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54425U -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54425U CN222354425U CN202323384581.7U CN202323384581U CN222354425U CN 222354425 U CN222354425 U CN 222354425U CN 202323384581 U CN202323384581 U CN 202323384581U CN 222354425 U CN222354425 U CN 222354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l
- unit
- diode
- voltage
- conversion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其中,第一转换模块包括低电平输入端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高电平输入端和低电平输出端;所述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传输电路,通过第一转换模块实现主机信号低电平信号到高电平信号的转换,再通过第二转换模块实现高电平信号到低电平信号的转换,通过低成本元件构成的电路,使得医疗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过程不会收到处理器电平输出电压的影响,稳定实现长距离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的应用部件通常采用I2C通信协议与主机进行通信连接,而主机的MCU一般支持TTL3.3V的电平输出,由于电平幅度的限制,当传输线较长,线路损耗加剧,导致主机发出的信号到达从机或者从机的信号到达主机的时候,电平下降较多,导致数据识别出错。
传统的做法常通过中继芯片或接口芯片等专用芯片实现接口转换来实现长距离传输,而专用芯片具备成本高,可替换性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成本且能够灵活应用的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电路,包括:
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其中,第一转换模块包括低电平输入端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高电平输入端和低电平输出端;
所述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限流单元、第一上拉单元、第二限流单元以及第二上拉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所述第一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还经由所述第一限流单元连接所述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二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二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二限流单元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第三限流单元、第三上拉单元、第四限流单元以及第四上拉单元;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所述第三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三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还经由所述第三限流单元连接所述从机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四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四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四限流单元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上拉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三上拉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三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四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相等,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静电保护模块,所述静电保护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入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入端以及所述低电平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均为静电保护二极管。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系统,包括主机、从机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所述主机经由所述通信传输电路与所述从机通信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系统。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其中,第一转换模块包括低电平输入端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高电平输入端和低电平输出端;所述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传输电路,通过第一转换模块实现主机信号低电平信号到高电平信号的转换,再通过第二转换模块实现高电平信号到低电平信号的转换,通过低成本元件构成的电路,使得医疗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过程不会收到处理器电平输出电压的影响,稳定实现长距离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再一个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信传输电路-100A;通信传输电路-100B;第一转换模块-110;第一开关单元-111;第一限流单元-112;第一上拉单元-113;第二限流单元-114;第二上拉单元-115;第二转换模块-120;第三限流单元-121;第三上拉单元-123;第四限流单元-124;第四上拉单元-125;主机-200;从机-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可以理解,“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的至少部分”是指元件的部分或全部。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转换模块110和第二转换模块120。其中,主机200依次通过第一转换模块110和第二转换模块120与从机300通信连接。在主机200向从机3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一转换模块110可以用于将主机200输出的通信信号转换为具备更高电压的高电平信号,在第一转换模块110和第二转换模块120之间线缆进行传输。第二转换模块120可以将线缆上传输的高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从机300可接收的通信信号电压值对应的低电平信号,以便于从机300接收主机200发送的通信信号。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模块110包括低电平输入端和高电平输出端,第二转换模块120包括高电平输入端和低电平输出端。其中,在主机200向从机3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一转换模块110的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主机200的主机信号输出端,第一转换模块110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二转换模块120的高电平输入端,第二转换模块120的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从机300的从机信号输入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模块110和第二转换模块120的结构属于对称结构,从机300在向主机2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二转换模块120可以用于将从机300输出的通信信号转换为具备更高电压的高电平信号,在第二转换模块120和第一转换模块110之间的线缆进行传输。第一转换模块110可以将线缆上传输的高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主机200可接收的通信信号电压值对应的低电平信号,以便于主机200接收从机300发送的通信信号。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换模块110可以包括低电平输出端和高电平输入端,第二转换模块120包括高电平输出端和低电平输入端。其中,在从机300向主机2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二转换模块120的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从机300的从机信号输出端,第二转换模块120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一转换模块110的高电平输入端,第一转换模块110的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主机200的主机信号输入端。
