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2002Y - 空调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62002Y CN2762002Y CN 200420066848 CN200420066848U CN2762002Y CN 2762002 Y CN2762002 Y CN 2762002Y CN 200420066848 CN200420066848 CN 200420066848 CN 200420066848 U CN200420066848 U CN 200420066848U CN 2762002 Y CN2762002 Y CN 276200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unit
- outdoor
- mentioned
- humidif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11941 photo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29910052586 apat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VSIIXMUUUJUKCM-UHFFFAOYSA-D pentacalcium;fluoride;tr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F-].[Ca+2].[Ca+2].[Ca+2].[Ca+2].[Ca+2].[O-]P([O-])([O-])=O.[O-]P([O-])([O-])=O.[O-]P([O-])([O-])=O VSIIXMUUUJUKCM-UHFFFAOYSA-D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2310 elbow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C60 fullerene Chemical compound C12=C3C(C4=C56)=C7C8=C5C5=C9C%10=C6C6=C4C1=C1C4=C6C6=C%10C%10=C9C9=C%11C5=C8C5=C8C7=C3C3=C7C2=C1C1=C2C4=C6C4=C%10C6=C9C9=C%11C5=C5C8=C3C3=C7C1=C1C2=C4C6=C2C9=C5C3=C12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72 fuller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UPHOULIZUERAE-UHFFFAOYSA-N 3-(oxolan-2-yl)propa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1CCCO1 WUPHOULIZUERA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65 Polyparaphen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83 Zinc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74 adsor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0 cadmium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nonaoxidotri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O=[W]1(=O)O[W](=O)(=O)O[W](=O)(=O)O1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67 polyanil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araphen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3 pol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032 porphyri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EALVRVVWBQVSL-UHFFFAOYSA-N strontium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Sr+2].[O-][Ti]([O-])=O VEALVRVVWBQVS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0 tungst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4 zinc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DRDVZXDWVBGGMH-UHFFFAOYSA-N zinc;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2].[Zn+2] DRDVZXDWVBGG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无论是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等的空调机(1)。这种空调机(1)具有室外加湿单元(4),室内排气单元(2)和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室外加湿单元(4)设置在室外。此外,这种室外加湿单元(4)对空气加湿。室内排气单元(2)设置在室内。此外,这种室内排气单元(2)把在室外加湿单元(4)中经过加湿的空气排到室内去。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用于把在室外加湿单元(4)中经过加湿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2)中去。此外,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至少有一部分是透明的,内部有第一光催化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去浮游在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等的空调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在这种空调机中使用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SARS和流行性感冒等等对入非常有害的病毒的大流行,在把室外的空气导入室内的情况下,要求对这种室外空气进行净化。例如,作为这种空气净化技术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这样的空调机,它在导入室外空气的管道的内壁上涂敷了光催化剂(光触媒),并通过管道把外部的光从设置在室外的集光部分供应给这种光催化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特开2000-220860号公报
