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66284Y -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 Google Patents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66284Y CN2466284Y CN 01208222 CN01208222U CN2466284Y CN 2466284 Y CN2466284 Y CN 2466284Y CN 01208222 CN01208222 CN 01208222 CN 01208222 U CN01208222 U CN 01208222U CN 2466284 Y CN2466284 Y CN 246628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lf body
- halves
- connecting ring
- ring according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7 gene knockdow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有二概呈左右对称呈半圆形的半体,于内缘各形成一半圆形的夹掣面,体身各设有预定数目的插孔;二半体后端是相枢接;一第一掣孔设于第一半体前端;一第二掣孔设于第二半体前端;第二半体的前端后缘是具有一抵面,抵面所处的高度是较第一掣孔低;一插固件为呈楔形的杆件,插设于二半体的掣孔中,用以扣紧二半体前端;该连接环套束于支柱时,是以该二夹掣面及该抵面提供束夹于支柱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建筑物品,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装设于支柱上的连接环,该等连接环是可供支柱作横向连接,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环是可套接于支柱上任何高度。
按,习知一种支柱10,如图1所示,为一种建筑物品。该支柱10具有一长管身11,于该管身11上等间隔固接多数个环体12,且管身11的顶底端各设一可调整凸伸长度的调整座13。各环体上设有多数穿孔14。
使用时,如图2所示,支柱10是直立设置,相邻两支柱间则以若干连接杆15扣接于环体12的穿孔14,使支柱间产生横向的连结作用,可以多数支柱组装成系统性的架体,以供支撑模板。
如上所述,该等支架的使用场合为建筑工地,然而建筑工地的地面均不平整,且有时地面的高低落差会超过各调整座13所能伸缩的长度,故使用时,即如图2所示,相邻二支柱10的环体12便处于不同的高度。由于支柱间的间隔是固定的,因此,用以连接于该等支架的连接杆15即须具有调整长度的功能,以便达到连接的作用。其缺失在于,该等具调整长度作用的连接杆的成本较高,且连接支架时,须个别的调整每一根连接杆的长度,作业上亦相当不便。同时,当连接杆15的长度不同,以及环体12的高低不同时,容易造整个支架受力不均的情形,有安全上的顾虑。此外,各该支柱10上会固设多数环体12,乃是便于在不同高度组接连接杆,然而,如图所示,支柱横向连接时,并不会使用到所有的环体12,故固接为数众多的环体即形成浪费,增加成本。
习知另一种用以支撑模板的钢管支柱19,则如图3所示,其内管191可缩入外管192中,故可大幅调整长度,然而,此类钢管支柱并无设置该等环体,于使用时只是单独竖立,相邻的钢管支柱间并无横向连接的作用,故无法连接成有系统的架体。
晚近,有一种连接环问世,如图4所示,该连接环20具有一半圆形体22以及一直杆体24,该二者22、24的一端是相枢接,使该半圆形体22可于该直杆体24上开合。一楔形的束杆26,穿设于该半固体22自由端。使用时,如图5所示,将该半圆形体22的自由端穿入该直杆体24另一端后,可使该连接环20套接于柱体28上,复将该束杆26下移,即可使半圆形体22及直杆体24束紧于柱体28。藉此,柱体28即可由该半图形体22上的穿孔23供连接杆29连接,使相邻的柱体可产生横向连接的作用。
经查,上述连接环20具有下述缺失有待改进:其一为,如图5所示,该连接环主要是以A、B两个区域套束于柱体28上,其接触面积有限,故套束强度不佳,难以承受较大的受力。再者,该连接环仅于柱体28的半侧周面,例如图中的左侧,具有穿孔23供连接杆29连接,于柱体的另一侧并无法横向连接另一柱体,因此,使用时,只能以四根柱体28连接成一个方形架构,无法将多数柱体连接成系统支架。再者,该半圆形体22及该直杆体24的枢接端易松动,使该二者22、24易因间隙而上下摆动,故套束于柱体的夹束力不佳。
