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58509Y - 移动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58509Y CN2358509Y CN 97209678 CN97209678U CN2358509Y CN 2358509 Y CN2358509 Y CN 2358509Y CN 97209678 CN97209678 CN 97209678 CN 97209678 U CN97209678 U CN 97209678U CN 2358509 Y CN2358509 Y CN 235850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alarm device
- mobile
- mobile telephone
- transmi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6 wave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125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移动报警装置,它是与现有技术移动电话系统配合进行工作的,本实用新型是由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起动电路9所组成,当银行被劫、车辆被盗、病人呼救、人员遇险、温度过限、毒气超标、水火灾情等情况发生时,移动报警装置4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被移动电话系统所接收,并及时通知用户,同时指出移动报警装置4所在的区位。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移动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已有技术得出的一种新的报警装置。此报警装置必须与现有技术移动电话系统配合进行工作。
就申请人所知,移动电话系统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均已建立,但还没有哪个地方或哪篇文章采用了申请人所描述的移动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在银行被劫、车辆被盗、病人呼救、人员遇险、温度过限、毒气超标、水火灾情等情况下,让报警装置自动发出微波报警信号,并被移动电话系统所接收,然后及时通知有关用户,同时指出此移动报警装置所在的区位。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它是由移动电话交换局1、基站2、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和移动报警装置4所组成。其中移动电话交换局1、基站2和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正是现在使用的蜂房式移动电话系统。本移动报警装置4必须和现有技术移动电话系统配合进行工作。移动报警装置4是在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它是由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起动电路9所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和现在使用的大哥大是一样的。而起动电路9则是大哥大所没有的。因此说移动报警装置4就是给大哥大增加了一个起动电路9,使其在某些须要报警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大哥大进行报警。下面对移动报警装置4中的大哥大部分即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仅作简略说明,然后着重说明起动电路9的组成与工作情况。移动报警装置4中的收信机6是用来接收基站2的信息,以便判断可用信道。发射机7是用来给基站2发射报警信号。逻辑控制单元8是用来存储移动报警装置4自己的地址码,并配合收信机6搜索判断建立信道的忙闲,以便确定发射机7发射信号时所使用的频率。逻辑控制单元8的核心部件是单片微处理器,其它还有程序存储器、暂存器、输入/输出电路、分集开关和控制电路等。起动电路9是决定移动报警装置4何时起动报警的电路。起动电路9如图3所示,它是由传感转换电路11、放大电路12和控制电路13所组成。其中传感转换电路11是由各类传感器(例如:触摸传感器、开门传感器、倾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及其辅助电路组成。各类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可将需要报警的各类状态例如“银行被劫、汽车被盗、病人呼救、人员遇险、温度过限、毒气超标、水火灾情等转变成电信号、由于转换出的电信号较弱,须要经过放大器电路12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便可通过控制电路13去控制移动报警装置4的电源,使移动报警装置4报警。起动电路9中的传感转换电路11是与各类传感器有关的电路,而放大电路12则是一般的可以通用的成熟的电路,例如一般的运放即可完成,有时也可用晶体管放大器或各种门电路来完成。控制电路13如图4所示,它的主要元件是由两个晶体管、四个与非门、一个与门、两个开关和一些电阻电容组成。晶体管T2的发射极输出端H是供给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的电源。当H端为高电平时,则移动报警装置4接通电源,同时发射报警信号,当H端为低电平时移动报警装置4将断开电源并停止发射报警信号。