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679734Y - 外接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接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9734Y
CN2679734Y CN 200320113703 CN200320113703U CN2679734Y CN 2679734 Y CN2679734 Y CN 2679734Y CN 200320113703 CN200320113703 CN 200320113703 CN 200320113703 U CN200320113703 U CN 200320113703U CN 2679734 Y CN2679734 Y CN 26797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onic device
external electronic
cover plate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201137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子凌
彭孝理
高丽丽
卓有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3201137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797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97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97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接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有一机壳本体、一连接器及一盖板,连接器及盖板皆以可活动的方式枢接于机壳本体上,其中,连接器至少具有一收纳于机壳本体内的隐藏位置以及一移出于机壳本体外连接位置,盖板至少具有一罩覆于机壳本体的遮蔽位置以及一向外掀起的开启位置,而盖板是对应于连接器的自由端,致使推动盖板时可一并地带动连接器移动。

Description

外接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与计算机连接的外围装置,特别是涉及外围装置与计算机连接的机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储存媒体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譬如可携式磁盘即为其中之一,可携式磁盘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用闪存(Flashmemory)作为储存媒体的行动碟,另一种为利用2.5英寸硬盘作为储存媒体的可携式硬盘,而上述的两种可携式磁盘多半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作为数据传输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具有传输速度快、随插即用的特性,且目前已成为相当普遍的数据传输接口,因此可携式磁盘可以很容易地与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而且可携式磁盘体积小、储存容量大,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储存媒体。
以通用串行总线(USB)作为传输接口的可携式磁盘,于可携式磁盘端其连接器为公接头,计算机端的连接端口为母接头,因此可携式磁盘的连接器凸出于外,以便连接至计算机端,但凸出于外的连接器在不使用时外界的脏污或灰尘可能进入连接器内,将可能会影响到连接器的电性特性,且凸出在外的连接器也不利于收藏;另外,一般在计算机端是多个连接接口并列,而可携式硬盘的连接器为固定,若要连接二个以上的可携式硬盘时,二个可携式硬盘很可能会互相干涉,而无法与计算机顺利的连结。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遂有许多的专利案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美国公告第6522534号专利案(以下简称534案),534案即揭示了一种行动碟结构,534案包括了一用以容置电子组件的壳体及一露出于壳体的连接器,因为连接器为外露,因此534案还设计有一盖体,盖体可结合于壳体上,当不使用时可以保护连接器并且阻隔外界灰尘。然而,534案的壳体与盖体为分离的构件,盖体很可能会不小心遗失。
如美国公告第6456500号专利案(以下简称500案)及美国公告第6612853号专利案(以下简称853案),500案与853案揭示了一种行动碟结构,500案与853案包括有一用以容置电子组件的内壳体及一套接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其中,外壳体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内壳体,于使用时,外壳体可移动而缩短与内壳体的相对距离,即可使固定在内壳体一端的连接器露出而与计算机连接,当不使用时,外壳体可移动而增加与内壳体的相对距离,使连接器可以收纳于外壳体内;500案与853案外壳体是连结于内壳体上,因此无须担心外壳体会遗失,而且在不使用时连接器收纳于外壳体内,外壳体可以保护连接器,更便于使用者携带或收藏。然而,500案与853案外壳体处具有对应连接器的开口,因此外界的脏污或灰尘仍会经由开口而进入连接器内,影响连接器的电性特性。
如美国公告第6435409号专利案(以下简称409案),409案揭示了一种卡片阅读机结构,其包括有一壳体及一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以可旋转的关系设置于壳体上,其轴向水平于壳体,因此壳体可以相对于连接器作轴向旋转;409案在连接于计算机的连接端口时,壳体可以以连接器为轴作轴向旋转,如此将可改变记忆卡插槽的位置,便于使用者连结记忆卡。然而,409案的连接器为外露,并不利于收藏。