可是,实际上,为了使光催化剂产生触媒反应,不仅需要光,还需要水分。因此,以上所述的那种空调机,在容易干燥的时期,或者在容易干燥的地区,要除去病毒或病菌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干燥时期或者干燥地区,也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的空调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具有室外加湿单元,室内排气单元和加湿空气输送通道。室外加湿单元设置在室外,而且,这种室外加湿单元对空气加湿。室内排气单元设置在室内,而且,这种室内排气单元将在室外加湿单元中经过加湿的空气向室内排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是为把在室外加湿单元中经过加湿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中去而设置的。此外,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至少在一部分上有透明部分,在其内部有第一光催化剂。另外,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是管道或者软管等。
在这种空调机中,室外加湿单元对空气加湿。此外,加湿空气输送通道至少在一部分上有透明部分,而且在其内部有第一光催化剂。这样,把透明部分布置在室外,而且在透明部分周围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的内部设置第一光催化剂,就能把光和水分这两样供应给第一光催化剂。这样,第一光催化剂就能容易地除去浮游在这些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在这种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其加湿空气输送通道具有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和连接通道。第一送风通道从室内排气单元向室外凸出。第二送风通道连接在室外加湿单元上。连接通道连接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通道。此外,这种连接通道至少有一部分具有透明部分。
在这种空调机中,室外加湿单元对空气加湿。此外,连接通道至少有一部分具有透明部分。这样,在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中,还能从连接通道的透明部分采光。因此,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能把经过室外加湿单元加湿的空气和光供应给光催化剂。结果,光催化剂就能很容易地除去浮游在这些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由此可见,在这种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在其连接通道的内部有第二光催化剂。
在这种空调机中,在连接通道的内部有第二光催化剂。这样,在所设置的加湿软管上也能很容易地设置透明部分。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通道交叉。此外,连接通道是弯曲的。
在这种空调机中,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通道交叉。此外,连接通道是弯曲的。这样,连接通道就能很顺利地连接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此外,通常在弯曲的送风通道中,由于风的冲击,病菌之类很容易和灰尘一起附着在管道上。这样,在这种空调机中,就能以很高的效率捕集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至少一个管道的内部有第三光催化剂。
在这种空调机中,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至少一个管道的内部有第三光催化剂。这样,在这种空调机中,当透明部分所供应的光在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有泄漏的情况下,能进一步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其透明部分具有衍射室外光的衍射部分。衍射部分衍射室外的光线。
在这种空调机中,透明部分具有衍射部分。这样,即使只在连接通道的一部分上设置透明部分的情况下,也能把光供应给连接通道内部很大的范围。因此,可以在连接通道内部很大的范围上涂敷光催化剂。结果,在这种空调机中,即使只在连接通道的一部分上设置透明部分,也能以很高的效率除去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空调机中,第一光催化剂含有吸附部分。吸附部分吸附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另外在这种吸附部分中含有磷灰石、活性碳或沸石。
在这种空调机中,第一光催化剂含有吸附部分。这样,这种空调机就能进一步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空调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空调机中,第一光催化剂是光催化剂磷灰石。
以往的光催化剂,由于缺少对病毒或病菌的吸附性能,大多将沸石和磷灰石等与吸附剂混合使用。可是,即使把光催化剂与吸附剂混合起来,从微观上看,只有对吸附在光催化剂附近的病毒或病菌才有效果,而对于吸附在吸附剂上但其附近没有光催化剂时的病毒或病菌,就不能被完全除去,而仍残留在吸附剂上。当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时,恐怕就会产生恶臭和污染空气。但,这种光催化剂磷灰石,由于在吸附的位置上就具有光催化剂的功能,所以能把病毒或病菌几乎完全除掉。此外,磷灰石对于病毒或病菌的吸附能力优于沸石和活性炭。这样,在这种空调机中能以更高的效率除去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是在具有室外加湿单元和室内排气单元的空调机中,用于把经过室外加湿单元加湿后的加湿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中去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具有透明部分和光催化剂。另外,室外加湿单元设置在室外,对空气加湿。室内排气单元设置在室内,把在室外加湿单元中加湿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内。
