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01920U -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501920U CN222501920U CN202421479764.9U CN202421479764U CN222501920U CN 222501920 U CN222501920 U CN 222501920U CN 202421479764 U CN202421479764 U CN 202421479764U CN 222501920 U CN222501920 U CN 2225019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gr
- air
- integrated
- air inlet
- exhaust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EGR冷却器安装座和EGR冷却器;进气管设有出气口、空气进口和废气通道;进气管的内部设有EGR混合腔和进气稳压腔;EGR混合腔的出口与进气稳压腔的进口连通;空气进口与EGR混合腔的进口连通;废气通道的进口用于接入废气;进气稳压腔的出口与出气口连通;且EGR冷却器安装座开设有与废气通道的出口连通的EGR冷前气体出口、与EGR混合腔连通的EGR冷后气体入口;EGR冷却器的废气入口与EGR冷前气体出口对接连通、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与EGR冷后气体入口对接连通,防止产生因EGR出气管而导致EGR阻力大的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发动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路线,能将发动机的一部分废气再引回到发动机的气缸中,与发动机的新鲜进气混合,以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改善燃烧环境、降低发动机负荷、减少NOx化合物的排放、减少爆震、延长各部件使用寿命的产品。
请参阅图1,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04、与进气管04连通的进气接管03,以及与进气管04连通的EGR路线;进气接管03由进气接管支架02支撑,且进气接管03上设有进气节流阀01;EGR路线包括EGR冷却器08和EGR出气管05;EGR冷却器08由EGR冷却器支架09支撑,其废气出口通过上述EGR出气管05与进气管04连通,EGR出气管05由EGR出气管路支架07支撑,且EGR出气管05上设有EGR冷后温度传感器06。EGR冷却器08的废气入口连通有EGR阀011;EGR冷却器08由与之连通的EGR冷却器出水管010、EGR冷却器进水管012接通循环冷却水;EGR阀011由EGR阀进水管013、EGR阀出水管014接通循环冷却水。
但是,上述进气系统中,EGR路线中EGR冷却器08通过EGR出气管05与进气管04连通,EGR出气管05长且有弯折,导致EGR阻力大,EGR率提升难度大。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因EGR出气管导致EGR阻力大,导致EGR率提升难度大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进气管上集成有EGR冷却器安装座,且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在EGR冷却器安装座上,避免在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和进气管之间设置EGR出气管,防止产生因EGR出气管而导致EGR阻力大,降低EGR率提升难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发动机,便于提升EGR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有出气口、空气进口和废气通道;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有EGR混合腔和进气稳压腔;所述EGR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进气稳压腔的进口连通;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进口连通;所述废气通道的进口用于接入废气;所述进气稳压腔的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EGR冷却器安装座,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集成于所述进气管,且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开设有EGR冷前气体出口、EGR冷后气体入口;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与所述废气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与所述EGR混合腔连通;
EGR冷却器,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于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所述EGR冷却器的废气入口与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对接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对接连通。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与所述EGR混合腔之间集成有EGR阀安装座;所述EGR阀安装座安装有EGR阀;
所述进气管具有用于连通所述EGR阀的阀芯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用于连通所述EGR阀的阀芯与所述EGR混合腔的第二连接通道。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EGR混合腔的轴向连通所述空气进口;
所述EGR混合腔的周向具有废气进口,所述废气进口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EGR混合腔内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沿周向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废气进口,所述分隔板围成的轴向通道形成所述空气进口。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腔壁连接,并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废气进口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多个,并均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EGR旁通阀安装座,所述EGR旁通阀安装座上安装有EGR旁通阀;所述进气管上具有用于连通所述EGR旁通阀与所述废气通道的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通孔连通所述废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所述EGR旁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废气通道,所述EGR旁通阀的一个出口与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连通,所述EGR旁通阀的另一个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一检测孔安装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处气体温度。
