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498464U -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498464U
CN222498464U CN202421206648.XU CN202421206648U CN222498464U CN 222498464 U CN222498464 U CN 222498464U CN 202421206648 U CN202421206648 U CN 202421206648U CN 222498464 U CN222498464 U CN 222498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lifting device
vertical lifting
stiffening plate
fram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12066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辅海
朱良
李雪臣
杨宗祥
饶云东
郭碧云
刘志扩
陶茂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Yunnan Kebao Formwork & Scaffold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Yunnan Kebao Formwork & Scaffold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Yunnan Kebao Formwork & Scaffold Co ltd,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12066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498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498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498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一种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支撑架立杆、支撑架横杆、吊耳和起重设备,所述支撑架立杆竖直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横杆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的顶端连接,一端悬挑呈自由端;所述吊耳设于所述支撑架横杆上;所述起重设备挂设于所述吊耳上。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结构稳固可靠,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起重环境,实现大型钢结构、设备高空安装及施工楼层内构件、设备安装,从而解决因安装高度较高、作业空间狭窄导致常规起重机无法操作,构件、设备无法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还可通过多个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协同而将重量较重的构件或设备提升至指定高度进行安装,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安装领域中,因安装高度较高、作业空间狭窄,导致常用的起重吊装机械无法操作,构件、设备无法安装,例如在已施工的楼层间进行夹层或设备安装、在无法承受较大荷载的地下室顶板上进行安装作业,若采用小起重机进行安装可能存在起重能力、臂长不足的情况,若采用大型起重机结构无法承受起重机及吊物的重量,还存在卡臂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支撑架立杆、支撑架横杆、吊耳和起重设备,所述支撑架立杆竖直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横杆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的顶端连接,一端悬挑呈自由端;所述吊耳设于所述支撑架横杆上;所述起重设备挂设于所述吊耳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立杆之间设有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与所述支撑架横杆设于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中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横杆与所述支撑架立杆之间设有三角加劲板,所述三角加劲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横杆连接,所述三角加劲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与所述斜撑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沿横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加劲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横杆的设有吊耳的位置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劲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横杆与所述支撑架立杆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沿横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劲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横杆与所述支撑架立杆选用工字钢、H型钢、矩形钢管中的一种或多种,两者焊接在一起而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设备为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卷扬机、滑轮组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结构稳固可靠,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起重环境,实现大型钢结构、设备高空安装及施工楼层内构件、设备安装,从而解决因安装高度较高、作业空间狭窄导致常规起重机无法操作,构件、设备无法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其还可通过多个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协同而将重量较重的构件或设备提升至指定高度进行安装,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底座1、支撑架立杆2、支撑架横杆3、斜撑4、吊耳5、第一加劲板61、第二加劲板62、第三加劲板63、三角加劲板7、起重设备8。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立杆2、支撑架横杆3、吊耳5、起重设备8。
所述底座1用于放置在水平面上,其一方面用于支撑设置所述支撑架立杆2,一方面用于加大底部重量,以防止倾倒,提高起重能力。所述底座1可选用钢板,也可选用混凝土板等结构,其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即可。所述底座1的大小、面积、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其应满足相应的载荷要求。
所述支撑架立杆2竖直设于所述底座1上,其用于起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高度,根据应用场景的空间高度而设定,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所述支撑架立杆2可选用工字钢、H型刚、矩形钢管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立杆2优选为工字钢。当所述底座1选用钢板时,所述支撑架立杆2可焊接在所述钢板上。当所述底座1选用混凝土板结构时,可先将底座1竖直放置,然后在相应的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支撑架立杆2的底部便被固定在底座1内,两者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立杆2与所述底座1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选材而设定。
所述支撑架横杆3水平设置,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顶端连接,一端悬挑呈自由端。所述支撑架横杆3呈悬挑设置,可方便在支撑架横杆3下对待安装的构件或设备进行拼装,然后方便垂直起吊。所述支撑架横杆3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其应能满足强度要求。所述支撑架横杆3可选用工字钢、H型刚、矩形钢管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横杆3优选为工字钢。
所述吊耳5设于所述支撑架横杆3上,具体的,其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架横杆3的下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耳5焊接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的靠近悬挑端端部的近端处的下端。
所述起重设备8用于垂直起吊,其挂设于所述吊耳5上。所述起重设备8可选用公知的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卷扬机、滑轮组中的一种,其能上下升降而将吊装设备吊至所需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起重设备8优选为电动葫芦。
