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464782U - 一种耳夹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夹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464782U
CN222464782U CN202420150752.5U CN202420150752U CN222464782U CN 222464782 U CN222464782 U CN 222464782U CN 202420150752 U CN202420150752 U CN 202420150752U CN 222464782 U CN222464782 U CN 222464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hell
cavity
ear
half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507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公玺
吴奎
吴世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507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464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464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464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耳机塞,耳机托,电池,电路板,喇叭和连接件,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在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形成与人体耳朵相配合的容置空间,所述耳机塞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耳机托具有第二空腔,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三空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一者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另一者内,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喇叭电连接,喇叭,电池和电路板设置在不同的空间内,避免了各元件紧密式接触,减小了各个元件间的干扰,保证了耳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小了耳机的体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耳夹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耳夹式耳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休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耳机是尤为重要的一类电子产品。耳机是一种具有转换和播放功能的设备,能够将从自媒体播放器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转换为人耳可听到的声波。耳机由于其便于携带,体积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消费者对耳机的需求越来越高。
现有耳机多通过夹具配合夹住人体的耳廓或头部以实现耳机的佩戴使用,耳夹式耳机与入耳式耳机或半入耳式耳机相比较,佩戴的舒适性得到跃升,同时也降低了与耳道紧贴部分的曲面设计要求,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但是,这类耳夹式耳机的通常比较小巧,耳夹式耳机内部的多种元件多集中放置,容易导致耳机的一端体积和重量过大,各个元件之间还容易产生干扰,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通过将电池,电路板和喇叭单独放置,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内,以减小各个元件之间的干扰,保证耳机播放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小耳机的体积,均匀耳机各个部分的重量,减轻用户佩戴耳机的疲劳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耳机塞,耳机托,电池,电路板,喇叭和连接件,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在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形成与人体耳朵相配合的容置空间;
所述耳机塞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耳机托具有第二空腔,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三空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一者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另一者内;
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喇叭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外壳和两个伸出臂,所述第三空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伸出臂并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伸出臂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上半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上半壳对应设置的下半壳,所述上半壳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所述下半壳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对合设置,以形成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
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下半壳上设置有出音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下半壳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上半壳的下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形成适于与所述喇叭卡接配合的限位槽,以将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耳机塞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上半壳相匹配的罩壳,且所述罩壳紧贴于所述上半壳的内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塞的下半壳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下半壳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和所述第四台阶部形成适于与所述喇叭卡接配合的安装槽,以将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耳机塞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托的下半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槽;
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罩壳和所述下半壳之间,且所述电池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槽和所述第二抵接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盖板,所述内壳体具有开口端,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外侧,所述开口端从所述外壳体内伸出,并适于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以将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外壳体上;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线缆,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过孔,所述伸出臂内设置有线缆通路;
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线缆通路与所述喇叭或电池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出臂采用软胶材料制成。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喇叭设置在耳机塞的第一空腔内,电路板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中的一个,电池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中的另一个,使得喇叭,电路板和电池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空间内,这些元件在工作时不会相互干扰,降低电池对喇叭的不利影响,保证耳机音质,保证耳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各个元件单独设置,能够避免元件堆叠,进而减小耳机塞,耳机托和连接件的体积,均匀耳机各部分之间的重量,减轻用户佩戴耳机时产生的疲劳感,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本耳机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耳机塞内设置有限位槽,喇叭能够与限位槽相互卡接配合,进而将喇叭固定在耳机塞内,连接强度高,电池能够限位在第一抵接槽和第二抵接槽之间,不易活动,保证了耳机的质量,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伸出臂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使得伸出臂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在佩戴时,伸出臂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使得本耳机能够佩戴在不同大小的耳朵上,通用性强,而且能够减轻耳机塞和耳机托对耳朵的挤压,减轻用户佩戴耳机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方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使用时的效果图。
