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76835U -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576835U CN222576835U CN202421201425.4U CN202421201425U CN222576835U CN 222576835 U CN222576835 U CN 222576835U CN 202421201425 U CN202421201425 U CN 202421201425U CN 222576835 U CN222576835 U CN 222576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ir
- cooling cylinder
- cylinder head
- internal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缸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包括盖体,还包括:所述盖体的顶部等距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所述盖体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套筒,所述散热套筒的两侧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盖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气口,通过盖体对进气口进行设置,然后通过盖体对散热器进行设置安装,接着通过散热器加快气流的流通,然后通过散热套筒进行安装作用,接着通过散热翅片提高通气管的散热能力,接着通过出气口将热空气进行排出,通过散热翅片、散热套筒与散热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对通气管进行冷却机空气的散热,从而使得进入的空气温度降低,提高了空气冷却机冷却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缸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于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的设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汽车维修和家用工具等领域,空气压缩机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用途分为往复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等不同类型,其中空气压缩机气缸盖是用于封闭气缸的顶部部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它的设计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气缸的密封性能和耐久性,在气缸盖对冷却气缸进行闭合时,通过自然气流流动带动内部进行散热,导致对其内部进行散热效率低,从而降低了散热效率,因此提出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例如公开号为CN2026284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安装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中,包括密封盖和气缸盖主体,所述气缸盖主体为一体成型铸件,包括进气口,吸气腔体,排气腔体以及排气口,所述吸气腔体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吸气腔体与空气压缩机气缸连通,所述排气腔体与空气压缩机气缸连通,所述排气腔体外侧壁铸有数个散热片。
现有技术文件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文件在使用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在气缸盖对冷却气缸进行闭合时,通过自然气流流动带动内部进行散热,导致对其内部进行散热效率低,从而降低了散热效率,而且在对进气管进行散热时,不能对调控内部散热气流的流速,从而降低了缸盖的方便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冷却气缸盖,达到提高散热效率与提高了缸盖调节方便性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包括盖体,还包括:所述盖体的顶部等距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所述盖体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套筒,所述散热套筒的两侧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盖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内部的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板,所述底盖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盖体的一侧贯穿安装有通气管,所述盖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散热翅片、散热套筒与散热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对通气管进行冷却机空气的散热,从而使得进入的空气温度降低,然后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上气孔的对其,从而控制散热气流的大小,避免过多的热气流对缸盖内部造成侵蚀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盖,检修盖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固定栓,利用固定栓对检修盖进行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二调节板采用钢铁材质,利用通气孔方便第二调节板配合第一调节板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一侧皆活动安装有闭合盖,闭合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利用拉环对闭合盖进行打开作用。
优选的,所述闭合盖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块,密封块采用橡胶材质,利用密封块增加闭合盖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圈,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母,利用密封垫圈增加连接座与冷却气缸连接的紧密性。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螺栓,螺栓采用钢铁材质,利用螺栓对连接座进行安装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内冷却气缸盖,通过盖体对进气口进行设置,然后通过盖体对散热器进行设置安装,接着通过散热器加快气流的流通,然后通过散热套筒进行安装作用,接着通过散热翅片提高通气管的散热能力,接着通过出气口将热空气进行排出,通过散热翅片、散热套筒与散热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对通气管进行冷却机空气的散热,从而使得进入的空气温度降低,提高了空气冷却机冷却的工作效率。
2.该内冷却气缸盖,通过底盖对第一调节板进行安装作用,然后通过对底盖内部的底端进行设置有移动槽,然后通过移动槽对移动块进行安装,接着通过移动块对第二调节板进行安装,然后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上气孔的对其,从而控制散热气流的大小,避免过多的热气流对缸盖内部造成侵蚀的问题,提高了缸盖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盖体;101、检修盖;102、固定栓;103、进气口;104、散热器;105、散热套筒;106、散热翅片;107、出气口;2、通气管;201、闭合盖;202、密封块;203、拉环;3、底盖;301、第一调节板;302、移动槽;303、移动块;304、第二调节板;305、通气孔;4、连接座;401、密封垫圈;402、螺母;40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内冷却气缸盖,请参阅图1-图6,包括盖体1,还包括:盖体1的顶部等距设置有进气口103,进气口1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104,盖体1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套筒105,散热套筒105的两侧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106,盖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气口107,出气口10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盖3,底盖3内部的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板301,底盖3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槽302,移动槽30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块303,移动块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板304,盖体1的一侧贯穿安装有通气管2,盖体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4。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盖体1对进气口103进行设置,然后通过盖体1对散热器104进行设置安装,接着通过散热器104加快气流的流通,然后通过散热套筒105进行安装作用,接着通过散热翅片106提高通气管2的散热能力,接着通过出气口107将热空气进行排出,通过散热翅片106、散热套筒105与散热器104的配合使用,能够加快对通气管2进行冷却机空气的散热,从而使得进入的空气温度降低,提高了空气冷却机冷却的工作效率,而且通过底盖3对第一调节板301进行安装作用,然后通过对底盖3内部的底端进行设置有移动槽302,然后通过移动槽302对移动块303进行安装,接着通过移动块303对第二调节板304进行安装,然后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板304与第一调节板301上气孔的对其,从而控制散热气流的大小,避免过多的热气流对缸盖内部造成侵蚀的问题,提高了缸盖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盖101,检修盖101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固定栓102。