进一步地,为加强结构稳固性,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之间设有斜撑4。所述斜撑4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接,所述斜撑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固接。所述斜撑4可选用钢管或钢板等结构,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底座1固定连接。当然,当所述底座1选用混凝土板结构时,所述斜撑4也可像所述支撑架立杆2一样先预埋,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而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4与所述支撑架横杆3分布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两侧,这样,所述斜撑4可拉结所述支撑架立杆2,提高支撑架立杆2的支撑强度,并防止起重时整个装置倾倒。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之间设有三角加劲板7。所述三角加劲板7选用钢板,其固定设置在支撑架横杆3与支撑架立杆2的转角位置处,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横杆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连接。本实施例中,其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三角加劲板7的大小不限,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通过设置所述三角加劲板7,可加强支撑架横杆3与支撑架立杆2之间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架立杆2、支撑架横杆3内受力较大的节点位置处设置有加劲板,例如: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与所述斜撑4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第一加劲板61,所述第一加劲板61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两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固接,如焊接在一起,其可加强支撑架立杆2此处的强度,满足受力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的设有吊耳5的位置内设有第二加劲板62。所述第二加劲板6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其两端与所述支撑架横杆3固接,如焊接在一起,其可加强支撑架横杆3此处的强度,满足受力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第三加劲板63。所述第三加劲板63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两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固接,如焊接在一起。通过第三加劲板63和第四加劲板可加强其连接处的强度,提高结构稳固性。
由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可移动至所需的场地,然后方便的将构件或设备提升至指定高度进行安装。由于支撑架横杆3呈水平悬挑状,其不仅可降低整体高度,适用于已施工楼层,而且可方便在支撑架横杆3下对待安装的构件、设备进行拼装,从而方便垂直起重,将其垂直提升至指定高度。此外,若待安装构件体型过大,还可通过多台轻型竖直起重装置进行协同,通过合理布置吊点位置,将多台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布置在构件的四周,提升时保持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相对同步的进行提升,便可实现对大型构件的整体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结构稳固,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适用不同的起重环境,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座(1),
支撑架立杆(2),竖直设于所述底座(1)上;
支撑架横杆(3),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顶端连接,一端悬挑呈自由端;
吊耳(5),设于所述支撑架横杆(3)上;
起重设备(8),挂设于所述吊耳(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之间设有斜撑(4),所述斜撑(4)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固接,所述斜撑(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4)与所述支撑架横杆(3)设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中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之间设有三角加劲板(7),所述三角加劲板(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横杆(3)连接,所述三角加劲板(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立杆(2)的与所述斜撑(4)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沿横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加劲板(6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的设有吊耳(5)的位置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劲板(6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横杆(3)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相连接的位置内设有沿横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劲板(6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横杆(3)与所述支撑架立杆(2)选用工字钢、H型钢、矩形钢管中的一种或多种,两者焊接在一起而固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竖直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8)为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卷扬机、滑轮组中的一种。
CN202421206648.XU 2024-05-30 2024-05-30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Active CN222498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206648.XU CN222498464U (zh) 2024-05-30 2024-05-30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206648.XU CN222498464U (zh) 2024-05-30 2024-05-30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498464U true CN222498464U (zh) 2025-02-18

Family

ID=94545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1206648.XU Active CN222498464U (zh) 2024-05-30 2024-05-30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498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3800A (zh) 屈曲约束支撑构件的提升安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31335A (zh) 一种钢木组合预拼分离式液压自爬升架
CN213836318U (zh) 一种桥面湿接缝吊模结构
CN214740171U (zh) 一种古建筑墙体吊装迁移装置
CN222498464U (zh) 轻型竖直起重装置
CN202627483U (zh) 压重式无轨滑模
CN212866793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电梯停层平台
CN116853963B (zh) 一种斜拉桥主梁的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CN107381376B (zh) 利用幕墙埋件实施吊装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6515179U (zh) 一种用于桥梁护栏模板安拆的移动式台车
CN116290701A (zh) 一种免预埋的装配式悬挑脚手架
CN212477430U (zh) 一种具有起吊装置的波形钢腹板scc工法挂篮
CN209957241U (zh) 一种钢吊架
CN210438301U (zh) 一种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吊装设备
CN207749426U (zh) 一种桥梁边护栏模板施工装置
CN221702127U (zh) 一种可整体移动的盘扣式支架
CN217810527U (zh) 波形钢腹板自承重异步挂篮吊装系统
CN217299872U (zh) 一种井筒液压综合布料平台
CN219652563U (zh) 电梯井道防护及物料提升装置
CN219194178U (zh) 一种用于钢板叠合梁起吊的吊具
CN221761307U (zh) 一种基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物资层间运输用转运装置
CN211201111U (zh) 一种可提升式型钢平台
CN211285300U (zh) 一种简易现浇箱梁桥钢筋骨架安装门架
CN221741957U (zh) 一种电梯井道脚手体系
CN218088644U (zh) 一种用于室内大型设备吊装的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