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揭诸缺失,即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可依需要高度自由将连接环装设于支柱上,使相邻二支柱间的环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不必在支柱上以固定距离焊固连接环,可减少连接环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可提供钢管支柱作横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具有较佳的夹束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可使支柱间产生多向性的连接,以形成系统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可使由支柱所连接成的系统支架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是用以套束于建筑用的支柱,包含有:一第一半体,是概呈半圆形的片体,其内缘是呈半圆形的夹掣面,而体身上设有预定数目的插孔;一第二半体,亦概呈一半圆形的片体,与该第一半体相向并列,该第二半体的内缘亦为一呈半图形的夹掣面,而体身上亦开设有若干插孔;该二半体的后端是相枢接,而可以其枢接部位为支点而旋摆开合;该二夹掣面是相向,用以束夹于支柱;一第一掣孔,设于该第一半体前端;一第二掣孔,设于该第二半体前端;该二半体前端相闭合时,该二掣孔是呈高低差,而上下相对,该第二掣孔是位于该第一掣孔下方;设有该第二掣孔的该第二半体的前端后缘是具有一抵面,该抵面所处的高度是较该第一掣孔低;一插固件,为呈楔形的杆件,一端窄而另一端较宽;该插固件是插设于该二半体的该等掣孔中,用以扣紧该二半体前端。
其中该第二半体前端底缘是设一垣部,该垣部较该第二半体的体身低,且该垣部后端是形成该抵面;该第二掣孔是设于该垣部。
其中该第二半体的前端顶缘是朝该第一半体往外延伸一凸部,该凸部是较该第二半体的体身高;一第三掣孔,设于该凸部;该垣部恰位于该凸部下方,该第二掣孔则恰位于该第三掣孔下方,且该凸部与该垣部之间是形成一插设空间;该第一半体前端恰可插设于该插设空间中;该三掣孔是上下对应;该插固件是穿插于该三掣孔中。
其中该第一半体前端所处的高度是较该第一半体体身的高度高。
其中各该半体的夹掣面于顶、底缘是分别朝上、朝下各往外延伸一唇部。
另包含有:二束夹件,各该束夹件是断面概呈半圆形的长形体,该二束夹件是分别以其外周固接于该二半体的内周缘;该连接环的该二半体即以该二束夹件束夹于建筑用的支柱。
其中该凸部的第三掣孔顶缘是设一内径较小的肩面;该插固件底端是为较窄端,并设一铆钉;该插固件往上位移时,该铆钉得卡止于该肩面,而不会脱出。
其中该凸部于远离该第一半体之侧是设一凹槽,可供该插固件平置而收容于该凹槽中。
其中该插固件、该二掣孔及该抵面是位于该二半体间的中线位置。
另包含有:一连接件;该二半体后端是分别枢接于该连接件。
其中该连接件的断面是呈U形,而具有一开槽;该二半体后端是枢接于该开槽中。
其中该抵面是为一弧面,且该抵面是与该第二半体的该夹掣面的圆周位于同一圆弧上。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式的安排为:
图1是习知一种支柱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习知另一种钢管支柱的示意图。
图4是习知一种连接环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顶视图,并显示使用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套扣于一钢管支柱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图8中该左右半体前端扣紧的状态。
图10是图9的10—10剖线的剖面图,显示夹扣于钢管支柱外管的状态。
图11是图10的11—11剖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12—12剖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图9的13—13剖面图,显示夹扣于钢管支柱内管的状态。
图14是图10的14—14剖线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0的15—15剖线的剖面图。
图1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
图17是显示以图8的钢管支柱配合本实用新型组装成一架体单元。
图18显示以图17的架构组装成系统支架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柱连接环30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连接环30包含有:一左半体40与一右半体50,该二半体的一端是相枢接,而另一端则可以一插固件80所扣合。其中:
该左半体40是概呈半圆形的片体,其体身上开设有若干插孔42,而内缘是呈半圆形的夹掣面44,于该夹掣面的顶底缘分别往外延伸一弧形的唇部45,使该夹掣面44的厚度较该左半体的壁厚大,以增加接触面积。此外,该左半体40的前端是设一掣孔46,而后端则设一枢孔41。
该右半体50概与该左半体40对称,亦为一概呈半圆形的片体,与该左半体相向并列。该右半体50体身上同样开设有若干插孔52,而内缘亦为一半圆形的夹掣面54,同样的,于该夹掣面54顶底缘亦各往外延伸一弧形的唇部55。该右半体50的前端顶缘朝向该左半体40的方向是往外延伸一凸部56,该凸部56所处的高度是较该右半体的体身高,且该凸部上复设一上掣孔57。一垣部58,固设于该右半体40前端底缘,且所处的高度是较右半体的体身低,该垣部58恰位于该凸部56下方,并与该凸部56保持适当间隔,使垣部58与该凸部56间形成一插设空间60。该垣部58的内缘是具一呈弧形的抵面62,该抵面62与该夹掣面54是位于同一圆弧,如图10所示。且垣部58上复设一下掣孔64,恰与该凸部的上掣孔57上下对应。
