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66188U -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 Google Patents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66188U CN222466188U CN202420638852.2U CN202420638852U CN222466188U CN 222466188 U CN222466188 U CN 222466188U CN 202420638852 U CN202420638852 U CN 202420638852U CN 222466188 U CN222466188 U CN 2224661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e
- midsole
- feedback
- heel
- ped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包括中底,中底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前掌部位包括主体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内侧和/或外侧,支撑部具有第一密度,主体部具有第二密度,第一密度大于第二密度;同时公开了一种羽毛球鞋。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和羽毛球鞋能够减少蹬地时间,提升动作速度和运动表现,同时增强侧向方向上的稳定支撑,在蹬地过程中提供较快的蹬地反馈和足关节稳定性,为人体足部提供有效的减震和回弹效果,提升鞋底的弯折灵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止滑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以及包含有该鞋底的羽毛球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是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穿着的鞋,通常柔软而富有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同的体育运动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针对不同的运动特点设计运动鞋,不仅能够减少运动损伤,还有助于提升穿着者的运动表现。
以羽毛球运动为例,羽毛球是一项需要跳跃的非接触运动,也是球拍运动中速度最快的运动,羽毛球运动步法转换频繁,依赖于下肢各关节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下肢整体与周围环境(如运动鞋、地胶等运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羽毛球运动中,羽毛球弓箭步是最常见的步法练习之一,占单场比赛中动作总数的15%,在羽毛球弓箭步中,涉及剧烈的冲击时,反复的突然来回运动会给运动员的下肢带来有害负荷,进而导致下肢损伤高发。因此,在羽毛球运动中,需要配合减震性能和稳定性能良好的运动鞋来减少下肢的冲击负荷。
现有的运动鞋,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和稳定性能,通常会通过改变大底橡胶耐磨性和大底纹路,增加运动鞋的抓地摩擦效果;通过改变中底材料性能或者材料的软硬度,提升运动鞋的缓震效果;通过在鞋底的中腰部位增加碳板或TPU材料,提升中足的弯折及抗扭转性能。但是,上述从结构或材料方面的改良,均是运动鞋的通用性改良,旨在提升通用型运动鞋的缓震性和稳定性,缺少对于羽毛球运动的针对性改良,难以辅助羽毛球运动员更好的执行不同步法技术,完成快速移动击球,且难以在保障动作稳定性的同时预防潜在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通过在鞋底中底前掌部位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密度较大的支撑部,提高鞋底在侧向方向上的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包括中底,中底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前掌部位包括主体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内侧和/或外侧,支撑部具有第一密度,主体部具有第二密度,第一密度大于第二密度。
进一步,支撑部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嵌设在前掌部位的主体部上,楔形结构的底部朝向中底侧壁所在方向设置,楔形结构的顶部朝向中底的中部延伸设置。
进一步,楔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至中底的侧壁处,楔形结构的上表面延伸至中底的上表面处,楔形结构的下表面延伸至中底的下表面处。
进一步,支撑部在中底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41mm-61mm,下底的长度为62mm-82mm,高度为18mm-28mm。
进一步,支撑部对应人体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和/或第五跖趾关节设置。
进一步,中底的足跟部位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块,弹性块采用第一材料制成,中底的足跟部位采用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回弹性能优于第二材料的回弹性能。
进一步,中底下方设置有大底,大底包括前掌区域,前掌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中空六边形花纹结构。
进一步,大底的前掌区域设置有多条横向弯曲槽,大底前掌区域的中部设置有纵向弯曲槽,纵向弯曲槽与多条横向弯曲槽相连接。
进一步,大底包括足跟区域,大底前掌区域内侧的厚度和足跟区域外侧的厚度大于大底其他区域的厚度;大底足跟部位的边缘区域处设置有多条横条底纹。
进一步,中底的前掌部位并排设置有多条弯折槽,弯折槽沿中底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一条弯折槽的端部延伸至支撑部处。
进一步,中底中足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设有第一支撑件,中底中足部位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中底的足跟部位设置有足跟稳定件。
一种羽毛球鞋,包括以上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中底前掌内侧和/或外侧设置密度较大、硬度较高的支撑部,使鞋底能够减少蹬地时间,提升动作速度和运动表现,同时增强侧向方向上的稳定支撑,在蹬地过程中提供较快的蹬地反馈和足关节稳定性。
2、鞋底前掌部位通过采用侧部与中部双密度的结构设计,使鞋底的前掌部位轻质柔软有弹性,为人体足部提供有效的减震和回弹效果,配合前掌部位的弯折槽,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弯折灵活性。
3、通过在鞋底的足跟部位设置弹性块,为人体足跟提供优异的减震和回弹效果,配合后跟稳定部件以及双层支撑件结构,提升足跟及中足区域的稳定性,防止运动过程中因后跟或中足不稳导致的运动损伤。
4、大底的花纹结构不仅能够增加运动过程中的响声,还能提高运动过程中的止滑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侧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侧视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爆炸图。
图4为鞋底中的中底的俯视图。
