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08915U - 贴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08915U CN222408915U CN202420332648.8U CN202420332648U CN222408915U CN 222408915 U CN222408915 U CN 222408915U CN 202420332648 U CN202420332648 U CN 202420332648U CN 222408915 U CN222408915 U CN 2224089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axis
- lifting
- labeling device
- bar c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贴标装置。贴标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贴条码机构和驱动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对待贴标的产品进行输送。贴条码机构包括吸附头、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吸附头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用于吸附待贴的条码,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吸附头绕Y轴旋转;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和吸附头绕X轴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贴条码机构分别沿X轴、Y轴以及Z轴移动,以使贴条码机构在条码的取料处和产品之间转移。该贴标装置能够对条码的姿态进行多个角度的调整,以将条码贴于产品的多个侧面上,通过该贴标装置能够实现对多种类型产品的条码贴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单相智能表的生产制造工艺,贴条码是产品生产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艺之一。条码的编码可通过电子扫描识别读取智能表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产品的生产动态、销售动态,简化管理手续,节约管理费用。
每种类型产品的电能表侧面条码形态与位置不尽相同,可贴在电能表的顶侧面、左侧面或右侧面,在每个侧面上又可选择横向贴标或竖向贴标,对贴标装置的灵活性要求较高。而现有的贴标装置,无法对条码的姿态进行灵活调节,仅能以一种姿态和方向将条码贴于电能表上,对于条码贴附位置或姿态不同的电能表,需配置多台贴标装置,设备成本较高,对车间空间要求也较高。
因此,亟需对贴标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标装置,能够对条码的姿态进行多个角度的调整,以能够将条码贴于电能表的多个侧面上,通过该贴标装置能够实现对多种类型电能表的条码贴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贴标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被配置为对待贴标的产品进行输送;
贴条码机构,包括吸附头、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吸附头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用于吸附待贴的条码,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吸附头绕Y轴旋转;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吸附头绕X轴旋转,所述X轴与所述Y轴被配置为沿一水平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
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贴条码机构分别沿X轴、Y轴以及Z轴移动,以使所述贴条码机构在所述条码的取料处和所述产品之间转移,所述Z轴被配置为与所述X轴/所述Y轴沿一竖直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连接于所述吸附头;
第一齿条,沿所述X轴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啮合传动;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以驱动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X轴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
安装转板,可绕所述X轴方向转动,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安装转板。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转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使所述吸附头绕所述Y轴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停止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吸附头的吸附面平行于所述X轴。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固定端;
第二齿条,沿所述Y轴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啮合传动;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以驱动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Y轴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一侧,所述第二齿轮轴穿设所述连接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侧。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和/或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吸附头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将抵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吸附头的吸附面沿所述Y轴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吸附头旋转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将抵于所述第三限位件,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吸附头的吸附面沿所述Z轴延伸。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贴标装置还包括:
举升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路线上,所述举升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产品举升抬起,并驱动所述产品绕所述Z轴进行旋转。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举升调节机构包括:
夹取组件,用于夹取所述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所述产品;
举升驱动件,所述举升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下侧,所述夹取组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举升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举升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夹取组件沿所述Z轴移动;
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夹取组件绕所述Z轴旋转。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
电机;
同步带,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举升调节机构还包括:
举升固定架,所述举升固定架固定设置,所述举升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举升固定架;
举升导向件,沿所述Z轴设置于所述举升固定架上;
举升移动板,所述举升移动板连接于所述举升驱动件的驱动端,并能够沿所述举升导向件滑动,所述夹取组件和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举升移动板上。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附头包括:
气腔板,所述气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气腔板上设置有多个气腔,每个所述气腔独立与对应的真空发生器相连通;
吸标板,所述吸标板设置于所述气腔板并覆盖所述气腔,所述吸标板上设置有若干吸附孔,且所述吸附孔与所述气腔相连通,对应任一所述气腔的所述吸附孔形成吸附区域,所述吸附区域能够单独或至少两个所述吸附区域配合吸附所述条码。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贴标装置还包括:
条码打印剥离机构,所述条码打印剥离机构用于打印所述条码,并剥离出单张的条码,所述条码打印剥离机构朝向所述贴条码机构设置有出料口,以将所述条码从所述出料口沿X轴输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贴标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吸附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将吸附头上吸附的条码调整至横向状态和竖向状态,而且能够将条码调整至对着产品的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从而能够实现将将条码贴于产品的多个侧面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贴条码机构在三个相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使条码对准在产品上的贴附位完成粘贴。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及产品上条码不同的贴附形态和贴附位置,均能够通过该贴标装置实现条码贴附,无需配置多种类型的贴标装置,节省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条码在电能表上的贴附姿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贴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贴条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贴条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吸附头的姿态调节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吸附头的姿态调节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条码打印剥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举升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贴条码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气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吸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在左侧面上竖向贴条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在右侧面上横向贴条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在顶侧面上竖向贴条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在顶侧面上横向贴条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产品;110、左侧面;120、右侧面;130、顶侧面;140、缝隙;200、条码;
2、贴条码机构;21、吸附头;2101、第一吸附区域;2102、第二吸附区域;2103、第三吸附区域;211、气腔板;2111、气腔;212、吸标板;2121、吸附孔;22、第一驱动组件;221、第一齿轮轴;222、第一齿条;223、第一驱动件;224、安装转板;2241、转板本体;2242、限位块;225、第一限位件;226、支撑板;227、连接板;228、连接柱;229、限位连接板;23、第二驱动组件;231、第二齿轮轴;232、第二齿条;233、第二驱动件;234、连接架;235、第二限位件;236、第三限位件;
3、驱动机构;31、支撑柱;32、X向驱动件;33、Y向驱动件;34、Z向驱动件;
4、举升调节机构;41、夹取组件;411、夹爪气缸;412、夹爪;42、举升驱动件;43、旋转驱动件;431、电机;432、同步带;44、举升导向件;441、导向轴;442、直线轴承;45、举升移动板;46、举升固定架;
5、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待贴标的产品100,具体为一种电能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断路器、继电器等有贴标需求的产品。产品100具有左侧面110、右侧面120和顶侧面130,每个产品100贴一个条码200,条码200可贴于上述其中一个侧面上。由于产品100的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形成缝隙140。条码200的贴码形态有多种,例如,条码200可选择平行于缝隙140横向粘贴,此时条码200可与缝隙140对齐或者骑在缝隙140上;条码200也可选择垂直于缝隙140竖向粘贴,此时一般使条码200骑在缝隙140上。对于条码200的尺寸,也有多种规格,如40x10mm、60x18mm以及70x15mm等。
