呈放射状排列。
进一步,所述烟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新风引入段内设置有气体导流罩和若干个新风引入器,该气体导流罩固定安装在烟道的轴线上,气体导流罩面向进烟口的一端为向外突出的沿烟道径向逐渐缩小的去掉锥头的锥面状,新风引入器安装在气体导流罩与烟道内壁之间,在烟道的截面上新风引入器呈放射状排列。
进一步,所述烟道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新风引入段内设置有若干新风引入器,新风引入器的相对应的两端分别与烟道内壁相连,在烟道的截面上新风引入器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新风引入器为楔形,其中楔形的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进烟口方向,新风引入器与烟道内壁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与进烟口相背离的新风引入器上设置有若干个新风出口。
进一步,所述气体导流罩为一封闭腔体,所述新风引入器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新风引入器的内部分隔成沿烟道轴向上相互封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进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远离进烟口一侧的第二腔体上,两腔体与气体导流罩相连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新风口。
进一步,所述新风引入器为楔形,其中楔形的截面面积较小一侧朝向所述进烟口方向,新风引入器与烟道内壁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与进烟口相背离一侧的新风引入器上设置有新风出口。
进一步,所述新风引入器的内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新风引入器的内部分隔成沿烟道轴向上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该隔板中部设置有连通两腔体的开口,所述新风进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远离进烟口一侧的第二腔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另外增加任何动力设施,设备改造费用低,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在除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烟气中原有的有害物质——可燃物的能量,同时防止了这种有害物质直接向外排放而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烟气除氮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气体导流罩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新风引入器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新风引入器在烟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新风引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锅炉的排烟中,烟气中含有大量未燃尽的可燃物,其中包括NOx。本实用新型是根据NOx在800℃-200℃的降温过程中可降解的特点,在不增加任何动力设施的情况下,根据空气动力引射原理,将空气引入烟道中,使烟气中未完全燃尽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再次提高烟气的温度,使烟气中原有的NOx在高温贫氧的环境下还原降解。
如图1-3所示,圆柱形的烟道1带有进烟口2和排烟口3,在烟道内的进烟口2处设置有气体导流罩4(图1中只显示出气体导流罩4的局部),气体导流罩4固定安装在烟道1的轴线上,气体导流罩4为一封闭腔体,气体导流罩4面向进烟口2一端为向外突出的沿烟道1径向逐渐缩小的去掉圆锥头部的锥体状41,锥体状的后部为圆柱体42。在气体导流罩4的圆柱体4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新风引入器5,新风引入器5的另一端部与烟道1的内壁连接,在烟道1的截面上若干个新风引入器5呈放射状排列。新风引入器5为楔形,其中楔形的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进烟口2的方向,楔形的截面较大的一端朝向排烟口3的方向,新风引入器5与烟道1内壁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51、51′,与进烟口2相背离的新风引入器5一端上设置有沿烟道1径向排列的若干新风出口52,新风引入器5的内部设置有隔板55,隔板55将新风引入器5的内部分隔成沿烟道轴向封闭的上、下两个腔室,新风进口51设置在第一腔体53上,新风进口51′设置在第二腔体54上,新风出口52设置在远离进烟口2一侧的第二腔体54上,两腔体与气体导流罩4相连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新风口56、56′,同时在气体导流罩4上也相应地设置有风口46、46′。在距离气体导流罩4一定距离的烟道1的轴线上,还固定安装有一圆柱状的连接体6,若干螺旋叶片7的一端连接在连接体6上,另一端与烟道1的内表面连接,在烟道1的截面上,螺旋叶片7呈放射状排列。
在新风引入器5的腔体内设置隔板55将腔体分隔成两个腔体,可以使进入第一腔体53内的新风,通过气体导流罩4的风口46进入气体导流罩4内,再通过风口46′进入第二腔室54,然后从靠近气体导流罩4的新风出口52排出,这样保证了新风引入器5各个新风出口52排出的新风较为均匀分布,有利于新风与烟气的混合。
另外,新风引入器5的内部也可以不设置隔板55,而在气体导流罩4上单独设置一个与外界相通的连接管,通过气体导流罩4向临近烟道1轴线的新风出口52供给外界新风,保证了新风引入器5各个新风出口52排出的新风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烟气除氮装置安装在锅炉排烟管的适当的位置,即烟气中的可燃物达到能够产生氧化反应温度的位置。根据锅炉的规格,通过计算,设计出该装置各部件的尺寸比例,使引入到烟道1内的新风与烟气内可燃物及烟气内的NOx含量达到合理的动态匹配。
当锅炉工作时,烟气顺着锅炉排烟管道输出,从进烟口2进入烟道1内,在气体导流罩4的作用下,烟气沿着气体导流罩4的圆锥面被分散到新风引入器5及新风引入器5之间的通道上,由于新风引入器5的楔形体的作用,在新风引入器5的远离烟道进烟口2一端形成负压区域,因此外界新风通过新风引入器5上的新风进气口51和新风进气口51′迅速进入第一腔体53和第二腔体54内,进入第一腔体53的新风通过新风口56进入气体导流罩4的圆柱体42内,并通过新风口56′进入第二腔体54内,第二腔体54内的新风通过新风出口52进入烟道1内,与烟道1内的烟气进入汇合。
当外界新风引入烟道1内以后,新风与烟气中的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由于可燃物的氧化反应发生,烟道1内的烟气温度再次被升高,并且烟道1内构成了高温贫氧的环境,该环境的形成,则有利于烟气中原有的NOx进行降解还原反应。
由于气体导流罩4与连接体6之间间隔适当距离,有利于烟气有足够的时间与新风发生氧化反应,当温度被再次升高的烟气在烟道1内继续向前运动时,新风与烟气在螺旋片7的作用下,充分混合,由于新风与烟气得到充分的掺混,NOx在该高温贫氧环境内,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发生还原反应,从而达到了烟气中除氮的目的。
如图4和5所示,当烟道1的截面为矩形时,烟道1内不需要设置气体导流罩4,并且在烟道1的截面上新风引入器5相互平行设置,新风引入器5仍然为楔形,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新风引入器的两端部均与烟道内壁相连且在其端部均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51、51′,在隔板55的中部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53与第二腔体54的开口57,这种结构有利于新风从新风出气口52均匀排出。

