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87984U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87984U CN222387984U CN202421022083.XU CN202421022083U CN222387984U CN 222387984 U CN222387984 U CN 222387984U CN 202421022083 U CN202421022083 U CN 202421022083U CN 222387984 U CN222387984 U CN 222387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shaft
- reduction
- power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车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有转向动力源、驱动动力源、动力一轴,动力一轴通过挡位齿轮组件与动力二轴传动,动力二轴上套装有中间齿轮一,左、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套装有中间齿轮二,左、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分别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左输出轴、右输出轴传动,左、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上开设有输入齿;转向动力源的输出端套装有主动锥齿轮,左转向传动轴上套装有左从动锥齿轮、左转向传动齿,右转向传动轴上套装有右从动锥齿轮、右转向传动齿。本实用新型两侧履带由动力驱动源分别通过左、右行星轮机构驱动,由转向驱动源分别驱动左、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进行反向转动,以实现前进、柔性转向以及360°掉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车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田中作业中,由于传统的履带式农业机械、运输车辆大多采用单边牙嵌分离刹车式转向,其转向或者360°掉头时,刹车侧的履带会对田地或者路面进行碾压破坏,在小田块或者乡村路段来说,驾驶操作也较为麻烦、不方便,并且容易故障。
与此同时,现有履带式农业机械、运输车辆采用了双边液压马达分别驱动的方式进行动力传输,即对每侧履带进行独立的动力驱动结构,通过分别控制两履带之间不同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履带式底盘的转弯以及360°掉头;但该方式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左右履带轮边独立驱动,容易在转向时无法产生较大的差速,从而会使得农机在转向时的转弯半径较大,转弯效率较低;同时,两侧履带独立驱动的方式,传动结构难免存在错位误差,进而会使得履带车辆在直行的状态下发生侧向偏转,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且传动效率较低,动力消耗高,不适用于长期作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两侧履带由同一个动力驱动源分别通过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进行驱动,并借助挡位齿轮组件提供多种挡位传动、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行走需求;并由转向驱动源分别驱动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进行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侧履带的转速差速,实现柔性转向以及360°掉头,转向角度较小、转向效率高、能耗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有转向动力源、以及与驱动动力源传动配合的动力一轴,
所述动力一轴通过挡位齿轮组件与动力二轴传动配合,动力二轴上套装有中间齿轮一,
左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与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同轴转动配合、且套装有与中间齿轮一啮合的中间齿轮二,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分别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左输出轴、右输出轴传动连接,且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外环壁上均开设有输入齿;
所述转向动力源的输出端套装有主动锥齿轮,左转向传动轴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左从动锥齿轮、以及与左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啮合的左转向传动齿,右转向传动轴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右从动锥齿轮、以及与右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啮合的右转向传动齿。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所述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的轴线上同步转动连接有减速传动轴,减速传动轴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对应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所述减速齿轮组件包括有减速中间轴,减速中间轴上转动套装有同步转动的减速从动齿轮一与减速主动齿轮二,对应减速传动轴上套装有与减速从动齿轮一啮合的减速主动齿轮一,对应输出轴上套装有与减速主动齿轮二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二。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所述减速从动齿轮一的一端内边沿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外花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二套设在延伸部上、且减速主动齿轮二的内环壁上开设有与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所述挡位齿轮组件包括有固套在动力一轴上的低挡主动齿轮与高挡主动齿轮,所述动力二轴上转动套装有与低挡主动齿轮啮合的低挡从动齿轮、以及与高挡主动齿轮啮合的高挡从动齿轮,且动力二轴通过同步器与低挡从动齿轮或高挡从动齿轮同步转动,同步器上设置有拨叉主体、以及与拨叉主体固定连接的拨叉轴,由拨叉轴通过拨叉主体带动同步器轴向移动、以实现同步器与低挡从动齿轮或高挡从动齿轮的结合。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还包括有箱体,所述动力一轴、动力二轴、左行星轮机构、右行星轮机构、减速齿轮组、转向动力源、左转向传动轴以及右转向传动轴均设置在箱体上,动力一轴的其中一端套装有动力输入从动齿轮,所述驱动动力源的输出端通过动力输入主动齿轮与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啮合传动。
在上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中,所述驱动动力源为机械或液压马达,所述转向动力源为驱动电机或液压马达的齿轮泵,所述动力一轴或动力二轴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对应轴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鼓组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两侧履带由同一个动力驱动源分别通过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进行驱动,并借助挡位齿轮组件提供多种挡位传动、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行走需求;并由转向驱动源分别驱动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进行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侧履带的转速差速,实现柔性转向以及360°掉头,转向角度较小、转向效率高、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二。
