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29277Y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29277Y CN2629277Y CN 03251323 CN03251323U CN2629277Y CN 2629277 Y CN2629277 Y CN 2629277Y CN 03251323 CN03251323 CN 03251323 CN 03251323 U CN03251323 U CN 03251323U CN 2629277 Y CN2629277 Y CN 262927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assembly
- coaxial cable
- cable connector
- micro coaxial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基座(2)、安装于基座上的盖体(1)及安装于盖体与基座之间的线缆连接模块(200),线缆连接模块包括线缆(4)、若干遮蔽体(8)、若干信号及接地端子(3、6、7、9)。线缆包括若干导线(40),每一导线包括分别位于上、下方的第一信号线(402)、第二信号线(404)与一接地线(406)。每一遮蔽体具有一对缺口(800),每一接地线分别收容并焊接于对应缺口内,每一对信号线位于两相邻遮蔽体之间,若干端子与接地线、信号线电性连接。遮蔽体通过上述改良结构可方便地与接地线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高速传输的InfiniBand(无限带宽)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号传输的高带宽、快速响应的需求的增多,信息产业中发展出InfiniBand架构。InfiniBand架构通过点对点连接而非共享总线方式将输入输出(I/O)次系统从内存中分离出来。Infini Band产品适用于网络应用中的簇、I/O扩展及本地附加装置,并可满足高性能服务器的应用,以提供比现有技术成本更低的传输。
为达成InfiniBand架构的技术性能,InfiniBand产品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具有很小间距的信号端子以传输信号。因此,InfiniBand产品具有相对较复杂的结构。例如,一种InfiniBand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基部、组设于基部上的盖体及组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的线缆连接模块。线缆连接模块包括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若干遮蔽板、组装有所述导线与遮蔽板的若干间隔装置和若干信号及接地端子。线缆的每一导线包括一对信号线及一接地线,所述遮蔽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线,所述一对信号线与遮蔽板分别焊接于内部电路板的后端的信号与接地回路。信号及接地端子的后端焊接于内部电路板的前端。因此,线缆的所述一对信号线与信号端子电性连接,接地线通过遮蔽板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然而,由于存在间隔装置使InfiniBand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复杂化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一改良的遮蔽体,该遮蔽体可方便地与线缆的接地线相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及安装于盖体与基座之间的线缆连接模块,线缆连接模块包括线缆、若干遮蔽体、若干信号及接地端子;线缆包括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包括一对信号线及一接地线,每一对信号线包括分别位于上、下方的第一信号线及第二信号线;每一遮蔽体具有固持部,每一接地线分别收容并焊接于对应固持部内;每一对信号线位于两相邻遮蔽体之间,其第一、二信号线分别位于上、下方;若干端子与接地线、信号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的接地线固持焊接于遮蔽体的固持部内,无需另设间隔装置,而使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遮蔽体的改良构造使其可方便地与线缆的接地线相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后部与底部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模块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模块的后部与底部视角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线缆连接模块的后部与底部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10中C-C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10中D-D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10中E-E线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6、7,本实用新型InfiniBand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由盖体1、基座2及位于盖体1与基部2之间的线缆连接模块200。
如图1与图2所示,线缆连接模块200包括收容有八根导线40的线缆4、绝缘本体5、若干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及若干板状遮蔽体8。
每一导线40呈椭圆形轮廓,其包括一对差分对信号线402、404与接地线406。每一导线40的信号线402、404排列成相互垂直对齐。每一导线40的接地线406位于相邻信号线对之间且位于每对信号线之间的顶边。
本体5包括基部50、自基部50向前凸伸的舌部51、自基部50的两侧延伸的一对导引臂部53及设于该对臂部53中间并靠近基部50的后部的内置电路板52。自基部50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对肋部501。肋部501进一步设有后表面502。舌部51具有平行于后表面502的一前表面510。贯穿舌部51设有九条第一通道512。舌部51的上、下表面各设有八条第二通道514,每一第二通道514位于两相邻第一通道512之间。
请参阅图3所示,每一肋部501设有九条凹槽504。基部50进一步于其后部的一对肋部501之间设有收容腔503。贯穿基部50设有九对槽道506,其分别与第一通道512相连通。贯穿基部50设有九条狭槽509,其分别与第一通道512相连通。每一对槽道506分别位于相应狭槽509的上、下方并同时与狭槽509相连通。贯穿基部50设有八对通孔508,其分别与第二通道514相连通。每一凹槽504于垂直方向上与相应狭槽509对齐。进一步地,舌部51设有若干孔511用来提供每一第一通道512在前表面510上的开口。第一通道512与槽道506共同形成了一端子收容空间以收容接地端子,第二通道514与通孔508共同形成了一端子收容空间以收容信号端子。
内置印刷电路板52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前端与后端。若干电路524形成于电路板52的前端的上、下表面,若干接地回路520形成于其后端的上、下表面。若干信号回路522形成于每两相邻接地回路520之间。