在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中,具有透明部分和光催化剂。这样,当把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用于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时,由于用室外加湿单元加湿后的空气能达到连接单元,所以光和水分都能供应给光催化剂。这样,光催化剂就能很容易地除去浮游在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因此,使用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无论是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连接单元,是在具有室外加湿单元,室内排气单元,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的空调机中,连接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二送风通道的连接单元,它具有透明部分和光催化剂。另外,室外加湿单元设置在室外,对空气加湿。室内排气单元设置在室内,把在室外加湿单元中加湿后的空气向室内排出。第一送风通道从室内排气单元向室外凸出。第二送风通道连接在室外加湿单元上。
在这种连接单元中具有透明部分和光催化剂。这样,当把这种连接单元用于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时,由于用室外加湿单元加湿后的空气能到达连接单元,所以光和水分两方面都能供应。这样,光催化剂就能很容易地除去浮游在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因此,使用了这种连接单元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无论是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空调机具有室外加湿单元,室内排气单元和加湿空气输送通道。室外加湿单元设置在室外。此外,这种室外加湿单元还对空气加湿。室内排气单元设置在室内。此外,这种室内排气单元把在室外加湿单元中加湿后的空气排到室内。加湿空气输送通道用于把在室外加湿单元中经过加湿后的加湿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中。此外,在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的内部具有第一光催化剂。
在这种空调机中,室外加湿单元对空气加湿。此外,在加湿空气输送通道的内部具有第一光催化剂。因此,在这种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在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在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也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在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能很容易地在已经设置的加湿软管上设置透明部分。
在第四方面的空调机中,能高效率地捕集病毒或病菌。
在第五方面的空调机中,当透明部分所供应的光泄漏到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中的情况下,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在第六方面的空调机中,即使只在连接通道的一部分上设置透明部分,也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在第七方面的空调机中,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在第八方面的空调机中,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在第九方面的使用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在第十方面所记载的使用连接单元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在第十一方面的空调机中,无论是在干燥时期,还是在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病毒或病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致冷剂回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分解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 2 室内机
4 加湿供排气单元 71 第一管道
72 第二管道 73 弯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
<空调机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的外观示于图1。
这种空调机1是由分开安装在室内墙壁上的室内机2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所构成的。室外机3具有容纳了室外换热器或螺旋桨式风扇等的室外空调单元5和加湿供排气单元4。在室内机2内部容纳了室内换热器,在室外机3内部容纳了室外换热器。而且,各换热器和连接这些换热器的致冷剂管道31、32(参见图2)构成了致冷剂回路。此外,在室外机3与室内机2之间,设有从加湿供排气单元4向室内机2供应室外空气和加湿空气时,以及把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时所使用的供排气管6。
<致冷剂回路的构成>
图2是在空调机1中使用的致冷剂回路的系统图中附加了空气流动过程的大致情况的回路图。
在室内机2中设有室内换热器11。这种室内换热器11由长度方向的两端往返弯曲了许多次的传热管,和由传热管所穿过的许多散热片构成,与所接触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室内机2内部,设有横流风扇12,和驱动横流风扇12转动的室内风扇电机13。横流风扇12做成圆筒形,在圆周面上设有许多叶片,在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产生气流。这种横流风扇12在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2的同时,把与室内换热器11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到室内去。
