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2711Y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92711Y CN2692711Y CN 03279885 CN03279885U CN2692711Y CN 2692711 Y CN2692711 Y CN 2692711Y CN 03279885 CN03279885 CN 03279885 CN 03279885 U CN03279885 U CN 03279885U CN 2692711 Y CN2692711 Y CN 269271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optron
- camera lens
- image capture
- optical axis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上,其主要是由一镜头、一光感测元件、一反射镜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所构成。其中,光感测元件以及反射镜分别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两端,且反射镜的镜面与镜头的光轴夹一角度,以使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至镜头,并使其通过镜头而投射至光感测元件上。此外,反射镜枢接于反射镜旋转座上,且反射镜旋转座可旋转地环绕于镜头之外,以供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影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影像撷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手持电子装置(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是指体积小、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掌上型计算机(Pocket PC)、个人化数位助理(PDA)或可携带式计算机(Portable PC)等等。由于手持式电子装置可运用在无线通讯、因特网的领域中,因此带给人们在生活上的便利性以及效率更高的行动通讯处理,也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高科技电子产品。
以行动电话的通讯功能而言,传统以通话品质为诉求的行动业者,已重新定位行动电话的功用,尤其是第二代行动通讯系统或第三代行动通讯系统渐渐成熟之际,具有多功能的行动电话所能提供的服务不再仅仅是通讯而已,而是多元的无线通讯服务,例如可下载手机铃声、图形以及歌曲的功能,或是上传或下载行动写真的图片,以及大容量的相簿、影音管理工具等功能。这些附加的功能,加上装设在行动电话上的小型数位相机,例如光感测元件(photo/image sensor)、镜头(lens)等影像撷取元件,已成为撷取影像的重要来源,也是未来新一代行动电话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适于装设在一掀盖式的行动电话上。此种具有180度转向摄影功能的行动电话100,是由一主机壳体110、一掀盖120以及一影像撷取装置132(仅绘示出其镜头134)所构成。主机壳体110与掀盖120可藉由枢接结构130(例如为一枢接结构)而转动。此外,影像撷取装置132例如为一小型化的光感测元件(图中未示)配置于镜头134的光轴上,并装设于枢接结构130之中,而影像撷取装置132可随着枢接结构130的转动而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举例而言,当影像撷取装置132的镜头134朝向使用者时,掀盖120上的萤幕122可显示出使用者的影像,之后使用者再按下主机壳体110上的功能键112,用以撷取影像并储存影像至数位相簿中。若将影像撷取装置132旋转180度,以使镜头134朝向其它人物或使用者对面的景象时,掀盖120上的萤幕122可显示出影像,之后使用者再按下主机壳体110上的功能键112,即可将影像撷取下来并储存影像至数位相簿中。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习知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132,必须装设在转动机构之中,并随之转动才能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故制作成本较高。此外,受到转动机构的限制,影像撷取装置132所能撷取的影像仅能锁定在使用者前方或后方的景象或人物,至于使用者左右两侧的景象或人物,甚至使用者上下两侧的景象或人物,均不在影像撷取装置132所预设的范围之中。换句话说,当使用者想要拍摄上下、左右的景象或人物时,通常得转个身或转变行动电话的角度才能顺利地撷取到影像,因此在视角的广度上受到限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增加影像撷取装置的视角的广度,并可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中的镜头以及光感测元件不需配合转动机构而旋转,而可降低组装的成本,且不占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至少包括:一镜头,具有一光轴;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相连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可旋转地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光感测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光感测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CCD)。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其中该反射镜是枢接在该反射镜旋转座上,藉此该反射镜是可在该角度内移动近接或离开该镜头。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上,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至少包括:一镜头,具有一光轴;一电子式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子式光感测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子式光感测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CCD)。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角度为45度。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旋筒中,该旋筒是可转动地装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枢接掀盖和主机壳体的枢轴上。