图5为鞋底中的大底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包括中底1和大底2,大底2设置在中底1的下部,贴合中底1下表面设置。其中,中底1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前掌部位包括主体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外侧或内侧,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外侧和内侧。支撑部具有第一密度,主体部具有第二密度,第一密度大于第二密度,主体部轻质柔软有弹性,可以为足部提供减震和回弹效果,支撑部的硬度大于主体部的硬度,从而在鞋底前掌部位的侧向方向上给予人体足部更好的稳定支撑、提供更有力的蹬地反馈效果。
如图4所示,优选地,支撑部11设置在主体部12的外侧,鞋底可在前掌部位的外侧给予人体足部更好的稳定支撑。特别是当运动员做出例如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弓箭步动作时,人体足部的前掌外侧区域会受到剧烈冲击,通过支撑块增强鞋底前掌部位外侧区域的支撑,既能够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又能够为足部提供一个向上向内的反馈力,提升动作变换速度,进而提高运动表现。
进一步,支撑部11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嵌设在前掌部位的主体部12上,楔形结构整体呈锥形,包括底部和顶部,底部较宽较长,朝向中底1的侧壁所在方向设置,顶部较窄较短,自中底1侧壁朝向中底1的中部延伸设置。
优选地,楔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至中底1的侧壁处,即楔形结构底部的表面构成中底1侧壁的一部分;楔形结构的上表面延伸至中底1的上表面处,即楔形结构的上表面构成中底1前掌部位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楔形结构的下表面延伸至中底1的下表面处,即楔形结构的下表面构成中底1前掌部位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楔形结构的边缘与前掌部位的主体部12贴合连接,楔形结构的下表面与大底2贴合连接。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鞋底前掌部位处的支撑部11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使力反馈效果大大增强。
当然,楔形结构(支撑部11)除采用上述优选设置方式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性能需求,调整楔形结构的设置厚度。当楔形结构的厚度小于中底1前掌部位的厚度时,楔形结构可以被包覆在中底1前掌部位的内部,即楔形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前掌部位的主体部12包覆设置,或者楔形结构位于中底1前掌部位偏上或偏下的位置,即楔形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被主体部12包覆设置。
此外,当需要进一步增强支撑部11的支撑稳定效果和力反馈效果时,支撑部11也可以凸出于中底1的内侧侧壁或外侧侧壁设置,即,增加楔形结构底部的延伸长度,使楔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至凸出于中底1侧壁的位置处。
将中底1与地面相平行的平面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将中底1的内侧指向外侧或者外侧指向内侧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优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部11在中底1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41mm-61mm,下底的长度为62mm-82mm,高度为18mm-28mm。在羽毛球运动蹬地过程中,上述设置方式可以提供稳定支撑作用,且在蹬地过程中,能够提供较快的蹬地反馈和踝关节稳定性。
优选地,支撑部11对应人体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和/或第五跖趾关节设置。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中底1的足跟部位设置有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内嵌设有弹性块3,弹性块3采用第一材料制成,中底1的足跟部位采用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回弹性能优于第二材料的回弹性能。弹性块3轻质柔软有弹性,能够增强人体足跟部位的减震和回弹效果。
进一步,如图5所示,大底2整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包括前掌区域和足跟区域,前掌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中空六边形花纹结构21,既能够增加运动过程中的响声,又有利于提高止滑性能。除前掌区域的内侧部位外,其余部位可设置为实心六边形花纹结构。
大底2的前掌区域还设置有多条横向弯曲槽22,大底2前掌区域的中部设置有纵向弯曲槽23,纵向弯曲槽23与多条横向弯曲槽22相连接。横向弯曲槽22与纵向弯曲槽23的配合,能够增加足部足底的运动灵活性,进而提高运动速度。
大底2足跟部位的边缘区域处设置有多条横条底纹24。由于羽毛球运动上步动作模式为后跟先落地,然后过渡到中足和前掌,因此在大底2足跟部位的边缘区域设置多条横条底纹24,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后跟落地的止滑性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后跟部位的耐磨性能,提升整体稳定性。
为增加鞋底的耐磨性能,大底2前掌区域内侧的厚度和足跟区域外侧的厚度大于大底2其他区域的厚度,其他区域是指大底2除前掌区域内侧和足跟区域外侧的其他所有区域。优选地,大底2前掌区域内侧的厚度和足跟区域外侧的厚度相较于大底2其他区域的厚度增加0.5mm。
进一步,如图4所示,中底1的前掌部位并排设置有多条弯折槽14,弯折槽14沿中底1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一条弯折槽14的端部延伸至支撑部11处。弯折槽14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中足部前掌的灵活性,提高动作反应速度。
进一步,如图4所示,中底1中足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内嵌设有第一支撑件4,中底1中足部位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件5,第一支撑件4优选为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板,第二支撑件5优选为TUP材质制成的硬质支撑板,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5复合作用,有利于加强足部的抗扭转性能,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力反馈效率。中底1的足跟部位设置有足跟稳定件6,优选为TPU硬质材料制成,使鞋底对足部后跟包裹更贴合,提升后跟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同时公开了一种羽毛球鞋,包括以上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中底前掌内侧和/或外侧设置密度较大、硬度较高的支撑部,使鞋底能够减少蹬地时间,提升动作速度和运动表现,同时增强侧向方向上的稳定支撑,在蹬地过程中提供较快的蹬地反馈和足关节稳定性。
2、鞋底前掌部位通过采用侧部与中部双密度的结构设计,使鞋底的前掌部位轻质柔软有弹性,为人体足部提供有效的减震和回弹效果,配合前掌部位的弯折槽,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弯折灵活性。
3、通过在鞋底的足跟部位设置弹性块,为人体足跟提供优异的减震和回弹效果,配合后跟稳定部件以及双层支撑件结构,提升足跟及中足区域的稳定性,防止运动过程中因后跟或中足不稳导致的运动损伤。
