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64278U -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64278U CN222464278U CN202420832281.6U CN202420832281U CN222464278U CN 222464278 U CN222464278 U CN 222464278U CN 202420832281 U CN202420832281 U CN 202420832281U CN 222464278 U CN222464278 U CN 2224642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end
- winding
- insulating
- fixed
- fix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2 lacqu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66 varni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包括支撑部件、端箍以及绝缘绑扎绳,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于绕组的压圈表面,所述绕组的绕组端部的斜边以及平边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绝缘绑扎绳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端箍设置于与所述绕组的端部的周向上,且所述绕组端部绑设于所述端箍上。通过绝缘绑扎绳将绕组端部固定于支撑部件上,使绕组端部能够与支撑部件连接,保持固定状态,绕组端部也可与多个支撑部件或支撑部件的多个位置连接,进一步增加绕组端部的固定效果;将绕组端部绑设于所述端箍上,增加了绕组端部的结构强度,在绕组端部浸漆后形成环形整体后,提高绕组端部的固定强度,减少电机转动时产生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绕组在电磁力、热应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常常由于绕组固定不牢而产生振动和有害变形导致绝缘机械损坏或松散开裂。绕组固定不牢或振动产生如下负面效果:
一、线圈在槽内振动会导致接触不良,使线圈表面电位升高,严重时会发生电腐蚀现象,同时引起绝缘磨损甚至露铜。
二、定子绕组端部受电磁力作用将产生位移而改变线圈间的间距,部分线圈间距缩小,使得本来的非均匀电场变成了畸形电场,电位瞬间升高,导致放电乃至击穿,长期变化的位移还会发生线圈绝缘的开裂或折裂,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寿命。
目前电机绕组的固定只在绕组端部斜边进行固定,导致电机绕组,固定不牢而产生振动。例如2P电机,2P电机运行过程中受电磁拉力及电机振动,并且定子绕组端部的绝缘表面常常存在高电位,特别是过电压侵袭时,绕组端部表面的电位会更高,而引起定子绕组端部相对于相邻部件以及接地部件之间的放电或爬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加绕组端部的固定强度以减少电机高速转动时产生的振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包括支撑部件、端箍以及绝缘绑扎绳,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于绕组的压圈表面,所述绕组的绕组端部的斜边以及平边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绝缘绑扎绳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端箍设置于所述绕组的端部的周向上,且所述绕组端部绑设于所述端箍上。
可选地,所述绕组端部迂回处设置有鼻部填充管,所述鼻部填充管穿设经过多个所述绕组端部的迂回处形成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鼻部填充管通过浸漆与所述绕组端部固定。
可选地,所述鼻部填充管通过绝缘编织绳与所述绕组端部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相内连接线,所述相内连接线通过绝缘编织绳固定于所述鼻部填充管上。
可选地,所述端箍与所述绕组端部连接后整体浸漆形成环状整体,所述鼻部填充管经浸漆后形成所述环状整体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压圈的表面设置有槽口,所述绕组端部通过所述槽口引出,所述槽口内嵌设有槽口垫块,所述槽口垫块用于使所述槽口处的所述绕组端部固定。
可选地,多个所述槽口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绕组端部的引出位置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绝缘绑扎绳设置于所述绕组端部的平边以及斜边上,所述绝缘绑扎绳用于使所述绕组端部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件或所述支撑部件的部分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绝缘绑扎绳和所述绝缘编织绳均包括玻璃丝和涤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绕组端部通过至少一个绝缘绑扎绳固定于支撑部件上,使绕组端部能够与支撑部件连接,保持固定状态,绕组端部也可与多个支撑部件或支撑部件的多个位置连接,进一步增加绕组端部的固定效果;将绕组端部绑设于所述端箍上,增加了绕组端部的结构强度,在绕组端部浸漆后形成整体后,提高绕组端部的固定强度,减少