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31976Y -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531976Y CN2531976Y CN02221401U CN02221401U CN2531976Y CN 2531976 Y CN2531976 Y CN 2531976Y CN 02221401 U CN02221401 U CN 02221401U CN 02221401 U CN02221401 U CN 02221401U CN 2531976 Y CN2531976 Y CN 253197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base
- mobile phone
- signal input
- powe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具有遥控接收手机和座机,其特征是所述遥控接收手机具有直流电源接口、手机无线接收电路、译码电路、发声电路、控制开关、手机编码电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所述座机具有汽车电源接口、第一稳压电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解码电路、选通开关、点火电源接口、第二稳压电路、传感器、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本报警装置能够以主动报警的方式向车主发出无线报警信号,从而让车主积极防范、及时处理,有效地遏制盗车犯罪。另外,由于在手机和座机中设置了编码电路,因此可以为各台报警装置设置不同的编码,因此不会发生干扰不相干车主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尤其是一种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上盗匪疯狂,特别是很多盗窃团伙将盗窃目标集中在各种型号的汽车、摩托车上。其原因就在于汽车、摩托车价值较高,也比较容易变卖、销赃。因此,对于机动车防盗已是迫在眉睫之大事。现有的遥控式机动车防盗报警装置种类较多,其结构通常是由遥控器和设置于车上的座机构成,其功能比较单一,其工作方式则是被动式的,即一旦有警情,报警器发出警报声,企图吓走匪徒。但在盗窃匪徒日益猖狂的今天,这种被动式的办法对盗窃匪徒已经起不到多大的威慑作用了。因此,现有机动车防盗报警装置存在着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防盗报警装置的电路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够主动向车主发出盗车警示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具有遥控接收手机和座机,其特征是所述遥控接收手机具有直流电源接口、手机无线接收电路、译码电路、发声电路、控制开关、手机编码电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译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译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发声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开关接手机编码电路的控制端,手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手机无线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直流电源接口分别与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端、译码电路的电源端、发声电路的电源端、控制开关的电源端、手机编码电路的电源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的电源端相连通;所述座机具有汽车电源接口、第一稳压电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解码电路、选通开关、点火电源接口、第二稳压电路、传感器、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汽车电源接口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和选通开关的固定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座机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端及解码电路的电源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选通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开关的第一选通接点与点火电源接口相接,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传感器的电源端、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电源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的电源端相接,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通,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座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无线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时,可以在手机的直流电源接口内装入电池,将座机固定在汽车上,并让座机的汽车电源接口与汽车电源相接,将座机的点火电源接口与汽车的点火供电线路相接。这样,在车主离开车子时,可按动遥控接收手机上的控制开关,通过手机无线发射电路向座机发出编码信号;座机无线接收电路收到该信号后,经解码电路处理,对选通开关发出控制信号,选通开关动作,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与选通开关的固定接点相连接,第二稳压电路得电工作,向传感器、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供电,报警装置处于警戒状态;此时,点火电源接口无电,汽车不能点火起动。若窃贼盗窃汽车,因点火电源接口无电而不能将车起动,同时,传感器将会感应到异动而输出信号,该信号经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处理后送入座机无线发射电路,由座机无线发射电路向外发出无线信号;设置于遥控接收手机上的手机无线接收电路将会接收到上述无线信号,经译码电路处理后,若信号无误,将由译码电路向发声电路输出信号,使发声电路发出报警提示。