4、大底的花纹结构不仅能够增加运动过程中的响声,还能提高运动过程中的止滑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Claims (12)
1.一种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中底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前掌部位包括主体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内侧和/或外侧,支撑部具有第一密度,主体部具有第二密度,第一密度大于第二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嵌设在前掌部位的主体部上,楔形结构的底部朝向中底侧壁所在方向设置,楔形结构的顶部朝向中底的中部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楔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至中底的侧壁处,楔形结构的上表面延伸至中底的上表面处,楔形结构的下表面延伸至中底的下表面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在中底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41mm-61mm,下底的长度为62mm-82mm,高度为18mm-28mm。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对应人体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和/或第五跖趾关节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的足跟部位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设有弹性块,弹性块采用第一材料制成,中底的足跟部位采用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回弹性能优于第二材料的回弹性能。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下方设置有大底,大底包括前掌区域,前掌区域的内侧设置有中空六边形花纹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大底的前掌区域设置有多条横向弯曲槽,大底前掌区域的中部设置有纵向弯曲槽,纵向弯曲槽与多条横向弯曲槽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大底包括足跟区域,大底前掌区域内侧的厚度和足跟区域外侧的厚度大于大底其他区域的厚度;大底足跟部位的边缘区域处设置有多条横条底纹。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的前掌部位并排设置有多条弯折槽,弯折槽沿中底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一条弯折槽的端部延伸至支撑部处。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中足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设有第一支撑件,中底中足部位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中底的足跟部位设置有足跟稳定件。
12.一种羽毛球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638852.2U CN222466188U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638852.2U CN222466188U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66188U true CN222466188U (zh) | 2025-02-14 |
Family
ID=9449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638852.2U Active CN222466188U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66188U (zh) |
-
2024
- 2024-03-29 CN CN202420638852.2U patent/CN2224661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177087A1 (en) | Midsole for a shoe, in particular a running shoe | |
US20200068987A1 (en) | Soccer Shoe Component or Insert Made of One Material and/or a Composite and/or Laminate of One or More Material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ccer Shoe | |
US6195915B1 (en) | Athletic footwear sole construction enabling enhanced energy storage, retrieval and guidance | |
US8387279B2 (en) | Shoe sole for increasing instability | |
US7487604B2 (en) | Soccer shoe component or insert made of one material and/or a composite and/or laminate of one or more material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ccer shoe | |
US9554621B2 (en) | Midsole for a running shoe | |
CA2606690C (en) | Sole structure of a sports shoe | |
US7877900B2 (en) | Sole construction for energy and rebound | |
US5806209A (en) | Cushioning system for a shoe | |
US7062865B1 (en) | Orthotic | |
MXPA97005544A (en) | Pairing system for a zap | |
US20030029060A1 (en) | Cleat | |
CN222466188U (zh) | 可提高稳定性和蹬地反馈性的鞋底及羽毛球鞋 | |
WO2020217041A1 (en) | Resilience enhancing footwear | |
CN210353411U (zh) | 一种弹力减震运动鞋 | |
CN219556472U (zh) | 碳板、鞋底及鞋 | |
CN222236859U (zh) | 轻量化抗扭转鞋底及运动鞋 | |
US20230180889A1 (en) | Resilience enhancing footwear | |
US20050160630A1 (en) | Soccer shoe component or insert made of one material and/or a composite and/or laminate of one or more material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ccer shoe | |
CN213307803U (zh) | 一种缓震跑步鞋底结构 | |
CN217565083U (zh) | 一种用于鞋底的支撑结构及其鞋底和运动鞋 | |
CN220369565U (zh) | 一种多重缓震鞋底及鞋子 | |
JP2001120301A (ja) | ゴルフシューズ | |
CN118303702A (zh) | 碳板、鞋底及鞋 | |
KR20240033750A (ko) | 충격 흡수용 기능성 아웃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