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40538U -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540538U CN222540538U CN202421106491.3U CN202421106491U CN222540538U CN 222540538 U CN222540538 U CN 222540538U CN 202421106491 U CN202421106491 U CN 202421106491U CN 222540538 U CN222540538 U CN 2225405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body
- rod
- motor
- water treatmen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涉及气浮式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皮带轮组、丝杆、固定板、清扫刷、连接杆、限位杆、刮除板和进水口,当进水口开始进水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皮带轮组与丝杆进行同步转动,与丝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板带动清扫刷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固定板推动连接杆与刮除板在限位杆上进行移动,使得刮除板对箱体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并推动至出水口处,从而达到便于对箱体内壁以及底部进行刮除清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浮式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气浮式水处理设备,简称气浮设备,是一类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气浮方式可分为散气气浮、溶气气浮(包括真空气浮法)与电解气浮法。这种设备在给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都有应用。
现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785480U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通过清扫刷的转动可以对壳体的内侧壁进行清扫,清理刷和刮渣件的配合可以刮掉清扫刷上的残渣,配合喷头从而可以提高清扫效果,避免杂质过多影响壳体的工作效率。但其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装置的清理刷与刮渣组件只针对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底部却无法被清理,然而设备内部的沉淀物大多分布在设备内部的底部,此装置的清理结构无法对设备内部的底部进行完全清理,长期使用后,设备内部容易滋生细菌,并且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以我们提出了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气浮式水处理装置的清理刷与刮渣组件只针对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底部却无法被清理,然而设备内部的沉淀物大多分布在设备内部的底部,此装置的清理结构无法对设备内部的底部进行完全清理,长期使用后,设备内部容易滋生细菌,并且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清扫刷,且固定板的内侧通过铰接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箱体的内部对称焊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除板,所述连接杆与刮除板通过铰接座连接,且箱体的右侧上方开设有进水口,并且箱体的两侧下方皆开设有出水口。
当进水口开始进水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皮带轮组与丝杆进行同步转动,与丝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板带动清扫刷进行上下移动,且清扫刷与箱体的内壁贴合连接,使得清扫刷对箱体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驱动马达位于箱体的底端,且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与第一锥齿轮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组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支撑杆位于箱体的内部,第二锥齿轮组位于支撑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组的底端焊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锥齿轮组转动时,可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可上下移动,并与地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的两侧皆设有固定块,且箱体的底端焊接连接有导向杆,并且导向杆与固定块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螺纹套筒在移动时可带动固定块沿着导向杆进行移动,从而达到限位防偏移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两侧皆焊接有第一搅拌叶片,且第一搅拌叶片通过清刮板与箱体的内壁贴合。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电机启动后,可带动第一搅拌杆与第一搅拌叶片进行转动,第一搅拌叶片处的清刮板可对箱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刮除。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搅拌杆,且第二搅拌杆的两侧皆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设置为“L”型结构,且第二搅拌叶片通过清刮板与箱体的内壁贴合。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电机启动后,其输出端可带动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第二搅拌杆带动第二搅拌叶片与清刮板进行转动,清刮板可对箱体的内壁进行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1、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皮带轮组、丝杆、固定板、清扫刷、连接杆、限位杆、刮除板和进水口,当进水口开始进水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皮带轮组与丝杆进行同步转动,与丝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板带动清扫刷进行上下移动,可对箱体的内壁进行清理刮除;
2、通过设置的出水口,固定板推动连接杆与刮除板在限位杆上进行移动,使得刮除板对箱体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并推动至出水口处,从而达到便于对箱体内壁以及底部的污泥清理至箱体的外部;
3、通过设置的驱动马达、第一锥齿轮组、支撑杆、第二锥齿轮组、螺纹杆和螺纹套筒,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滑轮,通过滑轮可进行移动,当启动驱动马达时,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一锥齿轮组、支撑杆和第二锥齿轮组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组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可进行上下移动,螺纹套筒底部的支撑块与地面接触时,滑轮上升,使得箱体的重力转移至支撑块,从而达到便于减少滑轮的承重力,延长滑轮的使用寿命。
4、通过设置固定块和导向杆,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可进行上下移动时,可带动固定块沿着导向杆外表面进行滑动,从而达到限位防偏移的目的。
5、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一搅拌杆和第一搅拌叶片,第二电机启动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一搅拌叶片进行转动,且第一搅拌叶片带动清刮板对箱体内部的污渍进行清理刮除,从而达到便于对箱体进行清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电机;3、皮带轮组;4、丝杆;5、固定板;6、清扫刷;7、连接杆;8、限位杆;9、刮除板;10、进水口;11、出水口;12、驱动马达;13、第一锥齿轮组;14、支撑杆;15、第二锥齿轮组;16、螺纹杆;17、螺纹套筒;18、固定块;19、导向杆;20、第二电机;21、第一搅拌杆;22、第一搅拌叶片;23、第二搅拌杆;24、第二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包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组3,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4,且丝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外表面设置有清扫刷6,且固定板5的内侧通过铰接座连接有连接杆7,箱体1的内部对称焊接有限位杆8,且限位杆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除板9,连接杆7与刮除板9通过铰接座连接,且箱体1的右侧上方开设有进水口10,并且箱体1的两侧下方皆开设有出水口11。
