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45653U -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45653U CN222445653U CN202323630127.5U CN202323630127U CN222445653U CN 222445653 U CN222445653 U CN 222445653U CN 202323630127 U CN202323630127 U CN 202323630127U CN 222445653 U CN222445653 U CN 2224456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element
- shell
- water
- assembly
- water pur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包括壳体、滤芯组件以及水路切换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外壳以及底壳,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安装有用于显示流量的流量显示组件;所述流量显示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滤芯组件一端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上安装有与所述叶轮同步转动的磁铁,所述过水通道外部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磁铁转速的传感器,所述流量显示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外壳内的PCB电路板以及与所述PCB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传感器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测量出水的流量,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净水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尤其涉及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就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的饮水装置。家用净水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一致持续至今。特别是在20世纪美国首次发现自来水中存在着消毒副产物开始,作为一种家庭自我保护的装置,美国许多家庭开始安装和使用。
现有的净水器,大多缺乏流量统计功能,因此无法根据净化的水流量对滤芯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解,从而不便于掌握滤芯的最佳更换时机,导致经常性的过早或过晚更换滤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包括壳体、滤芯组件以及水路切换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外壳以及底壳,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底壳将所述滤芯组件级所述水路切换组件包覆,且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安装有用于显示流量的流量显示组件;
其中,所述流量显示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滤芯组件一端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上安装有与所述叶轮同步转动的磁铁,所述过水通道外部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磁铁转速的传感器,所述流量显示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外壳内的PCB电路板以及与所述PCB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传感器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与所述PCB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
优选地,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滤筒内的滤芯,所述滤筒包括上滤筒和下滤筒,所述上滤筒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滤筒上并形成滤芯腔,所述滤芯安装于所述滤芯腔内。
优选地,所述下滤筒一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相连通的滤芯进水口,所述下滤筒的后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相连通的滤芯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一端与所述滤芯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水通道另一端与所述水路切换组件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安装有实现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滤芯进水口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下滤筒的外圆周开设有一圈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安装有实现所述上滤筒与所述下滤筒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滤芯的下方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安装有实现所述滤芯与所述下滤筒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水路切换组件包括安装于上外壳与所述底壳之间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设置有分流件、转杆、第一密封压片以及第二密封压片,所述固定壳内形成有设置有原水出水孔、第一净水出水孔以及第二净水出水孔,所述转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内,所述第一密封压片、所述分流件以及第二密封压片并列设置于转杆上随所述转杆转动,所述转杆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密封压片和所述第二密封压片可以封闭所述原水出水孔、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孔以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孔中的任意两个孔位,仅露出另外一个孔位作为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一端与所述下滤筒相连通,且所述所述固定壳上转动安装有环形开关;
优选地,所述环形开关的内壁形成有插口,所述转杆插设于所述插口内,且所述转杆上连接有在所述固定壳内转动的联动杆,所述第一密封压片、所述分流件以及第二密封压片并列设置于所述联动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前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水龙头连接的适配器以及用于对所述适配器进行卡合的一组支臂,所述适配器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壳相连接的连接盖;
所述两个旋转支臂呈环形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旋转支臂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状的卡接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通过叶轮、所述磁铁以及所述传感器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测量出水的流量,并能通过所述显示屏能够显示净水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并根据厂家的建议值或自身使用经验,在统计流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对滤芯进行更换,以确保直饮水安全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的水路切换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的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0、壳体;11、上外壳;12、底壳
20、滤芯组件;21、滤筒;210、上滤筒;211、下滤筒;212、滤芯腔;213、滤芯进水口;214、第二环形槽;215、第二密封圈;22、滤芯;220、第三环形槽;221、第三密封圈;
30、水路切换组件;31、固定壳;31a、原水出水孔;31b、第一净水出水孔;31c、第二净水出水孔;32、分流件;33、转杆;33a、联动杆;34、第一密封压片;35、第二密封压片;36、环形开关;37、适配器;38、支臂;39、连接盖