前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旋筒中,该旋筒是呈直立且可转动结构装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主机壳体的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转向结构,适用于一影像撷取装置上,该影像撷取装置具有一镜头以及一光感测元件,其中该镜头具有一光轴,而该光感测元件是配置于该光轴的一端上,该转向结构至少包括: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可旋转地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其中该反射镜是枢接在该反射镜旋转座上。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具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枢接。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更包括一反射镜旋转座,配置于该壳体的侧边,并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相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可旋转地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
前述的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主机壳体,具有复数个按键,用以输入数据;一镜头,配置于该主机壳体的侧边,该镜头具有一光轴;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主机壳体内,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一反射镜,配置于该主机壳体的侧边,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主机壳体,具有复数个数字键,用以输入数据;一掀盖,具有一枢接结构,该掀盖藉由该枢接结构与该主机壳体枢接;一萤幕,配置于该掀盖的表面;一镜头,配置于该枢接结构的一端,该镜头具有一光轴;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枢接结构内,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一反射镜,配置于该枢接结构的该端,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更包括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枢接结构的该端,并与该反射镜相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可旋转地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前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
前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前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枢接结构是为一中空轴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上,其具有一镜头、一光感测元件、一反射镜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其中,该光感测元件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一端,而反射镜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另一端,且反射镜的镜面与镜头的光轴夹一角度,以供反射镜反射一影像,使其通过镜头,并投射至光感测元件上。此外,反射镜旋转座环绕于镜头之外,并与反射镜枢接,反射镜旋转座适于提供一旋转半径环绕于镜头之外,以供反射镜反射不同方位的影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反射镜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上,其具有一镜头、一光感测元件以及一反射镜。其中,镜头具有一光轴,而光感测元件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一端上。此外,反射镜是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另一端上,且反射镜的镜面与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反射镜反射一影像,使其通过镜头,并投射至光感测元件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的镜头、光感测元件以及反射镜是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边,而反射镜的镜面与镜头的光轴大致上呈45度的角度配置,且反射镜随着反射镜旋转座呈360度旋转,以使前后、上下等不同方位的景象或人物,可经由反射镜的反射而投射至镜头以及光感测元件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因为采用了可360度旋转的反射镜以及反射镜旋转座,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因此可以增加影像撷取装置的视角的广度。此外,镜头以及光感测元件不需随着现有习知的转动机构而旋转,故在组装上更为便利,并可降低组装的成本。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之中,其主要是由一镜头、一光感测元件、一反射镜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所构成。其中,光感测元件以及反射镜分别配置于镜头的光轴的两端,且反射镜的镜面与镜头的光轴夹一角度,以使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至镜头,并使其通过镜头而投射至光感测元件上。此外,反射镜枢接于反射镜旋转座上,且反射镜旋转座适于提供一旋转半径环绕于镜头之外,以供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影像。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镜头以及光感测元件不需随着转动机构而旋转,而可方便组装以及减少组装的成本。
(2)反射镜可向下折合至反射镜旋转座,并覆盖住镜头,用以保护镜头或保持镜头的清洁,以免受到灰尘的污染。
(3)反射镜可360度旋转,使得不同方位的影像均可投射至光感测元件上,而可增加影像撷取装置的视角的广度,并可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4)由于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边(短侧边或长侧边)或枢接结构(例如轴棒)的一端,因此不会占用主机壳体的面积,且不需变更面板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可以增加影像撷取装置的视角的广度,并可以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另其中的镜头以及光感测元件不需配合转动机构而旋转,而可降低组装的成本,且不占面积。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