为了能够将多种规格的条码200以不同贴码形态贴于产品100的不同侧面上,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贴标装置,贴标装置包括贴条码机构2和驱动机构3,贴条码机构2包括吸附头21、第一驱动组件22和第二驱动组件23,吸附头21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用于吸附待贴的条码200,第一驱动组件22能够驱动吸附头21绕Y轴旋转;第一驱动组件22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第二驱动组件23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2和吸附头21绕X轴旋转,X轴与Y轴被配置为沿一水平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贴条码机构2分别沿X轴、Y轴以及Z轴移动,以使贴条码机构2在条码200的取料处和产品100之间转移,Z轴被配置为与X轴/Y轴沿一竖直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22和第二驱动组件23,驱动吸附头21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将吸附头21上吸附的条码200调整至横向状态和竖向状态,而且能够将条码200调整至对着产品100的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从而能够实现将将条码200贴于产品100的多个侧面上。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贴条码机构2在三个相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使条码200对准在产品100上的贴附位完成粘贴。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100以及产品100上条码200不同的贴附形态和贴附位置,均能够通过该贴标装置实现条码200贴附,无需配置多种类型的贴标装置,节省了设备成本。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驱动组件23包括第二齿轮轴231、第二齿条232和第二驱动件233,第二齿轮轴231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固定端。第二齿条232沿Y轴延伸设置,第二齿条232与第二齿轮轴231啮合传动。第二驱动件233的固定端连接于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第二驱动件233的驱动端连接于第二齿条232,以驱动第二齿条232沿Y轴移动。具体地,第二驱动件233可采用气缸或电缸,通过气缸或电缸伸缩驱动第二齿条232往复移动。
通过第二驱动件233驱动第二齿条232沿Y轴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轴231绕X轴旋转,从而使吸附头21产生绕X轴的旋转。如图5所示,吸附头21以水平状态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处吸附条码200,条码200初始状态为横向,经绕X轴旋转后,可将条码200调整至竖向。
为了方便第二驱动件233的安装,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驱动组件23还包括连接架234,连接架234设置于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第二驱动件233的固定端连接于连接架234一侧,第二齿轮轴231穿设连接架234设置,第一驱动组件22设置于连接架234的另一侧。优选地,第二齿轮轴231可通过轴承安装于连接架234上,以安装稳固且能够平滑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对第二齿轮轴23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使吸附头21在旋转到所需位置后能够及时止停,连接架23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35和/或第三限位件236,第二驱动件233驱动吸附头21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驱动组件22将抵于第二限位件235,在第二位置,吸附头21的吸附面沿Y轴延伸;第二驱动件233驱动吸附头21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驱动组件22将抵于第三限位件236,在第三位置,吸附头21的吸附面沿Z轴延伸。通过对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约束,使第二齿轮轴231在90°范围内往复转动,从而使吸附头21上的条码200在横向姿态和竖向姿态之间转换。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安装转板224,安装转板224可绕X轴方向转动,其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33的驱动端,也就是安装转板224连接于第二齿轮轴231。安装转板224包括转板本体2241和限位块2242,限位块2242转动至竖直状态时与第二限位件235相抵接,限位块2242转动至水平状态时,与第三限位件236相抵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还包括第一齿轮轴221、第一齿条222和第一驱动件223,第一齿轮轴221连接于吸附头21,第一齿条222沿X轴延伸设置,第一齿条222与第一齿轮轴221啮合连接。第一驱动件223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第一驱动件223的固定端具体连接于安装转板224上,第一驱动件223的驱动端连接于第一齿条222,以驱动第一齿条222沿X轴移动,从而带动吸附头21绕Y轴旋转。如图6所示,吸附头21以水平状态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处吸附条码200,条码200初始状态为水平,经绕Y轴旋转后,可将条码200调整至竖直状态,以能够贴附于产品100的侧面。
可选地,请返回继续参阅图3和图4,第一驱动组件22还包括两个支撑板226和连接板227,两个支撑板226间隔设置于安装转板224上,第一齿轮轴221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个支撑板226上。连接板227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轴221上并位于两个支撑板226之间。吸附头21通过两个连接柱228连接于连接板227。第一齿轮轴221绕Y轴旋转时,将通过连接板227带动吸附头21同步转动。