40、流量显示组件;41、过水通道;42、叶轮;43、磁铁;44、传感器;45、PCB电路板;46、显示屏;47、第一环形槽;48、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包括壳体10、滤芯组件20以及水路切换组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上外壳11以及底壳12,所述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将所述滤芯组件20级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包覆,且所述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之间安装有用于显示流量的流量显示组件40,所述流量显示组件40包括安装于所述滤芯组件20一端的过水通道41,所述过水通道41内设置有叶轮42,所述叶轮42上安装有与所述叶轮42同步转动的磁铁43,所述过水通道41外部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磁铁43转速的传感器44,所述流量显示组件4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外壳11内的PCB电路板45以及与所述PCB电路板45电性连接的显示屏46,所述传感器44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45,所述PCB电路板45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46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叶轮42、所述磁铁43以及所述传感器44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测量出水的流量,并能通过所述显示屏46能够显示净水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提醒水龙头内的滤芯是否需要更换,以确保直饮水安全健康。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44与所述PCB电路板45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44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45,所述PCB电路板45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46上。所述显示屏46能够显示净水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用户在使用净水器时,能够实时观察到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并根据厂家的建议值或自身使用经验,在统计流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对滤芯进行更换,从而避免错过滤芯的最佳更换时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滤芯组件20包括滤筒21以及设置于所述滤筒21内的滤芯22,所述滤筒21包括上滤筒210和下滤筒211,所述上滤筒2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滤筒211上并形成滤芯腔212,所述滤芯22安装于所述滤芯腔21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滤筒211一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的滤芯进水口213,所述下滤筒211的后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的滤芯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41一端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相连通,所述过水通道41另一端与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相连通。待过滤的净水通过所述滤芯进水口213循环流入所述滤芯腔212内,进入所述滤芯22内,所述滤芯22对原水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净水通过所述滤芯出水口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通道41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一环形槽47,所述第一环形槽47内安装有实现所述过水通道41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48。通过所述第一环形槽47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8的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48嵌入所述第一环形槽47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8的外壁于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抵接,进而实现所述过水通道41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滤筒211的外圆周开设有一圈第二环形槽214,所述第二环形槽214内安装有实现所述上滤筒210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215。通过所述第二环形槽214与所述第二密封圈215的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215嵌入所述第二环形槽214内,所述第二密封圈215的外壁于与所述上滤筒210内壁抵接,进而实现所述上滤筒210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芯22的下方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三环形槽220,所述第三环形槽220内安装有实现所述滤芯22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221。通过所述第三环形槽220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21的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221嵌入所述第三环形槽220内,所述第三密封圈221的外壁于与所述下滤筒211内壁抵接,进而实现所述滤芯22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包括安装于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之间的固定壳31,所述固定壳31内设置有分流件32、转杆33、第一密封压片34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所述固定壳31内形成有设置有原水出水孔31a、第一净水出水孔31b以及第二净水出水孔31c,所述转杆33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31内,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所述分流件32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并列设置于转杆33上随所述转杆33转动,所述转杆33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和所述第二密封压片35可以封闭所述原水出水孔31a、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孔31b以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孔31c中的任意两个孔位,仅露出另外一个孔位作为出水孔。在切换水路时,旋转所述环形开关36,进而带动所述转杆33转动,所述转杆33尾端会坐着旋转动作,所述转杆33尾端的第一密封压片34和第二密封压片35会同步旋转动作,两个密封压片可以封闭所述固定壳31的任意两个孔位,从而仅露出所需出水的孔位,进而实现对应位置的出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31一端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且所述固定壳31上转动安装有环形开关36,所述环形开关36的内壁形成有插口,所述转杆33插设于所述插口内,且所述转杆33上连接有在所述固定壳31内转动的联动杆33a,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所述分流件32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并列设置于所述联动杆33a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31前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水龙头连接的适配器37以及用于对所述适配器37进行卡合的一组支臂38,所述适配器37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壳31相连接的连接盖39;所述两个旋转支臂38呈环形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旋转支臂38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状的卡接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显龙头净水器,通过叶轮42、所述磁铁43以及所述传感器44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测量出水的流量,并能通过所述显示屏46能够显示净水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当前滤芯所净化的水的总流量,并根据厂家的建议值或自身使用经验,在统计流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对滤芯进行更换,以确保直饮水安全健康。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滤芯组件(20)以及水路切换组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上外壳(11)以及底壳(12),所述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将所述滤芯组件(20)级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包覆,且所述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之间安装有用于显示流量的流量显示组件(40);
