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81658U - 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81658U CN222381658U CN202420851383.2U CN202420851383U CN222381658U CN 222381658 U CN222381658 U CN 222381658U CN 202420851383 U CN202420851383 U CN 202420851383U CN 222381658 U CN222381658 U CN 222381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resistor
- communication chip
- communication
- magnetic b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包括主模块以及从模块,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MCU及与第一MCU连接的第一RS422电路,所述从模块包括第二MCU及与第二MCU连接的第二RS422电路,本实用新型是使用RS422接口电路实现CAN总线通讯协议,综合了CAN总线与RS422两者的优点,在保证通讯速率和成功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机主动告警,使用情况稳妥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在主从模块通讯过程中,可以任由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动发起通讯,其中需要的总线冲突仲裁及避免冲突功能,由MCU自带的CAN模块硬件实现,不需要额外考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AN总线通讯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是指及CAN总线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CAN总线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双绞线上运行,也可以使用光缆连接,而且在这种总线上总线协议支持多主控制器。但是现有的CAN总线中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电子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包括主模块以及从模块,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MCU及与第一MCU连接的第一RS422电路,所述从模块包括第二MCU及与第二MCU连接的第二RS422电路,所述第一RS422电路具有正向发送器输出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所述第二RS422电路具有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其中,所述主模块正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从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从模块的正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从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主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RS422电路包括第一通讯芯片、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第三磁珠电感及第四磁珠电感;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到所述第一MCU的CAN_TX脚;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1脚与5V电源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脚接地,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2脚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5V电源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2脚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到所述第一MCU的CAN_RX脚;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8脚是通过第四电阻接到所述5V电源,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8脚还连接与所述第一磁珠电感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通过第五电阻接地,第五电阻;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同时还与第六磁珠电感的连接,所述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与8脚之间,所述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与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6脚与第三磁珠电感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5脚与所述第四磁珠电感连接,第三磁珠电感、所述第四磁珠电感与所述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
所述第二RS422电路包括第二通讯芯片、第一逻辑门芯片、第二逻辑门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1脚与所述主模块的5V电源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4脚接地,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为接收器输出脚,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与所述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还并接所述第二逻辑门芯片的4脚;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3脚为发送器输入脚与第一逻辑门芯片的3脚相连,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8脚连接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接5V电源,同时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8脚还连接第五磁珠电感,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通过第九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同时还连接第六磁珠电感,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与8脚,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与所述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与第七磁珠电感连接;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5脚与第八磁珠电感相连接,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与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
所述第二电阻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
所述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第三磁珠电感及第四磁珠电感的引出端分别为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
所述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的引出端分别为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