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移动报警装置4进入准备报警状态时,图4中的开关K1将被闭合,而开关K2为断开状态,所以与非门1的输入端是高电平,输出端A为低电平,因此晶体管T1和T2均被截止,此时晶体管T2的发射极H端没有输出,即为低电平,因而移动报警装置4处于停止发射状态。当某种需要报警的状态发生时,传感转换电路11和放大电路12便会使电路中的开关K2闭合,于是与非门1的输入端电压将变为低电平,输出端A则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使晶体管T1导通,并使T1工作在射极跟随器状态,因此在T1管的发射极B端将输出一个高电平给与非门2、3、4作为电源,由于与非门2、3、4是接成一个环形多谐振荡器,只要加上电源便会产生方波振荡,因而在与非门4的输出端G便产生一系列的方波,此方波加在晶体管T2的基极,于是T2的发射极H端便会输出一个方波给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作为电源。当H端为高电平时,移动报警装置4便发射报警信号,相反,当H端为低电平时,移动报警装置4便暂停发射,只要报警状态没有解除,则开关K2就会处在闭合状态,晶体管T2的发射极H端便会输出一系列方波,使移动报警装置4间歇地发射自己的地址码进行报警。此报警信号被基站2所接收,基站2将同时报告给移动电话交换局1,移动电话交换局1便会及时通知有关用户,同时指出移动报警装置4所在的区位。
此移动报警装置4的优点是明显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其主要用途是通话,如果也用大哥大进行报警,当然在某些场合是可以的,但是在很多场合用大哥大报警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哥大它要求有健康的人去使用它,例如当车辆被盗时,车上即使有大哥大也不能报警,因为没有人使用它,相反如车上装有移动报警装置4便可自动报警。再例如心脏病患者突然病倒时,即便身边带有大哥大,但病人使用起来可能很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身上带有移动报警装置4便会在病人倒下时自动报警。由于移动报警装置4是专门用来报警的,不需要对话,因而它可省掉大哥大中只用于对话所使用的一些元件,例如:送话器、受话器、按键、显示屏幕等,由于移动报警装置4平时不对话,就是在准备报警状态用电量也很小,所以为了减小体积,可把移动报警装置4的电源改用钮扣电池。如果单从报警的观点来说,移动报警装置4比起大哥大来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起来方便的优点。如果从移动电话系统的利用率角度来看,移动电话系统像现在这样只用来通话,而没扩展此移动报警的功能,那么移动电话系统的技术优势就没有被全部利用和发挥。这将是十分遗憾的事。因此申请人认为移动电话系统的先进技术同时被用来报警是必然的趋势。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将在移动电话系统中工作,全部实施报警的设备是由移动电话交换局1、基站2、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和移动报警装置4所组成,如图1所示。移动电话交换局1、基站2和移动电话3(俗称大哥大)就是现在很大多城市正在使用的峰房式移动电话系统。报警装置将与移动电话系统配合进行报警。移动报警装置4如图2所示,它是由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起动电路9所组成。其中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大哥大的电路是一样的。而起动电路9是大哥大中所没有的。它如图3所示,它是由传感转换电路11、放大电路12和控制电路13所组成。传感转换电路11是根据实际需要报警的各种状态所设计,它是由某一种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构成,本实施例是以倾倒传感器为例,如图5所示,倾倒传感器是由X电极18、Y电极19、绝缘密封筒20、导电液体21及绝缘密封塞22所构成。放大电路12为一般的成熟的放大电路即可,如晶体管放大器、各种门电路或是运算放大器均可。有时传感器输出信号直接作用到控制电路13就能够工作,那时放大电路12也可以被省掉,本实施例中就省掉了放大电路12。控制电路13如图4所示,这是由两个晶体管T1和T2、四个与非门、一个与门、两个开关K1和K2以及一些电阻和电容所组成,图4电路图中的X点是同倾倒传感器的X电极18连接在一起的,而电路图中的Y点是同倾到传感器中的Y电极19连接在一起的。
下面将说明一心脏病患者,当心脏病突然发作时,此移动报警装置4的工作情况。当心脏病患者认为有必要进入报警的准备状态时,心脏病患者必须将移动报警装置4带在身上,并且和身体上半部保持正确的位置,即上身没有倒地的时候,倾倒传感器中的导电液体21不能碰到X电极和Y电极使其相连短路,而当人体上半部倒地时,倾倒传感器中的导电液体21便使X电极18和Y电极19相连短路。当心脏病患者希望进入报警的准备状态时,还需搬动一下开关,即图4电路中的开关K1被合上,此时起动电路9将被接通电源,如果病人不倾倒,则X电极18和Y电极19始终处于开路状态,因而图4电路图中的与非门1的输入端处于高电平,与非门1的输出端处于低电平,与门5的输出端G处于低电平,晶体管T2发射极H端处于低电平,此时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将没有电源,所以不能工作。当病人的心脏病发作时,病人倒在地上(如果病人虽然没有倾倒在地,但是感到胸闷、难以忍受、想要报警,这时只要把移动报警装置4放在倾倒位置也是一样),倾倒传感器中的导电液体就会使X电极18和Y电极19相连接,发生短路,这就使图4中的控制电路13的X点与Y点接通,与非门1的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A变为高电平,晶体管T1发射极B变为高电平,与非门2、3、4由于加上电源便产生一系列的方波振荡,此方法通过已经打开的与门5加到晶体管T2的基极,因此晶体管T2(射极跟随器)的发射极便输出一系列方波,方波的高电平加到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此时移动报警装置4便被接通电源,同时发射报警信号,而方波的低电平时刻,移动报警装置4断开电源,于是便暂停发射报警信号,只要倾倒传感器一直处在倾倒位置,则移动报警装置4便会不停地间歇式地发射报警信号。此报警信号被基站2所接收,基站2将同时报告给移动电话交换局1,移动电话交换局1便会及时通知有关用户,同时指出移动报警装置4所在的区位。