车主听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就知道有匪情,可以马上采取积极措施(或自己行动,或立即告知警方),进行及时防范,从而消除或减少机动车辆被盗的可能性。当车主欲自己用车时,可以按动遥控接收手机上的控制开关,再次通过手机无线发射电路向座机发出编码信号;座机无线接收电路在收到上述信号后,将信号输入解码电路处理,解码电路随之对选通开关发出控制信号,选通开关动作,选通开关的第一选通接点与选通开关的固定接点相连接,而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断开;此时,座机的警戒状态消除,汽车电源接口与点火电源接口接通,汽车即能够正常起动。在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报警器中常见的振动传感器,但本实用新型推荐采用加速度振动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因雷声或环境噪声等因素造成的误报警。另外,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采用具有加电延时电路的传感器,以避免传感器在刚加电时即有假信号输出的现象。若传感器本身不具备加电延时电路,则可在本装置中增设加电延时电路,并同时设置一个与门电路,让加电延时电路和传感器经过该与门电路,共同去控制后面的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在此结构形式中,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实际上是经该与门电路同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通。与现有报警器相类似,也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座机中增设声响电路,以便在车主遥控操作时发出声音响应。同时,还可以增设发光电路,以便利用灯光显示报警处于何种状态(即加载警戒或消除警戒状态)。从节电角度考虑,通常可以在手机中设置定时电路,同时选用具有控制端的手机无线接收电路,让设置的定时电路对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控制端实施控制,使手机无线接收电路间隙开通,从而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当然,若无上述定时电路,手机无线接收电路也能正常工作,但该接收电路就始终处于耗电状态。此外,还可以在手机上设置低压检测电路,以便及时提醒车主为手机电池充电。在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及译码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各式编码及译码电路,但此处推荐采用滚动式编译码电路。这是因为,滚动式编译码电路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无法破解,性能高度可靠、外围电路简单、具有多种输出功能的电路,如TH150/151AB集成电路芯片。该芯片与固定编译码电路(如VD5026/27、TP2262/72)以及早期推出的跳码芯片(如TR1300/1315)等相比,一是将人工固定编码方式改为“密匙”法随机滚动电脑编码方式,使用过的编码不再重复。二是解码后无需另行增加外围变换电路,其输出状态可随意选择输出锁存、非锁(瞬态)以及双稳态三种状态,使用十分方便。在本实用新型中,座机无线接收电路和解码电路可以分别设置,但是,也可以直接采用同时兼有无线接收和解码功能的现有集成电路,如TH9738型无线接收及解码集成电路。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能够以主动报警的方式向车主发出无线报警信号,从而让车主积极防范、及时处理,有效地遏制盗车犯罪。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手机和座机中设置了编码电路,因此可以为各台报警装置设置不同的编码,让各台装置的接收机的编号(编码)与发射机一致。当座机中的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让座机无线发射电路送出编码调制的短波信号,相同编码的手机接收到短波信号,经解码无误后,启动发声电路告知机主有情况发生。而编码不相同的其他车辆主人的手机则不会发出这个报警信号,因此不会发生干扰不相干车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的手机电路框图。
图2是座机电路框图。
图3和图4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具有遥控接收手机和座机,其特征是所述遥控接收手机具有直流电源接口1、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译码电路4、发声电路5、控制开关6、手机编码电路7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8,所述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接译码电路4的信号输入端,译码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接发声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开关6接手机编码电路7的控制端,手机编码电路7的信号输出端接手机无线发射电路8的信号输入端,直流电源接口1分别与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的电源端、译码电路4的电源端、发声电路5的电源端、控制开关6的电源端、手机编码电路7的电源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8的电源端相连通;所述座机具有汽车电源接口10、第一稳压电路11、座机无线接收电路12、解码电路13、选通开关14、点火电源接口15、第二稳压电路20、传感器21、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座机编码电路24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25,所述汽车电源接口10与第一稳压电路11的输入端和选通开关14的固定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电路11的输出端接座机无线接收电路12的电源端及解码电路13的电源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12的信号输出端接解码电路13的信号输入端,解码电路13的信号输出端接选通开关1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开关14的第一选通接点与点火电源接口15相接,选通开关14的第二选通接点与第二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20的输出端与传感器21的电源端、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的电源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25的电源端相接,所述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与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通,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编码电路24的信号输入端,座机编码电路24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无线发射电路25的信号输入端。