为了限制第一齿轮轴221的旋转角度,如图4所示,安装转板2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5,第一限位件225用于述吸附头21绕Y轴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停止转动,在第一位置,吸附头21的吸附面平行于X轴。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25通过限位连接板229安装于安装转板224上。以图4中安装转板224所在位置为例,第一限位件225呈竖直状态,吸附头21绕Y轴向上旋转至水平状态时,连接板227将会抵于第一限位件225。当安装转板224旋转90°时,第一限位件225呈水平状态,吸附头21将转动至竖直状态,吸附头21可绕Z轴旋转至抵接第一限位件225,此时,吸附头21的吸附面保持与X轴平行。当然,还可设置吸附头21直接与吸附头21相抵接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结合图4、图10和图11所示,吸附头21包括气腔板211和吸标板212,气腔板211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气腔板211上设置有多个气腔2111,每个气腔2111独立与对应的真空发生器相连通。吸标板212设置于气腔板211并覆盖气腔2111,吸标板212上设置有若干吸附孔2121,且吸附孔2121与气腔2111相连通,对应任一气腔2111的吸附孔2121形成吸附区域,吸附区域能够单独或至少两个吸附区域配合吸附条码200。吸标板212设置为光滑表面,对条码200形成防护,与条码200贴合接触时避免损伤条码200。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吸附区域设置有三个,分别为对称设置的第一吸附区域2101和第二吸附区域2102,第一吸附区域2101和第二吸附区域2102设置为L型,两者之间的条形区域设置为第三吸附区域2103。当需要吸附40X10mm规格的条形码时,控制连通第一吸附区域2101和第二吸附区域2102的真空发生器不动作,控制连通第三吸附区域2103的真空发生器产生真空压力吸附条码200。当需要吸附70X15mm或60X18mm规格的条码200时,控制连通第三吸附区域2103的真空发生器不动作,控制连通第一吸附区域2101和第二吸附区域2102的真空发生器产生真空压力吸附条码20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贴标装置包括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采用自动打印机根据需要打印相应规格的条码200,并剥离出单张的条码200,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朝向贴条码机构2设置有出料口51,以将条码200从出料口51沿X轴输出,以方便贴条码机构2对条码200进行吸附。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即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为了对产品100进行上料和下料,贴标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对待贴标的产品100进行输送。具体地,输送机构包括直线输送带,产品100放置于直线输送带上,直线输送带沿Y轴方向移动,从直线输送带一端上料,完成条码200粘贴后继续输送至另一端下料。
可选地,输送机构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带,两条直线输送带同步传动。产品100的两端分别放置于两条直线输送带上,在两条直线输送带之间的镂空空间还可对产品100进行其他操作,后续将作介绍。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贴标装置还包括举升调节机构4,举升调节机构4设置于输送机构的输送路线上,位于两条直线输送带之间,举升调节机构4能够将输送机构输送的产品100举升抬起,并驱动产品100绕Z轴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将产品100调整至方便贴条码机构2进行贴标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举升调节机构4包括夹取组件41、举升驱动件42和旋转驱动件43,夹取组件41用于夹取输送机构上输送的产品100,对产品100进行夹持固定。举升驱动件42设置于输送机构下侧,夹取组件4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举升驱动件42的驱动端,举升驱动件42能够驱动夹取组件41沿Z轴移动。旋转驱动件43的驱动端与转轴相连接,以驱动转轴和夹取组件41绕Z轴旋转。产品100沿输送机构输送时,举升驱动件42驱动夹取组件41向下移动至直线输送带下侧,产品100移动到夹取组件41上方时,驱动夹取组件41向上移动,将产品100夹住,根据贴标位置和条码200形态,通过旋转驱动件43驱动夹取组件41旋转,以将产品100调整至方便贴标的角度。
具体地,举升驱动件42可采用电缸或气缸,还可采用电机431丝杠模组等直线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举升驱动件42采用气缸。
可选地,如图8所示,夹取组件41包括夹爪气缸411和夹爪412,夹爪气缸411的固定端连接于举升驱动件42的驱动端,夹爪412设置于夹爪气缸411的驱动端,两个夹爪412沿Y方向排布设置,从产品100的两侧进行夹持。通过夹爪气缸411伸缩夹持或释放产品100。
可选地,如图8所示,旋转驱动件43包括电机431和同步带432,同步带432连接电机431的输出轴和转轴,电机431的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转轴同步转动,通过电机431正反转,实现对夹爪412夹取的产品100的姿态调整,并在贴标完成后将产品100转回至初始角度以重新放回到直线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对夹取组件41、举升驱动件42和旋转驱动件43等结构的安装,举升调节机构4还包括举升固定架46、举升导向件44和举升移动板45,举升固定架46固定设置于贴标装置的底板(图中未示出)上,举升驱动件42的固定端连接于举升固定架46,举升导向件44沿Z轴设置于举升固定架46上。举升移动板45连接于举升驱动件42的驱动端,并并能够沿举升导向件44滑动,夹取组件41和旋转驱动件43设置于举升移动板45上。通过举升驱动件42驱动举升移动板45移动,以带动夹取组件41动作,从而实现产品100沿Z轴方向的移动。通过设置举升导向件44,对举升移动板45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使举升移动板45移动更加平稳。
具体地,举升导向件44包括导向轴441和直线轴承442,直线轴承442设置于举升固定架46上,导向轴441的顶端连接于举升移动板45,导向轴441底端与直线轴承442滑动配合,为举升移动板45沿Z轴的直线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四个支撑柱31、X向驱动件32、Y向驱动件33和Z向驱动件34,四个支撑柱31的底端固定于贴标装置的底板(图上未示出)上,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两个上述支撑柱31,将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一侧并位于两个支撑柱31之间。X向驱动件32的固定端设置于支撑柱31的上端,Y向驱动件33的固定端连接于X向驱动件32的驱动端,X向驱动件32能够驱动Y向驱动件33沿X轴往复移动。Z向驱动件34的固定端连接于Y向驱动件33的驱动端,Y向驱动件33能够驱动Z向驱动件34沿Y轴往复移动。Z向驱动件34的驱动端连接贴条码机构2,用于驱动贴条码机构2沿Z轴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中,X向驱动件32、Y向驱动件33和Z向驱动件34均采用电缸,通过电缸动作驱动直线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X向驱动件32、Y向驱动件33和Z向驱动件34还可以采用气缸或电机丝杠模组等直线驱动机构,能够提供直线驱动即可,对于具体的结构形式在此不作限制。