如美国公告第6411365号专利案、美国公告第6544075号专利案及美国公告第6612874号专利案(以下简称365案、075案及874案),365案、075案及874案揭示了一种外接式天线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连接器以可旋转的关系设置于壳体上,其轴向水平于壳体,因此壳体可以以连接器为轴作轴向旋转。然而,365案、075案及874案的连接器为外露,并不利于收藏。
如美国公告第20030045176号专利案,176案揭示了一种具有可旋转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其中连接器包覆于一转轴内,而电子装置以可旋转的关系套接于转轴上,其轴向水平于电子装置,因此电子装置可以以连接器为轴作轴向旋转。然而,176案的连接器为外露,并不利于收藏。
如美国公告第6490163号专利案,163案揭示了一种行动碟结构,163案包括了一用以容置电子组件的壳体及一露出于壳体的连接器,连接器以可旋转的关系设置于壳体,其轴向垂直于壳体,因此壳体可以相对于连接器作径向旋转。然而,163案的连接器为外露,并不利于收藏。
如美国公告第6567273号专利案,273案揭示了一种磁盘卡结构,273案包括一磁盘卡以及设置于磁盘卡内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磁盘卡内,连接器可以向外移出或向内缩入。然而磁盘卡处具有对应连接器的开口,因此外界的脏污或灰尘仍会经由开口而进入连接器内,影响连接器的电性特性。
又如美国公告第6648224号专利案,224案揭示了一种卡片阅读机结构,224案包括一卡片阅读机及一连接器,连接器是通过连接线结合于卡片阅读机上,卡片阅读机设有一收纳槽,连接器及连接线可以收置于收纳槽内。
上述专利案所揭示的传输接口皆为通用串行总线(USB),相关连接器隐藏或旋转的设计皆可具体应用及实现于与计算机连接的外围装置上,然而上述专利案对于隐藏及旋转的设计却是分开成两个部分,仍非外围装置与连接器的最佳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接式电子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对外围装置的隐藏及旋转设计是分开成两个部分,没有同时兼具二者的共同设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有:
一机壳本体,装设有构成该外接式电子装置机能的电子零组件,在该机壳本体的一侧端缘内具有一容置槽;
一连接器,与该机壳本体内的该电子零组件构成电性连接,该连接器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该容置槽的一端,该连接器具有一完全收纳于该容置槽内的隐藏位置,以及自该容置槽向外旋出而可与一计算机连接的连接位置;及
一盖板,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该容置槽的相对于该连接器的另一端,该盖板具有一罩覆于该机壳本体的遮蔽位置,以及一向外掀起的开启位置,该盖板由该遮蔽位置朝着该开启位置移动的过程关联推动该连接器由该隐藏位置朝着该连接位置移动,而该连接器由该连接位置朝着该隐藏位置移动的过程关联推动该盖板由该开启位置朝着该遮蔽位置移动。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机壳本体由上机壳及下机壳所组成,该上机壳及下机壳在该容置槽对应该连接器枢接的位置分别具有一枢接孔,而该连接器上下两侧对应于该枢接孔的位置处各具有一套接槽,一对转轴分别由一该枢接孔穿过而套设于一该套接槽上,该连接器以该对转轴为轴旋转。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上机壳与该下机壳在该容置槽的相对于该枢接孔的另一端各设有一枢接座,而该盖板上设有枢接孔,一转轴穿过该盖板的枢接孔而套设于该枢接座上,该盖板以该转轴为轴旋转。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套接槽处设有多个环绕的定位凸块,而该对转轴对应该定位凸块处具有多个定位凹槽,该连接器受到该定位凸块及该定位凹槽的限制而保持在所调整的位置。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转轴固定于该连接器,而该转轴上设有多个弧形排列的推制块。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连接器枢接于该机壳本体的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该自由端上设置有一电性插头。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盖板呈L型,一边为第一板体,另一边为第二板体,于该盖板位于该遮蔽位置,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皆罩覆于该机壳本体;于该盖板位于该开启位置,该第一板体自该容置槽向外旋出而该第二板体向该容置槽旋入,该第二板体抵靠并推动该连接器旋出该容置槽。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连接器由一第一旋臂及一第二旋臂以可相互旋转的方式枢接组成,该第一旋臂及该第二旋臂在介于该隐藏位置及该连接位置间移动。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第二旋臂是相对于该第一旋臂径向旋转。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第二旋臂是相对于该第一旋臂轴向旋转。