Claims (8)

1、一种锅炉烟气脱氮装置,包括带有进烟口和排烟口的烟道,其特征在于,在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有新风引入段和掺混段,新风引入段与掺混段之间留有适当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段设置有连接体和若干螺旋叶片,该连接体固定安装在烟道的轴线上,螺旋叶片设置在柱状体与烟道内壁之间,在烟道的截面上螺旋叶片呈放射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新风引入段内设置有气体导流罩和若干个新风引入器,该气体导流罩固定安装在烟道的轴线上,气体导流罩面向进烟口的一端为向外突出的沿烟道径向逐渐缩小的去掉锥头的锥面状,新风引入器安装在气体导流罩与烟道内壁之间,在烟道的截面上新风引入器呈放射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新风引入段内设置有若干新风引入器,新风引入器的相对应的两端分别与烟道内壁相连,在烟道的截面上新风引入器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引入器为楔形,其中楔形的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进烟口方向,新风引入器与烟道内壁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与进烟口相背离的新风引入器上设置有若干个新风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罩为一封闭腔体,所述新风引入器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新风引入器的内部分隔成沿烟道轴向上相互封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新风进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远离进烟口一侧的第二腔体上,两腔体与气体导流罩相连一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新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引入器为楔形,其中楔形的截面面积较小一侧朝向所述进烟口方向,新风引入器与烟道内壁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新风进口,与进烟口相背离一侧的新风引入器上设置有新风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引入器的内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新风引入器的内部分隔成沿烟道轴向上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该隔板中部设置有连通两腔体的开口,所述新风进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二腔体上,所述新风出口设置在远离进烟口一侧的第二腔体上。
CN 200520119149 2005-09-19 2005-09-19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6060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9149 CN2860604Y (zh) 2005-09-19 2005-09-19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19149 CN2860604Y (zh) 2005-09-19 2005-09-19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0604Y true CN2860604Y (zh) 2007-01-24

Family

ID=3765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9149 Expired - Lifetime CN2860604Y (zh) 2005-09-19 2005-09-19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6060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892A (zh) * 2010-12-19 2011-05-25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喷氨混合器
CN110623293A (zh) * 2019-10-08 2019-12-31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喷射管式加温加湿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892A (zh) * 2010-12-19 2011-05-25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喷氨混合器
CN102068892B (zh) * 2010-12-19 2013-02-20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喷氨混合器
CN110623293A (zh) * 2019-10-08 2019-12-31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喷射管式加温加湿机
CN110623293B (zh) * 2019-10-08 2022-06-28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喷射管式加温加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5664B (zh) 一种复合脱硝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37700A (zh) 采用非等直径喷孔喷氨格栅的scr脱硝工艺及脱硝装置
CN214319745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末端治理co和氮氧化物的装置
AU2008200373B2 (en) Devices with trace emission for treatment of exhaust gas
CN204476533U (zh) 汽车尾气排放管
CN204513420U (zh) 低氮燃烧与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相结合的废气焚烧炉
CN211753933U (zh) 一种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协同处理系统
CN2860604Y (zh) 锅炉烟气脱氮装置
CN206535431U (zh) 一种应用于scr脱硝系统的旋转式喷氨格栅
CN205386412U (zh) 一种锅炉烟气脱硝系统
CN215782635U (zh) 一种利用sds干法脱硫的焦炉烟气综合净化系统
CN202844873U (zh) 一种环形氮氧化物废气净化器
CN111229008A (zh) 一种cfb锅炉烟气脱硝可调节增压式喷射装置及方法
CN206190371U (zh) 一种柴油车scr尿素混合器
CN213713043U (zh) 一种用于层燃锅炉的二次风和烟气再循环融合装置
CN215693077U (zh) 一种利用sda半干法脱硫的焦炉烟气综合净化系统
CN205261588U (zh) 一种用于垃圾堆体上的移动火炬
CN211274226U (zh) 一种催化氧化脱除二噁英的装置
CN210833105U (zh) 一种烧结机废气循环利用系统
CN211694934U (zh) 高硫废气富燃装置
CN212039826U (zh) 一种cfb锅炉烟气脱硝可调节增压式喷射装置
CN207951084U (zh) 球团烟气脱硝处理系统
DE102013005192B4 (de) Abgasanlag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bgasanlage
CN109253459B (zh) 地面火炬封闭式燃烧器排空气体脱硝及除尘系统及方法
CN113294229A (zh) 汽车节能环保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RUCEG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DAIEI JIECH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4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410

Address after: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West Fourth Ring Road No. 56 on the open Feng Technology Incubator Center (Wangyuan building) 1425, zip code: 10007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lue Sk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Address before: No. 140, Fengtai junction,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100071

Patentee before: Darong Jie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