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55509U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55509U CN222355509U CN202420169125.6U CN202420169125U CN222355509U CN 222355509 U CN222355509 U CN 222355509U CN 202420169125 U CN202420169125 U CN 202420169125U CN 222355509 U CN222355509 U CN 222355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arm
- deformation section
- fixed
- de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形成有中空的功能腔及连通功能腔与外界的探针插孔;动端子,包括固定段、弹性段及对接段;定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及对接部;金属外壳,罩设于所述绝缘主体外围;所述弹性段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变形段、第二变形段、及第三变形段;所述第一变形段包括有由固定段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及由第一臂的上端缘向下回折形成的第二臂;所述第二变形段由所述第二臂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变形段由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向下且向后回折形成;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位置与定端子的接触部的下方弹性接触,能够提升动端子和静端子的接触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205584U,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信号开关连接器的结构,主要是由绝缘壳体、弹性端子、定端子及屏蔽壳体所组成,其中该绝缘壳体具有弹性端子容室、定端子容室及穿入孔,该绝缘壳体的弹性端子容室及定端子容室分别收容该弹性端子及定端子,该弹性端子具有弹性臂,定端子具有固定臂,该弹性端子的弹性臂弹性抵顶于该定端子的固定臂,该弹性端子及定端子分别具有焊接部,该弹性端子及定端子的焊接部分别延伸出该绝缘壳体外,该绝缘壳体的穿入孔能够供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穿入,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表。
其中,该弹性端子具有一主体部,自该弹性端子主体部的端缘分别延伸一弹性臂及一焊接部,该弹性端子的主体部是被收纳于该绝缘壳体基座的弹性端子容室内。该弹性端子的弹性臂为一种自该弹性端子主体部延伸的长悬臂,使该弹性端子的弹性臂承受外力时可产生一定幅度的弹性变形量。该弹性端子的焊接部是延伸出该绝缘壳体外,使该弹性端子可借该焊接部而与绝缘壳体外的电路板电连接。在受到外部探针插入推动时,该弹性臂会向下摆动而与定端子断开,在此过程中,应力集中于弹性臂与主体部连接的位置处,这会使得弹性端子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而损坏失效。
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以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提高动端子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
绝缘主体,形成有中空的功能腔及连通功能腔与外界的探针插孔;
动端子,包括固定段、弹性段及对接段,其中所述固定段与绝缘主体固定,所述弹性段凸伸入功能腔内且可弹性变形,所述对接段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外;
定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及对接部,其中所述固定部与绝缘主体固定,所述接触部露出至功能腔内,所述对接部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外;
金属外壳,罩设于所述绝缘主体外围;
所述弹性段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变形段、第二变形段、及第三变形段;
所述第一变形段包括有由固定段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及由第一臂的上端缘向下回折形成的第二臂;
所述第二变形段由所述第二臂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三变形段由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向下且向后回折形成;
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位置与定端子的接触部的下方弹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臂能够以其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支点沿第二变形段的延伸方向摆动;所述第二臂能够以其与第一臂的连接端为支点沿第二变形段的延伸方向摆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变形段于探针插孔的下方位置贯穿有供经探针插孔插入的探针接触刮擦的刮擦孔。
进一步,当探针经探针插孔插入功能腔并向下按压第二变形段时:
所述弹性段的一端以第一臂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固定支点,弹性段的另一端以第三变形段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功能腔的内底面为简支支点向下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所述第一臂以其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支点向定端子侧弹性偏摆;
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
所述第二臂与第二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
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减小。
进一步,所述第一臂成直立状。
进一步,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
进一步,所述绝缘主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沿上下方向堆叠于第一绝缘体上的第二绝缘体;
所述功能腔及探针插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功能腔的下方由所述第二绝缘体封闭界定;
若干植入脚,延伸形成于所述固定段,且向上嵌入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界定形成功能腔的周壁的下端面;
所述固定段被第一绝缘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下端面夹持。
进一步,所述定端子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一体成型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变形段由所述第二臂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且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变形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度。
进一步,所述第三变形段的自由端位置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的自由端间隔形成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之间形成间隔间隙;或者,
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的连接位置处及整个第三变形段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间隔断开形成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之间形成间隔间隙,间隔间隙延伸至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对应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功能腔的内底面形成两个简支支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动端子采用多段式力臂结构,弹性更好,稳定性强,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回弹力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同轴开关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同轴开关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自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同轴开关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主要展示了结合有第二绝缘体的金属外壳与第一绝缘体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同时展示了动端子及静端子与第一绝缘体的配合状态立体图。