具体的,通过检修盖101对盖体1进行闭合,接着通过固定栓102对检修盖101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利用检修盖101方便对盖体1内部进行检修作用,然后通过固定栓102增加检修盖101安装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板30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通气孔305,第二调节板304采用钢铁材质。
具体的,通过第二调节板304对通气孔305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利用通气孔305方便对第二调节板304进行气流调节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气管2的一侧皆活动安装有闭合盖201,闭合盖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203。
具体的,通过闭合盖201对通气管2进行闭合,然后通过拉环203对闭合盖201进行打开。
本实施例中,利用通气管2对冷却气缸进行气流输送,然后通过闭合盖201在通气管2运输过程时,进行闭合作用,防止灰尘落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闭合盖20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块202,密封块202采用橡胶材质。
具体的,通过闭合盖201对密封块202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利用密封块202增加闭合盖201的密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圈401,连接座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母402。
具体的,通过连接座4对密封垫圈401与螺母402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利用密封垫圈401增加连接座4与冷却气缸连接的紧密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母402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螺栓403,螺栓403采用钢铁材质。
具体的,通过螺栓403将连接座4与冷却气缸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利用螺栓403将连接座4与冷却气缸进行连接,增加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在使用时,通过盖体1对进气口103进行设置,通过检修盖101对盖体1进行闭合,接着通过固定栓102对检修盖101进行安装,然后通过盖体1对散热器104进行设置安装,接着通过散热器104加快气流的流通,然后通过散热套筒105进行安装,接着通过出气口107将热空气进行排出,通过散热翅片106、散热套筒105与散热器104的配合使用,而且通过底盖3对第一调节板301进行安装,然后通过对底盖3内部的底端进行设置有移动槽302,然后通过移动槽302对移动块303进行安装,接着通过移动块303对第二调节板304进行安装,通过第二调节板304对通气孔305进行设置,通过闭合盖201对通气管2进行闭合,然后通过拉环203对闭合盖201进行打开,通过闭合盖201对密封块202进行安装,然后通过连接座4对密封垫圈401与螺母402进行安装,通过螺栓403将连接座4与冷却气缸进行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包括盖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盖体(1)的顶部等距设置有进气口(103),所述进气口(1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104),所述盖体(1)内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套筒(105),所述散热套筒(105)的两侧等距设置有散热翅片(106),所述盖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气口(107),所述出气口(107)的底部固定固定安装有底盖(3),所述底盖(3)内部的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板(301),所述底盖(3)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槽(302),所述移动槽(30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块(303),所述移动块(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板(304),所述盖体(1)的一侧贯穿安装有通气管(2),所述盖体(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盖(101),检修盖(101)的表面等距安装有固定栓(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30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通气孔(305),所述第二调节板(304)采用钢铁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2)的一侧皆活动安装有闭合盖(201),闭合盖(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盖(20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块(202),密封块(202)采用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圈(401),所述连接座(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母(4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02)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螺栓(403),螺栓(403)采用钢铁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01425.4U CN222576835U (zh) | 2024-05-29 | 2024-05-29 |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01425.4U CN222576835U (zh) | 2024-05-29 | 2024-05-29 |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576835U true CN222576835U (zh) | 2025-03-07 |
Family
ID=9479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201425.4U Active CN222576835U (zh) | 2024-05-29 | 2024-05-29 |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576835U (zh) |
-
2024
- 2024-05-29 CN CN202421201425.4U patent/CN2225768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59064A (zh) | 发动机的油冷却结构 | |
CN222576835U (zh) | 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 |
CN115132464A (zh) | 一种快速散热大电流节能电力变压器 | |
CN202645924U (zh) | 风冷式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 | |
CN117249258B (zh) | 一种耐高温的发动机用蝶阀 | |
CN2527718Y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水冷却装置 | |
CN215300393U (zh) | 一种风冷立式永磁电机外通风散热结构 | |
CN113364209A (zh) | 一种风冷立式永磁电机外通风散热结构 | |
CN221722885U (zh) | 一种带呼吸阀的汽油机箱体 | |
CN211082069U (zh) | 一种罐内樽检测高负荷气缸缸盖 | |
JP2550696Y2 (ja) | エンジン発電機の冷却装置 | |
CN220955974U (zh) | 一种空压机的散热结构 | |
CN216342686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内进气装置 | |
CN206694113U (zh) | 一种外置风冷油冷器 | |
CN206267952U (zh) | 一种独立安装式水冷式中冷器 | |
CN222254261U (zh) | 基于3d打印的液冷气缸缸体及液冷气缸 | |
CN117345579B (zh) | 一种新内进气静音空气无油压缩机 | |
CN218888406U (zh) | 一种车用高原型变频器 | |
CN220415486U (zh) |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 |
CN215979790U (zh) | 一种散热空压机 | |
CN212727870U (zh) | 热泵冷水机组的电箱散热结构 | |
CN213043551U (zh) | 一种带有散热机构的电机轴 | |
CN213126915U (zh) | 热泵冷水机组的驱动板散热结构 | |
CN215762305U (zh) |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水循环冷却装置 | |
CN219068754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机油冷却器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