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41324U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41324U CN222341324U CN202420945260.5U CN202420945260U CN222341324U CN 222341324 U CN222341324 U CN 222341324U CN 202420945260 U CN202420945260 U CN 202420945260U CN 222341324 U CN222341324 U CN 2223413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tal
- lingual
- tongue
- angle
- dental instru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2455 dental arc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4513 dentiti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6346 tooth eru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5182 tip of the tongu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06010033372 Pain and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283 inciso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5181 root of the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64 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4 dys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97 faci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13288 Lab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74 Mal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705 Mouth breath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8 abnorm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09 alveolar proces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63 bi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89 deciduous tee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4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220 muscl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及牙科系统,牙科器械包含与至少部分牙齿接触的承载部,承载部的舌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位于牙弓舌侧的内侧壁,承载部的唇颊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外侧壁,佩戴时,所述外侧壁与唇颊肌接触;外侧壁、承载部以及内侧壁围成限定上牙弓的上沟槽和限定下牙弓的下沟槽;至少部分内侧壁从邻近所述下沟槽的位置至末端下边缘向舌侧延伸形成承托部,承托部上设有尖端朝向舌体的舌调整部用以矫正舌体位置。佩戴过程中当患者的舌体处于不正确的位置时,舌体会与舌调整部的尖端接触感受到轻微的疼痛和不适,以提示患者调整当前舌体位置,从而起到被动矫治舌体位置训练舌肌的作用,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早期错颌畸形,有研究表明肌肉对发育阶段的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有关键性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肌肉问题是造成口腔问题的病因,忽略肌肉问题可能会导致矫治难以奏效或者治疗后复发。
口面肌功能治疗(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简称OMT)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存在异常的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其机制是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是一种着眼于病因的治疗方法,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硅胶矫治器,该类矫治器可以破除肌肉功能障碍,同时对咬合问题、牙列问题、舌问题、口呼吸问题等进行矫治矫正的治疗。
目前,现有的硅胶矫治器对于舌体位置异常的问题在进行治疗时,是采用在硅胶矫治器上牙列收纳槽内侧设有舌引导结构,例如专利号为200880103923.2的一篇中国专利中公开的舌垂片结构,矫治的原理是使用者通过用舌尖抵靠在舌垂片对应的位置从而正确定位使用者的舌体位置,这种矫治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说这具有自动指示件的性质,但是,硅胶矫治器的使用者通常是缺乏自主训练能力的儿童,也就是说,这种具有主动性质的矫治器无法达到矫治舌体位置以及训练舌肌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对于舌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矫治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在破除肌肉功能障碍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被动治疗的方式矫正舌体位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硅胶矫治器无法达到良好的舌问题的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器械,所述牙科器械包含与至少部分牙齿接触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舌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位于牙弓舌侧的内侧壁,所述承载部的唇颊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外侧壁,佩戴时,所述外侧壁与唇颊肌接触;所述外侧壁、所述承载部以及所述内侧壁围成限定上牙弓的上沟槽和限定下牙弓的下沟槽;至少部分所述内侧壁从邻近所述下沟槽的位置至末端下边缘向舌侧延伸形成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尖端朝向舌体的舌调整部用以矫正舌体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至少对应下颌前牙区牙齿处位置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45°。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其余部分内侧壁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3mm-5mm。
作为优选,所述舌调整部本体长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120°。
作为优选,所述舌调整部包括第一舌调整部和第二舌调整部,在龈颌方向上,所述第一舌调整部比所述第二舌调整部更靠近牙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第二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不一致。
作为优选,第一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小于第二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舌调整部与承托部之间为分体连接。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牙科器械和第二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牙科器械和所述第二牙科器械分别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中,所述第一牙科器械的第一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牙科器械的第二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牙科器械对应的矫治阶段是所述第一牙科器械对应的矫治阶段的随后阶段,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在内侧壁从邻近所述下沟槽的位置至末端下边缘向舌侧延伸形成承托部,承托部上设有矫正舌体位置的舌调整部,舌调整部的尖端朝向舌体设置,佩戴过程中当患者的舌体处于不正确的位置时,舌体会与舌调整部的尖端接触感受到轻微的疼痛和不适,以提示患者调整当前舌体位置,从而起到被动矫治舌体位置训练舌肌的作用,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此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的承托部上并列设有多组舌调整部,每一组的舌调整部的尖端朝向都不相同,首先,并列设置多组舌调整部可以使得舌体从舌尖处到靠近舌根部处都能够在佩戴过程中充分被刺激,从而使得舌体的整体抬升位置纠正效果更好,其次,不同朝向的尖端匹配舌体不同位置处的形态设置,使得尖端可以始终朝向舌体,从而达到更充分的刺激。