在室外空调单元5中,设有下列部件:压缩机21;连接在压缩机21的排气侧上的四通换向阀22;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气侧的储气罐23;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2上的室外换热器24;以及连接在室外换热器24上的电动阀25。电动阀25通过过滤器26和液体截止阀27连接在致冷剂管道32上,并通过该致冷剂管道32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1的一端。此外,四通换向阀22通过气体截止阀28连接在致冷剂管道31上,通过这根致冷剂管道31连接在室内换热器11的另一端上。上述这些致冷剂管道31、32与上述的供排气管6一起形成集束连接管。
此外,在室外空调单元5内部,设有把在室外换热器24中经过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外部去用的螺旋桨式风扇29。这种螺旋桨式风扇29由室外风扇电机30驱动旋转。
<供排气管的构成>
如图1所示,供排气管6主要由第一管道71,弯管接头73和第二管道72构成。第一管道71埋入外墙90中,连接室内机2与管道。此外,第二管道72布置成基本上与外墙90平行,连接室外机3和管道。其中,由于第一管道71基本上与第二管道72垂直,所以要用弯管接头73来连接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
[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71与第二管道72是黑色或者灰色的树脂管道。此外,第一管道71与第二管道72的内壁涂覆成镜面。在第一管道71与第二管道72内壁的上部附有图中未表示的光催化剂磷灰石层。另外,在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的内部,还可以设置反射光线的镜子。
[弯管接头]
弯管接头73是无色透明的。此外,在这个弯管接头73的内壁上附有光催化剂磷灰石层。还有,在这个弯管接头73外壁的中央附近,设有用于衍射太阳光的衍射部分(图中未表示)。
<室外机的构成>
如图1所示,室外机3是由下部的室外空调单元5和上部的加湿供排气单元4做成一个整体而构成的。
首先,参照图3说明室外空调单元5的构成。
[关于室外空调单元的构成]
室外空调单元5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前面板51;侧板52、53;保护金属网(图中未表示);金属制造的底板54等外壳部件,和容纳在其内部的致冷剂回路的结构零件等。
前面板51是覆盖室外空调单元5的前面的,树脂制成的部件,对着室外换热器24,布置在通过室外换热器24的空气的下游侧。在前面板51上设置了由许多窄缝状开口构成的室外空调单元排气口51a,通过室外换热器24的空气,从室外空调单元5内部通过上述室外空调单元排气口51a排到室外机3的外部去。此外,在前面板51的后方安装了风扇排气口部件56和隔板57。
侧板52、53上有右侧板52和左侧板53,这两块侧板是覆盖室外空调单元5侧面的,金属制成的部件。其中,从室外机3的正面看起来,右侧板52设置在右侧,左侧板53设置在左侧。另外,各侧板52、53被设置成大致与通过室外换热器24后从室外空调单元的排气口51a排出去的空气的排气方向平行。此外,在右侧板52上还安装了用于保护液体截止阀27和气体截止阀28(参见图2)的截止阀盖板55。
构成致冷剂回路的部件有:室外换热器24、压缩机21、储气罐23、四通换向阀22、电动阀25等(参见图2)。
室外换热器24在平面上看大致呈L字形,布置在覆盖室外空调单元5的背面的保护金属网的前方。
在室外换热器24的前方,在隔板57与左侧板53之间的通气空间中,设有室外风扇电机30和螺旋桨式风扇29。室外风扇电机30带动螺旋桨式风扇29转动。螺旋桨式风扇29使吸入室外空调单元5内的空气与室外换热器24接触,然后再使它从室外空调单元的排气口51a排出去,排到前面板51的前方。
压缩机21、储气罐23、四通换向阀22、电动阀25等其它构成致冷剂回路的部件,都布置在隔板57与右侧板52之间的机械室内。
此外,在室外空调单元5的上部安装着电器单元58。这个电器单元58是由电器箱和装有为控制各部分用的电路零件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的。在电器单元58的上方装有防火板59。
[加湿供排气单元的构成]
下面,主要根据图3说明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构成。
<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
加湿供排气单元4具有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加湿供排气单元外壳40覆盖了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前方、后方和两侧,布置成与室外空调单元5的上部相连。
在加湿供排气单元外壳40的前面,设有由许多窄缝状开口构成的吸附用的空气排气口40a,空气通过这个吸附用的空气排气口40a排到室外机3的外部去。
此外,在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的背面上设有在左右方向并排的吸附用的空气进气口40b,和供排气口40c。吸附用的空气进气口40b是为了把水分吸附在吸附加湿转子41上而让从室外吸入的空气通过的开口。供排气口40c让吸入的空气通过并送到室内机2去,以及为让从室内机2吸入后排到室外去的的空气通过的开口。
另外,在这个供排气口40c的面前布置了光催化剂过滤器80(参见图1和图2)。这种光催化剂过滤器80是用纤维构成的,在这种纤维上附有光催化剂磷灰石。
此外,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的上部用顶板66覆盖。
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部的右侧是容纳吸附加湿转子41等的空间,其左侧是容纳吸附用风扇46等的吸附用风扇容纳空间SP1。在这种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部,布置了下列部件:吸附加湿转子41、加热器组件42、径向风扇组件43、转换风门(damper)44、吸附侧管道45、吸附用风扇46等。
<吸附加湿转子>
吸附加湿转子41是大致具有圆盘形状的蜂窝结构的陶瓷转子,做成空气能很容易地通过的结构。吸附加湿转子41从平面上看起来是圆形的转子,在用水平面切割的断面上呈细微的蜂窝状。而且,空气通过这些断面呈多角形的吸附加湿转子41的许多筒形部分。
吸附加湿转子41的主要部分是用沸石,硅胶,或者氧化铝那样的吸附剂烧结而成的。这种沸石之类的吸附剂具有能吸附所接触的空气中的水分,并在经过加热之后使所吸附的水分发散出去的性质。
这种吸附加湿转子41通过图中未表示的转子导向件支承在设置在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一侧的支承轴40d上。在吸附加湿转子41的圆周面上形成了齿轮,并与安装在转子驱动电机47的驱动轴上的转子驱动齿轮48啮合。