另外,为避免传感器21在刚加电时输出假信号,本实施例还在座机中设置有加电延时电路26和与门电路22,所述与门电路22的电源端和加电延时电路26的输入端均与第二稳压电路20的输出端相接,所述与门电路22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相接,与门电路22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加电延时电路26的输出端相接,与门电路22的信号输出端同第一定时电路23的信号输入端相接。此处,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实际上是经该与门电路22同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通。为了让座机在车主遥控操作时发出声音响应,本例中在座机上设置有或门电路17、座机第二定时电路18和声响电路19,所述或门电路17的电源端、座机第二定时电路18的电源端和声响电路19的电源端均与汽车电源接口10相连接,或门电路17的一输入端与选通开关14的第一选通接点相接,或门电路17的另一输入端与选通开关14的第二选通接点相接,或门电路17的输出端接座机第二定时电路18的输入端,座机第二定时电路18的输出端接声响电路19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同时,为了实现灯光提示,本例中还设置有第一发光电路16和第二发光电路27,其中,第一发光电路16的控制端接选通开关14的第一选通接点,第二发光电路27的控制端接选通开关14的第二选通接点。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手机中设置有定时电路2,该定时电路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接口1和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的控制端相接。亦即是说,让定时电路2对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的控制端实施控制。这样,即可利用该定时电路2让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间隙开通,从而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本例中还在手机上设置有低压检测电路9,该低压检测电路9的信号输入端接直流电源接口1。当车主的手机电池快无电时,就能通过低压检测电路得到提示。本实施例中的座机中的传感器21为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座机编码电路24为滚动式编码电路,手机中的译码电路4则为与该座机编码电路24相适应的滚动式译码电路。采用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及滚动式编、译码器的优点前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框图中的手机的直流电源接口1即为接点a、b;定时电路2主要由集成电路IC1(与非门CD4011)作成低频振荡电路来完成;手机无线接收电路3直接由无线接收集成电路CSJ-R02A充当;译码电路4由一对滚动译码块TH151A/B充当;发声电路5由发声片IC6、三极管BG5及喇叭Y1构成;控制开关6即按键开关K2;手机编码电路7由滚动编码集成电路TH150充当;手机无线发射电路8即为由三极管BG4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高频小功率振荡电路;低压检测电路9由三极管BG2、BG3及外围电路构成,由发光二极管D2发光指示;如图4所示,上述座机的汽车电源接口10即接点12VIN;第一稳压电路11由稳压集成电路7805构成;座机无线接收电路12和解码电路13则直接采用了同时兼有无线接收和解码功能的现有集成电路,即TH9738型无线接收及解码集成电路;选通开关14即继电器选通开关J1;点火电源接口15即接点12VOUT;第一发光电路16由发光二极管D17和电阻R30充当;或门电路17即或门集成电路IC17A;座机第二定时电路18由集成电路IC15B及外围电路构成;声响电路19主要由IC15A、三极管BG6及喇叭Y2构成;第二稳压电路20由稳压器IC12充当;传感器21由加速度振动传感器ND-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与门电路22由集成电路IC7D、IC7A、IC7B充当,座机第一定时电路23由集成电路NE555及外围电路充当;座机编码电路24即滚动编码集成电路TH150及其外围电路;座机无线发射电路25即无线发射集成电路CSJ-T300,加电延时电路26由二极管D7、电阻R16和电容C13构成;第二发光电路27由发光二极管D18和电阻R31充当。
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时,可先在手机的直流电源接口内装入电池,将座机固定在汽车上,并让座机的汽车电源接口(即接点12VIN)与汽车电源相接,将座机的点火电源接口(即接点12VOUT)与汽车的点火供电线路相接。当车主按动手机上的按键开关K2时,TH150将完成滚动编码,编码块TH150的第六脚输出信号去调制由三极管BG4等组成的高频小功率振荡电路,向外发射无线控制信号。同时,手机定时电路中的CD4011第10脚向CSJ-R02A的受控端2脚送出控制信号,使手机无线接收电路CSJ-R02A间隙开启。在手机中,由BG1、D1组成电源指示电路,可用四节1.2伏可充镍氢电池供电。对于座机来说,由接点12VIN引入的车上蓄电池电源经稳压器7805稳压后,供座机无线接收电路用电。接收及解码集成电路TH9738的第五脚输出端只有两种状态:即高电平和低电平,经电阻R29去控制三极管BG7,使继电器J1的触点是否吸合。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即第一选通接点)接R30和D17,由D17完成消除警戒的灯光指示。只要D17发光,车主就知道:此时已解除警戒;点火电源已经接通,可以发动车辆了。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即第二选通接点)接R31和D18,由D18完成加载警戒的灯光指示。