需知的,在主机200向从机3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一转换模块110可以用于将低电平信号转换为高电平信号,从而使得通信信号以高电平信号的方式在第一转换模块110和第二转换模块120之间的线缆进行稳定传输,无需担心线缆长度造成的电压损耗。第二转换模块120可以将线缆中的高电平信号转换为低电平信号,从而使得从机300安全接收通信信号。
在从机300向主机20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二转换模块120可以用于将低电平信号转换为高电平信号,从而使得通信信号以高电平的方式在第二转换模块120和第一转换模块110之间的线缆进行稳定传输。第一转换模块110可以将线缆中的高电平信号转换为低电平信号,从而使得主机200安全接收通信信号。
需知的,本实施例中的线缆的高电平信号为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的信号,举例来说,高电平信号为大于或等于12V的电平信号。需知的,本实施例不对高电平信号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但应保证在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之间线缆上进行传输的高电平信号不会收到线路损耗的影响,造成通信信息的丢失。
本实施例中的线缆的低电平信号为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的信号,举例来说,低电平信号为小于或等于3.3V的电平信号。需知的,本实施例同样不对低电平信号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主机或从机可以接收的通信信号的电压值进行确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共同组成一条通信传输电路,该通信传输电路仅用于连接主机和从机一个类型对应的两个接口。举例来说,对于采用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主机和从机,通常包括串行时钟线(Serial Clock Line,简称SCL)接口和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简称SDA)接口。主机的SDA接口可以通过通信传输电路连接从机的SDA接口。主机的SCL接口可以通过另一个通信传输电路连接从机的SCL接口。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电路,在主机与从机之间进行远距离通信信号传输时,主机或从机的发送端可以通过第一转换模块或第二转换模块将主机或从机发送的低电平信号转换为高电平信号,从而使得通信信号传输过程中,始终以高电平信号进行传输,可以有效克服传输线较长,线损较大的远距离传输问题。主机或从机的接收端通过第二转换模块或第一转换模块将高电平信号转换为低电平信号,使传输至从机或主机的通信信号符合安全需求,保障主机和从机的设备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转换模块11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1、第一限流单元112、第一上拉单元113、第二限流单元114以及第二上拉单元115。
具体的,第一开关单元11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第一端为第一开关单元111的控制端,第二端为第一开关单元111的接收端,第三端为第一开关单元111的发送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二端经由第一限流单元112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三端经由第二限流单元114连接高电平输入端。
第一限流单元112和第二限流单元114可以有效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防止主机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电流或高电平输入端处的电流对第一开关单元111造成损坏。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限流单元112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29,第二限流单元114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6。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主机向从机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第一上拉单元113被上拉到第一电压,此时,若主机发送的通信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例如3.3V信号,第一开关单元111截止。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三端经由第二上拉单元115被上拉到第二电压,在第一开关单元111截止状态下,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三端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需知的,第一电压通常为匹配主机或从机发送的通信信号电压值的电压,例如3.3V,第二电压为使线缆上的通信信号能够稳定传输的高电平信号电压值的电压,例如12V。
若主机发送的通信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例如0V,第一开关单元111导通,此时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三端不会被第二上拉单元115上拉到第二电压,在第一开关单元111导通状态下,第一开关单元111的第三端输出电压为主机发送的通信信号的电压,即0V。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转换模块120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21、第三限流单元122、第三上拉单元123、第四限流单元124以及第四上拉单元125。
具体的,第二开关单元12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第一端为第二开关单元121的控制端,第二端为第二开关单元121的接收端,第三端为第二开关单元121的输出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二端还经由第三限流单元122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三端经由第四限流单元124连接高电平输出端。
第三限流单元122和第四限流单元124可以有效限制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电流,从而有效保护第二开关单元121,防止第二开关单元121因过流异常而损坏。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三限流单元122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8,第四限流单元124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7。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高电平输出端输出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即12V电平信号,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三端经由第四上拉单元125被上拉到第四电压,第二开关单元121截止。在第二开关单元121截止状态下,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第三上拉单元123被上拉到第三电压,从机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为第三电压。需知的,第三电压通常为匹配主机或从机发送的通信信号电压值的电压,例如3.3V,第四电压为使线缆上的通信信号能够稳定传输的高电平信号电压值的电压,例如12V。