<加热器组件>
加热器组件42由加热器盖子42a,以及容纳在其内部的加热器主体(图中未表示)所构成,对从室外吸入的送往吸附加湿转子41的空气加热。此外,加热器组件42布置成大约覆盖了吸附加湿转子41上面的一半。在加热器组件42的下表面上,形成了用于吸入空气的吸气口,和把由加热器组件42加热后的空气向吸附加湿转子41一侧排出用的排气口。这种加热器组件42通过加热器支承板49安装在吸附加湿转子41的上方。
<径向风扇组件>
径向风扇组件43布置在吸附加湿转子41的侧面,它具有径向风扇(图中未表示),和为驱动径向风扇转动用的径向风扇电机(图中未表示)。此外,径向风扇组件43具有与转换风门44共用的上盖(图中未表示),这个上盖封闭了径向风扇组件43的底面。在上盖上设有空气排气口和空气吸气口。空气排气口是使从径向风扇组件43向转换风门44内输送的空气通过的开口。空气吸气口是使从转换风门44内部向径向风扇组件43输送的空气通过的开口。径向风扇组件43产生从供排气口40c经过吸附加湿转子41和转换风门44之后流向室内的空气流,把从室外吸入的空气输送向室内机2。此外,径向风扇组件43也能把从室内机2吸入的空气向室外排出去。径向风扇组件43借助于转换风门44的转换来进行上述转换动作。
在把从室外吸入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机2中去的情况下,空气使得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之后,从吸附加湿转子41的右侧大致一半部分的跟前部分下降,径向风扇组件43使该空气经过转换风门44,送往供排气管道61。供排气管道61连接在供排气管6(参见图1)上,径向风扇组件43通过供排气管道61和供排气管6,把空气供应给室内机2。
径向风扇组件43在把从室内机吸入的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去的情况下,把从供排气管道61输送过来的空气,从设置在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的背面上的供排气口40c排到室外去。
<转换风门>
转换风门44是布置在径向风扇组件43下方的旋转式空气流路转换装置,它能转换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从径向风扇组件43排出的空气,经过供排气管道61之后,再通过供排气管6供应给室内机2。这样,在第一状态下,空气便向着图1中的空心箭头和图2中的实线箭头A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将加湿空气或者室外空气通过供排气管6供应给室内机2。
在第二状态下,空气向着图1中的空心箭头和图2中的虚线箭头A2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从室内机2通过供排气管6和供排气管道61的空气,从径向风扇组件43经过供排气口40c向室外排出。
在第三状态下,连接转换风门44和供排气管道61的通道被关闭,切断了室外机3与室内机2之间空气的流动。
<吸附侧管道和吸附用风扇>
吸附侧管道45覆盖着吸附加湿转子41上面的不是加热器组件42所在位置的部分(左侧大致一半的部分)。这种吸附侧管道45与后述的吸附侧喇叭口63一起,形成从吸附加湿转子41的左半部分的上面,通向下文中将要说明的吸附用风扇的容纳空间SP1的上部的空气流路。
容纳在吸附用风扇的容纳空间SP1中的吸附用风扇46是由吸附用风扇电机65驱动旋转的离心式风扇,从布置在上部的吸附侧喇叭口63的开口部分63a吸入空气,产生从吸附用空气吸气口40b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流向开口部分63a的气流。而且,吸附用风扇46将在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的过程中被吸附掉水分的干燥空气,从吸附空气排气口40a向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的前方排气。吸附侧喇叭口63设置在吸附用风扇的容纳空间SP1的上部,起把通过由吸附侧管道45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空气,向吸附用风扇46引导的作用。
<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工作过程和控制内容>
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1中空气的流动,下面,先说明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工作过程。此外,还要在这一节中说明有关加湿运转等的控制内容。
[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进行加湿运转时,上述转换风门44转换到第一状态。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在进行加湿运转和供气运转的过程中,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工作过程。
加湿供排气单元4通过驱动吸附用风扇46转动,从吸附用空气吸气口40b把从室外来的空气吸入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进入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的空气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左侧的大致一半部分,然后再通过由吸附侧管道45和吸附侧喇叭口63所形成的空气流路和吸附用风扇46,此外吸附风扇容纳空间SP1通过吸附用空气排气口40a排向室外机3的前方(参见图2的箭头A4和图3)。在从室外吸入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的空气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的大致一半部分的过程中,吸附加湿转子41便吸附空气中所含有的水分。
在这个吸附工序中吸附了水分的吸附加湿转子41的左侧大致一半部分,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的转动,变成了吸附加湿转子41的右侧大致一半部分。即,已经被吸附的水分,随着吸附加湿转子41的转动,移动到位于加热器组件42下方的吸附加湿转子41的部分去。而且,移动到这个位置上的水分,由于加热器组件42所产生的热,而散发到由径向风扇组件43所产生的气流中。
当驱动径向风扇组件43时,便把室外的空气从供排气口40c吸入加湿供排气单元的外壳40内,这些空气从吸附加湿转子41右侧的大致一半部分中的里面部分的下方通向上方,再从加热器组件42下面的吸气口导入加热器组件42内。然后,进入加热器组件42内的空气,从加热器组件42下面的排气口排出,在吸附加湿转子41右侧的大致一半部分中的前面部分,从上方通向下方,再从转换风门44的外壳的侧面开口71c通过转换风门44内部之后,流向径向风扇组件43(参见图1中的空心箭头和图2中的箭头A5及图3)。这种气流是径向风扇组件43所生成的。径向风扇组件43以上述方式使得穿过吸附加湿转子41和转换风门44后的空气,通过转换风门44、供排气管道61和供排气管6后送向室内机2。这种送向室内机2的空气就含有被吸附加湿转子41吸附的水分。
