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4047Y -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74047Y CN2674047Y CNU2004200024864U CN200420002486U CN2674047Y CN 2674047 Y CN2674047 Y CN 2674047Y CN U2004200024864 U CNU2004200024864 U CN U2004200024864U CN 200420002486 U CN200420002486 U CN 200420002486U CN 2674047 Y CN2674047 Y CN 267404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side plate
- wall
- insulated door
- described outside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18—Aesthetic featur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冷藏库的隔热门具有外板、内板、充填在外板和内板之间的隔热材料和设在外板上的透镜体。该透镜体为设在外板的前壁面和侧壁面之间的屈曲部分,或设在安装于外板上的手柄最前面的装饰部件。由于投射至门上的光在透镜体内部折射,因此可得到较深的光泽。由此,隔热门的美观性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冷藏库等用的隔热箱体中的隔热门的美观性。
背景技术
近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美观与否对商品的价值有很大影响。由此,如特开平5-288458号公报所示的那样,提供了一种对门表面的外观设计进行改进,从而符合顾客生活方式的冷藏库。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现有的冷藏库。图10和图11分别为现有的冷藏库的门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门1由着色树脂板2(以下称为树脂板)、框体3、内板4、和隔热材料5构成,该隔热材料5发泡充填在由树脂板2、框体3和内板4围成的空间内。树脂板2为平板,它具有透明层6和着色层7。框体3设在树脂板2的全部周边上。另外,树脂板2的全部的周边插入装在框体3的前部的插入部分8中,然后,充填隔热材料5,并使隔热材料发泡。
利用这种结构,使光泽在位于着色层7的前面的透明层6上露出来,同时使光泽较深,这样可使门1美观。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树脂板2为平板,框体3设在它的全部周边上,所以光泽不能达到门1的周边边缘,因此,门1的周边边缘的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门具有外板、内板、充填在外板和内板之间的隔热材料、以及设在外板上的透镜体。由此构造,投射至门上的光在透镜体内部折射,从而可得到较深的光泽。这样,隔热门的美观性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箱体是用这种隔热门堵塞具有隔热材料的开口隔热箱体的开口部分形成的。进而,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则是将这种隔热箱体和冷却装置组合形成,因此美观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藏库的外观图;
图2A为图1所示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B为表示图1所示的冷藏库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冷冻循环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冷藏库的冷藏室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冷藏室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冷藏室门的主要部分的X-X截面图;
图6为图5的Y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藏库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冷藏库的手柄固定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冷藏库的手柄把手的截面图;
图10为现有的冷藏库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冷藏库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冷藏库的外观图;图2A、图2B分别为图1所示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和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冷藏库11具有开口的隔热箱体12、冷藏室门(以下称为门)13、蔬菜室门14、和冷冻室门15,隔热箱体12前面开口,其内部上下隔成多个区域,从上部形成冷藏室55、蔬菜室56、和冷冻室57。这些门可塞住开口隔热箱体12的开口面,与开口隔热箱体12一起形成隔热箱体。另外,在配置在冷藏库11的后部下方的机械室60的内部安装有压缩机61。冷藏库11还具有冷藏用蒸发器52、冷藏用送风机53、冷冻用蒸发器64、和冷冻用送风机65。凝缩器66配置在冷藏库11的底面上。
压缩机61的冷媒排出口61A,通过凝缩器66,与作为流路切换部分的三通切换阀80的入口连接。切换阀80的一个出口,通过冷冻毛细管81,与蒸发器64的入口连接。蒸发器64的出口,通过蓄能器82,与逆止阀83的入口连接。逆止阀83的出口与压缩机61的冷媒流入口61B连接。另外,切换阀80的另一个出口,通过冷藏毛细管84,与蒸发器52的入口连接。蒸发器52的出口,与逆止阀83的出口连接,即,蒸发器52和蒸发器64,与压缩机61并联连接,蒸发器64的出口,通过逆止阀83,与蒸发器52的出口连接。这些结构构成冷却装置。
以下表示上述结构的大致的动作。首先,在驱动压缩机61的状态下,利用切换阀80切换冷媒流路,使从压缩机61输出的冷媒流入蒸发器52。即,如图2B虚线箭头90所示的状态。这个状态称为冷藏模式。在冷藏模式下,从压缩机61排出的冷媒,在进行了众所周知的状态变化后,冷却由蒸发器82送出、蒸发器52周围的空气。这时,由蒸发器52冷却的空气,通过送风机53的送风作用,送入冷藏室55和蔬菜室56中,使冷藏室55和蔬菜室56冷却。
另外,在驱动压缩机61的状态下,利用切换阀80切换冷媒流路,使从压缩机61排出的冷媒流入蒸发器64。即如图2B实线箭头91所示的状态。这个状态称为冷冻模式。在冷冻模式下,从压缩机61排出的冷媒在进行了众所周知的状态变化后,冷却由蒸发器64送出、蒸发器64周围的空气。这时,由蒸发器64冷却的空气,利用冷冻用送风机65的送风作用,送至冷冻室57。
这样,由冷藏室55和蔬菜室56组成的冷藏温度带空间,和由冷冻室57构成的冷冻温度带空间各自独立地冷却。可以只形成冷藏温度带空间和冷冻温度带空间中的任何一个空间。
