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77664U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77664U CN222477664U CN202421105568.5U CN202421105568U CN222477664U CN 222477664 U CN222477664 U CN 222477664U CN 202421105568 U CN202421105568 U CN 202421105568U CN 222477664 U CN222477664 U CN 2224776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ainwater
- pipe
- purification system
- rainwater col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3621 irrig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包括水质净化系统和蓄水结构,所述水质净化系统通过管道连接蓄水结构;所述管道包括排水盲管和与排水盲管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池和泵站,蓄水池连接进水管,所述泵站内设置有水泵和水净化系统,水泵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延伸至蓄水池内,水泵出水口连接的管道连接水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下雨时,水质净化系统蓄集雨水,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净化,渗透到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水质净化系统过滤后由管道排入预埋好的蓄水结构内,蓄水结构内部分的雨水用作局部区域内公共绿地的灌溉水源,另一部分多余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目前海绵城市中雨水收集结构较为复杂,雨水经过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和雨水自动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再收集,成本较高,且无景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包括水质净化系统和蓄水结构,所述水质净化系统通过管道连接蓄水结构;
所述管道包括排水盲管和与排水盲管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池和泵站,蓄水池连接进水管,所述泵站内设置有水泵和水净化系统,水泵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延伸至蓄水池内,水泵出水口连接的管道连接水净化系统。
优选的:所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旱池,旱池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第一土工布、黄沙层、第二土工布、级配碎石层和溪坑石层,用于径流雨水过滤。
优选的:所述溪坑石层上方形成向内凹陷的蓄水层。
优选的:所述排水盲管位于碎石层内,排水盲管的管壁设有多个开孔(缝)。
优选的:所述排水盲管外侧包覆有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排水盲管的两端密封。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部一侧端设置有溢水口,溢水口连接市政雨水管网。
优选的:所述泵站顶部设置有检修口,用于对泵站内的设备检修。
优选的:所述排水盲管和进水管之间通过管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设置有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旱溪景观与水池景观相结合,结构较为简单,雨水收集的成本较低,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做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在养护期间可作为局部区域内绿地灌溉水源,同时能就地平衡土方,节约外进土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中排水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中水质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中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质净化系统;11、旱池;12、碎石层;13、第一土工布;14、黄沙层;15、第二土工布;16、级配碎石层;17、溪坑石层;18、蓄水层;2、蓄水结构;21、蓄水池;211、溢水口;22、泵站;221、水泵;222、水净化系统;23、检修口;3、排水盲管;4、进水管;5、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包括水质净化系统1和蓄水结构2,水质净化系统1通过管道连接蓄水结构2,下雨时,水质净化系统1蓄集雨水,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净化,渗透到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水质净化系统1过滤后由管道排入预埋好的蓄水结构2内,蓄水结构2内部分的雨水用于局部区域内公共绿地的灌溉水源,另一部分多余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具体的,将旱溪景观与水池景观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做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在园林养护期间可作为局部区域内绿地灌溉水源,同时能就地平衡土方,节约外进土方量。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包括排水盲管3和与排水盲管3连接的进水管4,排水盲管3的两端密封,使得泥土和碎石不能从排水盲管3的两端进入其中,排水盲管3的管壁设有多个开孔,孔径为15-20mm,使得雨水能进入排水盲管3内,排水盲管3位于水质净化系统1内,过滤后的雨水从排水盲管3经进水管4进入蓄水结构2中。
在一实施例中,排水盲管3和进水管4之间可通过管接头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水盲管3的管壁开设有缝隙,使得雨水能经过缝隙进入排水盲管3内。
进一步的,排水盲管3外侧包覆有无纺布5,防止大的沙石进入排水盲管3中。
参阅图3所示,水质净化系统1包括旱池11,旱池11由素土夯实,压实度≥90%,旱池11底部设置有碎石层12,排水盲管3位于碎石层12内,碎石层12的厚度为300-500mm,碎石层12内的碎石粒径为20-30mm。
碎石层12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工布13,第一土工布13上方设置有黄沙层14,黄沙层14上方设置有第二土工布15,第一土工布13和第二土工布15的重量为200-300g/m2,黄沙层14的厚度为30-50mm。
第二土工布15上方设置有级配碎石层16,级配碎石层16的厚度为100-200mm,级配碎石层16内的碎石粒径为10-20mm。
级配碎石层16上方设置有溪坑石层17,溪坑石层17内石块的粒径为100-200mm。
溪坑石层17上方形成向内凹陷的蓄水层18,具有暂时蓄水功能,径流雨水经过水质净化系统1净化后流入蓄水结构2中。
参阅图4所示,蓄水结构2包括蓄水池21和泵站22,蓄水池21连接进水管4,水质净化系统1过滤的雨水可以从进水管4进入蓄水池21中,蓄水池21上部一侧端设置有溢水口211,溢水口211连接市政雨水管网,当蓄水池21内的雨水的液位高于溢水口211时,雨水从溢水口211流入市政雨水管网中。
在一实施例中,蓄水池21上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设置有检修门,方便对蓄水池21内清洁。