上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点在于,该容置槽包含有位于该机壳本体相邻两侧端缘且贯通的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盖板包含有对应该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的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而该连接器具有一完全收纳于该第一容置槽或第二容置槽内的隐藏位置,还具有自该第一容置槽或第二容置槽向外旋出而可与一计算机连接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连接器的隐藏与旋转设计是共同存在于机壳本体上,连接器位于隐藏位置就完全收纳于机壳本体内,可保护连接器并可便于使用者携带收藏,而连接器位于隐藏位置上时,盖板也位于遮蔽位置上,将可避免外界的脏污或灰尘进入连接器内,防止连接器电性特性受到影响;而且推动盖板移动时将可同时关联推动连接器移动,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隐藏连接器或移出连接器的动作,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的方便,同时通过连接器旋转的设计,亦可使得连接器连接于计算机的连接端口后,可以改变机壳本体与连接器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最佳的连接关系,或是避免与其它外围装置产生干涉。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组合示意图;
图3A、图3B、图3C、图3D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及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绘示了连接器的组成分解;
图6A、图6B、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绘示了连接器的组成分解;
图8A、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绘示了转轴与连接器的构造;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绘示了连接器的构造;及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绘示了连接器的动作关系。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术壳本体
11                上机壳
111               枢接孔
112               枢接座
12                下机壳
121               枢接孔
122               枢接座
13                容置槽
13a               第一容置槽
13b               第二容置槽
20                连接器
21                电性插头
22                自由端
23                枢接端
231               套接槽
2311              定位凸块
241               第一旋臂
242               第二旋臂
2421              套环
2422              圆轴
2423              凹槽
243               上盖
2432              半圆形槽
244               下盖
2441              弧形墙
2442              半圆形槽
30                盖板
30a               盖板
30b               盖板
31                枢接孔
32                第一板体
33                    第二板体
34                    推制部
41                    转轴
412                   推制块
42                    转轴
421                   定位凹槽
43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了外接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与计算机连接的外接式电子装置,此所指的计算机可以为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数据处理装置,而所指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可以为可携式储存媒体、外接天线、卡片阅读机等可携带的外围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主要是针对外围装置与电子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结构的设计,其中电子数据处理装置上具有多个连接端口,而外围装置上则具有一连接器,目前普遍应用在外围装置上的连接器的传输规格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通用串行总线输规格的连接器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亦可应用于其它传输规格的连接器。
如图1、图2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有一机壳本体10、一连接器20及一盖板30。其中,机壳本体10由上机壳11与下机壳12所组成,上机壳11与下机壳12为相匹配的形状彼此结合而构成机壳本体10,机壳本体10内可以装设电子零组件(图中未示),以提供所需的机能,如图2所示即为一可携式硬盘,其机壳本体10内所装设的电子零组件即为一小型硬盘;于机壳本体10一侧端缘内还形成有一容置槽13,而上机壳11与下机壳12对应容置槽13的一端分别设有枢接孔111、121,并且在对应枢接孔111、121的另一端内设有枢接座112、122。
连接器20大致呈长方体且恰可匹配机壳本体10的容置槽13,其中连接器20一端具有一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传输规格的电性插头21,而连接器20内部亦具有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传输规格的讯号线(图中未示),以与机壳本体10的电子零组件构成电性连接,借以使机壳本体10内的电子零组件通过电性插头21及讯号线与计算机构成电性连接;将连接器20于电性插头21的一端定义为自由端22,连接器20的另一端的上下两侧设有套接槽231(图中仅绘示上端处,下端与之对应),并且将此端定义为枢接端23。连接器20以枢接端22对应于机壳本体10的枢接孔111、112,而一对转轴41、42分别穿过枢接孔111、112套设于套接槽231,使得连接器20可通过以转轴41、42为轴而旋转,并进一步可以确定出连接器20完全收纳于容置槽13内的隐藏位置(如图3A所示),以及自容置槽13向外旋出让电性插头21得以插置于计算机的连接端口(图中未示)的连接位置(如图3B所示),由于容置槽13的限制,连接器20可以旋转的角度约为180度,而连接器20的连接位置则大致在电性插头21离开容置槽13的120度范围左右。