其中,所述流量显示组件(40)包括安装于所述滤芯组件(20)一端的过水通道(41),所述过水通道(41)内设置有叶轮(42),所述叶轮(42)上安装有与所述叶轮(42)同步转动的磁铁(43),所述过水通道(41)外部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磁铁(43)转速的传感器(44),所述流量显示组件(4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外壳(11)内的PCB电路板(45)以及与所述PCB电路板(45)电性连接的显示屏(46),所述传感器(44)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45),所述PCB电路板(45)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4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4)与所述PCB电路板(45)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44)传出信号给所述PCB电路板(45),所述PCB电路板(45)将流量数字显示在所述显示屏(4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20)包括滤筒(21)以及设置于所述滤筒(21)内的滤芯(22),所述滤筒(21)包括上滤筒(210)和下滤筒(211),所述上滤筒(2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滤筒(211)上并形成滤芯腔(212),所述滤芯(22)安装于所述滤芯腔(2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滤筒(211)一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的滤芯进水口(213),所述下滤筒(211)的后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的滤芯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41)一端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相连通,所述过水通道(41)另一端与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41)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一环形槽(47),所述第一环形槽(47)内安装有实现所述过水通道(41)与所述滤芯进水口(213)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4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滤筒(211)的外圆周开设有一圈第二环形槽(214),所述第二环形槽(214)内安装有实现所述上滤筒(210)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2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2)的下方外表面开设有一圈第三环形槽(220),所述第三环形槽(220)内安装有实现所述滤芯(22)与所述下滤筒(211)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22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组件(30)包括安装于上外壳(11)与所述底壳(12)之间的固定壳(31),所述固定壳(31)内设置有分流件(32)、转杆(33)、第一密封压片(34)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所述固定壳(31)内形成有设置有原水出水孔(31a)、第一净水出水孔(31b)以及第二净水出水孔(31c),所述转杆(33)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31)内,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所述分流件(32)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并列设置于转杆(33)上随所述转杆(33)转动,所述转杆(33)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和所述第二密封压片(35)可以封闭所述原水出水孔(31a)、所述第一净水出水孔(31b)以及所述第二净水出水孔(31c)中的任意两个孔位,仅露出另外一个孔位作为出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31)一端与所述下滤筒(211)相连通,且所述固定壳(31)上转动安装有环形开关(36);
所述环形开关(36)的内壁形成有插口,所述转杆(33)插设于所述插口内,且所述转杆(33)上连接有在所述固定壳(31)内转动的联动杆(33a),所述第一密封压片(34)、所述分流件(32)以及第二密封压片(35)并列设置于所述联动杆(33a)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显龙头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31)前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水龙头连接的适配器(37)以及用于对所述适配器(37)进行卡合的一组支臂(38),所述适配器(37)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壳(31)相连接的连接盖(39);
两个所述支臂(38)呈环形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臂(38)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状的卡接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30127.5U CN22244565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30127.5U CN22244565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45653U true CN222445653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4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30127.5U Active CN22244565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45653U (zh) |
-
2023
- 2023-12-28 CN CN202323630127.5U patent/CN2224456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66589U (zh) | 一种龙头净水器 | |
CN210656405U (zh) | 净水机 | |
CN104310613B (zh) | 一种节水型净水装置 | |
CN222445653U (zh) | 一种数显龙头净水器 | |
CN201186183Y (zh) | 一种多功能净水器 | |
CN104740927B (zh) | 一种智能检测净水器 | |
TWM504171U (zh) | 具有顯示濾芯使用壽命的淨水器龍頭 | |
CN202237531U (zh) | 带流量计的过滤器结构 | |
CN207591355U (zh) | 滤芯可拆卸的净水机 | |
CN206521334U (zh) | 一种净水冷热一体饮水机 | |
CN213555633U (zh) |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 |
CN101189055A (zh) | 具有更新过滤器预警装置之手持式莲蓬头 | |
CN212396007U (zh) | 马桶前置过滤器 | |
CN205294877U (zh) | 直饮机 | |
CN202018310U (zh) | 脉冲流量计 | |
CN210751618U (zh) | 一种用于监测滤芯寿命的指示装置 | |
CN204111451U (zh) | 一种节水型净水装置 | |
CN108771903B (zh) | 一种多功能龙头净水器 | |
JP2004344888A (ja) | 浄水器 | |
CN210001612U (zh) | 快速切换装置及净水器 | |
CN222479525U (zh) | 出水龙头 | |
CN209990953U (zh) | 一种多功能净水面盆龙头 | |
CN205331585U (zh) | 带智能检测模块的两用净水龙头 | |
CN206562351U (zh) | 净洗仪 | |
CN205340326U (zh) | 带智能检测模块的龙头用净水过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