图中:1、转向动力源;2、驱动动力源;3、动力一轴;4、动力二轴;5、中间齿轮一;6、太阳轮轴;7、中间齿轮二;8、行星架;9、左输出轴;10、右输出轴;11、齿圈;12、输入齿;13、主动锥齿轮;14、左转向传动轴;15、左从动锥齿轮;16、左转向传动齿;17、右转向传动轴;18、右从动锥齿轮;19、右转向传动齿;20、减速传动轴;21、减速中间轴;22、减速从动齿轮一;23、减速主动齿轮二;24、减速主动齿轮一;25、减速从动齿轮二;26、延伸部;27、低挡主动齿轮;28、高挡主动齿轮;29、低挡从动齿轮;30、高挡从动齿轮;31、同步器;32、箱体;33、动力输入从动齿轮;34、动力输入主动齿轮;35、制动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包括有转向动力源1、以及与驱动动力源2传动配合的动力一轴3,
所述动力一轴3通过挡位齿轮组件与动力二轴4传动配合,动力二轴4上套装有中间齿轮一5,
左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与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同轴转动配合、且套装有与中间齿轮一5啮合的中间齿轮二7,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8分别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左输出轴9、右输出轴10传动连接,且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外环壁上均开设有输入齿12;
所述转向动力源1的输出端套装有主动锥齿轮13,左转向传动轴14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13啮合的左从动锥齿轮15、以及与左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12啮合的左转向传动齿16,右转向传动轴17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13啮合的右从动锥齿轮18、以及与右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12啮合的右转向传动齿19。
本实用新型行走传动路线为:
驱动动力源2→动力一轴3→挡位齿轮组件→动力二轴4→中间齿轮一5→中间齿轮二7→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减速齿轮组件→左输出轴9与右输出轴10;此时,转向动力源1不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转向传动路线为:
驱动动力源2→动力一轴3→挡位齿轮组件→动力二轴4→中间齿轮一5→中间齿轮二7→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减速齿轮组件→左输出轴9与右输出轴10;
同时,转向动力源1→主动锥齿轮13→左从动锥齿轮15与右从动锥齿轮18→左转向传动轴14与右转向传动轴17→左转向传动齿16与右转向传动齿19→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
即在转向动力源1的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驱动下,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反向转动,使得左输出轴9的转速与右输出轴10的转速不同,实现履带车辆的两侧履带差速转动,达到平稳转向的目的。并且,转向动力源1的不同转速的旋转驱动,可使两侧履带的差速也相应不同,进而能够进行不同的转向半径、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转向需求。
本实用新型360°掉头传动路线为:
转向动力源1→主动锥齿轮13→左从动锥齿轮15与右从动锥齿轮18→左转向传动轴14与右转向传动轴17→左转向传动齿16与右转向传动齿19→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减速齿轮组件→左输出轴9与右输出轴10;此时,驱动动力源2不动力输出;
即在转向动力源1的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驱动下,左输出轴9与右输出轴10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履带车辆的两侧履带反向转动,实现原地360°掉头。
本实用新型两侧履带由同一个动力驱动源分别通过左行星轮机构与右行星轮机构进行驱动,并借助挡位齿轮组件提供多种挡位传动、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行走需求;并由转向驱动源分别驱动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进行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侧履带的转速差速,实现柔性转向以及360°掉头,转向角度较小、转向效率高、能耗低。
更进一步,减速齿轮组件与对应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8之间的传动方式为:所述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8的轴线上同步转动连接有减速传动轴20,减速传动轴20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对应输出轴传动连接。
其中,为了使履带能够被稳定、有效的驱动转动,减速齿轮组件可以采用常见的行星减速机构,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速齿轮组件包括有减速中间轴21,减速中间轴21上转动套装有同步转动的减速从动齿轮一22与减速主动齿轮二23,对应减速传动轴20上套装有与减速从动齿轮一22啮合的减速主动齿轮一24,对应输出轴上套装有与减速主动齿轮二23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二25。并且,为了使得减速从动齿轮一22与减速主动齿轮二23的同步转动,所述减速从动齿轮一22的一端内边沿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26,延伸部26上开设有外花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二23套设在延伸部26上、且减速主动齿轮二23的内环壁上开设有与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更进一步,挡位齿轮组件可以设置有多组齿轮传动挡位,例如:常见的四挡位的变速齿轮传动,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位齿轮组件包括有固套在动力一轴3上的低挡主动齿轮27与高挡主动齿轮28,所述动力二轴4上转动套装有与低挡主动齿轮27啮合的低挡从动齿轮29、以及与高挡主动齿轮28啮合的高挡从动齿轮30,且动力二轴4通过同步器31与低挡从动齿轮29或高挡从动齿轮30同步转动,同步器31上设置有拨叉主体、以及与拨叉主体固定连接的拨叉轴,即驾驶人员可通过拨叉轴以及拨叉主体带动同步器31轴向移动、以实现同步器31与低挡从动齿轮29或高挡从动齿的结合,进而实现抵挡传动与高挡传动的切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箱体32,所述动力一轴3、动力二轴4、左行星轮机构、右行星轮机构、减速齿轮组、转向动力源1、左转向传动轴14以及右转向传动轴17均设置在箱体32上,动力一轴3的其中一端套装有动力输入从动齿轮33,所述驱动动力源2的输出端通过动力输入主动齿轮34与动力输入从动齿轮33啮合传动。其中,驱动动力源2可以为机械马达或液压马达,也可以为驱动电机,甚至可以直接为发动机输出轴,而所述转向动力源1也同样可以为驱动电机或液压马达,而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动力源2为液压马达,转向动力源1为液压马达的齿轮泵;此外,为了能够稳定制动锁死,所述动力一轴3或动力二轴4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对应轴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鼓组件35。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转向动力源(1)、以及与驱动动力源(2)传动配合的动力一轴(3),
