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03124U - 一种双管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管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503124U CN222503124U CN202421191481.4U CN202421191481U CN222503124U CN 222503124 U CN222503124 U CN 222503124U CN 202421191481 U CN202421191481 U CN 202421191481U CN 222503124 U CN222503124 U CN 2225031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clamp
- clamp
- mounting
- double
- f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安装座,所述管夹本体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夹、所述第二管夹和所述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的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管夹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避免使用传统的双色注塑工艺,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优化了双管夹的减振降噪效果,提升了汽车NVH,经济效益好、适用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管夹。
背景技术
双管夹是一种用于将两个相邻的管路或其他管状件相对固定的紧固件,在汽车行业应用尤其广泛。在汽车前舱内的电机和电池冷却系统运行时,冷却水泵产生的噪音经常通过对应的管路传递至乘员舱内,这会影响汽车NVH,带给乘员不好的体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双管夹通常使用双色注塑工艺制成且安装于硬质的车身钣金上,在工作时处于“硬碰硬”的状态,在高频振动碰撞颠簸下降噪表现一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效果好且避免使用双色注塑工艺的双管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管夹包括管夹本体和安装座,所述管夹本体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夹、所述第二管夹和所述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的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管夹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周向凸设于所述本体部外,用于轴向限位所述安装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且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柱状,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固定至一减振支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且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空心筒状,用于套设于一减振支架外。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装配的装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通过穿设于所述装配部内与所述减振支架装配固定,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套设于所述装配部外与所述减振支架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部为减重孔,所述安装部为安装孔,所述减重部沿前后方向开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所述安装部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所述减重部与所述安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安装凸台能够卡入所述安装部内,将所述安装座固定至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包括防脱卡扣和防脱凹槽,所述防脱卡扣为楔形倒勾,所述防脱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防脱凹槽内,将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位于对应开口两侧的部分收拢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管夹本体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夹和所述第二管夹内的内凸块,所述管夹本体通过所述夹持部沿周向包裹并固定待夹管体。
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通过管夹本体和安装座夹持并固定待夹管体,避免使用传统的双色注塑工艺,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优化了双管夹的减振降噪效果,提升了汽车NVH。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还通过实心柱状或是空心筒状的定位部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对应结构,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各处结构,经济效益好、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管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管夹与减振支架或前围钣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夹本体(1)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定位部(21a)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定位部(21b)的示意图。
图中:1、管夹本体;11、第一管夹;12、第二管夹;13、连接部;2、安装座;21a、第一定位部;21b、第二定位部;22、限位部;23、安装凸台;24本体部;31、减重部;32、安装部;4、防脱部;41、防脱卡扣;42、防脱凹槽;5、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管夹,适用于汽车前舱内的冷却管路,也适用于汽车内的其他管路,能够通过隔振降噪提升汽车NVH。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和安装座2,管夹本体1连通安装座2一同安装于减振支架上。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减振支架设置于汽车前舱内的前围钣金上,管夹本体1和安装座2分别由不同的材质制成,管夹本体1由EPDM橡胶制成,安装座2由PA66尼龙制成,减振支架由PA66尼龙制成,被管夹本体1夹持的待夹管体的材质为PA22尼龙,易于理解地,管夹本体1的硬度、安装座2的硬度以及减振支架的硬度不必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减振支架也可选用其他成本较低,但硬度大于管夹本体1的其他尼龙、橡胶或近似材质制成,只要能够与管夹本体1形成二级减振结构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汽车前舱内的布置空间紧张,也可以不设置减振支架而将安装座2直接与前围钣金装配,又由于汽车钣金硬度远远大于橡胶和尼龙,管夹本体1与减振支架之间形成一小一大的硬度关系,为管夹本体1内的待夹管体形成良好的减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通过使用硬度不同的材质分别制成管夹本体1和安装座2,避免使用传统的双色注塑工艺,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优化了双管夹的减振降噪效果,提升了汽车NVH。