该左、右半体40、50后端是容置于一连接件70的开槽72内,且该二半体后端的枢孔41、51是各以一轴销71枢接于该连接件的通孔74中,使该二半体40、50得以其枢接部位为支点而旋摆,以产生开、闭的作用,且该二夹掣面44、54是相向。藉此,该左半体40前端得伸入于该右半体前端的插设空间60中。
该插固件80是一呈楔形的扁平杆件,底端较窄而顶端较宽,而具有一渐开状的体身。该插固件80是以底端自该凸部56的上掣孔57穿伸于该左半部40的掣孔46以及该垣部58的下掣孔64中,如图9,藉以卡扣该二半体40、50。该插固件80、该三掣孔及该抵面62所处的位置恰位于该二半体间的中线处即图10所示的11—11剖线。
使用时,如图8所示,以申请人所生产的钢管支柱为例而说明,该钢管支柱90是如同图3所示,并未设有连接环。操作者得将若干连接环30套接于该钢管支柱90的内、外管92、94,套设时,首先使该二半体40、50外张,复将之套接于该支柱90,接着将该二半体的前端闭合,令左半体40前端伸入于该右半体50前端的插设空间60内,如图9,使得该二夹掣面44、54及该抵面62衔合于外管周面,如图10、图11。接着复将该插固件80往下敲击,令插固件卡掣于该三掣孔57、46、64,由图9所示可知,该插固件80的二侧面可紧密的卡抵于该三掣孔57、46、64内壁,使该二半体40、50的前端紧密的扣合,令该二夹掣面44、54及抵面62紧密的卡扣于外管92周面,如图10至图12,该连接环30即可紧密的套束于支柱90上,且是以该二夹掣面及抵面等三个区域夹束于外管92。
另,藉由该抵面62抵于支柱管壁的作用,当操作者往下敲击该插固件80时,该连接环30的受敲击处亦即前端并不会下沉,故于敲击插固件时,连接环仍可保持水平而不会倾斜,可有效的使该二半体40、50的该二夹掣面44、54紧束于最小的间距,以确实束紧于支柱。
图10至图12所示,是显示连接环30套接于钢管支柱90的外管92。由于该钢管支柱90的内管94的管径是较外管92的管径小,故欲套束于内管时,具有二种实施方式,其一为:以一较小尺寸的连接环套接于内管。另一方式为:在相同尺寸的连接环上,于该左、右半体40、50的内缘各焊固一断面概呈半圆形的束夹件100,如图8、13至图15所示,以缩小该二半体40、50的内周。藉此,连接环30即可套束于该内管94。由图13至图15所示可知,该连接环30是以该二束夹件100内壁束夹于内管,且以该等束夹件100套束于内管94时,并不会损伤内管的螺牙95,同时束夹件100是以大面积夹固于内管94,具有稳固的束夹力。
欲卸下该连接环30时,是将该插固件80自图9的状态往上敲击,使其脱离该左半体40的掣孔46,以解除该二半体40、50前端的扣接状态,如此,即可将该二半体40、50外张,而自钢管支柱取下。
将插固件80上移时,插固件底端所设的铆钉82可卡止于该掣孔57顶缘设的肩面571,如图11假想线所示,藉此,可防止插固件80脱出连接环30。且于收藏时,可将插固件80顶端往下平放,而呈图6假想线所示平置的状态,使插固件收容于该凸部56一侧所设的凹槽561中,以缩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有下述功效:
一、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套束于支柱上,故,可套束于如图1所示的习知用以组装成支架的支柱,亦或如图3或图8所示的钢管支柱90,使用性广。且如图16所示,当工地的地面不平整时,施工人员可将支柱90上的连接环30装设于同一水平高度,便利于供连接杆120横向连接。同时,由于连接环120是位于同一高度,因此,以固定长度的连接杆120即可横向连接,可降低连接杆120的费用。且连接杆的长度固定以及连接环30的高度相同时,支柱90间的横向连接强度最强,所组成的支架具有更高的负荷强度。
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的左、右半体上均设有插孔,因此,连接环套束于支柱后,支柱的圆周上均具有插孔以供组接连接杆120,故如图16所示,多数的支柱90间可作横向连接,相较于图4、图5所示的习知构造,更能有效的横向连接支柱,以增加稳定性。同时,该等支柱间更可以斜杆122斜向连接,更增支架的稳固性。
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是以三个夹束区域束夹于支柱上,接触面积较大,可提供较佳的束夹强度。
四、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视支柱的长度而在适当的高度上套束该等连接环即可,变化性高。且支柱上无须固设多个连接环,可减少连接环的数量,降低成本。
五、由图11所示可知,该连接件70的开槽72可有效限止该二半体40、50,故该二半体于外张或闭合的作动中,均受该开槽72所拘限,可有效消弥该二半体上下摆动的间隙,令该二半体保持于同一水平高度,以形成最佳的束紧力。同时,该二半体前端的插接结构,亦有助于该二半体保持于同一水平高度,减少上下摆动。