端子包括九根第一接地端子3、排成两排的十八根第二接地端子6、八根第一信号端子7及八根第二信号端子9。请参阅图3所示,每一第一接地端子3包括肢部30及自肢部30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一对翼部32,于肢部30的另一端设有尖端300。每一翼部32设有配接部320。每一第二接地端子6包括用来固持于本体5内的固持部60及用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62。每一第一信号端子7包括固持部70、接触部72及自固持部70向上延伸的弯曲部74。弯曲部74进一步设有用来连接电路板52的配接部740。每一第二信号端子9包括固持部90、接触部92及自固持部90向下延伸的弯曲部94。弯曲部94进一步设有用来连接电路板52的配接部940。另外,第二接地端子6的长度等于每一第一信号端子7或第二信号端子9的固持部70、90的长度加上接触部72、92的长度。组装时,第二接地端子6、第一信号端子7、第二信号端子9的扁平构形接触部62、72、92排布于与基部50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内,而第一接地端子3的扁平构形肢部30排布于与基部50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内。为改善端子的阻抗,端子的接触部需要镀金。而出于成本的考虑,接触部仅端部镀金。
每一遮蔽体8包括扁平构形的主体部80和自主体部80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一对分叉的上、下指部82用来配接电路板52。于主体部80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一固持部,这些固持部是一对缺口800。
请参阅图1至图2并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组装时,第一信号端子7、第二信号端子9与第一接地端子3、第二接地端子6分别插入本体5内。第二接地端子6先插入基部50的槽道506内,然后成对完全收容于舌部51的第一通道512内。第一信号端子7、第二信号端子9先插入基部50的通孔508内,然后进一步收容于舌部51的第二通道514内。接触部62、72、92排列于舌部51的两表面用来提供与对接连接器配接的足够表面。每一第一接地端子3插入与基部50的一对槽道506相连通的对应狭槽509内并进一步进入第一通道512内直到尖端300延伸入舌部51的孔511内,其中肢部30配接位于第一接地端子3的上、下方的一对第二接地端子6,翼部32固持于凹槽504内用来防止不必要的变形。第一接地端子3的翼部32与第一信号端子7、第二信号端子9的弯曲部74、94超出后表面502而露于基部50的收容腔503内。如此,通过焊接配接部320、740、940到电路板52前端的电路524,电路板52可固持于一对臂部53之间及翼部32与弯曲部74、94之间。最后,在插入方向及垂直于基部50上表面的方向所确定的平面上,每一肢部30具有相对于弯曲部74、94更大的表面,如此提供对信号传输的更好的接地保护。
请参阅图4至图7并结合图13至图15,遮蔽体8的分叉的上、下指部82分别焊接于电路板52后端的接地回路520。所述一对信号线402、404分别焊接于信号回路522。如此,第一信号端子7、第二信号端子9通过电路板52分别电性连接信号线402、404。每一导线40的接地线406收容并焊接于相应遮蔽体8的缺口800上。如此,第一接地端子3通过电路板52电性连接线缆4的接地线406,以提供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更好的接地保护。如此,线缆连接模块200组装完成。
请参阅图1与图2并结合图8至图15所示,盖体1与基座2都是由如铝合金一类的金属铸造而成。线缆连接模块200置入基座2内后将盖体1所提供的一对螺钉12锁固入形成于基座2内的螺帽23内的螺纹孔231内,如此,盖体1、线缆连接模块200及基座2组装在一起。为将盖体1安装至基座2上,先将盖体1的前端的突出部11定位于基座2的前端的凸缘25的下方。安装有螺钉12的盖体1的后端相对于凸缘25向下朝基座2方向枢转直到盖体1的后端与基座2的后端相接触。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进一步设有可移动地安装于盖体1与基座2之间的拉动件22,用来解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扣持。
拉动件22具有向前延伸的两个臂部222,每一臂部222于其后部内侧形成有安装块224,于其前部内侧形成有驱动块26。一对扣持件28安装于基座2的侧壁的前部。每一扣持件28具有卡钩状的前端284、固持于基座2上的后端282及形成于前端284与后端282之间的凸轮部286,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前端284用来扣持对接连接器。凸轮部286的内侧抵靠于拉动件22的臂部222的驱动块26上。凸轮部286呈一向内且向后阶梯状延伸的构形,当向后拉动拉动件22而使驱动块26向后移动时,驱动块26驱动凸轮部286而使卡钩状前端284侧向朝外移动以解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扣持。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具有一对弹性组件,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对弹性片24,每一弹性片24具有固定于拉动件22的臂部222的安装块224内的前端及固定至基座2的后端。当拉动件22被向后拉动时,弹性片24被压缩。当拉力解除时,弹性片24回复其初始位置,从而推动拉动件22回复被拉动前的初始位置。如此,扣持件28回复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基座、盖体及线缆连接模块,其中盖体固定于基座上,线缆连接模块安装于基座与盖体之间,线缆连接模块包括线缆、若干遮蔽体及若干端子,其中线缆包括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包括一对信号线与一接地线,所述一对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若干端子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配接,其与所述接地线及信号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遮蔽体设有固持部,所述接地线分别收容并焊接于固持部内,所述每一对信号线位于两相邻遮蔽体之间,其中所述每一对信号线的第一、第二信号线分别位于相对的上、下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呈板状,其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对分叉的上、下指部,固持部为设于主体部上、下边缘的一对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的主体部的高度大于每一对信号线的第一、第二信号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信号线、端子及遮蔽体的上、下指部焊接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模块进一步包括具有供印刷电路板固定的后端的绝缘本体及自绝缘本体向前延伸而出的舌部,所述端子收容于舌部的上、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贯穿舌部设有若干第一通道,在舌部的上、下表面内设有若干第二通道,每一第二通道位于两相邻第一通道之间,所述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二通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及成对收容于第一通道内的若干第二接地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进一步包括若干第一接地端子,自后向前贯穿本体设有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的若干狭槽,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凸伸贯穿相应狭槽并进一步收容于相应第一通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通道内并与相应对的第二接地端子配接的肢部及自肢部向后延伸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一对翼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地端子的肢部于其前端形成有尖端,所述舌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的若干孔,每一肢部的尖端收容于相应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基部的侧壁的前端用来扣持对接连接器的一对金属扣持件和具有一对驱动块并与金属扣持件相配合的拉动件,当拉动件被向后拉时,所述驱动块驱动扣持件沿一方向移动以解除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扣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353365 | 2003-01-28 | ||