所述第五电阻(R74)为下拉电阻,阻值为510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是使用RS422接口电路实现CAN总线通讯协议,综合了CAN总线与RS422两者的优点,在保证通讯速率和成功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机主动告警,使用情况稳妥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在主从模块通讯过程中,可以任由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动发起通讯,其中需要的总线冲突仲裁及避免冲突功能,由MCU自带的CAN模块硬件实现,不需要额外考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MCU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RS422的电路原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MCU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RS422的电路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树叶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包括主模块(10)以及从模块(20),所述主模块(10)包括第一MCU(U3)及与第一MCU(U3)连接的第一RS422电路(11),所述从模块(20)包括第二MCU(U5)及与第二MCU(U5)连接的第二RS422电路(21)。
所述第一RS422电路(11)包括第一通讯芯片(U8)、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TVS1)、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TVS2)、第一电阻(R11)、第二电阻(R12)、第三电阻(R13)、第四电阻(R73)、第五电阻(R74)、第六电阻(R49)、第一磁珠电感(L5)、第二磁珠电感(L6)、第三磁珠电感(L7)及第四磁珠电感(L8)。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3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2)接到所述第一MCU(U3)的CAN_TX脚,3脚为发送器输入脚,所述第二电阻(R12)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1脚与5V电源(VDD)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4脚接地(GND),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2脚为接收器输出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2脚连接第三电阻(R13),所述第三电阻(R13)另一端与所述5V电源(VDD)连接第三电阻(R13)为上拉电阻,确保在总线空闲时候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2脚为高电平,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2脚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1)接到所述第一MCU(U3)的CAN_RX脚,作为CAN模块的输入,所述第一电阻(R11)电阻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起到抗电磁干扰用。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5、6、7、8脚对应的是RS422的4个总线引脚,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8脚是同相接收器输入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7脚为反向接收器输入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8脚是通过第四电阻(R73)接到所述5V电源(VDD),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510欧姆。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8脚还连接与所述第一磁珠电感(L5)连接,所述第一磁珠电感(L5)是抗扰作用,所述第一磁珠电感(L5)的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7脚为反向接收器输入脚,通过第五电阻(R74)接地(GND),第五电阻(R74)为下拉电阻,阻值为510欧姆。上述第四电阻(R73)、第五电阻(R74)保证了在接收回路空闲时候的电压差,防止接收信号出现误判;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7脚同时还与第六磁珠电感(L6)的连接,所述第六磁珠电感(L6)抗扰作用,第六磁珠电感(L6)另一端接外部总线,所述第六电阻(R49)连接在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与8脚之间,该第六电阻(R49)电阻为通讯匹配电阻,阻值为120欧姆,防止信号在通讯线上反射,所述第一磁珠电感(L5)、第二磁珠电感(L6)与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TVS2)连接,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TVS2)防止通讯线上有耦合的高压信号损坏芯片。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6脚与第三磁珠电感(L7)连接,第三磁珠电感(L7)是抗扰作用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5脚为正向发送器输出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5脚与所述第四磁珠电感(L8)连接,所述第四磁珠电感(L8)是抗扰作用,所述第四磁珠电感(L8)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第三磁珠电感(L7)、所述第四磁珠电感(L8)与所述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TVS1)连接,防止通讯线上有耦合的高压信号损坏芯片。
所述第一磁珠电感(L5)、第二磁珠电感(L6)、第三磁珠电感(L7)及第四磁珠电感(L8)的引出端分别为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A、反向接收器输入端B、反向发送器输出端Y、正向发送器输出端Z。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子当中,上述第一MCU(U3)的信号为GD32F190C8T6,第二MCU(U3)的型号为M453LG6AE,上述第一通讯芯片(U8)为SP490E。
所述从模块(20)包括第二MCU(U5)及与第二MCU(U5)连接的第二RS422电路(11),所述第二RS422电路(21)包括第二通讯芯片(U9)、第一逻辑门芯片(U8A)、第二逻辑门芯片(U8B)、第七电阻(R23),第八电阻(R29),第九电阻(R32)、第十电阻(R34)、第五磁珠电感(L1)、第六磁珠电感(L2)、第七磁珠电感(L3)、第八磁珠电感(L4)、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TVS3)及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TVS4)。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1脚与上述主模块的5V电源(VDD)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4脚接地GND,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2脚为接收器输出脚,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2脚与所述第七电阻(R23)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23)为上拉电阻,阻值为10k欧姆,保证在总线空闲情况下该脚为高电平,防止锁死接收中断,同时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2脚还并接所述第二逻辑门芯片(U8B)的4脚。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3脚为发送器输入脚与第一逻辑门芯片(U8A)的3脚相连,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5、6、7、8脚对应的是RS422的4个总线引脚,其中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8脚是同相接收器输入脚,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8脚连接第八电阻(R29),第八电阻(R29)为上拉电阻,阻值为510欧姆,所述第八电阻(R29)电阻另一端接5V电源VDD,同时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8脚还连接第五磁珠电感(L1),第五磁珠电感(L1)是抗扰作用,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7脚为反向接收器输入脚通过第九电阻(R32)接地(GND),所述第九电阻(R32)为下拉电阻,阻值为510欧姆,第八电阻(R29)、第九电阻(R32)保证了在接收回路空闲时候的电压差,防止接收信号出现误判。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7脚同时还连接第六磁珠电感(L2),所述第六磁珠电感(L2)是抗扰作用,电感另一端接外部总线。