只要D18发光,车主就知道:此时已处于警戒状态。当继电器J1的任一选通接点被接通时,均会有信号经C29或C30向或门电路的第一或第二脚输入。或门电路的第三脚向定时电路中的IC15B的第八脚送入触发信号,定时电路产生一个短暂高电平(一秒左右),由IC15B第九脚输送到IC15A的第四脚,由IC15A及其周围电路组成声频振荡电路,由IC15A第五脚输出声频信号经R27到BG6,经BG6放大后推动喇叭Y2发声,从而对车主的遥控操作发出声音响应。在警戒状态下,12伏车上蓄电池经稳压器7809稳压后,供所有警戒电路用电。在置于警戒状态数秒钟以后,由R16、C13、D7构成的加电时延电路已稳定,其输出加到与门电路CD4011的第13脚。此后,若由ND-1及其周围电路构成的加速度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有振动信号,立即由ND-1的第三脚输出高电平到与门电路的第12脚,CD4011的第四脚送出信号经C16去触发由NE555及其周围电路构成的座机第一定时电路,NE555的第三脚送出数秒高电平,经电阻R19、稳压管D9等简单稳压后加到座机编码电路上,座机编码电路的TH150得电后由第六脚输出控制信号经C19、D16加到中功率高稳频的无线发射集成电路CSJ-T300上,无线信号即经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在座机发射时,接在TH150第7、8脚间的发光二极管D10有发光指示。手机中的CSJ-R02A是用介质稳频的高灵敏度接收机,当其收到座机的无线信号后,由其3脚输出解调信号到译码器TH151B的17脚。译码器由一对滚动译码集成块TH151A/B来完成,由TH151B第6脚输出信号,经二极管D6和电阻R15去触发发声集成电路IC6的第2脚,使喇叭Y1发声,从而让车主得到警示。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TH150/151AB滚动编、译码电路具有以下功能:
(1)采用12位前置码,数据起始码,32位加密滚动同步码,28位串行客户码,4位按键状态码,2位结束标志码等组合为一帧编码,每按动一次,不重复编码即按密匙法滚动一帧,编码量达5.7×1017,编码不会重复,也无法破解。
(2)编码芯片TH150采用8脚DIP或SOP微型封装,外围仅需操作键及射频电路即可工作。内部无需设电源开关,静态电流小于100nA,使遥控器电路大为简化。
(3)解码TH151AB设有首次滚动编码学习记忆及擦除端口,解码芯片依照密匙算法以参数码作同步滚动而解出遥控的数据指令。同时TH151A自动擦除上次参数码,存入本次密码作为新的参数码,使用过的密码永不再用,随操作键发出的滚动密码时时更新,只需用户保护好“记忆”键,任凭电子盗贼采用空中截码或是用同类遥控器扫描均是徒劳的。
(4)内部记忆不怕掉电,其存储数据寿命长达30年以上。因此,这种新型滚动式编译码电路的使用让本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更具优越性。
在本实施例中,除上述座机编码电路为滚动式编码电路,手机中的译码电路为与该座机编码电路相适应的滚动式译码电路外,上述手机中的编码电路亦为滚动式编码电路,就座机而言,同时兼有无线接收和解码功能的TH9738型无线接收及解码集成电路IC13中的解码电路亦为与该手机编码电路相对应的滚动式译码电路。
Claims (9)
1、一种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具有遥控接收手机和座机,其特征是所述遥控接收手机具有直流电源接口、手机无线接收电路、译码电路、发声电路、控制开关、手机编码电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译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译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发声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开关接手机编码电路的控制端,手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手机无线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直流电源接口分别与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端、译码电路的电源端、发声电路的电源端、控制开关的电源端、手机编码电路的电源端和手机无线发射电路的电源端相连通;所述座机具有汽车电源接口、第一稳压电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解码电路、选通开关、点火电源接口、第二稳压电路、传感器、座机第一定时电路、座机编码电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汽车电源接口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和选通开关的固定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座机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端及解码电路的电源端,座机无线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选通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入端,选通开关的第一选通接点与点火电源接口相接,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传感器的电源端、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电源端和座机无线发射电路的电源端相接,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通,座机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座机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座机无线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在座机中设置有加电延时电路和与门电路,所述与门电路的电源端和加电延时电路的输入端均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相接,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接,与门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加电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相接,与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同第一定