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439118Y - 电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39118Y
CN2439118Y CN00237599U CN00237599U CN2439118Y CN 2439118 Y CN2439118 Y CN 2439118Y CN 00237599 U CN00237599 U CN 00237599U CN 00237599 U CN00237599 U CN 00237599U CN 2439118 Y CN2439118 Y CN 24391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terminal
battery connector
storage tank
termina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237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圳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00237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391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391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391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有至少一端子容置槽的绝缘壳体及至少一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本体、由本体一侧延伸并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导接部、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由本体另一侧延伸,第一支臂有第一接触部,第二支臂亦由本体延伸,让两支臂错开地位于端子容置槽内,且第二支臂有第二接触部,使相匹配的端子可由两支臂的自由端处插入,与第一与第二接触部产生电气接触,借此,达到增加导电端子的接触正向力与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功效。

Description

电池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传统的电池连接器的示意图。一般电池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连接器1与一与该插头连接器1相匹配的插座连接器2。而插头连接器1通常固定于电气装置的电路板(如笔记本型电脑的主机板)上,而该插座连接器2设置于电池的输出端,该插头连接器1有多个间隔并列的金属插板11,该插座连接器2设置有多个与该等金属插板11对应的插槽21,而该等插槽21是由多个隔板22间隔并列所形成,而各插槽21内设置一夹持端子23。各夹持端子23是具有一倒U型座231、一由该倒U型座231的底面向远离该型座231的方向延伸的一焊接部232、以及由该倒U型座231的两侧上的相对位置分别向上延伸一夹板233,且两夹板233内侧相对处分别设置有半圆形的突部234,而各夹持端子23是由插座连接器2的下方置入对应的插槽21中。
请参照图2所示,当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相结合以传输电能时,是借由插座连接器2夹持端子23的两侧夹板233夹固于金属插板11以导通电流。此传统的电池连接器1、2虽可达到电路板与电池间的电流传送,但请再参照图2,两电池连接器1、2的电性接触是利用夹持端子23的两夹板233来夹固金属插板11,故两夹板233必须具有足够的接触正向力来接触与固定金属插板11。各夹持端子23的接触正向力是由两夹板233的弹性回复作用所产生,即是金属插板11插入两夹板233间而导致两夹板233偏移,让两夹板233因弹性回复力的驱使而反弹贴近金属插板11,夹板233的偏移位移量愈大则弹力回复力亦会增大而端子的接触正向力亦会随之增大。因插槽21的宽度有限且两夹板233位于相对位置,故最多仅能如图3所示让两夹板233的突部234相互接触,即传统的夹持端子23的接触正向力最多仅能由偏移位量为二分之一的插槽21宽度的弹性回复力所产生,故无法提供端子足够的接触正向力,而多次插接后,夹持端子23与金属插板11接触不良的发生机率更高。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提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导电端子具有较大接正向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具有能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连接器,其包括一具有至少一端子容置槽的绝缘壳体与可容置于该至少一端子容置槽中的至少一导电端子;该至少一导电端子包含一本体、一导接部、一第一支臂与一第二支臂,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该导接部是由该本体的第一侧向远离该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可与一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该第一支臂是由该第二侧向远离该第一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一支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支臂是由该第二侧不同于该第一支臂在该第二侧的位置处向远离该第一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支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支臂与该第一支臂错开地位于该至少一端子容置槽内,一相匹配的端子可由该两支臂的自由端处插入,与该第一接触及该第二接触部产生电气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各导电端子的两支臂其为错位延伸,致使两横向臂的偏移位移量得以增加,进而使导电端子的接触正向力增加与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功效。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传统的电池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金属插板与插座连接器的夹持端子的结合状态图;
图3是传统的插座连接器的夹持端子的另一实施态样图;
图4是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图5装设一导电端子的组合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对接立体图;
图8是插头连接器的金属插板欲插入插座连接器对应的导电端子中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插头连接器的金属插板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合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插头连接器的金属插板欲插入图11扔导电端子中的动作示意图;及
图13是插头连接器的金属插板与图11的导电端子的结合状态图。
图号对照表:5电池连接器/插座连接器    3插座绝缘壳体31本体                    32侧板33左侧隔板                331左侧隔板的壁面33′右侧隔板              331′右侧隔板的壁面34卡置槽                  35端子容置槽36导接面                  37定位柱4导电端子                 41本体411本体的顶侧             412本体的底侧413第一侧              414第二侧4141第二侧的上端部     4142第二侧下端部42、42′导接部         421′安装面43、43′第一支臂       413、413′第一接触部44、44′第二支臂       441、441′第二接触部44卡置部               6插头连接器/电池连接器61插头绝缘壳体         62金属插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文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方位(如顶、底、前、后、左、右等)的限定、元件形状与元件数目的描述,仅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了解,而不是作限制,故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可作等效弯化与替换,如元件数目可作变更等。而一般电池连接器大致可分为插头连接器及一与该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一般设置于如笔记本型电脑之类的电气装置的电路板上,而插座连接器一般设置于电池的输出端。由于本案的改良重点在为插座连接器的电池连接器,故在以下先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作介绍。