可选地,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中,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节温器接口;
和/或,
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与所述进气稳压腔连通的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二检测孔安装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气稳压腔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EGR冷却器安装座和EGR冷却器;进气管设有出气口、空气进口和废气通道;进气管的内部设有EGR混合腔和进气稳压腔;EGR混合腔的出口与进气稳压腔的进口连通;空气进口与EGR混合腔的进口连通;废气通道的进口用于接入废气;进气稳压腔的出口与出气口连通;EGR冷却器安装座集成于进气管,且EGR冷却器安装座开设有EGR冷前气体出口、EGR冷后气体入口;EGR冷前气体出口与废气通道的出口连通,EGR冷后气体入口与EGR混合腔连通;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于EGR冷却器安装座,EGR冷却器的废气入口与EGR冷前气体出口对接连通、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与EGR冷后气体入口对接连通。
上述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进气管上集成有EGR冷却器安装座,且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在EGR冷却器安装座上,避免在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和进气管之间设置EGR出气管,防止产生因EGR出气管而导致EGR阻力大,降低EGR率提升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发动机,便于提升EGR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气管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气管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气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进气管的气体流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集成式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EGR旁通阀2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另一位置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二连接通道的连通情况示意图;
其中,图2-图14中:
EGR阀阀芯孔1;EGR阀安装座2;EGR混合腔3;进气接管安装座4;第一安装面5;第二检测孔6;EGR冷却器安装座7;EGR冷后气体入口8;EGR冷前气体出口9;EGR旁通阀安装座10;安装通孔11;第一检测孔12;废气通道13;第一出气口14;第二出气口15;进气歧管安装面16;节温器接口17;加强筋18;分隔板19;进气稳压腔20;第一连接通道21;第二连接通道22;气体通道23;
EGR阀201;EGR阀阀片2011;EGR阀阀杆2012;EGR阀通道2013;进气接管202;进气节流阀203;进气管204;EGR冷却器205;EGR进水管206;EGR进水水温传感器207;EGR出水管208;EGR出水管水温传感器209;EGR旁通阀接插件210;EGR旁通阀211;EGR旁通阀阀片2111;EGR冷后温度传感器212;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2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进气管上集成有EGR冷却器安装座,且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在EGR冷却器安装座上,避免在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和进气管之间设置EGR出气管,防止产生因EGR出气管而导致EGR阻力大,降低EGR率提升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发动机,便于提升EGR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204,EGR冷却器安装座7和EGR冷却器205。
进气管204设有出气口、空气进口和废气通道13;进气管204的内部设有EGR混合腔3和进气稳压腔20;EGR混合腔3的出口与进气稳压腔20的进口连通;空气进口与EGR混合腔3的进口连通;废气通道13的进口用于接入废气;进气稳压腔20的出口与进气管204的出气口连通;进气管204的出气口与发动机的缸盖连通。进气稳压腔20用于储存一定量的空气以缓解发动机因谐振波对各缸进气造成的干扰,产生的发动机各气缸之间抢气的问题。对于进气稳压腔20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EGR混合腔3用于将新鲜进气和EGR废气进行混合,保证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各缸EGR废气引入的均匀性。
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出气口15,并且第一出气口14和第二出气口15为不同类型的气道,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出气口14为螺旋气道,第二出气口为直通道。螺旋气道可延长油气混合时间,使得油气混合效果更好;直通道可增加缸盖的进气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出气口的数量和类型,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EGR冷却器安装座7集成于进气管204,且EGR冷却器安装座7开设有EGR冷前气体出口9、EGR冷后气体入口8;EGR冷前气体出口9与废气通道13的出口连通,EGR冷后气体入口8与EGR混合腔3连通;EGR冷却器205通过固定件装配于EGR冷却器安装座7,EGR冷却器205的废气入口与EGR冷前气体出口9对接连通、EGR冷却器205的废气出口与EGR冷后气体入口8对接连通。
上述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进气管204上集成有EGR冷却器安装座7,且EGR冷却器205通过固定件装配在EGR冷却器安装座7上,避免在EGR冷却器205的废气出口和进气管204之间设置EGR出气管,防止产生因EGR出气管而导致EGR阻力大,降低EGR率提升难度。