附图标号说明:
耳机塞100,喇叭110,耳机托200,电池210,连接件300,电路板310,伸出臂320,线缆通道321,外壳体330,内壳体340,盖板350,上半壳400,下半壳500,第三台阶部510,出音孔520,第一抵接槽530,罩壳600,第四台阶部610,第二抵接槽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具有良好的设计,其通过将喇叭110,电池210和电路板310分别放置在耳机的不同空间内,避免了各个元件近距离贴身式接触,降低了各个元件之间的干扰,保证了本耳夹式耳机能够稳定的运行,同时,减小了耳机各部分的体积,平衡了耳机各部分的重量,提升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具体而言,参见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3,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耳机塞100,连接件300,耳机托200,喇叭110,电池210和电路板310,其中,电路板310与电池210和喇叭110电性连接。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通过连接件300连接,使得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之间存在容置空间,容置空间适于与人体的耳朵相配合,以将本耳夹式耳机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相应地,用户的耳廓夹持在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之间。
相应地,耳机塞100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20,喇叭110设置在第一空腔内,耳机托200内设置有第二空腔,连接件300内设置有第三空腔,其中,电池210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二者中的一个,电路板310设置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二者中的另一个,以使得电池210,喇叭110和电路板310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内,三者之间不会直接接触,进而达到避免各元件之间互相干扰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耳夹式耳机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将多种元件放置在耳机内,人们通常将喇叭110,电池210和电路板310放置在耳机的同一端,另一端未放置元件,或者将电路板310和电池210放置在耳机的同一端,喇叭110放置在另一端,但是放置有较多元件的一端体积过大,重量较重,另一端重量较轻,导致用户的佩戴体验不佳,而且各个元件贴身式接触容易导致产生干扰,影响耳机工作的稳定性。而在本实施例中,喇叭110放置在耳机塞100内,电池210放置在耳机托200内,电路板310放置在连接件300内,每个元件均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中,使得各个元件的重量能够均匀分布在耳机的各个位置(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元件堆积导致耳机重量失衡的可能性,减轻了本耳夹式耳机对耳朵的压迫感,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各个元件在工作时不会对其它元件产生干扰,保证各个元件能够正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参见说明书附图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喇叭110设置在耳机塞100内,电池210设置在耳机托200内,电路板310设置在连接件300内,当然,电池210也可以设置在连接件300内,电路板310设置在耳机托200内。在使用时,用户的耳廓位于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之间的容置空间内,通过连接件300,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相互配合将耳机佩戴在用户的耳廓上。耳机塞100设置在用户耳廓的前侧,用以播放声音,耳机托200位于用户耳廓的后侧用以夹持住耳廓。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3,本实施例对连接件300做进一步说明。连接件300包括外壳和伸出臂320,伸出臂320设置为两个,两个伸出臂320并列设置在外壳的一侧,相应地,伸出臂320远离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上半壳400。相应地,第三空腔开设在外壳内。
进一步地,一种耳夹式耳机还包括下半壳500,下半壳500设置在上半壳400远离伸出臂320的一端。具体地,上半壳400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下半壳500的上端面设置有上开口,下开口和上开口对合设置,以将下半壳500设置在上半壳400上,即两个伸出臂320一端的上半壳400均设置有下半壳500,喇叭110设置在一个伸出臂320的上半壳400和下半壳500之间,以形成耳机塞100,耳机塞100的下半壳500上设置有出音孔520,相应地,电池210或电路板310设置在另一个伸出臂320的上半壳400和下半壳500之间,以形成耳机托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喇叭110设置在耳机塞100的具体方式,耳机塞100的下半壳500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台阶部,且第一台阶部沿下半壳500的周向设置,耳机塞100的上半壳400的下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台阶部,第二台阶部沿上半壳400的周向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上开口和下开口对合设置时,使得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相互对接以形成适于与喇叭110相配合的限位槽,以将喇叭110安装固定在耳机塞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110设置在一个上半壳400和一个下半壳500之间,上半壳400和下半壳500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使得喇叭110在耳机塞100内不易晃动,提高了耳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耳夹式耳机还包括罩壳600,罩壳600与上半壳400相匹配,罩壳600设置在耳机塞100和耳机托200内,并紧贴于上半壳400的内壁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喇叭110设置在耳机塞100内具体方式,一个罩壳600设置在耳机塞100的第一空腔内,下半壳500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台阶部510,第三台阶部510沿下半壳500的周向设置,罩壳600靠近下半壳50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台阶部610,第四台阶部610沿罩壳600的周向设置。相应地,当上开口与下开口对合设置时,第三台阶部510和第四台阶部610相互对接以形成与喇叭110相互卡接配合的安装槽,以将喇叭110安装固定在耳机塞100内。
当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喇叭110安装固定在耳机塞100的方式有多种,在此不一一说明,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说明书附图图1,图2,本实施例对耳机托200做进一步说明。其中,耳机托200的下半壳500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一抵接槽530,第一抵接槽530沿下半壳500的周向设置,罩壳600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二抵接槽620。相应地,电池210或电路板310设置在罩壳600和下半壳500之间,且电池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槽530和第二抵接槽620接触抵接,或者电路板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槽530和第二抵接槽620接触抵接,进而实现电路板310或电池210的安装固定。
当然,耳机托200内也可以不设置罩壳600,将第二抵接槽620开设置耳机托200的上半壳400的内壁处,通过上半壳400和下半壳500的挤压接触,将电池210或电路板310安装固定在耳机托20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3,本实施例对连接件300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地,连接件300的外壳包括外壳体330,内壳体340和盖板350,内壳体340具有开口端,其中,外壳体330套设在内壳体340的外侧,即内壳体340远离开口端的一端插设在外壳体330内,开口端从外壳体330内伸出。相应地,电路板310设置在内壳体340内。盖板350适于与开口端相互卡接配合,以将盖板350盖设在外壳体330上。
