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457110U -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457110U
CN222457110U CN202420270475.1U CN202420270475U CN222457110U CN 222457110 U CN222457110 U CN 222457110U CN 202420270475 U CN202420270475 U CN 202420270475U CN 222457110 U CN222457110 U CN 222457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output shaft
shell
groove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704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畅
韩文杰
王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ngtong Lo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ngtong Lo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ngtong Lo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ngtong Lo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2704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457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457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457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包括有锁扣盒、锁壳、锁舌、第一驱动板和锁体组件;锁扣盒用于连接在门框上,锁扣盒包括有位于其一侧的锁槽;锁壳用于连接在主门上;锁舌转动地连接在锁壳上,且锁舌通过运动能够进入或退出锁槽,以实现上锁或解锁;第一驱动板可运动地穿设在锁壳上,且第一驱动板与锁舌形成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板与锁舌之间通过锁体组件形成传动配合;锁体组件包括有连接壳、输入套和输出轴,且输出轴可移动地穿设在输入套内,锁舌与输出轴形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副锁结构中通过锁舌的平移能够使得锁舌抵紧于锁扣盒内,从而不但提高了本副锁结构的可靠性,还能够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副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背景技术
在某些对于安全系数和强度要求较高的门上,会配备由一把主锁和上下两把类似天地锁的副锁共同构成的门锁系统,例如房车门的门锁便普遍采用这类系统,在该系统中主锁通过连杆等结构与副锁形成联动,通过操作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者电驱动装置来解锁主锁的同时,还会带动副锁随之解锁,并且由于房车门一般有主门门和纱窗门两部分组成,除了主门与房车门门框之间的相互锁止,该系统还能够实现对于主门与纱窗门之间的锁止。
其中,CN202110908272.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便公开了:“一种双门联控锁具,包括锁壳、内锁板、外锁板和天地锁,还包括把手联动单元,所述的天地锁包括锁片、传动片、传动杆、天地锁盒、纱门传动杆和纱门锁定柱,所述的把手联动单元连接所述的传动片与纱门传动片,通过所述的传动杆与所述的纱门传动杆,连接到上下两端的锁芯,所述的天地锁盒通过传动杆将主门及纱门共同锁紧”。
但包括上述专利中所记载的方案,现有由主锁和副锁共同构成的门锁系统都存在一个问题,便是门锁系统中副锁结构的在锁止后,副锁锁舌与门框上锁扣盒的锁槽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间隙,导致当拉动房车门或者房车门产生振动时,副锁锁舌会在锁槽内产生移动,这不但会导致整个门锁系统显得很松散、不牢靠,还会因为锁舌碰撞锁扣盒导致产生噪音,特别是当门锁系统应用于房车门上时,当房车在行驶过程中房车门会频繁的抖动,现有门锁系统中的副锁结构便会一直发出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主锁和副锁所组成的门锁系统中副锁结构松散、容易发出噪音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包括有:
锁扣盒,其用于连接在门框上,所述锁扣盒包括有位于其一侧的锁槽;
锁壳,其用于连接在主门上;
锁舌,可转动地连接在锁壳上,且所述的锁舌通过运动能够进入或退出锁槽,以实现上锁或解锁;
第一驱动板,其可运动地穿设在锁壳上,且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与锁舌形成传动连接;
锁体组件,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与锁舌之间通过锁体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锁体组件包括有连接壳、输入套和输出轴,所述的连接壳连接在锁壳上,所述输入套和输出轴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壳内,且所述输出轴可移动地穿设在输入套内,所述的第一驱动板与输入套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锁舌与输出轴形成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板与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
上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上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正转,所述输出轴先随之正转并带动锁舌进入锁槽,实现锁舌相对于锁扣盒的上锁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平移带动锁舌靠近锁壳,实现锁舌相对于锁扣盒的收紧动作;
解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下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反转,所述输出轴先通过平移带动锁舌远离锁壳,实现锁舌相对于锁扣盒的放松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随输入套反转并带动锁舌退出锁槽,实现锁舌相对于锁扣盒的解锁动作。