六、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使支柱的圆周均具插孔,而可多向性的连接,故可将多数个图8所示的钢管支柱连接成一系统支架,以作为支架使用。图17所示,为显示构成所述的系统支架的一方形架构单元E,欲组装成系统支架时,得以该等单元在经、纬向上无限制的延伸连接,如图18所示,是显示以若干单元E在一方向上(如经向)组接,藉以组成具有立体性且庞大的系统支架。于工地组装时,得先于地面上组装成各个单元E,复以吊车将各个单元吊至适当位置,而依序组装。经由此种作业方式,可大幅降低在高处组装支架的时间,提高效率。
此外,每一个单元亦可个别的调整高度,例如,将支柱90a上的连接环30a、30b松放,即可将该支柱的内管94a予以调高或调低,调整至所须高度后,再将该二连接环30a、30b重行套固。之后即可调整另一支柱90b的高度,将该支柱上的二连接环30c、30d予以松放后,调整其内管94b的高度,复将其连接环30c、30d。如此,可依序再调整其余钢管支柱90c、90d的高度,达到调整系统支架的高低距离,无须拆、装整个单元E,操作上相当便利。
七、另须说明的是,传统的鹰架支柱10,如图1所示,收合时,仅能将该二调整座13内缩于管身11内,由于管身11的长度长,故支柱拆卸收合后,仍具相当长度。当使用本实用新型而采用所示的钢管支柱90时,由于内管94可完全缩入于外管92中,故拆卸收合后该钢管支柱的长度较短,可节省体积,易于收储及降低运送成本。
须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连接环中,该右半体是设一较低的垣部,使该左半体前端叠接于该垣部上。惟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使该垣部与该右半体的体身同高,且令该左半体前端的高度较该左半体的体身高。则该二半体的前端闭合时,该左半体前端仍是叠接于右半体的前端上。
Claims (12)
1.一种套接式支柱连接环,是用以套束于建筑用的支柱,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第一半体,是概呈半圆形的片体,其内缘是呈半圆形的夹掣面,而体身上设有预定数目的插孔;
—第二半体,亦概呈一半圆形的片体,与该第一半体相向并列,该第二半体的内缘亦为一呈半图形的夹掣面,而体身上亦开设有若干插孔;该二半体的后端是相枢接,而可以其枢接部位为支点而旋摆开合;该二夹掣面是相向,用以束夹于支柱;
—第一掣孔,设于该第一半体前端;—第二掣孔,设于该第二半体前端;该二半体前端相闭合时,该二掣孔是呈高低差,而上下相对,该第二掣孔是位于该第一掣孔下方;设有该第二掣孔的该第二半体的前端后缘是具有一抵面,该抵面所处的高度是较该第一掣孔低;
一插固件,为呈楔形的杆件,一端窄而另一端较宽;该插固件是插设于该二半体的该等掣孔中,用以扣紧该二半体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半体前端底缘是设一垣部,该垣部较该第二半体的体身低,且该垣部后端是形成该抵面;该第二掣孔是设于该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半体的前端顶缘是朝该第一半体往外延伸一凸部,该凸部是较该第二半体的体身高;一第三掣孔,设于该凸部;该垣部恰位于该凸部下方,该第二掣孔则恰位于该第三掣孔下方,且该凸部与该垣部之间是形成一插设空间;该第一半体前端恰可插设于该插设空间中;该三掣孔是上下对应;该插固件是穿插于该三掣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半体前端所处的高度是较该第一半体体身的高度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半体的夹掣面于顶、底缘是分别朝上、朝下各往外延伸一唇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二束夹件,各该束夹件是断面概呈半圆形的长形体,该二束夹件是分别以其外周固接于该二半体的内周缘;该连接环的该二半体即以该二束夹件束夹于建筑用的支柱。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凸部的第三掣孔顶缘是设一内径较小的肩面;该插固件底端是为较窄端,并设一铆钉;该插固件往上位移时,该铆钉得卡止于该肩面,而不会脱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凸部于远离该第一半体之侧是设一凹槽,可供该插固件平置而收容于该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固件、该二掣孔及该抵面是位于该二半体间的中线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一连接件;该二半体后端是分别枢接于该连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件的断面是呈U形,而具有一开槽;该二半体后端是枢接于该开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接式支柱连接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抵面是为一弧面,且该抵面是与该第二半体的该夹掣面的圆周位于同一圆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08222 CN2466284Y (zh) | 2001-03-06 | 2001-03-06 |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08222 CN2466284Y (zh) | 2001-03-06 | 2001-03-06 |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66284Y true CN2466284Y (zh) | 2001-12-19 |