具体地,盖板350靠近外壳体330的一侧设置有与开口端相配合的卡接槽,盖板350通过卡接槽与开口端卡接配合,实现盖板350与内壳体340的安装固定,进而将盖板350盖设在外壳体330上。
作为优选,盖板350和外壳体330的连接处,盖板350和开口端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圈,以提高连接件30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耳夹式耳机还包括线缆,内壳体340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外壳体330上设置有与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过孔,相应地,伸出臂320内设置有线缆通道321,线缆的一端与电路板310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和线缆通道321与电池210或喇叭11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伸出臂320的材质设置为弹性橡胶,弹性橡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在将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时,伸出臂320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适配不同的耳朵,而且能够降低耳机对用户的压迫感,降低用户佩戴耳机产生的疲劳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佩戴本耳夹式耳机时,外壳体330也能够与耳廓直接接触,作为优选,外壳体330和伸出臂320均采用弹性橡胶制成,内壳体340采用硬胶材料制成,在保证本耳夹式耳机强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塞,耳机托,电池,电路板,喇叭和连接件,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在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之间形成与人体耳朵相配合的容置空间;
所述耳机塞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耳机托具有第二空腔,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三空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一者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其中另一者内;
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喇叭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外壳和两个伸出臂,所述第三空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伸出臂并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伸出臂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上半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半壳对应设置的下半壳,所述上半壳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所述下半壳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对合设置,以形成所述耳机塞和所述耳机托;
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下半壳上设置有出音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下半壳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耳机塞的所述上半壳的下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形成适于与所述喇叭卡接配合的限位槽,以将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耳机塞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半壳相匹配的罩壳,且所述罩壳紧贴于所述上半壳的内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塞的下半壳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下半壳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和所述第四台阶部形成适于与所述喇叭卡接配合的安装槽,以将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耳机塞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托的下半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抵接槽;
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罩壳和所述下半壳之间,且所述电池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槽和所述第二抵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盖板,所述内壳体具有开口端,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外侧,所述开口端从所述外壳体内伸出,并适于与所述盖板卡接配合,以将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外壳体上;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过孔,所述伸出臂内设置有线缆通路;
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线缆通路与所述喇叭或电池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臂采用软胶材料制成。
CN202420150752.5U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耳夹式耳机 Active CN222464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50752.5U CN222464782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耳夹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50752.5U CN222464782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耳夹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464782U true CN222464782U (zh) 2025-02-11

Family

ID=94445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50752.5U Active CN222464782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耳夹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464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5503B1 (en) Headset with exchangeable speaker
CN115767343A (zh) 骨传导耳机
WO2020140461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219780340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结构
CN113542956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WO2025123483A1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
CN219478097U (zh) 一种耳机
KR20060043937A (ko) 이어폰
JP7452948B2 (ja) 音響出力装置
CN220586444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及耳机套装
CN113613136A (zh) 耳夹式耳机
CN222464782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
CN118612614A (zh) 配饰可拆卸的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212359A1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4627321U (zh)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213880201U (zh) 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N113613115B (zh) 入耳式耳机
CN116419114A (zh) 外放耳机
JPS6342999B2 (zh)
CN221633928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开放式耳机
CN223110153U (zh) 一种耳机
CN223110142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