图3及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反射镜,其反射不同方位的影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转向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
图9是图8的影像撷取装置的放大视图,其中反射镜被向上旋转一角度。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
100:行动电话 110:主机壳体
112:功能键 120:掀盖
122:萤幕 130:枢接结构
132:影像撷取装置 134:镜头
200:手持电子装置 202:萤幕
204:面板 210:主机壳体
230:影像撷取装置 232:镜头
234:光感测元件 240:反射镜
242:镜面 244:底端
246:反射镜旋转座 300:转向机构
302:主机壳体 304:中空圆柱形凹槽
310:反射镜 312:连接杆
314:反射镜支撑杆 320:反射镜旋转座
322:反射镜枢接部 324:凸缘
330:镜头 350:手持电子装置
352:主机壳体 354:数字键
356:萤幕 360:影像撷取装置
362:反射镜 364:反射镜旋转座
400:手持电子装置 410:主机壳体
412:按键 420:掀盖
422:萤幕 430:枢接结构
432:镜头 434:光感测元件
440:反射镜 442:镜面
446:反射镜旋转座 500:手持电子装置
530:枢接结构 532:枢轴
534:旋筒 536:旋钮
538:开口 540:反射镜
542:镜头 544:光感测元件
546:掀盖 548:主机壳体
600:手持电子装置 632:主机壳体
634:旋筒 636:旋钮
638:开口 640:反射镜
642:镜头 644:光感测元件
R:旋转半径 L:长度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A以及图2B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前视示意图以及侧视示意图,适于组装在一手持电子装置200上,例如为掀盖式行动电话、智能型行动电话(Smart Phone)或具有通话功能的个人数位化助理(PDA)等,该手持电子装置200具有一萤幕202,配置于掀盖204的背面上,而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230例如装设于手持电子装置200的主机壳体210的侧边,其主要是由一镜头232、一光感测元件234、一反射镜240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246所构成。其中,镜头232、反射镜240以及反射镜旋转座246是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200的主机壳体210的侧边,而镜头232的光轴一端向内延伸并通过手持电子装置200内的光感测元件234。此外,镜头232的光轴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与反射镜240的镜面242夹一角度θ,以供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而影像可经由镜头232的聚焦,并投射至光感测元件234上。其中,该光感测元件是电子式光感测元件,例如是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或是电荷耦合元件(CCD)。
请参阅图2B所示,为使反射镜240能投射不同方向的影像至镜头232以及光感测元件234上,是在手持电子装置200的侧边配置有一反射镜旋转座246,其套接于镜头232之外,而反射镜240的底端244可枢接于反射镜旋转座246上,并且反射镜240的前端可向外开启一角度,以进行影像撷取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关机状态下,更可将反射镜240覆盖于镜头232之上,以保护镜头并保持镜头的清洁,而可免受到灰尘的污染。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240可沿着反射镜旋转座246所提供的一旋转半径R绕行来改变其视角方向,因此不论使用者所欲撷取的人物或景象是位于使用者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或其它角度时,均可藉由可360度旋转的反射镜240以及反射镜旋转座246,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因此可以增加影像撷取装置230的视角的广度。
请参阅图2A、图3及图4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反射镜,其反射不同方位的影像的示意图。在图2A中,旋转反射镜240,使得反射镜240的镜面242朝上,在图3中则旋转反射镜240,使得反射镜240的镜面242朝下,而在图4中,旋转反射镜240,使得反射镜240的镜面242朝前或朝后。如此,不同方位的人物或景象,可藉由360度旋转反射镜240,使得其影像均可投射至光感测元件234上,以提高使用的方便性。此外,该反射镜240的镜面242除了采用平面之外,亦可为曲面,例如为凸面镜,以达到广角或超广角的效果。另外,在反射镜240的长度的设计上,假设反射镜的枢接点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为X,而镜头的直径为Y时,且反射镜的总长度L以45度角的余弦公式来推算,应大于或等于√2(X+Y),以使投射至镜头232的光线保持在有效长度范围之中。当然,反射镜旋转座亦可采用其它设计,例如先将反射镜与反射镜旋转座上拉之后再开启反射镜至45度。
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转向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该转向机构300主要具有一反射镜310以及一反射镜旋转座320,其配置于主机壳体302的一中空圆柱形凹槽304中,而反射镜旋转座320例如为一中空套筒,其底部具有一凸缘324,嵌合于中空圆柱形凹槽304的内表面,而中空套筒的内部则预留放置镜头330以及光感测元件(图中未示)的空间。此外,反射镜旋转座320还具有一反射镜枢接部322,用以枢接反射镜310底部的一连接杆312(例如为一枢接结构)。此外,反射镜旋转座320与反射镜310之间还可配置一反射镜支撑杆314,其两端分别连接反射镜旋转座320以及反射镜310,用以固定反射镜310的入射角的角度与出射角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支撑杆314例如为可折叠的双连杆机构,可使反射镜310向下折合至反射镜旋转座320,并覆盖住镜头330,用保护镜头330或保持镜头330的清洁,以免受到灰尘的污染。