这样,从加湿供排气单元4供应给室内机2的空气便经过室内换热器11排到室内。另外,这种空调机1也可以不让吸附用的风扇电机65和加热器组件42工作,不进行加湿,只进行把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内机2中的供气和换气。
[控制部分对加湿供排气单元的控制]
接着,说明控制部分100对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控制。关于控制的内容,就是以上所说的在加湿运转时的控制、以及在供气运转、排气运转和解冻运转时的控制。
<加湿运转>
控制部分在接收到遥控器发来的加湿指令时或根据遥控器发来的加湿自动运转指令,判断需要进行加湿运转时,便进行加湿运转。这种加湿运转大多与取暖运转一起进行。在加湿运转中,要驱动加湿供排气单元4内部的转子驱动电机47、加热器主体、径向风扇电机以及吸附用的风扇电机65。在这种加湿运转中,如上所述,借助于吸附用风扇46的运转,把从外部导入加湿供排气单元4内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水分吸附在吸附加湿转子41上,并且借助于径向风扇的转动,使经过加热器主体加热的空气通过吸附加湿转子41,把含有脱离了吸附加湿转子41的水分的空气通过供排气管6供应给室内机2。
<供气运转和排气运转>
在判断需要进行室内换气的情况下,控制部分便进行供气运转或排气运转。供气运转是把室外空气吸入加湿供排气单元4内、再从供排气软管6把这些室外空气供应给室内机2的运转。排气运转是这样一种运转,它借助于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径向风扇组件43吸入供排气软管6内的空气,即通过室内机2把室内空气吸入供排气软管6内,然后再把这些室内空气从径向风扇组件43排出室外机3外。在供气运转和排气运转中空气的流动,与说明转换风门44的详细结构以及对上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说明中一样。在供气运转时,转换风门44处于第一状态,室外空气通过供排气软管6向室内机2供气。另一方面,在排气运转时,转换风门44处于第二状态,从室内机2通过供排气软管6供应的空气,从径向风扇组件43的排气口通过转换风门44的外壳侧面的开口,向机外排气。另外,在该供气运转和排气运转中,加湿供排气单元4的吸附用风扇46和转子驱动电机47不工作,只让径向风扇转动。
此外,在进行空调的同时还希望吸入新鲜的室外空气、进行缓慢的换气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供气运转。
另外,在空调机1停止运转时,控制部分便使转换风门44处于与上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同的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室内与室外处于不连接的状态。
<空调机的特征>
(1)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由加湿供排气单元4为空气加湿。此外,弯管接头73是无色透明的,在内壁上附有光催化剂磷灰石层。这样,当由加湿供排气单元4加湿后的空气到达弯管接头73时,就会向光催化剂磷灰石层供应太阳光和水。这样,光催化剂磷灰石层就能很容易地除去在这些空气中浮游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在这种空调机1中,无论是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
(2)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用于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3的供排气管的连接采用弯管接头73。一般,空气在弯管接头73内滞留的时间要比在直管内的时间长。所以,在这种空调机1中,能高效率地捕集病毒或病菌。
(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管道71的内壁和第二管道72内壁的上部都附有光催化剂磷灰石层。这样,在这种空调机1中就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4)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在弯管接头73的中央附近设有衍射部分。这样,也能向附在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内壁上的光催化剂磷灰石层供应充分的太阳光。因此,在这种空调机1中能高效率地除去病毒或病菌。
(5)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使用光催化剂磷灰石作为光催化剂。以往的二氧化钛等光催化剂,由于缺乏对病毒或病菌的吸附特性,必须要与沸石等吸附剂混合起来,但这种光催化剂磷灰石,不仅具有光催化剂的功能,还同时兼有对病毒或病菌的特殊的吸附特性。这样,就可以省略以往所进行的光催化剂与吸附剂的混合工序。因此,能降低光催化剂层的制造成本。
(6)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对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的内壁进行电镀。这样,就能很好地反射太阳光。因此,就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
<变型例>
(A)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光催化剂磷灰石作为光催化剂,但,也可以使用下列各种化合物来代替它:二氧化钛(锐钛矿类、金红石类和板钛矿类等)、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钨、氧化铁、硫化镉,硫化锌,钛酸锶,足球烯(フラ一レン/fullerene)(含注入离子的),聚对苯,聚苯胺,聚氮苯,聚吡硌,聚噻吩,卟啉(ポリフイリン)络合物(中心金属:锌、铝等)。此外,也可以采用上述这些光催化剂与沸石或活性碳等吸附剂混合之后的吸附剂混合型光催化剂。
(B)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弯管接头73全部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弯管接头73也可以是只有一部分是无色透明的。