当高电平输出端输出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即0V电平信号,第二开关单元121导通。在第二开关单元121导通状态下,第二开关单元121的第二端的输出电压同样被拉低为0V电平信号,从机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为低电平信号。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的电平转换作用,可以有效配合I2C通信协议下通信信号为开漏信号的传输方式,在主机发送通信信号(3.3V)时,第一转换单元实现低电平信号(3.3V)转高电平信号(12V),第二转换单元实现高电平信号(12V)转低电平信号(3.3V),从机接收通信信号(3.3V)。在主机发送通信信号(0V)时,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均转换电平信号为0V,从机接收通信信号(0V)。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可以有效实现电平信号高至低的切换和低至高的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11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121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一上拉单元113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三上拉单元123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晶体管可以为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可以为晶体管Q2,第一电阻为电阻R1,第二电阻为电阻R31,第三电阻为电阻R2,第四电阻为电阻R3。
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第一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第二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第三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第四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以均为NMOS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被适应性的替换为PMOS晶体管或三极管。
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均为NMOS晶体管时,第一端为栅极,第二端为源极,第三端为漏极。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晶体管Q1的栅极经由电阻R1被上拉至第一电压,即3.3V,晶体管Q1的源极经由电阻R31被上拉至第一电压,即3.3V,晶体管Q2的栅极经由电阻R2被上拉至第三电压,即3.3V,晶体管Q2的源极经由电阻R3被上拉至第三电压,即3.3V。
需知的,如图3所示,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相对设置,晶体管Q1的漏极经由电阻R6和电阻R7连接晶体管Q2的漏极,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属于对称结构设计,从而,主机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传输电路向从机发送通信信号,从机也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传输电路向主机发送通信信号,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传输电路实现主机和从机之间的双向远距离通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相等,第二电压和第四电压相等。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可以为3.3V电压源提供的电压值,第二电压和第四电压可以为12V电压源提供的电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的电压值,以及第二电压和第四电压的电压值,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自适应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传输电路还包括:
静电保护模块,静电保护模块分别连接低电平输入端、高电平输出端、高电平输入端以及低电平输出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静电保护模块主要用于防止静电造成通信传输电路的信号通信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静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可以为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可以为二极管Q2,第三二极管可以为二极管Q3,第四二极管可以为二极管Q4。
第一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低电平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连接高电平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高电平输入端,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低电平输出端,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如图3所示,二极管D1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Master-SDA_3.3V,二极管D2连接高电平输出端SDA_12V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3连接高电平输入端SDA_12V与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D4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Slave-SDA_3.3V。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均为静电保护二极管。
可以理解,上述静电防护模块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已经提到的形式,只要其能够达到完成保护电路不受静电影响的功能即可。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电路,能够通过低成本电子元件组成电平转换电路,用于主机与从机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传输,保障主机与从机之间进行通信时的数据安全,避免出现由于电平损耗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且本实施例无需配置专门的电子芯片,仅通过电子元件实现电平的转换,通过硬件电路实现通信信号,有效降低了通信电路的组成成本,且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电路配置。
在一个较为详细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传输电路可以应用于基于I2C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主机和从机之间,其中,I2C通信协议的两条数据传输通路均通过对应的通信传输电路进行连接。
其中,主机的SDA接口通过通信传输电路100A与从机的SDA接口连接,主机的SCL接口通过通信传输电路100B与从机的SCL接口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主机Master-SDA_3.3V发出SDA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29到达晶体管Q1的源极,电阻R31为晶体管Q1源极的上拉电阻,晶体管Q1源极被上拉到3.3V。由于I2C通信协议下主机发送的SDA信号为开漏信号,晶体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上拉到3.3V,限流电阻R6为晶体管Q1的漏极的输出限流电阻,R4为漏极的上拉电阻。
当Master-SDA_3.3V输出的通信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的VGS=0,晶体管Q1截止,晶体管Q1的高电平输出端SDA_12V通过电阻R4上拉至高电平12V。
当Master-SDA_3.3V输出的通信信号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1导通,由于电阻R4>>电阻R29,将晶体管Q1的漏极拉到低电平,从而实现第一转换模块输出端的电平转换。
当电平信号经过线缆传输到达从机端连接的第二转换模块,经过限流电阻R7到达晶体管Q2的漏极,而电阻R5为晶体管Q2的漏极的上拉电阻,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上拉到3.3V,电阻R8为晶体管Q2源极的输出限流电阻,晶体管Q2的源极通过电阻R3上拉到3.3V。
当第一转换模块输出端SDA_12V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晶体管Q2为截止状态,上拉电阻R3将晶体管Q2的源极电压上拉到3.3V,再经过限流电阻R8到达从机的从机信号输入端Slave-SDA_3.3V,从而将从机的从机信号输入端Slave-SDA_3.3V的电平信号拉高。
