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408395U - 汽车前机舱横梁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机舱横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408395U
CN222408395U CN202421119563.8U CN202421119563U CN222408395U CN 222408395 U CN222408395 U CN 222408395U CN 202421119563 U CN202421119563 U CN 202421119563U CN 222408395 U CN222408395 U CN 222408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front cabin
cooling liquid
automobile
stor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11195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涛
肖亚
张尔新
梁宗峰
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alys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al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alys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al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11195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408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408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408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所述横梁内形成有储液腔,并于横梁设有连通于储液腔的冷却液加注口和冷却液出液口,所述冷却液加注口处盖合有壶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机舱横梁集成了蓄水壶的功能,即实现了前机舱横梁和蓄水壶的共用,可以有效减少前机舱内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节省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汽车前机舱横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
背景技术
汽车前机舱内布置的零部件数量众多,如何提升汽车前机舱内零部件布置的紧凑性一直是汽车开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现有汽车的热管理蓄水壶通常都是单独开发设计的,并通过支架安装于前机舱横梁上,占用的前舱空间大,使前舱布置局限性较大,且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前机舱横梁和热管理蓄水壶的相关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以求能够节省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同时减少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能够节省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同时能够减少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所述横梁内形成有储液腔,并于横梁设有连通于储液腔的冷却液加注口和冷却液出液口,所述冷却液加注口处盖合有壶盖。
进一步,所述储液腔内沿横梁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块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的底部设有通液口Ⅰ。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的顶部设有通液口Ⅱ。
进一步,所述横梁设有连通于储液腔的通气管,且所述通气管沿车前后方向布置。
进一步,所述横梁沿车宽度方向布置,且横梁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前机舱两侧的轮罩上。
进一步,所述横梁为矩形梁。
进一步,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套,所述加强套内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加注口位于横梁中段顶部,所述冷却液出液口位于横梁中段底部。
进一步,所述横梁为铝制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机舱横梁集成了蓄水壶的功能,即实现了前机舱横梁和蓄水壶的共用,可以有效减少前机舱内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节省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横梁;101-储液腔;102-冷却液加注口;103-冷却液出液口;104-通气管;105-隔板;2-壶盖;3-加强板;301-通液口Ⅰ;302-通液口Ⅱ;4-加强套;40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所述横梁1内形成有储液腔101,并于横梁1设有连通于储液腔101的冷却液加注口102和冷却液出液口103,所述冷却液加注口102处盖合有壶盖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横梁1通常为前机舱加强横梁,“横”指车的宽度方向,横梁1的两端通常与前舱两侧的前轮罩固定连接,起到增强前舱稳定性,提高抗扭刚度等作用;这里的储液腔101指用于储存冷却液的腔体,具体的,这里储液腔101通过在横梁1靠两端的位置分别密封固定连接隔板105形成;在整车热管理系统里面,冷却液一般为水,储液腔101里面的冷却液可通过冷却液出液口103外接管路向整车热管理系统补充冷却液;同时,可以通过冷却液加注口102向储液腔101里面补充冷却液;壶盖2可参照现有热管理蓄水壶的壶盖结构进行设计,如壶盖2上通常集成设计泄压阀,将系统气体排出到大气中,这里不对壶盖2的结构进行限定;上述结构设计中,汽车前机舱横梁集成了蓄水壶的功能,即实现了前机舱横梁和蓄水壶的共用,可以有效减少前机舱内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节省汽车前机舱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101内沿横梁1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块加强板3,加强板3可与横梁1焊接连接或者为一体成型结构等;通过设计多块加强板3,可以提高横梁1的结构强度,提高横梁1对整车结构强度的加强作用;同时,在储液腔101内设置的多块加强板3可以将储液腔101分隔为多个分隔腔(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分隔腔需要连通),这样可以减少冷却液在储液腔101内晃动,减少冷却液在行车过程中的起泡。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3的底部设有通液口Ⅰ301,这里的“底部”指整车高度方向上的底部,这里通液口Ⅰ301通过在加强板3底部开设U型缺口形成;通过在加强板3底部设置通液口Ⅰ301利于冷却液在加强板3分割形成的多个分隔腔内相互流通,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3的顶部设有通液口Ⅱ302,这里的“顶部”指整车高度方向上的顶部,这里通液口Ⅱ302通过在加强板3开设U型缺口形成;通过在加强板3的顶部设有通液口Ⅱ302,利于增强冷却液在加强板3分割形成的多个分隔腔间相互流通,利于形成一定缓冲。