Family
ID=33628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12082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66284Y (zh) | 2001-03-06 | 2001-03-06 |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6628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4326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日立机材株式会社 | 柱连接用部件、柱的连接结构 |
CN105552742A (zh) * | 2016-02-29 | 2016-05-04 | 天津鑫正天电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环网柜 |
-
2001
- 2001-03-06 CN CN 01208222 patent/CN246628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4326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日立机材株式会社 | 柱连接用部件、柱的连接结构 |
CN102644326B (zh) * | 2011-02-21 | 2014-08-27 | 日立机材株式会社 | 柱连接用部件、柱的连接结构 |
CN105552742A (zh) * | 2016-02-29 | 2016-05-04 | 天津鑫正天电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拆卸式环网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36477Y (zh) | 一种篷结构 | |
US6123209A (en) | Rack | |
CN101597955A (zh) | 安全脚手架 | |
CN2466284Y (zh) | 套接式支柱连接环 | |
CN2773239Y (zh) | 可调式模板支撑柱 | |
CN2872410Y (zh) | 改进的投影机吊架构造 | |
JP6698331B2 (ja) |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架台 | |
CN215672555U (zh) | 一种风机结构及其应力扩散的平台支撑座 | |
CN214402756U (zh) | 一种混凝土梁模板的固定体系 | |
CN2620917Y (zh) | 显示器的支撑臂装置 | |
CN2764233Y (zh) | 多功能组合置物架 | |
CN108945036B (zh) | 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流转车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8624926U (zh) | 斜拉杆连接固定装置 | |
CN2134448Y (zh) | 改良之模板夹固器 | |
CN1309220A (zh) | 可快速组合墙模及柱模的束框 | |
CN2763133Y (zh) | 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 | |
CN222207328U (zh) | 一种楼梯间可自适应调整的周转性安全防护装置 | |
JP3161599U (ja) | タイバー保持具の鉄筋固定方法改良。 | |
CN111794539A (zh) |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固定装置 | |
CN211286901U (zh) | 一种角钢塔塔脚补强加固装置 | |
CN221320586U (zh) | 一种自支撑模板 | |
CN218757127U (zh) |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拦截装置 | |
CN216641027U (zh) | 便于施工的加气块墙体连接结构 | |
CN213488007U (zh) | 一种挂墙式蚊帐架 | |
CN222435289U (zh) | 一种基坑咬合桩基的围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