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牙科系统,对应不同的矫治阶段设置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承托部,本申请中的牙科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矫治阶段牙弓改变后对于舌调整部位置的不同需求,从而能够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矫治周期。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解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实施例在佩戴状态下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实施例沿E-E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牙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实施例在佩戴时沿矢状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另外,对于处于乳牙期阶段的牙齿进行说明,“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40-41页中对于乳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类,其中,乳切牙包括乳中牙和乳侧切牙,乳磨牙包括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壳状本体设置有若干容纳多颗牙齿的空腔,并划分有舌面和唇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其中,“舌面”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5-36页中对于牙冠各面的命名,其中唇面和颊面为前牙的牙冠接近口唇的一面成为唇面,后牙的牙冠接近颊的一面成为颊面。舌面为前牙和后牙的牙冠接近舌的一面统称舌面。近中面和远中面为牙冠与邻牙相邻接的两个面,总称邻面。离面部中线较近的一面称为近中面,离面部中线较远的一面称为远中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器械1,牙科器械1包含与至少部分牙齿接触的承载部11,承载部11平行于咬合面或者水平面设置并与部分牙齿的颌面接触。承载部11的舌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位于牙弓舌侧的内侧壁12,具体可以是向上颌和下颌方向分别延伸1mm-3mm以覆盖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舌侧面以及部分牙龈区域。承载部11的唇颊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外侧壁13,同样的,外侧壁13可以是向上颌和下颌方向分别延伸1mm-9mm以覆盖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的唇侧面以及部分牙龈区域,并且外侧壁13能够阻隔唇颊肌与牙列的接触,从而消除在矫治过程中,肌肉对于牙齿矫治的影响。外侧壁13、承载部11以及内侧壁12围成限定上牙弓的上沟槽14和限定下牙弓的下沟槽15;上沟槽14与下沟槽15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矫治最终目标的上下颌间关系,及上沟槽14和下沟槽15前牙区对应的位置在矢状向上的距离对应矫治目标位置处前牙区牙齿的覆盖关系。至少部分内侧壁12从邻近下沟槽15的位置至末端下边缘向舌侧延伸形成有承托部121,所述承托部121相对冠状面整体呈倾斜设置,所述承托部121上设有尖端朝向舌体2的舌调整部1211用以矫正舌体2位置。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解剖面参考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承托部121至少对应下颌前牙区牙齿处位置设置。具体的,承托部121对应牙列的3-3号牙齿牙位之间设置,具体的,承托部121可以与舌下皱襞区域贴合或间隙设置,相对于承托部121只对应牙列处设置,承托部121对应舌下皱襞区域设置可以使得舌调整部1211对应覆盖的舌体的区域更多,从而可以刺激更多的舌体区域,例如,从舌尖到邻近舌根部都能得到充分的刺激,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121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W成预设角度设置,预设角度范围大于0°小于等于45°,进一步地,预设角度范围可以是大于20°小于等于45°。这一预设角度范围设置的好处在于,保证承托部121的抬起高度使得设置在承托部121上的舌调整部1211与舌体进行有效接触。具体地,参考图6所示,预设角度为图6中α,承托部121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具体是承托部121邻近下沟槽一侧表面A最高点P处的切线,表面A可以是平面或者是曲面,当表面A为平面或部分为平面时,参考图7所示,表面A最高点处的切线在平面上;当表面A为曲面时,参考图6所示,表面A最高点处的切线为曲面曲率最大处的切线。优选的方案是承托部121邻近下沟槽一侧的表面A为曲面,从而保证承托部121与舌下皱襞区域的贴合程度,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性。同样的,承托部121邻近舌体一侧的表面B可以是平面或者是曲面,优选地,表面B设计为曲面如图6和图7所示,与舌体的形状更加匹配,从而使得舌调整部1211的设置也可以更加容易匹配舌体的形状,对舌体的刺激更加充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为了提高承托部121的强度,从而提高承托部121对于舌调整部1211的支撑,承托部121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L1大于其余部分内侧壁的厚度L2。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121在颊舌方向上的厚度L1范围3mm-5mm。这种尺寸范围设计的好处在于符合患者口腔的尺寸(即患者舌下区域的尺寸)保证患者佩戴的舒适性,同时,这个尺寸范围在设置舌调整部1211后可以使得患者的舌体可以更好地被调整至下颌前牙的切缘至牙槽嵴顶这一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所述舌调整部1211本体长轴X与水平面M之间的夹角β范围为60°-120°,这一角度范围可以使得尖端可以始终朝向舌体,从而达到更充分的刺激。优选地,舌调整部1211本体长轴X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60°、90°、100°以及120°。另外,可以根据舌调整部1211与舌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不同的角度,例如,位于承托部121靠近下牙列的舌调整部1211的本体长轴X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60°-100°;位于承托部121远离下牙列的舌调整部1211的本体长轴X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00°-120°。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舌调整部本体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靠近舌方的夹角(如图9中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舌调整部1211包括第一舌调整部1211a和第二舌调整部1211b,在龈颌方向上,第一舌调整部1211a比第二舌调整部1211b更靠近牙列。一种情况下,第一舌调整部1211a和/或第二舌调整部1211b包括多个沿水平向并列设置的带有尖端结构的舌调整部1211本体。设置不同位置的舌调整部1211可以使得舌体从舌尖处到靠近舌根部处都能够在佩戴过程中充分被刺激,增大对于舌体的刺激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1所示,第一舌调整部1211a和第二舌调整部1211b设置在承托部121上的位置不同,并且,第一舌调整部1211a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第二舌调整部1211b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不一致。具体地,为了满足舌调整部1211的尖端能够始终朝向舌体设置,靠近下牙列的第一舌调整部1211a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小于远离下牙列的第二舌调整部1211b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设置多组不同的舌调整部1211以及多组舌调整部1211的尖端朝向不同,可以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舌调整部1211的尖端可以始终朝向舌体,从而达到更充分的刺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舌调整部1211与承托部121之间为分体连接。参考图12所示,舌调整部1211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承托部121表面。或者,参考图13所示,舌调整部1211通过卡接方式固定于承托部121表面。在分体连接的情况下,舌调整部1211可以是与承托部121不同材料,或者与承托部121不同机械强度。