图3为图1所示的冷藏室门13的立体图,图4为门13的分解的立体图,图5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X-X截面图,图6为图5的Y部分的放大图。图3-图6表示图1的右侧的门13的结构。门13的前面具有在上下方向形成的手柄16;透明树脂制的外板17;设在外板17的上下方的树脂制的盖(以下称为盖)18、19;与外板17相对设置的内板20、以及隔热材料21。内板20,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体(ABS)等合成树脂制成。隔热材料由聚氯酯等制成,由发泡充填在外板17、内板20和盖18、19之间而形成。
外板17以丙烯酸树脂作为材料,通过注射成型制成。它具有前面壁17A和与它连接的侧壁22,以截面为U字形地整体成型。侧壁22以具有从前面壁17A的屈曲部分17B上连续的园形形状的方式平滑地形成。在左右设有在外板17的侧壁22上延长的增强部件24,增强部件具有凸缘23,用于安放内板20。即:增强部件24设在侧壁22和内板20之间,凸缘23与内板20连接。另外,增强部件24是与外板17分开的结构。两者用侧壁22连接,外板17的侧壁22的外表面25,和增强部件24的侧壁26的外表面27作成相同的平面形状。另外,侧壁22的前端28,不用卡爪,而是插入增强部件24的凹部29中进行嵌入。增强部件24具有从凸缘23向着垂直方向的脚部30。当装入外板17中时,脚部30以沿着侧壁22的内面22A和前面壁17A的内面17C的方式形成。在前面壁17A的内面17C上有波形的凹凸部分32,在其表面上具有进行了任意塗敷的着色层31。另外,也可以在侧壁22的内面22A上设置凹凸部分32或着色层31。
将外板17和增强部件24组装后,固定在18、19上,然后,使隔热材料21充填发泡,并覆盖内板20。按这个顺序装配门13。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冷藏库的门13中,入射在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外板17上的光,由着色层31反射,再次通过外板17,进入使用者的眼中。
外板17的光的透过率(透明度)可自由设定。优选是,外板17的光的透过率为90%,着色层31的反射率为50%。这样,从表面入射的光大约衰减为40%,进入使用者的眼睛。由此,使用者感到形成透明层的外板17的光泽较深。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外板17的前面壁17A和侧壁22作成一体。由此,投射至外板17上的光,在外板17的屈曲部分17B上折射,在外板17内形成象透镜一样的感觉。即:屈曲部分17B构成透镜部分。这样,与现有比较,门的周边边缘的美观性较好,整个门的美观性也较好。
另外,由于门13为外板17和作为隔热层形成部分的隔热材料21整体成形的,所以在外板17和隔热材料21间不形成间隙,可以防止外板17的表面上附着结块。
另外,由于外板17是通过用丙烯酸树脂作为材料,用注射成型构成的,与挤压成型比较,成型后的尺寸精度高。
另外,在左右设有在外板17的侧壁22上延长、具有用于安放内板20的凸缘23的增强部件24。因此,门13的强度增大。另外,由于在增强部件24内设置用于安放内板20的凸缘23,因此门13容易制造。
另外,由于增强部件24与外板17为分开的结构,在用注射法使外板17的侧壁22成型时,不产生过渡切割部分。因此,对侧壁22不需要使用可动金属模具,制造时,不会损伤外板17的透明部分的美观性。
增强部件24还具有从凸缘23向垂直方向的脚部30。脚部30可在充填隔热材料21和发泡时,防止外板门17的侧壁22变形。另外,由于脚部分30可靠地与隔热材料21接触,即使将增强部件24与外板17分开制造,也可以维持和提高整个门13的强度。
另外,外板17的侧壁22的外表面25,和增强部件24的侧壁26的外表面27作成相同的平面形状。因此,作为侧壁22、26的配合面的外表面25、26上没有台阶,侧壁面的美观性好。又由于为相同的平面形状,设在外板17的上下方的盖18、19的接合部分的形状简单,可提高装配时的作业性。
另外,由于外板17的侧壁22的前端28不用卡爪,而是插入增强部件24的凹部29中的插入式,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装配容易,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外板17的内面17C或内面22A上作出波形的凹凸部分32,在其表面上有进行了任意的涂敷的着色层31。投射在由透明树脂制成的外板17上的光,经凹凸部分32屈曲和着色层31的反射,显现有立体感的花样和色彩。另外,着色层31在外板17成型后,用喜好的颜色构成,在生产性提高的同时,通过透明的外板17,有深色的感觉。另外,通过形成凹凸部分32,当充填隔热材料21和发泡时,可防止外板17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门13,对蔬菜室门14、冷冻室门15也同样。另外,根据需求,也可将着色层31配成多种颜色,将配色和花样等加在外板17的前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以丙烯酸树脂作材料,用注射成型制造的透明树脂制的外板17。除此以外,用苯乙烯树脂、ABS树脂、PP、PE、聚碳酸酯、PVC等透明树脂作材料也可以,用玻璃作材料也可以。另外,外板17是注射成型的,但挤压成型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外板17和增强部件24成型为一体,装配工序减小,成本可降低。
(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冷藏库的门的分解图,图8为手柄固定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9为手柄把手的截面图。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外板17的合页安装部分(图中设有示出)的另一端,在上下二个地方设置手柄16安装用的孔33。手柄16具有树脂制的基础手柄34、金属制的增强手柄35、以及透明树脂制的装饰构件36。
手柄16利用小螺钉38,通过孔23,固定在手柄固定构件37上。作在透明树脂制的外框17上的孔33,利用激光加工或NC加工形成。这样,加工后,在外板17上没有残留应力。
基础手柄34具有厚度与外板17大致相同的基台部分39,在基台部分39的大致中央部,作出小螺钉38贯通的孔39A。另外,装饰构件36的截面作成凸形,在与手柄16的最前面相对的内表面36A上,设有进行了涂层的着色层40。
手柄16按以下顺序组装。与实施例1相同,在完成门13后,将基础手柄34的基台部分39配置在孔33中。另外,用小螺钉39将增强手柄35和基础手柄34拧紧在手柄固定构件37上。
基础手柄34具有厚度与外板17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基台部分39,由于基台部分39嵌入孔33中,当用小螺钉38将增强手柄35和基础手柄34拧紧在手柄固定构件37上时,拧紧应力不加在外板17的孔33中。因此,应力不局部地加在孔33附近的外板17的透明树脂上,在组装手柄16时,外观上不会产生变形,也不会损害美观性。
另外,由于手柄16安装在外板17上有一定自由度,因此可以使用符合顾客生活方式的多种手柄。
由于透明树脂制的装饰构件36的截面作成凸形,手柄16前面的截面凸形的透明树脂构件具有透镜的效果,可以得到较深的光泽。即:装饰构件36构成透镜部分。
另外,由于将着色层40设置在装饰构件36的截面为凸形的内表面36A上,入射在手柄16的前面的截面为凸形的透明树脂构件上的光,由涂层面反射,可得到较深的光泽。通过改变涂层的颜色、花样等,可容易与灵活的设计相对应。
Claims (14)
1.一种隔热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板;
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的内板;