上述实施例不限定使用于折叠式行动电话,亦可使用于各种外型的行动电话中,此外,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影像撷取装置360是设置位于主机壳体352的短侧边,而反射镜362可藉由反射镜旋转座364旋转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由于影像撷取装置360配置于手持电子装置350的上方,当使用者握住手持电子装置350的主机壳体352的长侧边时,不会遮住或挡到外部的人物或景象,在使用上更为方便。此外,由于此影像撷取装置360是配置于主机壳体352的侧边,因此面板上的按键354位置以及萤幕356的尺寸不需变更,并且不会占用主机壳体350的面积。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局部透视图,适用于一掀盖式行动电话或其它手持电子装置中。该手持电子装置400,具有一主机壳体410、一掀盖420以及一枢接结构430,而掀盖420藉由枢接结构430而枢接于主机壳体410上且主机壳体410具有多个按键412或其它功能键,用以输入数据。此外,萤幕422例如配置于掀盖420的表面上(或主机壳体的表面上),用以显示文字或其它讯号。另外,此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镜头432、一光感测元件434以及一反射镜440,配置于枢接结构430内,例如中空轴棒。其中,镜头432配置于枢接结构430的一端,而镜头432的光轴大致上平行于枢接结构430的长度方向,且光轴的一端向内延伸并通过枢接结构430内部的光感测元件434。此外,镜头432的光轴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与反射镜440的镜面442夹一角度θ,以供反射镜反射一影像。
另外,为使反射镜440能投射不同方向的影像至镜头432以及光感测元件434上,可在枢接结构430的一端配置一反射镜旋转座446,其套接于枢接结构430之上,并与反射镜枢接,以使反射镜可360度旋转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至光感测元件434上。其中,光感测元件434例如是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或是电荷耦合元件(CCD),而反射镜例如是平面镜或凸面镜。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432以及光感测元件434不需随着枢接结构430的枢轴而转动,而是旋转反射镜440以及反射镜旋转座446,以撷取不同方位的影像,使用上更为方便,且反射镜440未开启时,还具有保护镜头432的功用。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一掀盖式手持电子装置500具有一枢接结构530由一枢轴532和一旋筒534所构成。该旋筒534为可旋转地套接在枢轴532的一端上。枢轴532枢接掀盖546和主机壳体548。旋筒534远离枢轴532的一端形成设有一旋钮536方便使用者以手指来旋转该旋筒534。该旋筒534上更形成有一开口538内置有一以特定角度(较佳为45度)设置的反射镜540。枢轴532内设有一镜头542和一光感测元件544。当开口538朝向一欲被撷取影像的物体时,该物体的影像会经由反射镜540反射穿过该透镜542来投射在光感测元件544上,藉此,该物体的影像可由该手持电子装置500所撷取。
参阅图10所示,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手持电子装置600,具有一旋筒634以直立且可旋转的方式装设在手持电子装置600主机壳体632的一侧上。旋筒634的顶端形成设有一旋钮636,方便使用者以手指来旋转该旋筒634。旋筒634上更形成设有一开口638内置有一以特定角度(较佳为45度)设置的反射镜640。壳体632内位于旋筒634的下方设有一镜头642和一光感测元件644。当开口638朝向一欲被撷取影像的物体时,该物体的影像会经由反射镜640反射穿过该透镜642来投射在光感测元件644上,藉此,该物体的影像可由该手持电子装置600所撷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至少包括:
一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
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以及
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相连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感测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感测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CC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其中该反射镜是枢接在该反射镜旋转座上,该反射镜是可在该角度内移动近接或离开该镜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8、一种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适用于一手持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该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至少包括:
一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电子式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
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子式光感测元件是为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子式光感测元件是为电荷耦合元件(CCD)。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角度为45度。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旋筒中,该旋筒是可转动地装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枢接掀盖和主机壳体的枢轴上。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一旋筒中,该旋筒是呈直立且可转动结构装设在该手持电子装置的主机壳体的一侧上。
16、一种转向结构,适用于一影像撷取装置上,该影像撷取装置具有一镜头以及一光感测元件,其中该镜头具有一光轴,而该光感测元件是配置于该光轴的一端上,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结构至少包括:
一反射镜,配置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以及
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其中该反射镜是枢接在该反射镜旋转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具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枢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平面镜。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是为一曲面镜。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反射镜旋转座,配置于该壳体的侧边,并套接于该镜头之外,并与该反射镜相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24、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