请参考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为插座连接器的电池连接器5的局部分解图。本实施例中电池连接器5包括一插座绝缘壳体3及多个导电端子4;其中:
该插座绝缘壳体3具有一本体31,而由该本体31间隔并列向前延伸两侧板32及复数个位于两侧板32之间的隔板33,致使侧板32与隔板33间形成一卡置槽34,用以电池连接器对接时提供另一电池连接器(即指插头连接器)的对接定位。如图5,该绝缘壳体3更具有多个端子容置槽35,而各该端子容置槽35是两相邻的隔板33、33′间所形成的间隔空间,且诸端子容置槽35更延伸至插座绝缘壳体3的导接面36。在壳体3的导接面36的两侧更分别设置一定位柱37,以供电池连接器5结合于电路板时定位于预定的电路板结合孔中(图中未示)。
各导电端子4是容置于该插座级壳体3对应的端子容置槽35中。各导电端子4是由一直立的本体41、一导接部42、一第一支臂43与一第二支臂44所构成。该本体41位于端子容置槽35内,并具有一顶侧411、一与该顶侧411相对的底侧412以及位于顶侧411与底侧412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一侧413与一第二侧414,且第二侧414可分隔成两端部4141、4142,该本体41的顶与底侧411、412中至少一侧上设置至少一可顶抵该端子容置槽35的槽壁的卡置部44而形成紧配合定位于端子容置槽35中,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本体41的顶、底两侧411、412上设置两卡置部44,各卡置部44为一凸块。该导接部42是由该本体41互一侧413的置中位置向远离该第二侧414的方向延伸的一插脚42,用以设置于该电路板的插孔中(图中未示)。该第一支臂43是由本体的第二侧414的上端部4141向远离该第一侧413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支臂43具有一朝位于端子容置槽35右侧板33′的壁面331′的方向突起的第一接触部431。该第二支臂44由本体41的第二侧413的下端部4142向与本体41垂直的方向延伸,复转折向远离第一侧413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支臂44具有一朝端子容置槽35的左侧隔板33的壁面331的方向突起的一第二接触部441,借此设置,让第一支臂43在端子容置槽35内的高度高于第二支臂44,而使第一支臂43与第二支臂44错开地位于端子容置槽35内,且使第二支臂44较第一支臂43更远离该端子容置槽35左侧隔板33的壁面331,并让两支臂43、44的自由端间形成一间隙,可供另一电池连接器(指插头连接器)的一匹配端子由此间隙插入,并可与第一与第二接触部341、441产生电气接触,以形成两电池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与第二接触部341、441是由一弧面所构成,而第一与第二支臂43、44与远离该第一侧413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为相同。
就上所述的构造与关系,组装时,分别将各导电端子4置入显露于壳体3地导接面36对应的端子容置槽35内,即可完成组装,组装后,如图6所示,各导电端子4的该等卡置块44会压迫端子容置槽35的槽壁,使各导电端子4定位于对应的端子容置槽35中,且导接部42会凸出该壳体3的导接面36。
请参照图7,其为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5与一相匹配的插头连接器6的对接组合图。该插头连接器6是包括一插头绝缘壳体61与多个间隔并列的金属插板62(指端子),由于插头连接器6并非本案的改进重点且早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详加描述。关于两电池连接器5、6的对接过程与两者的端子的相互作动在下文中作描述。
请参照图8,当插头连接器6与插座连接器5对接时,插头连接器6的诸金属插板62会插入对应的端子容置槽35中,而进入两支臂43、44的自由端间的间隔中,诸金属插板62继续推进后接触第一接触部431与第二接触部441,而由本实施例中该等接触部431、441为弧面,故诸金属插板62会沿着弧面431、441的导引顺利推开该等接触部431、441继续进入至如图9的完全插入状态,而由于第一及第二支臂43、44受金属插板62推挤会产生一偏移,而对应此偏移产生接触正向力,驱使第一与第二接触部431、441自动回弹抵压金属插板62,致使导电端子4与金属插板62紧密接触形成两连接器5、6的相互导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与第二支臂43、44为错位延伸,故可使第一支臂43的第一接触部431接触到位于此端子容置槽35的右侧隔板33′的壁面331′,第二支臂44的第二接触部441接触位于此端子容置槽35的左侧隔板33的壁面331,使两支臂431、432的偏移位移量可至整个端子容置槽35的宽度而甚大于传统的夹持端子的两夹板最多能偏移的二分之一的插槽宽度,故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的接触正向力会远远大于传统的夹持端子的接触正向力,进而让两电池连接器5、6的端子4、61电性接触稳定,而达到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其次,请参照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而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各导电端子4的导接部42′,此导接部42′具有一与电路板的一表面平行的安装面421′,以可供利用表面安装技术(SMT)让安装面421′粘着于电路板上对应的导电点上(图中未示)。
最后,请参照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各导电端子4中第一支臂43′与第二支臂44′的长度,此实施例中的第二支臂44′向远离该第一侧413的方向延伸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一支臂43′于此方向所延伸的长度,且第一支臂43′的第一接触部431′是较第二支臂44′的第二接触部441′更接近导接面36,使两电池连接器5、6对接时,如图12所示的诸金属插板61会先顺着第二接触部441′的导引而后再沿第一接触部341′的导引顺畅推进至如图13所示的完全插接,故由于两接触部441′、431′的依序导引,让本实施例插接的阻力会相较于传统的电池连接器与前述实施例小,使本实施例更具有插接顺畅的优点。
就上所陈,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以下的优点:
1.导电端子具有较大的接触正向力: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诸导电端子4的两支臂43、44及43′、44′的偏移位移量可至整个端子容置槽35的宽度,甚大于传统的夹持端子的两夹板最多能偏位的二分之一的插槽宽度,且让因此偏移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加倍,进而使因弹力回复力所驱使的接触正向力更大,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接触正向力大的优点。
2.有效避免接触不良: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4的正向接触力较大,故两电池连接器4、6对接时,能让第一与第二接触部431、441能更紧密与金属插板62接触,以使两者电性接触稳定,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可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确能借上述所披露的构造、装置,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