优选地,舌调整部1211的机械强度大于承托部121的机械强度,例如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的舌调整部1211,这样设计可以设置舌调整部1211对于舌体的刺激更加明显。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科系统,牙科系统包括一系列牙科器械,一系列牙科器械被设计为逐渐实现治疗计划,矫治计划可以分为多个矫治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矫治需求逐步使牙齿矫正到目标位置。一系列牙科器械至少包括第一牙科器械和第二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牙科器械和所述第二牙科器械分别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示,一系列牙科器械至少包括第一牙科器械100和第二牙科器械200,所述第一牙科器械100和所述第二牙科器械200分别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中,所述第一牙科器械100的第一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牙科器械200的第二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5所示,一系列牙科器械至少包括第一牙科器械300和第二牙科器械400,所述第一牙科器械300和所述第二牙科器械400分别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中,所述第一牙科器械300的第一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牙科器械100的第二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参考图16所示,第二牙科器械400对应的矫治阶段是第一牙科器械300对应的矫治阶段的随后阶段,第二牙科器械400的第二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二角度γ可以设计为大于第一牙科器械200的第一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一角度σ。由于在矫治初期,患者对于矫治器需要有适应阶段,并且,尤其是针对舌体下沉严重的患者来说,如果矫治初期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之间的角度设置过大,可能会导致舌调整部的尖端对患者舌体或口腔造成损伤。因此,为了让患者逐步适应舌调整部的设置,在矫治初期,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的切线与冠状面之间的角度相对矫治中期的角度要小,使得在矫治初期舌调整部的高度小于矫治中期或者是矫治后期的舌调整部的高度。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器械包含与至少部分牙齿接触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舌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位于牙弓舌侧的内侧壁,所述承载部的唇颊侧边缘向牙龈方向延伸形成外侧壁,佩戴时,所述外侧壁与唇颊肌接触;所述外侧壁、所述承载部以及所述内侧壁围成限定上牙弓的上沟槽和限定下牙弓的下沟槽;至少部分所述内侧壁从邻近所述下沟槽的位置至末端下边缘向舌侧延伸形成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尖端朝向舌体的舌调整部用以矫正舌体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至少对应下颌前牙区牙齿处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其余部分内侧壁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3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舌调整部本体长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舌调整部包括第一舌调整部和第二舌调整部,在龈颌方向上,所述第一舌调整部比所述第二舌调整部更靠近牙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第二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第一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小于第二舌调整部本体长轴和水平面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舌调整部与承托部之间为分体连接。
11.一种牙科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牙科器械和第二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牙科器械和所述第二牙科器械分别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中,所述第一牙科器械的第一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牙科器械的第二承托部在前牙区位置处最高点处沿龈颌方向上的切线与冠状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牙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牙科器械对应的矫治阶段是所述第一牙科器械对应的矫治阶段的随后阶段,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945260.5U CN222341324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945260.5U CN222341324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41324U true CN222341324U (zh) | 2025-01-14 |
Family
ID=9420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945260.5U Active CN222341324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41324U (zh) |
-
2024
- 2024-04-30 CN CN202420945260.5U patent/CN2223413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713628T3 (es) | Aparato bucal para corregir problemas de prognatismo mandibular de clase III | |
CN111588490B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 |
CN217186498U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 |
CN219461460U (zh) | 颌间关系调整矫治器 | |
CN108464869A (zh) | 铸造式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 | |
CN114073594A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设计和制备方法、牙齿矫治套组和系统 | |
CN217938416U (zh) |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 |
CN222341324U (zh)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
CN108294837B (zh) |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216221740U (zh) | 一种具有弧面导板的壳状矫治器 | |
CN222341323U (zh) | 牙科器械以及牙科系统 | |
CN212699186U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 | |
CN212679295U (zh) | 可摘式三维调控横腭托 | |
CN114052950B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 |
CN213098437U (zh) | 辅助矫治装置、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套组 | |
KR20240019082A (ko) | 쉘형 치과 기구 | |
CN215019359U (zh) | 矫正系统 | |
CN213607024U (zh) | 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 |
CN219680802U (zh) | 颌间关系矫治系统 | |
CN219332006U (zh) | 一种用于高角病例的正畸矫正器械 | |
CN220459432U (zh) |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 |
CN221904121U (zh) |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 |
CN220898824U (zh) |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 |
CN219021618U (zh) | 一种个性化肌功能矫治器 | |
CN216570272U (zh) | 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矫治器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