本副锁结构的设置方式及与主锁之间的联动方式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驱动板通过连杆与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
所述锁扣盒的结构再进一步,所述锁扣盒内还连接有一块卡板,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位于锁槽靠近锁壳的一侧上,所述卡板上位于卡槽的上下侧还凸设有挡块;当所述锁舌在输出轴的带动下靠近锁壳时,所述锁舌能够卡接配合在卡槽内;当所述锁舌在输出轴带动下远离锁壳时,所述锁舌能够从卡槽内脱离;且当所述锁舌卡接在卡槽内时,所述的挡块阻挡于锁舌的上下侧,以阻止所述锁舌相对于锁扣盒发生上下移动。
所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套的滑动结构及方式进一步,所述输出轴的侧壁上凸设有传动柱,所述输入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传动柱插设在导向槽内并能够沿着导向槽滑动,所述的导向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当所述传动柱处于第一端时,所述的输出轴相对于输入套处于最近位置状态;
当所述传动柱处于第二端时,所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套处于最远位置状态。
所述传动柱的具体设置方式再进一步,所述传动柱可以以销轴的方式穿设在输出轴上,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输出轴的侧壁上。
所述输出轴相对于连接壳的转动结构与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壳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锁芯槽,所述传动柱穿过导向槽后插设于锁芯槽内并能够沿着锁芯槽滑动,所述锁芯槽包括锁止端和解锁端;
当所述输出轴正转带动锁舌上锁时,所述传动柱由解锁端朝锁止端滑动;
当所述输出轴反转带动锁舌解锁时,所述传动柱由锁止端朝解锁端滑动。
所述连接壳内对于传动柱转动的限位结构进一步,所述连接壳内壁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锁芯槽上锁止端的一侧,所述限位槽与锁芯槽形成连通,所述传动柱能够从锁止端处移动至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能够与传动槽形成限位配合,以阻止所述输出轴发生转动;
当所述传动柱处于导向槽内第一端处时,所述传动柱位于限位槽内;
当所述传动柱处于导向槽内第二端处时,所述传动柱位于锁芯槽内。
所述连接壳内锁芯槽和限位槽的设置结构再进一步,所述连接壳内还穿设有限位座,所述的锁芯槽和限位槽均由限位座的顶端与连接壳的内壁所组合构成。
所述导向槽的具体组成结构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分为转动段和滑动段;所述转动段其中一端与滑动段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一端便位于转动段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段其中一端与转动端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二端便位于滑动段的另一端;
所述传动柱在转动段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套仅具有转动;所述传动柱在滑动段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相对于所述输入套同时具有平移和转动。
所述锁体组件可整体相对于锁壳安装和拆卸的结构进一步,所述的锁壳上开设有连接窗口,所述的锁体组件能够通过连接窗口进入或离开所述的锁壳。
所述锁体组件与锁壳之间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连接壳侧壁上还凸设有一圈连接筋,所述锁体组件穿设在锁壳上时,所述连接筋抵接配合在锁壳的表面,且所述锁壳表面还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的连接筋上则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并拧紧在所述的螺纹孔内,以实现所述锁体组件与锁壳之间的连接。
所述锁体组件与锁壳之间的加固结构再进一步,所述连接筋上还朝向锁壳凸设有若干道加固柱,所述锁壳的表面则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当所述连接筋与锁壳表面相抵接时,所述加固柱插接配合在加固孔内。
所述第一驱动板与输入套之间的传动结构进一步,第一驱动板的一侧开设有齿纹,所述齿纹沿第一驱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入套上则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第一驱动板上的齿纹形成啮合。
所述齿轮的设置方式再进一步,所述齿轮可以以分体件的方式通过紧固件连接在输入套上,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输入套上。
所述输出套与锁舌之间的连接结构再进一步,所述输出轴顶部凸设有一段连接柱,所述锁舌上则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穿设在连接孔内,且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还连接有固定扣,所述的锁舌被夹设于固定扣与输出轴之间,且所述固定扣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圈波浪状的形变环,所述固定扣通过形变环与锁舌形成抵接。
所述输出轴相对于输入套的移动复位结构进一步,所述输入套与输出轴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作用于输出轴,使其始终具有一远离输入套的运动趋势。
所述锁壳内用于主门和纱窗门之间的锁止结构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连接在纱窗门上的锁钩;
所述的锁壳上开设有锁窗,所述锁钩的头部穿过锁窗进入或离开锁壳内部,所述锁壳上还可活动地穿设有第二驱动板,且所述第二驱动板上开设有能够与锁钩头部形成锁定配合的锁孔;
所述第二驱动板与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板活动,以带动锁孔相对于锁钩上下移动,使得所述锁孔相对于锁钩上锁或解锁;