请一并参阅图3,进一步地,管夹本体1包括第一管夹11、第二管夹12以及位于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之间的连接部13,第一管夹11、第二管夹12和连接部13固连一体。易于理解地,双管夹是一种用于将两个相邻的管路或其他管状件相对固定的紧固件,因此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用于夹住两个相邻的待夹管体,连接部13用于将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连接一体,同时也将两个相邻的待夹管体相对限位。由于第一管夹11、第二管夹12和连接部13均使用第一材质制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管夹11、第二管夹12和连接部13一体成型,且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二者根据管夹本体1预设的参数保持一定距离且不会相互干涉。具体地,以第一管夹11为例,第一管夹11上设置有防脱部4和夹持部5,防脱部4包括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防脱卡扣41用于卡入防脱凹槽42内,防脱凹槽42用于阻止防脱卡扣41从防脱部4内脱出;夹持部5为间隔设置于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内的内凸块,管夹本体1通过夹持部5沿周向包裹并固定待夹管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管夹11上有一开口,防脱部位于该开口内,防脱卡扣41为楔形倒勾,防脱凹槽42根据楔形倒勾仿形设置,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均位于第一管夹11的顶部,也就是说,第一管夹11在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脱开时呈一开口向上的“C”字型结构,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分别位于其顶部的两个端面上,第一管夹11在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嵌合时呈一密闭“O”字型结构,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能够将第一管夹11位于对应开口两侧的部分收拢在一起;第一管夹11的内缘设置有若干个内凸块,内凸块之间以相同的间隔依次排列,第一管夹11通过内凸块与第一管夹11内的待夹管体相抵,内凸块之间的间隔会随着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脱开略微扩大张开,也会随着随着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嵌合逐渐缩小后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管夹本体1通过设置防脱部4和夹持部5实现了对待夹管体的有效固定,防脱部4能够使避免待夹管体在行车颠簸过程从管夹本体1中脱出或移动,夹持部5能够使待夹管体与管夹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大小趋于稳定,还使管夹本体1适配多种尺寸相近待夹管体,另外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将管夹本体1安装至待夹管体上的装配难度,适用性、可调性极佳,经济效益好。
进一步地,连接部13上设置有用于减重的减重部31和用于装配安装座2的安装部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减重部31包括减重孔,安装部32包括安装孔,减重孔沿前后方向开设于连接部13的底部,安装部32沿上下方向开设于连接部13的底部,减重孔与安装部32在减重部31内连通。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减重孔沿前后方向开设且为通孔,减重孔设置于第一管夹11和第二管夹12之间,安装孔沿上下方向开设,安装孔的上端与减重孔连通,下端开孔朝向安装座2。易于理解地,减重部31的作用是去除管夹本体1一部分的重量,使其轻量化,因此减重孔和安装孔的尺寸和设置方式也可根据汽车前舱内部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减重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减重孔对应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单边开孔,或者不为通孔,安装孔也可以被对应设置为不与减重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连接部13上的减重部31降低了管夹本体1的制造成本,在实现了双管夹轻量化的同时,根据汽车前舱内部空间的实际情况利用减重孔额外开设安装孔,方便安装座2装配。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座2包括用于与管夹本体1相对安装固定的安装凸台23、用于与减振支架相对限位的限位部22、用于与减振支架相对定位的定位部和本体部2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凸台23沿轴向设置于安装座2的顶部且与安装座2一体成型,安装凸台23用于卡入安装部32内,安装座2通过安装凸台23与减重部31相对固定;限位部22沿周向凸设于本体部24外,限位部22用于沿轴向相对限位安装座2与减振支架,防止安装座2在减振支架上移动或脱出;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21a和第二定位部21b,第一定位部21a沿轴向设置于安装座2的底部且与安装座2一体成型,第一定位部21a为柱状,第一定位部21a通过伸入减振支架将安装座2沿轴向定位于减振支架内第二定位部21b沿轴向设置于安装座2的底部且与安装座2一体成型,第二定位部21b为空心筒状,减振支架通过伸入第二定位部21b将安装座2沿轴向定位于减振支架内。如前所述,由于汽车前舱内的布置空间紧张,可以不设置减振支架而将安装座2直接与前围钣金装配,因此定位部的形式和形状可以根据与减振支架或前围钣金装配于否以及减振支架或前围钣金的结构进行配置,减振支架也可以根据汽车前舱内的布置空间对应设置用于与第一定位部21a和/或第二定位部21b装配的装配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呈一圣诞树状,装配部对应配置为一个与柱状的第一定位部21a对应的圆孔,且该圆孔的尺寸小于限位部22,因此安装座2可以通过将实心柱状的第一定位部21a伸入减振支架内与其周向定位,通过使限位部22与减振支架相抵与其轴向限位,实现二者之间的装配固定;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安装座2呈一衬套状,装配部对应配置为一个与空心筒状的第二定位部21b对应的圆柱,因此安装座2可以通过将空心筒状的第二定位部21b套在前围钣金的圆柱上与其周向定位,通过使限位部22与前围钣金相抵与其轴向限位,实现二者之间的装配固定。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2可通过实心柱状或是空心筒状的定位部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对应结构,以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各处结构,例如:电机、空调、发动机、悬置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通过管夹本体和安装座夹持并固定待夹管体,避免使用传统的双色注塑工艺,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优化了双管夹的减振降噪效果,提升了汽车NVH。