图6是图5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动端子的第二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动端子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结合”、“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该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动端子2、固定于绝缘主体1的定端子3、及罩设于绝缘主体1外围的金属外壳4。其中所述绝缘主体1包括第一绝缘体11及沿上下方向堆叠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1上的第二绝缘体12。所述第二绝缘体12的下端面1201向上凹陷形成有功能腔101、及由功能腔101进一步向上贯穿上端面形成有探针插孔102。所述功能腔101的下方由所述第二绝缘体12封闭界定。所述金属外壳4为一体抽引金属壳,其包覆围设于所述绝缘主体1外周一周,金属外壳4还设有折弯扣持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下表面的扣持脚部401。
所述定端子3包括固定部31、接触部32及对接部33,其中所述固定部31与第二绝缘体1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而固定,所述接触部32露出至所述功能腔101内,所述对接部33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1外。所述定端子3截面大致呈Z形。所述动端子2包括固定段21、弹性段22及对接段23,其中所述固定段21与第二绝缘体12固定,所述弹性段22凸伸入所述功能腔101内且可弹性变形,所述对接段23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1外。具体的,所述固定段21的两侧缘向上折弯延伸有多个植入脚211,所述植入脚211向上嵌入组装于所述第二绝缘体12的界定形成功能腔101的周壁的下端面1201内。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11与第二绝缘体12沿上下方向堆叠组装后,所述固定段21被第一绝缘体11的上表面1101与所述下端面1201夹持。具体的,所述弹性段2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变形段221、第二变形段222、及第三变形段223。所述第一变形段221形成有由固定段21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2211及由第一臂2211的上端缘向下回折形成的第二臂2212。所述第二变形段222由所述第二臂2212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变形段223由所述第二变形段222的自由端向下且向后回折形成(第三变形段223位于第二变形段222的自由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变形段222的自由端位置与定端子3的接触部32的下方弹性接触。
本申请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2211成直立状。所述第一臂2211与第二臂2212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所述第二变形段222与第三变形段223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所述第二变形段222由所述第二臂2212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且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变形段2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度。
当探针经探针插孔102插入并向下按压第二变形段222时(大致按压在第二变形段222的延伸方向的靠近中间位置):所述弹性段22的一端以第一臂2211与固定段21的连接端为固定支点,弹性段22的另一端以第三变形段223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功能腔101的内底面(本申请实施例实际为第一绝缘体11的上表面1101)为简支支点向下发生弹性弯曲变形。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二变形段222的中间位置向下弹性弯曲而变形;所述第一臂2211以其与固定段21的连接端为支点向定端子侧弹性偏摆;所述第一臂2211与第二臂2212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所述第二臂2212与第二变形段222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所述第二变形段222与第三变形段223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减小。
通过本申请设计的动端子2结构,特别是弹性段22的结构设计,在探针经探针插孔102插入并向下按压第二变形段222的过程中,第一臂2211、第二臂2212、第二变形段222、及第三变形段223均能够有效承担变形应力,形成多段式力臂结构,将来自因探针的插入压力所产生的应力均匀的多角度的分散在了整个弹性段22上,有效的防止了动端子2被下压而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的情况发生,在探针拔出后,弹性段22的回弹性能稳定,能够确保动端子2与定端子3的接触/断开稳定有效。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的制程方法包括如下:第一步,将定端子3和金属外壳4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与第二绝缘体12固定;第二步,将动端子2由下向上(此处方向是相对的,如将第二绝缘体12颠倒过来就是由上向下)插入组装至第二绝缘体12;第三步,将第一绝缘体1沿上下方向堆叠盖合于第二绝缘体12;第四步,将形成于金属外壳4下边缘的两个扣持脚部401折弯后与绝缘主体1的下表面扣持固定。最终完成组装。
请参考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变形段222于探针插孔102的下方位置贯穿有供经探针插孔102插入的探针接触刮擦的刮擦孔2220。当探针经探针插孔102插入推动第二变形段222的过程中,探针的头部能够在刮擦孔2220位置形成刮擦,实现除尘的效果,提升动端子2和静端子3的接触稳定性。较优的实施方式为,刮擦孔2220位于探针插孔102的正下方位置的略微偏移的位置(具体参图3所示),以确保刮擦的效果。
请参考图7所示,为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动端子2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图1至图6中所示的动端子2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沿探针插入方向,所述动端子2中,位于第二变形段222下方的第三变形段223的自由端位置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223的自由端间隔形成第一接触臂2231’及第二接触臂2232’。第一接触臂2231’和第二接触臂2232’之间形成间隔间隙(未标号)。通过第一接触臂2231’和第二接触臂2232’对应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功能腔101的内底面(第一绝缘体11的上表面1101)形成两个简支支点。
请参考图8所示,为本申请同轴开关连接器的动端子2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图1至图6中所示的动端子2的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形段222与第三变形段223的连接位置处及整个第三变形段223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223间隔断开形成第一接触臂2231”及第二接触臂2232”。第一接触臂2231”和第二接触臂2232”之间形成间隔间隙(未标号),间隔间隙延伸至第二变形段222与第三变形段223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接触臂2231”和第二接触臂2232”对应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功能腔101的内底面(第一绝缘体11的上表面1101)形成两个简支支点。
