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7122Y -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57122Y CN2857122Y CN 200520079670 CN200520079670U CN2857122Y CN 2857122 Y CN2857122 Y CN 2857122Y CN 200520079670 CN200520079670 CN 200520079670 CN 200520079670 U CN200520079670 U CN 200520079670U CN 2857122 Y CN2857122 Y CN 285712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pin
- integrated circuit
- receiver
- emi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101100139852 Danio rerio radil gene Proteins 0.000 abstract 1
- 101100139854 Mus musculus Radil gene Protein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21 Contact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它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发射器包括:接收电路3、控制电路4、延时电路、控制电路5、编码器、发射电路。接收器包括:接收电路6、编码输出电路、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报警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采用熱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被监控部位人体所发出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通过发射电路发出无线电报警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声光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用途广等优点,可在银行、宾馆、影剧院、车站、码头、博物馆、家庭等地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报警装置的种类很多,有防盗报警装置、防火报警装置、地震报警装置、防洪报警装置,已在银行、宾馆、影剧院、车站、码头、博物馆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从结构上有红外报警、声控报警、超声报警、水位报警等,这些报警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功能单一、生产成本高,只能安装在固定地方,不能随身携带,另外销售价格贵,不能在家庭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报警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用途广的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发射器包括:
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电路3;控制电路4;延时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接收电路3和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控制电路5,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编码器,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它还包括发射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编码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接收器包括:接收电路6:编码输出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接收电路6的输出端;报警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编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4为:三极管BG1的基极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并通过R4和R3接5v电源正极、集电极接延时电路并通过R2接5v电源正极,三极管BG2的基极通过R5接延时电路和控制电路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报警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采用熱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被监控部位人体所发出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通过发射电路发出无线电报警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声光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用途广等优点,可在银行、宾馆、影剧院、车站、码头、博物馆、家庭等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射器1的电器原理方框图。
图3是图1中发射器1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4是图1中接收器2的电器原理方框图。
图5是图1中接收器2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由发射器1和接收器2构成。发射器1将接收到的人体红外信号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报警信号,接收器2接收到发射器1的报警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声光报警信号。
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发射器1的电气原理方框图,参见图1。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发射器1由接收电路3、延时电路、控制电路4、控制电路5、编码器、发射电路连接构成。接收电路3和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接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电路5,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接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出端接发射电路。
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接收电路3由集成电路U1和电位器W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1的型号是HN911L为熱释电红外传感器。集成电路U1的4脚接电位器W1的一端、5脚接电位器W1的另一端和可调端、3脚接5v电源的正极、6脚接地、2脚接延时电路。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4由三极管BG1、三极管BG2,R2~R5连接构成。三极管BG1的基极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并通过R4和R3接5v电源正极、集电极接延时电路并通过R2接5v电源正极,三极管BG2的基极通过R5接延时电路和控制电路5。
本实施例的延时电路由集成电路U2、R1、C1~C3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NE555。集成电路U2的2脚接集成电路U1的2脚、4脚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5脚接C3的一端、6脚和7脚接C2的正极并通过R1接5v电源正极、8脚接5v电源的正极、1脚接地、3脚接控制电路5,C1的正极接5v电源正极,C1的负极和C2的负极以及C3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5由三极管BG3、二极管D1、R6、继电器J1连接构成。三极管BG3的基极通过R6接集成电路U2的3脚并通过R6和R5接三极管BG2的基极、集电极接二级管D1的正极和继电器J1线圈的一端,二级管D1的负极和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接5v电源正极,继电器J1常开触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编码器。
本实施例的编码器由集成电路U3、三极管BG4、发光二极管D2、R7、R8、电位器W2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TM701。集成电路U3的13脚接继电器J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14脚通过R8接三极管BG4的基极、15脚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16脚接5v电源正极、8脚接电位器W2的一端、7脚通过R7接电位器W2的另一端和可调端、4脚接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三极管BG4的集电极接发射电路。
本实施例的发射电路由集成电路U4、C4、天线C5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4的型号为RX5019。集成电路U4的4脚接三极管BG4的集电极、1脚和2脚接天线C5、3脚接12v电源的正极、5脚接地,C4的正极接12v电源的正极、负极接地。