发动机的现有进气系统中,如图1所示,EGR冷却器08的进、出气端分别需要与上游的EGR阀011、下游的EGR出气管05连接,连接需要密封件和紧固件。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将废气通道13内嵌在进气管204内部,EGR冷却器205仅与进气管204上的EGR冷却器安装座7连接,故而仅有一处连接点,减少了可靠性风险,并提高了结构简易性,使集成式进气系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进气管204上还集成有EGR阀安装座2,并且进气管204上具有供EGR阀201的阀芯伸入的EGR阀阀芯孔1。EGR阀安装座2安装有EGR阀201,EGR阀201安装过程中,EGR阀201的阀体安装于EGR阀安装座2上,EGR阀的阀芯伸入于EGR阀阀芯孔1。
需要说明的是,EGR阀安装座2位于EGR冷后气体入口8与EGR混合腔3之间。
如图1所示,传统的EGR阀011的气路进、出气分别需要与上游的排气歧管、下游的EGR冷却器08连接,连接需要密封件和紧固件。而本发明提供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EGR阀201的气路内嵌在进气管204内部,EGR阀201仅与EGR阀安装座2连接,故而仅有一处连接点,减少了可靠性风险并提高了结构简易性。
结合图8所示,进气管204具有用于连通EGR阀201的阀芯与EGR冷后气体入口8的第一连接通道21,和用于连通EGR阀201的阀芯与EGR混合腔3的第二连接通道22。EGR阀201安装后,EGR阀201可控制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之间的连通关系。
在进气管204上集成用于安装EGR阀201的EGR阀安装座2,可将EGR阀201直接安装于进气管204上,并在进气管204上设置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通过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实现EGR冷后气体入口8与EGR混合腔3的连通。
结合上述设置,本申请中的进气管204上设置废气通道13、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可实现废气由废气通道13经过EGR冷却器205后进入第一连接通道21,然后经过EGR阀201后进入第二连接通道22,再随空气进入EGR混合腔3。
如图1所示的传统进气系统中,EGR出气管05需要将EGR废气从EGR冷却器8的废气出口引导至进气管04,其管路较长:EGR出气管05需要由EGR出气管路支架07支撑固定,增加了支架及紧固件等零件;EGR出气管05需要前后连接件的紧固及密封件;EGR出气管05暴露在空气中,会对EGR废气散热,且散热量与环境温度相关,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加大了发动机控制难度。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中,EGR冷却器205通过固定件装配在EGR冷却器安装座7上,省去了EGR出气管,无需对EGR出气管固定,且EGR冷却器205的废气出口与EGR阀201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21的路径更短,无散热,使引回的EGR废气温度可控,提高发动机的性能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均为进气管204上开设的通道,即进气管204上集成有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从而可减少外接管路的使用,进一步降低零件数量,并减少零件的装配,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对于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的形状、尺寸以及开设的位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以路径最短原则布置。
结合图2和图3以及图7所示,本申请中的EGR混合腔3的轴向具有空气进口。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204上具有进气接管安装座4,用于安装进气接管202,并且在进气接管安装座4上具有与进气接管202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EGR混合腔3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接管安装座4上的通孔作为EGR混合腔3的空气进口,并将通孔轴线方向作为EGR混合腔3的轴向。
一些实施例中的EGR混合腔3的周向具有废气进口(图中未示出),废气进口与第二连接通道22连通,以保证第二连接通道22内的废气通过废气进口进入EGR混合腔3内。
本申请中的废气进口设置于EGR混合腔3的周向,而空气进口设置于EGR混合腔3的轴向,使得废气进口的轴线与空气进口的轴线相交布置,便于废气随空气的流动而进入EGR混合腔3内。
结合图4和图7所示,EGR混合腔3内设置有分隔板19,并且分隔板19沿周向具有缺口。其中,缺口形成废气进口,分隔板19围成的轴向通道形成空气进口。
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19的形状可为圆筒结构,并且在分隔板19的周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处形成废气进口,圆筒结构的轴向的通孔形成空气进口。对于凹槽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开设位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凹槽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三个,且沿分隔板19的周向分布,包括但不限于均匀分布。
图8中的分隔板19与EGR混合腔3的腔壁连接,并且分隔板19与EGR混合腔3的腔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23。废气进口和第二连接通道22通过气体通道23连通。
EGR混合腔3为进气管204上具有的腔体结构,在腔体结构的进口处设置有分隔板19,并且分隔板19的下边缘具有朝向腔体结构的壁面的翻边,该翻边与腔体结构的壁面连接,分隔板19的翻边、分隔板19和腔体结构的壁面之间形成环形的气体通道23。
本申请中通过增加气体通道23,可使废气经过气体通道23缓冲后进入EGR混合腔3,减小对空气的冲击,保证空气和废气能够顺利进入EGR混合腔3。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通道22为多个,并均与气体通道23连通。第二连接通道22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并且呈Y字型布置,并均连接于气体通道23,使得废气能够绕气体通道23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由废气进口进入EGR混合腔3。
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中公开的进气管204上集成有EGR旁通阀安装座10,EGR旁通阀安装座10处安装有EGR旁通阀211,并且进气管204上具有用于连通EGR旁通阀211与废气通道13的安装通孔11。
