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4661Y -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334661Y CN2334661Y CN 98205224 CN98205224U CN2334661Y CN 2334661 Y CN2334661 Y CN 2334661Y CN 98205224 CN98205224 CN 98205224 CN 98205224 U CN98205224 U CN 98205224U CN 2334661 Y CN2334661 Y CN 233466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wheel
- transmission
- locomotive
- pivoted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机车的后轮总体构造,由一装设有能提供机车动力的动力装置、且又可与机车车身枢结成一体的后轮基座,一对设有刹车毂的后车轮及一组恰可被动力装置驱动并且可对后车轮提供传动驱动的后轮传动组所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机车后车轮由单轮改装为双轮时,换装方便、迅速;车身在转弯时能自动适时地倾斜成适当的角度,转弯顺畅不打滑,且不会发生翻车事故;行车平稳,且不会产生偏摆以及车把不易控制等状况。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机车的后轮总体构造,尤指一种无须改装机车的车身,即可实现将机车后轮由单轮换装成双轮的改装作业,确保行车安全的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图1所示是一种传统习用的后轮为单轮的机车后轮总体构造;图2所示为另一种习用的后轮具有辅助轮5的机车后轮总体构造。该等传统习用构造籍其特有的结构特征,虽可达到供骑乘的功能要求,却也因其结构所存在的弊端,产生诸多实用上的缺失,仍有待业界更进一步的改良和创新,兹将其列出,谨请参照:
1、习用的后轮为单轮的机车,因车体无法自动保持平衡,不仅无法提供给肢障人士方便骑用,更会令女骑士在穿短裙时发生暴光的窘境。
2、图2中习用构造的后轮设有辅助轮5,使后轮形成不平衡的三点着地状态,会造成行车时的偏摆及车把的不听使唤,故而容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3、后轮设有辅助轮5的结构,使车在拐弯时,车体无法顺应离心力的作用自动倾斜,因此容易造成打滑甚至翻车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实用弊端,积极进行研究设计,历经多次的试验和修正,终于提出本申请的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通过后轮传动组结构与后轮基座成一体的特有结构设计,可令机车的车身无须加以改装,仅需将原先枢设有引擎和后车轮的后车身卸下,即可将上述安设有后轮传动组的后轮基座与车身枢结成一体,达到换装容易、迅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通过其特有的支承单元设计及配合从动单元中变速器的传动作用,令车身在拐弯时能自动适时倾斜成适当的角度,达到转弯顺畅不打滑,避免翻车事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通过后轮传动组的结构设计,使后车轮成为两点着地的双轮形态,达到行车平稳、安全,避免有偏摆、车把不易控制等状况发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主要由一恰可装设有能提供机车动力的动力装置、且又可与机车车身枢结成一体的后轮基座,一对其上均设有刹车毂的后车轮及一组恰可被动力装置驱动并且可为后车轮提供传动驱动的后轮传动组所构成;其中,
后轮传动组主要由一恰可与动力装置连动的从动单元以及一恰可供后车轮定位架设的支承单元所构成;
该从动单元包括一恰可籍二个座型轴承将其承托枢设于后轮基座的后段上、且左、右两侧端又分别各突伸出一动力输出轴的变速器,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相枢结连动的联轴器以及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联轴器的末端相枢结连动、且其末端恰可供后车轮锁结成一体连动的传动轴;
该支承单元是由一对恰可供上述从动单元中的传动轴同轴穿套枢结、且每一毂身上恰可供枢结一避震器和一定位悬臂的轮毂所构成;其中该避震器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机车的车身上,而该定位悬臂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后轮基座的前段部位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构造中,后轮基座上所装设的动力装置可以是电动马达,亦可为引擎装置。
所述从动单元中的变速器是籍传动链条或传动皮带的动力传输,而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轴连结连动。
所述支承单元的定位悬臂可设计为呈管状或杆状的臂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后轮传动组结构设置于后轮基座上,恰可令机车的车身无须加以改装,仅须将原先枢设有引擎和后车轮的后车身卸下,即可将安设有后轮传动组的后轮基座与机车车身枢结成一体,非常容易地将机车后车轮由单轮改装为双轮,达到换装方便、迅速的目的要求。
2、籍由本实用新型特有支承单元中轮毂、定位悬臂及避震器的支承定位作用,以及配合从动单元中变速器的变速传动作用,恰能令车身在转弯时能自动适时地倾斜成适当的角度,进而实现转弯顺畅不打滑,且不会发生翻车事故的目的要求。
3、籍由本实用新型特有后轮传动组结构,恰可将后车轮设置为二点着地的双轮形态,实现行车平稳,且不会产生偏摆以及车把不易控制等状况。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较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图1是后轮为单轮的习式机车的后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习式设有辅助轮结构的机车后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恰可装设有能提供机车动力的动力装置4、且又可与机车车身枢结成一体的后轮基座1,一对其上均设有刹车毂31的后车轮3及一组恰可被动力装置4驱动并且可对后车轮3提供传动驱动的后轮传动组2所构成。
其中,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4为一电动马达,而后车轮3的结构及刹车机构均属一般技术范畴,不再予以赘述。
后轮传动组2主要由一恰可与电动马达4连动的从动单元21以及一恰可供后车轮3定位架设的支承单元22所构成;其中,
从动单元21包括一恰可籍二个座型轴承212将其承托枢设于后轮基座1的后段上、且左、右两侧端又分别各突伸出一动力输出轴2111的变速器211,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变速器211的动力输出轴2111相枢结连动的联轴器213以及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联轴器213的末端相枢结连动、且其末端恰可供后车轮3锁结成一体连动的传动轴214;