图7及图8中展示的动端子2的替代实施例中,通过将动端子2的自由端形成分叉结构,使得第三变形段223与绝缘主体1的功能腔101的内底面抵接形成两个简支支点,能够弱化经大角度弯折后形成的第三变形段223的刚性,使得第三变形段223能够更有效的分散应力。
此外本申请中,所述动端子2的刮擦孔2220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椭圆形、圆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
绝缘主体,形成有中空的功能腔及连通功能腔与外界的探针插孔;
动端子,包括固定段、弹性段及对接段,其中所述固定段与绝缘主体固定,所述弹性段凸伸入功能腔内且可弹性变形,所述对接段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外;
定端子,包括固定部、接触部及对接部,其中所述固定部与绝缘主体固定,所述接触部露出至功能腔内,所述对接部凸伸露出至绝缘主体外;
金属外壳,罩设于所述绝缘主体外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段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变形段、第二变形段、及第三变形段;
所述第一变形段包括有由固定段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及由第一臂的上端缘向下回折形成的第二臂;
所述第二变形段由所述第二臂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延伸形成;
所述第三变形段由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向下且向后回折形成;
所述第二变形段的自由端位置与定端子的接触部的下方弹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臂能够以其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支点沿第二变形段的延伸方向摆动;所述第二臂能够以其与第一臂的连接端为支点沿第二变形段的延伸方向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段于探针插孔的下方位置贯穿有供经探针插孔插入的探针接触刮擦的刮擦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探针经探针插孔插入功能腔并向下按压第二变形段时:
所述弹性段的一端以第一臂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固定支点,弹性段的另一端以第三变形段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功能腔的内底面为简支支点向下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所述第一臂以其与固定段的连接端为支点向定端子侧弹性偏摆;
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
所述第二臂与第二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增大;
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成直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之间形成的折弯夹角不大于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沿上下方向堆叠于第一绝缘体上的第二绝缘体;
所述功能腔及探针插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功能腔的下方由所述第二绝缘体封闭界定;
若干植入脚,延伸形成于所述固定段,且向上嵌入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界定形成功能腔的周壁的下端面;
所述固定段被第一绝缘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下端面夹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端子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一体成型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段由所述第二臂的下端缘沿横向向定端子一侧且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变形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变形段的自由端位置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的自由端间隔形成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之间形成间隔间隙;或者,
所述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的连接位置处及整个第三变形段形成分叉结构,以使得第三变形段间隔断开形成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之间形成间隔间隙,间隔间隙延伸至第二变形段与第三变形段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对应向下支撑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功能腔的内底面形成两个简支支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69125.6U CN222355509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69125.6U CN222355509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55509U true CN222355509U (zh) | 2025-01-14 |
Family
ID=9419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69125.6U Active CN222355509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55509U (zh) |
-
2024
- 2024-01-24 CN CN202420169125.6U patent/CN222355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58636B2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761571B2 (en) |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switch | |
US736443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 |
CN2562408Y (zh) | 电池连接器 | |
US20100227481A1 (en) |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new type of contact | |
JP3230774U (ja) |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 |
CN103066418A (zh) |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 |
CN107732517B (zh) | 开关式同轴连接器 | |
CN2770151Y (zh) | 开关连接器 | |
CN222355509U (zh)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 | |
CN107978938B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113594807A (zh) | 射频连接器 | |
CN118783147A (zh) | 板端连接器 | |
CN107887735B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2219119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522450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22107058U (zh) | 射频开关 | |
CN113725662B (zh) |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6529457U (zh) | 一种音频连接器 | |
CN220731844U (zh) | 一种弹性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 |
CN113540851B (zh) | 一种端子、端子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22146625U (zh) | 板对板连接器母端 | |
CN2197173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176322U (zh)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
CN216698805U (zh) | 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