所述动力一轴(3)通过挡位齿轮组件与动力二轴(4)传动配合,动力二轴(4)上套装有中间齿轮一(5),
左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与右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轴(6)同轴转动配合、且套装有与中间齿轮一(5)啮合的中间齿轮二(7),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8)分别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左输出轴(9)、右输出轴(10)传动连接,且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齿圈(11)外环壁上均开设有输入齿(12);
所述转向动力源(1)的输出端套装有主动锥齿轮(13),左转向传动轴(14)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13)啮合的左从动锥齿轮(15)、以及与左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12)啮合的左转向传动齿(16),右转向传动轴(17)上套装有与主动锥齿轮(13)啮合的右从动锥齿轮(18)、以及与右行星轮机构的输入齿(12)啮合的右转向传动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星轮机构以及右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8)的轴线上同步转动连接有减速传动轴(20),减速传动轴(20)通过减速齿轮组件与对应输出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件包括有减速中间轴(21),减速中间轴(21)上转动套装有同步转动的减速从动齿轮一(22)与减速主动齿轮二(23),对应减速传动轴(20)上套装有与减速从动齿轮一(22)啮合的减速主动齿轮一(24),对应输出轴上套装有与减速主动齿轮二(23)啮合的减速从动齿轮二(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从动齿轮一(22)的一端内边沿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26),延伸部(26)上开设有外花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二(23)套设在延伸部(26)上、且减速主动齿轮二(23)的内环壁上开设有与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齿轮组件包括有固套在动力一轴(3)上的低挡主动齿轮(27)与高挡主动齿轮(28),所述动力二轴(4)上转动套装有与低挡主动齿轮(27)啮合的低挡从动齿轮(29)、以及与高挡主动齿轮(28)啮合的高挡从动齿轮(30),且动力二轴(4)通过同步器(31)与低挡从动齿轮(29)或高挡从动齿轮(30)同步转动,同步器(31)上设置有拨叉主体、以及与拨叉主体固定连接的拨叉轴,由拨叉轴通过拨叉主体带动同步器(31)轴向移动、以实现同步器(31)与低挡从动齿轮(29)或高挡从动齿轮(30)的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箱体(32),所述动力一轴(3)、动力二轴(4)、左行星轮机构、右行星轮机构、减速齿轮组、转向动力源(1)、左转向传动轴(14)以及右转向传动轴(17)均设置在箱体(32)上,动力一轴(3)的其中一端套装有动力输入从动齿轮(33),所述驱动动力源(2)的输出端通过动力输入主动齿轮(34)与动力输入从动齿轮(33)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动力源(2)为机械或液压马达,所述转向动力源(1)为驱动电机或液压马达的齿轮泵,所述动力一轴(3)或动力二轴(4)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对应轴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鼓组件(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22083.XU CN222387984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22083.XU CN222387984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87984U true CN222387984U (zh) | 2025-01-24 |
Family
ID=9429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022083.XU Active CN222387984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87984U (zh) |
-
2024
- 2024-05-11 CN CN202421022083.XU patent/CN2223879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6361210B2 (zh) | ||
WO2022143964A1 (zh) | 控制履带车辆转向的变速传动箱 | |
US12202536B2 (en) |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having same | |
JP2004217111A (ja) | ホイール式作業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
JPH01122730A (ja) | センターデフ付4輪駆動車 | |
CN204937225U (zh) | 双动力输入和差动式转向履带车辆变速器 | |
CN222387984U (zh)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
CN205916189U (zh) | 自锁差速式履带转向驱动系统 | |
JPH10316057A (ja) | クローラ式作業車の走行駆動装置 | |
CN221367187U (zh)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
CN218257704U (zh) | 一种双功率流电机驱动桥 | |
JPS6128531B2 (zh) | ||
CN202560971U (zh) | 全地形车用变速箱 | |
CN107264657B (zh) | 具有高效动力变速系统的两履带拖拉机及其传动方法 | |
CN201736804U (zh) | 8+8梭式换挡的直联式小四轮拖拉机传动装置 | |
CN117985107A (zh) | 一种履带车辆传动系统 | |
CN107448577A (zh) | 差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6929305U (zh) | 差速器传动机构 | |
CN217778328U (zh) | 一种单电机驱动和转向的履带式底盘 | |
CN222329465U (zh) |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双马达传动系统 | |
CN200982382Y (zh) | 车用二十四档变速箱 | |
CN217108051U (zh) | 玉米收获机用变速箱 | |
CN216443667U (zh) | 一种履带拖拉机的机械液压双流差速转向机构 | |
JP2966083B2 (ja) |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構造 | |
CN221569324U (zh) | 一种变速分动箱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