泵站22顶部设置有检修口23,用于对泵站22内的设备检修,泵站22内设置有水泵221和水净化系统222,水泵221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延伸至蓄水池21内,水泵221出水口连接的管道连接水净化系统222,水净化系统222通过管路连接浇灌系统和排水盲管3,水泵221和水净化系统222用于雨水循环的,可以把净化后的雨水提升到上面,用于浇灌绿化或者补充旱溪内部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下雨时,水质净化系统1蓄集雨水,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净化,渗透到地下水,一部分雨水通过水质净化系统1过滤后由管道排入预埋好的蓄水结构2内,蓄水结构2内部分的雨水用于局部区域内公共绿地的灌溉水源,另一部分多余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蓄水结构2内的水泵221和水净化系统222用于雨水循环的,可以把净化后的雨水提升到上面,用于浇灌绿化或者补充旱溪内部水源,将旱溪与水池相互结合,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营造出干枯河床的无水“旱溪”;而在降雨天气情况下营造出一座天然的微型湿地,并且在雨过天晴后的3—7天内继续维持微型湿地景观。待雨水完全渗透汇入地下水以后又回到了“旱溪”的景观形态。
将防洪治理与生态景观融合,构成可控的人工湖泊管理体系,通过滤渗透功能净化径流水,利用多样的雨水收集工艺,并采用绿地净化、收集口、调蓄池生态工艺、人工湿地等方式净化水体,最终达到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利用方式。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质净化系统(1)和蓄水结构(2),所述水质净化系统(1)通过管道连接蓄水结构(2);
所述管道包括排水盲管(3)和与排水盲管(3)连接的进水管(4),所述蓄水结构(2)包括蓄水池(21)和泵站(22),蓄水池(21)连接进水管(4),所述泵站(22)内设置有水泵(221)和水净化系统(222),水泵(221)进水口连接的管道延伸至蓄水池(21)内,水泵(221)出水口连接的管道连接水净化系统(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系统(1)包括旱池(11),旱池(11)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12)、第一土工布(13)、黄沙层(14)、第二土工布(15)、级配碎石层(16)和溪坑石层(17),用于对雨水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溪坑石层(17)上方形成向内凹陷的蓄水层(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3)位于碎石层(12)内,排水盲管(3)的管壁设有多个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3)外侧包覆有无纺布(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3)的两端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1)上部一侧端设置有溢水口(211),溢水口(211)连接市政雨水管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22)顶部设置有检修口(23),用于对泵站(22)内的设备检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管(3)和进水管(4)之间通过管接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1)上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设置有检修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05568.5U CN222477664U (zh) | 2024-05-20 | 2024-05-20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05568.5U CN222477664U (zh) | 2024-05-20 | 2024-05-20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77664U true CN222477664U (zh) | 2025-02-14 |
Family
ID=9449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05568.5U Active CN222477664U (zh) | 2024-05-20 | 2024-05-20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77664U (zh) |
-
2024
- 2024-05-20 CN CN202421105568.5U patent/CN2224776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55011A (zh) |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6245734A (zh) | 改进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涵养绿地的调蓄系统 | |
CN106088289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沿河道路的蓄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7567889U (zh) |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10016886B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110042724A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05735405B (zh) |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5862548B (zh) |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 |
CN207553247U (zh) | 下凹绿地雨水利用与收集系统 | |
CN110485540A (zh) | 雨洪资源化利用方法与系统 | |
CN106638917A (zh) |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625453A (zh) |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 |
CN110012770B (zh) |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 |
CN212104423U (zh) | 一种虹吸式地漏及网格型雨水回收系统 | |
CN206815479U (zh) | 景观旋流排渗井 | |
CN107354990A (zh) | 一种用于路旁的蓄渗净排型雨水回用装置 | |
CN220704701U (zh) | 用于市政道路绿化带的循环利用蓄水装置 | |
CN104452941A (zh) |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 |
CN222477664U (zh)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的旱溪构造系统 | |
CN208202111U (zh) | 一种用砂石坑改造的景观型净水调蓄系统 | |
CN207244775U (zh)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 |
CN206157878U (zh) | 海绵城市的生物滞水池系统 | |
CN211922820U (zh) |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210916859U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14197605A (zh) | 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