当所述锁孔相对于锁钩上锁时,纱窗门与主门形成锁定连接而无法分离;
当所述锁孔相对于锁钩解锁时,纱窗门与主门之间连接解除并能够相互分离。
所述主门和纱窗门之间的解锁、上锁方式和过程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二驱动板也通过连杆与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
当操作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解锁时,连杆带动第二驱动板向下移动,使得锁孔相对于锁钩向下移动,锁孔的下侧边缘与锁钩相错开,此时相对于主门拉动纱窗门,便可以带动锁钩通过锁窗从锁壳内脱离,从而使得主门与纱窗门分离;
当操作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上锁时,连杆带动第二驱动板向上移动,使得锁孔相对于锁钩向上移动,锁孔的下侧边缘与锁钩相重合并形成卡接,此时即使相对于主门拉动纱窗门,锁钩也无法从锁壳内脱离,从而使得主门与纱窗门形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锁舌的解锁和上锁过程:本副锁结构中锁舌的在解锁和上锁过程中均具有两个行程;
解锁第一行程:当操作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解锁时,连杆带动第一驱动板向下移动,第一驱动板通过齿纹和齿轮的传动驱动输入套反转,且此时传动柱位于限位槽内致使输出轴无法转动,因此输入套与输出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传动柱得以由第一端沿着导向槽的转动段发生滑动,而当传动柱由转动段滑动至滑动段内时,输出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逐渐朝远离输入套的方向平移,当传动柱滑动至导向槽的第二端时,传动柱也已经由限位槽移动至锁芯槽内并处于锁芯槽的锁止端,此时输出轴也相对于输入套处于最远位置状态,使得锁舌在输出轴的带动下相对于锁壳远离,并从卡板的卡槽内脱离;
解锁第二行程:当经过解锁第一行程后,输入套在第一驱动板的驱动下继续反转时,输入套便能够通过传动柱带动输出轴一齐旋转,连接在输出轴上的锁舌则通过转动逐渐从锁扣盒的锁槽内脱离,当传动柱在锁芯槽内由锁止端滑动至解锁端处时,锁舌便已从锁槽内完全脱离完成解锁,此时便可以将主门从门框上打开;
上锁第一行程:当操作主锁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上锁时,连杆带动第一驱动板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通过齿纹和齿轮的传动驱动输入套正转,输入套通过传动柱带动输出轴一齐旋转,连接在输出轴上的锁舌便通过转动逐渐靠近锁扣盒的锁槽内,当传动柱在锁芯槽内由解锁端处滑动至锁止端处时,锁舌便已完全进入锁槽内;
上锁第二行程:当经过上锁第一行程后,输入套在第一驱动板的驱动下继续正转时,传动柱由于已经处于锁芯槽的锁止端无法继续滑动,因此输入套正转而输出轴无法转动,致使输入套与输出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传动柱便会由第二端沿着导向槽的滑动段发生滑动,并在导向槽槽壁的作用下传动柱逐渐向靠近输入套的方向移动,致使输出轴朝靠近输入套的方向平移,当传动柱由导向槽的滑动段滑动至转动段内时,传动柱已经由锁芯槽移动至限位槽内,此时输出轴也相对于输入套处于最近位置状态,使得锁舌在输出轴的带动下相对于锁壳靠近,并卡接配合在卡板的卡槽内,当传动柱滑动回到导向槽的第一端时,锁舌便已完成上锁,此时主门无法从门框上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副锁结构中锁舌不但能够通过转动来实现上锁和结构,还能够通过移动来靠近或远离锁壳,通过锁舌的平移便能够使得锁舌抵紧于锁扣盒内,即使外力拉动门或者门产生抖动也无法使锁舌相对于锁槽发生移动,从而不但提高了本副锁结构的可靠性,还能够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
2、本副锁结构的上锁和解锁过程都具有两个行程,在解锁过程中锁舌先解除与锁扣盒的抵紧再从锁槽内脱离,在上锁过程中锁舌先进入锁槽内再与锁扣盒形成抵紧,使得本副锁结构的上锁和解锁过程顿挫恰当,有效提高了门锁系统的操作手感;
3、锁体组件整体相对于锁壳可拆卸,从而便于产品后续的运送和安装,在产品发往客户的过程中可以将锁体组件与锁壳分开包装,以减小包装压力和包装成本,当客户收到产品和可以方便的对锁壳和锁体组件进行连接安装,并且使得后续对于副锁结构的拆卸和维修也更为方便;
4、除了锁扣盒以及与锁扣盒形成配合的锁舌之外,本副锁结构中还设置有锁钩和第二驱动板,通过将锁钩设置在纱窗门门上,将锁壳设置在主门上,从而实现本副锁结构不但能够完成主门与门框之间的上锁和解锁,还能够实现主门与纱窗门之间的上锁和解锁,使得本副锁结构适用于各种门锁系统中,提高了本副锁结构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副锁结构应用于门锁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壳与锁钩之间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锁壳及其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锁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锁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输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解锁的第一行程中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解锁的第二行程中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锁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1、锁扣盒;2、锁槽;3、锁壳;4、锁舌;5、第一驱动板;6、锁体组件;7、连接壳;8、输入套;9、输出轴;10、传动柱;11、导向槽;12、第一端;13、第二端;14、锁芯槽;15、锁止端;16、解锁端;17、限位槽;18、转动段;19、滑动段;20、连接窗口;21、连接筋;22、螺纹孔;23、螺栓孔;24、齿纹;25、齿轮;26、复位弹簧;27、锁钩;28、锁窗;29、第二驱动板;30、锁孔;31、卡板;32、卡槽;33、限位座;34、连接柱;35、连接孔;36、固定扣;37、形变环;38、加固柱;39、加固孔;40、挡块;100、主锁;10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11所示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包括有锁扣盒1、锁壳3、锁舌4、第一驱动板5和锁体组件6;所述锁扣盒1用于连接在门框上,所述锁扣盒1包括有位于其一侧的锁槽2;所述锁