说明书附图的说明:
图1 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示意图
图2 移动报警装置4组成示意图
图3 起动电路9组成示意图
图4 控制电路13组成示意图
图5 倾倒传感器组成示意图
Claims (2)
1.一种移动报警装置,它包括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起动电路9,收信机6、发射机7和逻辑控制单元8,构成了现有技术的移动电话3,其特征是它由收信机6、发射机7、逻辑控制单元8和起动电路9组成,该装置与现有技术移动电话系统一起配合工作,起动电路9是由传感转换电路11、放大电路12和控制电路13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移动报警装置,起动电路9中的传感转换电路11由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组成;放大电路12可由晶体管放大器、或各种门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组成;控制电路13是由射极跟随器和多谐振荡器所组成,它的主要元件是由两个晶体管、四个与非门、一个与门、两个开关和一些电阻电容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209678 CN2358509Y (zh) | 1997-02-19 | 1997-02-19 | 移动报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209678 CN2358509Y (zh) | 1997-02-19 | 1997-02-19 | 移动报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58509Y true CN2358509Y (zh) | 2000-01-12 |
Family
ID=3392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72096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58509Y (zh) | 1997-02-19 | 1997-02-19 | 移动报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58509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1590B (zh) * | 2008-08-11 | 2012-09-1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呼救方法及装置 |
-
1997
- 1997-02-19 CN CN 97209678 patent/CN235850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1590B (zh) * | 2008-08-11 | 2012-09-1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呼救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2654A (zh) | 定位报警手机报警方法 | |
CN2358509Y (zh) | 移动报警装置 | |
CN205139578U (zh) | 定位通话智能儿童手表 | |
CN109389805A (zh) | 多选远程健康报警系统 | |
CN205375114U (zh) | Gsm短信远程电源监控及采集环境声音突变报警的装置 | |
CN202444637U (zh) | 带有专用功能按键的车载3g智能信息终端 | |
CN203204786U (zh) | 一种拉拔式定位报警装置 | |
CN204442448U (zh) | 一种拉环式儿童安全手机 | |
CN101577762B (zh) | 一种自动报警手机及其自动报警方法 | |
CN101626423B (zh) | 一种安防报警电话机 | |
CN2416554Y (zh) | 利用电话机报警的交直流报警器 | |
CN209526891U (zh) | 一种低功耗紧急呼救装置 | |
CN2144901Y (zh) | 自动报警语言电话机 | |
CN201754611U (zh) | 具有电话功能的电梯对讲机 | |
KR100287951B1 (ko) | 휴대전화의 전력소비를 최소화 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2214017Y (zh) | 预警信息自动传输机 | |
CN200941645Y (zh) | 一种移动电话报警器 | |
CN201007843Y (zh) | 利用通信终端报警的报警装置 | |
CN2445990Y (zh) | 远程锁车防盗器 | |
CN2585509Y (zh) | 智能型语音电话防盗报警器 | |
CN2628355Y (zh) | 无线移动监控监听报警器 | |
CN2522942Y (zh) | 微电脑控制防盗报警装置 | |
CN104767847A (zh) | 一种儿童安全手机 | |
CN2281617Y (zh) | 传呼通话防盗报警器 | |
CN205721095U (zh) | 一种智能手表的紧急求助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