电机转动时产生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槽口垫块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绕组;2、压圈;3、相内连接线;4、槽口垫块;5、支撑部件;6、绝缘绑扎绳;7、鼻部填充管、8、绝缘编织绳;9、端箍;11、绕组端部;21、槽口;110、斜边;111、平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包括支撑部件5、端箍9以及绝缘绑扎绳6,所述支撑部件5的一端固定于绕组1的压圈2表面,所述绕组1的绕组端部11的斜边110以及平边111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绝缘绑扎绳6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5上,所述端箍9设置于与所述绕组1的端部的周向上,且所述绕组端部11绑设于所述端箍9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绕组1具有多个绕组端部11,且多个绕组端部11以绕组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图1中仅为电机绕组沿径向上的半部分结构,并示意地画出了一个绕组端部11;在绕组1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绕组1进行浸漆处理。具体地,浸漆一方面吸收绕组1中槽绝缘、层间绝缘、相间绝缘、绑扎等位置孔隙存在的潮气,避免降低自身的绝缘性能,用于增强绕组1的防潮、防腐性能,使电机绕组端部具有绝缘的性能,同时使不具有绝缘功能的部件达到绝缘的效果,例如电机的相内连接线3以及绕组端部11。另一方面使各种绝缘材料之间都充满绝缘漆,使绕组1的绝缘强度比浸漆前高,增强绕组1的电气绝缘强度,例如端箍9和绕组端部11以及绝缘绑扎绳6浸漆后形成整体。
其次,支撑部件5呈环形分布,以绕组1的轴线处为中心沿压圈2的表面均匀设置,例如,支撑部件5可以与绕组端部1一一对应,使绕组1的多个绕组端部11可以通过绝缘绑扎绳6固定于相应的支撑部件5上,从而使单个绕组端部11可以独立的固定于支撑部件5,进而使相邻的绕组端部11保持一定间距,可避免绕组端部11的相邻部件距离过近导致的放电现象,同时使绕组1在浸漆处理后,增加固定强度,减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支撑部件5可以是环形或呈条状,当支撑部件5呈环状时其围绕绕组1的轴线设置,其表面均匀设置有供绝缘绑扎绳6绑扎的位置,一个绕组端部11可通过多个绝缘绑扎绳6固定于支撑部件5的绑扎位置上,增加对绕组端部11的固定效果。当支撑部件5呈条状时,其具有多个,且以绕组1的轴线处为中心沿压圈2的表面均匀分布,通过绝缘绑扎绳6可与对应的支撑部件5连接固定,也可通过绝缘绑扎绳6与多个支撑部件5连接固定,以提高绕组端部11的固定效果。
端箍9通常通过端箍支架固定于绕组1的端部,呈环状的端箍9环绕多个绕组端部11的外侧,对多个绕组端部11起到抱箍的效果,当绕组端部11通过绝缘绑扎绳6与端箍9固定时,能够对绕组端部11进行暂时固定,方便后期对绕组端部11进行浸漆处理,有利于绕组1的后续生产。
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在绕组端部11的斜边110上设置绝缘绑扎绳6与支撑部件5进行绑扎固定,直接导致了绕组端部11与支撑部件5的连接强度不足,进一步使得在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绑扎绳6设置于所述绕组端部11的平边111以及斜边110上,所述绝缘绑扎绳6用于使所述绕组端部11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件5或所述支撑部件5的部分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以支撑部件5呈条状为例,在绕组端部11上设置多个绝缘绑扎绳6,利用绝缘绑扎绳6同时与多个支撑部件5相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绕组端部11的稳定性,在进行浸漆过程中,可以保证绕组端部11的固定效果以及浸漆完成后绕组端部1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绕组端部11的斜边110上设置多个绝缘绑扎绳6,使绝缘绑扎绳6与支撑部件5进行连接,从而提高绕组端部11的固定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绕组端部11的平边111上同样设置了多个绝缘绑扎绳6,利用绕组端部11的平边111上的绝缘绑扎绳6能够同时与支撑部件5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使绕组端部11的连接强度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再当电机绕组经过浸漆后,使得电机绕组11能够保持当前固定形态,同时提升绕组端部11形成整体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端部11迂回处设置有鼻部填充管7,所述鼻部填充管7穿设经过多个所述绕组端部11的迂回处形成环状结构。鼻部填充管7呈管状,其设置于绕组端部11的迂回处(鼻部),利用鼻部填充管7将绕组1的多个绕组端部11进行串联并形成环形结构,使绕组端部11有序设置,在浸漆后,可使多个绕组端部11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鼻部填充管7与所述绕组端部11固定。可选地,固定方式具有两种,其一是鼻部填充管7在后续的浸漆工序中直接通过浸漆进行与绕组端部11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无需对鼻部填充管7限位固定,提高了浸漆的效率,但鼻部填充管7在浸漆过程中的位置较难控制;