壳3用于连接在主门上;所述锁舌4转动地连接在锁壳3上,且所述的锁舌4通过运动能够进入或退出锁槽2,以实现上锁或解锁;所述第一驱动板5可运动地穿设在锁壳3上,且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锁舌4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锁舌4之间通过锁体组件6形成传动配合;所述锁体组件6包括有连接壳7、输入套8和输出轴9,所述的连接壳7连接在锁壳3上,所述输入套8和输出轴9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壳7内,且所述输出轴9可移动地穿设在输入套8内,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输入套8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锁舌4与输出轴9形成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5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上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5上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8正转,所述输出轴9先随之正转并带动锁舌4进入锁槽2,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上锁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9平移带动锁舌4靠近锁壳3,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收紧动作;解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5下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8反转,所述输出轴9先通过平移带动锁舌4远离锁壳3,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放松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9随输入套8反转并带动锁舌4退出锁槽2,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解锁动作。
其中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通过连杆101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
结合图3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盒1内还连接有一块卡板31,所述卡板31上开设有卡槽32,所述的卡槽32位于锁槽2靠近锁壳3的一侧上,所述卡板31上位于卡槽32的上下侧还凸设有挡块40;当所述锁舌4在输出轴9的带动下靠近锁壳3时,所述锁舌4能够卡接配合在卡槽32内;当所述锁舌4在输出轴9带动下远离锁壳3时,所述锁舌4能够从卡槽32内脱离;且当所述锁舌4卡接在卡槽32内时,所述的挡块40阻挡于锁舌4的上下侧,以阻止所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发生上下移动。
结合图6、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9的侧壁上凸设有传动柱10,所述输入套8上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传动柱10插设在导向槽11内并能够沿着导向槽11滑动,所述的导向槽11包括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第一端12时,所述的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近位置状态;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第二端13时,所述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远位置状态。
其中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柱10以销轴的方式穿设在输出轴9上。
其中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7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锁芯槽14,所述传动柱10穿过导向槽11后插设于锁芯槽14内并能够沿着锁芯槽14滑动,所述锁芯槽14包括锁止端15和解锁端16;当所述输出轴9正转带动锁舌4上锁时,所述传动柱10由解锁端16朝锁止端15滑动;当所述输出轴9反转带动锁舌4解锁时,所述传动柱10由锁止端15朝解锁端16滑动。
其中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7内壁上还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限位槽17位于锁芯槽14上锁止端15的一侧,所述限位槽17与锁芯槽14形成连通,所述传动柱10能够从锁止端15处移动至限位槽17内,所述限位槽17的内壁能够与传动槽形成限位配合,以阻止所述输出轴9发生转动;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导向槽11内第一端12处时,所述传动柱10位于限位槽17内;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导向槽11内第二端13处时,所述传动柱10位于锁芯槽14内。
结合图6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7内还穿设有限位座33,所述的锁芯槽14和限位槽17均由限位座33的顶端与连接壳7的内壁所组合构成。
其中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1分为转动段18和滑动段19;所述转动段18其中一端与滑动段19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一端12便位于转动段18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段19其中一端与转动端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二端13便位于滑动段19的另一端;所述传动柱10在转动段18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仅具有转动;所述传动柱10在滑动段19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9相对于所述输入套8同时具有平移和转动。