配合图3A所示,盖板30大致呈“L”型,盖板30具有一枢接孔31,枢接孔31的一边定义为第一板体32,另一边定义为第二板体33,第二板体33还延伸有一段推制部34,将盖板30设于容置槽13对应枢接座112、122的位置处,以一转轴43穿过盖板30的枢接孔31,再将转轴43套设在枢接座112、122,使得盖板30可以转轴43为轴而旋转,并进一步确定出盖板30的第一板体32与第二板体33贴覆于机壳本体10的遮蔽位置(如图3A所示),以及第一板体32向外旋出而第二板体33向内旋入的开启位置。另外,盖板30的第一板体32对应于连接器20的自由端22,即第一板体32对应于电性插头21,于盖体30旋转而将第一板体32旋转至开启位置时,第二板体33延伸出的推制部34会抵靠到电性插头21,进而一并地推动连接器30,而于连接器30朝隐藏位置移动时,电性插头21亦会推着推制部34而使盖板30移动。
请一并地参阅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中连接器20与盖板30皆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壳本体10上,且盖板30对应于连接器20的自由端22处,于未使用状态下,连接器20位于隐藏位置,盖板30位于遮蔽位置,如此连接器20完全收纳于容置槽13内,且盖板30贴覆于机壳本体10,因此机壳本体10将为一平整的外观,便于使用者携带或收藏,而且连接器20的电性插头21亦由盖板30的第一板体32所遮盖,将可阻隔外界的脏污或灰尘,以避免外界的脏污或灰尘进入电性插头21而影响连接器20的电性特性;当欲将外接式电子装置与计算机连接时,使用者可以推动盖板30的第二板体33向容置槽13内移动,即可使得盖板30的第一板体32向外掀起朝着开启位置移动,并且第二板体33的推制部34抵靠着电性插头21,进而一并地推动连接器20,亦使得连接器20朝着连接位置移动,当电性插头21完全脱离容置槽13后,使用者即可旋转着连接器20而调整至与计算机连接的位置,将电性插头21插置于计算机的连接端口上,而在电性插头21插置固定于连接接口上时,机壳本体10亦可以连接器20为轴而旋转改变位置;又当使用者将电性插头21抽离连接端口后,使用者可将连接器20旋转朝着隐藏位置移动,而在电性插头21接触到盖板30的第二板体33的推制部34时,亦可一并地推动着盖板30,使盖板30回复到遮蔽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连接器20与盖板30以可旋转的关系关联设置于机壳本体10上,因此推动盖板30移动时将可一并地推动连接器20移动,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移出连接器20的动作,而将连接器20推回容置槽13时,亦可一并地推动盖板30移动,使用者亦可很容易地完呈移回连接器20及盖板30的动作。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容置槽13设置于机壳本体10一侧的端缘上,由于容置槽13的限制,连接器20约可作180度的旋转,使得连接器20于使用位置的范围约为120度;请参阅图4A、4B、4C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中,容置槽13设于机壳本体10相邻的两侧,亦即容置槽13呈“L”型,以构成贯通的一第一容置槽13a及一第二容置槽13b,第一容置槽13a与第二容置槽13b上各设置一盖板30a、30b,而连接器20枢接的位置仍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设计,连接器20可以选择地收纳于第一容置槽13a或第二容置槽13b内,因此连接器20约可作270度的旋转,将可使得连接器20的使用位置的范围更大,便于使用者根据需求改变机壳本体10与连接器20的相对位置。
根据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连接器2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壳本体10相邻两侧的交接处,亦即连接器20与机壳本体10的枢接位置非位于机壳本体10中线的位置,亦即连接器20偏离机壳本体10的重心;请参阅图5、图6A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中,连接器20包含有第一旋臂241及第二旋臂242,在第一实施例中所定义的枢接端23位在第一旋臂241,在第一实施例中电性插头21及所定义的自由端22在位在第二旋臂242,而第一旋臂241及第二旋臂242相对的一端以可旋转的关系相互枢接,使得第一旋臂241以转轴41、42为轴旋转,第二旋臂242以第一旋臂241为轴旋转;为具体实现第三实施例,第一旋臂241由上盖243及下盖244所组成,于上盖243及下盖244内面具有两相对且为同轴心的弧形墙2441(图中仅绘示下盖244处,上盖243与之对应),于第二旋臂242的上下两端具有对应弧形墙2441的套环2421(图中仅绘示上端处,下端与之对应),将第二旋臂242的套环2421套设于弧形墙2441,而将上盖243及下盖244组合后,第二旋臂242即可以弧形墙2441为轴作径向旋转,且弧形墙2441的设计亦可供连接器20内部的连接线穿越,而不致于旋转运动中造成干涉。
进一步参阅图6A、图6B、图6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第三实施例,除可如第一实施例将连接器20整个移至使用位置外,更可以将连接器20的第一旋臂241仍置于容置槽13内,而仅将连接器的第二旋臂242向外移至使用位置,如图所示,第二旋臂242位于机壳本体10的中线上,于电性插头21插置于计算机的连接端口时,可较平均地承受机壳本体10的重量。又或者,连接器20因具有两个旋转中心,因而使得连接器20与机壳本体10的相对位置变化更多。