充填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的隔热材料;以及
设在所述外板上的透镜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具有:
第一壁;和
与所述第一壁连接的第二壁,
所述透镜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屈曲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沿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二壁延长设置、具有安放所述内板的凸缘的增强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部件与所述外板为不同部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部件具有沿着所述外板的第一壁的内表面和所述外板的第二壁的内表面的脚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外板的第二壁的外表面和所述增强部件的侧壁的外表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增强部件上设置凹部,通过将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二壁的前端插入所述凹部中,对所述增强部件和所述外板进行组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是透明的,还具有在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壁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着色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是透明的,在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壁的内表面上设置凹凸部分。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手柄,该手柄具有安装在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上的、厚度与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厚度相等的基台部分;和
固定所述手柄的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上,
在所述外板上,设置与所述基台部分对应的孔,同时,将所述基台部分配置在所述孔中,固定所述手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手柄,该手柄安装在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上,并具有其最前面部分截面为凸形的透明的装饰部件,
所述透镜体为所述装饰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还具有设在与所述手柄的最前面相对的所述装饰部件的内表面上的着色层。
13.一种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有着隔热材料的、具有开口面的开口隔热箱体;和
堵塞所述开口隔热箱体的开口面的隔热门,该隔热门具有:
外板、
设置在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内板、
充填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的隔热材料、及
设置在所述外板上的透镜体。
14.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有
隔热箱体、和
冷却所述隔热箱体内的冷却装置,
该隔热箱体具有:
有着隔热材料的、具有开口面的开口隔热箱体;和
堵塞所述开口隔热箱体的开口面的隔热门,该隔热门具有:
外板、
设置在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内板、
充填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的隔热材料、及
设置在所述外板上的透镜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18757 | 2003-01-28 | ||
JP2003018757A JP2004232887A (ja) | 2003-01-28 | 2003-01-28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74047Y true CN2674047Y (zh) | 2005-01-26 |
Family
ID=3294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42000248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674047Y (zh) | 2003-01-28 | 2004-01-20 |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
CN 2004100390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092C (zh) | 2003-01-28 | 2004-01-20 |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390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092C (zh) | 2003-01-28 | 2004-01-20 |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4232887A (zh) |
CN (2) | CN2674047Y (zh) |
HK (1) | HK106626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9374A (zh) * | 2012-09-25 | 2015-07-08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0795A (ja) * | 2005-10-25 | 2007-05-17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 |
JP2008039291A (ja) * | 2006-08-07 | 2008-0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 |
DE202007007319U1 (de) * | 2007-05-23 | 2007-07-26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Haushaltsgerät |
PL2205917T3 (pl) * | 2007-09-26 | 2017-09-29 | BSH Hausgeräte GmbH | Urządzenie chłodnicze |
ES2335170B1 (es) * | 2007-12-21 | 2011-05-16 |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ña, S.A. | Puerta de aparato y aparato domestico con una puerta de tal tipo. |