(C)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是有色树脂管道,但,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也可以换成无色透明的管道。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也可以一部分是无色透明的。此外,也可以是半透明的。
(D)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弯管接头73的中央附近设置了衍射部分,但,也可以省略这种衍射部分。
(E)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用电镀做成镜面,但,如果用不锈钢制造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可以加工成镜面。
(F)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供排气口40c的前面布置了光催化剂过滤器80,但,也可以布置等离子化器来代替它。一般,光催化剂磷灰石对于病毒或病菌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光催化剂磷灰石是带电荷的,因而与带有微弱的电荷的病毒或病菌形成了静电结合。这样,病毒或病菌在到达第二管道72、弯管接头73和第一管道71的光催化剂磷灰石层之前就接受了更强的电荷。因此,就更容易把病毒或病菌吸附在光催化剂磷灰石层上。结果,就能提高捕集病毒或病菌的效率。
(G)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连接室内机2与室外机3使用了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但,也可以使用树脂制造的软管来代替它们。这样做,布置管道的作业就更加方便了。此外,也可以把两根软管预先和弯管接头73做成一个整体。
(H)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使用弯管接头73来连接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但,也可以使用透明树脂制造的软管来代替它。此外,也可以一部分是透明树脂制造的软管。另外,还可以在这种软管内设置反射光的镜子。
当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加湿空气的部件和连接单元用于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时,无论是干燥时期还是干燥地区,都能很容易地除去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主要使用于空调机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室外并对空气加湿的室外加湿单元(4);
设置在室内并将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经过加湿的上述空气排到上述室内去的室内排气单元(2);以及
用来把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经过加湿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2)中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
而且,上述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至少有一部分是透明部分,内部具有第一光催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具有从上述室内排气单元(2)向上述室外凸出的第一送风通道(71)、连接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上的第二送风通道(72),以及连接上述第一送风通道(71)和上述第二送风通道(72)的连接通道(73),
上述连接通道(73)至少有一部分具有上述透明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通道(73)内部有第二光催化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送风通道(71)与上述第二送风通道(72)交叉;
上述连接通道(73)是弯曲的。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送风通道(71)与上述第二送风通道(72)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内部有第三光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部分具有衍射上述室外的光的衍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催化剂包含能吸附上述空气中所含有的病毒或病菌的吸附部分。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催化剂是光催化剂磷灰石。
9.一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在空调机(1)中用于把在室外加湿单元(4)中加湿后的加湿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2)中去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其中上述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室外并对空气加湿的室外加湿单元(4),和设置在室内并将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中经过加湿的上述空气排到上述室内去的室内排气单元(2),这种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具有:
透明部分;以及
光催化剂。
10.一种连接单元(73),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在空调机(1)中,用于连接第一送风通道(71)和第二送风通道(72)的连接单元(73),其中上述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室外并对空气加湿的室外加湿单元(4);设置在室内并将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经过加湿的上述空气排到上述室内去的室内排气单元(2);从上述室内排气单元(2)向上述室外凸出的第一送风通道(71);和连接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上的第二送风通道(72),该连接单元具有:
透明部分;以及
光催化剂。
11.一种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室外并对空气加湿的室外加湿单元(4);