安装通孔11连通废气通道13和第一连接通道21。具体的,EGR旁通阀211的入口连通废气通道13,EGR旁通阀211的一个出口与EGR冷前气体出口9连通,EGR旁通阀211的另一个出口与第一连接通道21连通。
通过在进气管204上集成EGR旁通阀安装座10,可便于EGR旁通阀211的安装,减小了EGR旁通阀211安装过程中所需的支架,即减少了零件,以及零件之间连接,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并且连接后的可靠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通过在进气管204上集成EGR冷却器安装座7、EGR阀安装座2和EGR旁通阀安装座10,并且在进气管204上集成第一连接通道21和第二连接通道22,减少了支架和管路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连接后的可靠性高。由于该进气管204的结构紧凑,因此,适配性强,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进而增加了产品的适配性。
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204上集成有节温器接口17,通过设置节温器接口17可实现将节温器直接安装于进气管204上,减少了节温器安装过程中的支架的使用,进一步简化结构。
进气管上集成有与第一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一检测孔12,第一检测孔12安装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连接通道21处气体温度。第一传感器为EGR冷后温度传感器212。
传统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EGR冷后温度传感器06布置在EGR出气管05上,由于EGR出气管05的长度较长,EGR冷后温度传感器06的布置位置对测量值影响较大:当布置位置靠近EGR出气管05的进气侧,其测量值无法体现EGR废气进入进气管04的温度;当布置位置靠近EGR出气管05的出气侧,其测量值远离EGR阀011,EGR阀011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整机的性能控制响应及时性。而本申请中EGR冷后温度传感器212能够精确测量进气管204内EGR废气的温度,且距离EGR阀201更近,准确性更高,且避免EGR阀201的控制滞后,保证整机的性能控制响应及时性。
结合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气管204上集成有与稳压腔20连通,并用于供第二传感器伸入的第二检测孔6,其中,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稳压腔20内气体的温度和/或压力,用于性能标定。第二传感器为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213。
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204上具有第一安装面5,第二传感器用于安装于第一安装面5。对于第一安装面5的形状和尺寸需要与第一传感器适配。第二传感器安装后,第二传感器的探针通过第二检测孔6伸入于稳压腔20内,用于检测稳压腔20内的温度和/或压力。
本申请中通过减少外接管路的设置,而是将管路集成在进气管204上,减小了气体的流程,使得EGR的控制精度高,EGR冷后温度测量点紧靠EGR阀和出气口,可以更精确的控制EGR。
本申请中的进气管204具有进气歧管安装面16和加强筋18,对于进气管204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进气管204的出气口开设于进气歧管安装面16。
EGR阀201和EGR冷却器205采用不同的冷却水路进行冷却。EGR冷却器205连接EGR进水管206和EGR出水管208;EGR进水管206上设有EGR进水水温传感器207;EGR出水管208上设有EGR出水管水温传感器209。
EGR冷却器205的进出水均布置了水温传感器,用于策略计算,精准计算控制得到EGR冷后温度,而传统的结构因EGR冷却器的水路与EGR阀共用,无法实现水温的精确监测。
EGR旁通阀211上设有用于外接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器)的EGR旁通阀接插件210,能实现电控控制,可以控制旁通开度,实现EGR冷后温度可控。通过调节EGR旁通阀211内EGR旁通阀阀片2111的位置,可以实现使废气通道13直接与第一连接通道21连通,废气通道13输送的废气全部通入第一连接通道21;还可实现使废气通道13仅与EGR冷却器205连通,废气通道13输送的废气全部通入EGR冷却器205;还可以实现废气通道13输送的废气,一部分通入EGR冷却器205,另一部分直接通入第一连接通道21,且两部分的比例可调节。
EGR阀201为提升阀,由ECU控制的其EGR阀阀片2011的位置,当EGR阀阀杆2012带动EGR阀阀片2011向上运动并与EGR阀通道2013存在间隙,则EGR废气进入EGR混合腔3,与新鲜进气混合后经进气管204进入发动机缸内燃烧室后参与燃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系统,进气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进气系统,便于提升EGR率。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关集成式进气系统的其他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有出气口、空气进口和废气通道;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有EGR混合腔和进气稳压腔;所述EGR混合腔的出口与所述进气稳压腔的进口连通;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进口连通;所述废气通道的进口用于接入废气;所述进气稳压腔的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EGR冷却器安装座,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集成于所述进气管,且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开设有EGR冷前气体出口、EGR冷后气体入口;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与所述废气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与所述EGR混合腔连通;
EGR冷却器,EGR冷却器通过固定件装配于所述EGR冷却器安装座,所述EGR冷却器的废气入口与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对接连通、所述EGR冷却器的废气出口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对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与所述EGR混合腔之间集成有EGR阀安装座;所述EGR阀安装座安装有EGR阀;