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在座机中设置有或门电路、座机第二定时电路和声响电路,所述或门电路的电源端、座机第二定时电路的电源端和声响电路的电源端均与汽车电源接口相连接,或门电路的一输入端与选通开关的第一选通接点相接,或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相接,或门电路的输出端接座机第二定时电路的输入端,座机第二定时电路的输出端接声响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第一发光电路,该第一发光电路的控制端接选通开关的第一选通接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第二发光电路,该第二发光电路的控制端接选通开关的第二选通接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在手机中设置有定时电路,该定时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接口和手机无线接收电路的控制端相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在手机上设置有低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接直流电源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机中的传感器为加速度振动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机编码电路为滚动式编码电路,所述手机中的译码电路为与该座机编码电路相适应的滚动式译码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2221401U CN2531976Y (zh) | 2002-01-24 | 2002-01-24 |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2221401U CN2531976Y (zh) | 2002-01-24 | 2002-01-24 |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531976Y true CN2531976Y (zh) | 2003-01-22 |
Family
ID=3369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2214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31976Y (zh) | 2002-01-24 | 2002-01-24 |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531976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5973B (zh) * | 2005-04-27 | 2010-06-16 | 盛大庆 | 一种手机式防盗报警装置 |
CN105966347A (zh) * | 2016-06-21 | 2016-09-28 | 广西科技大学 | 一种电动车防盗系统 |
CN106920375A (zh) * | 2015-12-27 | 2017-07-04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波四码汽车遥控接收器 |
CN106920376A (zh) * | 2015-12-27 | 2017-07-04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波双码接收设计方案 |
-
2002
- 2002-01-24 CN CN02221401U patent/CN253197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5973B (zh) * | 2005-04-27 | 2010-06-16 | 盛大庆 | 一种手机式防盗报警装置 |
CN106920375A (zh) * | 2015-12-27 | 2017-07-04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波四码汽车遥控接收器 |
CN106920376A (zh) * | 2015-12-27 | 2017-07-04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波双码接收设计方案 |
CN105966347A (zh) * | 2016-06-21 | 2016-09-28 | 广西科技大学 | 一种电动车防盗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67991U (zh) | 一种车载远程遥控防盗器 | |
CN2531976Y (zh) | 机动车无线防盗报警装置 | |
CN109094518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车辆防盗系统 | |
CN201249735Y (zh) | 一种汽车防盗系统 | |
CN104908709A (zh) | 一种车辆防盗监控方法及终端 | |
CN201573728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防盗系统 | |
CN201051284Y (zh) | 随身物品防丢防盗报警器 | |
CN204507072U (zh) | 电动车免钥匙智能发动系统 | |
CN107284561A (zh) | 智能电动车数据遥控报警器 | |
CN201914359U (zh) | 一种实用多功能报警装置 | |
CN2523648Y (zh) | 机动车防盗报警器 | |
CN101648556B (zh) | 电瓶防盗报警器 | |
CN202935318U (zh) | 一种汽车安全系统 | |
CN101183483B (zh) | 汽车报警系统与家庭报警系统无线联控的方法及装置 | |
CN212243637U (zh) | 一种电动车防盗报警器 | |
GB2394340A (en) | Remotely controlling an apparatus using e.g. a pager network | |
CN105966500A (zh) | 一种电动车防盗系统 | |
CN104691495A (zh) | 无线超长待机的gsm/gps防盗定位报警器及方法 | |
CN2893817Y (zh) | 新型汽车防盗遥控器 | |
CN103144605A (zh) | 汽车防盗警戒方法 | |
CN204222806U (zh) | 无线超长待机的gsm/gps防盗定位报警器 | |
CN215042657U (zh) | 一种车辆防盗报警设备 | |
CN2439980Y (zh) | 汽车防盗监听装置 | |
CN103507756A (zh) | 远程定位防盗装置及其防盗方法 | |
CN203698215U (zh) | 汽车无线报警器的发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