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07613Y -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07613Y CN2607613Y CN 03238599 CN03238599U CN2607613Y CN 2607613 Y CN2607613 Y CN 2607613Y CN 03238599 CN03238599 CN 03238599 CN 03238599 U CN03238599 U CN 03238599U CN 2607613 Y CN2607613 Y CN 260761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casing
- pivot
- cam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机壳,包括机壳、上盖及把手。机壳具有至少一挡板;该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上盖,且具有至少一凸轮,凸轮碰触挡板,且凸轮可随把手的转动而转动。其中,当把手被掀开时,凸轮带动上盖移动而与机壳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机壳,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中,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者可以购买所需要的计算机零件后,并且自行组装(doit yourself,DIY),相当方便。一般而言,计算机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机、屏幕及计算机周边配备,如鼠标及键盘等。计算机主机至少包括计算机机壳、主机板、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光盘、软盘及电源供应器等,且计算机机壳又可以区分为上机壳及下机壳。
当使用者将主机板、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光盘、软盘及电源供应器等计算机零件安装于下机壳中后,使用者将上机壳覆盖于下机壳上。接着,使用者必须利用螺丝起子将螺丝锁固于上机壳及下机壳中。使得上机壳与下机壳组合成计算机机壳,用以保护计算机主机内部的计算机零件。
然而,当使用者欲检查计算机主机内部的计算机零件状况或维修更换计算机零件时,使用者必须再利用螺丝起子旋开螺丝,方可分离上机壳及下机壳。如此一来,将会让使用者花费很多时间在拆装计算机机壳上,相当不便。甚至,当螺丝起子与螺丝之间产生滑牙现象而无法契合时,使用者将会更难分离上机壳及下机壳。
另外,有些上机壳及下机壳也具有相对的卡勾及卡勾槽的设计,使得上机壳及下机壳之间借助卡勾及卡勾槽的扣接而组合在一起。然而,当卡勾及卡勾槽扣接太紧密时,使用者难以用手施力于上机壳或下机壳平滑的表面而分离上机壳及下机壳,相当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让使用者只要掀开把手后就可以使计算机机壳分离,相当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机壳,包括机壳、上盖及把手。机壳具有至少一挡板;该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上盖,且把手具有至少一凸轮,凸轮碰触挡板,且凸轮可随把手的转动而转动。其中,当把手被掀开时,凸轮带动上盖移动而与机壳分离。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上盖具有至少一延伸部,该凸轮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延伸部上,使得该凸轮可转动于该延伸部上。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凸轮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轮面及一第二轮面,该第一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距离,该第一轮面和该第二轮面分别在该把手被掀开或闭合于该上盖上时和该挡板碰触。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上盖具有一凹槽,该把手容纳在该凹槽内,且该凹槽的槽壁与该延伸部连接。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上盖具有一枢轴孔;所述的凸轮具有一枢轴、相连接的一第一轮面及一第二轮面,该枢轴与该枢轴孔枢接,该把手闭合于该上盖中,该第一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一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轮面和该第二轮面分别在该把手被掀开或闭合于该上盖上时和该挡板碰触。其中,当把手被掀开时,凸轮于转动时一直碰触挡板,且第一轮面及第二轮面将分别接近及远离挡板,使得上盖因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之间的差距而被迫移动并与机壳分离。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上盖具有一凹槽,该把手容纳在该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中,该把手扣接于该机壳和该上盖之间,把手具有至少一凸轮,凸轮碰触挡板,且凸轮可随把手之转动而转动。其中,当把手被掀开时,凸轮推动挡板而带动上盖移动,使上盖与机壳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凸轮在转动时将会一直碰触挡板,第二轮面将随着凸轮的转动而逐渐远离挡板,且第一轮面将逐渐接近挡板,使得上盖将因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之间的差距而被迫沿水平地移动。直到第一轮面碰触到挡板时,把手已被掀开一角度,且上盖刚好与机壳分离,达到分解计算机机壳的目的。所以,本发明的配置把手在计算机机壳中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轻易找到一个施力点而分解计算机机壳。摆脱传统的以螺丝起子松紧螺丝而组装或分解计算机机壳的限制,解决以前使用者直接用手施力于计算机机壳的平滑表面而难以分解计算机机壳的困扰。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1B是图1A的计算机机壳的侧视图;
图1C是图1A的计算机机壳当把手被翻开后而分离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A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立体爆炸图;
图2B是图2A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2C是图2B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侧视图;
图3是图1A的上盖及机壳因把手被掀开而分离的部分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计算机机壳 102:上盖 104:凹槽
106:延伸部 107:枢轴孔 108:把手
110:凸轮 111:枢轴 114:机壳
114a:内延伸机壳 116:挡板 118:第一轮面
120:第二轮面 142:卡勾 144:卡勾槽
250:第一箭头 260:第二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及图1B所示,其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的立体组合图及侧视图。在图1A及图1B中,计算机机壳100至少包括机壳114、上盖102及把手108。其中,上盖102具有多个卡勾142,而机壳114具有多个卡勾槽144,上盖102借助卡勾142及卡勾槽144的扣接关系与机壳114达到卡合的目的,使得上盖102以扣接的方式配置于机壳114上。上盖102具有一凹槽104,把手108以可开合的方式配置于凹槽104中,并与上盖102扣接。机壳114往把手108下方延伸出一内延伸机壳114a,且内延伸机壳114a具有至少一挡板116。把手108具有至少一凸轮110,凸轮110与挡板116碰触。如图1C所示,本发明配置把手108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者一个施力点,只要使用者沿着第一箭头250的方向掀起把手108,机壳114及上盖102便可沿着第二箭头260所示的水平方向分离,达到组装简便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机壳114及上盖102之间也可配置其它扣接装置。至于机壳114、把手108及上盖102之间的动作及扣接关系,将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及图2C。其中,图2A是图1A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立体爆炸图,而图2B是图2A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立体组合图,且图2C是图2B图的把手、上盖及内延伸机壳的侧视图。在图2A~2C中,把手108的凸轮110具有枢轴111。另外,上盖102具有延伸部106挡板,下垂的延伸部106与凹槽104的槽壁连接。其中,延伸部106还具有枢轴孔107,用以对应地与枢轴111枢接,使得把手108与上盖102扣接在一起,且把手108可以被掀开于上盖102上,此外,凹槽104在容纳把手108后的剩余空间可以让使用者的手指轻易深入,以利于使用者掀开把手108。把手108在机壳114及上盖102扣接时闭合于上盖102的凹槽104中,且凸轮110刚好与挡板116碰触,且凸轮110在转动时依然可以碰触到挡板116。