一主机壳体,具有复数个按键,用以输入数据;
一镜头,配置于该主机壳体的侧边,该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主机壳体内,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
一反射镜,配置于该主机壳体的侧边,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25、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
一主机壳体,具有复数个数字键,用以输入数据;
一掀盖,具有一枢接结构,该掀盖藉由该枢接结构与该主机壳体枢接;
一萤幕,配置于该掀盖的表面;
一镜头,配置于该枢接结构的一端,该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该枢接结构内,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一端上;以及
一反射镜,配置于该枢接结构的该端,并位于该镜头的该光轴的另一端上,且该反射镜的镜面与该光轴适于夹一角度,该反射镜反射一影像,该影像通过该镜头,而投射至该光感测元件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反射镜旋转座,套接于该枢接结构的该端,并与该反射镜相枢接,该反射镜旋转座呈可旋转结构环绕于该镜头之外,以供该反射镜反射不同方向的该影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反射镜以及该反射镜旋转座。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镜的底部设有一连接杆,其与该反射镜旋转座相枢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枢接结构是为一中空轴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9885 CN2692711Y (zh) | 2003-09-22 | 2003-09-22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9885 CN2692711Y (zh) | 2003-09-22 | 2003-09-22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92711Y true CN2692711Y (zh) | 2005-04-13 |
Family
ID=34755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79885 Expired - Lifetime CN2692711Y (zh) | 2003-09-22 | 2003-09-22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92711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891B (zh) * | 2007-12-19 | 2012-05-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装置 |
WO2014015455A1 (zh) * | 2012-07-23 | 2014-01-30 | 神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外挂式反射装置 |
CN109143735A (zh) * | 2018-08-31 | 2019-01-04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透镜模组 |
-
2003
- 2003-09-22 CN CN 03279885 patent/CN269271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891B (zh) * | 2007-12-19 | 2012-05-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通讯装置 |
WO2014015455A1 (zh) * | 2012-07-23 | 2014-01-30 | 神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外挂式反射装置 |
CN109143735A (zh) * | 2018-08-31 | 2019-01-04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透镜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2148C (zh) | 携带电话机 | |
TWM241908U (en) | Rotatable image catching device | |
CN100347605C (zh) | 折叠型便携电话 | |
CN1309235C (zh) | 可携带的多功能电子机器 | |
CN1233141C (zh) | 带铰链的折叠式数据处理装置 | |
CN1577046A (zh) | 铰链构造和利用该铰链构造的摄像装置及携带式电子装置 | |
CN1577037A (zh) | 带有照相机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 |
CN1578337A (zh) | 携带终端装置 | |
CN1392974A (zh) |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466398A (zh) | 照相机驱动单元以及配备有照相机驱动单元的蜂窝式电话 | |
CN1681276A (zh) | 便携设备 | |
CN101052185A (zh) | 具有增强图像通信能力的移动通信装置 | |
CN1926843A (zh) | 移动电话配置 | |
CN1578325A (zh) | 携带型电子设备 | |
CN1695366A (zh) | 便携设备 | |
CN2692711Y (zh) |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可转向的影像撷取装置、转向结构 | |
CN1250885C (zh) | 开关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
CN101090612B (zh) | 手持电子设备 | |
CN1655563A (zh) | 具有双旋转结构的移动终端 | |
JP2004208176A (ja) | 携帯端末機器 | |
CN2692932Y (zh) | 手持电子装置 | |
CN2705975Y (zh) | 具有至少二轴转向功能的电子装置 | |
CN201340572Y (zh) | 影像撷取模块 | |
CN1610382A (zh) | 可拍摄不同角度的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 | |
CN2620441Y (zh) | 可拍摄不同方向的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