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686116Y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86116Y
CN2686116Y CN 03265507 CN03265507U CN2686116Y CN 2686116 Y CN2686116 Y CN 2686116Y CN 03265507 CN03265507 CN 03265507 CN 03265507 U CN03265507 U CN 03265507U CN 2686116 Y CN2686116 Y CN 26861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conduit
electric connector
arm
perf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655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金宝
柯云龙
张仕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2655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861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861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861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体内的端子及线缆,其中第一绝缘体设有基部及于基部两侧延伸出的一对臂部,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两侧形成有一对凸柱。其中该凸柱可分别与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分别使第二绝缘体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收容于第一绝缘体内,以使该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不同插接需求。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对接的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以与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的对接连接器配接以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与主板间达成电性导通。此种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398,597号所揭示,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分别对应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若干导线,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埠口,该对接埠口的延伸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平行,故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平行,且若干导线也以平行主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即导线延伸方向平行于对接埠口的延伸方向。
而在某些特定应用中,需使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对接端口的延伸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垂直,即需要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垂直于主板所在平面。而由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的限制,美国专利公告第6,398,597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已无法适用于上述特定应用。业界为满足竖直方向对接需要已开发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第02251959.9号所揭示,其包括线缆连接器、若干导线、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线缆连接器包括用以与垂直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埠口、收容于接触部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垂直于接触部的基部。其中对接埠口延伸的方向垂直于主板所在平面,导线延伸方向平行于主板所在平面,即对接埠口延伸方向垂直于导线延伸方向。
若该美国专利公告第6,398,597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改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第02251959.9号所揭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一般应用用于与垂直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情形,则由于绝缘本体的结构变化,则需要重新设计模具,开发时间长,制造成本高。
在制造对接端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连接器组件时,如何大幅度的降低模具开发的成本,已成为业界研发的努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另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共享绝缘本体结构,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其采用不同组装方式可适用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电连接器。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相配接而传输信号,其包括有电连接器及线缆,其中电连接器可沿特定对接方向与前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具有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基部,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出一对臂部,每一臂部上各设有一穿孔,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内设有若干端子槽道,于其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凸柱及一对定位销。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前述端子槽道内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的连接部。线缆与电连接器相连接且沿一特定延伸方向自电连接器延伸而出,其包括末端收容于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具有可与对应导电端子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第二绝缘体的凸柱可适时分别与第一绝缘体的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使前述对接方向与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垂直,并藉由定位销与穿孔的配合确保二者的稳固配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故而可适用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电连接器,其对应模具只需开发一套,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装配型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装配型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装配型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装配型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组合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以另一种方式组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及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体10、收容于第一绝缘体10内的第二绝缘体20、收容于第二绝缘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6、对应与导电端子26电性连接的线缆40及包覆于第一绝缘体10外围的遮蔽壳体50。
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体10包括一纵长构形的基部102,一对呈U形的收容臂104于所述基部102两端处向上延伸出,于基部102后端间隔设有若干收容通道106,于基部102前端形成有若干收容槽道108,收容通道106及收容槽道108用以与线缆40配合。一对臂部12于基部102两侧同向向前延伸出,并于其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14,用以收容第二绝缘体20。于每一臂部12的中部形成有一横向贯通的穿孔122。于臂部12朝向收容空间14的内表面(未标号)上形成水平向延伸的第一槽道124及竖直向延伸的第二槽道126,第一槽道124与第二槽道126构形相同且长度相同,第一、第二槽道124、126一端均与穿孔122相通。