设置在室内并将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经过加湿的上述空气排到上述室内去的室内排气单元(2);以及
用来将在上述室外加湿单元(4)经过加湿的加湿空气输送到室内排气单元(2)中的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
而且,上述加湿空气输送通道(71、72、73)的内部具有第一光催化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93032/2003 | 2003-11-21 | ||
JP2003393032A JP2005155977A (ja) | 2003-11-21 | 2003-11-21 | 空気調和機、加湿空気配送路部材および接続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62002Y true CN2762002Y (zh) | 2006-03-01 |
Family
ID=3471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66848 Expired - Lifetime CN2762002Y (zh) | 2003-11-21 | 2004-06-16 | 空调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155977A (zh) |
CN (1) | CN2762002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9929A (zh) * | 2019-09-05 | 2019-12-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2747385A (zh) * | 2019-10-29 | 2021-05-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206653A (ja) * | 2010-03-29 | 2011-10-20 | Taisei Corp | 空気浄化用風管 |
CN102338426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常州陈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水气合力生物空气净化器 |
JP5543312B2 (ja) * | 2010-10-06 | 2014-07-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JP5741546B2 (ja) * | 2012-09-28 | 2015-07-0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室外機 |
CN103851738B (zh) * | 2014-02-21 | 2016-06-22 | 无锡德林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保鲜加湿器 |
JP7244766B2 (ja) * | 2020-06-25 | 2023-03-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加湿ユニット |
-
2003
- 2003-11-21 JP JP2003393032A patent/JP200515597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6-16 CN CN 200420066848 patent/CN276200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9929A (zh) * | 2019-09-05 | 2019-12-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2747385A (zh) * | 2019-10-29 | 2021-05-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
CN112747385B (zh) * | 2019-10-29 | 2022-10-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155977A (ja) | 2005-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5714C (zh) | 空调机 | |
CN1697952A (zh) | 热交换器单元 | |
CN1727786A (zh) | 通风系统 | |
CN1494646A (zh) | 调节湿度用的元件,湿度调节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加湿部件 | |
CN1177178C (zh) | 空调机 | |
CN1712830A (zh) | 通风系统 | |
CN1752622A (zh) | 送风装置及使用这种送风装置的空调机 | |
CN2762002Y (zh) | 空调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 |
CN1277078C (zh) | 换气装置与空调机 | |
CN2869653Y (zh) | 空气净化单元、空调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
CN1842678A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及其制造方法 | |
CN2762010Y (zh) | 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净化装置 | |
CN1721778A (zh) | 天花板埋设型或天花板下吊型空调装置及空气清洁单元 | |
CN1875225A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
CN1468353A (zh) | 加湿装置 | |
CN1746574A (zh) | 空调机 | |
CN2744972Y (zh) | 空气净化系统 | |
CN1304791C (zh) | 空调机 | |
CN100344909C (zh) |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 |
CN1671998A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1727784A (zh) | 空气净化装置一体型通风系统 | |
CN1626945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715027Y (zh) | 换气装置 | |
CN1712786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667374Y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