请参阅图7所示,根据上述的第三实施例,更进一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第一旋臂241的前端由上盖243与下盖244上的半圆形槽2432、2442构成一套口,而于第二旋臂242相对于电性插头21的一端具有一中空的圆轴2422,圆轴2422上环绕有凹槽2423,将第二旋臂242圆轴2422的凹槽2423跨置于第一旋臂241的套口处,使得第二旋臂242可以相对于第一旋臂241作轴向旋转。
进一步参阅图8A、图8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外接式电子装置第四实施例,除可如第一实施例将连接器20整个移至使用位置外,当连接器20位于使用位置时,还可以将第二旋臂242以第一旋臂241为轴作轴向360度旋转,亦提供了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改变连接器20与机壳本体10的相对位置。
根据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例,连接器2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壳本体10,而连接器20与机壳本体10间并无其它的限制,亦即连接器20可自由地旋转;请参阅图9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中,于连接器20的套接槽231内设有多个环绕的定位凸块2311,而转轴41、42上具有对应定位凸块2311的定位凹槽421(转轴41与之对应),如此将可使得连接器20于旋转时,可受到定位凸块2311及定位凹槽421匹配的限制,将可使得连接器20保持在所调整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10、11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中转轴41、42固设于连接器20上,于转轴41、42的顶面设有多个弧形排列的推制块412(转轴42与之对应),且推制块412为两端较小而向中央越来越大,如此,使用者将可以直接推着推制块412来使连接器20介于隐藏位置及连接位置间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机壳本体,装设有构成该外接式电子装置机能的电子零组件,在该机壳本体的一侧端缘内具有一容置槽;
一连接器,与该机壳本体内的该电子零组件构成电性连接,该连接器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该容置槽的一端,该连接器具有一完全收纳于该容置槽内的隐藏位置,以及自该容置槽向外旋出而可与一计算机连接的连接位置;及
一盖板,以可旋转的方式枢接于该容置槽的相对于该连接器的另一端,该盖板具有一罩覆于该机壳本体的遮蔽位置,以及一向外掀起的开启位置,该盖板由该遮蔽位置朝着该开启位置移动的过程关联推动该连接器由该隐藏位置朝着该连接位置移动,而该连接器由该连接位置朝着该隐藏位置移动的过程关联推动该盖板由该开启位置朝着该遮蔽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壳本体由上机壳及下机壳所组成,该上机壳及下机壳在该容置槽对应该连接器枢接的位置分别具有一枢接孔,而该连接器上下两侧对应于该枢接孔的位置处各具有一套接槽,一对转轴分别由一该枢接孔穿过而套设于一该套接槽上,该连接器以该对转轴为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机壳与该下机壳在该容置槽的相对于该枢接孔的另一端各设有一枢接座,而该盖板上设有枢接孔,一转轴穿过该盖板的枢接孔而套设于该枢接座上,该盖板以该转轴为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接槽处设有多个环绕的定位凸块,而该对转轴对应该定位凸块处具有多个定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固定于该连接器,而该转轴上设有多个弧形排列的推制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枢接于该机壳本体的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该自由端上设置有一电性插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呈L型,一边为第一板体,另一边为第二板体,于该盖板位于该遮蔽位置,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皆罩覆于该机壳本体;于该盖板位于该开启位置,该第一板体自该容置槽向外旋出而该第二板体向该容置槽旋入,该第二板体抵靠并推动该连接器旋出该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由一第一旋臂及一第二旋臂以可相互旋转的方式枢接组成,该第一旋臂及该第二旋臂在介于该隐藏位置及该连接位置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旋臂是相对于该第一旋臂径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旋臂是相对于该第一旋臂轴向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包含有位于该机壳本体相邻两侧端缘且贯通的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盖板包含有对应该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的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而该连接器具有一完全收纳于该第一容置槽或第二容置槽内的隐藏位置,还具有自该第一容置槽或第二容置槽向外旋出而可与一计算机连接的连接位置。
CN 200320113703 2003-12-29 2003-12-29 外接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6797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20113703 CN2679734Y (zh) 2003-12-29 2003-12-29 外接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20113703 CN2679734Y (zh) 2003-12-29 2003-12-29 外接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9734Y true CN2679734Y (zh) 2005-02-16