当进水口10开始进水时,启动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带动皮带轮组3与丝杆4进行同步转动,与丝杆4外表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板5带动清扫刷6进行上下移动,且清扫刷6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连接,使得清扫刷6对箱体1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
箱体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马达12,且驱动马达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13,驱动马达12位于箱体1的底端,且驱动马达12的输出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与第一锥齿轮组13连接。
第一锥齿轮组13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15,支撑杆14位于箱体1的内部,第二锥齿轮组15位于支撑杆14的两端。
第二锥齿轮组15的底端焊接有螺纹杆16,且螺纹杆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7,第二锥齿轮组15转动时,可带动螺纹杆16进行转动,与螺纹杆16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17可上下移动,并与地面接触。
螺纹套筒17的两侧皆设有固定块18,且箱体1的底端焊接连接有导向杆19,并且导向杆19与固定块18滑动连接,螺纹套筒17在移动时可带动固定块18沿着导向杆19进行移动,从而达到限位防偏移的目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箱体1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20,且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21,第一搅拌杆21的两侧皆焊接有第一搅拌叶片22,且第一搅拌叶片22通过清刮板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第二电机20启动后,可带动第一搅拌杆21与第一搅拌叶片22进行转动,第一搅拌叶片22处的清刮板可对箱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刮除。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搅拌杆23,且第二搅拌杆23的两侧皆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24,第二搅拌叶片24设置为“L”型结构,且第二搅拌叶片24通过清刮板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第二电机20启动后,其输出端可带动第二搅拌杆23进行转动,第二搅拌杆23带动第二搅拌叶片24与清刮板进行转动,清刮板可对箱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时,首先启动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带动皮带轮组3与丝杆4进行同步转动,与丝杆4外表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板5带动清扫刷6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固定板5推动连接杆7与刮除板9在限位杆8上进行移动,使得刮除板9对箱体1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并推动至出水口11处,从而达到便于对箱体1内壁以及底部进行刮除清理。之后启动驱动马达12,驱动马达12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一锥齿轮组13、支撑杆14和第二锥齿轮组15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组15带动螺纹杆16进行转动,与螺纹杆16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17可进行上下移动,螺纹套筒17底部的支撑块与地面接触时,滑轮上升,使得箱体1的重力转移至支撑块,从而达到便于减少滑轮的承重力,延长滑轮的使用寿命。
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组(3),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4),且丝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外表面设置有清扫刷(6),且固定板(5)的内侧通过铰接座连接有连接杆(7);
所述箱体(1)的内部对称焊接有限位杆(8),且限位杆(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除板(9),所述连接杆(7)与刮除板(9)通过铰接座连接,且箱体(1)的右侧上方开设有进水口(10),并且箱体(1)的两侧下方皆开设有出水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马达(12),且驱动马达(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组(13)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组(15)的底端焊接有螺纹杆(16),且螺纹杆(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17)的两侧皆设有固定块(18),且箱体(1)的底端焊接连接有导向杆(19),并且导向杆(19)与固定块(18)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20),且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搅拌杆(21),所述第一搅拌杆(21)的两侧皆焊接有第一搅拌叶片(22),且第一搅拌叶片(22)通过清刮板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搅拌杆(23),且第二搅拌杆(23)的两侧皆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24),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4)设置为“L”型结构,且第二搅拌叶片(24)通过清刮板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06491.3U CN222540538U (zh) | 2024-05-21 | 2024-05-21 |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06491.3U CN222540538U (zh) | 2024-05-21 | 2024-05-21 |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540538U true CN222540538U (zh) | 2025-02-28 |
Family
ID=9472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06491.3U Active CN222540538U (zh) | 2024-05-21 | 2024-05-21 |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540538U (zh) |
-
2024
- 2024-05-21 CN CN202421106491.3U patent/CN2225405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06044U (zh) | 一种高效性降低第一滤网堵塞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4990398U (zh) | 一种气浮机 | |
CN115571944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气浮污水处理机 | |
CN111039458B (zh) | 一种高原湖泊渔业水域生态修复装置 | |
CN112841117A (zh) | 一种鳜鱼有机养殖用水体净化装置 | |
CN222540538U (zh) | 便于清理的气浮式水处理设备 | |
CN22084573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 |
CN213443004U (zh) | 一种河道治理用的漂浮水生植物打捞清运装置 | |
CN211035315U (zh) | 一种一体式气浮机 | |
CN212067894U (zh) | 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设备 | |
CN112237785A (zh) | 一种污水处理池泥渣清理装置 | |
CN219932569U (zh) | 一种自动除垢的水泵 | |
CN217188260U (zh) |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
CN214192708U (zh) |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 |
CN212246291U (zh) | 一种气浮池高效气浮刮泥机控制装置 | |
CN211310920U (zh) | 平流式气浮沉淀一体机 | |
CN114604986A (zh) |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8900939U (zh) | 废水气浮沉淀一体化沉淀池 | |
CN216890186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气浮沉淀池 | |
CN220811941U (zh) | 一种具有预处理结构的气浮处理装置 | |
CN219502074U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的净化池 | |
CN220149346U (zh) | 一种凝聚沉淀系统 | |
CN218421285U (zh) | 一种环保型循环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1285513A (zh) | 一种基于电解气浮的高效型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056434U (zh) | 串联式污水处理气浮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