其二是将鼻部填充管7通过绝缘编织绳8与绕组端部11固定。针对第二种鼻部填充管7的固定方式,通过绝缘编织绳8先将鼻部填充管7固定后再进行浸漆的操作步骤,使鼻部填充管7预先固定于绕组端部11,从而在浸漆时使绕组端部11强度均匀,质量稳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绝缘编织绳8先将鼻部填充管7固定后再进行浸漆的操作步骤,使绕组端部11具有足够连接强度,减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引起的负面效果。
可选地,当鼻部填充管7通过绝缘编织绳8与绕组端部11固定时,鼻部填充管可为圆柱状,通过圆柱状鼻部填充管的7的圆周分布,鼻部填充管7放入绕组端部11的迂回处(鼻部)并与绕组端部11固定为一体,经浸漆后形成完全与绕组端部11固定一起,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相内连接线3通过绝缘编织绳8固定于所述鼻部填充管7上。通过绝缘编织绳8将相内连接线3固定于绝缘编织绳8上,可对相内连接线3进行固定。使相内连接线3可有序固定于端箍9上,在绕组浸漆工序中,可将相内连接线3与绕组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避免相内连接线杂乱分布,同时可提升绕组端部11浸漆后的整体强度,避免由于相内连接线3在电机持续振动的过程中磨损。
结合上述,可选地,所述端箍9与所述绕组端部11连接后整体浸漆形成环状整体,所述鼻部填充管7经浸漆后形成所述环状整体的一部分,用于提高环状整体的结构强度。
目前的电机绕组浸漆将绕组端部11浸漆形成环状的整体,浸漆是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的重要工序。本实施例中,端箍9与绕组端部11连接后整体浸漆形成环状整体,需要说明的是,该环状整体为玻璃钢环。具体地,由于绝缘编织绳8将相内连接线3固定于所述端箍9上以及绕组端部11上设有多个绝缘绑扎绳6,且通过绝缘绑扎绳6与端箍9连接,鼻部填充管7也通过绝缘编织绳8与绕组端部11固定。通常情况下,绝缘绑扎绳6和所述绝缘编织绳8均包括玻璃丝和涤纶,当然,在符合绝缘要求的情况也可采用其它的材料制造绝缘绑扎绳6和绝缘编织绳8,本实施例中,绝缘绑扎绳6和所述绝缘编织绳8采用上述两种材料作为示例。例如,绝缘编织绳8通过玻璃丝和涤纶编织而成,使其具有绝缘性能。因此,在绕组1进行浸漆过程后,由于绝缘绑扎绳6和所述绝缘编织绳8的材质,同时浸漆使用的绝缘漆或绝缘胶使绕组端部11整体形成玻璃钢环,在部分情况下,其形成的不是玻璃钢环,但是浸漆处理后绕组端部11的形状呈环状。
如图2所示,所述压圈2的表面设置有槽口21,所述绕组端部11通过所述槽口21引出,所述槽口21内嵌设有槽口垫块4,所述槽口垫块4用于使所述槽口21处的所述绕组端部11固定。
压圈2设置于绕组1的端部,用于对绕组1的主体部分固定,在压圈2上设置槽口21用于使绕组端部11能够从相应的槽口21引出,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意性地画出了一个槽口21及对应的绕组端部11,实际上,槽口21可以根据绕组端部11的分布在压圈2表面均匀设置,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槽口21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绕组端部11的引出位置一一对应。使绕组端部11从槽口21引出后呈环形分布,且在每个槽口21内均嵌设有槽口垫块4,槽口垫块4用于对槽口21处的绕组端部1固定,使绕组端部11能够保持相应的位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5)、端箍(9)以及绝缘绑扎绳(6),所述支撑部件(5)的一端固定于绕组(1)的压圈(2)表面,所述绕组(1)的绕组端部(11)的斜边(110)以及平边(111)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绝缘绑扎绳(6)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5)上,所述端箍(9)设置于所述绕组(1)的端部的周向上,且所述绕组端部(11)绑设于所述端箍(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端部(11)迂回处设置有鼻部填充管(7),所述鼻部填充管(7)穿设经过多个所述绕组端部(11)的迂回处形成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填充管(7)通过浸漆与所述绕组端部(1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填充管(7)通过绝缘编织绳(8)与所述绕组端部(1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内连接线(3),所述相内连接线(3)通过绝缘编织绳(8)固定于所述鼻部填充管(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箍(9)与所述绕组端部(11)连接后整体浸漆形成环状整体,所述鼻部填充管(7)经浸漆后形成所述环状整体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2)的表面设置有槽口(21),所述绕组端部(11)通过所述槽口(21)引出,所述槽口(21)内嵌设有槽口垫块(4),所述槽口垫块(4)用于使所述槽口(21)处的所述绕组端部(11)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口(21)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绕组端部(11)的引出位置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绑扎绳(6)设置于所述绕组端部(11)的平边(111)以及斜边(110)上,所述绝缘绑扎绳(6)用于使所述绕组端部(11)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件(5)或所述支撑部件(5)的部分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绑扎绳(6)和所述绝缘编织绳(8)均包括玻璃丝和涤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832281.6U