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夹还通过实心柱状或是空心筒状的定位部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对应结构,适配汽车前舱内的各处结构,经济效益好、适用性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本体(1)和安装座(2),所述管夹本体(1)包括第一管夹(11)、第二管夹(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之间的连接部(13),所述第一管夹(11)、所述第二管夹(12)和所述连接部(13)连为一体,所述连接部(13)上远离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的位置设有安装部(32),所述安装座(2)通过所述安装部(32)安装于所述管夹本体(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4)和限位部(22),所述限位部(22)沿周向凸设于所述本体部(24)外,用于轴向限位所述安装座(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还包括第一定位部(21a),所述第一定位部(21a)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且与所述安装座(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定位部(21a)为柱状,用于将所述安装座(2)固定至一减振支架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还包括第二定位部(21b),所述第二定位部(21b)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且与所述安装座(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21b)为空心筒状,用于套设于一减振支架外。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定位部(21a)和第二定位部(21b)装配的装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21a)通过穿设于所述装配部内与所述减振支架装配固定,所述第二定位部(21b)通过套设于所述装配部外与所述减振支架装配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上设置有减重部(31),所述减重部(31)设于所述安装部(32)的靠近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部(31)为减重孔,所述安装部(32)为安装孔,所述减重部(31)沿前后方向开设于所述连接部(13)的底部,所述安装部(32)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所述连接部(13)的底部,所述减重部(31)与所述安装部(32)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还包括安装凸台(23),所述安装凸台(23)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的顶部,所述安装凸台(23)能够卡入所述安装部(32)内,将所述安装座(2)固定至所述连接部(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防脱部(4),所述防脱部(4)包括防脱卡扣(41)和防脱凹槽(42),所述防脱卡扣(41)为楔形倒勾,所述防脱卡扣(41)能够卡入所述防脱凹槽(42)内,将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位于对应开口两侧的部分收拢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1)还包括夹持部(5),所述夹持部(5)为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夹(11)和所述第二管夹(12)内的内凸块,所述管夹本体(1)通过所述夹持部(5)沿周向包裹并固定待夹管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91481.4U CN222503124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双管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91481.4U CN222503124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双管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503124U true CN222503124U (zh) | 2025-02-18 |
Family
ID=9454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91481.4U Active CN222503124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双管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503124U (zh) |
-
2024
- 2024-05-28 CN CN202421191481.4U patent/CN2225031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96894B2 (ja) | 流体移送用チューブのブラケット | |
CN102918283B (zh) | 车辆隔振附接组件 | |
KR101698733B1 (ko) | 배기 아이솔레이터 | |
JP3427188B2 (ja) |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
MXPA03001369A (es) | Sistema aislador de escape. | |
US7748484B2 (en) | Piping fixing structure | |
US20120181412A1 (en) | Isolator having socket mounting | |
US7448579B2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clip | |
CN222503124U (zh) | 一种双管夹 | |
JP2000213428A (ja) | エアクリ―ナの支持構造 | |
US20100213325A1 (en) | Piping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US10507715B1 (en) | Mount assembly for vehicle | |
CN214789434U (zh) | 管路支架 | |
CN220769584U (zh) | 一种集成支架及车辆 | |
JP2002154318A (ja) | コンデンサの取付構造 | |
CN221585105U (zh) | 安装支架以及车辆 | |
JP2021085512A (ja) |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の配管用又は配線用ブラケット | |
CN219947821U (zh) | 一种管道固定结构和车辆 | |
US10519842B2 (en) | Exhaust sensor module shield | |
CN217300824U (zh) | 汽车的压缩机与驱动装置的总成及汽车 | |
CN222635259U (zh) | 换热器总成、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JP7478502B2 (ja) | 排気マフラー | |
US7104256B2 (en) | Throttle body fixing structure | |
CN217574841U (zh) | 动力总成悬置及汽车 | |
CN211508453U (zh) | 管卡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