在图4中,本实施例的接收器2由接收电路6、编码输出电路、报警电路连接构成。接收电路6的输出端接编码输出电路,编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接报警电路。
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接收电路6由集成电路U5、C6、天线C7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5的型号为RX5020。集成电路U5的1脚和2脚接天线C7、3脚接12v电源正极、5脚接地、4脚接编码输出电路,C6为12v电源的滤波电容。
本实施例的编码输出电路由集成电路U6、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9、R9、R10、C8、电位器W3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6的型号为TM701。集成电路U6的6脚接集成电路U5的4脚、3脚通过R10接电位器W3的一端和可调端、4脚接电位器W3的另一端、5脚接地、1脚接C8的一端,C8的另一端接5v电源正极,C8为集成电路U6的滤波电容,集成电路U6的16脚~9脚分别接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R9接地和报警电路。
本实施例的报警电路由集成电路U7、三极管BG5、三级管BG6、R11、R12、C9、扬声器Y1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7的型号为LH685。三极管BG5基极通过R11接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集电极接接5v电源正极、发射极接集成电路U7的tg端和vdd端并通过R12接集成电路U7的osc端,集成电路U7的O/P端接三级管BG6的基极、VSS端接地,三级管BG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扬声器Y1的一端,扬声器Y1的另一端接5v电源正极,C9为5v电源的滤波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防范区内没有活动体时,集成电路U1处于静止状态,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2脚为高电平,使集成电路U2处于复位状态,当有人进入防范区内时,集成电路U1监测到红外线信号,经过放大,使集成电路U1的2脚输出低电平,加到集成电路U2的2脚使集成电路U2的3脚输出高电平。集成电路U2延时控制开始,延时的长短取决于R1、C2时间常数,当C2通过R1充电到2/3+5v复位电平时,集成电路U2才翻转复位,集成电路U2输出高电平期间,三极管BG3导通,继电器J的线圈接通、常开触点吸合,接通集成电路U3的13脚,使集成电路U3的14脚输出高电平,开关电路的三极管BG4导通输出低电平。集成电路U4工作,通过天线C5向外发射编码信号。当集成电路U5接收到集成电路U4发射的编码信号后,集成电路U5的4脚输出高电平到集成电路U6的6脚,使集成电路U6的16~9脚输出编码信号,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9发光,指示某防范区有险情。同时三极管BG5导通,输出高电平,集成电路U7输出报警信号,通过三极管BG6放大,推动扬声器Y1发出报警声。
Claims (2)
1、一种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发射器(1)和接收器(2)构成,发射器(1)包括:
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电路(3);控制电路(4);延时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接收电路(3)和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控制电路(5),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编码器,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它还包括发射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编码器的输出端;
上述的接收器(2)包括:接收电路(6);编码输出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接收电路(6)的输出端;报警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编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电路(4)为:三极管BG1的基极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并通过R4和R3接5v电源正极、集电极接延时电路并通过R2接5v电源正极,三极管BG2的基极通过R5接延时电路和控制电路(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079670 CN2857122Y (zh) | 2005-11-10 | 2005-11-10 |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079670 CN2857122Y (zh) | 2005-11-10 | 2005-11-10 |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57122Y true CN2857122Y (zh) | 2007-01-10 |
Family
ID=37600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079670 Expired - Lifetime CN2857122Y (zh) | 2005-11-10 | 2005-11-10 |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57122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9276A (zh) * | 2013-09-18 | 2014-01-01 | 天津市畅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线编码报警无线发射器 |
CN103716569A (zh) * | 2013-12-19 | 2014-04-09 | 吴根佑 | 电视机智能感应关机装置及电视机 |
CN103985209A (zh) * | 2014-05-30 | 2014-08-13 | 常州市诚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迎宾器 |
CN107845221A (zh) * | 2016-09-17 | 2018-03-27 | 长沙闽壹湖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msp430的智能楼宇安检系统的设计 |
-
2005
- 2005-11-10 CN CN 200520079670 patent/CN285712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9276A (zh) * | 2013-09-18 | 2014-01-01 | 天津市畅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线编码报警无线发射器 |
CN103489276B (zh) * | 2013-09-18 | 2016-04-20 | 天津市科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线编码报警无线发射器 |
CN103716569A (zh) * | 2013-12-19 | 2014-04-09 | 吴根佑 | 电视机智能感应关机装置及电视机 |
CN103985209A (zh) * | 2014-05-30 | 2014-08-13 | 常州市诚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迎宾器 |
CN107845221A (zh) * | 2016-09-17 | 2018-03-27 | 长沙闽壹湖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msp430的智能楼宇安检系统的设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58552U (zh) | 新型输电防盗系统 | |
CN2857122Y (zh) | 多功能袖珍式红外无线报警装置 | |
CN203780489U (zh) | 一种监控汽车开门声音的物联网报警装置 | |
CN201936425U (zh) |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 |
CN204557702U (zh) | 一种远程监控系统 | |
CN205302522U (zh) | 一种微波防盗报警系统 | |
CN202584333U (zh) | 一种红外监测防盗报警装置 | |
CN203224988U (zh) | 山体滑坡监测器 | |
CN203014874U (zh) | 带有报警装置的手机后盖 | |
CN202502583U (zh) | 地下光缆防盗远程发送装置 | |
CN200997861Y (zh) | 电子驱蚊报警器 | |
CN202084128U (zh) | 广告牌载波防盗报警装置 | |
CN2681253Y (zh) | 远程监控报警仪 | |
CN2493988Y (zh) | 贵重物品防盗报警器 | |
CN201638329U (zh) | 室内超声波防盗报警装置 | |
CN201181510Y (zh) | 小型无线遥控防盗报警装置 | |
CN104973012A (zh) | 一种监控汽车开门声音的物联网报警装置 | |
CN202495985U (zh) | 一种无线报警求助的电话系统 | |
CN2211090Y (zh) | 隐形遥感防盗器 | |
CN2248356Y (zh) | 多功能无线报警装置 | |
CN201215684Y (zh) | 电力载波遥控报警器 | |
CN2314414Y (zh) | 多功能微型防盗报警装置 | |
CN204925203U (zh) | 一种防盗报警计量箱 | |
CN201910114U (zh) | 公共设施监控系统 | |
CN2509660Y (zh) | 电话自动跟踪防盗报警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