所述第十电阻(R34)连接在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7脚与8脚,所述第十电阻(R34)为通讯匹配电阻的阻值为120欧姆,防止信号在通讯线上反射。第五磁珠电感(L1)、第六磁珠电感(L2)与所述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TVS4)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与第七磁珠电感(L3)连接,第七磁珠电感(L3)是抗扰作用,电感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的5脚为正向向发送器输出脚与第八磁珠电感(L4)相连接,第八磁珠电感(L4)是抗扰作用,第八磁珠电感(L4)的另一端直接接外部总线;第七磁珠电感(L3)、第八磁珠电感(L4)与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TVS3)连接,防止通讯线上有耦合的高压信号损坏芯片。
所述第五磁珠电感(L1)、第六磁珠电感(L2)、第七磁珠电感(L3)、第八磁珠电感(L4)的引出端分别为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A1、反向接收器输入端B1、反向发送器输出端Y1、正向发送器输出端Z1。
其中主模块的正向发送器输出端Z与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A1相连接,主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Y与从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B1相连接,从模块的正向发送器输出端Z1与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A相连接,从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Y1与主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B相连接。
当主模块主动发出命令时,所述第一通讯芯片(U8)的5脚、6脚发出差分信号,通过主模块的Y、Z端发送到通讯线上,对应的通讯线与从模块的A1、B1端连接,经过所述第二通讯芯片(U9)处理后在其2脚接收器输出脚输出信号,经第二逻辑门芯片(U8B)的6脚输出,该输出一方面直接到主模块的第一MCU的CAN_RX脚,作为CAN模块的输入信号,由硬件模块自动处理接收协议,另外该输出还通过第一逻辑门芯片(U8A)的3脚输出到第二通讯芯片(U9)的3脚,作为发送器的输出信号,经过第二通讯芯片(U9)处理后,通过其5脚、6脚发出差分信号,差分信号经过从模块的Y1、Z1端发送到通讯线上,对应的通讯线与主模块的A、B端相连,经过主模块的第一通讯芯片(U8)处理后在其2脚接收器输出脚输出信号,信号直接到主模块的第一MCU的CAN_RX脚,完成CAN模块需要的自发自收的闭环要求。
当从模块主动发起通讯时,第二MCU的CAN_TX脚发出信号,CAN_TX发送有两个通路,一路是通过第二逻辑门芯片(U8B)的6脚将信号输出至第二MCU的CAN_RX引脚,完成CAN模块需要的自发自收的闭环要求;另一路是再通过第一逻辑门芯片(U8A)的3脚到第二通讯芯片(U9)的3脚,作为发送器的输出信号,经过第二通讯芯片(U9)处理后,通过其5脚、6脚发出差分信号,差分信号经过从模块的Y1、Z1端发送到通讯线上,对应的通讯线与主模块的A、B端相连,经过主模块的第一通讯芯片(U8)处理后在其2脚接收器输出脚输出信号,信号直接到主模块的第一MCU的CAN_RX脚,完成从模块发送信号,主模块接收信号的通讯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EIA-422(过去称为RS-422)是一系列的规定采用4线,全双工,差分传输,多点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它采用平衡传输采用单向/非可逆,有使能端或没有使能端的传输线。和RS-485不同的是EIA-422不允许出现多个发送端而只能有多个接受端。硬件构成上EIA-422(RS-422)相当于两组EIA-485(RS-485),即两个半双工的EIA-485(RS-485)构成一个全双工的EIA-422(RS-422)。
RS-422四线接口由于采用单独的发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数据方向,各装置之间任何必须的信号交换均可以按软件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件方式(一对单独的双绞线)。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约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其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
综合对比,CAN总线的优点是通讯节点能够实现多主通讯,下面的节点也可以主动发起通讯,但是通讯速率比较低,而且现场测试情况看,在相对高速通讯情况下,出现通讯失败情况比较多,影响设备响应;RS422通讯的优点是速度快,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0Mbps,抗扰性好,在工业环境1Mbps通讯速率情况下成功率很高,设备响应速度不受影响,但是RS422是一主多从通讯,当从设备有告警信息时候没办法主动发送,只能主机轮询,导致告警响应延迟。因此实用新型是使用RS422接口电路实现CAN总线通讯协议,综合了CAN总线与RS422两者的优点,在保证通讯速率和成功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机主动告警,目前现场使用情况稳妥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在主从模块通讯过程中,可以任由主模块或者从模块主动发起通讯,其中需要的总线冲突仲裁及避免冲突功能,由MCU自带的CAN模块硬件实现,不需要额外考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是为了展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这一实施例。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可以有效实施的。实施例的部分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实施功能和结构主题,并且包括其他的等同替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构成包括其他的等效实施,具体权利范围参考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块以及从模块,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MCU及与第一MCU连接的第一RS422电路,所述从模块包括第二MCU及与第二MCU连接的第二RS422电路,所述第一RS422电路具有正向发送器输出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所述第二RS422电路具有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其中,所述主模块正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主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从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从模块的正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从模块的反向发送器输出端与主模块的反向接收器输入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S422电路包括第一通讯芯片、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第三磁珠电感及第四磁珠电感;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到所述第一MCU的CAN_TX脚;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1脚与5V电源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4脚接地,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2脚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5V电源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2脚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到所述第一MCU的CAN_RX脚;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8脚是通过第四电阻接到所述5V电源,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8脚还连接与所述第一磁珠电感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通过第五电阻接地,第五电阻;