其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壳3上开设有连接窗口20,所述的锁体组件6能够通过连接窗口20进入或离开所述的锁壳3。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7侧壁上还凸设有一圈连接筋21,所述锁体组件6穿设在锁壳3上时,所述连接筋21抵接配合在锁壳3的表面,且所述锁壳3表面还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22,所述的连接筋21上则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23,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23并拧紧在所述的螺纹孔22内,以实现所述锁体组件6与锁壳3之间的连接。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21上还朝向锁壳3凸设有若干道加固柱38,所述锁壳3的表面则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39,当所述连接筋21与锁壳3表面相抵接时,所述加固柱38插接配合在加固孔39内。
其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板5的一侧开设有齿纹24,所述齿纹24沿第一驱动板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入套8上则固定连接有齿轮25,所述的齿轮25与第一驱动板5上的齿纹24形成啮合。
其中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25以分体件的方式通过紧固件连接在输入套8上。
其中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9顶部凸设有一段连接柱34,所述锁舌4上则开设有连接孔35,所述连接柱34穿设在连接孔35内,且所述连接柱34的顶部还连接有固定扣36,所述的锁舌4被夹设于固定扣36与输出轴9之间,且所述固定扣36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圈波浪状的形变环37,所述固定扣36通过形变环37与锁舌4形成抵接。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套8与输出轴9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26,所述复位弹簧26作用于输出轴9,使其始终具有一远离输入套8的运动趋势。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连接在纱窗门上的锁钩27;所述的锁壳3上开设有锁窗28,所述锁钩27的头部穿过锁窗28进入或离开锁壳3内部,所述锁壳3上还可活动地穿设有第二驱动板29,且所述第二驱动板29上开设有能够与锁钩27头部形成锁定配合的锁孔30;所述第二驱动板29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板29活动,以带动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下移动,使得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锁或解锁;当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锁时,纱窗门与主门形成锁定连接而无法分离;当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解锁时,纱窗门与主门之间连接解除并能够相互分离。
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驱动板29也通过连杆101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当操作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解锁时,连杆101带动第二驱动板29向下移动,使得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向下移动,锁孔30的下侧边缘与锁钩27相错开,此时相对于主门拉动纱窗门,便可以带动锁钩27通过锁窗28从锁壳3内脱离,从而使得主门与纱窗门分离;当操作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上锁时,连杆101带动第二驱动板29向上移动,使得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向上移动,锁孔30的下侧边缘与锁钩27相重合并形成卡接,此时即使相对于主门拉动纱窗门,锁钩27也无法从锁壳3内脱离,从而使得主门与纱窗门形成连接。
本实施例中锁舌4的解锁和上锁过程:本副锁结构中锁舌4的在解锁和上锁过程中均具有两个行程;
如图10所示的解锁第一行程:当操作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解锁时,连杆101带动第一驱动板5向下移动,第一驱动板5通过齿纹24和齿轮25的传动驱动输入套8反转,且此时传动柱10位于限位槽17内致使输出轴9无法转动,因此输入套8与输出轴9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传动柱10得以由第一端12沿着导向槽11的转动段18发生滑动,而当传动柱10由转动段18滑动至滑动段19内时,输出轴9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逐渐朝远离输入套8的方向平移,当传动柱10滑动至导向槽11的第二端13时,传动柱10也已经由限位槽17移动至锁芯槽14内并处于锁芯槽14的锁止端15,此时输出轴9也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远位置状态,使得锁舌4在输出轴9的带动下相对于锁壳3远离,并从卡板31的卡槽32内脱离;
如图11所示的解锁第二行程:当经过解锁第一行程后,输入套8在第一驱动板5的驱动下继续反转时,输入套8便能够通过传动柱10带动输出轴9一齐旋转,连接在输出轴9上的锁舌4则通过转动逐渐从锁扣盒1的锁槽2内脱离,当传动柱10在锁芯槽14内由锁止端15滑动至解锁端16处时,锁舌4便已从锁槽2内完全脱离完成解锁,此时便可以将主门从门框上打开;
上锁第一行程:当操作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来进行上锁时,连杆101带动第一驱动板5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板5通过齿纹24和齿轮25的传动驱动输入套8正转,输入套8通过传动柱10带动输出轴9一齐旋转,连接在输出轴9上的锁舌4便通过转动逐渐靠近锁扣盒1的锁槽2内,当传动柱10在锁芯槽14内由解锁端16处滑动至锁止端15处时,锁舌4便已完全进入锁槽2内;