Family

ID=3458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20113703 Expired - Lifetime CN2679734Y (zh) 2003-12-29 2003-12-29 外接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79734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2396C (zh) * 2006-01-20 2009-03-2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储存装置
CN101854782B (zh) * 2009-04-01 2012-06-27 华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附着式记忆装置
CN103597422A (zh) * 2011-06-03 2014-02-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将便携式装置连接到设备的系统,包括所述系统的对接设备
CN105793794A (zh) * 2013-12-11 2016-07-2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计算装置的能缩回结构
CN108683964A (zh) * 2018-05-12 2018-10-19 谷文静 一种多功能户外新闻采访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2396C (zh) * 2006-01-20 2009-03-2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储存装置
CN101854782B (zh) * 2009-04-01 2012-06-27 华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附着式记忆装置
CN103597422A (zh) * 2011-06-03 2014-02-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将便携式装置连接到设备的系统,包括所述系统的对接设备
CN105793794A (zh) * 2013-12-11 2016-07-2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计算装置的能缩回结构
CN105793794B (zh) * 2013-12-11 2019-06-0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计算装置的能缩回结构
US11360522B2 (en) 2013-12-11 2022-06-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any, L.P. Retractable structure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8683964A (zh) * 2018-05-12 2018-10-19 谷文静 一种多功能户外新闻采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4423B2 (en) Dual-personality extended USB plugs and receptacles using with PCBA and cable assembly
US20050161513A1 (en) External connect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926530A (zh) 与设备连接器和主机连接器标准兼容的存储卡
US8297987B2 (en) Extended USB plug, USB PCBA, and USB flash drive with dual-personality for embedded application with mother boards
TWM286969U (en) Card reader of memory card type
US20050282417A1 (en) USB hub
TW201137567A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nging board
CN103294122A (zh) 电子装置
CN2679734Y (zh) 外接式电子装置
US7104837B1 (en) Structure of a rotatable USB female connector
CN103094761A (zh) 具收纳式插接头的移动电子装置
CN105051639B (zh) 具有不同结构的端子的存储装置
CN2891402Y (zh) 具有伸缩功能的多转向连接头
CN101296585A (zh) 电子装置的外壳结构
CN2583715Y (zh) 自由转向连接埠
CN202189987U (zh) 多功能便携移动USB3.0转eSATA转换器
CN2669256Y (zh) 具有电性连接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0972778Y (zh) 一种带sata接口的光驱
CN2679744Y (zh) 可多向转动的电子装置
CN2891401Y (zh) 可旋转的通用串行总线母连接器结构
CN2857279Y (zh) 可旋转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结构
CN201994947U (zh) 携带型网络附接设备
TWM513497U (zh) 雙向隨身碟之結構
CN201018582Y (zh) 具内建式天线的数字电视接收装置
TW200842550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