而支承单元22是由一对恰可供传动轴214同轴穿套枢结、且每一毂身上恰可供枢结一避震器222和一定位悬臂223的轮毂221所构成;其中该避震器222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机车的车身上,而该定位悬臂223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后轮基座1的前段部位上。
其中,所述从动单元21中的变速器211可籍传动链条或传动皮带的动力传输作用,进而被电动马达4驱动。
据此,即可籍以形成一行车平稳,且转弯顺畅不会打滑和翻车的电动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进而可令机车后车轮3由单轮转换成双轮的改装作业在无须更改机车的车身结构的情况下,方便且迅速地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单元22的定位悬臂223可设计为呈管状或杆状的臂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特有的后轮传动组2的结构亦可适用于三轮自行车的改装。
本实用新型亦可适用于引擎机车三轮化的换装,实施过程中仅需将上述实施例中后轮基座1上的电动马达4改设为引擎结构,再籍由引擎来驱动后轮传动组2即可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籍其特有的结构特征,能够确实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各项功能和要求,且大幅提高习式产品的实用功效,更未见有相同结构特征的产品被公开,特依法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Claims (4)
1、一种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主要由一恰可装设有能提供机车动力的动力装置、且又可与机车车身枢结成一体的后轮基座,一对其上均设有刹车毂的后车轮构成,其特征在于,除上述组成外,该构造还包括有一组恰可被动力装置驱动并且可为后车轮提供传动驱动的后轮传动组;其中,
后轮传动组主要由一恰可与动力装置连动的从动单元以及一恰可供后车轮定位架设的支承单元所构成;
该从动单元包括一恰可籍二个座型轴承将其承托枢设于后轮基座的后段上、且左、右两侧端又分别各突伸出一动力输出轴的变速器,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相枢结连动的联轴器以及一对头端均恰可分别与联轴器的末端相枢结连动、且其末端恰可供后车轮锁结成一体连动的传动轴;
该支承单元是由一对恰可供上述从动单元中的传动轴同轴穿套枢结、且每一毂身上恰可供枢结一避震器和一定位悬臂的轮毂所构成;其中该避震器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机车的车身上,而该定位悬臂的另一端头恰枢结于后轮基座的前段部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装设的动力装置可以是电动马达或引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单元中的变速器是籍传动链条或传动皮带的动力传输,而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轴连结连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单元的定位悬臂可设计为呈管状或杆状的臂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05224 CN2334661Y (zh) | 1998-05-28 | 1998-05-28 |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8205224 CN2334661Y (zh) | 1998-05-28 | 1998-05-28 |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334661Y true CN2334661Y (zh) | 1999-08-25 |
Family
ID=3396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82052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4661Y (zh) | 1998-05-28 | 1998-05-28 |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334661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08879A (zh) * | 2015-06-29 | 2015-09-16 | 重庆万里江发链轮有限公司 | 一种侧挂式电动车及其电动减速机构 |
-
1998
- 1998-05-28 CN CN 98205224 patent/CN233466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08879A (zh) * | 2015-06-29 | 2015-09-16 | 重庆万里江发链轮有限公司 | 一种侧挂式电动车及其电动减速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45500A1 (zh) | 一种自平衡车辆装置及其相应控制方法 | |
KR102186802B1 (ko) | 틸팅 자동차의 뒤 현가장치 | |
CN2334661Y (zh) | 三轮机车后轮总体构造 | |
CN112061283A (zh) | 一种横置摇摆机构及具有横置摇摆机构的三轮车 | |
US10053180B1 (en) | Trik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 |
CN2345424Y (zh) | 一种机动车 | |
CN1511747B (zh) | 踏面、踏线两状态动力车 | |
CN2813436Y (zh) | 设有平衡装置的新型车 | |
CN2380468Y (zh) | 一种机动车 | |
CN206871261U (zh) | Diy百变童车 | |
CN2300574Y (zh) | 双前轮转向自行车 | |
CN201980305U (zh) | 四轮电动站立车 | |
CN2471688Y (zh) | 四轮摩托车 | |
CN206590039U (zh) | 一种yl结构倒三轮车 | |
CN2827843Y (zh) | 一种新型两轮前置三轮车 | |
CN2189109Y (zh) | 一种轻便四轮自行车 | |
GB2382806A (en) | Three-wheeled vehicle | |
JPH0129194Y2 (zh) | ||
CN2608401Y (zh) | 后置控制四轮驱动自行车 | |
CN2156115Y (zh) | 双人脚踏自行车 | |
CN201580481U (zh) | 一种三轮单车 | |
CN2611273Y (zh) | 四轮脚踏车 | |
CN2226012Y (zh) | 健身旅游三轮自行车 | |
CN2454247Y (zh) | 高速省力自行车 | |
CN2163126Y (zh) | 四轮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