上锁第二行程:当经过上锁第一行程后,输入套8在第一驱动板5的驱动下继续正转时,传动柱10由于已经处于锁芯槽14的锁止端15无法继续滑动,因此输入套8正转而输出轴9无法转动,致使输入套8与输出轴9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传动柱10便会由第二端13沿着导向槽11的滑动段19发生滑动,并在导向槽11槽壁的作用下传动柱10逐渐向靠近输入套8的方向移动,致使输出轴9朝靠近输入套8的方向平移,当传动柱10由导向槽11的滑动段19滑动至转动段18内时,传动柱10已经由锁芯槽14移动至限位槽17内,此时输出轴9也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近位置状态,使得锁舌4在输出轴9的带动下相对于锁壳3靠近,并卡接配合在卡板31的卡槽32内,当传动柱10滑动回到导向槽11的第一端12时,锁舌4便已完成上锁,此时主门无法从门框上打开。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副锁结构中锁舌不但能够相对于锁壳转动,还能朝锁壳远离或靠近,使得锁舌在上锁后还能与锁扣盒的锁槽形成抵紧,从而有效方式锁舌相对于锁扣盒发生移动,使得本副锁结构更加牢固可靠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噪音的产生。
实施例二
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柱10一体成型在输出轴9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25一体成型在输入套8上。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优点均与上述实施例一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包括有:
锁扣盒(1),其用于连接在门框上,所述锁扣盒(1)包括有位于其一侧的锁槽(2);
锁壳(3),其用于连接在主门上;
锁舌(4),可转动地连接在锁壳(3)上,且所述的锁舌(4)通过运动能够进入或退出锁槽(2),以实现上锁或解锁;
第一驱动板(5),其可运动地穿设在锁壳(3)上,且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锁舌(4)形成传动连接;
锁体组件(6),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锁舌(4)之间通过锁体组件(6)形成传动配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体组件(6)包括有连接壳(7)、输入套(8)和输出轴(9),所述的连接壳(7)连接在锁壳(3)上,所述输入套(8)和输出轴(9)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壳(7)内,且所述输出轴(9)可移动地穿设在输入套(8)内,所述的第一驱动板(5)与输入套(8)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锁舌(4)与输出轴(9)形成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板(5)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
上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5)上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8)正转,所述输出轴(9)先随之正转并带动锁舌(4)进入锁槽(2),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上锁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9)平移带动锁舌(4)靠近锁壳(3),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收紧动作;
解锁时,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5)下移,以带动所述输入套(8)反转,所述输出轴(9)先通过平移带动锁舌(4)远离锁壳(3),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放松动作,接着所述输出轴(9)随输入套(8)反转并带动锁舌(4)退出锁槽(2),实现锁舌(4)相对于锁扣盒(1)的解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9)的侧壁上凸设有传动柱(10),所述输入套(8)上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传动柱(10)插设在导向槽(11)内并能够沿着导向槽(11)滑动,所述的导向槽(11)包括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
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第一端(12)时,所述的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近位置状态;
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第二端(13)时,所述的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处于最远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7)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锁芯槽(14),所述传动柱(10)穿过导向槽(11)后插设于锁芯槽(14)内并能够沿着锁芯槽(14)滑动,所述锁芯槽(14)包括锁止端(15)和解锁端(16);
当所述输出轴(9)正转带动锁舌(4)上锁时,所述传动柱(10)由解锁端(16)朝锁止端(15)滑动;
当所述输出轴(9)反转带动锁舌(4)解锁时,所述传动柱(10)由锁止端(15)朝解锁端(16)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7)内壁上还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限位槽(17)位于锁芯槽(14)上锁止端(15)的一侧,所述限位槽(17)与锁芯槽(14)形成连通,所述传动柱(10)能够从锁止端(15)处移动至限位槽(17)内,所述限位槽(17)的内壁能够与传动槽形成限位配合,以阻止所述输出轴(9)发生转动;
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导向槽(11)内第一端(12)处时,所述传动柱(10)位于限位槽(17)内;