凸轮11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轮面118及第二轮面120,用以分别于机壳114及上盖102扣接或分离时与挡板116碰触,且第一轮面118与枢轴111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轮面120与枢轴111之间的第二距离,此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所造成的影响将详述于后。当上盖102与机壳114扣接时,把手108闭合于凹槽104中,且第二轮面120与挡板116碰触。倘若使用者欲分离上盖102及机壳114时,使用者可以沿着第一箭头250的方向掀开把手108。
如图3所示,凸轮110将随着把手108的被掀开动作而沿着第一箭头250的方向转动。凸轮110在转动时将会一直碰触挡板116,第二轮面120将随着凸轮110的转动而逐渐远离挡板116,且第一轮面118将逐渐接近挡板116,使得上盖102将因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之间的差距而被迫沿第二箭头260的方向水平地移动。直到第一轮面118碰触到挡板116时,把手108已被掀开一角度,且上盖102刚好与机壳114分离,达到分解计算机机壳100的功效。
所以,本发明的配置把手108在计算机机壳100中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轻易找到一个施力点而分解计算机机壳100。摆脱传统的以螺丝起子松紧螺丝而组装或分解计算机机壳的限制,解决以前使用者直接用手施力于计算机机壳的平滑表面而难以分解计算机机壳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让使用者只要掀开把手后就可以促使计算机机壳达到分解的功效,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出的等效变换和修饰,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具有至少一挡板;
一上盖;及
一把手,该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上盖,且具有至少一凸轮,该凸轮碰触该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至少一延伸部,该凸轮具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延伸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凸轮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轮面及一第二轮面,该第一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距离,该第一轮面和该第二轮面分别在该把手被掀开或闭合于该上盖上时和该挡板碰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一凹槽,该把手容纳在该凹槽内,且该凹槽的槽壁与该延伸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一枢轴孔;所述的凸轮具有一枢轴、相连接的一第一轮面及一第二轮面,该枢轴与该枢轴孔枢接,该把手闭合于该上盖中,该第一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一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轮面与该枢轴之间的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轮面和该第二轮面分别在该把手被掀开或闭合于该上盖上时和该挡板碰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一凹槽,该把手容纳在该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扣接配置于该机壳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机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由该把手扣接于该机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38599 CN2607613Y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38599 CN2607613Y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07613Y true CN2607613Y (zh) | 2004-03-24 |
Family
ID=3416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38599 Expired - Lifetime CN2607613Y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07613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05993C (zh) * | 2006-02-17 | 2009-06-24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机壳拆装结构的电子产品 |
CN104460881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闩锁装置及采用该闩锁装置的服务器 |
CN108304041A (zh) * | 2015-11-30 | 2018-07-20 |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锁柱居中式机箱 |
-
2003
- 2003-03-28 CN CN 03238599 patent/CN260761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05993C (zh) * | 2006-02-17 | 2009-06-24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机壳拆装结构的电子产品 |
CN104460881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闩锁装置及采用该闩锁装置的服务器 |
CN108304041A (zh) * | 2015-11-30 | 2018-07-20 |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锁柱居中式机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47495Y (zh) | 斜插式隐藏型usb接口插座 | |
US7602606B2 (en) | Snap-in floating hinge cap for portable computer | |
US5959833A (en)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reverse draft on front side edge portion of display housing | |
CN2607613Y (zh) | 具有把手的计算机机壳 | |
CN1158590C (zh) | 计算机主机的机壳 | |
CN2648492Y (zh) | 计算机硬盘固定结构 | |
TWM452368U (zh) | 免用工具之旋轉式電腦周邊元件省力裝置 | |
TWI241472B (en) | Computer housing with a handle | |
CN200950350Y (zh) | 硬盘外接盒 | |
CN2904076Y (zh) | 手拆式机壳结构 | |
CN2658808Y (zh) | 改良式电脑主机 | |
CN207718327U (zh) | 一种便携式笔记本外接键盘 | |
CN2591321Y (zh) | 偏心式转轴结构 | |
CN2829312Y (zh) | 具有旋转轴心的显示器 | |
CN200965660Y (zh) | 侧盖固定装置 | |
CN2701230Y (zh) | 具可侧拆存取模组的电子装置 | |
JP3100165U (ja) | コンピュータ | |
CN2896797Y (zh) | 双启式面板门结构 | |
CN2857279Y (zh) | 可旋转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结构 | |
CN2857231Y (zh) | 电池模块的固定结构 | |
CN2909344Y (zh) | 可选择抽取式或外接式的电子装置装设模组 | |
CN201918161U (zh) | 硬盘装置 | |
CN2550826Y (zh) | 支撑旋臂 | |
CN1991668A (zh) | 固定转轴装置 | |
CN2678312Y (zh) | 具有快速取放电子装置的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