US10/353,365 US6716057B1 (en) | 2002-10-03 | 2003-01-28 |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mean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29277Y true CN2629277Y (zh) | 2004-07-28 |
Family
ID=3250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513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9277Y (zh) | 2003-01-28 | 2003-04-25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29277Y (zh) |
TW (1) | TW565064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6115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Vga连接器 |
CN103633507A (zh) * | 2012-08-24 | 2014-03-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915693A (zh) * | 2013-01-04 | 2014-07-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10829064A (zh) * | 2019-11-21 | 2020-02-21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有线缆的高速插座电连接器组件 |
CN113540906A (zh) * | 2021-07-14 | 2021-10-22 |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自动布线装置 |
TWI853640B (zh) * | 2023-07-12 | 2024-08-21 |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
2003
- 2003-04-25 CN CN 03251323 patent/CN262927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4-30 TW TW92206965U patent/TW56506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6115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Vga连接器 |
CN103633507A (zh) * | 2012-08-24 | 2014-03-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633507B (zh) * | 2012-08-24 | 2017-01-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915693A (zh) * | 2013-01-04 | 2014-07-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3915693B (zh) * | 2013-01-04 | 2016-05-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10829064A (zh) * | 2019-11-21 | 2020-02-21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有线缆的高速插座电连接器组件 |
CN113540906A (zh) * | 2021-07-14 | 2021-10-22 |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自动布线装置 |
TWI853640B (zh) * | 2023-07-12 | 2024-08-21 |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65064U (en) | 2003-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24465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59981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76636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09977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697893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59978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504784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596607Y (zh) | 电连接器 | |
US5106311A (en) | Connector | |
CN2909599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9030553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 |
CN269953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63827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8221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74910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96576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914503A (zh)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
CN2629277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5863453U (zh)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
CN2660732Y (zh) | 模组连接器 | |
US11710918B2 (en) | Cable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201029176Y (zh) | 电连接器 | |
CN1574464A (zh) |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 |
CN258708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74849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