Claims (11)

1.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壳体,其具有至少一端子容置槽;及
至少一导电端子,其可容置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中,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包含: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侧及一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一导接部,其由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可与一电路板产生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一第一支臂,其由所述第二侧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
一第二支臂,其由所述第二侧不同于所述第一支臂在所述第二侧的位置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错开地位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内,一相匹配的端子可由所述两支臂的自由端处插入,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产生电气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容置槽由两间隔并列的隔板构成,所述两隔板的间形成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具有一导接面,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延伸至所述导接面,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的导接部于所述导接面外露于所述绝缘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的本体上设置多个可顶抵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的槽壁的卡置部,以形成紧配合而定位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置部为一凸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由所述第一支臂所形成的弧面构成,而第二接触部由所述第二支臂所形成的弧面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在所述端子容置槽内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支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自所述第二侧向与所述本体垂直的方向延伸,复弯折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长度是大于所述第一支臂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的导接部为一插脚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插孔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的导接部具有一安装面,可以表面安装方式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CN00237599U 2000-07-15 2000-07-15 电池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391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0237599U CN2439118Y (zh) 2000-07-15 2000-07-15 电池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0237599U CN2439118Y (zh) 2000-07-15 2000-07-15 电池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39118Y true CN2439118Y (zh) 2001-07-11

Family

ID=3359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2375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39118Y (zh) 2000-07-15 2000-07-15 电池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39118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555C (zh) * 2006-03-15 2009-01-14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连接器及其导电件
CN102377033A (zh) * 2010-08-16 2012-03-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连接器
CN101682132B (zh) * 2007-05-21 2012-07-18 Fci公司 具有应力分配特征的电连接器
CN104577410A (zh) * 2013-10-16 2015-04-29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装配构造为插接模块的至少一个过电压保护器的装置
CN113661606A (zh) * 2019-08-27 2021-11-1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连接器、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池组
EP3930103A1 (en) * 2019-09-02 2021-12-29 Lg Energy Solution, Ltd. Connector,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and battery pack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555C (zh) * 2006-03-15 2009-01-14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连接器及其导电件
CN101682132B (zh) * 2007-05-21 2012-07-18 Fci公司 具有应力分配特征的电连接器
CN102377033A (zh) * 2010-08-16 2012-03-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连接器
CN102377033B (zh) * 2010-08-16 2014-05-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连接器
CN104577410A (zh) * 2013-10-16 2015-04-29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装配构造为插接模块的至少一个过电压保护器的装置
CN113661606A (zh) * 2019-08-27 2021-11-1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连接器、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池组
US12051868B2 (en) 2019-08-27 2024-07-30 Lg Energy Solution, Ltd. Connector,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and battery pack
EP3930103A1 (en) * 2019-09-02 2021-12-29 Lg Energy Solution, Ltd. Connector,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and battery pack
EP3930103A4 (en) * 2019-09-02 2022-05-18 LG Energy Solution, Ltd. CONNECTOR,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AND BATTERY PACK
US11888253B2 (en) 2019-09-02 2024-01-30 Lg Energy Solution, Ltd. Connector,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and battery pa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62380Y (zh) 电池连接器
CN2874861Y (zh) 语音插座
CN201638995U (zh) 连接器
CN2462567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0959379Y (zh) 电连接器
CN280058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439118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1593884A (zh) 电连接器
CN201797120U (zh) 电连接器
CN2513243Y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510U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490U (zh) 卡缘连接器
CN243911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708527Y (zh) 电源插座连接器
CN201656078U (zh) 电连接器
CN287486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392861Y (zh) 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池
CN2567805Y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CN20239521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439114Y (zh) 电池连接器(一)
CN2409628Y (zh) 电子卡连接器装置
CN219017954U (zh) 接线端子及继电器模块
CN221226735U (zh) 低插拔力高可靠性板对板连接器
CN2686118Y (zh) 电连接器
CN244241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