下面举例说明条码200的几种不同贴附位置和贴附形态的贴附过程:
如图12所示,在产品100的左侧面110上竖向贴条码200。夹取组件41夹取到产品100后,启动举升驱动件42对产品100举升,使产品100的顶侧面130朝向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一侧。吸附头21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上吸取到条码200后,启动第二驱动件233以驱动吸附头21绕X轴旋转,将条码200调整至竖向。启动驱动机构3,将条码200移动至产品100的左侧面110处并将条码200竖向贴于左侧面110上。
如图13所示,在产品100的右侧面120上横向贴条码200。夹取组件41夹取到产品100后,启动举升驱动件42对产品100举升,并启动旋转驱动件43驱动产品100旋转,使产品100的右侧面120朝向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一侧。吸附头21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上吸取到条码200后,启动第一驱动件223以驱动吸附头21绕Y轴旋转,将吸附头21调整至竖直状态,使条码200朝向右侧面120。启动驱动机构3,将条码200移动至产品100的右侧面120处并将条码200横向贴于右侧面120上。
如图14所示,在产品100的顶侧面130上竖向贴条码200。夹取组件41夹取到产品100后,启动举升驱动件42对产品100举升,并启动旋转驱动件43驱动产品100旋转,使产品100的右侧面120朝向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一侧。吸附头21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上吸取到条码200后,启动第二驱动件233以驱动吸附头21绕X轴旋转,将条码200调整至竖向。启动驱动机构3,将条码200移动至产品100的顶侧面130处并将条码200竖向贴于顶侧面130上。
如图15所示,在产品100的顶侧面130上横向贴条码200。夹取组件41夹取到产品100后,启动举升驱动件42对产品100举升,使产品100的顶侧面130朝向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一侧。吸附头21从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上吸取到条码200后,启动第一驱动件223以驱动吸附头21绕Y轴旋转,将吸附头21调整至竖直状态,使条码200朝向顶侧面130。启动驱动机构3,将条码200移动至产品100的顶侧面130处并将条码200横向贴于顶侧面130上。
以上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条码200的几种贴附情况,对于条码200的其他贴附位置和贴附姿态,适应性对产品100和条码200进行角度和姿态调整即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被配置为对待贴标的产品(100)进行输送;
贴条码机构(2),包括吸附头(21)、第一驱动组件(22)和第二驱动组件(23),所述吸附头(21)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用于吸附待贴的条码(20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能够驱动所述吸附头(21)绕Y轴旋转;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和所述吸附头(21)绕X轴旋转,所述X轴与所述Y轴被配置为沿一水平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
驱动机构(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贴条码机构(2)分别沿X轴、Y轴以及Z轴移动,以使所述贴条码机构(2)在所述条码(200)的取料处和所述产品(100)之间转移,所述Z轴被配置为与所述X轴/所述Y轴沿一竖直面上的相互垂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
第一齿轮轴(221),所述第一齿轮轴(221)连接于所述吸附头(21);
第一齿条(222),沿所述X轴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齿条(222)与所述第一齿轮轴(221)啮合传动;
第一驱动件(223),所述第一驱动件(22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223)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222),以驱动所述第一齿条(222)沿所述X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还包括:
安装转板(224),可绕所述X轴方向转动,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223)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安装转板(2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转板(2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5),所述第一限位件(225)用于使所述吸附头(21)绕所述Y轴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停止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吸附头(21)的吸附面平行于所述X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包括:
第二齿轮轴(231),所述第二齿轮轴(231)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的固定端;
第二齿条(232),沿所述Y轴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齿条(232)与所述第二齿轮轴(231)啮合传动;
第二驱动件(233),所述第二驱动件(23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233)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232),以驱动所述第二齿条(232)沿所述Y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还包括:
连接架(234),所述连接架(234)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23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架(234)一侧,所述第二齿轮轴(231)穿设所述连接架(23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设置于所述连接架(234)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3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35)和/或第三限位件(236),所述第二驱动件(233)驱动所述吸附头(21)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将抵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35),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吸附头(21)的吸附面沿所述Y轴延伸;所述第二驱动件(233)驱动所述吸附头(21)旋转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将抵于所述第三限位件(236),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吸附头(21)的吸附面沿所述Z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装置还包括:
举升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路线上,所述举升调节机构(4)能够将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产品(100)举升抬起,并驱动所述产品(100)绕所述Z轴进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调节机构(4)包括:
夹取组件(41),用于夹取所述输送机构上输送的所述产品(100);
举升驱动件(42),所述举升驱动件(42)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下侧,所述夹取组件(4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举升驱动件(42)的驱动端,所述举升驱动件(42)能够驱动所述夹取组件(41)沿所述Z轴移动;
旋转驱动件(43),所述旋转驱动件(43)的驱动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夹取组件(41)绕所述Z轴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件(43)包括:
电机(431);
同步带(432),所述同步带(432)连接所述电机(431)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所述电机(431)的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调节机构(4)还包括:
举升固定架(46),所述举升固定架(46)固定设置,所述举升驱动件(42)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举升固定架(46);
举升导向件(44),沿所述Z轴设置于所述举升固定架(46)上;
举升移动板(45),所述举升移动板(45)连接于所述举升驱动件(42)的驱动端,并能够沿所述举升导向件(44)滑动,所述夹取组件(41)和所述旋转驱动件(43)设置于所述举升移动板(45)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头(21)包括:
气腔板(211),所述气腔板(211)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所述气腔板(211)上设置有多个气腔(2111),每个所述气腔(2111)独立与对应的真空发生器相连通;
吸标板(212),所述吸标板(212)设置于所述气腔板(211)并覆盖所述气腔(2111),所述吸标板(212)上设置有若干吸附孔(2121),且所述吸附孔(2121)与所述气腔(2111)相连通,对应任一所述气腔(2111)的所述吸附孔(2121)形成吸附区域,所述吸附区域能够单独或至少两个所述吸附区域配合吸附所述条码(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装置还包括:
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所述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用于打印所述条码(200),并剥离出单张的条码(200),所述条码打印剥离机构(5)朝向所述贴条码机构(2)设置有出料口(51),以将所述条码(200)从所述出料口(51)沿X轴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32648.8U CN222408915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贴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32648.8U CN222408915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贴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08915U true CN222408915U (zh) | 2025-01-28 |
Family
ID=9436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332648.8U Active CN222408915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贴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08915U (zh) |
-
2024
- 2024-02-22 CN CN202420332648.8U patent/CN2224089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85708B (zh) | 智能化标示一体机 | |
CN108630116B (zh) | 全自动电子纸贴合机 | |
CN203214517U (zh) | 一种散热片组装机的贴胶机构 | |
CN114104447A (zh) | 一种自动贴标装置 | |
KR101121073B1 (ko) | 라벨 부착 장치 | |
CN113247351A (zh) | 一种屏幕玻璃贴膜翻转装置、方法和贴膜设备 | |
CN214639319U (zh) | 板材折弯设备 | |
CN222408915U (zh) | 贴标装置 | |
CN216885436U (zh) | 自动折盒成型装置 | |
CN110430745B (zh) | 一种用于电子制造的贴片机 | |
CN215264289U (zh) | 一种上料贴合手臂 | |
CN214988403U (zh) | 一种翻转移载机构 | |
CN209634854U (zh) | 一种四面自动贴标设备 | |
CN114300730B (zh) | 贴胶装置 | |
CN217075097U (zh) | 贴标装置、贴标设备及空调生产系统 | |
CN112357282B (zh) | 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旋转贴标设备与方法 | |
CN211730677U (zh) | 试印装置及设有该试印装置的印刷装置 | |
CN212352901U (zh) | 贴膜机及膜片送料装置 | |
CN210653976U (zh) | 一种贴标装置 | |
KR20220136203A (ko) | 전자 부품 실장 장치 | |
KR102033795B1 (ko) | 시트 부착 장치 및 시트 부착 방법 | |
KR100342356B1 (ko) | 캠 유니트에 의해 일체의 동작이 수행되는 프린터 | |
CN114361073A (zh) | 一种用于大电流场效应管的自动封装设备 | |
CN215824701U (zh) | 一种用于自动电路板的焊接机 | |
CN221216115U (zh) | 一种夹爪及物料移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