CN222464278U (zh) | 2024-04-19 | 2024-04-19 |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832281.6U CN222464278U (zh) | 2024-04-19 | 2024-04-19 |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64278U true CN222464278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4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832281.6U Active CN222464278U (zh) | 2024-04-19 | 2024-04-19 |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64278U (zh) |
-
2024
- 2024-04-19 CN CN202420832281.6U patent/CN2224642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48149B2 (ja) | 三層巻き線パタ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20163272A1 (en) | Stator for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tor | |
EP1724904A2 (en) | Rotor for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rotor pole crossover | |
US8104164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otor of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 |
CN111512520B (zh) | 电机的子导线的绝缘 | |
US6741009B1 (en) | Armature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wire winding method thereof | |
CN222464278U (zh) | 一种电机绕组端部固定结构 | |
JP2012019573A (ja) | 電動機の三相突極集中巻き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GB2351851A (en) | Composite conduc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 |
US4661183A (en) | Method for making and applying rotor bands | |
WO2011040982A1 (en) | "brushless motor-generator" | |
CN112425051B (zh) | 制造压制绞合线、电动马达的方法及压制绞合线的应用 | |
CN102545442A (zh) | 用于电机的电枢,该电枢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机 | |
US8847459B2 (en) | Coil for slotless electric motors having compact radial heads | |
CN102780336A (zh) | 一种大型高速交流电机的定子嵌线的加工工艺 | |
US20220103039A1 (en) |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 |
CN112448513B (zh) | 一种电机绕组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 |
CN108347148B (zh) | 永磁无槽直流电动机电枢及其加工工艺 | |
CN208691046U (zh) | 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固定结构 | |
CN108696029B (zh) | 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固定结构及绑扎工艺 | |
JPH1198743A (ja) | 電機子巻線とその鉄心溝挿入方法 | |
JP5646270B2 (ja) | 保護スリーブ、保護スリーブを備えた回転電機、保護スリ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護スリーブを備え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CN107546899B (zh) | 一种转子叠绕组的端部固定结构 | |
EP2405558A1 (en) | Stator Bar | |
US20240313623A1 (en) | Winding stability for electric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