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同时还与第六磁珠电感的连接,所述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一通讯芯片的7脚与8脚之间,所述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与第二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6脚与第三磁珠电感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的5脚与所述第四磁珠电感连接,第三磁珠电感、所述第四磁珠电感与所述第一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S422电路包括第二通讯芯片、第一逻辑门芯片、第二逻辑门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1脚与所述主模块的5V电源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4脚接地,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为接收器输出脚,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与所述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2脚还并接所述第二逻辑门芯片的4脚;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3脚为发送器输入脚与第一逻辑门芯片的3脚相连,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8脚连接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接5V电源,同时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8脚还连接第五磁珠电感,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通过第九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同时还连接第六磁珠电感,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7脚与8脚,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与所述第三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6脚为反向发送器输出脚与第七磁珠电感连接;
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的5脚与第八磁珠电感相连接,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与第四瞬压抑制二极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为阻尼电阻,阻值为100欧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珠电感、第二磁珠电感、第三磁珠电感及第四磁珠电感的引出端分别为主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磁珠电感、第六磁珠电感、第七磁珠电感、第八磁珠电感的引出端分别为从模块的正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接收器输入端、反向发送器输出端、正向发送器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R74)为下拉电阻,阻值为510欧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36875 | 2023-08-30 | ||
CN2023223368756 | 2023-08-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81658U true CN222381658U (zh) | 2025-01-21 |
Family
ID=9425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851383.2U Active CN222381658U (zh) | 2023-08-30 | 2024-04-23 | 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81658U (zh) |
-
2024
- 2024-04-23 CN CN202420851383.2U patent/CN2223816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23421B2 (ja) | 長距離海中canバスリピータケーブル | |
EP2875612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ea optical can buses | |
CN111162815B (zh) | 一种全双工通信电路及全双工通信装置 | |
Kugelstadt | The RS-485 Design Guide: A short compendium for robust data transmission design | |
CN113325768A (zh) | 一种工控系统的通信控制装置、方法和工控系统 | |
CN105721059B (zh) | Profibus-DP光电信号转换系统 | |
CN101470151A (zh) | Can总线隔离电路 | |
CN222381658U (zh) | 一种基于rs422的can总线通讯电路 | |
CN105515927A (zh) | 基于以太网Cat.5布线架构的远距离串口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221263821U (zh) | 具有光耦隔离的rs485通信电路及通信系统 | |
CN203847102U (zh) | Can总线与485总线节点电路 | |
CN109274615A (zh) | 总线信号反射抑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控制电路 | |
CN220935198U (zh) | 具有光耦隔离的can通信电路及can通信系统 | |
CN204576499U (zh) | 一种rs485通讯电路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 |
CN216873219U (zh) | 通信电路及多主通信系统 | |
Parkes | High-speed, low-power, excellent emc: Lvds for on-board data handling | |
CN107070547B (zh) | 一种具有故障监控能力的cpci型千兆以太网装置 | |
Sonnenberg | Serial Communications RS232, RS485, RS422 | |
EP3005624A2 (en) | Long distance subsea can bus repeater cable | |
CN105812216B (zh) | PBUS无变压器EtherCAT通信电路及应用方法 | |
CN211577702U (zh) | 一种基于二极管的多串口并联发送电路 | |
CN114124613A (zh) | 一种防止竞争的工业485组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118135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can总线通信电路 | |
CN205453705U (zh) | Profibus-DP光电信号转换系统 | |
CN100433622C (zh) | 一种实现以太网物理层接口信号长距离传输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