DE102007046032A1 (de) * | 2007-09-26 | 2009-04-02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Gerät |
DE202008005352U1 (de) * | 2008-04-17 | 2008-07-03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Haushaltsstandgerät mit durch Befestigungsmittel verbundener Außenwand |
JP5562796B2 (ja) * | 2010-10-15 | 2014-07-30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蔵庫 |
DE102010044076A1 (de) * | 2010-11-17 | 2012-05-24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ältegerätetür |
JP6038446B2 (ja) * | 2011-12-07 | 2016-12-07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断熱キャビネット |
CN102494466B (zh) * | 2011-12-27 | 2014-05-21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冰箱 |
KR102001134B1 (ko) * | 2012-06-01 | 2019-07-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용 도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장식 패널, 투명합성수지 패널의 성형방법 및 성형장치 |
JP6200942B2 (ja) * | 2013-09-05 | 2017-09-20 | アクア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の扉体 |
JP2015052428A (ja) * | 2013-09-09 | 2015-03-19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015111034A (ja) * | 2013-11-11 | 2015-06-1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家電機器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装飾外装材 |
WO2017098614A1 (ja) * | 2015-12-09 | 2017-06-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冷蔵庫及び冷凍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
KR102593786B1 (ko) * | 2021-07-15 | 2023-10-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JP7642580B2 (ja) | 2022-02-15 | 2025-03-10 |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断熱扉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貯蔵庫 |
-
2003
- 2003-01-28 JP JP2003018757A patent/JP200423288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1-20 CN CNU2004200024864U patent/CN267404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1-20 CN CN 200410039038 patent/CN12780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1-24 HK HK04109260A patent/HK106626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9374A (zh) * | 2012-09-25 | 2015-07-08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232887A (ja) | 2004-08-19 |
CN1517654A (zh) | 2004-08-04 |
CN1278092C (zh) | 2006-10-04 |
HK1066266A1 (en) | 2005-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74047Y (zh) | 隔热门和使用该隔热门的隔热箱体和冷藏库 | |
US11629906B2 (en) | Refrigerator and transparent panel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 | |
KR100633027B1 (ko) | 냉장고의 내상 및 냉장고의 내상 성형용 금형 | |
US20230408170A1 (en) | Refrigerator | |
US9528748B2 (en) | Refrigerator | |
EP2730870A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ner door thereof | |
US11821676B2 (en) | Refrigerator | |
US20090249824A1 (en) | exterior plate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 | |
JP5388998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2008039291A (ja) | 冷蔵庫 | |
CN200992918Y (zh) | 冰柜、展示柜的门框结构 | |
KR100715435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2947408U (zh) | 冷藏库 | |
KR101728731B1 (ko) | 냉장고 | |
JP4483733B2 (ja) | 冷蔵庫扉 | |
WO2023119690A1 (ja) | 貯蔵庫 | |
KR200313612Y1 (ko) | 냉장고의 선반 | |
JP2023118153A (ja) | 断熱扉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貯蔵庫 | |
KR20240070097A (ko) | 냉장고 | |
CN119365743A (zh) | 冰箱 | |
WO2023152996A1 (ja) | 断熱扉および貯蔵庫 | |
CN1576759A (zh) | 存储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4012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