当第一转换模块的输出端SDA_12V输出低电平时,晶体管Q2通过体二极管导通状态,将晶体管Q2的漏极的电平拉低,从而将从机的从机信号输入端Slave-SDA_3.3V的电平信号拉低,完成从机接收端的电平由高到低的转换。
在具体实施例中,主机的SDA端和SCL端的电平转换原理相同,通信传输电路100A和通信传输电路100B的结构也相同,通信传输电路100B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前述通信传输电路100A的具体实施过程,此处不作赘述。
需知的,本实施例按照主机向从机发送通信信号的连接关系进行表述,由于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之间属于对称结构,在从机向主机发送通信信号时,可以直接将主机信号输出端替换为主机信号输入端,将从机信号输入端替换为从机信号输出端即可,本实施例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其中,第一转换模块包括低电平输入端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高电平输入端和低电平输出端;
所述低电平输入端连接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从机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限流单元、第一上拉单元、第二限流单元以及第二上拉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所述第一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还经由所述第一限流单元连接所述主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二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二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二限流单元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第三限流单元、第三上拉单元、第四限流单元以及第四上拉单元;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经由所述第三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三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还经由所述第三限流单元连接所述从机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四上拉单元被上拉到第四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经由所述第四限流单元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上拉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三上拉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被上拉至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三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四电阻被上拉至第三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相等,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静电保护模块,所述静电保护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入端、所述高电平输出端、所述高电平输入端以及所述低电平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高电平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低电平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均为静电保护二极管。
9.一种通信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从机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传输电路,所述主机经由所述通信传输电路与所述从机通信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通信传输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84581.7U CN222354425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84581.7U CN222354425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54425U true CN222354425U (zh) | 2025-01-14 |
Family
ID=9420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84581.7U Active CN222354425U (zh) | 2023-12-11 | 2023-12-11 |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54425U (zh) |
-
2023
- 2023-12-11 CN CN202323384581.7U patent/CN2223544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98737B2 (en) | Intelligent switch system | |
US8644791B2 (en) | Communications module apparatus,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 |
CN107770021B (zh) | 家庭总线系统hbs电路、信号转换方法和装置 | |
CN104038207B (zh) | 一种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 |
US7999569B2 (en) | Edge rate suppression for open drain buses | |
US10224721B2 (en) | Switch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17978934B (zh) | 一种补光同步信号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
US20120054392A1 (en) | Data read and write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b ports of 1-wire devices | |
CN222354425U (zh) | 通信传输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216527159U (zh) |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及装置 | |
CN115309683B (zh) | 串口自适应切换电路及通讯设备 | |
US20130002299A1 (en) | Logic level translator and electronic system | |
CN114168514B (zh) |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及装置 | |
US20200235569A1 (en) | Internal voltage-canceling circuit and usb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12953221B (zh) | 一种电压转换装置 | |
CN111625491A (zh) | 多机串行通信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3615089A (zh) | 用于转换差分输入信号的开关装置和具有开关装置的系统 | |
US7598510B2 (en) | Serial interface connecting circuit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serial interfaces | |
KR20240017850A (ko) | 전력 도메인들 사이의 전기 신호들의 낮은 레이턴시 통신을 갖는 인터페이스 모듈 | |
US10180923B2 (en) | Connec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14697157B (zh) | 一种can电路和can通信系统 | |
CN217279563U (zh) | 接口复用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21961721U (zh) | 一种基于施密特触发缓冲器的双电源电路 | |
CN215934852U (zh) | 一种自动收发电路和电子设备 | |
CN222053045U (zh) | 一种通信电路、直流开关装置及直流开关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