所述进气管具有用于连通所述EGR阀的阀芯与所述EGR冷后气体入口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用于连通所述EGR阀的阀芯与所述EGR混合腔的第二连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混合腔的轴向连通所述空气进口;
所述EGR混合腔的周向具有废气进口,所述废气进口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混合腔内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沿周向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废气进口,所述分隔板围成的轴向通道形成所述空气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腔壁连接,并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EGR混合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废气进口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多个,并均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EGR旁通阀安装座,所述EGR旁通阀安装座上安装有EGR旁通阀;所述进气管上具有用于连通所述EGR旁通阀与所述废气通道的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通孔连通所述废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所述EGR旁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废气通道,所述EGR旁通阀的一个出口与所述EGR冷前气体出口连通,所述EGR旁通阀的另一个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一检测孔安装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处气体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节温器接口;
和/或,
所述进气管上集成有与所述进气稳压腔连通的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二检测孔安装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进气稳压腔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10.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进气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479764.9U CN222501920U (zh) | 2024-06-26 | 2024-06-26 |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479764.9U CN222501920U (zh) | 2024-06-26 | 2024-06-26 |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501920U true CN222501920U (zh) | 2025-02-18 |
Family
ID=9455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479764.9U Active CN222501920U (zh) | 2024-06-26 | 2024-06-26 |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501920U (zh) |
-
2024
- 2024-06-26 CN CN202421479764.9U patent/CN2225019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937196A (en) | Intake manifol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n internally contain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 |
US20060283429A1 (en) | Air-intake duct system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 |
US20010025632A1 (en) | Intake manifold with integrat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 |
RU150645U1 (ru) | Система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выхлопных газов | |
GB2316750A (en) | Heating resistor type air flow meter | |
JPH10122061A (ja) |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 |
US20090241683A1 (en) | Mass air flow sensor adaptor | |
EP0098549B1 (en) | Fuel injection system | |
CN222501920U (zh) | 发动机及其集成式进气系统 | |
CN209856108U (zh) | 一种增压器的压气机外壳 | |
US6609506B2 (en)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 |
EP0145968B1 (en) | Hot-wire air-flow meter | |
CN222633332U (zh) | 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发动机和车辆 | |
JP2778369B2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US20030136368A1 (en) | Intake manifol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exhaust gas recycling | |
JPH11351066A (ja) | 排気ガス還流装置 | |
JPS62162737A (ja) | 内燃機関のためのエアフロ−メ−タを備えた装置 | |
US20050235940A1 (en) |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6837220B2 (en) | Multiple cylinder engine | |
CN115523047A (zh) | 发动机总成 | |
JPH0544583A (ja) | 内燃機関の排気還流装置 | |
US20210156345A1 (en) | Gas mixing device and a natural gas engine | |
CN222436482U (zh) | 一种新型egr冷却器总成 | |
JP2861288B2 (ja) | 内燃機関の補助空気量制御装置 | |
JPH0234422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