如图5所示,第二绝缘体20收容于收容空间14内且于其内收容有若干前后向延伸的端子26。第二绝缘体20包括有用以收容于收容空间14内的收容部24及自收容部24向前延伸的用以与设置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相配接的对接部22,于收容部24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若干方形凹陷槽242,于每一凹陷槽242向前贯穿对接部22形成有与凹陷槽242相连通的端子槽道222。于第二绝缘体20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用于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配合的凸柱28,藉由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的配合使收容部22收容于收容空间14内。于对接部22两侧还分别形成有与穿孔122相配合的定位销224,定位销224与凸柱28边缘相邻接。当第二绝缘体20藉由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的配合收容于收容空间14内后,定位销224与穿孔122配合使得第二绝缘体稳固定位于第一绝缘体10内。
如图7、8所示,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可以分别以两种不同方式组装于一起。当需要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位置相互平行时,则使第二绝缘体20的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配合即可;当需要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位置相互垂直时,则使第二绝缘体20的凸柱28与第二槽道124配合即可。
如图2、4所示,每一端子26包括条形固持部264,于固持部264向前延伸形成有叉状接触部262,于固持部264向后延伸形成有方形连接部266,其中接触部262及固持部264收容于端子槽道222内,连接部266收容于凹陷槽242内(如图5所示)。于固持部264上还设有若干突刺268以加强端子26固持于端子槽道222内的固持效果。
线缆40包括有若干导线42,每一导线42包括用以与端子26的连接部266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44及包覆于芯线外的绝缘外被(未标号),且芯线44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当线缆40组入第一绝缘体10内后,每一导线42分别对应收容于收容通道106及收容槽道108内。
遮蔽壳体依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的不同装配型态具有两种实施方式50(如图2所示)与50’  (如图4所示),遮蔽壳体50、50’均包括包覆于第一绝缘体10外围的本体部58、58’,于本体部58、58’的后壁(未标号)上形成一矩形通槽52、52’以当遮蔽壳体50、50’组设于第一绝缘体10上后,线缆40可从遮蔽壳体50、50’后端延伸出,于本体部58、58’前部延伸出一挡板54、54’,于挡板54、54’一端延伸出一与其相垂直的遮蔽板56、56’,其中挡板54、54’卡设于第二绝缘体20的对接部22与收容部24相接的端面(未标号)上,遮蔽板56、56’依附于接触部22的外表面(未标号)上。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进而可达成适用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电连接器,其对应模具只需开发一套,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Claims (9)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相配接而传输信号,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其中电连接器可沿特定对接方向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包括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基部,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出一对臂部;于第二绝缘体内设有若干端子槽道;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端子槽道内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的连接部;线缆与电连接器相连接且可沿一特定延伸方向自电连接器延伸而出,其包括末端收容于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具有可与对应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其特征在于:于第一绝缘体的至少一臂部上形成穿孔,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的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凸柱及于至少一侧形成定位销;第一绝缘体的凸柱可适时分别与第二绝缘体的前述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使前述对接方向与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垂直,并藉由定位销与穿孔的配合使得第二绝缘体稳固定位于第一绝缘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臂部均设有穿孔,且穿孔设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交界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第二绝缘体两侧分别设有定位销,该定位销与凸柱末端相邻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绝缘体包括有收容部及自收容部向前延伸出的对接部,该端子槽道设于对接部内,于收容部后端向前凹陷形成若干间隔设置且与端子槽道相通的用以收容端子连接部的凹陷槽。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构形相同。
6.一种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其包括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具有一纵长构形的基部,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出一对臂部,其特征在于: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凸柱;其中第二绝缘体藉由其凸柱与第一绝缘体的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的配合可以不同方式组入第一绝缘体内,使得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位置关系相互平行或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构形相同且长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第一绝缘体的臂部上还形成有穿孔,于第二绝缘体的侧端形成有用以与穿孔对应配合的定位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其中穿孔位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交界处,定位销与凸柱一端相邻接。
CN 03265507 2003-06-09 2003-06-09 线缆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61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65507 CN2686116Y (zh) 2003-06-09 2003-06-09 线缆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65507 CN2686116Y (zh) 2003-06-09 2003-06-09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6116Y true CN2686116Y (zh) 2005-03-16

Family

ID=3466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6550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6116Y (zh) 2003-06-09 2003-06-09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8611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13666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14246C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CN2682660Y (zh) 电连接器
CN200959434Y (zh) 电连接器
CN2699519Y (zh) 电连接器
CN2588609Y (zh) 线缆连接器
CN2699530Y (zh) 电连接器
CN2629265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87482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82831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6636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953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28035Y (zh) 电子转接器
CN271369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3556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5737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72556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571020Y (zh) 电连接器
CN268611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3106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9505Y (zh) 电连接器
CN2850015Y (zh) 多片式架构的插座连接器
CN156765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55354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