当所述传动柱(10)处于导向槽(11)内第二端(13)处时,所述传动柱(10)位于锁芯槽(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1)分为转动段(18)和滑动段(19);所述转动段(18)其中一端与滑动段(19)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一端(12)便位于转动段(18)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段(19)其中一端与转动端形成连通,所述的第二端(13)便位于滑动段(19)的另一端;
所述传动柱(10)在转动段(18)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9)相对于输入套(8)仅具有转动;所述传动柱(10)在滑动段(19)内滑动时,所述输出轴(9)相对于所述输入套(8)同时具有平移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3)上开设有连接窗口(20),所述的锁体组件(6)能够通过连接窗口(20)进入或离开所述的锁壳(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7)侧壁上还凸设有一圈连接筋(21),所述锁体组件(6)穿设在锁壳(3)上时,所述连接筋(21)抵接配合在锁壳(3)的表面,且所述锁壳(3)表面还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22),所述的连接筋(21)上则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23),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23)并拧紧在所述的螺纹孔(22)内,以实现所述锁体组件(6)与锁壳(3)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板(5)的一侧开设有齿纹(24),所述齿纹(24)沿第一驱动板(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入套(8)上则固定连接有齿轮(25),所述的齿轮(25)与第一驱动板(5)上的齿纹(24)形成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套(8)与输出轴(9)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26),所述复位弹簧(26)作用于输出轴(9),使其始终具有一远离输入套(8)的运动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连接在纱窗门上的锁钩(27);
所述的锁壳(3)上开设有锁窗(28),所述锁钩(27)的头部穿过锁窗(28)进入或离开锁壳(3)内部,所述锁壳(3)上还可活动地穿设有第二驱动板(29),且所述第二驱动板(29)上开设有能够与锁钩(27)头部形成锁定配合的锁孔(30);
所述第二驱动板(29)与主锁(100)上的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形成传动连接,机械门把手或/和电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板(29)活动,以带动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下移动,使得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锁或解锁;
当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上锁时,纱窗门与主门形成锁定连接而无法分离;
当所述锁孔(30)相对于锁钩(27)解锁时,纱窗门与主门之间连接解除并能够相互分离。
CN202420270475.1U 2024-02-03 2024-02-03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Active CN222457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70475.1U CN222457110U (zh) 2024-02-03 2024-02-03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70475.1U CN222457110U (zh) 2024-02-03 2024-02-03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457110U true CN222457110U (zh) 2025-02-11

Family

ID=9445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70475.1U Active CN222457110U (zh) 2024-02-03 2024-02-03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457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2054B2 (en) Electric drop bolt with slidable drive mechanism
CN1603560B (zh) 多点锁
US20050103066A1 (en) Multi-point lock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JP2004143754A (ja) 電気錠
JPS5848715B2 (ja) キ−操作可能な鎖錠シリンダを備えたドア錠
CN222457110U (zh) 一种具有自收紧功能的副锁结构
EP1533452A2 (en) A multipoint lock
CN101956483B (zh) 具备应急开启的柜门锁定装置
CN201981932U (zh) 保险箱门板组件
CN112942997A (zh) 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
CN110700698B (zh) 防震保险箱锁栓
CN108868357B (zh) 一种电动控制的锁具
CN101275450B (zh) 一种推拉门窗的锁具的主钩锁及锁具
CN216553393U (zh) 锁体
CN214996822U (zh) 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
CN201416308Y (zh) 旋转门闩头及具有该旋转门闩头的打闩机构
WO1990000659A1 (en) Multi-controlled security lock
CN109629931B (zh) 合门触发自动锁
EP2148029A1 (en) Automatic lock
CN209620820U (zh) 锁具
CN2830321Y (zh) 集装箱箱门锁紧装置
CN208347609U (zh) 防撬门
CN201526206U (zh) 电子保险箱的应急开启机构
CN111691750B (zh) 一种斜舌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