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设有连通于储液腔101的通气管104,且所述通气管104沿车前后方向布置;通气管104可通过外接管路与热管理系统连接,利于将系统中的气体或水蒸气排至储液腔101内,起到平衡系统压力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通气管104通常布置在横梁1的高点;通气管104沿车前后方向布置,利于减少竖向的尺寸,利于布置,利于管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沿车宽度方向布置,且横梁1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前机舱两侧的轮罩上;这里轮罩也即塔包(图中未示出),横梁1通常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连接于轮罩的顶部,即横梁1为塔包加强横梁;将储液腔101集成于塔包加强横梁,位置合理,横梁1处于前机舱的高位,利于冷却液向热管理系统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为矩形梁;矩形梁可以是整体梁,也可以是多块板合围而成;矩形梁结构简单,同时由于内部集成有储液腔101,设计为矩形梁利于为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点,舱内其它零部件可通过支架固定在矩形梁的外表面,无需贯穿横梁本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套4,所述加强套4内设有连接孔401;具体的,这里横梁1两端的加强套4分别为两个;由于横梁1内集成有储液腔101,通过设计加强套4利于增强连接点的结构强度,利于保证整体稳定性;设计连接孔401,利于通过螺栓完成固定连接,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加注口102位于横梁1中段顶部,所述冷却液出液口103位于横梁1中段底部;冷却液加注口102位于横梁1中段顶部,利于冷却液的加注;冷却液出液口103位于横梁1中段底部,利于在各种车身倾斜情况下,能够保证冷却液由冷却液出液口103处流出,当然储液腔101内的冷却液不能过少,一般至少维持在腔体容积的一半以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为铝制梁,利于轻量化设计,结构简单,防腐性能好,成本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内形成有储液腔(101),并于横梁(1)设有连通于储液腔(101)的冷却液加注口(102)和冷却液出液口(103),所述冷却液加注口(102)处盖合有壶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101)内沿横梁(1)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块加强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的底部设有通液口Ⅰ(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的顶部设有通液口Ⅱ(3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设有连通于储液腔(101)的通气管(104),且所述通气管(104)沿车前后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沿车宽度方向布置,且横梁(1)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于前机舱两侧的轮罩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为矩形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套(4),所述加强套(4)内设有连接孔(4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加注口(102)位于横梁(1)中段顶部,所述冷却液出液口(103)位于横梁(1)中段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机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为铝制梁。
CN202421119563.8U 2024-05-22 2024-05-22 汽车前机舱横梁 Active CN222408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119563.8U CN222408395U (zh) 2024-05-22 2024-05-22 汽车前机舱横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119563.8U CN222408395U (zh) 2024-05-22 2024-05-22 汽车前机舱横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408395U true CN222408395U (zh) 2025-01-28

Family

ID=9434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1119563.8U Active CN222408395U (zh) 2024-05-22 2024-05-22 汽车前机舱横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408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68076U (zh) 一种多段式轻型越野车车架
CN211809844U (zh) 副车架总成
CN210235096U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的轻量化车架总成
CN114940217A (zh) 一种ctb电动汽车集成下车身平台化架构和汽车
CN116198604A (zh) 一种汽车平台
CN113250806B (zh) 膨胀水壶、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22408395U (zh) 汽车前机舱横梁
CN206374546U (zh) 汽车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02965916U (zh) 汽车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CN211809843U (zh) 副车架前横梁及副车架总成
WO2025002344A1 (zh) 箱梁式车架本体、车架总成及车辆
WO2025002347A1 (zh) 车架及车辆
CN210139907U (zh) 卡车、车身及其车身骨架
CN216508609U (zh) 后驱纯电动汽车的前舱系统
CN2172946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CN217730562U (zh) 一种平台化的电动车下车身结构
WO2023066039A1 (zh) 一种下车体架构结构
CN210591361U (zh) 一种膨胀水壶
CN219447131U (zh) 一种3d打印多功能复合前围结构
CN222698294U (zh) 动力总成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2988320U (zh) 一体式铝合金铸造主车架
CN217783614U (zh) 膨胀水壶以及车辆
LU507301B1 (en) A special vehicle chassis assembly
CN212921126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CN223161861U (zh) 前围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